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云字開頭的成語范文

云字開頭的成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云字開頭的成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云字開頭的成語

第1篇:云字開頭的成語范文

含“嵐”字的成語

1、浮嵐暖翠。

釋義:形容山林美好的景色。

出處:歐陽修《廬山高》:“欲令浮嵐暖翠千萬狀,坐臥常對乎軒窗?!?/p>

2、煙嵐云岫。

釋義:形容山巒之間云霧之氣彌漫繚繞。

出處:陸游《萬卷樓記》:“煙嵐云岫,洲渚林薄,更相映發(fā),朝莫萬態(tài)。”

含與“嵐”讀音相同“藍”的成語:

1、衣衫襤褸。

釋義:衣服破爛。

第2篇:云字開頭的成語范文

“渺”字開頭的成語有:

渺渺茫茫:遼闊無際的樣子。亦指模糊;不清楚。渺無人煙:一片渺茫,沒有人家。渺無人跡:看不見一個人的腳印,形容空曠寂靜。亦作“渺無人蹤”。渺無人蹤:很少看見人的蹤影,形容空曠寂靜。渺若煙云:渺:渺茫,若:像。像煙云一樣渺茫不清。比喻模糊不清,令人捉摸不定。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3篇:云字開頭的成語范文

1、江洋大盜,意思為在江河湖海搶劫行兇的強盜;

2、江郎才盡,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3、江東獨步,意思為泛指人才俊美,在一定范圍內(nèi)獨占鰲頭;

4、江山如舊,意思為山河還同原來一樣;

5、江河日下,意思為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況一天天地壞下去;

6、江山之恨,指失去疆土的仇恨;

7、江海之士,舊指隱居不愿出來做官的人;

第4篇:云字開頭的成語范文

“疊床架屋”是常用成語,從它的出處和前人的典范用例中,都可以清楚看出這條成語應該怎樣講和怎樣用。但是仍然有人任意曲解,只取“架屋”二字,把“疊床架屋”等同于“蓋房子”,如此斷章取義實在荒謬。

請看誤用的例子:

1.自他(按,指鯀)盜來“息壤”以后,那一盒細土撒落人間,不斷滋長,五千年后夢澤已失,土地淹沒了江湖,生民淹沒了土地,他們在這塊土地上疊床架屋,慢慢建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武漢晚報》,2010年7月26日)

2.你知道北京的胡同是怎么形成的嗎?開頭你們家蓋了一個房子,然后我是你的鄰居,我搭著你們家房子再蓋一個,你也蓋一個、你也蓋一個,慢慢、慢慢疊床架屋地形成了這么一個東西。(鳳凰網(wǎng),2012年6月18日)

3.一些住戶在頂層奉送的空中花園“疊床架屋”,破壞了原有的排水系統(tǒng),一到雨季,屋頂?shù)挠晁烈鈦y流。(《光明日報》,2005年12月31日)

例1是說后人在干涸了的云夢澤上蓋起房屋,繁衍生息。例2是說在一塊空地上,一家挨一家地蓋房,房子蓋多了就形成了胡同。例3是說有些住戶在居民樓的樓頂加蓋小房,影響排水。毫無例外都把“疊床架屋”等同于“蓋房子”。

更有甚者,有人連“架屋”也不要了,只取一個“疊”字,把“疊床架屋”等同于“重疊”,即相同的東西一層層堆積起來。例如:

4.走進石海……只見那成千上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高低錯落,疊床架屋,組成了龐大的陣容。(新華網(wǎng),2013年3月4日)

5.如今,張正祥臨時寄居在觀音山村一個已有300多年歷史的破敗院子里。陪伴他的,是疊床架屋的環(huán)保書刊報紙和一條見了生人就齜牙咧嘴的狗。(《工人日報》,2011年3月26日)

6.顧彬教授還引我們參觀了他及其助手的辦公室……也都是四壁皆書,像是在不同的小書庫中間擺了一張辦公桌,而桌上也是疊床架屋般的古今中外有關中國的書籍。(新華網(wǎng),2006年3月19日)

例4的“疊床架屋”可以改為“重重疊疊”,例5的“疊床架屋”可以改為“積案盈箱”,例6的“疊床架屋般”可以改為“堆積如山”。

至于以下諸例,錯得更加離譜了:

7.在“撼”與“捍”的糾葛上,故宮方面顯然非常草率,以“顯得厚重”為由認為沒有用錯,且舉“撼山易”的用法為例試圖“佐證”,結果錯得疊床架屋。(《南方日報》,2011年5月17日)

