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為什么而讀書的小練筆范文

為什么而讀書的小練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為什么而讀書的小練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為什么而讀書的小練筆

第1篇:為什么而讀書的小練筆范文

一、激發(fā)興趣

要想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首先要立足課堂,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我們講解文本內容時,可以用教材以外的知識火花來吸引學生,點亮某些問題。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總是想方設法在新課之前,讓學生通過閱讀一些相關的書籍,搜集相關的資料在課前進行交流,同時又是調節(jié)氣氛,算是一種“熱身運用”吧。如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到位。她在教學《三打白骨精》一課時,將原著《西游記》引入了課堂,與課文《三打白骨精》相結合,通過小說中對“環(huán)境”的描寫,來渲染《西游記》中的環(huán)境描寫;借助小說中對“情節(jié)”的研究,探尋《西游記》中的寫作特色;通過小說中對“人物”的評價,引導《西游記》中的意義主題。教學中,竇老師咬文嚼字地引導學生結合原著理解,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被激發(fā)。而這種興趣又將學生的求知欲點燃,促使學生課后主動閱讀大量的書籍,達到課內外閱讀有機地融合的目的,學生在閱讀體驗中品嘗到閱讀的樂趣,讀書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培養(yǎng)了。

二、精講多讀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必然對教師無休止的講解有著逆反心理,常此以往,他們對閱讀越來越淡漠。閱讀教學時教師的精講多讀很關鍵,不要用自己的思維替代學生的主觀意識,我們要傳授的是方法,這才是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如,筆者在教學《魚游到了紙上》一課時,分析教材發(fā)現(xiàn)體會青年忘我的品質是本課的重點,那么對“他已經和游魚融為一體了”這一重點句如何使學生很好地理解,筆者三思后還是采用了朗讀這一閱讀教學最基本的方法,扎實地展開教學。引導學生:看到青年畫技高超,人們不禁贊嘆起來,老人、婦女、紅領巾會怎么說?然后追問那位青年是怎樣的表現(xiàn)?學生異口同聲地答道:“認真作畫,周圍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了?!边@時,筆者相機指導“融為一體”這一意蘊。此時學生對青年為什么如此忘我已經了然于胸了。因此,樸實無華的課堂,應該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靜心地朗讀,邊讀邊引導學生思考,讀山便有山之巍峨,讀海便有海之深邃。學生讀透了文本,閱讀教學的實效性自然就能大大提高。

三、厚積薄發(fā)

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還要將閱讀量適當?shù)卦黾樱陂喿x中擴展視野,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厚積才能薄發(fā)。讓他們摒棄“課本是世界”的意識,打開“世界是課本”的嶄新天地。使得知識性、趣味性、時代性、代表性強的課外讀物融入他們的課外生活,在不斷積累中,探析讀書的方法,借鑒名人的寫作技巧。如筆者就為學生制訂了五年的學習計劃,選讀經典。古籍方面,筆者向學生推薦了《文心雕龍》、《詩經》、《史記》等,要求學生有條件的可全讀,沒條件的可選讀。再讀讀《古文觀止》和《唐詩三百首》,時選時讀,常用常新。此外,還建議學生多讀文學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還要求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如果只是匆匆過目,留下的有益的東西會很少,一定要堅持做摘抄,只要這樣堅持數(shù)年,就定能出成效。

四、注重練筆

第2篇:為什么而讀書的小練筆范文

一、提升素養(yǎng),積淀“語文味”

語文教學呼喚詩意的情懷,呼喚濃濃的語文味,要讓學生在這樣的教學中,去觸摸語言,擁抱語言,提升素質,我覺得教師首先得擁有濃濃的語文味。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闭Z文老師要有一張語文的嘴,這張嘴,能言善辯,能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準確、生動地表達出來。教師的頭腦中要有足夠的信息存儲量,課堂上,娓娓道來,旁征博引,使學生如臨其境,陶醉其中??傮w上達到“當行則行,當止則止”的行云流水的境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品詞賞句,品出“語文味”

朱熹說過:“讀書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咽,終不知味也。”因此,我們在語文課堂上應引導潛心體悟、細細玩味,讓詞語豐富的內涵、靈動的精神鮮活地展示出來。方能使學生領略到漢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如《小鎮(zhèn)的早晨》中有一句話:“不時有一葉葉小舟從半月形的橋洞中悄悄地鉆出來,又在河上輕輕飄過。”其中的‘飄’字獨到,傳神,一位特級教師這樣引導學生品味——

師:明明是小舟在水上“漂”,為什么作者用“飄”呢?

生:這句話寫小鎮(zhèn)早晨的恬靜,用“飄”更體現(xiàn)恬靜的氛圍。

師:來,讀出那份恬靜。你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用上“飄”,感覺小舟經過時,像紙片在微風中輕輕飄落一樣無聲無息。

師:聽了你的描述,我的眼前出現(xiàn)了小舟經過的情景,無聲無息。

生:我還感覺到小舟的悄無聲息,在河面上不留一絲波痕。

師:同學們說得太好了。這一個“飄”字極其傳神地寫出了小舟的悄無聲息,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教師通過反復地嚼詞析句,濃濃的語文味自然就會蕩漾在學生心中了。

三、潛心品讀,讀出“語文味”

“得趣全在涵泳”,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在讀書中體會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但是這優(yōu)美的語句、豐富的情感,不會無端地自己植入學生的心田,也不會單憑教師的教來達目的。而要靠學生自己用心體會,在教師教的基礎上,自己領悟、體驗出來。而這領悟、體驗最基本的途徑就是“讀”。要讓課堂洋溢濃濃的語文味,就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品味文本,朗讀是品味語文,上出語文的重要方法,因此,對于情趣盎然的文章,一定要“讀”占鰲頭,要充分地讀,多樣地讀,逐層深入地讀。這樣的讀書過程,不僅輔助了學生閱讀理解,更重要的是幫助了學生學習語言,是“合二為一”的過程。下面是《走月亮》教學片斷:

師:還沒讀過書的請舉手。請你讀。

生:月兒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

師:挺好!誰還想讀?

