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學生管理中人文精神的融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生管理中人文精神的融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學生管理中人文精神的融合

摘要:人文精神是人類精神文明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能夠提升人的社會認知、文化認知和群體認知,所以,近年來我國教育界廣泛地引入人文精神的內容,希望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操,使學生能夠實現(xiàn)綜合發(fā)展。但是直接在教育過程中展開,反而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因此,從學生管理層面滲透人文精神就成為當前教育的一個熱點。本文從傳統(tǒng)理念、文化傳承和以人為本制度三個層面就學生管理中人精神的滲透進行研究。

關鍵詞:學生管理;人文精神;滲透

學生管理作為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學業(yè)的發(fā)展以及個人的成長都具有重要影響。在學生管理中滲透人文精神,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管理的效率,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促使學生全面成長。

一、學生管理中滲透人文精神的原因

教育界進行人文精神教育的主要原因,在于現(xiàn)代教育自身發(fā)生的轉變。我國最早采取的是知識教育,認為只要幫助學生完成深度的知識儲備,就能夠借此幫助學生綜合發(fā)展,不過這一想法在如今來看僅是一個美好的愿望。改革開放后,高等教育開始“知識+技能”的教育方法,以知識作為學生發(fā)展的基礎,將技能作為學生生存的工具,該形式在成立之初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不過信息時代來臨后,又衍生了新的問題,也就是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人文教育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的一種教育形式,雖然并不是一個學科,其知識體系和教育復雜程度卻遠超過任何一門教育科目,這也讓近年來的國內教育實踐一直沒有達成理想的成果。所以,本文就進行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但是,并不是直接在教育過程中展開,而是選擇另辟蹊徑,從學生管理層面入手,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當前并沒有適合的教育手段,繼續(xù)采用課堂教育,難以達成成效;二是避免學生反感,如果為學生開設人文精神的課程,會造成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加重,甚至會出現(xiàn)情緒反彈;三是管理層面上的滲透,相比于課堂教學有著更大的優(yōu)勢,人文精神的教育并沒有嚴格的知識體系,因此采取集中教學的效率并不高。

二、學生管理中人文精神的滲透策略

1.借鑒傳統(tǒng)文化理念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發(fā)展歷史,其中涌現(xiàn)出無數(shù)的優(yōu)秀的思想家、哲學家,這也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但是,在教育過程中,很多接受過西方教育體系的教師并不采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顯然是對人類精華的浪費。而在人文精神的滲透上,筆者認為應當將中國古代的偉大思想注入其中,包括儒家、道家、墨家的思想,這也是人文精神所應重視的內容。鑒于此,筆者進行了長期的實踐研究,從新生入學加入學生會群體后,便開展了人文精神的滲透。例如,新生加入學生會之前,筆者要求現(xiàn)有的學生會干部必須滿足三個基本原則:一是任人唯賢,在學生會錄取新生的考查中,凡是存在道德不健全的學生,一律淘汰;二是適當助人,學生會干部的主要工作在于領導學生會成員,并不是幫助成員,當成員發(fā)生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可以采取一旁指點的方式,但是,絕不可以替代其完成;三是“放任自由”和全方面的監(jiān)督,干部不可干涉普通成員的行為,應讓其能夠獨立思考,自主發(fā)展,不過要進行適當?shù)谋O(jiān)督,避免成員走向錯誤的方向。這三個基本原則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從屬關系,在以點帶面的過程中,推進校園的互助。而在班級管理方面,學校也在筆者的建議下以學長導員制,替代了聘用導員制。國內的高校中,除了名牌院校之外,所聘請的指導教師大多是應屆畢業(yè)生,很多指導教師連自身的生活問題都無法解決,更難以有效地指導學生生活。在這種情況下,采取高年級帶低年級的方式,既能夠為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職位,同時也可以加強彼此的聯(lián)系,特別是對于新生而言,由學長作為指導教師,能夠更好地加快其適應速度。筆者在學生會和班級管理上采取的制度,主要來自“兼愛非攻”,也就是墨家的核心思想。筆者認為,校園管理并不需要商業(yè)社會“人吃人”的環(huán)境,應更加注重團體和諧的培養(yǎng),所以,在學生會的設置中要求干部對普通成員不能夠過多干預,而在班級制度中培養(yǎng)學生的“兼愛”思想。只有營造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才能夠彼此間建立信任,進而實現(xiàn)對個體價值的關切和維護。另外,除了制度的建立,在學生干部的培養(yǎng)上,筆者也采取了和諧統(tǒng)一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的方式,具體為:一是體制與效率并行。學生干部的工作效率較低的原因在于制度不完善,以往學校的團委部門并不直接為學生會制訂管理制度,僅傳達當前所要做的基本工作,具體事宜則由學生自己進行轉化,但是,學生轉化的效果卻并不理想,制度不合理之處較多,造成學生會工作效率的下降。對此,筆者采取了制度干預的方法,以現(xiàn)代化管理經驗和知識輔助學生進行制度建立,進而實現(xiàn)效率的提升。二是共性和個性兼和。學生會的工作必須有一致性,但是,所指的是行為道德標準的一致性和結果目標的一致性,不能夠要求學生采取統(tǒng)一的行為方式,應當給予適當?shù)陌l(fā)展空間,這也是尊重人本位思想和符合和諧需求的表現(xiàn)。