8.三進院內(nèi)有五間大殿,殿頂脊頂和檐角飾有龍頭鳳尾、飛禽走獸,殿內(nèi)疊床架屋、雕梁畫棟,正中一間供孔子塑像,左右兩間為顏回、曾參、孔伋、孟軻塑像。(《大眾日報》,2012年7月17日)

第5篇:云字開頭的成語范文

片斷訓練是篇幅短孝內(nèi)容單一、形式靈活的一種寫作訓練形式,也叫小作文、小練筆、單項練習等。是語文教學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利用其進行短平快的戰(zhàn)術性訓練,能幫助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中積累生活體驗,豐富語言材料,掌握寫作方法。

從作文教學的角度看,片斷訓練是一種分格訓練,所謂的“格”是指單一的寫作基本訓練單位,主要是寫作中的常用片斷,如開頭、結尾、總分段式,借物喻人的方法等。著力于“格”的理解和運用,并努力使之序列化。

從閱讀教學角度看,片斷訓練是讀寫結合的基本形式。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相得益彰。主要是閱讀材料中的典型片斷,如《三味書屋》中介紹書屋一段,方位清楚,有模仿價值。注重閱讀與寫作間對應要素的理解和遷移。

片斷訓練需要學生觀察、想象、思維等智力的綜合參與;同時又是學生說話、聽話和閱讀寫作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是一種學生內(nèi)部智力技能和語言文字的外部操作技能的綜合訓練;是一種學生作文知識技能和心理活動辯證統(tǒng)一的訓練形式。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特別是寫作能力的階梯和橋梁。

片斷訓練根據(jù)訓練內(nèi)容和訓練目的,可以分成:觀察素描型片斷訓練、課文素材型片斷訓練、形式仿效型片斷訓練和語言積累型片斷訓練四類。

(一)觀察素描型片斷訓練

小學作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教會學生虛構,而是教會他們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因此,觀察素描型片斷訓練成為學生作文訓練的最佳形式。所謂觀察素描型片斷訓練就是以片斷或簡短的篇章為形式,將描寫與敘述結合起來,反映周圍生活的記敘文訓練。通過觀察素描類片斷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

在具體訓練中要做到:

1.讓學生獲得豐富而鮮明的感性表象。觀察是獲得感性表象的唯一途徑。觀察的對象可以是實物也可以是圖畫或錄像,它們生動具體,能在學生頭腦中留下鮮明而牢固的表象。使語言訓練具備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幫助學生從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篩馴出典型表象。首先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使學生對豐富而完整的觀察對象或過程獲得感性表象;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有重點的觀察,幫助他們把握事物本質特性,篩選典型表象;再次,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準確、鮮明、生動的文字去強化典型表象。

3.讓學生通過想象,生動地表現(xiàn)典型表象,使中心的表現(xiàn)更為有力、深刻。

(二)課文素材型片斷訓練

課文素材型片斷訓練,就是指導學生以課文為素材練習寫作的片斷訓練。它不是簡單地重復課文內(nèi)容,而是對課文有所創(chuàng)造,或改變課文容量,或轉換表現(xiàn)角度,或別出新意,或馳騁想象,既依據(jù)課文又超越課文。課文素材型片斷訓練是讀寫結合的一種形式,將閱讀和寫作在思想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方法上融合起來,使讀和寫既互為手段又互為目的,促進學生讀寫的同步發(fā)展。在實施訓練時,教師要做到:

1.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可創(chuàng)作的課文素材。一般教師在這幾方面引導學生著力尋找:

(1)課文留給讀者回味思索的空白點。教師可指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展開想象,進行片斷訓練。如:《憶鐵人》中鐵人的語言“哦?……咳!”可引導學生把鐵人此時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寫出來。

(2)改變課文原來的表現(xiàn)角度,進行片斷訓練。如《再見了親人》寫志愿軍叔叔向朝鮮親人依依惜別的話語,可讓學生以小金花的口氣寫她向志愿軍叔叔道別的話語。

(3)改變課文的容量,縮寫或擴寫其中的某個部分,進行片斷訓練。

(4)改變課文的文體進行片斷的訓練,如把古詩改寫成寫景或記事的記敘文。

2.向學生提供準確進行語言表達的幫助;或向學生介紹某些背景情況;或向學生提供關鍵的詞匯、句式;或告訴學生基本的寫作常識和技巧,如詩歌改成記敘文應注意的問題;或幫助學生理清表達的思路。使學生能順利地把內(nèi)心所感外化為文字。

