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與學術期刊的不解之緣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與學術期刊的不解之緣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與學術期刊的不解之緣

沒有一個學者能夠離開學術期刊。作為一個學者,無論是自己學術論文的發(fā)表,還是對他人學術論文的閱讀,都離不開學術期刊。而且,在這種長期的發(fā)表與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與學術期刊形成學術上的不解之緣,也會產生濃濃的情感??梢哉f,學術期刊是學者的另一個終身伴侶,是學者的一處不可替代的精神家園。

一、伴隨我學術追求與成長的那些期刊

談到學術期刊,人們會很自然地想到學術期刊與學術論文的關系,也還會追問一下學術期刊與學術論文在產生的時間上孰先孰后的問題。單就“時間的先在性”而言,學術論文產生在先,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為在學術期刊出現的很久以前,就有了學術論文。然而,當我們進一步追問,也可以得出另一個答案,學術論文是學術期刊塑造出來的。這體現的恰恰是一種“邏輯先在性”。學術期刊作為一種經過學術專家評審、認可的期刊,它所刊發(fā)的學術論文不僅要歸屬特定的學科,而且內容主要以原創(chuàng)研究為主。學術期刊最主要的價值就在于通過發(fā)表學術論文的形式展示某一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這不僅對學術論文起到了公示的作用,而且學術論文只有通過學術期刊的規(guī)范、確認、發(fā)表,才得以與廣大讀者交流,學術論文的潛在價值才能顯現出來??梢哉f,一篇學術論文的意義不在于寫作完成時,而在于學術期刊發(fā)表后與讀者的交流(既包括接受,也包括商榷乃至批判)中。因此,學術期刊塑造出了嚴格意義上的學術論文。學術期刊導引著學術論文的選題、容量與寫作模式。一篇學術論文的寫作模式與一部著作、一項科研課題結題報告的寫作模式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學術期刊刊發(fā)的學術論文要求具備學科指向性(交叉學科的研究也要有明確的研究主旨)、內容凝練性、學術前沿性,能夠為學術期刊擴大學術影響力。當然,不同的學術期刊由于辦刊理念不同,對所發(fā)表學術論文的選題、容量、寫作樣式也是有不同要求的,這便是不同學術期刊的特色,也為不同學術論文的發(fā)表提供了選擇的路徑。而就學術期刊自身而言,就是發(fā)表學術成果的及時性。因此,大多數的學者,都會在學術期刊上通過發(fā)表學術論文留下自己學術追求與發(fā)展的足跡,體現自己學術演進的內在邏輯。我曾在《光明日報》(我把該報的“理論周刊”視為一種學術期刊)、《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社會科學輯刊》《美與時代》《學習與探索》《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10余種學術期刊上發(fā)表了一系列的學術論文?,F在翻開這些學術期刊,重新審視自己發(fā)表過的學術論文,的確看到了自己學術追求與發(fā)展的足跡和學術演進的內在邏輯。就研究的主旨而言,我的學術研究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藝術哲學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我碩士論文的選題是藝術價值論。這一階段留下的學術追求與發(fā)展的足跡是:在《社會科學輯刊》發(fā)表了《藝術的價值系統(tǒng)及價值組成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發(fā)表了《試論藝術審美價值構成因素之間的關系》;在《社會科學輯刊》發(fā)表了《現代藝術觀念與新藝術語言》;在《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發(fā)表了《試論西方藝術觀念更新的原因》《關于“價值”的哲學思考》《關于藝術價值理論的歷史考察》等學術論文。第二個階段是在探索馬克思哲學內在邏輯的基礎上,探討以“立美宜人”為旨歸的社會批判理論,主要是基于我博士論文《審美范式的轉換與社會轉型期文化精神的建構》的選題,也是對第一階段藝術價值論研究的深入。這一階段留下的學術追求與發(fā)展的足跡是在《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發(fā)表了《試論“立美宜人”的生存觀》《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新》《試論馬克思的哲學觀》;在《光明日報》發(fā)表了《審美范式轉換與文化精神建構》;在《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發(fā)表了《對市場經濟的審美觀照》;在《光明日報》發(fā)表了《構建“立美宜人”的實踐樣式》等學術論文。我也是學術期刊發(fā)表學術成果及時性的受益者。于2008年在《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發(fā)表的《中華民族史前先民“美”“善”觀念萌發(fā)的文化軌跡》是我主編的《中華倫理范疇———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華倫理智慧與當代心態(tài)倫理研究》結題成果之一)一書的緒論,而該書2012年12月才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這很好地體現了學術期刊能夠及時展示學術成果的優(yōu)越性。在學術期刊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經過轉載與其他學者的引用評價既能夠擴大作者的學術影響力,也能夠擴大學術期刊的影響力,這應該算是一種“雙贏”。例如,我在《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發(fā)表的《對市場經濟的審美觀照》一文,就被人大復印資料———《美學》全文轉載。其在問題意識下的文藝學理論建構中,補充和深化了人文精神和新理性精神討論。我發(fā)表的這些學術論文,的確是學術期刊塑造出來的,由衷地感謝伴隨我學術追求與成長的那些學術期刊!

