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青少年校園霸凌刑法應對問題探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青少年校園霸凌刑法應對問題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青少年校園霸凌刑法應對問題探究

摘要:青少年校園霸凌事件是當下社會性質極為惡劣、公眾關注度極高的熱點話題。一旦發(fā)生了青少年校園霸凌事件,對于受害者的身心健康成長和文明和諧法治社會的建設,都是一次嚴重的打擊。本文將重點闡述校園霸凌事件的概念以及發(fā)展趨勢,總結這一類事件帶來的影響,分析校園霸凌事件頻發(fā)的原因,并重點探討校園霸凌事件的刑法規(guī)制,希望能夠通過法律的力量,給予施暴者以約束,給予受害者以保護。

關鍵詞:青少年;校園霸凌;刑法規(guī)制

校園霸凌行為,歸根結底是一種暴力行為,學校、老師、家長等相關機構和人員的多方不作為,無疑會助長該類事件的不斷出現,而想要督促各方履行相關責任,作出相應工作,減少校園霸凌事件的發(fā)生,就要從法律層面入手,通過一系列法律機制的建立健全逐步改善這一問題。

一、校園霸凌事件概述

(一)校園霸凌事件的發(fā)展趨勢

目前,我國已將刑事責任年齡降低至12歲,但是校園霸凌事件并沒有真正意義上地得到杜絕,或者說,想要杜絕校園霸凌事件的發(fā)生,仍然需要法律方面以及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1]。經由多方調查,目前大部分學校的校園霸凌事件都發(fā)生在較為隱秘的環(huán)境中,部分受害學生可能因為恐懼心理、畏懼心理,不敢直接尋求法律的幫助,這也間接成了校園霸凌事件愈演愈烈的導火索。即便在當下法律法規(guī)愈加完善的社會環(huán)境下,校園霸凌事件仍然無法完全杜絕,其問題的根本已經不僅僅是法律問題,更是未成年人的教育問題。并且由于部分青少年對校園霸凌事件的認識較為模糊,部分青少年實施了暴力行為,已經形成了校園霸凌事件,但是卻沒有一個明確的認知,認為自己不過是在“開玩笑”,這也是當下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的原因之一。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對于社會來說,過去的諸多校園霸凌事件已經直接證明了,校園霸凌帶來的影響,不僅限于當事人和當事學校了,想要構建一個文明和諧法治的社會環(huán)境,就必須要徹底解決各類青少年校園霸凌事件。

(二)校園霸凌事件造成的影響

校園霸凌帶來的影響,從受害者的角度上來看,他們的心靈會受到創(chuàng)傷,更加畏懼與人交流,自尊心與自信心受到傷害[2]。更為嚴重者,會引發(fā)抑郁癥等心理疾病。對于未成年人來講,這些心理疾病所帶來的損害與打擊是不可估量的,嚴重時甚至會引發(fā)青少年的死亡。而對于施暴者來說,如若不對其霸凌行為加以制止,他們便會更加有恃無恐地實施各種各樣的暴力行為,他們會對國家法律的權威性產生蔑視態(tài)度,最終演變引發(fā)更為惡劣的暴力事件。而他們的起點也就是青少年時期對同齡人實施的暴力行為,而支持他們愈演愈烈的,也正是社會各界以及他們自己對校園霸凌的無所謂態(tài)度。隨著我國信息網絡的建設與發(fā)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便捷,校園霸凌事件一經發(fā)生,便很有可能迅速傳播,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無論是對于施暴者,還是對于被施暴者,信息的快速傳播都會對他們造成極大的傷害,并且難以挽回。如若仍然僅以未成年人在校園中的偶發(fā)矛盾這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校園霸凌事件,并展開相應的解決措施,這顯然是對青少年成長環(huán)境的極不負責。對青少年的未來成長、發(fā)展等都埋下了極大的隱患。

二、校園霸凌事件的原因分析

(一)網絡信息

網絡是當下信息傳輸的重要渠道之一,在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中,很多小學生甚至于學齡前兒童,就已經接觸了一些網絡信息[3]。這些網絡信息,在國家監(jiān)管之下,基本能夠保障未成年人接觸到的信息是綠色健康的。但是在網絡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未成年人也有可能接觸到暴力、色情等內容,這些內容就是導致青少年對其他同齡人實施暴力行為的主要來源。部分青少年由于接觸到了不良信息,對國家法律以及校園霸凌產生了錯誤的認知,認為自己是未成年人就可以有恃無恐,而對身邊的同學實施暴力行為。這一問題主要呈現在了未成年人對各類信息的認知方面,對網絡信息的良莠缺乏辨別以及對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缺乏認知,直接導致了他們對校園霸凌事件的漠視態(tài)度。這也是當下校園霸凌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若不能夠幫助青少年準確辨別各類網絡信息,并且正確認識法律法規(guī)的相關含義,那么便無法真正意義上實現校園霸凌事件的有效管控與約束。