(三)形式仿效型片斷訓練

形式仿效型片斷訓練是模仿范文的寫作思路、寫作方法和觀察方法進行片斷練寫的寫作訓練形式。是將在閱讀范文時感知、理解的表達方式及時進行遷移運用。根據(jù)學生形成語言表達能力的需要,模仿某些片斷章句,如:開關、結尾、對話、煉字、修辭方法、句群段式結構等。使學生在借鑒范文的過程中加深對作者的各種表達方式的理解和記憶,在實際的操作中初步形成寫作的思維組塊,以形成一定的寫作能力。針對形式仿效型片斷訓練的特點和目標,在指導時要注意:

1.加強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充分展示理解、積累、鑒賞的過程,以幫助學生真正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寫作方法。特別要講清范文片斷的特點。如:《火燒云》中寫火燒云變化的部分寫作方法是:①按出現(xiàn)—變化—消失順序寫;②描寫變化的動詞各不相同。

2.向學生提供與范文情況相關的寫作素材。兩者間的相關度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語言水平,認知水平,以及寫作方法的難易程度做恰當?shù)恼{(diào)節(jié),也可分層提供或分步提供。還可以設法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學習動機由學生自己尋找寫作素材,如:在仿效《火燒云》中描寫火燒云形狀變化部分的寫作方法進行訓練時,讓學生想象火燒云還可能會有什么變化?可以想象成動物,也可以想象成其他事物。

3.重視片斷講評,并把講評的重點放在要求仿效的寫作方法上,而對學生的練寫片斷中其他的優(yōu)缺點,暫時不講。同時,要引導學生互相講評,自我批評,在講評中鞏固寫作方法。

(四)語言積累型片斷訓練

語言積累型片斷訓練就是運作用學習到的部分語言文字進行片斷寫作的一種訓練形式。促進學生對書面語言的內(nèi)化,加速將消極語言轉化成積極語言,豐富學生頭腦的語匯儲備,使學生的寫作不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而且能“言之有文”、“妙語連珠”。能夠進行語言文字包括詞語(成語)、句式、警句、格言,甚至部分自然段的有意識地積累。在指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型片斷訓練時,教師要注意:

1.恰當選擇需要積累、運用的語言文字。這些語言文字一般應具有連綴能力強,使用范圍廣,富有表現(xiàn)力等特點;或者是微言大義,或者是意境深遠……衡量的標準是在學生的語言交往中能經(jīng)常運用或對提高學生語文水平有切實幫助的。

第6篇:云字開頭的成語范文

近期筆者參加的一次賽課活動中,課堂上積累背誦、褪鲅盜貳⑶榫扯曰?、读写结合 芍^形式多樣,但細看下來就會發(fā)現(xiàn)因為對生活實際的關注程度不同,課堂上徒有語用訓練形式,呈現(xiàn)的仍是靜態(tài)的語用知識,只是為了表現(xiàn)對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關注而進行的“偽語用”。這提醒我們,只有牽手生活的語用才能形成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源于生活,變“消極語用”為“積極語用”

山東師范大學曹明海教授在《真語文:以語用為目標》中提出:“語文與生活的關系決定了語用訓練只有同生活相聯(lián)系,才能使語用教學生動活潑,取得好的成效,達成語用目標。”在日常教學中,以英雄形象或重大歷史事件為主題的課文我們經(jīng)常采用“××我想對你說”這樣的讀寫遷移。在學習蘇教版六年級課文《盧溝橋烽火》時,執(zhí)教的李老師也進行了一個語言訓練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以“站在盧溝橋頭”為開頭,寫一段紀念勝利的演講文字。

五分鐘之后,學生開始交流展示:“今天,我站在盧溝橋頭,看著那滄桑的橋面,不禁又想起了那一天?!屛覀冞M去,我們要進城搜查!’……”后面是對課文的大段引用;“我現(xiàn)在還能看見以前的悲慘,那日軍的頑固,我軍的頑強。我們更應珍惜現(xiàn)在的和平……”“我站在盧溝橋頭,望著那坑坑洼洼的路面,使我想到‘’,日軍以士兵失蹤為理由,要進宛平城搜查……”后面直接進入課文。

這是學生針對所學課文內(nèi)容的感悟性活動,這樣的訓練對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增長主要體現(xiàn)在對文本范式語言的潛移默化和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記憶,主要采用的是經(jīng)驗性的學習。學生很難運用語言文字作深度表現(xiàn),這樣的語用訓練屬于“接受本位”為主的“消極語用”,練習只停留在這個層面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也顯得有點簡單。積極語用教育觀認為,母語課程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表達主體基于獨立人格和自由思維而以個性言說、獨立評論和審美表達等為形式特征,因而是富于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自覺完整的言語行為。其中,語用主體的表達動機、感情和能力三要素決定了語用行為的效度。

