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高校社會實踐的意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社會實踐的意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校社會實踐的意義

一、高校社會實踐為載體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意義

(一)有利于知行合一價值

認同的最終目標是要使個體做到知與行的統(tǒng)一,即個體既能夠做到將社會對個體的要求內化為自身的觀念,又能夠做到外化為自身的行為。中國古代有“知行合一”的傳統(tǒng),王陽明認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朱熹認為“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實”。然而正如《尚書•商書•說命中》所說:“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在當下社會,我們經常會看到實踐行為與教育中所樹立的正確觀念相脫節(jié)的現(xiàn)象,生活中,所行非所知的現(xiàn)象會經常發(fā)生。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常常會面臨這樣的難題:少數(shù)富于吸引力的教育活動,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一些教育活動往往很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甚至部分學生出現(xiàn)邊緣化的傾向。而社會實踐活動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他們從多層次、多角度受到全面的教育。因此,社會實踐活動中通過將實踐活動與思政教育內容相結合,來擴大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影響力和受益面,讓學生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學懂理論,同時還能使教育內容外化為個體的自覺行動,實現(xiàn)在實踐中檢驗認知、加深理解、糾正偏差、鞏固認同。

(二)有利于情感升華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蘊含的思想、觀念、道德等內容,通過自覺踐行并在實踐中形成自己的為人處事準則,這一價值便實現(xiàn)了由“潛”到“顯”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所蘊含的價值便也得以實現(xiàn),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實現(xiàn)了情感的升華。社會實踐活動,深入社會基層,通過身體力行,依靠所見所聞,了解國情、市情、民情,充分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際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更深入地理解、領會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實踐活動中把實踐經歷轉化為寶貴的精神財富,腳踏實地、虛懷若谷,加強修養(yǎng)、陶冶情操,磨煉意志、砥礪品格。在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同時,進一步堅定自身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增強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切實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神圣職責。

二、現(xiàn)狀與存在問題

盡管目前高校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途徑與方法是社會實踐,但從目前實施的現(xiàn)狀來看,工作重點主要著眼于加強暑期“三下鄉(xiāng)”的宣傳,實踐中還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

(一)實踐內容的豐富性和實踐手段的單一性存在矛盾

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含的教育內容既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又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還包含社會主義榮辱是非觀和改革創(chuàng)新時代精神等內容的培養(yǎng)。但目前高校社會實踐中所采取的實踐手段和實踐方式卻十分單一,有的甚至流于形式,這與豐富的實踐教育內容和迫切的現(xiàn)實需求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和對比,因而難以滿足教育設計的初衷和教育工作的需求。

(二)教育理想與社會現(xiàn)實之間存在矛盾

高校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存在蜻蜓點水、敷衍了事的現(xiàn)象,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包含的內容和要求相悖,這種矛盾一定程度上也反應出社會現(xiàn)實與教育理想之間存在的差距。高校對大學生道德和價值觀的教育表現(xiàn)出單純化、理想化和正面化的特點,而現(xiàn)實中,處于轉型期的社會其價值觀則呈現(xiàn)出多元化、真善美、假惡丑并存的局面。高校學生有時思考問題片面、膚淺,很容易被一些天花亂墜、脫離實際甚至荒唐可笑、極其錯誤的事物所迷惑。而目前高校的社會實踐活動卻常常對這一矛盾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教育活動中只談正面,回避矛盾,對存在的問題疏于指導,這一教育的結果不僅無法使問題得到解決,反而會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更大的困惑,甚至產生反感的情緒。

(三)教育方式上存在以說教為主而實踐不足的矛盾

要真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到每一個大學生的心中,單靠口頭的說教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結合深入的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來促進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解與接受。而目前的現(xiàn)狀是,高校社會實踐活動仍處于重動員、輕落實,重號召、輕行動的階段,對于實踐教育活動的安排和預期設計存在明顯的不足。這種做法必然會導致大學生在一種被動的、服從的環(huán)境下機械地接受思想教育,其結果勢必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和厭倦,更難以取得真正的教育效果。

三、高校社會實踐原則與設計思路

高校以社會實踐為載體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需要站在理論的高度首先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與設計,統(tǒng)籌考慮安排各項工作,在社會實踐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和每一個細節(jié)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終形成合力,實現(xiàn)預期教育目標。

(一)找準社會價值與個體目標的交叉點

高校在實踐活動中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李建軍高校以社會實踐為載體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教育研究培育的同時,不可忽視對學生自我發(fā)展需求和個人職業(yè)理想的關注,重視對學生個人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在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只有努力探尋社會價值與個體目標的最大交叉點,并將個體目標融入到社會價值中,才能真正發(fā)揮教育的作用與價值,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理論走向現(xiàn)實,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內化為自身的價值觀念和精神信仰,并成為青年學生自覺踐行的行動準則,從而實現(xiàn)教育的預期目標。反之,如果高校在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時,只關注社會的需求和目標,通過一味的灌輸和強制性的授予來要求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與黨和國家的發(fā)展需要相一致,無視甚至扼殺青年學生的自身價值和個體的自我發(fā)展需求,其結果必然會出現(xiàn)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因逆反心理而適得其反。

(二)尋求社會需求與專業(yè)學習的切入點

在新的形勢下,應該積極探尋和發(fā)現(xiàn)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在規(guī)律,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充分考慮與融入當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與專業(yè)學習、大學生就業(yè)與創(chuàng)業(yè)、服務地方發(fā)展需求相結合,搭建一體化的學習平臺。同時,重視教學團隊和師資力量的建設,建設一支業(yè)務能力強、年齡結構合理、善研究樂奉獻的專業(yè)化實踐教學團隊,并且有一個能夠充分施展與發(fā)揮教師才能的平臺,教師通過擔任指導教師和帶隊教師,發(fā)揮教師的專業(yè)特長,保障社會實踐活動深入而扎實地開展,使社會實踐活動真正從書本走向實際、走向生活、走向社會。

(三)探求基礎要求與先進追求的關聯(lián)點

在社會實踐目標的規(guī)劃與設計上,首先應該關注基礎性的要求,即大部分學生通過一定的學習和實踐都能夠達到和實現(xiàn)的目標,在此基礎上對有額外需求的學生設定更高的目標和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講,基礎要求與先進追求在對學生的價值觀教育中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基礎性要求是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的基礎和保證,而先進性追求則會起到引領和帶動的作用。因此,高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既要關注基礎性要求,也要關注先進性追求,實踐中努力探求基礎要求與先進追求的關聯(lián)點。

(四)把握實踐內容與時代主題的契合點

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內容的選擇應做到緊扣時展的旋律和社會前進的方向,關注國家大事和社會發(fā)展中的熱點問題,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如圍繞社會中涌現(xiàn)出的“最美”先進典型,開展弘揚核心價值觀、傳遞美德正能量的活動;圍繞霧霾與空氣污染問題,開展保護大自然、低碳生活從我做起主題活動;圍繞建國以來,新中國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展我的中國夢等主題活動。在新的形勢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工作要更科學、更準確的把握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發(fā)展規(guī)律,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制定個性化的培養(yǎng)目標和培養(yǎng)方法,通過打造平臺,營造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的融合,實現(xiàn)理論認知與實踐的統(tǒng)一。

作者:李建軍 單位: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