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wù)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小學高年級外國文學閱讀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高年級外國文學閱讀方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小學高年級外國文學閱讀方法

關(guān)鍵詞:外國文學;人文教育資源;借鑒吸收

文學沒有國界,各個民族的文學都有其自身的思想內(nèi)涵、藝術(shù)特征和獨特的審美價值。因而,由不同民族文學融合而成的世界文學,更是百花爭艷、姿態(tài)萬千。它們除構(gòu)成了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文學寶庫外,更是蘊含著十分豐富而珍貴值得讀者認真汲取的人文精華。因此,深入解讀外國文學中的名家經(jīng)典,有利于我國當代青年讀者提高人文素養(yǎng),從中受益。

一、培養(yǎng)愛國愛民情懷

愛國愛民情懷是一個人情感世界中必不可少且十分珍貴的元素。也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離開了這一點,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就無從談起,也就更難實現(xiàn)。因此,在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學中,很多思想崇高、境界不凡、追求進步、富有良知的作家,均在他們的人生中和創(chuàng)作的作品里流露出愛國愛民的思想情愫。這些思想感情,反映了人類美好的天性,成為流傳后世,感召后人的力量。如作家但丁、雨果、拜倫、泰戈爾等,作品《伊利亞特》《羅蘭之歌》《一千零一夜》《薔薇園》《羊脂球》《戈拉》等。意大利詩人但丁,是閃耀在中世紀黑暗天際中的一顆明星,他一生經(jīng)歷了意大利從封建主義到資本主義過渡的急風暴雨時代,在尖銳復雜的政治斗爭中,加深了他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感。后雖受反動勢力迫害,被長期放逐,但他仍然矢志不移,為意大利民族的統(tǒng)一和復興大聲疾呼,并嘔心瀝血,寫成力作《神曲》,以此作武器,力圖為意大利指出一條統(tǒng)一和復興之路,使祖國得救,人民得救。其愛國愛民之情不言自見,令人景仰,堪與中國的屈原媲美。在充滿愛國激情的作品中,索??死账沟摹抖淼移炙雇酢泛湍瓷5摹堆蛑颉房芍^異曲同工。索??死账贡瘎≈械亩淼移炙闺m身為國王,但在面臨著個人命運和國家、人民命運發(fā)生沖突時,卻以對人民真誠的愛和對國家高度的責任感,毅然選擇了放棄王位,刺瞎雙眼,自愿放逐,淪為乞丐,以免除國家和民族的災(zāi)難。而莫泊桑筆下的羊脂球,雖是一個地位低下的妓女,但在普魯士侵略者面前,她卻態(tài)度堅決,不愿出賣自己的肉體和靈魂,表現(xiàn)出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強烈的愛國激情,令人稱頌。在日本作家井上靖的歷史小說《天平之甍》中,描寫中國唐代鑒真和尚,為加強中日兩國的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歷經(jīng)艱辛,東渡日本,設(shè)壇受戒,講解宗律,興建佛寺,傳播唐代文化,十年含辛茹苦,兢兢業(yè)業(yè),奮斗不息。他身處異鄉(xiāng),心懷祖國,“直至結(jié)跏趺坐,面西而寂”,[1]即是死也面向著自己的國家。這種濃烈的家國情懷是何等可貴。像上述作家作品在外國文學中可謂比比皆是,不勝枚舉,通過閱讀這些作品,對于激發(fā)當代中國青年的愛國熱情和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無不具有很好的引領(lǐng)作用。

