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生活化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生活化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生活化分析

文學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是對生活體驗的升華,語文學科是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在新課改的影響之下,以生活化教學思想將生活化元素融入教學中,已經(jīng)成為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大勢所趨。初中教育對學生終身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通過學習語文知識,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文字、語言的實踐運用,還能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需要善于發(fā)現(xiàn)具有教育價值的生活元素,并將其巧妙融入于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深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將語言的魅力激發(fā)出來,提高學生對語文的熱愛和探索文字奧秘的熱情。

一.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生活化的意義

(一)強化學生學習興趣初中階段是學生興趣愛好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學生對學習語文知識產(chǎn)生濃烈的興趣,為開展高效的語文教學也就創(chuàng)造了良好前提。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多由教師主導教學課堂,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過于被動,教學內(nèi)容、教學結構也多以教師主觀思想為主進行支配,很難真正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的積極性嚴重不足。生活化教學即將學生日常生活中某些客觀存在的現(xiàn)象、某種思想融入到語文教學活動中,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為載體,從文學的角度闡釋生活實際,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有利于深化學生對語文知識概念以及內(nèi)涵的理解,讓學生對語文學科產(chǎn)生一種濃烈的興趣,逐漸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語文學科的奧秘。

(二)提升學生素質(zhì)能力語文學科的實踐性較強,一些社會現(xiàn)象能夠間接或直接的驗證語文知識,而語言知識在實踐生活中同樣適用。將兩者巧妙結合,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還能增強學生針對生活中存在的某種現(xiàn)象、某一問題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并積極參與到探索過程中,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形成、意義以及應用技巧有充分的了解,提升語文素養(yǎng),增加實踐運用機會,擴展學生視野,不僅能提高對語文知識理解的深度和廣度,還能幫助學生認真的反思生活,增加對生活的熱愛和情感的升華,豐富學生內(nèi)心世界,促進他們身心健康成長。

(三)推動語文教學改革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教育事業(yè)面臨著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生活化對推動語文教學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生活化教學強調(diào)學生是教育教學的核心,突出了學生的語文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這與新課改中的“在學習過程中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理念高度相符?,F(xiàn)如今,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依然存在著諸多弊端,教學水平遲遲得不到大幅度提升,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造成一定阻礙。而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提出和落實,得到教師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很多教育工作者對此展開了新的嘗試。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在語文中的應用,對于強化學生的自我管控能力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有很大幫助,學生們更喜歡接觸自己熟悉的生活場景,因此也更愿意深入鉆研語文知識領域,教學質(zhì)量有顯著提升,為語文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二.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一)科學設計教學方案要想生活化教學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則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內(nèi)容、教學流程以及教學模式,確保教學方案的合理性,保證語文教學真正貼合教育目標、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在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影響下,需要將大眾教育切實踐行,改進以往強調(diào)文章背誦、詞語記憶等強制性教學手段,不應將灌輸式教學作為教學的核心,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的生活化教學計劃、樹立明確的生活化教學目標。教師應盡量選擇貼合學生日常生活習慣、生活場景的素材融入教學當中,并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學習能力等方面設計教學情境,營造學習氛圍,讓學生主動融入語文課程學習當中,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導者,優(yōu)化教學設計,實現(xiàn)教學預期。

