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兒童文學與閱讀教學關聯(lián)解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兒童文學與閱讀教學關聯(lián)解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兒童文學與閱讀教學關聯(lián)解析

基于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這一特殊規(guī)律,越來越多有識之士認為,應明確小學語文教學任務應該包括課堂教學及課外閱讀,將兒童閱讀指導內容納入課程體系中,“兒童文學不應該僅僅成為兒童課外生活私下的享受,而應從‘野餐’登堂入室成為‘正餐’”[1],用兒童文學閱讀帶動學生的語文學習,豐富他們的精神生命世界,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因此,我們既要積極探究兒童文學作品教學的方法,不應該再沿用模式化的教學方法來解讀、教學這些兒童文學文本,而應該抓住兒童文學文本的特征,用兒童文學的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不再覺得語文課堂的無趣。同時,我們也要努力完善課程體系,探索兒童閱讀指導的具體方法,激發(fā)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既在課堂里教授閱讀方法,也為兒童提供實踐這些方法的閱讀機會,真正地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給孩子們當好兒童文學閱讀的點燈人。所以說,當兒童文學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課程資源的時候,研究兒童文學與小學閱讀教學的關系,對于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以及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將產生直接的影響。

兒童文學閱讀: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教學方式

(一)兒童文學閱讀促進兒童母語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

從兒童母語習得的角度來看,文學作品的言語材料是兒童獲得言語動力的一個重要來源。相較于其他文學作品,兒童文學更貼近兒童的心理,表現(xiàn)兒童真實的情感,并且往往通過兒童形象來表現(xiàn)生活,因此很容易讓兒童受到感染、受到影響,他們也更容易從閱讀兒童文學作品過程中進行學習。而小學語文教育實際上就是兒童母語教育,兒童的母語能力是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形成的。實踐需要環(huán)境,兒童文學閱讀正提供了這樣一種優(yōu)化的語言習得環(huán)境。兒童文學的語言具有形象性和個性化特征,它直接給兒童提供了成為書面語言學習的“范本”,提供情境化語言,有利于兒童語言獲得,最大限度地促進兒童母語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

(二)兒童文學審美功能提供閱讀樂趣,促進兒童閱讀

兒童文學進入小學語文教學,一般是作為閱讀材料使用。顯然,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主要作用是文學教育、審美教育,但若在教學中不注重其文體特點,很難發(fā)揮這類課文的文學審美價值。因此,首先要明確兒童文學是文學,“是顯現(xiàn)在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審美價值是其本體價值”,[1]是為了滿足兒童的審美需要而存在的,而“審美是人類掌握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指人類與世界(社會與自然)形成一種無功利的、形象的、情感的關系狀態(tài)?!保?]兒童文學作為審美意識形態(tài),無功利性、形象、情感是直接的,功利、理性和認識是間接的,往往借助形象塑造和情感滲透,將思想蘊藏其中,把知識穿插其里。其審美功能的無功利性能讓兒童樂于接受兒童文學,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思想的啟迪和情感的熏陶。其次要明確的是小學語文課文承擔著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雙重職責。雖說編入教材的兒童文學作品往往會被強調其知識性、教育性,而淡化其趣味性和文學性。但我們不應以強大的功利性掩蓋其審美特性,失去其文學本性,使這些兒童文學文本的本體價值蒙受損失,也使兒童喪失閱讀興趣。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量想辦法緩和教育性和文學性這對矛盾,在閱讀選文及教學過程中盡量多采用兒童視角,尊重兒童心理,重視兒童的審美情感表達。

情趣是兒童文學審美功能的核心?!皟和膶W相對于成人文學來說,總是洋溢著更為濃郁的諧趣和歡愉之美?!保?]這便構成了兒童文學“歡愉美”的審美特質。人們都說兒童文學是快樂的文學,快樂的文學自然能提供閱讀的快樂。兒童文學具有娛樂性的審美特質能迎合兒童愛玩的天性,他們在閱讀有趣的兒童文學作品時,常常帶著游戲的心態(tài),追求快樂的體驗。他們憑借直覺就能獲得審美感性形態(tài),在文學欣賞中會情不自禁地入情入境,與角色同悲同喜,享受真切的情感體驗,領悟其中的審美意蘊。而審美愉悅的獲得,則會激發(fā)起兒童下一次主動接觸文學作品的閱讀期待心理?!拔膶W作品若不能娛兒童之耳目,悅兒童之性情,兒童就不可能主動去閱讀。即使讀了,也難以產生對文學的熱愛,難以從中最大限度地受益。”[1]所以說,兒童文學的審美功能提供了閱讀樂趣,從而促進兒童閱讀。