師:讀得有點急?!叭岷汀钡脑鹿馐鞘裁礃拥模空l能讀出來?(先后兩個學生讀,體會不夠。)聽我讀——(師讀)知道“柔和”是什么意思了吧?把你感受到的讀出來——(學生明顯讀得輕柔了。)

四、能說會道,說出“語文味”

體驗的基礎上,教師要不失時機地組織全班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把自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對語言的領悟,對情感的體驗釋放出來,引導學生關心文本中的人物,鼓勵他們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情發(fā)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樂于與人交流,學生就可以把自己對文本所蘊含的價值觀的感情和體驗表達同來。如: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我讓學生往瓶子里放小石子后提問:“瓶子里的水是怎樣長高的?小烏鴉為什么可以喝著水了呢?”然后我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小烏鴉喝著水了,你想對它說什么呢?這樣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把課本的語言重新整合,不僅讓學生學會用“漸漸”說話,而且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巧妙地將語言訓練和與文本對語聯(lián)系起來,使語文味的細涓潺潺流動。

五、隨堂練筆,寫出“語文味”

寫話是語文綜合素養(yǎng)十分重要的一項基礎功,在語文課堂如何把讀和寫不露痕跡地融合在一起,讓語文味從學生的筆尖流淌出來呢?筆者認為,隨堂小練筆是一個有效的途徑。

第3篇:為什么而讀書的小練筆范文

所以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讓學生書寫真情,張揚個性,這樣才能激發(fā)他們的寫作欲望和熱情。而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放飛空間就是讓學生說真話寫真情的好方法。對新鮮事物好奇與好問,是兒童的天性。作文教學可以利用生活、實物、圖畫、音樂、語言、表演等途徑,創(chuàng)設豐富的、形象生動的情境,然后引導學生對情境進行細致觀察。這樣,既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又使學生獲得愉悅的感受。充滿情趣的活動情境,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手、腦、口,使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活動過程中。教學中,我利用“打電話”、“傳口令”、“猜謎語”等游戲或開展說說“我的生日”、“我的名字”、“我家的喜事”等語言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對說話、寫話產生興趣。同時,積極探究教學情境。如,新年快到了,讓學生回憶過年的一幕幕――拿壓歲錢、貼春聯(lián)、穿新衣、放鞭炮、舞龍舞獅……然后產生一個個小課題,如:過年為什么要貼春聯(lián)?你知道哪些春聯(lián)?新年拿壓歲錢、穿新衣有什么寓意?讓學生充分地進行調查探究,用日記的形式寫下自己的調查過程和結果。另外,還可以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讓學生放飛想象,在想象中快樂地作文。

傳統(tǒng)的教學范文在寫作手法和技巧上有可取之處,可以當作學生寫作的典范。在評析課文時,要著重分析作家觀察、發(fā)現(xiàn)、思考、聯(lián)想、選材、構思的方法,讓學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問題是:要求學生學范文的取材分析、布局謀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襲;讓學生通過模仿開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發(fā)揮,最終變?yōu)樽约旱臇|西。學生一旦掌握了這些知識,“怎樣寫”的心理障礙問題得了解決,教師往后的作文教學工作也就有了不起良好的基礎。

讀寫結合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目的是使閱讀中獲得的知識在寫作上得到運用,讓學生盡量把教材上的東西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即學以致用。要善于將課堂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思維訓練與知識性訓練相結合,作文教學要寫實作文與想象作文相結合,命題作文與材料作文相結合,片斷作文與整體作文相結合。閱讀水平是思維、認識、心理、語言、表達等的綜合反映,課外閱讀就是將課堂之外的語言攬括在人的大腦從而形成自已的個性語言。,例如,世界名箸古今中為的作品,現(xiàn)代當代的作品它比課堂閱讀豐富得多,課外閱讀是課外生活的折射,要善于引導學生豐富課外生活,擴大知識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思維意識,讓他們在新的思維中去創(chuàng)造新的世界。

第4篇:為什么而讀書的小練筆范文

1.讀懂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認識到母愛的無私。

3.結合課文內容,繼續(xù)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

2.文中的兩份賬單。

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鐘

說一說你為爸爸、媽媽做了什么事,或準備做什么事。

明確閱讀要求

1.指名讀課文前面的導語,邊聽邊想:提出了哪些閱讀要求。

2.要求為:a.讀讀課文,了解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b.想想媽媽為什么寫的都是“0芬尼”;c.小彼得看到媽媽的賬單是怎么想的。

自讀課文,同桌交流

認真讀課文,把兩份賬單多讀幾遍,對比著思考三個閱讀要求,把自己的體會和不懂的問題寫下來,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1.先提出你在讀書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如,詞句方面:“報酬”“款項”“如愿以償”“躡手躡腳”“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媽媽在看到小彼得的賬單時為什么什么話也沒說?內容方面:課文為什么用《媽媽的賬單》做題目,而不用《賬單》或《兒子的賬單》?媽媽的賬單算賬單嗎)

