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大學英語教學研究論文(7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英語教學研究論文(7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大學英語教學研究論文(7篇)

第一篇:多元茶文化視角下大學英語文化教學

摘要:在高校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英語文化教學的相關研究也進一步行到提升。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在開展英語教學的同時,必須要合理的進行文化教學,了解英語語言的文化背景,這樣才能夠更好提升學生的語感能力以及交際能力,最終促進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發(fā)展。茶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體系,將中國的文化與西方國家的文化連接在了一起,通過了解中西方國家茶文化的異同,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更好的使學生明白中西方語言習慣的不同以及語法特點,進而更快、更好的掌握英語知識。本文針對多元化茶文化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文化教學進行幾點研究。

關鍵詞:多元茶文化;大學英語;教學研究

所謂多元茶文化,就是多種形式的茶文化,可以理解為不同國家的茶文化,也可以理解為茶文化的不同表現(xiàn)方式,在多元茶文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文化教學質量和效率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同時還能夠實現(xiàn)茶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師應該充分挖掘茶文化的教育價值,以此推動文化教學的進程,促進中國高校英語教育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1茶文化視角下大學英語文化教學分析

茶文化結合了我國多種文化的精髓,在不同的領域中都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將我國的優(yōu)秀茶文化應用到高校英語教學當中,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英語文化教學,對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質量有輔助和填充的作用。為了弘揚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茶文化,也為了讓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友誼,增長學生的英語水平,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首先,教師在進行教授英語課程之前,要對茶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將茶文化的指導教育思想應用到教學當中。其次,茶文化綜合了我國大多的傳統(tǒng)文化,為了提高大學生的英語水平,教師需要讓茶文化發(fā)揮其對英語教學的積極輔助作用。讓茶文化與英語教學完美融合才是最合理的教學手段。對不同版本的有關茶文化的作品進行英譯,在一定程度上考驗了教師的專業(yè)能力,也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學生按照翻譯內容和翻譯要求,逐字逐句地進行相關文學作品的翻譯,讓具有文化精髓和文化意義的作品能被更多的外國人所了解也是宣揚我國茶文化的一種方式。茶文化融合了多種文化理念,更具有抽象地表達情感和內容的含義,為了用英語將茶文化進行闡述,需要在保留原有意義的基礎上,利用不同的翻譯形式和表達手法,讓翻譯內容更容易被外國人所接受,在不對其文化造成沖突條件下,也宣揚了我國優(yōu)秀的茶文化。茶文化具有著悠久的歷史,涵蓋了我國眾多文化的精髓,因此對于高校學生具有一定的指導和教育意義,為了方便茶文化在高校推廣,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價值觀,讓學生保證具有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熱情。茶文化的內容豐富,因此在進行推廣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講解茶文化重點知識內容,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茶文化知識。我國是茶文化的發(fā)源地,具有悠久的茶文化歷史和深厚的茶文化知識,因此,將茶文化用于英語的文化教學中,對大學英語教學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茶文化所具有的意境和內涵是其他文化無法媲美的,教師需盡可能保留原生態(tài)茶文化的唯美意境,同時融入現(xiàn)代教學文化思想和教學理念,將所具有的意境通過教學的模式進行傳達,讓更多的大學生能夠領略到茶文化獨有的影響和魅力。另外,將茶文化用于翻譯,可以更準確的替代相關詞語,對不同文化內容進行精準的描述,在不破壞原有語句意境的同時,以生動唯美的形式進行翻譯,更展現(xiàn)我國茶文化的藝術內涵。我國具有悠久的茶文化歷史,隨之而形成的文學作品也數(shù)量頗多,為了保證將中西方茶文化差異盡可能縮短,也為了更準確地進行以茶文化為基礎的英文翻譯,需要譯者對茶文化有充分的理解,要熟練掌握英語的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不對西方茶文化產(chǎn)生沖突的同時,完整的對我國經(jīng)典文學名著進行翻譯。翻譯的過程中要尊重原茶文化思想盡以及原著作的思想內涵,以英語的方式重新對原有意境進行描述,不斷豐富所描述場景內容,讓翻譯內容更加貼切,也讓翻譯出來的作品更容易被西方人所接受。中國有許多描述喝茶場景的詩句,還有許多與茶有關的經(jīng)典著作,為了教授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文化內容,可以以茶文化為橋梁,建立中西方英語文化紐帶,幫助學生更全面的理解英語文化內容。

2多元茶文化視角下大學英語文化教學思路

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離不開不斷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為了培養(yǎng)更多社會可用性人才,針對大學英語教學課程和英語文化培養(yǎng)工作,學校要積極開展以融入茶文化為主題的教學內容,保證有針對性的進行相關教學活動,讓茶文化與大學英語文化相融合,按照社會需要和時局發(fā)展,有重點地進行傳授相關文化知識。利用茶文化強化對英語課堂的教學,可以讓大學生更準確地找到學習重點促進英語課程教學方案的開展,也幫助教師更好地在實踐中摸索教學經(jīng)驗,更準確地向學生傳授專業(yè)的英語文化教學知識。學生在以茶文化為基礎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可以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實現(xiàn)學習完整大學英語文化的目標,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多元化、多視角的茶文化思想理念當中,并對大學英語課堂有全新的認識。

2.1開設專門茶文化課程,實施多元化教學模式

中國的茶文化涵蓋了天文、地理、人文、花鳥、社會等多方面內容,具有較高的指導價值和物質價值。將中國茶文化應用到英語教學課堂中,可以讓學生全面理解中國源遠流長的茶文化歷史以及相應年份的歷史動態(tài)。針對不同時期,都形成了完整的茶文化體系,方便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任務的同時,讓學生可以更加主動地去學習與茶文化有關的英語文化課程。現(xiàn)代教學模式更具開放性,這讓學生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同時可以按照其自身發(fā)展需要,學到專業(yè)的英語文化知識,通過不斷地滲透和輔助茶文化,讓大學生的英語教學課程更加完善。融入了茶文化的必修課和選修課更加貼合大學生的學習課程內容,讓大學生對英語文化更感興趣,也可以避免單一的英語教學模式對大學生所產(chǎn)生的束縛。只有具備積極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英語文化教學方法才能更容易被大學生所接受,也更能激發(fā)大學生的思路,拓寬大學生的視野。

2.2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確保茶文化導入正常運行

現(xiàn)階段的大學生針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十分抵觸,為了完成對大學生心理和知識的改造任務,教師需要具有足夠的耐心,更具專業(yè)知識能力水平。許多大學生都討厭課堂上的英語教學氛圍,通過各種方式逃避學習英語文化教學內容。教師此時需要完全發(fā)揮指導者和管理者的作用,在對學生進行有效管制的同時,制定新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開放式的英語課堂中更好的打起精神,提高學習興趣。針對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教師要有足夠的把控能力,將融入茶文化的英語文化教學理念在課堂發(fā)揮作用,教師還可以適當?shù)陌才耪n后作業(yè),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完成制定的教學任務。學生根據(jù)制定的學習目標,獨立自主地完成英語文化課程的學習任務,可以積極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也對之后的工作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2.3構建積極的課堂互動模式,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

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需要突破傳統(tǒng)的教師授課、學生聽課的觀念,教師要學會與學生進行互動,將呆板的授課方式變?yōu)閹熒嗷ソ涣鞯恼n堂,讓英語教學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學生針對不同的疑點和難點,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對所學到的英語文化知識抱有質疑態(tài)度,才能對學到的知識進行全面的理解和分析,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發(fā)展狀況制定相對獨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學生在不同環(huán)境因素下更容易促進身心全面發(fā)展,也可以更好的基礎完成英語文化的學習任務。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是有效保障學生學好英語文化知識的基礎,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教師需要摒棄耳提面命的傳統(tǒng)教學思想,讓學生有更寬泛的學習環(huán)境,針對不同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并適當提供相應的學習幫助,讓學生與教師之間達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學生要對教師所教授的內容信任的同時,也要存在一定的質疑心理,正所謂人無完人,每一個人都存在犯錯誤的可能,從而有效地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2.4增強教師執(zhí)教能力,不斷提高教學法理論學習

將茶文化應用到大學生的英語文化教學領域可以有效地增強教師的執(zhí)教能力。雖然課堂教學空間相對局限,但并不影響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教師需要對學生有一定的組織和掌控能力,按照教學進度提供完整的英語文化教學課程。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觀點,對學生提出的指導性意見和建議要予以理性采納,對于比較合理的看法,可以應用到下一步教學課堂中。教師需要不斷通過實踐把茶文化與英語文化教學相融合,保證所產(chǎn)生的教學效果可以促進大學生良好的發(fā)展,并能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教師為了全面應對不同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要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和知識儲備,完善個人能力的同時,制定完整詳細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計劃,讓整體的教學方案符合教學大綱的內容,滿足高校英語教學課程的需要。教師需要做到統(tǒng)籌兼顧,既促進教學課程的不斷完善,又要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發(fā)展和學習任務。教師要具有一定的抗壓性,針對不同方面存在的壓力要變相處理、靈活思考,找到最佳解決辦法和解決途徑,更好地開展以茶文化為基礎的英語文化教學任務。

結束語

研究多元化茶文化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文化教學,是當代高校英語教育突破瓶頸,豐富教學手段與內容,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這是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高校英語教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也是高校英語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本文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分析,能夠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參考文獻

[1]文斌,丁啟紅.探析中英茶文化比較與英語教學[J].福建茶葉,2016(2):210-211.