2.通過傳承文化創(chuàng)新學生管理

在人文精神中,有一項便是對人類歷史精神文明的保護,也就是文化的傳承。近年來,國內教育出現(xiàn)了“大把抓”的現(xiàn)象,將所有傳統(tǒng)文化都視為珍寶,并將這些內容強制性地傳授給學生,這顯然是非理性的行為。在文化的傳承中,應該選擇適合時展、人類發(fā)展、社會發(fā)展的內容,也就是“留其精華、去其糟糠”,傳承并不是“復制+粘貼”,學生也需要轉化和理解,將不經篩選的文化一次性交給學生,也很難保證文化傳承的完整性。而為了有效地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筆者采用傳統(tǒng)文化的實踐的方式,例如中國聞名世界的武術。由于武術的種類較多,每種形式都有著特別的功效,其中以太極最為適合當代大學生,雖然其看似動作緩慢,但是在運動上卻能做到“面面俱到”,可以使身體中的每一塊肌肉都得到鍛煉,而且,太極在精神層面上的作用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對學生的意志、情操都有著積極的作用。為了促進太極在校園中的推廣,筆者向學校申請了一筆資金,用于定期舉辦比賽、開設社團和推廣,使太極的練習短時間內成為學校的潮流。再來看創(chuàng)新管理方面。現(xiàn)代社會的創(chuàng)新行為出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誤區(qū),很多創(chuàng)新者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并認為創(chuàng)新就是要與過去拋離,形成全新而獨立的個體。事實上,繼承和發(fā)展才是創(chuàng)新的基本原則,缺乏傳統(tǒng)依據的創(chuàng)新,只能夠稱之為創(chuàng)造,而且實現(xiàn)難度之大,令人望而生畏。例如在管理方面,中國傳統(tǒng)文化早已提供了理論支持,《孫子兵法》中便提出“上下同欲者勝”,其所指的便是團結,而團結也是現(xiàn)代管理的第一基本要素,如此來看,從人文精神層面進行創(chuàng)新管理,也正是現(xiàn)代管理的基本需求。另外,《孟子》中提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也是從“以人為本”角度提出的組織管理思想。中國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認識到了人文精神與管理的關系,而在創(chuàng)新管理中拋棄傳統(tǒng),顯然有失妥當。因此,有必要采取“創(chuàng)新不離宗”的主導思維,并結合中國傳統(tǒng)“以人為本”思想,進行正確而合理的創(chuàng)新管理。3.樹立人文主體意識,建立新型協(xié)作關系本文的研究主旨并不僅是將人文精神滲透到學生會之中,更是希望學生干部能夠建立健康的思維和習慣,并在其影響下,實現(xiàn)校園的人文精神滲透。所以,在對學生會或班級干部的管理中,必須考慮到行為有效性和感染性,促使學生干部能夠主動或被動地進行滲透。而筆者認為,從人文精神某一方面進行滲透的形式,并不如直接傳達核心思想簡單有效,也就是傳達“以人為本”的人生價值觀?!睹献?#8226;盡心下》中曾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也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中國兩千多年來的思想支持。基于此,筆者提出了三方面以人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一是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育中,學生便是“本”,任何教育方式都有可能存在缺陷,但是,唯獨以保證學生在學習行為中的權益為目的的行為是絕對正確的行為。二是完善溝通,也就是要求教師放下所謂的“師道尊嚴”。教師應該得到學生的尊重,但并不可以仍舊維持“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錯誤理念。現(xiàn)代社會是民主的,教師高高在上的思維將影響與學生的溝通,缺乏理解的情況下,也就無法更加有效地幫助學生。三是實現(xiàn)人本管理。除了教學之外,對于學生日常生活的管理,也應該尊重學生的自主性,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例如輪值班長,采取每周更換班長的措施并不會影響班級的管理,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對班長這一位置的理解,加強組織協(xié)同性和團結性。而在個人塑造方面,筆者認為應當采取更加自由的策略,幫助學生樹立自由觀念,但是,這一方面必須有道德教育相輔。簡單來理解,就是幫助學生在樹立道德基礎上,賦予其絕對自由的價值選擇。在人文精神之中,并沒有價值觀的優(yōu)劣之分,所以,僅采取了道德為基礎的模式。不過,雖然尊重人文精神,卻也要考慮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學校有責任避免學生個人價值觀與社會主流相悖,因此需要進行一些指導:一是嚴格要求教師,實現(xiàn)言傳身教,只有教師先正己,才能正人;二是傳達社會主流價值觀,例如公正、公平價值理念,筆者認為,只要傳達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健康的,就能帶給學生積極的影響,并不需要強加于學生;三是強調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性,讓學生認識自主發(fā)展的重要性,這也是直接傳達人文精神的手段。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在探討人文精神的滲透中,主要從傳統(tǒng)理念、文化傳承和以人為本制度三個層面出發(fā):傳統(tǒng)理念也就是依據傳統(tǒng),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習慣和禮儀;文化傳承是從人文精神的歷史傳承層面進行剖析,主旨在于幫助教育執(zhí)行者認識到傳承和創(chuàng)新所應秉承的理念;以人為本則是從制度層面闡述人文精神,并希望教育者能夠關注學生主體的價值、尊嚴,減少教育中強加的觀念,除了基本指導外,可以讓學生自由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房巍,龔文.馬克思主義人文關懷精神下的少數(shù)民族學生管理工作探究[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5,(6).

[2]仲昭慧.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學生工作管理中的隱匿、澄明及復歸[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9).

[3]王磊.高校新校區(qū)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和對策[J].黑龍江史志,2014,(3).

[4]賈洪鑒,祝莉.高校學生管理中人文教育滲透的路徑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5,(6).

[5]劉綠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滲透人文教育的路徑探討[J].湖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2015,(3).

作者:侯艷紅 單位:濟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