2.出示兩份賬單。

兒子的賬單

媽媽的賬單

母親欠她兒子彼得如下款項:

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

把掛號件送往郵局10芬尼

在花園幫助大人干活20芬尼

彼得一直是個聽話的好孩子10芬尼

共計:60芬尼

彼得欠他的母親如下款項:

為在她家里過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

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

為在他生病時的護理0芬尼

為他一直有一個慈愛的母親0芬尼

共計:0芬尼

a.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兩份賬單,看你能否解決自己的疑問或別人提出的問題。(如,“報酬”就是付出勞動后得到的酬勞,比如小彼得幫媽媽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項”就是每一個項目多少錢;“如愿以償”就是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國貨幣單位1馬克=100芬尼;“躡手躡腳”就是輕手輕腳,不弄出一點兒聲音;“小心翼翼”是特別小心、認真)

b.根據兩份賬單來匯報你讀懂的內容。

課文主要寫了小彼得開出賬單向媽媽索要報酬。媽媽讓他如愿以償并開列一份特殊的賬單,使小彼得將錢還回的事情。

對比兩份賬單,可以看出媽媽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兒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媽媽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寫上0芬尼,表明了母愛的無私與崇高,同時也告訴小彼得:親情是無價的。

3.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情感。

現(xiàn)在,讓我們同桌之間把自己分別想象成小彼得和母親,在看到對方的賬單時,你的心里會想些什么?

(媽媽:真沒想到,我的小彼得會給我開出一張賬單來。他懂得了要勞有所獲,但是他還不明白什么叫愛的奉獻,世間有些情感是金錢所無法衡量的。批評他嗎?教育他嗎?不,我要想一個更好的辦法,讓他自己明白這個道理)

(彼得:啊,我得到錢了,真是太高興了!怎么,媽媽也給我開了賬單?“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吃喝”這該是一筆多么龐大的數(shù)字呀;還有媽媽在生病時無微不至的照顧,一直那樣的慈愛,她付出了多少辛勞,這是我一生都無法回報的,可媽媽只寫了“0芬尼”。媽媽,我明白了,親情是無價的,是再多的金錢也買不來的。我真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媽媽,我錯了,我要把錢還給您,您還會像原來一樣愛自己的兒子嗎)

討論深化

1.課文為什么以《媽媽的賬單》做題目?引導學生在討論中明白,這不是一份普通的賬單,而是包含著教育技巧和愛的表達的賬單,有著媽媽的良苦用心。

2.若給課文換個題目,你想換什么?(如《愛的賬單》《無價的賬單》《可貴的賬單》《無法償還的賬單》等)

第5篇:為什么而讀書的小練筆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 課外閱讀 習慣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24

一、讀思結合的習慣模式

閱讀的核心是思維,波瓦爾寧把思維和想像的懶惰視為“閱讀的最兇惡的敵人”,并號召與之做“毫不松懈”的斗爭。要養(yǎng)成讀思結合的習慣,就要堅持閱讀時不走馬觀花,浮光掠影,要邊讀邊思,多方質疑,養(yǎng)成讀書必“三問”的閱讀習慣,即問:寫的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寫?這是閱讀的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應該層層深入,層層遞進,不能孤立開來。

弄清楚寫的是什么?這是閱讀的基本要義。當你第一次發(fā)出這樣的疑問的時候,就基本進入了讀書的狀態(tài),這是進入角色的第一步。這一步,將引領你朝著更深的閱讀層次邁進。因此,拿到一本書,你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應該是知道:“寫的是什么?”并把這個問題作為一種習慣來養(yǎng)成。

在明白了書的內容的基礎上,思考的層次應該更進一步,即想想:“作者是怎樣寫的?”這不是內容上的探究,而是寫作技巧和方法上的一種學習。無論是什么樣的書,總有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如果你每讀一本書,都對作者的寫作技巧、構思等做一番探究,并把別人的經驗付諸于自己的實踐,久而久之,你也會成為寫作行家里的能手。這是一個模仿與運用層面的習慣,這個習慣對于正處于吸納期的學生來說,顯得尤為寶貴。

第三問便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一個對話了,“為什么要這么寫?”這是讀者心里的一個獨白,表面上看并沒有回應,但實際上,答案在你的思考與閱讀的內容之中。這是一個更為深入的閱讀層次,這個層次讓你與書,你與作者之間的距離更近了,當你反復地問為什么要這樣寫的時候,其實你已經超越了書本,更或許你已經超越了作者了。這樣的讀書習慣一旦養(yǎng)成,會受益終身。

二、讀寫結合的習慣模式

讀寫結合也就是“不動筆墨不讀書”。這個習慣是古今中外許多學有成就者的共同經驗。

讀前,筆和筆記本與讀物同時到位,要準備一讀書筆記本,這個本子專門用來摘錄好詞好句;讀時,筆與閱讀同行,該畫的畫,該抄的抄,該記的記。小學生讀書也要求勤查工具書,邊讀邊圈圈、點點、劃劃、寫寫、作摘記或讀書筆記等,也就是做到“手到”,認讀階段,可以圈畫生字詞、注拼音、寫詞解,略讀階段,圈點關鍵詞句,標示段落,編寫段意;精讀階段,劃出關鍵句子,批注課文大意與中心;熟讀階段,摘記形象詞句,精彩片斷,提出疑問;運用階段,批注課外閱讀的有關篇目和日常生活的有關內容,認真做讀書筆記。另外,勤查工具書也是良好的閱讀習慣,凡是在讀書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都要通過查字典來解決。讀后,要檢查寫筆記的情況,未寫的要補上。同時要養(yǎng)成寫讀后感的習慣,把讀書后的感受和啟發(fā)及時記下了,久而久之,讀寫結合的習慣便自然形成。