[2]汪淑麗.融入中英茶文化差異的英語教學課堂創(chuàng)新思路分析[J].福建茶葉,2016(1):187-188.

[3]何一丹.淺析茶文化在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的實施[J].福建茶葉,2016(1):190-191.

[4]張瑞.基于茶文化角度的大學英語文化教學探究[J].福建茶葉,2016(4):332-333.

[5]王立波.試論茶文化在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的實施[J].福建茶葉,201(7):199-200.

[6]張文杰.從中西茶文化的差異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14(7):112-114

[7]譚鑫.論茶文化在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的實施[J].福建茶葉,2016(8):228-229.

作者:孫新娟 張青娟 單位:河北美術學院

第二篇: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研究

摘要:翻轉課堂及多媒體輔助教學兩教學模式極大地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興趣,高校英語教師將其應用到教學過程中,但未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多媒體技術與翻轉課堂理論為指導,踐行翻轉課堂設計原則,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xiàn)師生角色、教學過程的轉換,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翻轉課堂;大學英語教學;多媒體技術

隨著21世紀網(wǎng)絡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以計算機為主體的網(wǎng)絡科學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我國大學教學的方方面面。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將多媒體技術帶入課堂,希望能夠幫助高校學生學習英語;特別是近年來翻轉課堂理論被廣泛應用到中小學課堂,一些學者和教師開始考慮將翻轉課堂模式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盡管多媒體技術和翻轉課堂教學有著嚴密的理論支持,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國的英語教學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對多媒體和翻轉課堂教學概念做出更為清晰的界定,以提高教師及學生對多媒體和翻轉課堂的認識,使新的理念更好地為語言學習服務。

一、基于多媒體的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

1.多媒體教學概念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包括外語習得和二語習得在內的語言習得的不斷發(fā)展,外語教學作為一種語言教學不可避免地受到語言習得理論的影響,外語教學理論取得了蓬勃發(fā)展,建構主義理論、知識內化理論、輸入輸出理論和自主學習理論等被提出并廣泛應用到語言教材的編寫和課堂教學中。與此同時,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使得更多的學者開始著眼于將計算機與語言教學相結合。因此,多媒體教學是以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為開端的。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計算機輔助教學中,教師利用計算機及計算機技術將教學內容通過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方式在課堂上展現(xiàn)出來,通過師生互動并最終達到教學目的。所以就不難理解許多人將多媒體教學等同于計算機輔助教學。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教學不只是依賴計算機軟硬件,而是功能更加多樣,涵蓋內容更加廣泛,實現(xiàn)方式更加豐富的立體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實現(xiàn)了以計算機為主導,綜合利用圖書、影像、音像等多種媒介的外語教學。

2.多媒體視角下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

盡管多媒體教學在大學教育中已普及十年之久,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多媒體教學具有方便快捷、直觀形象、生動、吸引力強等優(yōu)點,但根據(jù)以往教學研究,并沒有取得人們預想的效果。首先,由于許多教師缺乏專業(yè)培訓,導致教師對多媒體教學認識不足。根據(jù)相關資料,只有5.9%的被調查教師認為自己非常熟悉多媒體教學[1]。許多教師甚至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將課前制作好的PPT在課堂上展示出來。而這些PPT上的內容與教材并無多大差別,多媒體教學對于這些教師僅僅是教學工具的變化。另外,有些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授課時,只是照本宣科,缺少師生間的互動,使得教師無法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無法及時調整授課計劃,因此使授課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學生對多媒體教學認識不足。許多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無異,他們在課堂上依舊扮演被動地接收的角色。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及熱情不僅沒有被激發(fā)出來,反而適得其反,導致?lián)迫W分的現(xiàn)象普遍發(fā)生。最后,多媒體教學評價機制不完善甚至缺乏。盡管各類學校已經(jīng)制定了對教師教學的評價機制,但存在評價內容與實際教學環(huán)境、教學體系不相符的情況。目前,國內尚未制定出專門符合多媒體教學的評價機制,只是將多媒體作為評價內容之一。另外,學生在對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評價時容易受主觀因素的影響,有些學生甚至完全根據(jù)自己對教師的喜惡打分。

二、翻轉課堂教學理念

1.翻轉課堂概念

翻轉課堂的指導思想來源于哈佛大學教授EricMazur,但真正意義上的翻轉課堂是從化學教師JonathanBergmann和AaronSam的教學實踐開始的。在以翻轉課堂為指導的教學實踐中,不僅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fā)生翻轉,整個教學過程也隨之翻轉。課外,學生完成像知識接收、理解等低認知水平的工作;課上的時間則集中在知識運用、分析、綜合、評價等高認知水平的學習活動中;并且這些認知活動是在教師或同伴的幫助與協(xié)作中完成的。與傳統(tǒng)外語教學相比,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而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更加自主,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根據(jù)EricMazur的思想,學習過程分為兩個相互聯(lián)系的階段,其一是知識傳遞階段,其二是知識內化階段。在傳統(tǒng)外語教學中,知識傳遞由教師在課上通過講解完成,知識內化則由學生課下獨自完成。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課前觀看教師錄制的知識講解視頻或相關資料完成知識傳遞,課上的時間則被用來討論知識傳遞過程中產(chǎn)生的問題或完成相關任務,以實現(xiàn)知識內化。由于學生事先了解了上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在課堂上就能夠更好地將注意力放在重難點上,因此知識內化程度將極大提高。翻轉課堂中的知識傳遞過程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中的預習,一方面翻轉課堂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動機更強;另一方面,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利用電子學習資源解決學習問題。

2.翻轉課堂的組織原則

囿于翻轉課堂在國內的實施現(xiàn)狀,有必要對翻轉課堂的組織原則做出介紹,為翻轉課堂的實施者提供思考。在《實施翻轉課堂前的思考》中,作者提出實施翻轉課堂的幾點思考,認為實施翻轉課堂前,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實現(xiàn)課堂效率的最大化。Berg-mann和Sam進一步指出,當學生在概念理解等方面有困難時,才最需要教師的指導[2]。因此,他們認為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參與豐富的學習活動并親自實踐,能夠實現(xiàn)課堂效率的最優(yōu)化。除此之外,教師自身素質、教師間的相互聯(lián)系、領導的支持、IT部門的技術援助等都是設計翻轉課堂要考慮的問題。盡管Bergmann和Sam沒有提出具體的課堂設計原則,但上述因素著實為后來翻轉課堂的發(fā)展提供了借鑒之處。Brame在《翻轉課堂》中提出四條設計原則[3]:(1)課前為學生提供機會,使其提前自學新知識。新知識的呈現(xiàn)可以通過閱讀文章,收聽播客或觀看視頻等多種方式。學生所學習的資料可以是任課教師自己制定的,也可以借助其他網(wǎng)絡資源。比如,在信息技術空前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可以通過網(wǎng)絡觀看世界各地名校錄制的課程視頻。需要指出的是,這一階段學生所做的工作屬于低認知水平。也就是說,學生只需要理解或背誦某些基本內容。(2)為學生的課前準備提供獎勵。為了監(jiān)督和鼓勵學生課前準備,學生在觀看視頻等任務后又需要完成教師設計的作業(yè)。這些作業(yè)可以以在線測試、工作表或小報告等多種形式呈現(xiàn)。獎勵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其中分數(shù)是最主要的獎勵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多數(shù)情況下,獎勵的標準是完整性,即學生是否學習了全部的學習資料,是否完成了作業(yè);課上的學習活動的獎勵標準是以準確為主要依據(jù)。(3)提供衡量學生理解水平的評價機制。課前作業(yè)不僅可以幫助教師監(jiān)督學生做課前準備,而且可以將學生對新識的理解反饋給教師,成為教師設計課堂活動的依據(jù)之一。另外,學生通過做作業(yè),可以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有助于之后積極參與到課堂發(fā)言、小組討論等活動中去。通過將學習問題帶到課堂中來,教師既可以判斷學生當時的理解水平,又可以及時給予學生反饋,有助于學生內化新知識。(4)組織高認知水平的課堂教學活動。由于學生已經(jīng)在課前學習了新知識,課上時間應該用來發(fā)展學生高認知水平的能力,如:分析、評價、運用新知識的能力,以鞏固新知識,將其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此類教學活動可以根據(jù)學科不同而有所差異;偏理工科的學科可以在課堂上做實驗,分析數(shù)據(jù);偏文科的學科可以針對某觀點進行辯論、演講或針對某題材進行話劇表演等。無論課堂活動的形式如何,都應該以促進學生理解,幫助學生將其運用到現(xiàn)實中為原則。

三、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的理論基礎

筆者認為有必要將多媒體技術與翻轉課堂相結合,運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之中。

1.認知理論

認知研究表明,人類對親自動手操作或描述過的信息的加工要優(yōu)于理解后進行表達的信息,要優(yōu)于視聽結合加工的信息,優(yōu)于視覺信息、聽覺信息和看到的信息,并且人們對這些信息的理解和記憶度依次降低。因此多媒體教學不僅從情感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由于其集文字、圖片、聲音和動作執(zhí)行于一體,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加工接觸到的信息,增強學生的記憶。同時,翻轉課堂顛覆了以往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而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學習,實現(xiàn)了知識增長與認知發(fā)展協(xié)同進步。

