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文化建筑中庭自然通風優(yōu)化探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文化建筑中庭自然通風優(yōu)化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文化建筑中庭自然通風優(yōu)化探析

摘要:采用CFD計算流體力學方法對上海市某文化建筑中庭室內自然通風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計算,分析其室內中庭風速、空氣齡分布情況,并設計三種優(yōu)化方案改善其中庭內部自然通風效果。研究得出該建筑原設計方案中庭一層自然通風效果最好,隨高度升高,二、三層自然通風效果逐漸變差。通過優(yōu)化圍護結構開口大小、開口高度兩種設計參數(shù)能夠顯著改善二、三層自然通風效果和舒適性??蔀楸镜貐^(qū)該類型建筑中庭的自然通風設計優(yōu)化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中庭優(yōu)化設計自然通風CFD數(shù)值模擬文化建筑

1項目概況

某文化建筑位于上海市,建筑平面呈規(guī)則的六邊形,邊長約70m,其東側為一六邊形美術館??偨ㄖ娣e為35284m2,建筑高度23.6m,地上三層,每層各有一層夾層。一層主要功能房間為展廳和門廳,二層為展廳,三層為展廳、辦公和庫房,夾層為設備用房。建筑中心為一平面截面為正三角形的中庭,邊長約72.8m,貫通1~3層。

2評價標準

綜合考慮建筑中庭內的風速及空氣齡,對中庭自然通風效果進行合理判斷及評價。1)風速標準:《建筑通風效果測試與評價標準》JGJ309T-2013中第3.2.6條的第2點規(guī)定:“自然通風室內人員活動區(qū)空氣流速應在0.3m/s~0.8m/s之間。”[1]2)空氣齡標準:目前的標準、規(guī)定并沒有對室內空氣齡作出明確的要求,經查找相關文獻,將健康的空氣齡標準定為500s[2]。自然通風時室溫較高,過小的風速對散熱不利,舒適度降低,而風速過大會影響人體舒適性,因此自然通風的風速不宜過小也不宜過大??諝恺g是房間內某點空氣在房間內已經滯留的時間,反映了室內空氣的新鮮程度,是評價室內空氣品質的重要指標。

3技術路線

3.1模擬軟件

由CD-adapco公司開發(fā)的CFD軟件STAR-CCM+,其具有:強大的網(wǎng)格處理能力、先進的物理模型、多面體網(wǎng)格劃分功能、穩(wěn)健可信賴、多種文件格式兼容等特點,早期發(fā)源于航空航天領域的需求,現(xiàn)已進入到流體流動有重要作用的所有領域,包括建筑行業(yè)。STAR-CCM+提供了多種湍流模型,在保證滿足計算精度的前提下選用SSTk-o湍流模型,這種模型在近壁面采用的是k-o模型,在遠離壁面的地方采用的是k-e模型。采用Boussinesq渦粘假設,其微分方程詳見文獻[3]。其他條件設置為三維穩(wěn)態(tài)理想氣體,湍流流動,采用分離流求解器。

3.2幾何模型

依據(jù)建筑總平面圖考慮周圍建筑的影響,按照不影響室外風場為原則進行幾何模型簡化。本項目遠離市區(qū),建筑周邊除有一棟與本文化建筑一同設計的美術館外,幾乎無其他建筑。該文化建筑一層門廳面積891.2m2,中庭2080.7m2,在博物館的北側、西南側和東南側有共享空間可以直接通到室外。根據(jù)《建筑環(huán)境數(shù)值模擬技術規(guī)程》DB31/T922-2015中的要求建立室內外物理模型(圖1)并確定計算域范圍。

3.3氣象參數(shù)

該文化建筑位于上海市,對《中國建筑熱環(huán)境分析專用氣象數(shù)據(jù)集》[5]中上海市典型氣象年過渡季節(jié)的參數(shù)進行分析,得到上海地區(qū)過渡季節(jié)10m高空的主導風向為NNE,風頻為11.5%,主導風向上的平均風速為4.05m/s。

3.4邊界條件

1)氣流進口使用速度邊界,速度值則可根據(jù)式(1)確定:u(z)=u(z1)(z/z1)a(1)式中:z1=10m;u(z1)=z1高度上的平均風速,4.05m/s;a為地面粗糙度,本項目位于上海市徐匯區(qū),地面粗糙度按C類地區(qū)取值:0.22[6]。2)流出口采用壓力邊界。3)上空面和兩側面則為自由滑移表面(slipwall)邊界。

4模擬方案及結果分析

4.1原方案

4.1.1原方案模擬結果。建筑中庭內,一至三層距地面(樓板)1.5m高度處的風場和空氣齡分布如圖2~4所示。從圖2~4風速矢量圖可以看出,一層:中庭進風口處風速最大,最大風速為3.44m/s,而在建筑中心遮擋物后及南部門廳區(qū)風速較小。中庭中心遮擋物后的空氣齡較大,為687.5s;南部門廳區(qū)的空氣齡也很大,最大空氣齡為1500s。二層:中庭進風口處風速最大,最大風速為3.28m/s,其他區(qū)域風速分布較均勻。中庭內最大空氣齡為718.8s,出現(xiàn)在中庭中心處。三層:中庭進風口處風速最大,最大風速為2.99m/s,而在中庭西部區(qū)域風速較小。中庭內西部區(qū)域空氣齡較大,最大空氣齡為875.0s。圖5為建筑中庭沿風速方向的中心剖面上的風速矢量圖和空氣齡云圖。從圖5可以看出,氣流在進入中庭后與中庭內空氣不斷混合,氣流組織較為復雜。三層北部存在一個范圍很大的流動渦旋,此處空氣齡較大,最大空氣齡為937.5s。4.1.2原方案達標比例。將以上原方案的模擬結果,按照滿足風速指標和空氣齡指標的達標面積比例匯總到表1中。某文化建筑中庭一層自然通風效果最好,風速在0.3~0.8m/s范圍內的面積占中庭總面積的71.8%,空氣齡在500s以下的面積占中庭總面積的77.1%,舒適性和空氣品質都較好。中庭內隨高度增加,二層、三層自然通風效果很差,二層、三層中庭內有觀光樓梯屬于人員活動區(qū),南部門廳的舒適性和空氣質量都較差,自然通風均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