(二)厭學與落單心理

對于有暴力傾向或者實施暴力行為的青少年,他們的學習成績普遍不理想,這些學生往往會伴隨產生厭學情緒,教師以及家長給予他們的關注不夠[4]。這一部分學生就會產生一定的落單心理。在該種心理的影響下,他們就會產生一定的暴力傾向,實施一些暴力行為,來排斥身邊的同學以及伙伴。這也是霸凌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青少年在整個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青春期以及叛逆期,這一階段的青少年往往會將心理的暴力欲望進行放大,并且對各類行為產生錯誤的認知,導致他們普遍認為只有暴力才能徹底解決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無法理解也不愿意主動理解他人的活動,長此以往,其性格便會愈加暴戾,難以和同學良好溝通,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

(三)教育缺陷與法律意識淡薄

對于部分青少年來說,法律是保護自己的有力后盾,而對于部分施暴者來說,他們對法律的錯誤認知,導致他們認為法律與自己無關[5]。隨著我國刑事責任年齡的下降,部分青少年也認識到了法律距離自己越來越近,但是,由于校園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一部分青少年仍然無法認識到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刑事責任,也不明確自己的施暴行為是否與刑事責任相關聯。他們在施暴時,便會忽略法律為被施暴者提供的保護以及對自己的約束,進而為所欲為地實施暴力,引發(fā)校園霸凌事件。這一問題主要是由于校園、家庭在法律方面教育的不重視,大多數青少年,對法律都是一知半解的,部分青少年知道殺人犯法,也知道刑事責任年齡是12歲。但是在家庭、校園的潛移默化影響下,很多學生往往會認為法律距離自己很遠,即便自己違法了,也很難找到自己頭上,大多抱以無所謂的心態(tài)或者對法律懷有僥幸心理。這樣的思維模式,無疑是在挑戰(zhàn)法律的權威性,并且對于受害者來說,他們無法認識到法律能夠給予自己的幫助與保護,即便受到了侵害,也不愿意主動尋求法律的幫助,這也就導致了部分人對法律失去了信任,并逐漸不再依賴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于整個社會的發(fā)展來說,都是極大的影響。

(四)家庭教育的缺位

對于青少年來說,家庭環(huán)境直接決定著他們的未來成長道路,如果家庭環(huán)境惡劣,父母對自己孩子不夠重視,那么校園霸凌事件便有可能發(fā)生在這個家庭的孩子身上。青少年對于暴力事件的認知,是較為粗淺的,在面對問題時,他們能夠想到的最直接的解決方法,就是通過暴力手段。當然,暴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但是在青少年有限的認知里,除了暴力便想不到其他的解決方式。而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便是家庭教育的缺位,如若父母并沒有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甚至在面對問題時,通過家暴的方式來解決,那么青少年在整個成長過程中,便會更加愿意使用暴力解決問題。家庭是影響青少年成長的最主要因素,在充滿暴力、漠視親情的家庭環(huán)境下成長的青少年,其思維模式也會逐漸變得扭曲。在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中,一部分父母文化程度較低,在參與自己孩子的教育時,并沒有科學合理有效的遵循。這也就導致了,其教育方法可能存在偏頗,對青少年的心理成長造成影響。

三、青少年校園霸凌的刑法規(guī)制

隨著校園霸凌事件造成的社會影響越來越大,其帶來的后果已經不再僅限于對受害者的危害,也不僅是對整個校園環(huán)境、校園安全的危害,更多的是對整個文明和諧法治社會建設的危害。對于校園霸凌事件,想要保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就必須要用法律的強力武器為他們提供保護,讓更多的青少年受害者得到保護,減少青少年校園霸凌事件的發(fā)生。校園霸凌事件大多事出有因,很多人在剛接觸陌生人時,是并不具備暴力思維的。但是隨著不斷地成長,接觸到的各類信息以及受到的待遇等,造成了部分青少年思想畸形,無法正確看待各類事件,只能通過暴力行為解決問題,也就引發(fā)了校園霸凌事件。

(一)相關法律教育引入校園和家庭當中

想要讓青少年能夠得到全面發(fā)展,成為為社會做貢獻的棟梁,就不能僅僅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并且也不能將教育的責任完全交付于學校,家庭在整個青少年的成長歷程中,也尤為重要。對于青少年來說,即便家庭環(huán)境不好,但是家庭仍然是最值得信賴的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的改變,能夠為青少年心態(tài)的變化帶來最好的效果,幫助青少年轉變各種錯誤的認知,并且積極轉變自己的惡劣行為,減少各類校園霸凌事件的發(fā)生。對于青少年來說,父母是自己的第一個老師,也是唯一能夠絕對信任的人,在部分校園霸凌事件中,能夠很明顯地發(fā)現,施暴者的家庭教育是失敗的。對于大部分青少年來說,想要讓他們重視起法律法規(guī),就必須要讓他們能夠真正意義上認識法律。這就需要在校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當中重視法律教育,讓青少年認識到校園霸凌事件所帶來的法律后果,讓其認識到自己需要擔負的法律責任。