二、樹立美好人生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路標,是人一生為之奮斗的動力所在。一個缺乏理想的人,則難以成就一番事業(yè)。因此,人生理想教育也是當代青年學生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而在大量的外國文學中,綻放光輝人生之作甚多。他們以滿滿的正能量,激勵著人們?yōu)槊篮玫睦硐攵鴬^斗。如《普羅米修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母親》《國際歌》《為黨生活的人》等。古希臘悲劇中的普羅米修斯為實現(xiàn)造福人類的偉大理想,敢于反抗宙斯,雖受盡折磨,但毫不動搖,其勇于獻身的精神深受后世人類的敬仰和贊美,被馬克思稱為“哲學日歷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2]22眾所周知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那段“人生”箴言,更是充滿了人生的哲理和理想的光芒,為無數(shù)的青年讀者所認同,所汲取。主人公保爾也成為不少人為完美人生而奮斗不止的楷模。高爾基的《母親》,伏尼契的《牛虻》,小林多喜二的《為黨生活的人》,鮑狄埃的《國際歌》等無產(chǎn)階級文學作品,更是激勵著無數(shù)的青年走上革命之路,為人類的正義事業(yè)獻身,煥發(fā)出人生的光彩。無疑,這些作品的思想精華,定會為當代青年的進步成長提供足資可取的精神財富。在外國文學中還有不少描寫“烏托邦”社會理想的作品,如阿里斯托芬的《鳥》,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拉伯雷《巨人傳》中的“德廉美修道院”,莎士比亞《暴風雨》中貢柴羅描述的“共和國”,伏爾泰《老實人》中的“黃金國”,歌德《浮士德》中的“填海開疆圖”,車爾尼雪夫斯基《怎么辦》中的“未來社會主義圖景”等,它們雖然多少帶有空幻的性質(zhì),但其中無不充滿了人類對美好社會的向往與憧憬,具有鼓舞和勵志的力量。這樣的作品同樣能給讀者以啟迪。[3]

三、陶冶“真善美”情操

提倡真善美,是人類社會的普遍愿望,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價值追求。在外國文學中,許多優(yōu)秀作家同時也都是道德家,他們在創(chuàng)作時,立足于各自的觀點、立場,密切關(guān)注并勇于探索社會中廣泛存在的道德話題,提倡“真善美”,貶斥“假惡丑”,從而使讀者情操得以樹立,社會風氣得以凈化。這在雨果、雪萊等作家的作品中表現(xiàn)得十分充分。雪萊在《伊斯蘭起義》序言里寫道,詩歌的使命就是要“在讀者的心中燃起他們對自由和正義原則的道德熱忱,對美的信念和希望”。[3]艾特瑪托夫認為,作家的任務(wù)是“把自己關(guān)于精神價值的概念,關(guān)于什么是好,什么是美,什么是壞的概念,傳達給讀者”。[4]雨果在其著名的浪漫主義理論文獻《<克倫威爾>序言》中,明確提出了“美丑對照原則”,并把這一原則運用于《巴黎圣母院》的創(chuàng)作之中。其中塑造了眾多人物:有內(nèi)丑外美的,有內(nèi)美外丑的,也有非美非丑的,還有內(nèi)外和諧一致通體全美的。通過鮮明的對照描寫,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憎情感。雨果的這一美學思想及其在作品中塑造的愛斯梅哈達和加西莫多這兩個美學典型,不僅在文學審美領(lǐng)域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而且對提高讀者的審美意識,陶冶讀者的道德情操方面起著良好的作用。還有在安徒生的童話作品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這一美學思想的呈現(xiàn),在不少篇章里,作者滿懷激情,描寫出了人物的善良與真誠,贊揚了他們身上所具有的人類的美好天性。這些童話人物雖然經(jīng)常遭到假惡丑的挑戰(zhàn),但最終多以歡樂、圓滿結(jié)局,充分表現(xiàn)出作者對真善美2020年第4期成立:外國文學中的人文教育資源探析的同情和肯定,對假惡丑的否定與鞭撻。除此之外,還有各個時期不少以反戰(zhàn)內(nèi)容為題材的作品,充滿了對和平、正義的渴望與暢想,表現(xiàn)出向善向美的人道理想。如阿里斯托芬的《阿卡奈人》,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以及反映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為題材的不少作品,均屬此類。閱讀這些作品更能激起青年讀者對真善美的渴求與肯定,對假惡丑的憎惡與摒棄,從而有助于形成純真美好的心靈境界。

