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電視播音主持人與記者采訪技巧探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視播音主持人與記者采訪技巧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電視播音主持人與記者采訪技巧探究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fā)展,電視節(jié)目也開始了轉型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道路。在電視節(jié)目制作中,電視播音主持人與電視記者需要進行現(xiàn)場采訪。在采訪工作中,主持人或記者面對的是不同事件、不同的采訪對象以及復雜的采訪環(huán)境,而要想保證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主持人或者記者必須熟練掌握采訪技巧,做好前期準備、準確切入問題并進行全面的信息整理,這樣才獲得有效信息,完成采訪任務。本文從電視播音主持人與電視記者的現(xiàn)場采訪過程入手,從采訪前準備、采訪中方法技巧的運用以及采訪后資料整理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希望能為提高現(xiàn)場采訪效果提供參考。

一、采訪前做好全面準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電視播音主持人與電視記者在進行現(xiàn)場采訪之前,應做好預先準備,在明確采訪主題的基礎上,多方面獲取信息資料,設計問題,預設采訪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并設計應對策略,這樣才能以更好的狀態(tài)面對被采訪者,確保獲得豐富而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具體來講,電視播音主持人與電視記者在進行現(xiàn)場采訪之前應做好如下準備:第一,理論、政策、知識等方面的準備。記者一方面可以根據(jù)報道的任務通過線上線下渠道查找相關政策,以及某一領域的理論著作,準備相關的專業(yè)書刊,學習有關知識,以保證采訪內容能夠盡快切入重點,減少不必要的背景鋪墊。例如,《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經典紀錄片記錄了故宮書畫、青銅器、宮廷鐘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寶鑲嵌、宮廷織繡等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復過程和修復者的生活故事。在制作過程中,記者需要與各個領域的專家進行交流。在采訪之前,該記者通過實地考察、查找資料的方式全面了解需要采訪的對象,以及涉及的專業(yè)理論,對他們的日常工作進行梳理,并做到心中有數(shù),保證采訪工作具備扎實的理論支撐。另外,記者還可以向專家、學者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者進行請教,或者通過問題設計直接向采訪對象請教。在這一過程中記者也注意到了兼顧多方面信息,避免單一信息渠道造成先入為主的偏見,以客觀的態(tài)度對待采訪工作,保證采訪中能夠獲得有效信息。第二,對采訪問題的準備。合理巧妙地提出問題是采訪工作的關鍵,是記者獲得第一手資料的重要方式。在采訪前準備工作中,記者應明確采訪提問的基本原則,并設計技巧,保證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在設計采訪問題的過程中,記者應堅持以下原則:(1)計劃原則,即記者在進行采訪工作前要準備好相應的材料,問題設置時要根據(jù)新聞主題、結合具體的新聞事件合理展開。堅持計劃原則可以有效避免采訪過程中出現(xiàn)混亂,確保記者在采訪目的的引導下合理引導采訪對象,同時也有利于記者有效應對現(xiàn)場采訪的突發(fā)情況,保證采訪工作的有序進行。(2)傾聽原則,即記者在提問之前首先要學會傾聽,只有認真傾聽,才能實現(xiàn)與采訪對象的有效對話,促進采訪工作的不斷深入。一些記者在現(xiàn)場采訪中只關注自己的表現(xiàn),忽視對采訪者的傾聽,導致問題的輸出過于頻繁,難以圍繞采訪對象本身深入展開。因此,堅持傾聽原則可以讓采訪對象感到自身受到尊重,這樣能夠使被采訪人員更好地配合采訪工作。當然,傾聽原則并不是一味地跟著采訪對象走,記者應該明確主題,尤其是在發(fā)現(xiàn)采訪對象的回答偏離主題的時候,要巧妙委婉地提醒,讓采訪內容回歸主題,保證采訪工作能夠真正獲得有價值的信息。(3)共情原則。共情是指關懷一個人,能夠換位思考,從他人的視角了解他人及其世界,避免從外部去審視、觀察,而是進入其內心世界,去了解其生活方式、目標與方向。記者在面對采訪對象,尤其是一些特殊的采訪對象時,應該堅持共情的原則,從內心給予他們關懷和關愛,將對方看成一個個真正的人,并以真誠、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了解他們的心理訴求,這樣才能與采訪對象形成情感共鳴,并將采訪主題不斷深化,強化采訪效果。第三,對采訪對象的準備。記者應根據(jù)采訪要求對采訪對象進行全面的了解和調查。這樣可以減少針對基本情況的提問,節(jié)約采訪時間;同時也能與采訪對象產生共同語言,便于拉近距離、深入交談;能夠對采訪對象做到心中有數(shù),保證提問的針對性,以獲得更加真實、更加典型的一手材料。告知采訪對象的時間、目的以及主要問題、采訪環(huán)境,并在采訪時間、地點選擇上尊重采訪對象的意見,以緩解其心理壓力,更加主動地接受采訪。