2.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語言學習強調對意義的建構。在學習新知識時,人們能夠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構建新的意義,吸收內化新知識。張殿玉認為,應該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環(huán)境,使學生可以借助多種學習工具和信息資源,在各種聲、像、圖文并茂的集合體中實現(xiàn)知識的建構。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不僅滿足了學生建構意義的需求,而且通過借助教師提供的各種學習資源、同伴間的協(xié)作學習主動建構意義。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上解決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完成各種交際任務的同時,既可以體會語言運用的真實語境,又可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四、潛在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1.對教師執(zhí)教能力和學生的要求更高

在以往基于多媒體、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中,由于教師及學生對多媒體教學和翻轉課堂認識不足,導致許多問題的出現(xiàn)。因此,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亟須改變大學教師及學生的觀念。另外,一些教師可能不熟悉如何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視頻、插入聲音等,因此有必要在實施這一課程模式之前以視頻講座或專家講座的方式對教師進行相關培訓。

2.課程及班級設置不合理

盡管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不斷進行改革,但改革的力度還有待深入,改革內容有待拓展。目前我國大學公共英語的授課方式大多數(shù)為大班授課,即使是外語專業(yè)的某些課程,由于多方面因素也采用大班授課。高容量的班級,使得教師難以組織教學活動,不能夠及時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導致學生學習興趣提不起來,上課質量不高。根據(jù)一些學者的經(jīng)驗,翻轉課堂的班級容量最好不要超過30人,而我國大學公共英語的班級容量竟然達到十倍之多。另外,學生為了取得學校要求的學分,不得不選修一些對專業(yè)發(fā)展無多大幫助的課程,這不僅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時間,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并無裨益。解決這些問題不可避免地要改革我國大學的課程設置,將冗余的課程刪掉。實現(xiàn)小班授課,還要改革教師聘用制度,大量招賢納士。

3.多媒體的高效利用

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僅在于軟硬件技術的發(fā)展,關鍵在于教師與學生如何成功地將翻轉課堂的設計原則和二語學習理論付諸于實踐,實現(xiàn)有效的學習。因此,筆者試著提出幾點意見或建議,以期提高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效果。(1)實現(xiàn)無縫學習。無縫學習指學習者在連貫的學習過程中,通過有意識地將不同的時間、空間、地點、技術、社會場景等結合,實現(xiàn)多維度學習的過程[4]。多媒體翻轉課堂教學勢必要達到這一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不僅允許學生隨時使用電子資源,還可以和學生分享使用電子資源學習的心得。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通過與技術人員合作設計出和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習軟件。這些軟件可以應用到課內課外學習活動中,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比如,在真實的交際中,學生可以通過此類軟件搜索合適的話語與講目的語的人交談并通過軟件記錄下交談的全過程。此后,學生將這些資料帶回課堂進行轉寫,習得地道的目的語用法。多媒體輔助學習就是要實現(xiàn)課內與課外、個體與整體的緊密學習,使學習不再發(fā)生在特定時間、地點、場合,而是真正地融入學習者的生活中。(2)開發(fā)學生的多元智力。人的智力不僅包括言語和邏輯推理能力,還包括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等五種智力。相比于單純地通過聽覺接受新信息,借助多重器官加工新信息會極大提高人類的認知能力。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這七種智力的發(fā)育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學生擅長聽,有些學生擅長看,甚至有些學生更喜歡獨立思考。因此,課前教師需要提供形式豐富的學習資料,比如將新內容以音頻、視頻、問題、圖片等多種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同樣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設特色課堂。比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猜詞游戲,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可以組織小規(guī)模的英語歌唱比賽,使學生置身其中,體驗英語的韻律感;運用任務型教學法,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多方面能力。這些任務可以在真實情境中完成,也可模擬真實情境在課堂中完成。(3)教師要“減政放權”。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對現(xiàn)實世界的純粹反映,也不是對客觀世界的絕對概括,而是基于人類的自身經(jīng)歷、生活背景等基礎之上的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讀,知識的學習并不是語言形式的簡單灌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創(chuàng)設情境和線索,搭建新舊知識間的橋梁;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背景,將教學內容盡可能與真實事件相結合,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協(xié)作、交流,最終實現(xiàn)新知識意義的建構。比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任務型教學法結合,教師只是提供問題產(chǎn)生的情境和解決問題的線索,學生個體或小組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解決問題。另外,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這種師生關系似乎仍然是由教師控制的。筆者認為翻轉課堂中的師生關系應該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系,即這種關系具有主體間性。教師與學生是作為獨立平等的個體進行交流,在此關系中師生互相尊重,學生可以持有不同的意見并可以隨時表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鼓勵創(chuàng)新。

五、結語

雖然多媒體教學、翻轉課堂教學在我國實施起來存在許多問題,面臨多種挑戰(zhàn),但多媒體翻轉課堂教學指出了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方向,是現(xiàn)代教育的新趨勢。然而,這一新的教育模式的實施,僅僅靠完善軟硬件設備并不能解決,還涉及外部環(huán)境、教師素養(yǎng)、學生水平等多種因素,不能一蹴而就。本文提出將多媒體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觀點,僅僅是筆者的一些思考,有待后者提出新的理論用作補充。值得注意的是,國外的翻轉課堂教學多實踐于物理、化學、信息技術等理科專業(yè),語言類的實踐和實證研究相對較少,因此筆者希望未來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大學英語翻轉課堂實證研究方面。

作者:李書杰 蘭杰 單位:新疆大學外國語學院

第三篇:多媒體輔助大學英語教學分析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已經(jīng)成為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主要方式。對于多媒體輔助教學現(xiàn)狀及問題的研究,有利于發(fā)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針對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從教師、學生及管理者角度提出解決方案,有利于提升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效率,促進大學英語教學的提高。

關鍵詞:多媒體;大學英語教學;互動性;自主學習

一、背景及其重要性

2004年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就提出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采用新的教學模式。這樣的要求適應了技術發(fā)展的趨勢,也符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加教師教學互動性的要求。大學英語教學無論從學分還是學時比例上,都是大學教學過程中重要的基礎課程,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既是對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沖擊,也從側面促進了大學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大學英語教學存在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問題,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缺乏吸引力,導致削弱了學生學習興趣。而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不足之處,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效率,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因此,對于多媒體輔助大學英語教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

從實證角度,張慧琴(2007)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從理論基礎、教學課程設計、教學效果方面進行分析,討論了教師與學生,思與學、成績比例等關系,認為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多媒體輔助方式有利于促進師生合作,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王炤提出利用多媒體手段,在寫作課程中采取主客體多模態(tài)互動模式,有利于提高英語寫作課程的教學效率。劉麗艷重點討論了影視作品作為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英語閱讀中的可以起到激發(fā)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的積極作用。但是應把多媒體手段作為學習的起點,擺正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從學生及教師適應性角度,何高大利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多媒體教學的不適應性取決于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自我監(jiān)控策略。章健認為在多媒體教學方式的輔助下,教師應轉變?yōu)橐粋€計劃者,監(jiān)督者,參與者,信息提供者等。這樣的轉變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有利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從其他角度,秦樂娛認為在多媒體教學模式下應轉變教師、學生及教學系統(tǒng)模式,以便長期有效地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積極作用。周聘娣通過調查統(tǒng)計認為基于多媒體手段的課程評估方式,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習動機,使之轉變?yōu)閷W習的自我激勵者和監(jiān)控者??梢妼τ诙嗝襟w輔助教學手段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受到了很多專家學者的關注,他們從各方面嘗試討論多媒體技術應用的積極性、消極面及發(fā)展?jié)摿Α?/p>

三、多媒體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在科技迅猛發(fā)展的背景下,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這順應了學生、教師、管理者及社會發(fā)展多方面的需求。無論是大學英語閱讀、聽力等基礎課,還是相關的后續(xù)課程。在教學資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教學材料的呈現(xiàn)上,都與多媒體的運用緊密相連。從教師角度而言,教師是傳統(tǒng)意義上教學過程的主體。即使在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仍然扮演著主持者、引導者的角色。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首先要進行知識的傳播。因此,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成為教師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技術將收集的材料呈現(xiàn)出來,可以利用圖片、音樂、視頻及相關對比圖表的方式吸引學生關注,刺激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如在大學英語閱讀課程中關于“Hero”的討論,傳統(tǒng)的討論具有一定的互動性,但是因為缺乏生動性會降低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因此,如果在提出主題后,教師能先播放一段關于“WesleyAustrey”英雄事跡的新聞片段,作為引導??梢源龠M學生展開正反雙方的辯論,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在討論后,也可以加入“BigHero”“TheAvengers”這些學生所熟知的電影片段,構建共同話題,架起學生討論的橋梁。這些都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實現(xiàn),可以協(xié)助教師達到吸引關注、引導話題的作用。從學生角度而言,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可以降低傳統(tǒng)教學中知識灌輸?shù)哪J?,在圖像、視頻等多方面的刺激下,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如對于Hero電影的引導,會使學生提出更多基于美國文化的英雄任務,討論在文化差異下英雄的不同,學生在課后會自覺展開關于文化差異方面的討論。激發(fā)自主學習的動力及學習興趣,是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顯著積極效果。從社會發(fā)展和管理者角度,社會的發(fā)展要求作為學術前沿的高校采用新的技術手段以便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作為高校管理者,采用多媒體技術為基礎,建立更加公平、完善的評價機制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學評價體系。如對于學生自主學習平臺進行管理監(jiān)控,可以了解學生學習完成情況及效果,并進行分析統(tǒng)計為課程的評估和改進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梢岳帽憬莸男@網(wǎng)絡分享優(yōu)秀教學資源。