四、追求純真美好的愛情

愛情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一個永恒的主題。在外國文學中,作家們描繪出大量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演繹出諸多觸動心靈的愛情喜劇或悲劇。這些愛情描寫,既有正面典型,也有反面教材。讀者在閱讀時,可以通過分析比較,取其精華,剔除糟粕,從而樹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兩性觀、戀愛觀和婚姻觀。這類創(chuàng)作數(shù)量繁多,如《美狄亞》《羅密歐與朱麗葉》《巨人傳》《陰謀與愛情》《十日談》《傲慢與偏見》《簡•愛》《葉甫蓋尼•奧涅金》《安娜•卡列尼娜》《春香傳》《沙恭達羅》《一千零一夜》等。在這些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為了踐行人性的本能,維護個人的權(quán)益,爭取人格的獨立、愛情的自由、幸福的自主,婚姻的平等,或是大膽突破家族世仇的隔閡;或是勇于跨越地位、財富懸殊的鴻溝;或是敢于蔑視和挑戰(zhàn)世俗的眼光;或是竭力摒棄封建權(quán)貴的等級偏見。其結(jié)局不論是悲劇還是喜劇,都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帶來心靈的震撼,促進精神的陶冶。這種真摯、純潔、自由的愛情,是值得肯定的,在追求或堅守的同時,既能引發(fā)廣大青年的深入思考,也能給當代讀者以正確的引導。當然也有相反一類的愛情描寫,如19世紀法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司湯達的《紅與黑》,其中關(guān)于于連的愛情生活描寫,雖然表現(xiàn)了資產(chǎn)階級個性解放、愛情自由的思想,并對封建貴族“門當戶對”的婚姻制度和封建倫理道德觀念提出了挑戰(zhàn),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主人公于連的愛情觀念是損人利己的占有,他追求愛情所采用得方式和手段是非正當?shù)?,充滿著低級趣味,也是特別需要鄙棄的。作為愛情的反面典型,對讀者而言同樣具有批判性意義,通過精讀分析與鑒別,更有利于青年讀者深入理解愛情的真諦,從而樹立起純真美好的愛情理想,成就美滿幸福的愛情與婚姻生活。

五、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人生價值的取向是一個人精神境界的體現(xiàn)。價值取向正確與否,不僅決定一個人內(nèi)在素質(zhì)的高低,而且也會影響到一個人一生事業(yè)的成敗。因此,人生究竟是為了什么,人生的價值究竟何在,這是許多青年人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同樣也是當代青年學生人文素質(zhì)養(yǎng)成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nèi)容和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而在這方面,外國文學中的不少作家作品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匈牙利著名詩人裴多菲以一首愛情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5]對其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作了高度的概括,深得無數(shù)中國讀者所認同和傳誦。蘇聯(lián)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對人生的意義作了哲理性的闡釋,成了影響不少青年讀者人生價值取向的至理名言。而在無產(chǎn)階級作家高爾基和小林多喜二的作品中,更是用有力的筆觸,對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作了真實性的描繪和形象化的呈現(xiàn)。在高爾基的《丹柯的故事》中,丹柯為追求光明和自由,為了部族民眾的生存,他勇于作出犧牲,毅然撕破胸膛,掏出心來當火炬,照亮前行之路,使人們走出了黑暗的森林,找到了肥美的草原。他為人民燒掉自己的心死去,并不要一點報酬。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富有正能量的價值體現(xiàn)。在小林多喜二的《為黨生活的人》中,主人公“我”(佐佐木安治)作為一名普通黨員,一個基層黨組織的領(lǐng)導,為了取得工人罷工斗爭的勝利,他毅然放棄安適的生活,而轉(zhuǎn)入條件極為艱苦,環(huán)境十分險惡的廠區(qū)地下工作站開展地下斗爭,過著特殊的政治生活。尤其是在他與母親的關(guān)系中,更為突出地表現(xiàn)出一個地下黨員如何把個人私情服從于革命的需要。他和母親相依為命,但當他遭到被捕不得不離開母親時,母親擔驚受怕眷戀自己的兒子,兒子也懷念孤單的母親,但為了革命,只好割斷私情,使母子之情隸屬于革命事業(yè)之中。由此可見,這是一種多么令人敬佩的博大胸懷,又是一種多么可貴的人生價值選擇。讀這些作品,就像在聆聽一堂堂鮮活生動的人生教育課。閱讀者無不從中受到思想的啟迪和精神的洗禮,更能深刻理解人生價值的真正內(nèi)涵。此外,還有不少外國文學作品對人世情欲、權(quán)欲、金錢欲作了深刻的描繪和批判,這些作品內(nèi)容也會從不同的角度為讀者提供了更多的有關(guān)人生價值的思考,同樣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六、弘揚“自強不息”精神