二、采訪中合理運用方法技巧

第一,保持良好的工作態(tài)度。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應始終保持親和力,拉近與采訪對象之間的距離。新聞傳播是與人關系密切的工作。新聞不僅要反映社會生活,更要從理性高度解讀社會生活。作為記者應具備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以獨特的人格魅力吸引采訪對象吐露心聲。記者的親和力主要來自語言,如語音、語調、停頓、重音、感嘆等會讓采訪對象產生相對應的情感體驗,引導他們主動表達。記者還應具備非凡的發(fā)現(xiàn)力,能夠在與采訪對象的溝通中迅速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新的線索,發(fā)現(xiàn)可供進一步挖掘的內容。記者在與采訪對象接觸的過程中應該具備一雙慧眼,保證觀察到的內容是鮮活的、深刻的,對采訪現(xiàn)場、采訪對象的情況能夠看得到,看得全,看得深,看得準,進而形成有價值的采訪材料。記者應具備不懈努力的決心,積極面對現(xiàn)場采訪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困難,并協(xié)調各方、思考對策,積極完成采訪任務。記者應保持平等心態(tài),即與采訪對象在人格上保持平等,保證雙方的對話交流是平等的,這樣才能確保采訪工作在和諧的氛圍中推進。第二,具備良好的應變能力。對于記者而言,對現(xiàn)場采訪中出現(xiàn)的差錯要能夠及時調整心態(tài)、從容處理問題,保證采訪工作能夠順利地進行,保證節(jié)目的質量。良好的應變能力有利于記者深入挖掘采訪深度,能夠提高記者的工作能力。在現(xiàn)場采訪過程中,記者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發(fā)揮應變能力:(1)認真觀察采訪環(huán)境,了解采訪對象。不同的采訪對象在面對一些問題時,每個人的反應也會不同,在一些敏感話題采訪中,相關新聞記者要關注被采訪者的情緒變化,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注重細節(jié)變化,從而較好地把控采訪質量和工作進程。(2)積極引導采訪內容的話題走向。記者應根據(jù)采訪主題做好話題引導,同時設計試探性問題,并根據(jù)采訪對象的態(tài)度揣測對方的心理,確定問題的可用性,以便于及時進行問題的調整,保證采訪質量。(3)把控采訪對象的情緒變化,現(xiàn)場采訪的核心是記者和采訪對象之間語言交流的問題。新聞記者如何提問、采訪對象如何回答都會影響采訪的質量。因此,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要注意被采訪者的微表情,從中讀出自己需要的新聞信息,對新聞采訪對象的情感進行掌控,使采訪的內容所表達出來的情感能和被采訪者產生情感的共鳴,保持對采訪對象的尊重,調動其積極情緒,從而達到共贏的采訪效果。第三,合理提出問題,獲取采訪信息。在現(xiàn)場采訪過程中,記者應巧妙地提出事先預設的問題,確保采訪對象圍繞主題回答問題并進行必要的發(fā)散,從而獲得更加準確、全面的采訪信息。例如,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制作中,記者對故宮博物院的“文物醫(yī)生”,即專門負責古書畫臨摹復制工作的副研究員進行了采訪。在采訪過程中記者對問題的設計十分精巧,獲得的信息也更加全面準確,同時也讓訪談節(jié)目更具可看性。在采訪開頭記者提出了相對輕松的問題:“您來故宮修文物有多少年了?”這樣輕松的提問讓受訪者緩和緊張的心態(tài)并迅速與主持人拉近關系,在其帶領下進入采訪狀態(tài)。接下來,記者圍繞采訪主題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現(xiàn)代科技已經高度發(fā)達,高清掃描、高清打印設備可以纖毫畢現(xiàn)地“復制”古書畫,“數(shù)字復制”完美地接近和忠實于原作,何必要費時費力地人工臨摹呢?人工臨摹復制的古書畫,畢竟不是原作,算不算“贗品”?你在故宮臨摹最多的古書畫是什么?你復制的乾隆皇帝最難的作品有哪些?什么樣的成長經歷和藝術修為,讓你能夠進入故宮博物院?這些問題十分精準,始終圍繞故宮文物修復問題而展開,將視角對準古書畫的臨摹復刻職業(yè)領域,并提出了現(xiàn)代科技與傳統(tǒng)藝術之間的沖突和融合,深入淺出,在與采訪對象的一問一答中獲得充實而有價值的信息。