二、學術期刊成為我一個不可替代的精神家園

在選擇自己的學術論文在哪個學術期刊上發(fā)表的問題上,我考慮的不只是學術上(學術的影響力)、“功利”上(評職晉級時的加分多少)的因素,往往也考慮到情感上的因素,有時還很執(zhí)著。我的碩士和博士學位都是在南開大學獲得的。在南開學習的6年,不僅是一個學術的歷練過程,更結下了濃濃的師門情義、深深的專業(yè)情結和悠悠的母校情懷,我已把南開大學當成了我的精神家園!因此,能夠在《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上發(fā)表一篇論文,就成為我的一種執(zhí)著的追求與夙愿。在我選擇投稿的論文時,也的確煞費苦心。我的選擇標準是:在學術上,應該能夠代表自己最好的學術水平;在寫作時間上,應是我在南開學習期間完成的;在論文的內容上,能夠體現出自己的學術成長軌跡。經過反復斟酌,選中我的博士論文《審美范式的轉換與社會轉型期文化精神的建構》的最后一節(jié)《社會活動的“立美建構”———對市場經濟的審美觀照》,以《對市場經濟的審美觀照》為題,投稿《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并于2006年第1期發(fā)表。對我來說,這篇看似普通的學術論文,內涵太豐富了!它是“激情的理性和理性的激情”(這是我的博士生導師陳晏清先生在談到如何進行哲學思考與研究時說的一句話)的結晶!它完全符合我上面談到的選擇標準。每當我翻開這篇發(fā)表在母校學報作為自己博士論文一部分的論文時,我的腦海里便情不自禁地涌現出我在博士論文的后記中寫下的一些文字:“這篇完成于‘陽春三月’的博士論文,凝聚著我的恩師陳晏清先生的大量心血,的確是:‘若無金秋一點血,豈有陽春三月色’!先生的嚴謹與明察更使我不敢有絲毫懈怠,認真地坐了三年冷板凳。先生講授的學位課程,開拓了我的哲學新視野;先生對我選題的點撥與矯正,使我有了明確的總體思路;先生對我論文的逐字修改和入木三分的批語,使我的論文得以成型。先生對我真是:‘陳詞激昂傳真經,晏朗哲思點迷津,清徽雅量立典范,恩師盡心塑我型’。感謝我的碩士導師童坦教授、王興華教授,兩位先生傳授給我的美學方面的理論素養(yǎng),對我的論文寫作有很大的幫助;童坦先生那‘童心未泯喚春風,坦蕩瀟灑品人生’的人格魅力又給了我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受益匪淺!也讓我重新感受到了在南開園那伴隨著理性思考的‘激情燃燒的歲月’”。這樣一種隱藏在學術背后的濃濃的情感,又是激勵我學術進步的動力。學術期刊也是我的一個“尋親訪友”的平臺。每當我在學術期刊上看到我的老師、同學以及所有我熟悉和敬仰學者發(fā)表的學術論文時,一種他鄉(xiāng)遇故知的情感油然而生,又是一種“激情的理性和理性的激情”的體驗??梢哉f,學術期刊中是“積淀”著情感的。正是基于上述種種原因,學術期刊也成為我的一個精神家園,這正是學術期刊給予我受益終生的恩惠!

三、對學術期刊編者的敬意與感謝

作為一個作者和讀者,我對學術期刊的編者們充滿了敬意和感謝之情。如果說,學術期刊是一個展示學術成果的平臺,那么學術期刊編者則是決定這一平臺高度的頂梁柱,是使學術期刊這一物化產品充滿生機的靈魂!前面說到,學術論文是學術期刊塑造出來的。確切地說,學術論文是學術期刊編者塑造出來的!前面提到的在《光明日報》上發(fā)表的《審美范式轉換與文化精神建構》一文,是我博士論文的摘要,由于我的博士論文題目較長,最后確定這一題目,的確經過與編者的多次溝通、反復推敲。還有也是在《光明日報》上發(fā)表的《構建“立美宜人”的實踐樣式》一文,編者為了更加突出主旨,要求加上一個“閱讀提示”,對文中的關鍵詞、核心概念進行言簡意賅的界定與解讀。“立美宜人”是我博士論文的核心概念,也可以說是我的比較“得意”的學術創(chuàng)新點,但是在編者不斷“刨根問底”地追問下,我不得不反復、仔細地琢磨、凝練,最后得到進一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