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價值取向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價值取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價值取向

【摘要】教師課堂教學為的價值取向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品質、學習能力的終身發(fā)展。通過分析影響教師價值取向的因素,進而從調整課堂學習方式、重構教學內容、激活融和師生關系等幾方面來探尋有生命意義的教學行為價值,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促進專業(yè)發(fā)展,從而提升課堂品質。

【關鍵詞】兒童需要;生命課堂;教學行為;價值取向

一、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價值取向偏離的現狀審視

教師教學行為,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基于自己的教學思想、人格特征及教學智慧,對學生實施的教學過程與行為方式的總和,其中既有教師教的行為又有師生互動的行為,可分為內在的教學行為和外在的教學行為兩大類。教師教學行為的價值取向,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品質和學習能力的終身發(fā)展。

(一)應試羈絆,網在中央

學校的根本任務是育人,作為受教育的主體——學生,卻沒有真正走進教師的心中。其集中表現在衡量學生學習的評價方式——考試,各類測試嚴重束縛了課堂教學的活力。教師把大量的力氣花在應試上,這樣的價值取向,導致學科教學內容缺乏生命色彩,造成了學科教學育人價值的僵化。在實踐中,因應試教育強大的壓力造成的價值導向,使得教師忽略了學生真正的學習需要。

(二)師本為本,中心偏失

被教師抽象地談論著的教學行為價值觀與他們教學實踐中奉行的價值觀并非一致,有時還相差甚遠。調查中發(fā)現,當下的課堂,存在教師過分強勢,忽視為學生創(chuàng)建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構建學習的現象。學生成了配合教師課堂教學的配角或展示公開課上的木偶,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無法有效地構建。

(三)教本為本,高耗低能

在調查中發(fā)現,約70%的教師對教育價值的選擇還停留在注重知識的傳授中,學科的育人價值被局限在掌握課本內容上。教師忽視學生的學情基礎與心理感受的現象仍然存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雖然很努力,學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或進步,造成了課堂的低效。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說:“教育是教人們如何運用知識的藝術,這是一種很難掌握的藝術?!眻@丁經驗、知識和感覺是無法計算的,這些知識和感覺是從長期的經驗中積累起來,并在人的生命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如果這種“經驗”中的傾向淪為機械地“做”,那么,這意味著生命體將會萎縮和無節(jié)制,變得晦暗不明和無比粗俗。

二、影響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價值取向的因素

我們以往總是習慣性地將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片面地理解為教師掌握教學知識和技能、認識教育科學規(guī)律并獲得專業(yè)地位的技術性過程,這種職業(yè)導向的教師發(fā)展價值觀造成了人們在認識上的很大誤區(qū)。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價值取向,強調的不只是教師的知識和技能的簡單累加,更是以自我建構為核心的、主動尋求突破與創(chuàng)造的實踐過程。

(一)教師知識水平的差異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在注重人的社會屬性的同時,更強調人的自我需要,自我感受和自我價值的提升。當教師認識到自己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教的時候,備課就不會局限于教材本身,而是主動地閱讀與教材相關的大量的資料,以求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教材,為從容地教學儲備知識。腹有詩書的教師的課堂更顯得靈動而自然,課堂上有師生的智慧生成,有心靈的溝通和情感的交融,有師生獲得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現的快樂。

(二)教師個性特征的差異

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力量和直接的參與者,教師具有優(yōu)良的個性品質就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使學生看到自身的價值,發(fā)掘向上的力量,進而自勵進取。相反,不善言談、不善表達的教師,受學生喜愛的程度也會大打折扣。

(三)教師教學觀念的差異

教學觀念是影響教師行為的深層因素。以往教師出現在課堂上總是權威者的形象,因此學生常常以自己的回答和教師的答案一樣為驕傲,教師成了學生發(fā)言的絕對裁判。每一位教師都知道,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全面、主動的發(fā)展,促進人性價值的提升。教學行為是否有效,就看教學過程是否體現了學生本位、本性、本體和本源。

