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茶文化中通感現(xiàn)象及翻譯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茶文化中通感現(xiàn)象及翻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茶文化中通感現(xiàn)象及翻譯

摘要:中國是世界上茶文化發(fā)源地,擁有著深厚的茶文化底蘊,茶文化也對中國人的精神、價值觀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流傳至今的茶文化典籍中,出現(xiàn)了諸多通感現(xiàn)象,或者說通感效應,為當代人研究茶文化提供了絕佳的素材。運用了通感手法的茶文化典籍,表述更加生動形象,所傳達的意蘊也更加讓人流連忘返,可以說茶文化中的通感現(xiàn)象,是研究茶文化的一個良好的切入點,也是在茶文化翻譯當中需要密切注意的?;诖?,本文對茶文化中的通感現(xiàn)象進行了簡要分析,并對其翻譯問題進行了科學探討,希望對相關(guān)的茶文化研究、翻譯工作者有所啟示。

關(guān)鍵詞:茶文化;通感現(xiàn)象;翻譯

通感,簡單來說就是感覺的聯(lián)通,即通過描寫藝術(shù)和頭腦想象,將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不同的感覺相互轉(zhuǎn)移、融合、貫通,達到更好的文學表達效果。中國與茶文化相關(guān)的典籍、詩詞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通感現(xiàn)象,用文學的方式將茶文化的意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人嘆為觀止。通感的應用,讓茶文化的藝術(shù)魅力得到了升華,讓茶文化和文學的結(jié)合更加緊密。在《茶詩三百首》和《續(xù)茶經(jīng)》中,都不乏運用通感手法的令人拍案叫絕的佳句,為后人所稱道。研究茶文化,可以將茶文化典籍中的通感現(xiàn)象作為一個重要的突破口,由此可以更加深刻、更加簡潔地窺探到茶文化深刻的內(nèi)涵與豐富的價值,也可以幫助茶文化翻譯工作者更好地把握翻譯準則,達到翻譯過程中表詞達意的準確與適當。

1通感現(xiàn)象概述

通感作為一種文學修辭手法古已有之,但其運用需要作者具備深厚的文學功底與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通過不同感覺形式的相互連通、轉(zhuǎn)移、融合,通感可以把作者所描繪的內(nèi)容通過多種感知途徑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極大地增加了文段的表現(xiàn)力,也有效地豐富了讀者的閱讀體驗,使得閱讀過程生動有趣、波瀾起伏,如身臨其境一般。錢鐘書先生曾經(jīng)對于通感這一文學表現(xiàn)手法有過精辟的論述:“在日常生活經(jīng)驗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者交通,眼、耳、舌、鼻、身各個官能的領(lǐng)域可以不分界限。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氣味似乎會有體質(zhì)。”這正是通感手法的形象描述,錢鐘書先生對于通感的表述,也引起了諸多學者對通感的濃厚興趣,不少專門研究通感現(xiàn)象的課題才開始出現(xiàn)。近來對于通感的研究不斷深入,也得到了不少研究結(jié)論。通感現(xiàn)象涉及的學科是比較多的,包括了生理學、心理學、語言學、美學乃至認知學等等,從大的層面來看,通感現(xiàn)象可以是一種修辭方式,也可以是一種認知方式,同樣可以是一種人類基于感覺和想象的心理活動。在通感現(xiàn)象中,從觸覺領(lǐng)域向其他感覺領(lǐng)域映射的現(xiàn)象是最為普遍的,這也是通感現(xiàn)象中人的感覺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向復雜變化的表現(xiàn)。在人的所有感覺中,觸覺是最為簡單的,之后由易到難的感覺排列分別是溫覺、味覺、嗅覺、聽覺、視覺。在不同感覺相互貫通、轉(zhuǎn)移的過程中,人對于事物的感受將會更加深刻、具體、形象,事物給人留下的形象記憶和抽象記憶都將會更加深刻。茶文化兼具形象性和抽象性,運用通感手法表現(xiàn)茶文化內(nèi)涵,可以說再合適不過了。

2茶文化中的通感現(xiàn)象

在流傳至今的中國古代茶文化典籍如《續(xù)茶經(jīng)》以及諸多茶詩中,都大量地出現(xiàn)了通感現(xiàn)象,運用感覺的轉(zhuǎn)移、融通,提升了文學語句所描繪的茶文化的魅力。分析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的茶詩以及《續(xù)茶經(jīng)》中,運用的通感手法主要有四種,即觸覺向其他感覺的映射、視覺向其他感覺的映射、嗅覺向味覺的映射以及味覺向視覺的映射,并以前兩種的使用為最多。大量的通感手法運用,讓茶文化典籍的言辭更加生動、形象,也讓讀者讀起來更加津津有味,更加能領(lǐng)會茶文化中的深刻意蘊。

