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信息技術在中專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技術在中專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信息技術在中專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信息技術中專教學中的應用模式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論知道下,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的和內容而建立起來的教學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在新時代信息技術結合的中專教學模式中,其應以兩個教學模式為主要運用,其分別為自主探究型教學模式和演示型教學模式。

(一)演示型教學模式

對于演示型教學模式而言,其是基于現有教學模式的基礎,把計算機作為教學媒體來演示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的一種模式,其可以實現教學實驗演示、教學活動展示、教學內容展示等,其具體使用的軟硬件要求不高,實現較為容易。對于學生而言,由于教材上很多涉及到時間和空間上的內容,而中專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缺乏豐富的人生閱歷,對于時間和空間上的部分內容,無法在思維里形成具體的圖像來進行思考,在傳統的書本教學中,學生只能通過老師的講解,由老師的觀點來代替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從而導致學生的思維受到局限,不利于學生的對知識進行自我探究。因此,結合信息技術的利用,運用演示型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把時間和空間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展示在多媒體平臺上,學生可以更直觀地對知識進行了解,通過強烈的視覺感官能夠刺激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自主探究型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型教學模式和演示型教學模式的不同之處在于,演示型教學模式是通過教師運用多媒體平臺來演示教學實驗、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等,是以教師教學為主,信息技術的運用中心人物也是以教師為主。而自主探究型教學模式,則是以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自我學習為主,無論是信息技術的運用還是對教材的學習都以學生為中心,而教師主要負責學生學習的正確引導工作。這樣的教學方法,一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探究能力,二是可以讓學生通過長期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和實踐,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技能,使學生畢業(yè)之后的就業(yè)面積能夠得到拓展。

二、信息技術在中專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上述文段對信息技術在中專教學中的應用特點、優(yōu)勢和模式都有了一定的分析,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這種教學手法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等,但是具體的應用價值表現在哪些方面,其如下分析所示:

(一)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知

教學不僅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科學,但凡是學科或者科學,都具有邏輯性和應用性,而這兩種性質較為抽象概括,教師在傳統的教學工作展開中,只能靠言語來進行描述,那么學生不一定能通過老師的描述對教學內容產生足夠、正確的認知,這是學生個體成績存在差異的重要原因。那么,換言之,如果能夠把學生自我理解困難的教學知識通過圖像、聲音或是視頻等方式做具體展示,那么就簡化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思考,即使學生通過信息技術展示出的教學內容無法全部掌握,但是學生也能對教學內容有一個框架性的認知,能避免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掌握出現“一問三不知”的情況。因此,具體化的知識展現,是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知能力一種方式,能夠加固學生的學習基礎,使信息技術結合的教學方法的價值體現得到擴展。

(二)在師生中的應用價值體現

在教師整個隊伍中,信息技術深入教學工作,無疑也給教學帶來一種巨大的變革。以往教師在教學前要寫教學計劃、教學方案,各種教學資料多不勝舉,教師在辦公或是授課的時候有很多教師將攜帶大量的書本資料,在授課中常常要在黑板上書寫大量文字。而以往學生的課本、作業(yè)、計算器、字詞典等學習工具也給學生造成很多學習負擔,而信息技術的深入,教師的教學工作不僅得到了減輕,學習的學習同樣得到了減輕,目前很多學生查閱資料、書寫作業(yè)、完成答卷等都由計算機完成,教師的教學方案制定、辦公等工作也都由計算機完成。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未來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模式終將變?yōu)橐杂嬎銠C為主要工具,運用信息技術的產物完成所有的學習任務和教學任務,其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將得到空前高漲。

(三)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

信息技術可以將圖片、文本、影視、聲音等各種人類生活中廣泛運用的成分組織運用,這種方式的應用能打破物理理論教學中的抽象性,也可以把教學中的宗旨和目的融會貫通到信息技術制作出來的資料中,通過營造一個擁有視聽的立體化環(huán)境,把教學中無法通過教師講解和分析表現出來的東西展示出立體可見畫面。傳統的教學工具以書本為主,書本的局限性在于其表現知識的形式是由圖文組成,缺乏動態(tài)、立體的表現。而作為中專教學而言,大多學校采用書本講解的方式進行授課,書本的形式過于僵化、單一,使得相關的教學工作者在工作的開展中也具有的相應的難度。比如建筑專業(yè)的課堂講解,其書本講解的方式是要對對力學的公式運用和理論分析,而這種力學的作用是在動態(tài)的過程中形成的,再加之力學的作用對象過于寬廣,在書本這種概括、抽象的描述上,學生無法有效掌握運用知識。因此相較于書本這種形式,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補缺書本無法完成的動態(tài)描述,可以讓學生直接明了地觀察理解力學現象產生的整個過程,通過有具體事物的描述,能進一步增進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也能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產生探究的心理,只有通過探究和進一步的學習分析,學生才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在社會的生活中學會用科學的眼光分析科學性現象。

(四)互補價值

就目前而言,在常規(guī)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那么可以使信息教學和常規(guī)教學兩者得到互補,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結合的教學方式發(fā)現信息教學中的不足,也可以更多發(fā)現常規(guī)教學中的問題。例如在信息教學的課堂上,很多中專學校設有師生全部運用計算機的課程,在課堂的進行中,教師的監(jiān)督作用由以往對學生神態(tài)的觀察改變到對學生的計算機操作內容進行觀察監(jiān)督,這樣的監(jiān)督工作明顯給教師帶來了困難,教師不可能對每一個學生的計算機操作都有良好的監(jiān)督,這也導致很多學生利用計算機來做課程之外的無關事情,而且學生切換頁面、關閉頁面的時間很快,教師無法察覺的情況也大有存在。因此,由信息技術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及時發(fā)現信息教學中的問題,從而實現常規(guī)教學和信息教學的互補價值。

作者:王剛 單位:南陽幼兒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