三、讀書遷移的習慣模式

遷移就是舉一反三,遷移就是運用。在課外閱讀中,應該養(yǎng)成遷移的習慣。美國著名的教育家特爾福特提出了一個口號叫“為遷移而讀”;孔子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學而時習之”和“舉一隅而以三隅反”的理論,強調的也是一個“用”字。學了不用,或者不會用,知識就成了死的了。讀再多的課外書不會運用,沒有養(yǎng)成遷移的習慣,也等于白讀。

首先,要養(yǎng)成類文閱讀遷移的習慣。

在課外閱讀中,學生要學會對閱讀書籍進行分類,例如:童話類、小說類、詩歌類、散文類等。學生閱讀了《海的女兒》,心里就有一種強烈的愿望:再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學生讀了《三國演義》就希望再讀讀《水滸傳》《西游記》……這需要教師在進行課外閱讀的輔導中,有意識地進行引導。只有養(yǎng)成了類文閱讀遷移的習慣,學生的閱讀興趣才會越來越大,學生的閱讀能力才會越來越高。

其次,要養(yǎng)成由讀到寫的遷移習慣。

怎樣進行由讀到寫的遷移呢?從大的方面來說,小學生的作文練習,都是由讀到寫的遷移。模仿是兒童的天性,是一切學習的開始。從小的方面說,根據看過的文章或作品中,進行片斷仿寫,如寫一段對話,寫人物的外貌,寫一段場景,寫與課文中結構相同的一段話,用幾句話把所看文章的意思概括一下等等的“小練筆”也是寫的遷移。如果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養(yǎng)成了這樣的習慣,那對他自身寫中的提高很有裨益。

四、精讀與略讀的習慣模式

學生具有了認真閱讀的習慣,按閱讀步驟完成整個閱讀過程,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這就是精讀。一般來說,經典文章、文化精髓之類的文章我們要精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閱讀過程。如果是名著,我們就應該選擇精華部分仔細閱讀。細細品位詞語、句子以及作者蘊涵其中的思想感情。

而略讀是適合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閱讀習慣,它能幫助學生獲取大量的信息,選擇內容健康的書來讀,訓練學生的概括、理解能力。因此,在培養(yǎng)小學生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的同時,應逐步培養(yǎng)其在大量的閱讀中逐步掌握默讀與思考同步進行的快速閱讀。

總之,課外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的摸索和探究。在今后的研究中,我還將進一步拓寬思路,為學生尋找到一些更好、更適合他們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第6篇:為什么而讀書的小練筆范文

一、以讀為本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閱讀教學憑借的是“課文”,每篇課文都有很多精髓,需要我們去理解,而“有體驗的讀”恰好又是完成理解的佳徑。

有體驗的讀,就是指導小學生在閱讀時能感受體驗到閱讀過程帶來的愉悅和樂趣,通過觀察語言現(xiàn)象,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體驗語言文字的情感。有體驗的讀,就是引向自“悟”,發(fā)展個性;就是擯棄繁瑣的分析,注重整體感悟。如《在花山》一課,課文通過描寫在花山與人民群眾之間令人蕩氣回腸的幾件往事,突出表現(xiàn)了與人民群眾心連心,表達得淋漓盡致。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準確地把握感情的基調,特別是人物的語言,有感情地加以朗讀,以達到情感體驗的目的。學生的體會和感悟不是游離于語言文字之外,而是植根于語言文字之中,這樣才能更好地感悟崇高品質和偉大人格。

這種自悟自得的閱讀體驗,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chuàng)造精神,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閱讀時依托語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經驗認識和想象,喚起活生生的形象,體驗到文章蘊涵的人類文化的精華、人文價值以獲取美好的感受。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而這種“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只有通過深入的傳情達意的閱讀體驗才能獲得。因此,在教學中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傳情達意的深讀課文,沉浸其中,透過語言文字,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時抓住典型語言信息(如內容精彩之處,語言運用經典之處),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并積累語言?;虻吐曌x,細吟慢讀,領會所讀作品的內容,在低誦中細細揣摩作者傳情達意的文字技巧和表現(xiàn)方法;或高聲讀,通過高聲誦讀傳達出作品的內在情感和蘊意;或模仿角色讀,即在閱讀人物對話的課文時,引導學生模仿文中人物的角色,揣摩各種人物的語氣、語調、心態(tài)和神情,使自己進入角色,高聲、反復朗誦臺詞,找到身臨其境的感覺。

閱讀教學離不開讀。只有通過讀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語言,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生動,感受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在閱讀課上,一個好的教師應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調動起學生的情感,使師生的情感與文章蘊涵的情感相吻合,當喜則喜,該怒則怒,師生一道激動、平靜、愉快、悲哀、得意、緊張、悠閑,讓閱讀“情意”濃濃,充滿著和諧、合作的氛圍。