這就告訴我們,語文教育既要養(yǎng)成學生的語用能力,也要喚醒學生自覺的語用動機,激發(fā)其主動的語用動力、強烈的語用情感。從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來看,教師的意圖是使學生能從現(xiàn)實和歷史的對比中感受到盧溝橋守軍的英勇和悲壯,從盧溝橋這一歷史的見證中居安思危,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從分析中不難看出,學生之所以寫不出適當?shù)奈淖?,不能深入地感悟是因為沒有去過盧溝橋,對盧溝橋缺少應有的現(xiàn)實生活體驗,所以缺少了那份撫今追昔的情懷。必要的表達規(guī)則和生活體驗可以促進學生積極的言語表現(xiàn)。

同課異構的王老師也有這樣的語用訓練。不過在這之前,他先讓學生觀看了一個關于盧溝橋的短片,短片配上了厚重深沉的背景音樂和充滿感染力的解說。最后畫面定格,王老師問學生:“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在學生回答“斑駁的橋面、彈痕累累的橋墩、如血的殘陽、滄桑的石獅子、嘩嘩流淌的河水……”之后,王老師進一步追問,“穿過時光的隧道,你還看到了什么?你還聽到了什么?”這一次學生將現(xiàn)實和歷史通過盧溝橋進行了連接。

在學生說完之后,王老師讓大家進行了“站在盧溝橋頭”的寫話訓練,因為有了前面的視聽體驗,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激發(fā),此刻情動而辭發(fā),語言表達自然如行云流水。

“聽著橋下的流水聲,仿佛那是當年戰(zhàn)士們的吶喊,仔細聽,好像又夾雜著日軍哭爹喊娘的嚎叫。我撫摩著橋上斑駁的彈孔,仿佛又回到了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聽到了‘嗒嗒嗒’的機槍掃射聲,看到鮮血慢慢染紅了西天的晚霞……”

“撫摩著青黑的欄桿,感受歷史的溫度,當年你是否也曾沾染守橋官兵的熱血?正氣凜然的石獅,你是否聽見了‘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的疾呼……”

從語用的發(fā)生過程來看,一般是由“表達意圖”,到“語言構思”,再到“語言表達”這樣一個完整的“情動而辭發(fā)”的過程。這個過程就像鄭板橋畫竹,由“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課例中的王老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對“站在今天的視角回望盧溝橋歷史”這一“表達意圖”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罢Z言構思”有了現(xiàn)實盧溝橋的場景、解說、音樂作為憑借,“語言表達”就有了新的高度,言語內(nèi)容、言語形式洋溢著言語主體個性化審美活力,語言就有了表現(xiàn)力。

第7篇:云字開頭的成語范文

關鍵詞 水滸傳 小學生 作文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Pupil Composition from "Outlaws of the Marsh" Mapping

Abstract Currently, have a more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Outlaws of the Marsh", literary value, historical value, but from the angle of the guidance and inspiration of primary school essay writing specialized exposition indeed rare.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tructure, clues and descriptive methods to look at the guidance of "Outlaws of the Marsh" Pupils' essay writing.

Key words Outlaws of the Marsh; pupil; composition

《水滸傳》是我國公認的四大名著之一。雖有較多的批評之聲,但此書對中國古典小說的寫作方法上卻有指導性的意義。無論是從作者或是作品的角度分析均有較高的建樹,但從讀者的角度分析是源于20世紀60、70年代的“接受美學”,①是從學者和成人的角度考慮作品的。小學生是一個基礎教育的低段團體,其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基礎教育又存在面向全體的特點。因此,對《水滸傳》的分析、借鑒應從人物、情節(jié)的個體、個性的成人化的分析轉向有教育意義、實用意義及體現(xiàn)小學生全員意識的探索方式上。

對于《水滸傳》全文的內(nèi)在思想意義和社會價值的提煉要照顧大多數(shù),而且有現(xiàn)實意義,并能指導小學生作文整體效果把握的是文章的線索。單從每個章節(jié)來說,人物的表情、動作、語段的引用都有較高的借鑒意義。環(huán)境描寫襯托人物的心理,烘托氣氛也是提高小學生作文的重要手段。針對以上方面本文要詳加分析,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地指導小學生效仿和體會。