四、問題及對策

多媒體輔助手段和技術的運用,為大學英語教學帶來了前進的推動力,但是在實踐教學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1.教師對于多媒體輔助技術運用不當多媒體輔助技術可以協(xié)助教師更好地完成知識的呈現(xiàn),但是如果只是單純把板書內容通過PPT等手段,搬到電腦屏幕上,雖然減輕了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但是無法發(fā)揮出多媒體輔助技術的優(yōu)勢,甚至是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成為更加被動的屏幕閱讀者,產(chǎn)生閱讀疲勞。而過多的圖片、視頻及網(wǎng)絡材料,沒有經(jīng)過加工整理呈現(xiàn)給學生,并不會起到啟發(fā)和引導的作用,反而使學生對于學習主題產(chǎn)生困惑和偏離。因此,作為教學主體和引導者的教師應明確,多媒體技術手段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教師的組織和引導者的角色。教師應提高自身多媒體輔助手段的應用能力,對所收集的材料進行歸納和整理,有條理地呈現(xiàn)出來。才能使課堂主題鮮明,通過合理的引導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對于主題的討論,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知識背景或者通過調查了解學生的關注熱點,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切入點。在知識的呈現(xiàn)上,不可以板書式地長篇例證,而是觀點簡潔,對于擴展內容進行討論,為學生留下學習期待,有利于開展課后的自主學習。2.學生對于多媒體輔助技術運用不到位大學教學已經(jīng)不同于初高中以輸入式為主的教學模式。大學學生在完成基礎課程后,沒有過多的課程作業(yè),知識的鞏固和提升取決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各高校都為學生提供了便捷的網(wǎng)絡及多媒體輔助技術,可以完成網(wǎng)絡課程及獲取資源。但是由于學生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和監(jiān)督,導致多媒體輔助技術沒有得到充分合理利用,降低學習有效性。因此學生應該提升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使多媒體輔助技術得到合理而充分的利用。通過與教師和同學的交流,提高技術的運用能力。教師和管理者也應起到適度的引導作用,提升學生課余時間的利用效率。3.管理者對于多媒體輔助技術管理不足無論是教師在課程傳授和評估還是學生對于多媒體輔助技術的運用上,都需要有效的監(jiān)督管理機制,才能使之良好運作發(fā)揮最大的優(yōu)勢。如果缺乏管理,教師的課程資源無法很好獲得和傳播,如優(yōu)秀公開課在網(wǎng)絡上的和交流完全可以通過有效的多媒體技術得到實現(xiàn)。課程評估系統(tǒng)也可以通過相關輔助技術得到實時監(jiān)控和反饋。因此,起到協(xié)調作用的管理者應該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技術的優(yōu)勢,優(yōu)秀課程資源。同時完善教學評估系統(tǒng)。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監(jiān)控。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多媒體輔助系統(tǒng)的優(yōu)勢。

五、總結

多媒體輔助教學方式具有生動性、互動性和多樣性的特點。隨著科技的迅速發(fā)展,出現(xiàn)的新媒體技術也是對多媒體輔助技術的推進。怎樣運用好多媒體教學技術,對于提升教師教學效果,刺激學生學習主動性和提升高校管理能力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發(fā)揮多媒體甚至是新媒體的積極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負面影響需要高校教師、學生及管理者共同探索。

參考文獻:

[1]張慧琴.多媒體輔助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實踐探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12).

[2]王炤.多媒體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多模態(tài)互動模式[J].外語電化教學,2010,(06).

[3]劉艷麗.英文電影在高校英語專業(yè)多媒體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2).

[4]何高大鐘志英.大學生對多媒體技術輔助大學英語教學的適應性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6,(06).

[5]章健.論多媒體輔助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換[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

[6]秦樂娛.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思考[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4,(04).

[7]周娉娣秦秀白.形成性評估在大學英語網(wǎng)絡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電化教學,2005,(05).

作者:王劼 伍鈴 單位:福建農(nóng)林大學金山學院

第四篇:近十五年來特教學生大學英語教學研究

摘要:近十五年來,特殊教育學生的大學外語教學研究在數(shù)量上和質量上都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圍繞著課程教學要求,學者們從教育技術的應用、教學改革、教材建設、教學法、語言要素和技能的培養(yǎng)、認知學習策略以及全新的全納教育理念等多方位視角,都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闡述,為滿足特殊教育學生的全面教育需求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關鍵詞:特殊教育;大學生;英語教學

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研究經(jīng)歷了近半個世紀的發(fā)展,現(xiàn)在已經(jīng)相對成熟和完善。自從1987年第一所本科層次高等院校長春大學招收特殊教育大學生以來,針對視障生和聽障生的大學英語公共課教學也逐步進入學者們的視野。因為語言學習本身的特點,肢體殘障學生在大學英語公共課學習方面不具有與健全學生明顯不同的特征,故本綜述研究的特教學生不包括肢體殘障學生,僅著眼于學者們著述較多的聽障生和視障生。和每年近萬篇大學層次英語教學研究的數(shù)量相比,針對視障生和聽障生的英語學習和教學研究論文可謂鳳毛麟角。本文以知網(wǎng)數(shù)據(jù)庫搜索為例,在2001至2016年為時間限制的十五年間里,以“視障”和“英語”為關鍵詞在主題下搜索,僅搜到43篇;以“聽障”和“英語”為關鍵詞在主題下搜索,也僅找到46篇。如此數(shù)量的研究論文說明,針對視障生和聽障生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大學英語的教學研究尚屬相對空白,應引起廣大學者的進一步關注。

1特教生大學英語教學和研究現(xiàn)狀

目前,鑒于全國各省的特教考生在高中階段英語學習沒有統(tǒng)一課程標準,本科層次院校在高考學生中招收特殊教育考生,大都采用單獨招生考試形式,考核考生英語科目也由各高校自行命題。特教生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規(guī)范出臺較晚,初高中聾校開設外語作為選修課的規(guī)范出臺在2007年,教育部頒布《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許磊說:“該方案確定了外語課程計劃,但支撐課程計劃的課程標準與教材尚未出臺,此時,英語才算‘法定’地被納入聾校課程。”[1]各高校通過自行命題考核招收上來的特教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普遍難以達到健全生水平。各招收特教生的高校中,作為特教生必修的大學英語公共基礎課,在課程要求上普遍處于采取參照教育部針對健全生于2004年頒發(fā)的大學英語教學要求而各自為政的摸索階段。很大比例的特教生接受高等教育是就讀高職類院校,胡孟[2]就此類院校英語學習的現(xiàn)狀專門進行調查研究,該作者以浙江特殊教育職業(yè)學院為例,把視障學生英語的學習情況和教學現(xiàn)狀做了比較全面的調查和分析,認為可供視障學生使用的讀物嚴重短缺,教材不適用,盲人出版社并沒有出版高職層次的英語方面的專業(yè)性教材或書籍。高文智等于2015年發(fā)表《大學聾生英語教學的有效性研究》一文,針對當前聽障生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學生基礎差異較大、教學目標模糊、教學資源缺乏以及教師的特殊教育專業(yè)知識不足等,提出“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是分層次設立教學目標,開發(fā)和完善有針對性的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建立英語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等”[3]。聽障生因為聽不見聲音,交流溝通主要以手語為媒介,英語是其在漢語普通話之外的第三門需要掌握的語言,傳統(tǒng)的聽說領先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法在聽障生學習上便成了繞不過去的障礙。視障生在語言輸入上無法實現(xiàn)健全生依賴視覺保證的大量閱讀,且大量多媒體影視材料提供的優(yōu)質語言學習內容也因視障生見不到畫面,教師難以充分利用。一線教師和學者們參照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研究的成果,并結合特教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在過去的十五年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本文旨在把學者們的相關研究嘗試做一個階段性總結。

2特教生大學英語教學和研究熱點

2.1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視角

大學英語教學是學生在經(jīng)歷了小學、初中、高中之后的高等教育公共必修課的一部分,全國各地的特教生在高中階段接受的英語教育沒有統(tǒng)一的教學標準。直到2015年,我們見到劉海軍撰文《統(tǒng)一聾校英語課程標準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指出,英語是聾人單招考查的主要科目之一,但是卻沒有統(tǒng)一的課程標準,各個聾人招生單位的英語考試各自為政,既難以做到公平公正,也加大了考試的負擔[4]。實際上隨著全納教育理念的深化,特教生英語教育研究的積累和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制定統(tǒng)一的聾校英語課程標準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大學階段是特教生高中英語課程的延續(xù),學者們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方面也結合各自學校的教學實際,在多年經(jīng)驗積累的基礎上進行了嘗試。張玉雙2010年發(fā)表《視障生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一文,通過總結長春大學針對視障生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對視障生大學英語課程從性質和目標、課程設置、教學要求、教學模式,到英語能力要求、教學評估和教學管理等幾個方面做了嘗試性規(guī)范[5]。2015年,張嚴秋撰文《聽障生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研究》,該文基于聽障生的生理、心理和認知特點,從教學性質和目標、教學要求、教學評估和教學管理幾個方面對聽障生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具體內容進行了探討,指出:“聽障生大學英語課程應該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為核心,兼顧培養(yǎng)聽障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和語言素質?!保?]筆者認為,建立統(tǒng)一的視障生和聽障生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在實踐上很有難度,應避免“一刀切”的強制規(guī)定,各??梢愿鶕?jù)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到特教生的特殊性并充分論證,建立多層次、多模式、靈活性的課程要求。