(二)健全相關的法律體系

近些年,我國已經將刑事責任年齡的起點下調至了12周歲,這對于青少年校園霸凌事件來說,顯然是一次成功且有效的改變。想要進一步加強對青少年校園霸凌事件的有效管控,就應當重點關注相關法律體系的建設。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便是,在發(fā)生了校園霸凌事件之后,法律應當給予該事件的相關反應與動作,地方公檢法等部門對于這部分事件應當實施的處理方案,另外還要明確教師、家長在這一類事件中需要承擔的責任,以達到這一類事件能夠逐漸減少的目的,保護青少年不會受到校園霸凌的侵害。在過去,我國的刑事責任年齡在14周歲,在該種環(huán)境下,就產生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即是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實施暴力行為的有恃無恐。隨著刑事責任年齡的下調,有效地控制了未滿14周歲青少年實施暴力行為。但是各類校園霸凌事件仍然層出不窮。想要進一步解決這一類事件的發(fā)生,僅僅通過青少年自己的認知變化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就必須要通過法律層面對青少年予以相應的保護與約束,構建一個更為完善的法律體系。根據當下青少年的成長規(guī)律以及成長環(huán)境,不斷地優(yōu)化法律法規(guī),明確針對各類校園霸凌事件的處理辦法以及處理方式,進一步強化對未成年人的有效約束,以此來減少校園霸凌事件的發(fā)生。

(三)學校以及教師和家長需要承擔連帶責任

部分家長、學校對于法律教育、校園霸凌事件的漠視,大多來源于其自身在校園霸凌事件發(fā)生時,并未承擔連帶責任。部分學校中的校園霸凌事件,是校方不愿提起的污點,即便發(fā)生了校園霸凌事件,也想盡辦法撇清干系,認為青少年校園霸凌事件與校園的教育無關。部分家長長期秉持著“和稀泥”的態(tài)度,部分家長并未對這一類事件引起重視,甚至部分家長在自家孩子已經被公安機關帶走批評教育的情況下,也不愿意出面領回自己家的孩子,這些問題,都是直接助長校園霸凌事件多發(fā)的主要因素。校方的不作為、家長的無所謂態(tài)度,讓部分青少年實施暴力行為更加有恃無恐,在部分青少年的心里認為,法律不能給予自己以懲罰,學校不能給予自己以約束,家長不能給予自己以管教,那么校園霸凌事件便無所謂發(fā)生什么后果,無所謂是否對他人造成什么傷害,也不會影響到自己的未來。在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中,想要讓青少年真正意義上重視起法律,明確認知校園霸凌行為帶來的惡劣影響,就必須要讓校方以及家長雙方做出相應的工作。而約束校方以及家長積極行動的,就是法律,在必要的情況下,應當建立一個相應的防治體系,針對不同的對象,制定不同的刑法規(guī)定,為校園霸凌事件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處理方案以及解決措施,并且在校園霸凌事件發(fā)生之后,要求校方、教師以及家長共同擔負起相應的責任,以法律作為保護青少年的堅實后盾。切實改變青少年對于法律的看法,而非錯誤地將法律當作一種虛無縹緲的規(guī)定,要讓他們認識到法律的懲罰離自己從來沒有太遠,如若以有恃無恐的態(tài)度實施暴力行為,實施相應的校園霸凌行為,那么法律的制裁必然會落到自己的身上。學校不應成為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地方,立法機關應當對校園霸凌行為進行防范,以法律作為約束,來督促校方、老師以及家長加強對學生的教育。

四、結束語

在當下的社會中,校園霸凌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未成年人之間的打鬧行為,想要真正意義上的防止霸凌事件的發(fā)生,就必須要重視起這一類事件,通過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做出妥善合理的預防和處理。

參考文獻

[1]謝慧,張育瑋.從《少年的你》反觀法律視角下校園霸凌現象舉隅[J].牡丹江大學學報,2020,29(2):93-97.

[2]戴欣.犯罪預防視域下高校校園欺凌治理實證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20,40(1):32-38.

[3]谷納海.法國校園欺凌的治理[J].外國教育研究,2020,47(2):70-83.

[4]章星月.未成年人校園暴力的犯罪學研究[J].南方論刊,2020(7):51-52,61.

[5]李清清,婁博華,劉曼.農村寄宿制初中校園欺凌起因的德育審視[J].教學與管理,2020(24):63-65.

作者:董振華 單位:河北省滄州市渤海新區(qū)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