2.1觸覺向其他感覺的映射

在前面提到的人的所有感覺的級別中,已經(jīng)說過觸覺是人的所有感覺中最為低級、最為簡單的感覺。因此,觸覺向其他感覺的映射在通感現(xiàn)象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也最多,運用難度也比較小。在中國古茶詩以及《續(xù)茶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觸覺向其他感覺的映射數(shù)不勝數(shù),有效增強了文句的感染力。如劉禹錫在《西山蘭若試茶歌》中寫道:“欲知花乳清冷味,須是眠云跂石人?!眲⒂礤a將花乳的清冷觸覺運用通感手法轉(zhuǎn)移到了味覺中,實現(xiàn)了觸覺向味覺的映射,讓人們對于花乳的感受更加形象、具體。又如在《續(xù)茶經(jīng)》第六章中寫道:“茶之色重、味重、香重者,俱非上品。”此時作者將觸覺轉(zhuǎn)移到了嗅覺中,實現(xiàn)了觸覺向嗅覺的映射。此外,觸覺向聽覺和視覺映射的通感現(xiàn)象也很多,如梅堯臣在《宛陵集•茶灶》中寫道:“夜火竹聲干,春甌茗花亂?!逼渲兴\用的通感手法就是觸覺向聽覺的映射。又如高啟在《采茶詞》中寫道:“雷過溪山碧云暖,幽叢半吐槍旗短。”運用的通感手法則是觸覺向視覺的映射。可見,在中國古茶詩和《續(xù)茶經(jīng)》為代表的中國古代茶文化典籍中,運用觸覺向其他感覺的映射的通感手法的地方是非常多的,將陌生、新鮮的描述對象形象、生動甚至有趣地呈現(xiàn)在了讀者眼前,通過觸覺向其他感覺的映射,通過不同感覺形式的交織,使讀者對于作者所描繪的對象的感受更加深刻。

2.2視覺向其他感覺的映射

在中國古代茶文化典籍中,所運用的通感手法中,以視覺為出發(fā)點的映射主要是朝著味覺、嗅覺、聽覺等映射,表現(xiàn)出了作者強大的文學功底。相比于觸覺,視覺的復雜程度更高,因而視覺向其他感覺的映射也更加復雜一些,但所能取得的通感修辭效果是非常好的,令人讀來津津有味。例如,鄭谷在《峽中嘗茶》中寫道:“鹿門病客不歸去,酒渴更知春味長?!逼渌\用的通感形式,就是視覺向味覺的映射,酒渴、春味等詞語,將詩句的文化意蘊提升了一個臺階,讓人讀來對作者嘗茶當時的心境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共鳴。又如,黃庭堅在《同公擇詠茶碾詩》中寫道:“要及新香碾一杯,不應傳寶到云來。”其中所運用的通感手法,就是視覺向嗅覺的映射,把視覺感受的元素應用到了嗅覺感受當中,增強了詩句的文學感染力。又如李白在《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中寫道:“朝坐有余興,長吟播諸天?!崩畎姿\用的正是通感當中的視覺向聽覺的映射,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視覺向其他感覺的影響,在中國古代茶文化典籍中的應用同樣普遍,因為人對于外界的百分之九十之多的感覺來自于視覺,因而視覺對于其他感覺的映射所能達到的文學表現(xiàn)效果也是最高的,非常有助于讀者更好地建立對作者所描寫的文學對象的形象化認知。

2.3嗅覺向味覺的映射以及味覺向視覺的映射

相對于前兩種映射,嗅覺向味覺的映射和味覺向視覺的映射在中國古代茶文化典籍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更少一些,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嗅覺和味覺都是比較高級的感覺,以其為起點建立映射相對更困難,并且讀者理解起來相對難一些,如果運用不當,很可能造成文辭生澀,不僅對表詞達意不利,還會降低讀者的閱讀體驗。如靈一在《與亢居士青山潭飲茶》中寫道:“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弊髡咚\用的正是聽覺向視覺的映射方式,將流水的潺潺之聲映射到暮色當中,在讀者眼前形成一幅生動的、兩人在暮色中、流水旁飲茶的畫面,讓人感嘆。又如溫庭筠在《西陵道士茶歌》中寫道:“澗花入井水味香,山月當人松影直?!弊髡邔⑺奈兜佬稳轂椤跋恪?,而“香”明顯是形容嗅覺的,這即是運用了嗅覺向味覺映射的通感方式,將井水的清澈、甘甜、清香描寫得細致入微,讓人讀后在頭腦中對井水產(chǎn)生的印象更加多元、深刻??梢哉f,嗅覺向味覺的映射以及味覺向視覺的映射,雖然在中國古代茶典籍中運用較少,并且理解起來較為復雜,但其恰當?shù)剡\用同樣展現(xiàn)出了高超的文辭感染力,讓語句的表現(xiàn)力上了一個臺階,也讓讀者讀來獲得了更好的文學藝術(shù)感受。