二、讀中悟情

讀書不能死讀,而是化抽象為形象,讓學生有滋有味地品讀,以讀促情,聲情并茂,學生的感悟才更加深刻,課堂才更充滿活力和生機。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從而實現(xiàn)“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閱讀過程是一個有生命的過程,如果說理解性閱讀是給生命提供養(yǎng)料的話,那么閱讀的感悟則是對生命高度的提升。悟,是在整體把握文章的理解、評價、讀寫結合的拓展、思想認識的同構等因素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比較、綜合、聯(lián)想等思維活動,發(fā)現(xiàn)新問題、開拓新思路、產生新認識。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我們教師應該巧辟蹊徑,指導學生通過讀中“悟”、“悟”中讀,引導學生提升閱讀質量,領略生命之巔的秀麗風光。

閱讀課入題時,教師應用滿面春風的語態(tài),帶有濃郁情味的話語,飽含激情的語氣來引發(fā)學生的情感潛勢,產生一種情感共鳴的語境,使學生為之所感,為之所悟,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去以大觀小、由小窺大,從而轉化為良好的學習動機,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進而掌握“文章”精髓,領略“文章”的美妙。如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我引導學生根據課文質疑:誰草船借箭?他為什么要借箭?怎么借?結果又怎樣?學生通過看、聽、讀、思、議,學得積極主動,不但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提出不同見解,展開激烈討論,思維異?;钴S。這樣引導學生圍繞題目進行悟,可以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

三、以讀導寫

“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庇辛素S富的積累,才會有良好的悟性。其中尤以語言的積累最為關鍵。要積累語言材料,一靠多讀,要廣泛閱讀課內外讀物,在閱讀中自讀自思、自我領會,閱讀面擴大了,思路就會拓展,領悟力就會提高;二是多記,要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語文教育資源,鼓勵學生勤動手摘錄好詞佳句,勤動口背誦精彩片斷,積累豐富的材料,對于學生的寫作至關重要。

第7篇:為什么而讀書的小練筆范文

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在封閉的課堂里,固定的模式里已變得不會作文,甚至討厭作文,老師們面對如今的作文教學現(xiàn)狀也無所適從。因此,不少學校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老師不會教,學生不想寫,無人愿意改”的問題。那么,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狀呢?談談我的做法。

一、遷移――架起閱讀與作文的橋梁

古人說:“勞于讀書,逸于作文?!边@里講的就是閱讀與寫作的關系。美國教育家克拉森在《作文:研究、理念與應用》一書中寫道,發(fā)展寫作能力的中心任務是使學生對讀書達到入迷的程度,從而自發(fā)去讀大量的課外讀物。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的經驗是:作文指導主要的功夫就是在寫作前,而且主要是在閱讀課上。閱讀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傾吐。

我們語文教師??嘤趯W生想寫卻無從下手,或是短短幾句話,作文就結束了。那么,在作文訓練中,加強讀寫結合,利用“讀”和“寫”互相遷移、同步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完成各自相對獨立的教學任務的同時,通過“讀”來促“寫”。將小練筆擠進課堂,適時安排續(xù)寫、擴寫、改寫、寫感受、尤其是仿寫等形式,不失為一良策。

案例一。學習了《天安門廣場》,學生不僅感受了它外在的寬廣與壯觀,而且感受了它內在的莊嚴與神圣,并由此產生了民族自豪感。課后,我安排了描述學校的維新廣場的訓練,學生不僅能按方位順序描述它周圍的建筑,而且學會了通過描寫升旗時,重大活動時或節(jié)日時的場面,表達出對學校的贊美。

與其讓學生無話可說,不妨讓學生多做一些這樣的“讀寫遷移”“以讀促寫”形式的小練筆。學生在課堂練筆中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經驗后,再大膽放手,學生必然能做到不拘形式,收放自如,作文自然不是什么難事了。

二、激趣――挖掘富有情趣的活動載體

興趣是學生探求新知的內在活力,也是一個人終生追求事業(yè)成功的內在動力。在作文中,興趣的激發(fā)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學生對作文課不感興趣仍是作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努力在作文教學中多開辟一些活動陣地,嘗試為學生搭建一個富有情趣的平臺,始終讓學生保持強烈的參與欲望,使其在活動中快樂,在快樂中作文。這樣在學生眼中聽、說、讀、寫不再是苦不堪言的差事,而是一種激發(fā)人踴躍參與的“游戲”。

案例?;顒印墩矣矌拧?。導入:咱們班上有一位同學有特異功能。(生驚訝狀,有人搖頭)不信,咱們測一測。(初始準備的工具:三個小碗和一簇樹葉。)過程:請預先接受過暗示的那名同學出場。游戲一共三輪,讓被試者通過看、聽、聞的方式從蓋著的三個小碗中判斷出硬幣在哪個碗里。教師的暗示動作只有“特異功能者”知道而又不能被其他學生看出。

游戲的過程一步一個環(huán)節(jié)緊緊扣住觀眾的心,“特異功能者”成了學生心馳神往的“抓手”,觀眾的心理與反應很有趣,課堂上學生躍躍欲試,迭起。找硬幣的活動其實就是為學生再造了一個鮮活的生活場景,讓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其中、快樂其中,活動的內容就是寫作的內容,同時將寫作作為延續(xù)和分享活動的方式。我想這樣的作文課,一定會受到學生的歡迎。作為教者應更多地提供這樣富有情趣的載體。

三、動情――誘導學生傾吐的催化劑

作文教學首先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實情感。只要是學生真情的流露,內心世界的表白,我們都要給予鼓勵。我們要和學生共同發(fā)現(xiàn)與捕捉生活中稍縱即逝的靈感,為學生無拘無束地毫無保留地說出來,不要追求所謂的寫作的立意深刻、結構完整等。古人說“情動而辭發(fā)”,教師在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從激感和情緒入手進行作文訓練。