兒童文學理念: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教學

兒童文學是現(xiàn)代社會的產物。綜觀中外的兒童觀,都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被“遮蔽“的兒童—被“發(fā)現(xiàn)”的兒童—被“尊重”的兒童。兒童文學史,也就相應有了一個由“教育論”到“童心論”的轉變過程,即兒童文學由早期的道德訓誡工具逐步轉向后期的尊重兒童的獨特文化。通過兒童文學作品閱讀及教學,接觸兒童文學理念的轉變,小學語文教師也可以從這些轉變中重新考慮自己的學生觀,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進行。

(一)在閱讀活動中尊重兒童的閱讀心理,考慮兒童的接受能力

所謂兒童文學,是指“專為兒童創(chuàng)作并適合他們閱讀的、具有獨特藝術性和豐富價值的各類文學作品的總稱?!保?]兒童文學和成人文學相區(qū)別的最重要標志:是否具有兒童情趣??梢哉f,兒童情趣是兒童文學的生命。兒童審美的非功利性原則,使得他們在自然的狀態(tài)下,更愿意親近的是“有趣”的文學作品,而非成人認為“有用”的書籍。就算是某些冠以“兒童文學”之名的作品,因其童真童趣的缺失或教化痕跡過重,依然無法進入兒童的閱讀視野。而有些并非專門為兒童創(chuàng)作的作品卻歷來深受兒童喜愛,如《西游記》等,因為這類作品的審美情趣與兒童的審美需求相“暗合”。這一事實可以看出,兒童有他自己的閱讀興奮點和審美標準。他們有著獨特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和情感體驗方式。因此,語文教育要理解兒童,尊重兒童。在閱讀活動中,要充分尊重兒童的閱讀需求,保持閱讀過程的新鮮感和完整性,避免課堂教學過分干擾學生的欣賞樂趣。尊重兒童富有童心童趣視角的獨特見解,不要把成人的價值觀強加在兒童身上。特別在應試教育越演越烈的今天,因為教育的功利性,使得部分教師缺乏對兒童心理、情感的了解和尊重,而漠視兒童心靈成長的母語教育一定是不成功的、不完善的。另外有的教師在教學時,不考慮兒童的接受能力,喜歡努力挖掘文本的思想內涵灌輸給兒童,片面強調知識的傳授,不重視兒童的參與。其實,這既違背了語文教育的特點,也違背了兒童閱讀的特點,造成兒童與課程的割裂。當然,尊重之時,要巧妙引導。張?zhí)煲斫琛秾毢J的秘密》告訴兒童不要有不勞而獲的思想,但孩子們讀完后卻寫信告訴張爺爺:“我愛寶葫蘆!”因為形象大于思想,所以“教育”之前應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形象,不能把文本的教育意義和形象剝離開來。閱讀活動中,在學生自由討論后老師可以強調某一種價值判斷,但應避免主題先行、主題歸一。強調尊重兒童、以兒童為中心的兒童文學理念,影響著教師的課程觀,要求教學內容不僅要邏輯化,還要心理化,也就是說,“教學內容不僅要符合學科的邏輯,還要考慮學習者的心理邏輯?!保?]只有充分尊重兒童的閱讀心理,考慮兒童的接受能力,才能調動起他們的閱讀期待,才能提高兒童閱讀的主動性、積極性,將閱讀視為生活習慣,也才能讓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成為伴隨兒童愉快成長的良伴,從“悅讀”走向最終的“閱讀”。

(二)在閱讀教學中注重情感體驗,重視人文精神培養(yǎng)

在語文教育的框架下,把兒童文學作為文學教育的重要資源,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彌補目前中小學語文課程的缺陷。“長期以來我們強調知識和能力,忽視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我們在唯理性的道路上前行,只關心求真、求是,不關心求善和求美。學生原本豐富的情感世界在條分縷析的理性分析面前被忽視,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對美的敏感和對情感交流的需求很難再課程中找到對應物,而這些缺陷都可以通過兒童文學得以彌補?!保?]可以說,文學教育是兒童文學進入語文課程的基本方式,其目的主要是對兒童進行審美教育。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就需要發(fā)揮兒童文學的人文功能,通過審美的途徑來達成,而不能依靠道德教化和思想提純。長期以來,以傳授知識為主要模式的教學方法,禁錮了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直覺感知和體驗,很難讓學生感受到美的魅力。重理性重知識的教育傳統(tǒng),忽視兒童心靈和情感的發(fā)展,而心靈和情感的發(fā)展是知識所無法替代的。促成心靈與情感發(fā)展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文學藝術。閱讀兒童文學可以幫助兒童體驗和習得情感,陶冶情操,同時還可以使兒童得到一種情感交流基礎上的心理釋放,紓解現(xiàn)代社會容易產生的緊張、焦慮、不安等情感負荷,獲得精神成長必要的營養(yǎng)。兒童文學對兒童精神世界的影響是深廣而久遠的。因此,在兒童文學的閱讀教學中應注重、肯定兒童的情感體驗。因為兒童文學是富于感性化表現(xiàn)的文學,它與兒童感性化的心理特點相適應,所以教師要幫助兒童“打開”心靈,在感受和感悟中豐富情感,尊重兒童對作品的獨特感受和理解,奠定人性的基礎。