2.2特教生大學英語教材建設視角

在教材建設上,國內高校也由特殊教育的先行者———長春大學率先走過從無到有的歷程。該校教師馮鑌2007年撰文《視障生大學英語教材建設芻議》,作者從分析目前全國大學英語教材的使用情況入手,指出當前使用大學英語教材對視障生大學英語學習的影響,并談到了編寫高校視障學生大學英語教材的幾點思考[7]。張玉雙和姜燕2011年撰文專門推介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視障生大學英語》,該教材是作者的吉林省“十一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項目和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的成果之一,教材編寫實用性強,使用效果好;文章指出:“這一教材填補了我國視障生大學英語教學沒有教材這一空白,也改變了我國視障生大學英語教學缺乏規(guī)范的歷史。”[8]該教材并非盲文教材,基于特教生特殊需求,大學英語教學迫切需要更適合的教材。因為出版社局限,目前視障生的盲文專業(yè)課教材都無法滿足學生需求,出版盲文英語教材在現(xiàn)階段更是很難實現(xiàn)的設想。聽障生依賴中國手語,英語作為外語學習的情況對聽障生來說更加復雜,因為即使是美國人使用的是英語,美國手語對健全美國人來說也算是一門外語。我們還沒有學者嘗試在聽障生大學英語學習中研發(fā)專門教材。

2.3語言要素和技能教學研究視角

第二語言教學研究的一個視角就是從語言本身的要素特點出發(fā),探索如何更好地使學生掌握目的語的語音、詞匯、語法和修辭等要素。聽障生英語學習的特殊性決定了學者們很難從語音要素方面展開研究。研究的重心集中于詞匯和語法兩個語言要素。張大利在《“三合一”教學法在聾生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中提出:“先用英語將教學內容講述一遍,再把英語譯成漢語,再視必要翻譯成中國手語,板書和多媒體的手段最后確保學生掌握所學內容?!保?]馬同梅撰文《用比較法教授聽障生英語語法初探》指出:學習英語對于聽障生來說,掌握英語語法尤為重要;在英語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聽障生視覺較敏銳的優(yōu)勢,采用多種形式的、直觀的比較法幫助聽障生掌握英語語法[10]。第二語言教學的語言技能視角,重點研究學生目的語的聽、說、讀、寫、譯幾種技能。2013年,華薇的《視力障礙大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探究》一文,從研究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較低的原因入手,探索改進教學方法和富有實效的教學策略來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11]。應用能力培養(yǎng)是語言學習的目標,著眼于培養(yǎng)語言應用能力也應該是特教生教學研究的大方向,我們希望看到更多的研究,告訴我們如何更有效地培養(yǎng)聽障生的讀寫能力和視障生的聽說能力。

2.4教育技術應用視角

計算機輔助教學以英文CAI指代,針對特教學生英語教學中的教育技術研究最早見于高中階段英語教學。李佳2001撰文《計算機多媒體輔助盲校英語教學初探》指出:“CAI符合‘缺陷補償’的教學原則,適應視障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利用CAI可以增強視障學生英語詞匯的記憶效果,為他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情境,幫助他們掌握知識重點?!保?2]隨著針對大學階段健全生英語教學的CAI相關研究在2000年到2010年十年間的不斷成熟,從事特教生英語教學的學者們在2010年后也陸續(xù)發(fā)表了幾篇在教育技術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研究論述。朱雷的《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聽障學生英語項目學習中的應用與實踐》,通過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出國英語項目學習的應用實踐,證明虛擬現(xiàn)實技術能夠發(fā)揮聽障生的視覺補償優(yōu)勢,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該作者另一篇《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聽障學生日常英語情景教學中的應用初探》,進一步展示了領先的虛擬現(xiàn)實技術給特教生英語教與學帶來的美好前景[13]。2014年,顏蕉生撰寫碩士論文《交互式電子白板在聽障生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研究》,該文在建構主義視角和多元智能理論框架下提出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優(yōu)勢作用,為該教育技術在特教英語教學領域的進一步廣泛應用提供了有利依據(jù)[14]。趙春輝等2015撰文《高等特殊教育聽障生英語學習現(xiàn)狀及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闡述了對聽障生開設英語課程的必要性和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在聽障生高等教育中的運用,以及多媒體輔助聽障生英語教學的優(yōu)勢[15]。該視角的研究還處于較零散的個別探討階段,需要進一步系統(tǒng)化調研。

2.5語言學習策略視角

在認知語言學發(fā)展的推動下,學者們紛紛從學習者自身的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的角度重新審視特教生外語學習的學習策略、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和情感策略等。崔智超2016年撰文《芻議聾啞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模式》,主要從聾啞生英語學習的特點出發(fā),探討了如何從建立輕松的課堂氛圍,運用實物進行教學和創(chuàng)設展開情景教學等幾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16]。孫興智等發(fā)表《大學視障生英語教學中的情感策略探究》一文,分析了視障生在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非智利因素之一的情感因素特點,提出一些情感策略應用的建議[17]。張玉雙撰寫的《視障生與健全生大學英語學習策略的比較研究》,采用問卷調查、詢問和課堂觀察等形式,比較了視障生與健全生在大學英語學習策略方面的差別,分析了產(chǎn)生差別的原因[18]。謝志賢等的《視障生與健全生大學英語學習情感策略的比較研究》,考察視障生大學英語學習動機、態(tài)度、信心及焦慮等情感因素的現(xiàn)狀及其對英語學習成績的影響[19];該作者另一文《視障生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的情感策略分析》還有類似探討。以上幾篇文章看起來大同小異,屬重復性研究。若從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方面下功夫,我們相信后續(xù)研究應更加全面探究特教生的特殊性策略,更有效地指導和服務教學。

2.6教學法視角

英語教學法在教學研究中處于重要地位。語法翻譯法、聽說法、視聽法、交際法及任務型教學法都有一定的地位。在各種教學法百家爭鳴的今天,針對特教生的大學英語教學法探討尚有明顯的局限性。從微觀層面,鄒興會等撰文《高職聽障學生英語國際音標教學策略研究》,從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圖片演示法、中英比較法、類比聯(lián)想法和教師示范法等英語國際音標教學策略行之有效[20]。2007年,馮鑌撰文《聽說教學法在視障大學生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指出,用聽說領先法進行視障學生大學英語教學,符合聽力補償原則,是迎合視障學生興趣特點,遵循語言學習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21]。一年后,和上文論證類似的陳強的《聽說教學法在視障生大學英語課程中的應用》一文再次證明聽說教學法的優(yōu)勢。王曉丹等2012年撰文《聽說法在盲人遠程教育英語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指出:盲人遠程教育英語教學中運用聽說法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設計教學目標,合理選擇音頻教材,開展“ARF”三步訓練法[22]。綜合以上幾篇教學法視角下的研究,我們看到,學者們還是局限于經(jīng)驗總結和思辨型討論。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在聽說教學法之外,大膽地廣泛運用多種教學法理論并與特教生大學英語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探索和完善特教學生英語教學理論。

2.7英語教學改革視角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口號的提出已經(jīng)有很長一段時間了,高校針對特教生的教學改革已在進行各自的探索。從現(xiàn)有論文看,北京聯(lián)合大學在特教生英語教學改革上成效顯著,其經(jīng)驗值得推廣。華薇的《提高聽障大學生英語教學質量的研究與實踐》指出,教學改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運用多樣化、符合聽障學生身心特點、滿足他們個性化需求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觀念,對于培養(yǎng)聽障大學生外語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意義重大[23]。華薇還在《特殊教育學院殘疾大學生英語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一文中,回顧了北京聯(lián)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殘疾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發(fā)展歷程,論證了“教學改革的由來、軟硬件環(huán)境的可行性、理論基礎和意義,總結了教學改革所取得的成效”[24]。耿直2013年的《特殊教育院校英語教育專業(yè)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思路與措施》一文,探討了南京特殊教育職業(yè)技術學院文理學院在實踐中培養(yǎng)既懂得特殊教育理論與技能,又具有英語知識的專門人才方面應采取的教學改革建議和措施[25]。

2.8外語教育的全納視角

從20世紀80年代的融合教育到現(xiàn)在的全納教育,著眼于特殊教育的最新理念也引領學者們在英語教育領域里積極闡釋。李麗娟2010年發(fā)表《論外語教育全納化》一文,把原本針對特教生的教育理念加以推廣,文章提出將全納教育思想融入外語教育的設想,具體分析了外語教育全納化的內涵和必要性,指出外語教育的全納化是大勢所趨[26]。馬曉麗2011年撰寫《全納教育理念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策略研究》,該文也從全納教育的視角下提出大學英語教學中全納策略的必要性,并指出教師設計合理的教學策略是貫徹這一原則的突破[27]。值得一提的還有鄭文婧、蘇勇的文章《普通高校語言類專業(yè)的全納教育》[28],該文雖不是探討特教生的大學英語教育,但是我們看到招收特教生學習語言類專業(yè)是全納教育的一個新舉措。英語無論是作為公共課還是專業(yè)課都屬于語言類課程,學者們語言教學研究的目的都是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體現(xiàn)教育的平等和公平。