4.2優(yōu)化方案

4.2.1優(yōu)化方案設計。與中庭自然通風有關的建筑設計因素可能有中庭平面形狀,中庭尺寸,圍護結構開口大小及開口高度等。建筑體型、中庭平面形狀及尺寸是設計師綜合考慮藝術性,經濟性,環(huán)境及城市規(guī)劃要求和業(yè)主需求之后確定的,受主客觀因素影響,修改起來復雜且可實現(xiàn)性不強,可考慮通過修改圍護結構開口尺寸和開口高度來對其進行通風優(yōu)化。由于受建筑形體和房間功能的限制,該文化建筑的中庭圍護結構開口尺寸很小,只能盡可能增大此因素的取值來對自然通風進行優(yōu)化。優(yōu)化方案如表2所示。三種方案的平面形狀和中庭尺寸取值都保持不變,方案1將圍護結構開口尺寸增大一倍,即通風開口面積占地比增大為7.8%,開口高度保持不變。方案2圍護結構開口尺寸不變,開口高度增高為3.0m,即將通風口改為高窗,窗臺高為3.0m。方案3將圍護結構開口尺寸增大一倍,并將通風口改為高窗,即通風開口面積占地比增大為7.8%,窗臺高改為3.0m。4.2.2優(yōu)化方案模擬結果分析。將三種優(yōu)化方案進行自然通風的數(shù)值模擬,并將模擬結果的風速和空氣齡綜合達標面積比例與原始方案對比,如表3所示。方案1建筑中庭自然通風優(yōu)化效果顯著,綜合達標比例一層比原方案提高12.2%,二、三層分別提高39.3%和45.8%。中庭內最大風速大于3.44m/s,吹風感較強烈。最大空氣齡大于468.8s,空氣新鮮,門廳區(qū)域的最大空氣齡為984.4s,空氣質量有很大改善。方案2建筑中庭自然通風優(yōu)化效果明顯不如方案1,綜合達標比例一層甚至比原方案降低了17.0%,而二、三層分別提高6.0%和8.2%。中庭內最大風速在0.72~0.84m/s內,吹風感大大改善,符合人體舒適度。最大空氣齡大于875.0s,門廳區(qū)域的最大空氣齡為1937.5s,空氣質量較原方案差。方案3建筑中庭自然通風優(yōu)化效果二、三層較明顯,綜合達標比例比原方案分別提高26.5%和51.7%,一層僅比原方案提高1.4%。中庭內最大風速在0.84~1.31m/s內,吹風感有所改善,比較符合人體舒適度。最大空氣齡大于625.0s,空氣較原方案新鮮,門廳區(qū)域的最大空氣齡為1625.0s,空氣質量較差??傮w來看,方案1的綜合達標比例提高的最多,中庭自然通風優(yōu)化效果最好,但風速較大,吹風感強烈,舒適性較差。方案2的二、三層綜合達標比例提高5%以上,中庭自然通風優(yōu)化效果不理想,但中庭內風速較低,人體舒適性較好,而空氣齡較大,空氣新鮮程度較差。方案3的一層綜合達標比例幾乎無變化,二、三層綜合達標比例明顯提高,中庭自然通風優(yōu)化效果顯著。中庭內風速較低,最大風速在1.5m/s以下,改善了原方案的吹風感,且中庭內最大空氣齡較原方案有所降低,但門廳內空氣質量依然較差。三種方案對中庭一層的自然通風優(yōu)化效果都不理想,方案2甚至出現(xiàn)了明顯降低的現(xiàn)象。這可能是由于該文化建筑一層中庭中心位置有一梯形房間,且距離進風口較遠且面積很大,阻礙了氣流流動,室外新鮮空氣很難到達門廳區(qū),在其背風面形成了大面積的靜風區(qū)(<0.3m/s)。縱向來看,除方案3的三層外,三種方案都表現(xiàn)出了隨高度增加綜合達標比例逐漸降低的特點。橫向來看,方案1比原方案提高的綜合達標比例是方案2的2~6倍,說明圍護結構開口大小因素的影響力度遠大于開口高度因素。而方案3雖綜合了方案1和方案2的優(yōu)點,除門廳區(qū)域外對改善原方案的中庭自然通風和室內舒適性效果較好,但結果卻并不是二者的簡單線性疊加。

5結語

隨著當前經濟、科技、文化的發(fā)展,人們對于富有良好文化性建筑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大型文化建筑是城市的標志,近年來建設數(shù)量不斷上漲。針對上海市某擬建文化建筑,運用CFD軟件分析該建筑中庭自然通風效果,并設計三種優(yōu)化方案進行分析評價,構建更加良好舒適的室內環(huán)境,并得到以下結論:當建筑中庭自然通風效果較差時,可通過優(yōu)化圍護結構開口大小、開口高度等設計參數(shù)來改善室內環(huán)境。圍護結構開口大小因素的影響力度遠大于開口高度因素,綜合優(yōu)化兩種因素后的中庭自然通風結果結合了兩者的優(yōu)點,自然通風和室內舒適性較好,但并不是二者的簡單線性疊加,兩種因素的疊加效應原理有待進一步分析研究。

作者:李晨玉 王健 朱換換 謝孟曉 單位: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