三、改進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價值取向的策略

問題既有去蔽的作用,也有遮蔽的作用,它在打開一扇門的同時,可能會關上另外一扇窗,前者要求我們不斷地解決已發(fā)現的問題,后者要求我們不斷發(fā)現新的問題。我們發(fā)現教學行為價值取向的偏差會帶來這么多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用“在路上”的狀態(tài)思考促進有效教學走向常態(tài)和長效的策略。教學理想、觀念向教學行為轉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教師的教學思維,即教學行為的價值取向。轉化的動力就是教師的反思、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轉化的條件就是教師工作思維的轉變。

(一)取向生本,重塑教學立場

教育,這件事是發(fā)生在學生身上的,教育是為學生服務的,我們把價值取向的問題歸結為本體取向的問題,就不難解決問題了。無論是現代教育倫理學的觀點還是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都無可置疑地要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興奮、感到幸福。幸福地過好每一天,是兒童與生俱來的權利;同時,幸福的感受是人更好地學習的情感基礎。幸福會使人產生對所做事情的超智慧,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即主動產生效率。1.角色定位。杜威主張“兒童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的教師中心。他說:“在學校里,兒童的生活成為決定一切的目的,凡促進兒童成長的必要措施都集中在這個方面。”一切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是教師教學行為價值的最根本取向。融和的師生關系,不是與學生成大小齒輪的關系,也不是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關系,而是激發(fā)者與被激發(fā)者的關系。這是教師新的角色地位。采取了生本的激發(fā)模式,正像我們是用鑰匙去打開汽車的馬達一樣,我們從灌輸走向了引導,從知識生產的藍領變成了知識生產過程管理的白領,從參與化學反應的元素變成了催化劑。于是,學生學習的巨大能量被利用和發(fā)揮出來了。2.教研引擎。教育科研是教師發(fā)展的引擎,它是教師發(fā)展階段性成果的展現,也為教師后階段更高層次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如果說實踐反思提升了教師發(fā)展的底氣,那么,教育科研便滋養(yǎng)了教師發(fā)展的靈氣。如筆者學校開展的課堂教學“五環(huán)節(jié)一條龍”研究活動,我們圍繞一節(jié)教研課,進行一份集體備課后的教學設計、一次公開的課堂展示、一次同伴的評課沙龍、一份生動的案例分析、一個提升的總結報告。在這一系列的實踐研究中,教師每一次的教學呈現,都是深刻把握科學知識,提升教學技能,形成教學行為價值的量化積累。實踐案例可以形象地比喻成教學行為價值提升的寬闊“水源”,是對教師教學行為價值形成最有效的實踐表達。

(二)取向思維,重建師生關系

課堂不是“心靈的屠宰場”(盧梭語),也不是預設好的舞臺表演,而是充滿生命活力和靈性的社會交往對話場所,過程性、開放性、生成性遠勝于完美的預設。傾聽是教學實現生本的前提和重要支撐點,是師生雙方的相互傾聽,是獲取教學資源的基本途徑。學會傾聽是教師教學行為價值提升的重要標志。1.注意傾聽的行為——捕捉學生的原始資源。傾聽的行為就是教師靜靜地、耐心地、認真地聽,用目光和表情鼓勵學生產生言說的勇氣。傾聽時尊重學生發(fā)言的本意,不急于打斷學生的發(fā)言,不擅自用自己預設的答案“整理”學生的發(fā)言,不急于下結論,要保護好學生學習的“原生態(tài)”,保護好教學發(fā)生的第一現場,捕捉學習發(fā)生的真實信息。2.準備傾聽的心理——維持傾聽的持續(xù)生成。教師要相信學生,真誠對待學生的訴說。沒有“下一步怎么辦”或“教學任務完不成”的焦慮感覺,沒有尋找會回答問題的學生的目標指向。教師就是為了了解而傾聽,為了走進心靈而傾聽,讓學生處于樂于分享和樂于表達的美好境界。3.訴說傾聽的感受——促進教學情感相融。教師傾聽學生發(fā)言,要從發(fā)言的觀點、思路、理解和心情等方面進行評價。教師的訴說要發(fā)自內心,給學生鼓舞,激發(fā)學生繼續(xù)言說的欲望,讓學生從你的言說中感到真誠的鼓舞和喚醒。教學過程中,教和學是兩個開放的系統(tǒng),教在吸納學,學在吸納教,教與學都處在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狀態(tài)里,有觀點交融,有思維碰撞,有智慧閃現,更有情感激蕩。