3結語

綜合特教學生大學英語教學研究的初步成果,我們從學者們的研究視角和熱點領域看到,特教學生的英語教學還存在極大的提升空間。教育權利公平呼喚融合教育和全納教育的逐步實現(xiàn)。一些高校已經(jīng)嘗試讓部分特教生在大學外語學習中隨班就讀,今后還會有更多層次的全納教育方式。在新形勢下,我們希望看到更多全納視角下的深入探討和闡述,以便滿足學生的特殊教學要求,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國外如美國等國家全納教育體系完善,關于特教生英語教學的成果也較豐富,上述的部分相關研究也正是借鑒了國外的研究成果。綜合以上學者研究來看,雖然我們在經(jīng)驗介紹和思辨總結的基礎上,取得少數(shù)實證研究的進步,但仍然缺乏實驗性質的定量研究考察,與國外相關成果比較差距明顯??梢哉f,我國的特教生大學外語還面臨著許多難題,其中師資問題雖有學者就高中階段的師資狀況做出分析,大學階段的卻鮮有學者提及。筆者認為,促進特教生大學外語教學的關鍵是教師。與健全生大學英語教學相比,對從事特教生英語教學的教師的專業(yè)素質要求較高。除了要求教師有英語專業(yè)或英語教育專業(yè)背景外,還需要教師熟悉特教生認識和心理發(fā)展特點,手語使用和盲文溝通更需要經(jīng)過正規(guī)的特殊教育相關培訓。據(jù)我們了解,目前,全國12所招收特教生的高校英語教學的從業(yè)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參差不齊,也從未舉辦過聯(lián)合的英語教師師資培訓。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應該成為促進特教生大學英語教學的突破口,進而全面提高學生英語水平。

作者:鄭玉榮 單位:長春大學

第五篇:公共外語教學部CET改革后大學英語翻譯教學

摘要CET改革后翻譯教學研究勢在必行,行動研究是一種系統(tǒng)的反思性探究活動。筆者針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通過描述和分析翻譯教學行動研究過程,反思了此次行動研究的效果及不足。

關鍵詞翻譯改革;行動研究;翻譯教學

1引言

1.1翻譯教學研究的必要性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處于大學英語教學與研究的邊緣地帶,其在課程的設置、教學計劃、教學模式、教材、師資建設及學生等方面面臨的問題日益凸顯。翻譯教學既是大綱的要求,也是英語學習的手段。同時,最新四級的考試題型對翻譯部分進行了深度改革。由句式改成段落翻譯,分值比例加大到15%,而筆者所在的獨立學院的學生,普遍存在著英語基本功不扎實、漢語基本功及翻譯技巧欠缺等問題。這無疑對考生和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理論基礎

行動研究始于20世紀40年代,是一種系統(tǒng)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動。美國學者Michael.J.Wallace曾經(jīng)這樣定義行動研究:“行動研究是一種運用科學方法解決課程問題的系統(tǒng)的自我反省探究;參與者是這種批判性反省探究過程和反省探究結果的主人?!盵1]行動研究在教學中的實施,有利于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制定并實施有效的解決方案,因此對教學活動的高效進行有著積極的意義。它將教師作為研究者和行動者的結合體,讓教師對自身教學中的問題進行研究與反饋,從而不斷改進教學,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提升。近年來,許多學者也將行動研究應用于研究和解決翻譯教學問題。其中哈蒂姆、AnaCravo和JoséliaNeves等都對翻譯教學中行動研究的具體步驟有所闡述。還有一些學者通過行動研究探究和反思翻譯教育、譯員培訓和師資培訓等具體領域的問題。其中,Kiraly和SéverineHubsch-er-Davidson對翻譯教學模式及翻譯教學實踐都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參考意見。[2]一些中國學者進行了實證研究,如蘭彩玉[3]、仇全菊[4]等。這些學者的研究洞見為翻譯教學實踐者在教學中開展行動研究,反思和改進教學質量提供了理據(jù)和可資借鑒的經(jīng)驗。鑒于此,本次研究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新CET的翻譯考試要求,對筆者所教的2014級一個大英班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實踐進行反思性實證探究,根據(jù)McNiff提出的行動研究的五個步驟,建立起行動研究螺旋循環(huán)操作模式。五個步驟具體為:一、界定問題;二、制訂計劃;三、實施計劃;四、收集數(shù)據(jù);五、評鑒數(shù)據(jù),并進行行動后的反思,以便進行下一輪研究。[5]

2本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內容

2.1界定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的翻譯水平非常低。實驗班第一次班級CET4模擬考中,學生的翻譯平均分不到7.25分(總分為15分),及格率僅為44.2%。這種狀況與新大綱提出的翻譯能力相差較遠。針對此問題,筆者認為學生翻譯能力差的大致原因包括以下兩方面:一、學生方面。學生本身英語基本功不扎實,又不重視翻譯,且缺乏翻譯技巧;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足夠的翻譯練習,課外翻譯練習太少;學生之間缺乏交流,沒有相互學習等。二、教師方面。教師在教學設置上,沒有給翻譯制定整體性的教學計劃;課堂上,仍然拘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偏重講解語法詞匯,較少指導翻譯技巧等?;谝陨蠁栴},筆者采取相應的對策,改進獨立學院大學英語翻譯教學。

2.2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并收集數(shù)據(jù)

筆者根據(jù)課程安排,為參加新CET4的2014級新生的一個大英班(共45人)制定了一學期18周的詳細的行動研究計劃,并嚴格實施,收集了相關數(shù)據(jù)。具體情況如下:第1周:CET考前問卷調查,測試學生的翻譯態(tài)度與能力。問卷針對學生對CET4漢英翻譯問題的了解、翻譯技巧的掌握、對老師翻譯的教學模式的態(tài)度、除課本外的翻譯練習、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及對翻譯的把握等方面共設計了12個問題,共收回44份有效問卷。第2周:讓學生研讀新CET翻譯評分標準,并了解自己的翻譯水平。并以CET改革后提供的范文“中餐篇”為例,讓學生給各個層次譯文打分,寫評語,讓學生在翻譯中做到有的放矢。第3周至第16周:第一項:單元翻譯任務。每次由2組同學完成,共7次。其中,教師收集資料:針對新CET,盡可能找與所教課文主題相關的真實的中譯英教學材料,及相關的翻譯技巧。實施計劃時,具體如下:上課前:教師布置翻譯任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前或課上的討論,提交小組成員經(jīng)集體討論后的翻譯譯文。要求學生討論時使用有聲思維翻譯法。進行有聲思維翻譯法前,教師需講解一些基本的翻譯理論及策略,如翻譯的原則、標準、直譯與意譯、歸化與導化;各個語言常用的翻譯技巧,如增詞/減詞法、詞類轉化法、分句/合句法、正反表達法等。并且盡量采用高級詞匯和高級句型。上課中:要求學生就一篇四六級段落漢譯英,采取分組討論,每組負責一個句子的有聲翻譯。先由一個學生說出自己的有聲思維過程,其他成員可隨時打斷提問補充,最后得出翻譯結果,由代表報告,不能只說出譯文結果,而要把翻譯的整個過程,即大腦中的認知思維過程說出來。然后教師對譯文結果和翻譯過程總結點評。上課后:鞏固。利用網(wǎng)絡平臺班級成員進行討論,發(fā)表見仁見智的觀點。第二項: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如舉辦班級口筆譯大賽。班級分為12組,先由每組同學分別找到感興趣的話題和資料,譯成英文。在這期間老師指導各組。然后,各組可交換作品,提出修改意見。接著,各組修改自己的作品并上交展示自己的作品。學生和教師一起選出好的作品作為獲勝組。最后,學生訪談,據(jù)學生反饋信息調整教學行動研究計劃。第17周:用開學初的同一份問卷對學生進行CET考后問卷調查,共收回43份有效問卷。第18周:思考總結,并做出新一輪行動研究計劃。

2.3評鑒數(shù)據(jù),并進行行動后的反思

通過一階段的行動研究實踐,學生和教師都受益匪淺。學生的翻譯成績提高了,根據(jù)新CET翻譯的評分標準評分,在CET4考試前的最后一次班級模擬考與開學初第一次模擬考的對比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學生的翻譯成績有明顯提高,平均從第一次的7.25分提到了第二次的10.35分,及格率從44.2%提到了77.5%,且分數(shù)檔次上,高分人數(shù)從17.8%提到了53.4%,成績喜人。同時,從開學初和第17周對學生進行的同一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得知,學生在對待翻譯的態(tài)度、對翻譯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方面及練習的增加上都有很大改變。一、翻譯態(tài)度和翻譯練習方面。學生認為以前翻譯練習的內容和形式都過于局限,現(xiàn)在通過小組合作翻譯,單元翻譯練習,班級翻譯大賽,課后網(wǎng)絡平臺的使用,內容和形式大大豐富了,滿意度從實驗前的9%提高到了53.5%。同時,學生認為,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不僅提高了翻譯水平,也提升了翻譯學習的興趣,變得更自信了。二、翻譯方法與技巧的掌握方面。從問卷調查和學生訪談中可知,學生認為以前過于“直譯”和“死譯”,幾乎完全不會運用翻譯技巧,現(xiàn)在學會開始考慮中英文語言的差異,掌握了一定的翻譯技巧,如增詞/減詞法、詞類轉化法、長句翻譯法等,尤其喜歡有聲翻譯法,認為不僅讓自己翻譯思維更清晰,而且同學之間能相互學習,提高了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滿意度從6.8%提高到44.2%。但是,基礎較差的學生認為這些技巧對他們作用不大,因為詞匯量是他們的主要問題。筆者自己收獲頗多。通過這次翻譯教學的行動研究,教師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學生翻譯學習的真實情況。同時,教師對翻譯教學模式的整體把握的信心大大增強了。最后,通過制訂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能解決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這也給我們帶來了自我的肯定。最后通過此次行動研究,筆者也注意到了一些問題。如,學生認為翻譯任務設計要盡可能與學生所學的專業(yè)結合,并形式多樣化,提高實用性和趣味性以及學生對翻譯技巧的把握等。

3結語

CET改革后翻譯教學研究勢在必行,行動研究為此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jù)與指導方針,有助于英語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有效提升英語翻譯的教學效果。同時,對教師進行自我完善、提升專業(yè)研究水平也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Michael.J.Wallace.ActionResearchforLanguageTeachers[M].Beijing:People’sEducationPress,2000:6-10.