“自強不息”是人類不斷追求、不斷進取,進而通向理想境界的必不可少的精神品質(zhì)。也是一個人追求人生價值,實現(xiàn)人生理想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寶貴品格。在外國文學中,這種精神特質(zhì)在眾多的作家和作品人物身上顯得尤為突出,可謂熠熠生輝,光彩奪目。如作家但丁、塞萬提斯、莎士比亞、莫里哀、歌德、拜倫、巴爾扎克、托爾斯泰、泰戈爾、塔哈•侯賽因、安徒生等。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在他的人生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過程中,屢遭挫折,如他自己所言,其受挫折的經(jīng)驗比寫詩的經(jīng)驗要豐富得多。但他不氣餒,不退縮,不放棄,始終堅持不懈,終于在58歲高齡時創(chuàng)作出了舉世聞名之作《堂•吉訶德》,一躍躋身世界名家之列,名垂千古。法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大師巴爾扎克的創(chuàng)作之路同樣十分艱辛,但他以驚人的勇氣和毅力,忍受著孤寂、失意、貧窮、負債等種種困擾,經(jīng)過異乎尋常的艱苦勞動,使得一部部杰作接連不斷地誕生,從而構(gòu)成了《人間喜劇》這座舉世壯觀的文學大廈,成為世界文學中聳入云霄的紀念碑。埃及作家塔哈•侯賽因,三歲失明,但他毫不自卑,并以非凡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戰(zhàn)勝了重重困難,闖過了道道難關(guān),終于達到了榮譽的頂峰,成為一代文宗,被譽為“阿拉伯文學泰斗”,也創(chuàng)造了世界文學中的奇跡。還有丹麥作家安徒生,在他身上有著特別的“堅韌”,他深信一個人必先經(jīng)過一番艱苦之后才能獲得成功。正因為如此,生活上長期不得解脫的困苦,愛情之途上的屢次挫折,事業(yè)上的次次失敗,都沒能使他灰心失望和消沉,終于憑著他的堅韌和自信,達到了藝術(shù)的巔峰,成了世界童話王國里不可多得的大師。像這樣的例子,在世界文學史上不勝枚舉,他們都憑著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找到了理想的天空,取得了永留后世的驕人成就。而這種精神,在作家塑造的作品人物身上同樣表現(xiàn)得極為充分。如德國偉大詩人歌德筆下的浮士德便是一例。這一人物在詩中體現(xiàn)西歐資產(chǎn)階級上升時期知識分子的進取精神。他一生經(jīng)歷了對知識、愛情、政治生活、古典美、事業(yè)不斷追求的五個階段,最終到達了理想中的“樂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你真美啊,請停留一下”而結(jié)束了他一生的追求與探索。其身上所體現(xiàn)的“永不滿足,不斷追求,努力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被文學史上概括為“浮士德精神”。而海明威在《老人與?!分懈前堰@種精神提升為不畏困難、百折不撓的“硬漢精神”。作品中的主人公桑迪亞哥置身于變化無常、險象環(huán)生的茫茫大海中,以堅強的毅力,忍受著饑寒、疲憊、傷痛、絕望、體力不支等種種折磨,同大海、大馬林魚和鯊魚進行了殊死搏斗,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一次又一次向命運,向人類的限度挑戰(zhàn),而且要超越極限,表現(xiàn)出永不言敗的大無畏精神。他的精神和行為應(yīng)證了他的一段經(jīng)典名言:“人生來不是要被打敗的,你盡可毀滅他,就是打不敗他”。[6]這段話,就哲學意義而言,它不僅僅是“硬漢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同時也是對人類的智慧、意志、精神和品質(zhì)等內(nèi)在人格的深刻詮釋。因此,無論是“浮士德精神”還是“硬漢精神”,抑或中國古代的“愚公精神”,他們都彰顯了人類永恒存在的價值:自信、自強和自尊。這一點正是一個有識之士挺立于社會,一個偉大民族屹立于世界,永遠充滿活力的精神支撐。深入解讀上述作家作品,深刻領(lǐng)悟其精神內(nèi)涵,對于當代正面臨著人生奮斗的廣大青年讀者而言,必將內(nèi)化為一種挑戰(zhàn)困難,永不服輸,永不言敗,奮勇前行的精神力量。