(二)巧妙設計生活導入課程導入是課堂教學非常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個富有趣味和吸引力的課程導入,往往能讓學生對學習語文知識欣之向往,反之則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就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來說,一般是教師為主導要求學生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介紹本節(jié)課重點,有些教師甚至直接跳過這一過程,這種情況加劇了語文課堂枯燥、沉悶的教學氛圍。在生活化教學理念下,以教學內(nèi)容為核心、以增強學生的生活化學習體驗為目的,為學生創(chuàng)建具有豐富的生活色彩的教學情境,一方面能夠拉近學生和語文課本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也能引導學生踐行語文知識、探索文學奧秘,增加語文課堂趣味,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降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難度。生活化的課程導入重在給予學生強烈的生活體驗,從而讓學生不由自主的探索語文知識。以《濟南的冬天》為例,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這樣的問題,如“誰能描述一下你記憶中的冬天是什么樣子”、“你們對濟南有什么印象?誰在冬天去過濟南?濟南的冬天什么模樣呢?”等等。用這樣的導入方式促使學生陷入激烈的交流討論中,教師可以選擇幾名學生談談自身對濟南冬天的認識和理解。接下來,教師則需要為學生介紹北方冬天的特點,以語言為學生勾畫出濟南冬天的實際樣貌。如“談起北方的冬天,白雪皚皚、冷風呼嘯是北方冬天最顯著的特點。但是北方卻存在這樣一所城市,這個地方的夏天令人欣之向往,這里的冬天更是別具一格,區(qū)別于北方其他地區(qū),這里的冬天沒有寒冷的北風,卻有晴朗溫潤的天氣,沒有鵝毛大雪,卻有由薄薄的雪層和屋頂構成的水墨畫,這就是———濟南的冬天”。以這樣生動形象的語言敘述,帶給學生仿佛置身于實境般的生活體驗,增加學生的情感認知,為接下來的語文課文講解做好鋪墊,打造高效課堂。

(三)科學融入生活元素初中語文教材包含豐富的文質(zhì)兼美的經(jīng)典作品,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利用這些作品和內(nèi)容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極大幫助。在生活化教學中,將教學內(nèi)容作為基礎,將生活化元素和語文知識相融合,帶領學生近距離接觸生活、重新認識生活、深刻體會生活,增加生活經(jīng)驗幫助理解語文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上要多費一番心思,首先需要教師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教學素材,確保和教學內(nèi)容完全吻合之后應用于教學活動。其次,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需求等對語文教材文本做出相應調(diào)整,學生對單一且大篇幅的文字內(nèi)容往往并不感興趣,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改變教學方法,將生活元素融入到大篇幅文字教學中很有必要。如在《有朋自遠方來》這一綜合性學習板塊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分組討論的方式進行自我介紹并進行評比,選出每組自我介紹最全面、最真實的成員,由其他學生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學生自己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以這樣的實踐活動演繹教學內(nèi)容,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也得以強化。另外,對于文本內(nèi)容的調(diào)整,可以參考以下內(nèi)容:如在《山水畫的意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發(fā)動自身的動手能力,從實際生活中選擇素材創(chuàng)作一幅山水畫,將其應用于正式的教學課堂上。在生活化教學活動中,組織學生開展“意境”的專題藝術交流會,將作品傳閱于其他同學,并針對自己的作品或他人的作品提出見解和建議,了解學生是否真正體會到這些山水畫之中所蘊含的意境。在此之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整合和總結,深化學生對意境之美的理解。這樣一來,不僅增進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親近感,學生的語文文化視野也得到拓展。

(四)增強學生實踐體驗就目前來看,我國的語文教學多限制于課堂當中,學生的實踐體驗機會非常少,很多語文知識無法應驗于現(xiàn)實生活。在生活化教學的影響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語文知識和日常生活的某種行為相結合,進而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我的母親》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用具有感情色彩的語言或巧妙的問題啟發(fā)學生深思,如“母親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的,同學們,現(xiàn)在請大家描述一下母親為你做過的一件讓你非常感動的事情是什么”、“你會和媽媽說我愛你嗎?你們是怎樣表達和目前之間的情感的”等等。然后教師讓學生以“母親”為題寫一篇作文,讓學生回家之后仔細觀察母愛的流露、觀察母愛的表達方式,并將其記錄下來。這樣一來,學生能夠?qū)ξ恼聝?nèi)容和中心思想有一個更全面且清晰的了解,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對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豐富了學生的自身情感,通過文學作品的學習反哺心靈,升華思想感情。

三.結語

生活化教學模式具有諸多優(yōu)勢,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很大的利用空間和應用價值,對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都有很大幫助,對促進語文教學改革有重要意義。在生活化教學活動中,積極尋找和挖掘生活化元素,并將其以科學巧妙的方式和教學內(nèi)容相結合,增強知識和生活的關聯(lián)性,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柳文琛.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生活化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8):263.

[2]邱文安.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華夏教師,2019(34):18-19.

[3]肖美玲.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66+68.

作者:柯生金 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衛(wèi)市海原縣三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