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美國金融部門利潤率的變化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美國金融部門利潤率的變化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美國金融部門利潤率的變化研究

美國金融結構變遷與金融危機:典型事實

本文分析采用《2012美國總統(tǒng)經濟報告》數據庫中“TableB-2”和美國經濟分析局數據庫數據,并構建相關圖表。由圖1可以發(fā)現美國經濟發(fā)展中的一個典型事實———在美國近50年的經濟快速發(fā)展中,其金融結構不斷變遷,金融不斷深化,金融部門獲利能力大幅上升,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作為金融部門服務對象的實體經濟部門的獲利能力在不斷下降。通過圖1中的線性趨勢線可知,1966年之前的美國實體經濟部門利潤率與金融部門利潤率非常接近,基本在10%左右;而在1966年之后,實體經濟部門利潤率不斷下降、金融部門利潤率持續(xù)上升,到2010年,美國實體經濟部門利潤率下降至6%,金融部門利潤率則上升至16%,差距擴大至10%,金融部門利潤率比實體經濟部門利潤率高出2.7倍。在此過程中,實體經濟部門利潤率持續(xù)下降和金融部門利潤率的顯著上升,兩者的變化趨勢明顯背離,且仍在逐年加大。同時,金融部門利潤率的波幅遠大于實體經濟部門利潤率的波幅,且有不斷增大的趨勢,表明金融危機風險不斷增大。通過圖2刻畫的美國實體經濟部門和金融部門利潤率及利潤總量之比的變化趨勢,可以更清晰地觀察到這種現象。與金融部門相比,美國實體經濟部門的利潤率和利潤總量下降明顯,2008年金融危機后這一趨勢沒有變化,仍處于明顯的下降通道內。對圖1、圖2研究可以發(fā)現另一個典型事實———隨著美國金融結構的不斷變遷,其近50年中的幾次主要金融危機(1974、1980、2000、2008年),都有實體經濟部門利潤率不斷下降、金融部門利潤率持續(xù)上升、兩者缺口不斷增大的現象伴隨或作為先導。每次金融危機都會使兩者缺口急劇變小,有時金融部門利潤率接近甚至低于實體經濟部門利潤率,但這都是短期現象,不久,缺口又會加速擴大,趨勢繼續(xù)延續(xù)。在美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中,作為其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實體經濟部門的利潤率不增反降,必然有其內在機制的原因。本文將進一步研究美國實體經濟部門與金融部門利潤率和利潤總量變化的動態(tài)過程,并分析其金融結構變遷的動態(tài)性質。

美國金融部門利潤率變化對實體經濟部門的影響模型

由于本文主要考慮金融部門與實體經濟部門之間的關系,我們假設經濟中只包含金融部門和實體經濟部門兩個行為主體。實體經濟部門在完全競爭的要素市場上購買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并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上出售其產品。

實證分析與檢驗

(一)研究樣本與模型設定

本文所采用數據為《2012美國總統(tǒng)經濟報告》數據庫中“TableB-2”和美國經濟分析局數據庫數據,選取美國1963~2010年48年間的相關數據作為樣本區(qū)間,這一方面是由于此區(qū)間是美國經濟與金融部門快速發(fā)展階段,另一方面也是金融危機高發(fā)階段,同時數據時效性強、覆蓋率好,使得該區(qū)間的分析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說服力。根據研究目標,實證分析部分我們主要考察金融部門的擴張、國民收入的發(fā)展對實體經濟部門的作用。因此,模型設定中被解釋變量為反映實體經濟部門利潤變化的“實體經濟部門利潤增長率”,解釋變量為“金融部門利潤增長率”和“國民經濟利潤增長率”。具體模型設定為:p1=αNI+βp2+c(6)其中,p1為作為被解釋變量的“實體經濟部門利潤增長率”,p2、NI為作為解釋變量的“金融部門利潤增長率”和“國民經濟利潤增長率”。