[2]楊曉華.翻譯教學中的課程行動研究———以BTI文化翻譯課程為例[J].外語教學,2012(4):109-113.

[3]蘭彩玉.行動研究在大學英語翻譯能力培養(yǎng)中的運用[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7(8):386-388.

[4]仇全菊.基于行動研究提高大學生漢英翻譯能力[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169-171.

[5]McNiff.J.ActionResearch:PrinciplesandPractice[M].MacmillanEd-ucation,1988:6-7.

作者:王瑞英 單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

第六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為了提高我國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推進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廣大英語教師積極探索提高英語教學水平的有效方法。專門用途英語作為銜接普通英語教學和雙語教學的橋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探討大學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試圖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和拓展對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研究的新視角。

關鍵詞:大學英語;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模式

0引言

ESP(EnglishforSpecial/specificPurposes)被譯稱“專門用途英語”。專門用途英語被認為是英語語言教學(EnglishLanguageTraining,簡稱ELT)的一個新興的分支,是最近幾年來應用語言學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門學科[1]。首先,作為英語語言教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專門用途英語常常和某一特定學科或者職業(yè)有密切關系,是學習者由于專業(yè)或職業(yè)的需要而進行的提高英語技能的課程。第二,專門用途英語是一種教學途徑,根據(jù)特定學生的學習需求來確定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第三,專門用途英語是一種多元化的教學理念,因而,現(xiàn)實中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常常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多種多樣。時至今日,專門用途英語已經(jīng)有近四十年的發(fā)展歷史,全世界范圍內的研究活動也是方興未艾。我國高校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相比于西方國家還處于起步階段,因而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困難。在這種背景下,本文探討大學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試圖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和拓展對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研究的新視角。

1大學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理論研究

專門用途英語作為一個新的學科領域產(chǎn)生于20世紀60年代后期。專門用途英語主要有兩大理論為課堂教學提供理論支撐,分別是語域理論和體裁理論。語域理論是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重要理論,它源起于英國的“語境主義”思想。人類學家Malinowski提出了“語境”的思想,他認為語言的首要功能就是語用功能:語言是一種行為方式,因此語言應該被視為人類活動的一部分[2]。專門用途英語正是語言功能變體的體現(xiàn),是專門供特定的社會文化群體所使用的言語范圍。專門用途英語可以使學習者的目標更加明確,而不是像通用語言教學那樣什么都學。這便要求教師需要描述不同語域的語言特點。根據(jù)Halliday的觀點,專門用途英語都有其專門的詞匯、專門的語法。因此,教師在教授詞匯和語法時,也應該將其與語域聯(lián)系起來,從而講明哪些詞匯、語法特征在哪些情景語境中表達哪些類型的意義。體裁理論立足于一個全新的出發(fā)點,通過對我們日常生活的所有語言形式加以分類,歸納總結其內部特點,從而有效地指導語言的恰當使用。體裁是由交際目的決定的,同一交際目的使得不同語篇具有大致相同的圖式結構,而這種圖式結構又制約著語篇內容和語言風格的選擇。盡管語域和體裁之間相互區(qū)別,但兩者之間并不是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可以說從語域分析到體裁分析的過程是語言研究的由表及里的過程。無論是語域還是體裁分析,兩者均著眼于語篇分析。語域分析只能揭示語篇的詞匯語法特征,卻無法對語篇為什么這樣組織給出合理解釋,而體裁分析卻能彌補這一不足。一方面,它揭示了不同交際活動的篇章結構,另一方面,它還揭示了篇章構型中所包含的圖式結構和社會認知。體裁分析對語篇組織結構的側重使得語篇能夠更好地滿足交際需要,更有效地達到交際目的。由此可見,語域分析和體裁分析是針對語篇研究的兩個視點。語篇能否達到交際目的不僅受到體裁分析和語篇分析的影響,還取決于兩者是否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發(fā)揮作用。從以上相關理論可以看出,專門用途英語課程的教學實踐必須基于對學習者特定需求的分析,課程具有特定專業(yè)背景,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靈活采用教學方法,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因此,專門用途英語應該樹立相應的學科地位,并廣泛地應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

2大學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模式改革

2.1大學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設計改革

國內許多專家學者認為,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需要改革,基礎外語教學的重點將由高校轉到中學,中學培養(yǎng)外語能力,高校結合專業(yè)進行提高。因此,專門用途英語將成為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未來趨勢,而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F(xiàn)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了專門用途英語的開展。大學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在實踐中是否能夠順利展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課程設計是否合理,能否滿足學習者的需求。課程設計是“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對象,對教與學這個程序不同層次、不同范圍、不同環(huán)節(jié)、不同形式的設計,是運用不同的學科理論或原則系統(tǒng)解決外語教與學等問題的過程?!保?]課程設計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的、復雜的、多學科交叉的過程。首先,課程設計原則。第一,以學生為中心。課程設計應該將課堂教學的主動權從教師手中轉移到學生手中。教師應該盡量避免填鴨式教學,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第二,進行需求分析。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還體現(xiàn)在需求分析上。它包括目標需求和學習需求。目標需求旨在分析學習者的目的、語言水平、未來可能遇到的社會文化和工作情景等。學習需求旨在分析學習者在未來的社會文化和工作情景中必須掌握的語言知識與技能。第三,以語言技能為核心。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設置的核心是提升語言技能而非專業(yè)知識。它是以專業(yè)課程為媒介進行的英語語言教學,因此課程要圍繞提高英語能力這一目標而開設。其次,設計課程內容。在大學英語教學的高級階段,將基礎課程改革成專業(yè)英語的初級課程,其目的在于徹底解決知識重疊的問題,學生和教師根據(jù)需求有更大的自主選擇教學內容、教材和教學方式的自由空間。根據(jù)新生的英語水平,允許部分學生選擇不上大學基礎英語課,改上技能課程。技能課程包括聽力與口語技能、閱讀技能、寫作技能等。大二階段,可以引入專業(yè)知識橋梁課。這類課程包括科技英語、商務英語等。在經(jīng)歷了前面階段的積累后,可以通過語言教師和專業(yè)教師合作的方式向學生教授專業(yè)英語課程。在這一階段,教師安排學生研究與某一專業(yè)相關的課題,學生利用之前習得的技能進行資料查閱、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口頭匯報研究成果。這一系列的過程使學生因專業(yè)學習的需要大量運用英語的各項技能,從而迅速提升英語水平。再次,設計教學方式。授課方式可以分為精講(intensiveteaching)和泛講(extensiveteaching)兩種。需要注意的是,精講課程和泛講課程的時間分配和教學特點是不同的:泛講課只占總體課程的一部分時間,且靈活性高,有利于提高學習積極性。不足之處是上課時間不連貫,上課內容只滿足當節(jié)課的需要。精講課所有的時間都用于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如此一來就能夠有效地利用時間,集中精力開展專門用途英語教學。不足之處在于所學知識缺少鞏固,課程內容需要不斷具體化,且課程時間太長,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最后是測試的設計。測驗可以分為評估的(assessed)和不評估的(non-assessed)。課程學習效果的好壞是否要通過考試來評定是教師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必修英語的考試使得學生更加重視此課,教師更加需要在測驗時保證其公平合理。例如不同班級的同一門課由不同教師教授,在考試時教師需要合作制定評分標準、出題、改卷等,以避免學生在這個老師的考核標準下成績較高而在另一個教師的考核標準下成績較低。

2.2大學專門用途英語教材改革

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習者、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課堂教學模式等因素,而這些因素又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模式和學習效果,因此,如何把握教材與其他諸教學因素之間的聯(lián)系是影響大學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重要問題。大學專門用途英語教材編寫原則應致力于解決當前我國現(xiàn)存教材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高教材質量,完善教材體系,使之更好地作用于課堂教學。第一,相關性原則。相關性原則指的是教材與教學目標、教學大綱的關聯(lián),這是決定教材使用效果的關鍵。教學大綱反映了學習者的需求,因此,大學專門用途英語教材的編寫只有體現(xiàn)了教學大綱才能滿足學習者的需求,并真正起到幫助學習者提高英語水平的目的。為了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教材編寫者要科學地設定教材各個部分的學習子目標,科學合理地安排各部分的語言、技能及文化知識,再加上重點知識重點講解和語言技能的專門訓練,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選材內容、教材內容的組織和教材各部分的子任務以及貫穿始終的教學方法都必須遵循合理、科學、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真正掌握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第二,真實性原則。為了滿足學習者未來交際的需求,教材不僅要提供真實的交際材料,還要提供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目標和任務。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真實且具有時效性的語料,如網(wǎng)絡信息、廣告、新聞報道、商務文件、產(chǎn)品說明書等來自公共場所的語料。這些真實的語料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豐富學習者的專業(yè)知識,還能加深他們對英語國家社會、文化的了解。第三,多樣性原則。當前國內專門用途英語教材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勢表明,除了內容豐富、語言規(guī)范實用外,其內容還應該是動態(tài)的、多樣的,隨社會的變化而變化的。大學專門用途英語教材也不應該只局限于紙質的教科書上,而且包括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材料,如錄像帶、圖片、光盤、網(wǎng)絡、多媒體和網(wǎng)站等。趙伐教授認為,大學專門用途英語教材的編寫必須打破其原有的編寫方式和框架,走“立體化”道路[4]。教材編寫的立體化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教學向網(wǎng)絡教學的飛躍,開創(chuàng)了開放、互動、多元化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大學專門用途英語教材的立體化不僅為教師提供了多種多樣的課堂組織與評估方式,還更大程度地滿足了不同學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潛力。