美是語文教學藝術的基礎,審美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個體對于美的感受能力。新的課改就是要重新喚回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把兒童文學文本中的美原原本本地交還給兒童。兒童文學中最美的就是兒童情趣,兒童情趣能引起兒童的各種不同情感體驗。這就決定了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進兒童文學視角,重點從情趣入手,幫助兒童感受情趣,品讀出童真童趣來,而不是讓兒童文學文本承載過多的教化作用,甚至把成人的想法、誤讀拿去影響學生的閱讀。如包蕾的童話《豬八戒吃西瓜》,其中豬八戒每貪吃一塊西瓜都有一次精彩的心理活動。當他捧起最后一塊西瓜時自言自語道:“師父,師父,不是老豬不留給你吃。一則老豬實在渴,二則一塊西瓜也交不了賬,讓老豬代你吃了吧?!保?]很明顯,作者已經將豬八戒進行了兒童化處理,使之具備兒童式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將豬八戒明白事理但又管不住自己的兒童稚拙心理,充滿情趣地揭示出來,使得這篇童話具有了歷久彌新的藝術魅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把自己置身于兒童之中,認真體察兒童的思想和情感,深入挖掘兒童文學閱讀中的“趣”,讓“趣”來打動孩子的心,讓“趣”來喚起兒童心中的情感,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趣”并樂在其中,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和文本之間有著交流和互動,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從而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人文性。只有尊重兒童的經驗世界,注重兒童的情感體驗,重視兒童閱讀情趣的培養(yǎng),才能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現(xiàn)實之痛與對策研究

重視兒童文學閱讀教學,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是課程改革的需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行動。但審視當前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卻不太令人樂觀。

(一)“讀圖時代”的困擾

電視、動漫、卡通正成為兒童閑暇時期的主要“閱讀對象”,文學作品正被束之高閣,使學生的讀寫能力呈降低趨勢。網絡文化、影視文化的發(fā)展,使兒童的業(yè)余生活通常被視聽文化所占據(jù),經常性的被動接受,妨礙了孩子們積極思維的發(fā)展。

(二)兒童課業(yè)負擔沉重

直接的后果是兒童沒有時間讀課外書。雖說目前全國有100多個出版社設有兒童讀物編輯室,每年出版1萬多種兒童圖書,但是兒童能盡情閱讀的時間實在有限。在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當教師和學生在應試的大棒下疲于奔命時,課外文學閱讀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

(三)教師兒童文學素養(yǎng)亟需提升

廣大教師在大力呼吁讀書的同時,由于自身并未接受過系統(tǒng)的兒童文學教育,兒童文學閱讀經驗和素養(yǎng)普遍較缺乏,不清楚該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不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沒有把課外閱讀作為教學任務來完成,隨意性較大。這些都難以激發(fā)學生持續(xù)的閱讀興趣,不利于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要避免信息化社會帶來的種種副作用,培養(yǎng)兒童的閱讀習慣,更多地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面對兒童文學的閱讀推廣,必須獲得家長和教師的支持。家長應該懂得課外閱讀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懂得“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6],從而支持孩子的閱讀活動,重視孩子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而作為兒童文學最直接的傳授者,兒童閱讀的引路人,教師本身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也就顯得格外重要,因為這會直接影響他的教育觀、兒童觀,影響他能否在教學中引進兒童視角,決定他是否具備兒童情懷,是否有能力將一本本好書帶到學生面前,培植他們的閱讀興趣。教師首先要更新語文教學觀念,認識到課文只是體現(xiàn)閱讀理念的一部分,更多的閱讀實踐應放在課外,在觀念上加強對課外閱讀的重視。其次可以通過接受兒童文學課程培訓來提高兒童文學的理論知識,以大量閱讀兒童文學作品來提升兒童文學感悟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從而提升自身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在學生的閱讀活動中勝任點燈人一職。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還會直接推進小學語文的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如今,越來越多的學校都意識到教材教學和兒童文學閱讀指導是為了一個目標的兩條途徑,積極開展一系列的兒童文學閱讀活動如“班級讀書會”、“讀書心得發(fā)表會”等,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激發(fā)學生持續(xù)的閱讀積極性。致力建設“兒童文學書香校園”,并著力進行語文教改。比如在突出單元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整合教材內容。精講教材,每周空出一二節(jié)語文課用于更廣泛的兒童閱讀,為兒童文學閱讀提供時間的保證。這些為兒童文學的閱讀推廣所作出的有益嘗試,收到很好的效果。只有重視閱讀,把閱讀指導落到實處,才能讓學生真正親近文學,閱讀優(yōu)秀。(本文作者:陳峭燕 單位:廣東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