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室內空間設計中古典園林藝術的運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室內空間設計中古典園林藝術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室內空間設計中古典園林藝術的運用

摘要:本文強調了中國古典園林對現(xiàn)代室內空間設計的價值表現(xiàn),并對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對現(xiàn)代室內空間設計的影響進行了簡單分析;在此基礎上,從現(xiàn)代室內空間組織、空間布局入手,闡述了室內空間設計中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室內空間;中國古典園林;障景;借景

引言

中國古典園林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人們對于自然的向往以及崇敬,是人工造景與自然環(huán)境的結合,賦予園林以空間美及意境美。中國古典園林造景的設計要素和設計手法,能夠為現(xiàn)代室內空間設計提供一定的指導,值得探究。

1中國古典園林對現(xiàn)代室內空間設計的價值表現(xiàn)

1.1中國古典園林的空間美

在長時間的發(fā)展中,中國古典園林造景受眾秉承著“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設計理念,具有極強的空間美感,空間層次及對比元素豐富[1]。如,“先抑后揚”的設計理念,不僅能夠激發(fā)人們對于主空間的好奇心,還可以達到優(yōu)化人們對主空間視覺體驗的效果。同時,在中國古典園林中,虛實相生的景觀設計手法也極為常見,依托借景的方式,可以加強園林景觀的空間層次感以及景深感,體現(xiàn)中國古典園林的空間美感。

1.2中國古典園林的意境美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古典園林設計與構造的重要理念,在造園手法方面,通常會通過“曲徑通幽”空間感受的營造,結合植物造景,賦予整個環(huán)境空間以更為強烈的生命力。這樣的設計手法能為現(xiàn)代室內空間設計提供參考,達到營造自然和諧意境美的目標。

2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對現(xiàn)代室內空間設計的影響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對現(xiàn)代室內空間設計的影響較為廣泛,不僅對現(xiàn)代室內空間組織設計產生影響,也為現(xiàn)代室內空間布局設計提供參考。從空間組織設計方面來看,如中國古典園林的“先抑后揚”的設計理念,依托小空間與大空間之間的對比,達到優(yōu)化人們對于空間視覺體驗與感受的效果;從空間布局設計方面來看,中國古典園林在設計方面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人與自然之間的緊密接觸提供空間支持,可以利用借景、框景等手法,深化人與生活環(huán)境之間的聯(lián)系。因此,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向現(xiàn)代建筑室內設計的滲透也是極具探究意義的。

3室內空間設計中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的運用分析

3.1在空間組織方面的運用

3.1.1空間形態(tài)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主要是對空間形態(tài)的塑造,其中所包含的植物、山石、水體等景觀要素也要以一定的空間關系、空間形態(tài)而存在。對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要素進行分析能夠發(fā)現(xiàn),園林更注重空間的設計,除了要考慮平面上各種植物、山石、水體、建筑、道路等景觀要素的布置之外,還要重視樹木的天際線、山川的起伏等園林景觀要素構成的垂直空間,完成對垂直變化的三維空間的設計。這樣的空間形態(tài)設計理念打開了現(xiàn)代室內空間組織設計的思路,形成了新的設計方式。如,在強化對室內空間垂直高度的利用上,若建筑室內層高過高,盡量不使用吸頂燈,可以選用結合自然元素的垂吊燈具,或選擇較高的室內植物,均可以避免產生垂直空間過于空曠的不良感受,如圖1所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本身具備特定的文化底蘊,如門及其與延伸空間、堂及其與延伸空間等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空間形態(tài),這對現(xiàn)代室內空間組織設計具有極高的借鑒參考價值。

3.1.2空間類型中國古典園林在設計精巧、構思奇妙方面已經達到了至高境界,其空間類型包含較多種類,具體有以園林建筑為核心的庭院空間、以地形地勢為核心的地理空間、以園林植物為核心的自然空間、以各個要素配合為主的空間等。由此能夠看出,在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普遍根據空間中包含的主要元素確定空間類型與功能,并在此基礎上展開設計。因此,在開展現(xiàn)代室內空間組織的設計中,也要參考各個空間類型及功能的差異性完成設計,如普通空間、親密空間、廊道等。

3.1.3障景在現(xiàn)代室內空間組織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借鑒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提升室內空間組織設計的空間美。障景是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藝術手法之一,主要依托對大小連接空間的對比及相互襯托,達到從視覺上擴大整個空間的效果。如,蘇州古典園林空間設計中,普遍應用在住宅內加入較窄的過渡空間,達到烘托庭院廣闊明亮的效果,讓人在視覺與心理上感受到主空間的無限擴大。將障景的手法應用于室內空間組織設計中,能夠達到提升人們對室內主空間大小感知程度的效果,形成豁然開朗之感。在現(xiàn)代化室內空間設計中,一般在門廳空間引入障景的設計手法,在客廳的入口設置相對狹小的空間區(qū)域,使人產生壓抑之感,促使人迅速進入室內空間,進入客廳、室內主空間后,寬闊的空間、明亮的光線與人們在門廳前狹小區(qū)域的感受形成鮮明對比,增強人們在室內主空間的情感體驗。在總體面積相對較小的住宅建筑中,普遍不會設置獨立的門廳空間,一般會利用玄關替代,方便人們換鞋、脫放大衣的同時,實現(xiàn)對室內空間的修飾。而這樣的玄關設置也能夠達到障景的效果,在玄關位置設置遮擋(如鏤空的隔斷、鞋柜、衣帽架等)形成半開放的空間,并與室內主空間相連,可以優(yōu)化人們的視覺效果,與門廳的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這樣的空間組織設計也能夠避免人進入室內空間后對整個房間一覽無余,可以暫時性的“藏匿”室內主空間,提升室內空間組織設計的趣味性,如圖2所示。

