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古代袖型結構在現(xiàn)代服裝中應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古代袖型結構在現(xiàn)代服裝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古代袖型結構在現(xiàn)代服裝中應用

摘要:文章對部分古代袖型結構和風格特點進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古代服裝袖型不僅可為現(xiàn)代服裝設計提供靈感,更可以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服飾文化,為相關設計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古代袖型結構;現(xiàn)代服裝;應用

b

裝飾性和功能性是服裝的兩個基本要素,隨著社會發(fā)展,人們不再只追求服裝的功能性,裝飾性逐漸受到重視。中國傳統(tǒng)服裝的形制和結構已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本文以寬袖深衣、馬蹄袖為例,對古代袖型結構在現(xiàn)代服裝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2寬袖深衣袖型結構在現(xiàn)代服裝中的應用

衣袖按結構可主要分為裝袖、插肩袖和連身袖三類。連身袖就是袖身與衣片在裁剪時一同剪裁,使袖片與衣片連成一體,不需要額外縫制。中國古代服裝結構一直以平面裁剪為主,所以連身袖又稱中式袖。連身袖結構袖身與衣身連為一體,限制了手臂的活動空間,因此連身袖將衣身與衣袖部分在腋下剪開,以便設計合理的放松量,使人們穿著更為舒適。為了遮擋剪開的部分,則產(chǎn)生了一個結構,即袖襠(如圖1所示),袖襠在結構上滿足人體手臂上舉時所需要的放松量,而且具有很好的隱蔽性,在人體靜態(tài)時不影響美觀,是一個較好的袖型結構,這與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不謀而合。深衣作為我國古代較早形成的一種服裝形制,可追溯至周朝,春秋戰(zhàn)國時期穿著范圍廣,對我國后世服制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如江陵馬山一號楚墓中出土的小菱紋絳地錦綿衣形制為寬袖深衣[1],其腋下的特殊結構(如圖2所示)即為袖襠[2]。

3馬蹄袖袖型結構在現(xiàn)代服裝中的應用

中國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因為地理位置和生活方式的限制,其服裝袖身多使用箭袖。箭袖是“胡袍”中常用的袖型,“胡袍”多為小袖袍,這與漢族的寬衣博袖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在造型上,箭袖從袖根到袖口處逐漸收窄,其造型與裝袖十分相似,胡服形制中的箭袖通常會有一個十分寬的袖緣,這與漢服中的箭袖有所不同。箭袖不僅在造型上簡潔舒適,在形制上也十分便于勞動生產(chǎn),而馬蹄袖則是在其基礎上出現(xiàn)的一種袖型。馬蹄袖是滿族服裝中一個特有的袖身結構,清朝時期使用十分廣泛,甚至成為身份的象征。滿族先人長期生活在中國東北的嚴寒地區(qū),為了適應生活環(huán)境,在原有的箭袖基礎上,將其袖緣改為上長下短的結構,使其袖緣容易上翻,因其形狀和馬蹄十分相似,故稱為馬蹄袖。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馬蹄袖使用方便且造型多變,受到很多設計師的喜愛,被廣泛運用在服裝設計中。馬蹄袖具有很強的實用功能,袖緣可以用來保護雙手、抵御寒冷,并且還具有極強的裝飾功能,如將我國古代鑲滾工藝結合到現(xiàn)代馬蹄袖的設計中,功能性和裝飾性都會顯著提升。

4結語

中國古代服裝是平面結構,在裝飾性和功能性方面與現(xiàn)代服裝差別較大,但古代服裝的精妙的造型和結構可被現(xiàn)代服裝設計所借鑒。深入挖掘中國古代服裝特色,將其應用于現(xiàn)代服裝設計,對傳承、發(fā)揚我國傳統(tǒng)服裝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歡.東周楚服結構在服裝設計中的解構性分析[D].大連:魯迅美術學院,2015.

[2]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3]沈從文,王.中國服飾史[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趙琦 曾慧 單位:大連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