案例。《我的老師》。師:知道明天是什么節(jié)日嗎?生:教師節(jié)。師:那誰來說一句贊美老師的話,表達一下對老師的尊敬感激和熱愛?生:……(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說)。師:現(xiàn)在讓我們欣賞一首歌《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閉上眼睛,打開記憶的閘門,回憶從邁進校園的第一天到今天,曾經教過我們的每一位老師,他們一張張親切的笑臉,一句句關愛的話語,哪一位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為什么?生:……

這節(jié)課上,學生被深深地感染了,課前資料的搜集,課上音樂的設置和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及加上節(jié)日前社會校園尊師風的興起等一系列的情境渲染,激發(fā)了學生傾吐的愿望,始終貫穿的是一個“情”字,由于感情的驅動,學生急切地想寫,而他們的筆端始終流淌著“我愛老師,老師愛我”這股暖流。所以這節(jié)課將作文的“要我寫”變成了“我要寫”。

四、評改――提升作文水平的加油站

寫作的興趣和自信還來源于寫作合作與交流中所產生的成就感,語文課程標準非常重視評改與評改中的合作。所以,作文的評改過程必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并盡可能創(chuàng)造機會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成為評改的主人,學生才能真正從作文的評改中提升、獲益。

我們平常的作文評講課被稱之為作文分享,初稿完成后要求在班級展示并每人至少讀五份同學的作文,上課選擇自己還想讀的作文仔細閱讀,學習他人作文中的優(yōu)點,提出修改意見。課上做到人人參評,同時因為有了粗略的印象,老師和同學發(fā)表見解時就能激起共鳴或提出異議,同時為自己作文的最后修改提供了依據。因此,學生在整個作文的評賞過程中無一不是興味盎然地參與閱讀、討論和修改。

第8篇:為什么而讀書的小練筆范文

三年級知識學習廣泛了,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們主要是一些非?;A的知識,拼音、生字、詞語讀幾遍抄幾遍,也就是說只要孩子肯下功夫記,一般不成問題,但是,現(xiàn)在可就有點不同了,因為現(xiàn)在除了以上的基礎知識以外,作業(yè)本上有更多比較“活”的題,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這些題目是沒有什么最標準的答案,可以是一題多解,不像學生字、拼音該怎么讀就怎么讀,所以這就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礎還必須扎扎實實地掌握、同時還要拓展孩子的思維,從不同角度去考慮問題,學習方面的改變還表現(xiàn)在內容增加了,并開始練習寫作文,如果基礎方面不扎實,寫作也就困難了,因為寫作文必須要有事實的語言,如果積累少了,寫作文時就沒話說,這就要辛苦我們各位家長,要輔導孩子進入中年級,順利過渡到高年級。因此,有一些學生因為不想學,為了逃避寫作業(yè)在家長面前說:今天老師沒布置作業(yè),或者說:“在校已經做好了?!边@就要我們家長檢查一下是否已經完成,為什么有的孩子越來越想學,成績越來越好,而有的孩子越來越差,除了孩子的主觀原因以外,相應的還要我們家長多抽點時間看看孩子的作業(yè),輔導一下他們的學習,讓他們把成績搞上去。

二、語文學習方面的年級特點以及家長如何配合

1、關于寫鋼筆字。

本學期開學初各個班的老師就已經布置學生準備了鋼筆,這就是本學期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的第一項——寫好鋼筆字。學生由寫鉛筆字過渡到寫鋼筆字,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有:執(zhí)筆方法不對、寫字姿勢不正確、筆順寫錯、出現(xiàn)錯誤很難修改和無法保持作業(yè)本整潔等。鋼筆的正確執(zhí)筆方法應該是食指與拇指執(zhí)住筆桿,用中指抵住筆桿。但是,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卻是將食指彎曲,讓食指的指甲背壓住筆桿,再用大拇指緊緊包住,握緊了拳頭寫字。用這種執(zhí)筆方法寫字,不僅樣子難看,而且費力,速度慢,還阻擋視線,寫字累且慢了。此外,少數(shù)學生執(zhí)筆時,手腕向外翻出,手心向內,其狀如同畫素描中的線條一樣,力不在指上、掌上、而在向外翻出的腕上。這樣寫出來的字,特別難看。這種情況必須及時糾正。另外,寫錯了字,該怎樣去修改訂正呢?通常情況下,我們推薦學生選擇的是用橡皮擦或是用透明膠帶粘這兩種方法,而不推薦使用修正液和涂改液。不管使用哪一種方法,都會在作業(yè)上留下痕跡,影響作業(yè)本的美觀,因此在我們要叫他們先動腦筋想好了再下筆,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寫一個字看不合適了再擦掉重寫。

2、關于語文作業(yè)方面的要求

從我們發(fā)下去的作業(yè)本,家長們可以看出,三年級不但課程增加了,作業(yè)本也增多了。就我們語文學科來說,每學完一課,需要完成的作業(yè)就有:《補充練習》、《習字冊》、《練習與測試》以及內容包括抄寫生字詞語、造句、抄寫段落、小練筆等多種形式的《筆記》,除此之外,學生們每兩個星期要完成一片精心寫就的作文,還有我們例行的周末練習。其中,《練習與測試》和《筆記》是家庭作業(yè)。這些作業(yè)我們也有統(tǒng)一的格式要求,即:所有作業(yè)開始用鋼筆完成,這就需要家長們在作業(yè)的整潔度上多下功夫;《筆記》本的書寫要按照各班老師要求的格式,盡可能做到整齊美觀,寫完后再后面畫上記分格;寫作文要先打草稿,草稿經反復修改后才可以謄寫到作文本上;所有的課堂作業(yè)不可以帶回家,這一點還要請家長們特別注意。