1 從線索分析

《水滸傳》的線索有學者認為是分散性、無章法的、缺乏有力的線索,這些論述主要的源于國外學者的評論。從國內(nèi)來看學術界整體認為《水滸傳》是章回體小說的開端和典范,是有機的綴合體文章,以“忠義”和“反忠義”為線索,以宋江為中心人物展開敘述?!啊端疂G傳》的結構并不是單一化的自線結構”。②線索的確定是文章的靈魂,單從敘事性來看對小學生的作文教學中的記敘文的指導是有一定意義的。線索的選擇可以是思想,也可以是人物的性格,也可以是事件的?!端疂G傳》是一種縱向的線索,從忠義國家——無路可走——被逼梁山——等待招安——忠心報國——走向瓦解。宋江這個主要人物按此線索一步步地把梁山一百零八名好漢帶入了宋代積貧積弱的體制中來。小學生的作文可以以此為借鑒,利用一個主要人物在整體事件中的情感的變化統(tǒng)領全文?!八^線索就是貫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節(jié)發(fā)展與思想感情發(fā)展的線路,它像鏈條一樣連接著文章里全部的人物、事件和影響。在記敘文中,它把一個個彼此相關的事件及人物貫穿在一起,推進情節(jié)的發(fā)展,彰顯主題。在抒情性的文章中,線索是詠物抒懷、托物寓意的憑借,使主題突出,形散神聚”。③“神”在作文中是主題,是對作者的社會地位、社會認知的反映。宋江是作者思想的反映,是擺脫不了中國古代社會儒學、理學思想束縛的。以“忠義”為行動目標,無論是“潯陽樓吟反詩,智賺玉麒麟,還是抵童貫破高俅,李師師獻殷勤”④都是為成就其社會認知而服務的。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的高低主要來源于教師、父母、同學,還有一部分來源于社會的宣傳。其作文線索中思想的膚淺或深刻與其直接和間接得到的理性認知的水平有關。從低年級的作文教學中首要的任務是抓住思想而不是抓“好詞好句”,這是作文精彩的必要條件。形成習慣,從思想延伸至內(nèi)容而不是反轉的。但是,現(xiàn)實的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中要實現(xiàn)擺脫形式主義作文可謂“難”,教師的眼光放在五年后的少之又少。課文的講習、閱讀的訓練要從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中找重點、找亮點、找污點,可以一針見血地體現(xiàn)作者的社會認知度。

2 從描寫分析

《水滸傳》的描寫是貫穿于其篇章結構布局方面的修辭技巧和表現(xiàn)方法?!啊端疂G傳》可作文法教科書讀”⑤可見《水滸傳》的描寫方法被近現(xiàn)代作家所推崇。清金圣嘆的“十五法”總結得全面而深刻,包括倒插法、夾敘法、大落墨法等等,在小學生的作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引薦。

《水滸傳》每一章節(jié)都存在總領。在第二十三回《橫??げ襁M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中的情景小學生比較熟悉,本文就以此回進行分析。開篇“延士聲華似孟嘗,有如東閣納賢良,武松雄猛千夫懼……報兄誅嫂真奇特,贏得高明萬古香”⑥為開篇。與作文教學中的總領全文,開門見山的方法相似。但以詩為開頭更具文采,簡潔明了。題目、開篇是文章的龍頭,是吸引讀者的最佳方法,《景陽岡武松打虎》的開頭就略顯平淡了,但如何修改,筆者就不妄下結論了。作文教學應從題目和開頭謀劃,抓住人物和事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做法已經(jīng)過時,過于死板。寫人就要通過描寫,在一千個人中一眼便可知其位,寫事開篇或命懸一線,或如高湯入口,或如履薄冰,寫物要有躍然紙上之感,小學生寫作首先應從吸引眼球開始。

再談過程描寫,就是突出一個字“細”。如《水滸傳》武松遇大蟲時的環(huán)境描寫:“無形無影透人懷,四季能吹萬物開。就樹撮將黃葉去,入山推出白云來”。⑦“細”字不易體現(xiàn),只要有景在突出重點時就應細到每一片樹葉,只要有人在突出性格時就要細到每一個眼神。同樣是“打”單看,景陽岡武松打虎“景陽岡頭風正狂,萬里陰云霾日光……身橫野草錦斑銷,緊閉雙睛光不閃?!雹嗫芍^細到極致,而小學生只重用詞描寫,“四字詞、成語的堆砌應轉化為細節(jié)描寫的教學,讓“過程”充實有貨,可以細細品味。

最后,看結尾。二十三回最后一句“只聽得背后一個人叫聲,武都頭,你今日發(fā)跡了,如何不看覷我則個?武松回過頭來看了,叫聲:阿也!你如何卻在這里?”⑨典型的設懸念的寫法,小學生的文章喜愛寫“滿”,口號式、感想式結尾,讓讀者如快馬到天涯前的感覺,極不舒服。作文教學應有的放矢,結尾以設懸念,或讓人回味有所思考的結局為主??春笞x者能仰望天花板沉思一分鐘,也就達到最終目的了。

《水滸傳》與小學生作文教學看似關系不大,但從讀經(jīng)典到學習經(jīng)典,到運用經(jīng)典才是讀書的目的,才是語文作文教學的新思路?!靶骂^、細身、長尾巴”是作文教學從《水滸傳》得到的新啟示,值得推廣于小學生作文教學中。

注釋

① 接受美學理論是形式主義、結構主義、歐美新批評等20 世紀以文本為中心的文學理論的反對派,把文學研究轉到讀者這一極的理論研究.

