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外國文學教師素養(yǎng)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外國文學教師素養(yǎng)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外國文學教師素養(yǎng)分析

一、當前外國文學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方面

作為師范類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外國文學教學時間跨度大、范圍廣、文學思潮迭起、流派紛呈。針對學生的調查問卷顯示,學生在該課程的學習中存在如下幾方面的困惑和困難:一是涉及的作家作品眾多,容易混淆、張冠李戴,且作品篇幅太長沒有時間通讀;二是經(jīng)典文本距離現(xiàn)實生活久遠,學生更愿意接受與自己有相近經(jīng)歷的同齡人作品;三是外國文學繼中國古代文學、現(xiàn)當代文學之后在大學三年級開設,對外國文學的了解不足、先入為主的觀念使得學生認為只有中國文學才是經(jīng)典;四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存在“中國———外國”二元對立的認知結構和心理定勢,從而對外國文學有排斥心理等。

(二)教師講授方面

外國文學的教學中還存在著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教輔具”單一教學手段與“三部曲”的教學步驟,即講解作家作品時首先介紹作家生平,認為作家的階級出生、經(jīng)濟地位決定其創(chuàng)作思想,進而決定作品創(chuàng)作;其次按照一定模式復述故事情節(jié)及主題,即“通過描寫……反映了……表達了作者對(封建制度或資本主義)的揭露和批判”。如“《高老頭》成功地塑造了各種類型的資產(chǎn)者和貴族形象”、“安娜是追求資產(chǎn)階級個性解放的貴族婦女形象”等等。由此不難看出,這些社會歷史批評方法大都從意識形態(tài)出發(fā),過于強調主人公的階級性、政治性;最后是泛談作品的藝術特色,內容無外乎“結構巧妙”、“形象生動典型”、“語言富于表現(xiàn)力”,而這些特點差不多是所有優(yōu)秀作品共同的品質。外國文學本應向學生們展示一個豐富多彩且充滿幻想的異國文學世界,但這樣“一言堂、滿堂灌”的程式化、公式化的講授方式使課堂氣氛沉悶、枯燥,更是對作品差異性與學生情感和生活體驗的忽視,嚴重挫傷了學習熱情。

(三)教學資源方面

新世紀,文學與影視、網(wǎng)絡相互滲透,不分彼此。就外國文學資源來說,相關的各種資源,如電影、電視、講座、精品課程或一些教師備課所需的素材等都已經(jīng)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得到全面且生動的反映。外國文學資源的網(wǎng)絡化意味著外國文學教學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更大的挑戰(zhàn),教師對網(wǎng)絡資源的整合與利用是外國文學教學改革的關鍵。針對上述問題,外國文學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這不僅是學科建設的要求,更是高校培養(yǎng)綜合性人才的要求。

二、外國文學教學對策

(一)凸顯人文觀念,培養(yǎng)人文精神

外國文學教學目標中最突出的核心內涵就是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和引導。外國文學作品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資源,蘊含有豐富的人文精神。人文觀念是西方文學的基本內核,貫穿于西方文學的始終,應始終把“人文觀念”作為主要線索貫穿于外國文學教學中,拉近經(jīng)典作品與當代大學生的距離;揭示出外國文學的經(jīng)典作品流芳百世的藝術魅力在于對人性的深刻揭示,而不在于它廣泛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塑造了幾種類型的階級形象;更重要的在于透過堂吉訶德、維特、浮士德、安娜等經(jīng)典形象,我們可以看到共有的人格魅力,它們既表現(xiàn)為人與世界(自然、社會、他人與自我)之間極端復雜的關系,尤其突出了其中對立、沖突和悲劇性的一面,又是對自我實現(xiàn)、自我認同問題所進行的許多有價值的思考?!逗魢[山莊》中女主人公凱瑟琳的性格分裂成兩個對立的“我”———物欲的“我”和精神的“我”,她貪圖物質享受,愛林頓的漂亮、有錢,精神上卻與希刺克歷夫一致;因而她嫁給林頓,以獲得舒適、富裕的物質生活,同時希望和希刺克歷夫保持友情,這種折中的辦法注定要失敗??梢韵胂?如果凱瑟琳選擇希刺克歷夫而不是林頓,同樣不會幸福,她會因物質上的貧窮、匱乏而感到沮喪,從而放棄對精神的追求。這種分裂的人格使她的悲劇意義深刻且具有現(xiàn)代性,指向了現(xiàn)實人性的悖論,這兩種不同的“我”反映出當下大學生面臨愛情和婚姻時的兩難選擇?!独先伺c海》中桑提亞哥的堅定信念:一個人不是生來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但就是打不敗他。他以自我的力量、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忍不拔的意志追求人的價值等,促使學生對自身進行反思,從而努力追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形成健全的人格等。

(二)引入比較意識,注重中西對話

外國文學因地域、文化、宗教、價值觀念等有別于中國文學的獨特性,思想觀念、審美意識中存在很大的差異,造成了學生接受的距離。所以外國文學教學首先要面臨客觀存在的跨文化語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外國文學的教學實際上就是強調中西方文化間的溝通、交流與對話。外國文學課程的開放性和跨文化研究視野也要求我們打通東西方文學,引入中國文學作為參照系,開拓思考與想象的文學空間。講解《紅與黑》時,引入比較意識向學生介紹受其影響較大的路遙的作品《人生》。在人物設置上,于連與市長夫人、木爾小姐形成三角形結構,高加林與巧珍、黃亞萍形成三角形結構;主人公于連和高加林性格相似,高傲有才能,不甘于現(xiàn)狀、急于出人頭地等。但從整體比較,《紅與黑》與《人生》重要的不同在于主人公的結局,于連的結局是悲劇,這不僅是因為于連肉體的毀滅,更重要的是其中所反映出的個人與社會的對立、社會對個性的扼殺;高加林卻可以在被生活判了刑之后更好的生活下去,他回到了養(yǎng)育他的土地的懷抱,作者又加了一個“光明的尾巴”———高加林可能再度教書。如果說,我們在于連走上斷頭臺時感到一種英雄般的氣慨,那么在高加林回到高家村后卻感到他是那么的渺小、無力。高加林外出拼搏一番卻簡單地否定了自身,帶著深深的懺悔又回到了高家村,表示出他對曾極力要沖出去的生存環(huán)境的完全認同。[1]通過這一比較可以看出于連是西方個人奮斗的典型,高加林則是中國文學向傳統(tǒng)價值回歸的典型。個性始終是西方文化關注的一個重點,文學經(jīng)典作品更多關注人格的獨立性和完整性,而中國文化中個人或人格常常淹沒在社會中。

