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談社會學視角下“剩女”污名化問題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社會學視角下“剩女”污名化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談社會學視角下“剩女”污名化問題

【摘要】“剩女”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引起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與思考,但既有的研究多是基于對“剩女”成因的探討,而忽視了社會對“剩女”的污名化社會現(xiàn)象的探討。從大眾媒體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對“剩女”這一群體的妖魔化十分普遍。相對于數(shù)量更加龐大的“剩男”群體,為何社會對“剩女”群體的存在如此敏感?筆者試圖在對“剩女”產(chǎn)生的原因的基礎上,進一步以社會學視角探析社會對“剩女”群體污名化現(xiàn)象。

【關鍵詞】“剩女”;污名化;社會學視角

近年來,中國社會正在發(fā)生的變遷,其中在婚戀的變化也尤為突出。傳統(tǒng)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發(fā)生變化,“剩女”的說法走紅與網(wǎng)絡與生活。社會上只要到了適婚的年齡,還沒有另一半或者沒有的結婚的女性,都會被人貼上“剩女”的標簽。因此,本文要分析的“剩女”的概念是“過了社會一般所認為的適婚年齡,但是仍然未結婚的女性,27歲或以上的單身女性”[1]。

一、“剩女”的污名化由來已久

中國對“剩女”的污名化自古代就有,待字閨中久久不嫁認的女子就會被人們稱作“老姑娘”。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就對這些“老姑娘”有所規(guī)訓,在漢朝,女子到了15歲-20歲以上仍未出嫁,這家人要被罰款600錢。到了南北朝時期,“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意思是說如果女子十五歲還沒有出嫁,家人就要坐牢接受懲罰。這些古代政策都將“剩女”視為一種違法行為,無論從律法還是禮數(shù)來看,晚婚的女子都是要被懲戒的。這種自古代對單身女性的歧視和偏見延續(xù)至今,女性的角色自然而然的定義為賢妻和良母,她們要回歸到家庭,并且一定要為男性生兒育女、照顧雙親。沒有完成這樣的使命的女性將會被視為“異類”、“反叛者”,收到社會群體的指責。當今社會的“剩女”一族,她們將自身的形象構建為反傳統(tǒng)性、獨立性、自主性等現(xiàn)代氣質,然而正是這種氣質使其受到污名化。戈夫曼提出“stigma”污名一詞,指廣泛抹黑一個個體或者群體,將正常健全的人變?yōu)橛形埸c缺陷的人,揭示特征與成見之間的關系。而如今的“剩女”群體就處于這樣一種狀態(tài)。

二、“剩女”污名化的社會學分析

1.權力與“剩女”的話語制造

知識考古學是??略捳Z理論中的重要的方法論,其目的是確定話語時間的類型與規(guī)則,也可以說是一種重新審視話語與實踐關系的歷史研究方法。福柯強調,話語不僅是一個符號語言,更是服從某些規(guī)律的話語實踐。“(我們不應)再將話語當做符號的總體來研究(把能指成分歸結于內(nèi)容或者表達),而是把話語作為系統(tǒng)地形成這些話語所言及的對象的實踐來研究。誠然,話語是由符號構成的,但話語所做的,不止是使用這些符號確指事物……正是這個‘不止’才是我們應該加以顯示和描述的。”[2]“剩女”一詞在2007年教育部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被收錄進去,成為一個正規(guī)的漢語詞匯。??略凇对捳Z的秩序》中指出,在任何社會中,話語的生產(chǎn)時根據(jù)一定程序被控制、選擇、組織和再分配的。這些程序的功能就在于消除話語的力量和危險,處理偶然事件,避開它沉重而恐怖的物質性。因此“女大當嫁”規(guī)則被人試圖打破時,就會立即有人出來拯救原有的秩序,如今“剩女”這一群體正式在挑戰(zhàn)原有的規(guī)則,因此她們被定義為“被人挑剩下的”,當“剩女”一詞被收入官方的詞語中,這也形成一種新的話語秩序用以“提醒”她們。

2.女性的社會性別角色沖突

性別角色是帶有社會性色彩的,也就是被社會構建出來的,包括男性和女性的社會角色,而中國女性經(jīng)過長久的發(fā)展被構建為“賢妻良母”的社會角色。然而社會不斷變遷,廣大女性對其自身性別角色的期待也發(fā)生了改變。“剩女”之所以被標簽化和污名化正是由于社會對女性性別角色的定義與“剩女”的自我期待出現(xiàn)沖突導致的。中國一直延續(xù)“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家庭性別角色分工模式,男性要以事業(yè)為重,養(yǎng)家糊口是他的重任,而女性則要回歸家庭,照顧老人與孩子,從而形成“男性角色的社會負擔重些,而女性的負擔多體現(xiàn)在家庭角色上”[3]。然而在社會變遷大背景下,女性不再被動地局限于社會對其規(guī)定的性別角色并試圖打破這樣的局面,朝著“多元性別身份”方向發(fā)展,比如“女強人”、“獨身主義者”、“婚姻無所謂主義者”等。但是,權力話語體系與傳統(tǒng)觀念始終是對女性的評價的“主裁判”。一旦女性將自身的性別角色定義為與“主裁判”的角色期待有所沖突,這就意味著她們偏離了規(guī)范,導致社會對她們的排斥與歧視,從而形成污名化。

3.性別統(tǒng)治

仔細分析網(wǎng)友以及社會群體對于“剩女”的劃分不難發(fā)現(xiàn),“剩女”污名化其實是一種性別統(tǒng)治。“剩女”、“剩斗士”、“必??汀薄ⅰ岸窇?zhàn)剩佛”、“齊天大剩”是依據(jù)單身女性的年齡而劃分的,年齡越大的單身女性,收到的歧視越多。然而也有人曾提出“剩男”所遭遇的污名化,并將其劃分為“完美主義型”、“花花公子型”、“自由主義型”、“事業(yè)型”、“窮困潦倒型”五個類型?!笆D小钡膭澐质且罁?jù)其選擇擇偶的能力來劃分的,而“剩女”是根據(jù)其被“剩男”挑選的重要條件即年齡來劃分的,這恰恰反映了在性別關系中對女性的一種統(tǒng)治。

結論

“剩女”標簽的制造以及大眾傳播和日常生活中對“剩女”的污名化折射出多重令人思考的問題。在面臨權力話語體系與傳統(tǒng)觀念給予的性別身份,現(xiàn)代女性主張“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嘗試打破這一身份,這使得她們舉步維艱,陷入困境。在這樣的過程中,她們不斷遭到外界對她們的污名化,反映出話語主體對于女性的性別統(tǒng)治。

參考文獻:

[1]剩女.baike.so.com/doc/5340454-5575897.html.

[2][法]米歇爾•福柯.知識考古學[M].謝強,馬月譯.北京: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8:53.

[3]佟新.話語對社會性別的建構[J].浙江學刊,2003,(04).

作者:孫芳 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