(三)取向本體,重構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重點之一就是要讓學生學習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新型學習方式。建構這樣的學習方式對教師教學行為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教師勇于實踐,改變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在實現學習方式多樣化方面,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重構教學內容,自主中獲得創(chuàng)造。席勒曾經批評過他所處的時代:“實用是這個時代的巨大偶像,一切力量都要侍奉它,一切才能也要尊重它?!比绾斡煤媒滩?,超越教材,讓學習真實發(fā)生,是教師重要的教學行為。“教什么”的選擇必須確立在關注自身需要、個體發(fā)展、拓展學生綜合能力上。如書法教學《兩個耳朵不一樣》的課堂設計中,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意處理教學內容、選取對比教學左耳和右耳的內容,并從家鄉(xiāng)別稱“陶都”兩字入手展開教學過程,讓書法課堂不僅洋溢著濃郁的地方文化,而且妙趣橫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書法的魅力,整個課堂彰顯出教者的個性和生命的啟迪,教學也真正地成為一種藝術。

2.重構學習方式,合作中提升技能。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學生自主探索,主動獲取,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如何在課堂上有效落實呢?教師必須要知道哪些內容的學習適合用合作的方式進行,并要與學生一起參與其中,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給予必要的提示與點撥。如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字的書寫特點時,就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共同探索中找到書寫的特點,并能勇敢地說給組員聽,書寫后繼續(xù)進行小組點評。在展示評價時,從教師指導點評到同桌互評,從自我評價到勇敢上臺展示,步步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勇于挑戰(zhàn)的信心。教師引導學生從字形、筆畫、結構等方面給同學中肯的建議,評定以后,再讓學生對照自己存在的問題,逐筆、逐字進行改進。寫字的樂趣就在學生的自評、互評、師評中得到釋放。自主合作,學生既相互了解彼此的見解,也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發(fā)言進行思考,教學過程即是學習的過程,同時又是學生交往的過程,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有序思考、討論問題的能力得到較好的培養(yǎng),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審美能力,促進了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yǎng)成。

3.重構教學方式,探究中發(fā)揮潛能。孩子有與生俱來的探究的需要和獲得新體驗的需要,這些需要的滿足,必須具有一定的環(huán)境和適當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過程教學,給學生提供一個面向實際的、進行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把現成的結論交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去操作、試驗、討論,讓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悟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兩個耳朵不一樣》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對比觀察發(fā)現兩個耳朵的意思、位置不一樣,并拋出問題“書寫又有什么不一樣”來激活思維,用“找朋友”游戲來拓展認識更多的帶有兩個耳朵的字,挑戰(zhàn)展示、自主點評等環(huán)節(jié)激起學生成功的欲望,從而達到對“雙耳”認識的鞏固,和把帶有“雙耳”的字寫好的目的,努力將枯燥的寫字教學形象化、直觀化、趣味化。在實踐中,我們能欣喜地發(fā)現學生的學習方式開始從依賴性向獨立性,從孤立性向合作性,從接受性向探究性,從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學生將慢慢地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學習責任的根本轉移。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yè)。教師把教學提升到生命層次,使教學過程成為生命被激活,被發(fā)現,被欣賞,被豐富,被尊重的過程,成為生命的自我發(fā)展、生成、超越、升華的過程,這就是為“什么”而教的教學最高境界。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改進教學行為價值取向,是不斷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是教師自我效能感不斷提升的過程,是教與學的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懷特海.教育的目的[M].莊蓮平,譯.上海:文匯出版社,2012.

[2]張掌然.問題的哲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M]姜文閔,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程艷,貢和法.基于主體性的教師自我發(fā)展策略探尋[J].江蘇教育.2017(4):25-26.

作者:杭群燕 單位:江蘇省宜興市新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