三、采訪后做好資料整理

在現(xiàn)場采訪中時間很緊張,記者要高度集中精神,并且將這種狀態(tài)保持到最后,完成對采訪資料的有效整理。一些記者在完成采訪任務后常常是如釋重負,忽視對資料的整理,導致采訪信息零散,內容缺乏可看性,難以凸顯主題,影響了采訪任務的完成效果。基于此,在現(xiàn)場采訪的收尾階段,記者應重視資料的整理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整理能夠引起觀眾興趣的資料。能夠吸引觀眾,尤其是在當前電視媒體式微的情況下,迅速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是節(jié)目制作的重要目標。在現(xiàn)場采訪中,記者應該根據(jù)觀眾的興趣方向,圍繞觀眾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資料整理。對于這些觀眾可能感興趣的信息,記者應該運用生動的語言將細節(jié)、情節(jié)展現(xiàn)出來,抓住關鍵點、聚焦主題,挖掘素材里有價值的部分,使事件生動鮮活,有滋有味,讓新聞更有看點。當然,這里所說的采訪素材必須是真實可靠的,切不可為了吸引眼球故意制造噱頭,保證新聞的真實性才是吸引觀眾的前提。第二,根據(jù)一定的邏輯關系進行材料整理。新聞稿件需要具備較強的邏輯性,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也是圍繞一條線索、一個主題進行展開,如果采訪材料游離于主題之外,漫無邊際,必然會導致材料內容文不對題,無法達到有效的采訪效果,觀眾看起來云里霧里,自然難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在面對大量繁雜的采訪資料的過程中,記者要具備整體意識,能夠從宏觀層面把握采訪內容,同時也具備一定的甄別能力,可以對資料信息進行必要的取舍,進而圍繞核心主題有系統(tǒng)、有方向地進行整理,確保采訪內容邏輯清晰。第三,整理采訪資料,保留具備較大新聞價值的素材。新聞價值是指能夠引起受眾共同興趣的素質,有價值的新聞通常具有時新性、重要性、接近性、顯著性和趣味性等特點。在現(xiàn)場采訪后,記者要圍繞受眾普遍關注的內容進行篩選,根據(jù)自己專業(yè)經驗,從大量新聞素材中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材料,以保證新聞質量,提高電視節(jié)目的可看性。第四,選擇具有積極意義的采訪材料。新聞素材的選擇應該避免盲目性,當然也應避免隨意性。電視節(jié)目面對的是普通大眾,采訪內容經過報道會獲得一定的社會關注,形成一定的社會輿論。電視節(jié)目具有輿論導向的作用,因此,記者在整理采訪材料的過程中應保持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注意社會影響,防止負面的影響出現(xiàn),盡量宣傳新風尚,弘揚正能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第五,要根據(jù)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進行材料整理?,F(xiàn)場采訪材料的選擇必須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采訪內容要受到法律法規(guī)的約束,對于那些影響國家安全、影響社會穩(wěn)定、影響民族團結,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內容要予以剔除,而作為記者必須提高思想認識,確保采訪內容符合法律法規(guī),保證電視節(jié)目的質量。

四、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現(xiàn)代媒體的不斷發(fā)展,電視節(jié)目的現(xiàn)場采訪對主持人或者記者的采訪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主持人或者記者,應從整體上對采訪任務進行規(guī)劃,做好充足的準備,同時結合現(xiàn)場的情況進行有效推進,保證問題能夠引導采訪對象給出更多有價值的信息,最后認真整理相關資料,保證現(xiàn)場采訪節(jié)目的質量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王麗.電視播音主持人與電視記者的現(xiàn)場采訪技巧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0(13):170+185.

[2]彭芳宏.新時期電視臺記者的新聞采訪技巧探究[J].傳播力研究,2020,4(03):104-105.

[3]王櫓,宋丹.電視播音主持人與電視記者的現(xiàn)場采訪技巧[J].電視技術,2019(18):40-41+60.

[4]方潔.心、眼、情的全方位投入——談電視記者的現(xiàn)場采訪[J].環(huán)球首映,2019(08):108.

[5]鞠瑞.淺析電視播音主持人與電視記者的現(xiàn)場采訪技巧[J].傳播力研究,2019(14):143.

作者:姜言 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