2.3大學專門用途英語課堂教學改革

課堂教學對于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意義重大。第一,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基本思想是建立明確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目標,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實現(xiàn)這一目標。這就要求課堂教學的一切活動要圍繞學生的學習狀況展開,以“必需為主,夠用為度”為指導思想,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交際能力。課堂教學應該注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語言實踐,通過實踐獲取真實、直接、有效的經(jīng)驗。值得注意的是,重視實踐并不意味著可以拋開詞匯、語法、篇章和體裁等基本知識的傳授,而應該在這些語言表層知識的基礎上,增加語言技能的訓練。大學專門用途英語的具體培養(yǎng)目標應該是:通過專門用途英語的學習,學生能夠聽懂使用英文教授的專業(yè)課及講座;能夠讀懂并翻譯專業(yè)領域中的英文文獻;能夠用英語進行專業(yè)學術或應用文章的寫作;能夠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參與討論和主題發(fā)言等。第二,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大學英語教師可以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在不同的情況下選擇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達到階段與整體的統(tǒng)一。例如語域分析教學法、體裁分析教學法、互動交際教學法以及任務型教學法等。第三,加強教學手段的改革。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為專門用途英語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手段。其中最常見的有光盤、互聯(lián)網(wǎng)、電子郵件和計算機的使用。第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有利條件。例如讓學生充分利用專門用途英語方面的學習資源。還可以布置小組任務和作業(yè)。通過小組成員間的討論,自主學習者可以了解并掌握其他學生的獨特見解,并加以思考,交換意見。這對建立自主學習者自己的觀點具有促進作用。

3結語

在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不斷發(fā)展的今天,我國經(jīng)濟對專業(yè)化、精通化的外語人才需求越來越多。國際化的社會對研究生的需求也趨向多元化。很多企業(yè)對于只有英語一項技能的人員需求減少,而對“專業(yè)+英語”這類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在社會需求的壓力下,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目標與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目標一致,其目的都是希望學習者能學以致用。因此,專門用途英語應該并且可以廣泛地應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

參考文獻:

[1]Hutchinson,T.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2]嚴明.大學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9.

[3]Dudley-Evans,T.&St.John,M.J.DevelopmentinESP:AMulti-disciplinary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8.

[4]單勝江.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研究:理論與實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任冰 單位:東北林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

第七篇:微信在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翻轉課堂”是新課程背景下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受到了很多教師和學生的喜愛。隨著移動技術不斷進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普及和廣泛應用,使用手機終端進行學習的模式開始流行,并且在全球范圍內的教育教學中成為了關注的熱點。手機移動端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改善了教學資源的建設,實現(xiàn)了“教”與“學”的良好統(tǒng)一,實現(xiàn)了教學資源的共享,為推進我國教育信息化的進程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針對微信在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討論。

關鍵詞:手機移動端;“翻轉課堂”;微信;教學研究

微信是當前手機移動端最熱門的應用程序,其本身所具有的豐富功能能夠為學生手機移動端學習開展奠定強有力的基礎。隨著我國英語教學的不斷發(fā)展,其教學的模式也在逐漸地從“填鴨式”教學模式轉變?yōu)橐浴皩W”為主、以“教”為輔的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通過對知識的傳授和內化進行顛倒安排,有效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以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為代表的新信息技術有效地推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轉變,同時也為創(chuàng)新英語教學模式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技術保障。對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的發(fā)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微信在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應用中的可行性

1、有效地改善了教學資源的建設

微信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能夠有效改善教學資源的建設。我國歷來都是只重視資源在大環(huán)境方面的建設,例如:微信中的教學資源是否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是否符合教學大綱,是否能夠順應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求。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運用微信,為學生構建愛學、樂學、想學的學習情境,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實際的課堂教學內容當中,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以及學習熱情和興趣。

2、有效實現(xiàn)了“教”與“學”的良好統(tǒng)一

微信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能夠有效地實現(xiàn)教與學的統(tǒng)一。教師可以登錄教學平臺將自己制作好的微信教學內容進行上傳,讓學生在教學中由原來的被動轉化成為主動,適應新課改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促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知識。同時,學生也可以登錄教學平臺進行在線自主學習,教學平臺可以通過相關的評價考核系統(tǒng)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準確的考核。

3、有效實現(xiàn)了教學資源的共享

微信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能夠達到資源共享的效果,能夠有效地實現(xiàn)學生在線學習,在這過程中能夠有效地降低教學資源建設的成本,促進微信教學模式的良好發(fā)展。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有助于教師總結教學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汲取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jīng)驗,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為教育教學工作做出更多的貢獻。

二、微信在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1、良好運用微信針對問題逐一突破

教師在制作、設計微信的過程中通常是針對相應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點而展開的,是針對某一個特定的英語教學目標而制作的。微信作為一種依托于手機移動端開展的教學模式,在大學生的英語教學中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所以,針對當前大學英語教學實際情況,教師可以利用微信開展教育教學。例如:在進行微信應用于大學英語“翻轉課堂”之前,利用課前學習導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對基本的教學內容進行簡單的認識和了解,同時,教師還應該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此來發(fā)揮微信在英語教學中的實際作用。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通過“WeChat”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到自主分析模式中,然后充分利用學生之前對課堂知識的預習,通過提問一些問題的方式檢驗學生自己預習的效果。通過提出問題利用微信手機移動端的教學模式對于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來說具有很大的作用,通過這樣的方式向學生導入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學習。教師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微信的使用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滿足學生發(fā)展的個性化需求。

2、良好運用微信解決英語學習中產(chǎn)生的問題

合理有效的利用微信能夠將在英語學習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集中的展現(xiàn)出來,探尋問題產(chǎn)生的根源,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同時,在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語言表達不直觀、不清楚或者是一些英語知識比較抽象化、比較難理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將這些實驗演示、知識點抽象等情況設計成相應的flash播放給學生進行觀看,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夠將英語知識變得更加的形象化、具體化、清晰化和直觀化。一方面,可以針對英語知識進行微信教學,學校教師針對教材中的具體內容,制作出針對英語教育理論知識的微信內容。然后讓大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教師可以進行有效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很好地消化這些英語知識,并且能夠在日常的生活當中進行良好的運用。另一方面,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可以把一些生活中有關英語知識的例子制作成小視頻,通過微信讓學生進行觀看,讓學生在微信觀看中感受英語課堂教學的實際過程。制作成微信教材材料,讓大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更好地理解英語知識,加深對于英語語法知識的理解,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3、良好運用微信為英語教學提供有效的支持

在微信教學的形成過程中,微信為實際的教學提供了一個具有較強開放性的教學互動平臺,并利用多個教學模塊對課堂進行深入分析。所以基于微信課程的大學英語課堂從結構分析的角度出發(fā),對英語課堂教學進行深入的分析,以抓住“翻轉課堂”英語新教學模式。所謂的深入分析,實際上就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精讀、細度,充分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各語言要素,進行深入思考,以進一步了解英語語言的內涵和中心思想,完整的教學行為的終極目標。當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課堂教學計劃時,需要從宏觀的角度進行英語教學實踐,運用整體思維思考的基礎上,闡明了作者的寫作順序和邏輯思維,從而更準確地識別英語文章的主題。

三、微信在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應用中的注意事項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不可以為了烘托課堂環(huán)境強行使用手機移動端進行教學。微信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手段,微信的應用雖然能夠涵蓋英語學科知識,但是只能夠起到一種輔助教學的作用,教師應該將微信當做是為我所用的教學工具,是實現(xiàn)英語教學目標而運用的手段和方法,不能讓手機“取代”教師,微信的應用使每節(jié)課的知識量在不斷增加,但是板書內容之間減少,師生都忙著應付微信資料,沒有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礙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手機移動端在教學當中只能夠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雖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效地轉變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但是對提升英語教學質量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但是使用的過程匯總一定要處理好存在的弊端,在運用微信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充分發(fā)揮教師具有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也應該利用微信為學生構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有效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應時而生,在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當中,需要靈活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讓學生能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英語知識。微信具有較強的資源優(yōu)勢,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并且在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中獲得了良好的應用。教師應該良好運用微信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要,良好運用微信解決英語學習中產(chǎn)生的問題,用微信為英語教學提供有效的支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不斷提升自身英語語言素養(yǎng),為未來的教育教學工作奠定基礎,促進大學英語教育的良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翟雪松,林莉蘭.翻轉課堂的學習者滿意度影響因子分析———基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證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04).

[2]徐艷梅,李曉東.基于電子學檔的項目式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研究———以《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為例[J].中國外語,2014,(05).

[3]葉瑞娟,陳劍波.基于泛在學習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與研究———以醫(yī)學英語課程為例[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02).

作者:袁旭艷 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