3茶文化中通感現(xiàn)象的翻譯

通感手法的運用在中國古代茶文化典籍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提升了茶文化的意蘊,豐富了茶文化的內(nèi)涵,然而在茶文化典籍的翻譯過程中,通感現(xiàn)象的翻譯卻尤為困難?;谥形鞣讲栉幕酥撩褡逦幕尘暗牟煌?,以及漢語和英語在表述方式、意義范圍方面的不同,對于茶文化中通感現(xiàn)象的翻譯必須采用更加靈活的方式,將茶文化典籍中運用通感手法的原意準確翻譯出來,并盡可能全面地傳達原句中所蘊含的深層次含義。這對于翻譯工作者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如何在準確性與語句內(nèi)涵中尋找到平衡點,成為了茶文化通感現(xiàn)象翻譯的關(guān)鍵。目前來看,常用的方式是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從而盡可能有效地跨越語言、文化、思維、生活經(jīng)驗的差異,達到茶文化中通感現(xiàn)象的良好翻譯效果。例如,《續(xù)茶經(jīng)》第三章中寫道:“茶味主于甘滑?!笨梢詫⒋司湓挿g為“Thetasteofteashouldaboveallbesweetandsmooth.”在此句翻譯中,將茶味道的甘滑翻譯為“sweetandsmooth”,就是運用了直譯的翻譯方式,sweet在英語中的意思就是甜,而smooth在英語中的意思就是滑、光滑。直譯的翻譯手法,非常有助于維持原文詞句意思的準確性,遵循了翻譯工作的基本原則,忠實地反映出了原文的辭藻運用方式以及語言組織方式,更加有助于讀者細致入微地感受中國茶文化內(nèi)涵、領(lǐng)略茶文化的魅力。但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單憑直譯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很多時候直譯只能呈現(xiàn)詞句的基本意思,而無法傳達詞句的深層次意蘊,此時,就需要綜合運用直譯和意譯,達到譯文中原文此句意思的全面表現(xiàn)。例如,劉禹錫在《西山蘭若試茶歌》中寫道:“欲知花乳清冷味,須是眠云跂石人?!睂τ诖司涞姆g,就需要用到意譯的策略,最合理的譯文為“Yettosensethetruescentofsuchdazzlingtea,AStoneGardenrecluselikemeyouneedtobe.”此句譯文中,將原文中的“花乳清冷味”翻譯為“thetruesenseofsuchdazzlingtea”,運用了意譯的翻譯方式,因為如果簡單地將“清冷”直接翻譯出來,完全無法表現(xiàn)出原文所要表達的意思,甚至會讓外國讀者讀起來感覺不知所云、摸不著頭腦,而采取此種意譯的方式,則可以將原文的意思準確表達到位,雖然未能將“清冷”二字進行準確翻譯,但所達到的翻譯效果卻是最佳的??梢姡捎谖幕蛩匾约敖?jīng)驗因素、語言因素,對于茶文化中通感現(xiàn)象的翻譯,確實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難,需要翻譯工作者悉心鉆研。唯有綜合、靈活、適當?shù)夭捎枚喾N多樣的翻譯策略,才能全方位展現(xiàn)中國古代茶文化典籍中通感手法的美感,讓國外讀者跨域語言文化的障礙,近距離欣賞中國茶文化的文化之美、內(nèi)涵之美,這對中國茶文化的對外傳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4結(jié)語

作為茶文化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修辭方式,通感現(xiàn)象在中國古代茶文化典籍中的大量出現(xiàn),為人們提供了一條研究茶文化的快捷道路。在多種人類感覺相互轉(zhuǎn)移、貫通的過程中,茶文化的內(nèi)涵、魅力、意蘊得以充分展現(xiàn),茶文化所營造的文化氛圍、文化感受也更加能夠深刻地影響讀者。通感手法的應用,升華了中國古代茶文化典籍的文辭美感,也塑造了中古茶文化高大、儒雅、溫和的基本形象,成為現(xiàn)代學者研究中國古代茶文化的重要窗口。對于茶文化中通感現(xiàn)象的翻譯,雖然具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能將原文中通感現(xiàn)象所描述的意蘊翻譯出來,將可以幫助外國友人更準確地、更直接地欣賞到中國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對外國友人形成的文化沖擊是非常巨大的,這將有助于中國茶文化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將有助于贏得更多的、世界范圍內(nèi)的人們對于中國茶文化的認可和欣賞。

參考文獻

[1]邵惟韺.詞匯化通感與修辭性通感———英漢語通感對比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0(3):1-6.

[2]姜欣,吳琴.茶文化典籍中的通感現(xiàn)象及其翻譯探析[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6):152-155.

[3]彭懿,白解紅.通感認知新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1):14-17.[4]邱文生.文化語境下的通感與翻譯[J].中國外語,2008(3):89-94.

[5]馬紅娟.通感現(xiàn)象下英漢視覺隱喻對比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0.

[6]劉珍.“通感”與英漢感覺形容詞詞義轉(zhuǎn)移的對比分析[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94-95+98.

作者:楊曉麗 單位:寧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