七、崇尚理性健全人格

理性,是人性當中至關(guān)重要的部分,一個人一旦失去了理性,其人格就會被扭曲,人則異化為“非人”,其行為也就會偏離正道,步入歧途。正如偉大詩人但丁所強調(diào)的“人的生活就是運用理性”,“去掉理性,人就不再成其人,而只是有感覺的東西,即畜生而已”。[7]在西方,理性也是人文主義思想的組成部分。因而在歐洲文藝復興之后的許多文學作品,都充滿了理性的光芒,如拉伯雷的《巨人傳》,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薄伽丘的《十日談》等。尤其是17世紀的古典主義文學,受笛卡爾理性主義哲學的影響,特別崇尚理性原則。理論家布瓦洛在《詩的藝術(shù)》中號召作家“首須愛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遠只憑著理性獲得價值和光芒”。[2]73而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家高乃依和拉辛,其作品的理性色彩,表現(xiàn)得格外突出。高乃依在他的悲劇《熙德》中,通過男女青年主人公將個人情感、家庭榮譽服從于國家義務(wù)的理性抉擇,歌頌了理性原則的勝利,肯定了理性行為對于個人和國家的重要性。另一作家拉辛在他的劇作《安德洛瑪克》中,通過描寫國王卑呂斯放縱情欲,不顧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最后落得害人害己的可恥下場,來譴責喪失理性所導致的罪惡,從相反的角度強調(diào)理性的重要。也有一些作品描寫缺乏理性或喪失理性所造成的人生悲劇,同樣具有啟迪意義。如莎士比亞筆下的李爾王和巴爾扎克筆下的高老頭,都以喪失理性的“父愛”成為被女兒欺騙的“蠢狐貍”和金錢財富的犧牲品。這些充滿理性之光的作品,雖然在當時有一定的局限之處,但對當代青年讀者而言,強化理性思維,完善人格修養(yǎng),使其在復雜的現(xiàn)實生活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克服情緒上的急躁和偏執(zhí),避免行動上的莽撞蠻干,確立理性、淡定、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卻無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作用。除上所論,在外國文學(尤其是歐洲文藝復興以后的西方文學)中,還有不少作品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這種人道主義雖然有其資產(chǎn)階級局限性的一面,但它在反對一切形式的壓迫與剝削,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在反對不義戰(zhàn)爭,倡導人類和平;在鞭撻邪惡,扶持貧弱,提倡人際間的友愛與互助等方面,仍有其進步性的一面。對其作正確的分析和恰當?shù)娜∩?,同樣有助于人類文明社會的建設(shè),具有積極的意義。總之,在浩如煙海的世界文學中,蘊藏著大量豐富的極具價值的人文教育資源,這些資源構(gòu)成了人類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文學是人類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也是人類社會獲取精神滋養(yǎng)的重要載體。因此,只要廣大青年讀者抽出身來,潛心閱讀,悉心品味,深刻思考,認真鑒別,都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在豐富多彩的外國文學中獲寶收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可變?yōu)楝F(xiàn)實。

參考文獻:

[1]陶德臻.東方文學簡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284.

[2]亢西民、李家寶.新編外國文學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段寶林.西方古典作家談文藝創(chuàng)作[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3:234.

[4]北京師范大學蘇聯(lián)文學研究所.蘇聯(lián)當代作家談創(chuàng)作[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4:82.

[5]懷文.外國文學名著賞析詞典[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9:326.

[6]海明威.老人與海[M].滿春伶譯.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5.

[7]陳惇.西方文學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36.

作者:成立 單位:四川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