(一)關于閱讀:

有些家長一些苦惱孩子的作文寫的不好,想盡了一切辦法為孩子找補習班等,結果還是見不到效果,其實,孩子頭腦中空空的,是寫不出好文章的。古語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想讓孩子寫出好的作文,就要增加學生的課內外閱讀量,讓學生多讀書多看報,對于一些重要的經典的語句,要讓孩子們朗讀背誦。這樣,學生就可以從讀中學寫,增長知識,豐富語言。

如何才能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我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培養(yǎng)每天閱讀的習慣。

每天閱讀,關鍵在于堅持,使孩子的閱讀習慣自覺的養(yǎng)成。例如,孩子每天臨睡前留出半小時至一小時的時間,進行讀書,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孩子的自覺行為。在這當中,我們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個性,要給孩子自由選擇閱讀材料的空間,循序漸進,慢慢進入正軌。這一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人的一生將有極大的幫助。

2、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衛(wèi)生習慣。

良好的閱讀衛(wèi)生習慣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發(fā)展,我們要經常強調閱讀的衛(wèi)生習慣:如,閱讀時要有正確的坐姿,提醒孩子千萬不要躺在床上讀書;讀書時眼睛和書本的距離要適度;不要讓孩子養(yǎng)成邊讀書邊做小動作的陋習,如挖耳撓腮,擺弄小玩意兒,吃零食,東張西望等。因為孩子本身的身心特點發(fā)展有過程,這一階段的孩子好動、自主性差,所以這一點需要我們有一定的監(jiān)督措施和獎懲措施,從而更好地強化這一習慣的養(yǎng)成。

3、培養(yǎng)專心閱讀的習慣。

所謂專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會神。要養(yǎng)成這一習慣,必須做到:姿勢要端正;環(huán)境要安靜;作息要定時;學習地點要固定;養(yǎng)成默讀的習慣。

4、培養(yǎng)讀書動筆的習慣。

“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時邊思考邊動筆,可以抓住重點,深入理解;做摘錄、記筆記可以及時記下心得體會,對積累資料和活躍思想十分有利。

5、培養(yǎng)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閱讀是一項復雜的心智活動過程。從本質上講,閱讀過程就是思維過程。在孩子們閱讀的過程中,必須培養(yǎng)孩子閱讀思考的習慣,糾正那種“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不良習慣,指導孩子讀書時常問“為什么”和“為什么不”的習慣。針對文章的內容和寫法,問自己“為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索;問自己“為什么不”,可以培養(yǎng)逆向思維,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

6、培養(yǎng)帶工具書閱讀的習慣。

我們要著重培養(yǎng)孩子帶工具書閱讀的習慣。孩子們在學完漢語拼音后,就能夠利用工具書進行閱讀。我們要適當?shù)丶右灾笇?,并且身體力行,常常和孩子一起帶上工具書,多創(chuàng)造機會強調帶工具書閱讀的好處,使孩子們謹記在心。

7、培養(yǎng)有目的地進行閱讀的習慣。

有目的地閱讀能提高閱讀的效率。如:以積累知識為目的,可以精讀;以欣賞為目的,可以朗讀;為了消遣,可以速讀瀏覽;以搜集資料為目的,可以跳讀等。

8、培養(yǎng)有序閱讀的習慣。

有序閱讀指閱讀要有計劃性,閱讀時不能見異思遷,半途而廢。閱讀的行為要有條不紊:書放在什么位置,筆記和筆放在哪里,暫時不讀時怎么做記號等。教師在課堂上要邊說邊示范,并讓學生做,逐漸習慣成自然。

關鍵一點,我們要從孩子的年齡特征出發(fā),根據具體情況,有的放矢地逐步培養(yǎng),由小積大,最終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量增加了,有的家長又有新的煩惱了:我的孩子看了很多書,家里也有很多書,怎么見他的閱讀能力、作文水平提高呢?我想,閱讀和作文都不是一步登天、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過程,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反復曲折的歷程。

(二)關于寫作:

這是我要重點講的第二點。小學三年級,作文教學正式開始起步,這是小學生從口頭語言轉而發(fā)展書面語言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決定學生走穩(wěn)習作之路的關鍵一步。尤其是三年級,作為作文時代的開端,三年級作文教學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以后的作文和語文水平發(fā)展。要寫出好文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們從平時做起,在生活中留心觀察,善于積累等等。

提高習作水平除閱讀之外,最重要的還要寫好“兩記”:讀書筆記和日記。寫讀書筆記就是摘錄書中的優(yōu)美詞語,妙語妙句,精彩片段……它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所以要讓孩子們大量閱讀課外讀物,作好課外讀物的讀書筆記,并反復吟誦,只有經過長期積累,語言才會豐富,寫作時大量生動的語句就會涌向筆端。寫日記也是一項有效的訓練措施。日記形式靈活,內容自由,訓練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寫作水平的捷徑之一。天天動筆就會開闊學生的思路,積累大量詞匯、語言素材,越寫越熟。而且日記也是一種積累材料的過程,平時積累,作文時選擇使用,“活期儲蓄”,隨用隨取,只有用心把事記下來,寫成日記,哪怕只是一兩句話,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就會使自己所寫的日記由點到淺,由線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雛形”。