3.2在室內布局方面的運用

3.2.1公共空間在較大型建筑室內中,室內空間以公共環(huán)境空間為主,面積相對較大,設計中可以充分融入中國古典園林設計要素及造景的藝術手法,營造出更為舒適、理想的現(xiàn)代室內空間環(huán)境。布局設計是公共空間設計的重要內容,實踐中不能僅強調連續(xù)性,更應當引入中國古典園林中“曲徑通幽、虛實相濟”等設計手法,避免單一流線型空間設計的枯燥性。對于中國古典園林中曲折動線來說,具體表現(xiàn)為在園林空間的動線處理中保持“曲中有直、曲直相融”的形式,實現(xiàn)“曲徑通幽、步移景異”的視覺體驗,達到增強空間感的效果。設計中可以借用植物、山石、水體、鋪裝形式等古典園林設計要素,自然地過渡室內空間,避免戛然而止的空間不適;也可在室內公共空間內利用什錦窗、漏花窗或通透的屏障物體等來劃分空間,避免人們在過大的室內公共空間中產生空曠和枯燥感。

3.2.2小空間 相對于公共空間來說,由于小空間的面積較小,所以其變化少、空間流動性弱,提升了室內空間布局設計的難度。在實際的設計中,也可以引入中國古典園林設計要素,主要以空間立面分隔的層次營造作為室內小空間布局設計的主要目標,可利用借景的藝術手法來豐富小空間的視覺體驗[2]。如,為保正室內空間功能的完整性,可使用“俯借”的設計方法,在室內布置天井,促使自然光線與外景進入室內,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融合。

3.2.3借景借景也是現(xiàn)代室內空間設計中常用的一種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即將景觀“虛擬的引入”室內空間,豐富室內空間布局內容,提高室內空間的趣味性,如圖3所示。與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的借景所不同的是,在現(xiàn)代室內空間設計中,不僅可以利用對室外景觀的借用,還可以對室內建筑景觀進行借用。有時受建筑空間面積大小、環(huán)境舒適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小型室內空間中普遍不會布置大型自然景觀,可以通過借景手法結合通透結構的應用,將室外景觀引入室內空間布局中,從而促使室外自然景觀在室內空間中得到有效延續(xù)和滲透。借景可以更好地增加室內空間的深度,在空間較為自由的室內可根據室內布局與尺度進行圍合和滲透,同時借用對景、框景、隔景、漏景等藝術手法,創(chuàng)造室內空間步移景異的效果,使整個空間充滿層次和節(jié)奏。在室內空間的隔斷方面,可以應用借景的設計思路,在室內設置屏風、帷幔、博古架等通透式結構,這些分隔極具裝飾性,又能產生“隔而不絕”的感受,不完全隔斷,更好地延伸了空間,空間上產生極強的流動感,感覺上顯示出了虛實相生的空間情趣,產生一種特殊的美的意境[3]。借景在室內空間的光色處理方面也能夠發(fā)揮出較好的作用,促使室內的采光和室內的通風得到強化,同時讓室內在白天也能呈現(xiàn)出生動的光影變化,如圖4所示。

4結語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對現(xiàn)代室內空間的設計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將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要素及其造園布景的藝術手法靈活地應用于室內空間設計中,具有極高的現(xiàn)實意義。通過在現(xiàn)代室內空間組織設計、空間布局設計中引入中國古典園林設計要素,并結合障景、借景等藝術手法的運用,既提升了受眾對室內空間的視覺體驗與心理感受,又推動了室內空間與自然美的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姜琳,房華.中國古典園林造園手法在現(xiàn)代室內空間中的設計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0(20):74-75.

[2]陳燕.園林中的美學意蘊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評《建筑•園林•室內設計手繪效果圖技法》[J].中國食用菌,2020,39(08):270.

[3]王穎.古典園林規(guī)劃設計在現(xiàn)代室內設計中的借鑒與應用———評《中國古典園林設計與表現(xiàn)》[J].中國食用菌,2020,39(05):49.

[4]房志勇.我裝我家[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2000:8.

[5]王君.隔斷與藝術玻璃[M].鄭州:中原農民出版社,2004:2.

作者:張濤 單位:太原科技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