② 黃凌云.宜春學院學報.2005(1).

③ 鐘開.金典三年.吉林教育出版社.2010.1:125.

④ 施耐庵,羅貫中.水滸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75.9:3,4.

⑤ 宗延虎.中國修辭學通史.近現(xiàn)代卷.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11:140.

⑥ 施耐庵,羅貫中.水滸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75.9:293.

⑦ 施耐庵,羅貫中.水滸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75.9:299.

⑧ 施耐庵,羅貫中.水滸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75.9:299.

⑨ 施耐庵,羅貫中.水滸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75.9:305.

參考文獻

[1] 高日暉. 《水滸傳》接受史研究.上海:復旦大學,2003.

[2] 張同勝. 《水滸傳》敘事結構的文化闡釋.明清小說研究,2006.4.

[3] 李秋晨.明清歷史小說的衍變.內(nèi)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7.

第8篇:云字開頭的成語范文

關鍵詞:語言 文化 不可譯性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2013) 11-0204-02

一、引言

翻譯是一種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活動。自語言誕生之日,翻譯也就隨之而生。理論界認為翻譯也應該具備"相對嚴密的術語系統(tǒng),相對理性的話語規(guī)范,相對完整的分析手段,相對穩(wěn)定的解釋力等,足以使一個理論成為一個可證實、可證偽、可操作、可(與其它系統(tǒng))互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體系"。但現(xiàn)實卻讓譯者進退維谷。由于源語與目的語之間的語言和文化差異,翻譯中一些信息的流失就成了正常而客觀的現(xiàn)象。對此,Peter Newmark說:"如果源語的內(nèi)容涉及到本國特有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制度、文化習俗,譯文的意思就必然有所走失。"本文將從語言學和文化的角度來分析不可譯性在英漢互譯中的體現(xiàn)。

二、語言的不可譯性

語言的不可譯性指在語言形式方面,譯語沒有形成與源語文本相對應的形式特征。英語和漢語這兩種非親屬語言在進行轉換時,必定存在很多障礙,也就是不可譯性。

1.語音的不可譯性

英語和漢語率屬于不同的語言體系,擁有不同的語音系統(tǒng)。英語的節(jié)奏以重音為基礎,而漢語的韻律采取平仄對比的原則,因此在翻譯過程中,有些語音現(xiàn)象在另一種語言中不存在對應的形式。如:

Sweet and low, sweet and low, 風兒柔喲,風兒輕,

Wind of the weastern sea. 西海的風喲起歌聲;

Low, low, breathe and blow, 多優(yōu)美喲多動聽,

Wind of the weastern sea. 西海的風喲鼓浪鳴。

Over the rolling waters go, 你來自沉月吹起帆,

Come from the dying moon and blow.為送親人登歸程。

Blowing him again to me, 吹來親人重相見,

While my little one, while my pretty one sleeps.趁我嬌兒甜睡濃。

( Alfred Tennyson: Song ) (李云啟譯)

在這首詩中,反復出現(xiàn)在開頭的輔音[s][l][w][b]一方面增強了詩的音樂感,同時也起到了模擬風吹和海浪的聲音的作用,增強了詩的感染力。但漢語里沒有類似的語音修辭手段,因此譯文無法體現(xiàn)上述效果。

2.文字特征的不可譯性

漢語是表意文字,而英語是表音文字,兩者在書寫上大相徑庭,所以兩者的文字特征無法互譯。有人利用漢語中拆字的寫作技巧寫了這樣的一首詩:水有蟲則濁,水有魚則漁,水水水,江河湖淼淼。木之下為本,木之上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這首詩的不可譯性就在于作者巧妙地使用了漢字的結構特征,拆開表達,采用了對仗的修辭手法組成詩句,卻仍然傳遞一定的意義。如果將它譯成英語,修辭效果和原詩的語義無法同時保留。

3.語言修辭的不可譯性

英漢兩種語言正是有了各自的修辭手法,才變得生動、耐人尋味。在翻譯實踐中,譯文若不能正確表達原文的修辭手法,就不能忠實地表達源語的內(nèi)容、思想和風格。即使大意差不多,也會削弱原文的語言感染力,諧音相關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如:

上海某整形醫(yī)療機構的廣告語:滿足你的小"要求"。這則廣告中利用"要求"的"要"與"腰身"的"腰"同音,達到了良好的記憶效果。但既要翻譯出其內(nèi)容含義,又要翻譯出漢語的同音雙關是不可能的。

又如:When a woman complained to her butcher that his sausages tasted like meat at one end, but like bread at the other, he replied: "Madam, in times like these no butcher can make both ends meat." 原文里面的最后一個meat 是諧音雙關,表面意思為:把香腸的兩頭都填上肉。實際上應make both ends meat是英語成語,意為:"使收支相抵"、"靠微薄收入為生"。這樣的雙關語當然不好翻譯。

三、文化的不可譯性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存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溝通方式,也就有不同的指稱,不同的構詞方法,不同的句法結構以及不同的思想觀念,這就直接形成了文化的不可譯性。

1.詞匯空缺造成的不可譯性

詞匯空缺其實就是文化空缺,帶有民族獨特性的詞語在另一種語言中就屬于詞匯空缺。漢民族十分重視血緣關系,所以表達親屬關系的詞也極其發(fā)達。而在英語中,有關親屬的稱謂詞卻非常貧乏。例如,漢語中有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而在英語中只有一個cousin對應這八個稱謂。英語中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詞在漢語中也找不到對等的詞語,如:Clinton’s speech (意思是模棱兩可;沒有明顯的態(tài)度) 和Cordian knot (棘手的問題),翻譯中需要進一步說明。

據(jù)悉,為照顧歐美審美習慣,《甄傳》將由美國公司重新嬛剪輯,補拍鏡頭并配樂。劇中很多臺詞也有不可翻譯性,甄對皇上有句臺詞是"那年杏花微雨,你說你是果郡王,或許一開始便都是錯的"。像這句"那年杏花微雨"可能就不翻譯了,雖然后面的意思并不會受到影響,但藝術性上肯定會有一定的折損。里面像娘娘、本宮、小主、答應、常在、貴人、嬪妃、貴妃之類的頭銜,在英語中就屬于詞匯空缺。這些復雜的稱謂跟封建時代的門第階級觀念有關,美國在翻譯時可以上溯到英國文化、歐洲中世紀以及文藝復興時期去找相對應的術語,去做相應的轉換和處理,像公、侯、伯、子、男就是西方的等級劃分。不光是中文翻譯成英文,英文翻譯成中文的文學著作或影視作品同樣存在這個問題,這是由中西不同的文化、歷史造成的。有些詞匯就是只能意譯,否則根本沒法翻譯。

2.習語和成語的不可譯性

"龍"被中國人視為華夏民族的祖先,并自稱為"龍的傳人"。中國古代帝王為"真龍?zhí)熳?,因此"龍"是尊嚴和權力的象征,但若將成語"望子成龍"譯為 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 dragon, 將會使英語國家的人難以理解,因為英語中的dragon 盡管也是想象中的一種動物,但卻是邪惡的怪獸。"鼠"在漢語十二生肖中,是體積最小的,所以人們以"鼠"喻"小"或"少"。因此,就有成語As timid as a hare.。英語中的mouse有"狡猾的"喻意。如:A smart mouse has more than one hole。這兩種語言中的動物意象都要相互替換才能呈現(xiàn)出流暢的表達,可分別譯成"膽小如鼠"和"狡兔三窟",這種意象的差異會引起不可譯性。

3.典故的不可譯性

一些成語有著相當明顯的比喻意義,其中不少還含有一定的歷史或神話典故。為了正確理解和準確地譯出典故的聯(lián)想意義,以直譯加注的譯法才能避免只知其意、不知其源的尷尬。

東施效顰:Tungshi imitating Xishi, which is not original but rather tiresome. (Note: Xishi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 Tungshi was an ug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 her ways. It implies blind imitation with ludicrous effection.)