另外,我始終堅信: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在孩子們作文剛剛開始起步階段就應培養(yǎng)他們自主修改習作的習慣。

三、送給各位家長朋友的幾點溫馨提示。

1、每天請檢查孩子的學習情況、家庭作業(yè),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堅持不懈。檢查完后作業(yè)本上請簽名。

2、必須掌握字詞句部分。

3、家長的善導是家庭教育的黃金,要多給孩子一點信心,做孩子成長的強有力的后盾。每天與孩子進行親切交流,和他們談談今天學到了什么新知識,哪篇新課文,知道哪些道理,今后打算怎樣做,交談時,要有耐心,不能簡單粗暴。

4、定期與教師進行溝通,對孩子的優(yōu)點、不好的習慣以及在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疑惑,可以經常與老師保持聯(lián)系,共同尋找最好的教育方法。

5、經常帶孩子們接觸社會、研究社會的各種現(xiàn)象,去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雙休日、假期交好朋友、參加有益的社區(qū)活動、參加體育鍛煉、做小實驗、搞小發(fā)明、編手抄報、編作文集等,使孩子們全面發(fā)展。)

6、讓學生多讀書,家長給孩子舍得買有關學習和課本上有關的作家的書籍。多讀作文選。

7、多讓學生寫觀察或紀實日記,指導孩子的習作,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8、教育孩子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參與課上學習,做好筆記,課下有選擇的做閱讀練習,不斷提高閱讀能力。

9、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家長必須輔導,把知識補上。

10、注重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做好每一次考試的分析和改進措施。

總之,我將和各位家長一道共同教育好你的子女,我的學生。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我們走到一起來了,為了我們的理想,我們必須一起努力,實現(xiàn)這個理想,而你們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工作最大的動力,即使苦累,我也會感到欣慰。

第9篇:為什么而讀書的小練筆范文

通過做撫摸、拉著、指等貼合課文內容的動作,讓學生看動作說動詞,引入放飛的情境中,通過“放飛什么”這一問題的設計開始這一課的學習。此處的設計調動了學生對原有生活經驗的回憶,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激起了學生對學習的期待。

都說會提問題的孩子才是會學習的孩子,因此在引出課題后我就引導孩子針對課題自主質疑,根據孩子提出的不同的問題,給予總結歸納。與學生共同找出三個關鍵問題:誰捉了蜻蜓?誰放了蜻蜓?為什么放?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找出相應的段落,這樣不僅讓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的內容,還理清了課文的脈絡。在把握這一層次的基礎上,相機學習“陶”。考慮到“陶”在本課是出現(xiàn)在姓氏中,學生組詞有困難,我出示:陶醉、陶冶、陶瓷、樂陶陶等詞語,豐富孩子的詞匯積累。

二、多元識字,授之以漁,順學而導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三年級的學生應該開始學習默讀。我要求學生邊讀邊畫出生字詞,想辦法理解不懂的詞語。在學生讀書過程中,我巡視檢查,進行個別交流。我將需要掌握的字詞根據課文的內在聯(lián)系進行了精心的編排,逐行出示:

第一行都是體現(xiàn)陶行知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的,在教學時除了教會生字“慈”、通過近義詞理解“慈愛、商量”、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口吻”以外,我讓學生帶著詞串找句子,通過朗讀帶有詞串的句子體會陶行知的和藹可親和對孩子的尊重,在此基礎上再讓孩子讀詞串,孩子們就能讀出理解、讀出感情。此處設計不留痕跡地為學生體會、感悟陶行知的人物形象做了鋪墊。

第二行是反應孩子不同表現(xiàn)的,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現(xiàn)場演繹,體會孩子的天真可愛,其中“舌、搶”是生字。

第三四行都是關于蜻蜓的,其中“蠅、蚊、握”是生字。此處我用一個“讀讀第三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樣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從內容上形式上找出這組詞串的共同點。學生會發(fā)現(xiàn)這行詞語都是寫關 于蜻蜓尾巴的作用的,并且結構是相同的。第四行讓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孑孓”的意思,意在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勤查字典的習慣。

這四組詞串的精心安排,不僅扎實有效地學習了生字詞,還授予學生學習的方法,強化了學生學習習慣,并且把本文的重點――人物的形象特點、蜻蜓的特征,清晰簡約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起到了綱舉目張的作用。

三、角色品讀,入境悟情,拓展練筆

學完詞串后,我將孩子們由第四組詞串直接帶入品讀課文2-6自然段的環(huán)節(jié)中,讓孩子們在這部分中找出第四組詞串所在的自然段,接著讓孩子分角色朗讀陶行知與孩子們的對話,讓學生讀懂對話,了解蜻蜓是吃害蟲的,是人類的朋友。針對這一部分對話內容通俗易懂,提示語中包含著許多生動的動詞的特點,在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當中,讓學生進行人物對話的表演。在學生評價討論的過程中,自主探究,抓住關鍵詞把文本與學生的表演相對照,通過可感可知的動作語氣體會陶行知的和藹可親、循循善誘,以及孩子們的不同個性――翠貞的嚴謹、其他孩子的天真、迫不及待。最后通過齊讀2-6自然段,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知。

閱讀教學中,重視讀寫結合,不急跬步無以至千里,只有平時積少成多,才能為今后寫作打下基礎。為了讓孩子們學以致用,我選擇了陶行知教育小故事中的一段對話,讓孩子們進行填寫提示語的小練筆,在模仿練習中,學會用具體生動的詞語表現(xiàn)人物的形象。

四、自主讀帖,引導觀察,指導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