(三)多角度解讀作品

在外國文學教學中有必要給學生介紹最基本的文學史知識,但引導學生深入地認識外國文學現(xiàn)象,培養(yǎng)科研能力卻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把當代西方文學理論的批評方法,如形式研究法、新批評研究法、結構研究法等較為通俗地運用于文學作品的解析中,啟發(fā)學生面對一部作品時,可以從哪些方面、角度去介入,從而深層次、多向度的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修養(yǎng)、方法論意識和科研意識,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開辟學術視野,使課堂充滿濃厚的學術氛圍。講授《簡•愛》時,結合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從多個角度擴展解讀作品。從形式主義的角度闡釋《簡•愛》與西方文學的“灰姑娘”故事模式,作品中美麗、善良、聰明的“灰姑娘”簡•愛自幼失去母親,受盡舅媽和和表哥的虐待和歧視,但最終以她的智慧、善良、美麗贏得了羅切斯特的愛情,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從文體角度講授《簡•愛》與西方哥特式小說的傳統(tǒng),作品中充滿著哥特式的恐怖、懸念,如簡被舅媽關在紅房子里時看到了鬼魂的白光;運用哥特小說中的巧合因素制造離奇的情節(jié),如簡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瀕臨絕望之時,敲開的正巧是她素昧平生的表兄妹家的門。以心理分析批評方法闡釋作者與《簡•愛》的關系,《簡•愛》是一部凝縮著作者生活,反映著作者理想的小說。從新批評的“細讀原則”解讀《簡•愛》,統(tǒng)計火、土、水、氣在作品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認為它們渲染了種種情緒和氛圍,牽引著主人公的命運,如《簡•愛》中85次提到爐火、47次具體描寫火、4處寫地獄之火、瘋女人伯莎•梅森兩次放火。從女性主義角度指出吉爾伯特與格巴所著《閣樓上的瘋女人:婦女作家與十九世紀的文學想象》借用了《簡•愛》中的伯莎這個瘋女人形象,論證了19世紀的女性是如何被父權想象成為瘋子的等。

(四)巧用網(wǎng)絡資源,提升課堂品味

21世紀是信息時代、圖像時代,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相關的網(wǎng)絡影視媒介資源進行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舉措。面對網(wǎng)絡,外國文學課程的教學如何在形式上、內容上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接受性學習為網(wǎng)絡條件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研究性學習?關鍵是有選擇、有側重點地綜合利用資源,將文字教材、視聽教材、CAI課件,以及相關網(wǎng)站、論壇等教學資源進行一體化的教學設計,并引導學生學會使用這些教學資源,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研究問題的能力。有研究表明,人類獲取的信息中有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多媒體技術通過視、聽、操作等多種感官體驗獲取信息。外國文學教學不僅信息量大、理論色彩濃厚,還具有較強的形象性,因此被拍成了電影、電視劇,這就為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開展教學創(chuàng)造了條件。一方面在講授某個重要作家后可以先進行名著名篇的影視觀摩,如《荷馬史詩》改編的電影《特洛伊》、《飄》改編的《亂世佳人》等;然后教師進行現(xiàn)場點評,既能夠促使學生重新閱讀原著,又能夠理解作品的內涵與意蘊。另一方面可以在課件中根據(jù)教學需要剪輯相關的視頻片段、圖片等,增強課件的直觀性、生動性。講解梅里美的代表作《嘉爾曼》時,剪輯比才的歌劇《卡門》,用音樂把我們帶到了西班牙斗牛場喧鬧狂熱的氣氛之中,學生很容易就進入了對作品的理解中。改編電影《包法利夫人》忠實于原著,特別注意用細節(jié)表現(xiàn)愛瑪?shù)募で楹退龑寺矍榈目释?如修道院彈鋼琴的鏡頭表現(xiàn)出愛瑪被宗教壓抑的感情,發(fā)泄她的不滿;結婚路上采摘路邊野花的鏡頭表現(xiàn)了她對婚姻的興奮,缺乏對婚姻生活的思想準備;夜半三更要丈夫和她在月下幽會,朗誦《圣經(jīng)•雅歌》的愛情詩,遭到丈夫的一聲斷喝:“我只是一個小鎮(zhèn)醫(yī)生”等。觀看這些視頻片段,使得浪漫與現(xiàn)實、激情與平靜的對立沖突凸現(xiàn)出來,不無諷刺。這樣課堂教學生動形象、圖文并茂、直觀深刻,既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又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相關的審美感受,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三、結語

教學中,學生學什么、怎樣學,很大程度上與教師自身的素質、專業(yè)修養(yǎng)、理論視野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的教學方法、知識結構等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方式。外國文學的綜合性、異質異源性以及教學資源的網(wǎng)絡化等促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及時的改進與教學相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學術水平和學術視野,以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外國文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推進外國文學的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的進程。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