The heel of Archilles. 直譯為:阿基里斯的腳踵。(注:阿基里斯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出生后其母倒提著在冥河中浸過,除未浸到水的腳踵外,渾身刀槍不入,后被敵人用劍射入腳踵而死。因此,The heel of Archilles or Archilles’s heel 比喻唯一致命的弱點。)

4.飲食文化的不可譯性

在披荊斬棘的翻譯界,飲食文化是百慕大三角。如:"紅燒獅子頭",在中國是婦孺皆知的佳肴,但若直譯成:braise the head of the lion. 外國人肯定會大吃一驚。如果譯成:braise the large meatball in soy sauce, 雖沒有了誤會,但隱藏在菜中的色、香、味和形已不復存在。

"麻婆豆腐"可翻譯成:beancurd with special pepper (有辣味的風味豆腐) 或stir-fried beancurd (經(jīng)過翻炒而成的碎豆腐)。前者翻譯了味道舍了形狀,后者有了形狀卻沒有了味道。

四、結束語

以上的例證分析說明,隨著文化交流的深入,文化的不可譯性將會更多地、在更大程度上向可譯性方向發(fā)展,因為"翻譯既可以是被動的言不由衷,也可能是主動的偷梁換柱"。語言的不可譯性由語言的物理屬性所決定,比文化的不可譯性更復雜。因此,在翻譯實踐中,必須認真研究譯語和源語的文化,采取必要的翻譯方法,爭取譯語和源語最大限度的等值。最終提高翻譯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平.對當前中國翻譯研究的思考[J].中國翻譯,200 3(1)[2]Peter Newmark.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Pergamon Press,1981

第9篇:云字開頭的成語范文

1、龍?zhí)痘⒀ǎ糊垵摼拥纳钏?,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極險惡的地方。

2、成龍配套:搭配起來,成為完整的系統(tǒng)。

3、馬如游龍:形容人馬熙熙攘攘的景象。

4、龍鳴獅吼:比喻沉郁雄壯的聲音。

5、來龍去脈:本指山脈的走勢和去向?,F(xiàn)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6、鳳表龍姿:形容英俊的儀表。

7、虎穴龍?zhí)叮糊垵摼拥纳钏?,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極險惡的地方。

8、車水馬龍:車象流水,馬象游龍。形容來往車馬很多,連續(xù)不斷的熱鬧情景。

9、虎踞龍盤: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10、得婿如龍:形容得到稱心如意的佳婿。

11、虎斗龍爭:比喻群雄互相爭斗。

12、打鳳撈龍:鳳、龍: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難得的人才。

13、龍頭蛇尾:比喻開頭盛大,結尾衰減。

14、風虎云龍:虎嘯生風,龍起生云。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

15、矯若驚龍:矯:矯健。常用于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

16、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17、龍躍鳳鳴:象龍在騰躍,鳳凰在高鳴。比喻才華出眾。

18、驥子龍文:驥子:千里馬;龍文:駿馬名,舊時多指神童。原為佳子弟的代稱。

19、降龍伏虎: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龍虎。后比喻有極大的能力,能夠戰(zhàn)勝很強的對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難。

20、馬龍車水:馬象游龍,車象流水。形容車馬往來不絕。

21、乘龍快婿:乘龍:女子乘坐于龍上得道成仙。快婿:稱意的女婿。舊時指才貌雙全的女婿。也用作譽稱別人的女婿。

22、踞虎盤龍:形容地勢雄偉壯麗。

23、二龍戲珠:兩條龍相對,戲玩著一顆寶珠。

24、白龍魚服:白龍化為魚在淵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隱藏身分,改裝出行。

25、暴腮龍門:象魚仰望龍門而不得上一樣。科舉時代比喻應進士試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處境窘迫。

26、藏龍臥虎:指隱藏著未被發(fā)現(xiàn)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

27、伏龍鳳雛:伏龍:(臥龍)諸葛孔明。鳳雛:龐士元。兩人都是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軍事家。后指隱而未現(xiàn)的有較高學問和能耐的人。

28、放龍入海:比喻放走敵人,留下后患。

29、龜龍片甲:比喻無論巨細都搜羅進來的好東西。

30、龍騰虎躍:騰:飛騰;躍:跳躍。像龍在飛騰,像虎在跳躍。形容非?;钴S的姿態(tài)。

31、亢龍有悔:指居高位而不知謙退,則盛極而衰,不免有敗亡之悔。

32、畫龍點睛: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后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nèi)容生動有力。

33、老邁龍鐘: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便。

34、龍驤虎視:象龍馬高昂著頭,象老虎注視著獵物。()形容人的氣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35、龍肝鳳髓: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

36、活龍活現(xiàn):形容神情生動逼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樣。

37、龜龍鱗鳳:傳統(tǒng)上用來象征高壽、尊貴、吉祥的四種動物。比喻身處高位德蓋四海的人。

38、盤龍臥虎:盤:盤旋,彎曲。盤曲的龍,臥居的虎。比喻隱藏的人才。

39、虎臥龍?zhí)盒稳葑謩菪蹨喅荨?/p>

40、跨鳳乘龍:比喻結成夫妻或成仙。

41、蛟龍得水:傳說蛟龍得水后就能興云作雨飛騰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獲得施展的機會。也比喻擺脫困境。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