(二)實證分析

為了考察實體經濟部門利潤變化與金融部門利潤和國民經濟利潤之間是否存在系統(tǒng)的相關關系,我們對“實體經濟部門利潤增長率”、“金融部門利潤增長率”和“國民經濟利潤增長率”進行二元線性回歸,回歸結果如表1所示。式(7)表明,金融部門利潤增長率p2每增加1%實體經濟部門利潤增長率p1則下降0.1392%;國民經濟利潤增長率NI每增加1%實體經濟部門利潤增長率p1上升1.458%。判定系數等于0.9416,表明實體經濟部門利潤增長率的變動中,有94.16%可由金融部門利潤增長率和國民經濟利潤增長率這兩個因素的變動來解釋,只有5.84%的因素屬于隨機誤差。實體經濟部門利潤增長率的估計標準誤差為0.0429,表明本模型的代表性很高。設顯著性水平α=0.05,NI的檢驗統(tǒng)計量t=26.6368,p2的檢驗統(tǒng)計量|t|=7.7156,查t表知t0.05/2(47-3)=2.0154。因為26.6368>2.0154,7.7156>2.0154,因此拒絕H0:1=0、H0:2=0的假設,這兩個回歸系數在統(tǒng)計上都是顯著的。設顯著性水平α=0.05,查得F0.05(2,44)=3.21。F=354.85>F0.05(2,44)=3.21,所以拒絕原假設,表明樣本的r2是顯著的,上述二元線性回歸模型有效。

結論及啟示

以美國1963~2010年48年間的相關數據為基礎,本文系統(tǒng)考察了金融結構變遷下的美國金融部門利潤率變化與金融危機的關系。概括而言,我們可以得出兩個基本結論。第一,長期來看,美國金融部門利潤率的上升直接導致其實體經濟部門利潤增長率下降,其過度發(fā)達的金融部門已在制約其實體經濟部門的發(fā)展,逐步遠離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職能,而金融部門歸根到底是服務于實體經濟部門的,其發(fā)展并不能脫離實體經濟部門的發(fā)展而長期存在。隨著美國金融結構不斷變遷,實體經濟部門利潤率與金融部門利潤率缺口不斷增大。這使得美國的資源配置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等優(yōu)質資源不斷流入金融部門,而相對應的實體經濟部門逐漸空心化,美國金融部門與實體經濟部門發(fā)展上的“馬太效應”又不斷使該缺口增大,由此形成了美國實體經濟部門與金融部門發(fā)展的固定路徑,為危機的爆發(fā)埋下了種子。第二,每次危機的爆發(fā)只在短時間內緩和了金融部門利潤率上升與實體經濟部門利潤增長率下降這種長期相背離的趨勢,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金融危機使這種缺口大幅收窄,但由于美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活動的日益加強,為了應對危機而不斷出臺的貨幣與財政政策又使得主導美國經濟的金融部門成為最早和最大的受益者。2008年金融危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美國金融部門利潤率在2008年短暫跌至5.74%后,在美國政府的干預下迅速回升到危機前水平,爆漲至2009年的18.66%和2010年的21.12%;而同期美國實體經濟部門的利潤率僅為7.56%、6.97%、8.77%。

因此,2008年后,金融部門利潤率上升而實體經濟部門利潤增長率下降這種長期相背離的趨勢又開始迅速積累,當這種背離積累到一定程度便會引發(fā)新一輪的金融危機。由本文分析可見,美國的金融危機并沒有真正過去,只是得到了暫時的緩解,在不遠的將來可能會有新的金融危機爆發(fā)。本文結論對處于不同金融結構下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政策啟示。對金融部門已成為主導部門的國家如美國,監(jiān)管當局要在政策設計和執(zhí)行上考慮有效地抑制金融部門畸高的利潤率,如對金融部門征收金融交易稅等,以扭轉金融部門利潤率上升與實體經濟部門利潤增長率下降這種長期相背離的趨勢,使得資源流向實體經濟部門,減少其空心化程度;同時,應引導金融部門恢復主要服務實體經濟部門的職能,使其與實體經濟部門均衡發(fā)展,使得金融部門與實體經濟部門利潤率長期穩(wěn)定在一個合理的水平,這樣美國經濟才有可能走出危機。

對金融部門尚未成為主導部門的國家如中國,監(jiān)管當局要在政策設計和執(zhí)行上重點考慮繼續(xù)堅持促進實體經濟部門發(fā)展的政策,牢牢把握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出口導向到后來的擴大內需再到近期的向高端制造業(yè)轉型等依靠實體經濟發(fā)展的增長方式,提高實體經濟部門的利潤率,使實體經濟部門不斷獲得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等優(yōu)質資源;同時,應有效發(fā)揮金融部門募集和優(yōu)化有效配置資本服務于實體經濟的重要職能,適度限制金融部門利潤率的上升,降低實體經濟部門的融資成本,使得金融部門與實體經濟部門利潤率長期穩(wěn)定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實現金融部門與實體經濟部門的均衡發(fā)展,從而使經濟遠離危機健康發(fā)展。(本文作者:王永立 單位:南開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