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新聞傳播人才培養(yǎng)探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聞傳播人才培養(yǎng)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新聞傳播人才培養(yǎng)探析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人才培養(yǎng)

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在大數據和互聯網背景的沖擊下,當今時代出現極大的變革?,F如今,人們對信息的需求量日益提高,傳統媒體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新媒體已成功代替?zhèn)鹘y媒體。新媒體時代不僅帶給人們全新的體驗,同時還要求新聞傳播人才擁有全方位的技能。

二、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性

新媒體時代要求我們要更加重視新聞傳播工作。當前媒體市場已經進入新媒體時代,且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進步,信息交流分享越來越便捷,同時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因此,新聞傳播工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高校學生選擇新聞傳播專業(yè)的人數越來越多,其在新聞制作中的地位也會越來越高,這進一步突顯了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工作的重要性。目前,我國一些高校紛紛開設了新媒體專業(yè),從招生到就業(yè),新媒體專業(yè)表現異常火爆,是排名前十的熱門專業(yè)。新媒體的發(fā)展勢不可擋,新媒體時代對新聞傳播人才培養(yǎng)提出嚴峻的考驗,大力鼓勵發(fā)展創(chuàng)新。未來的新聞傳播人才需要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從而推動國內新聞走向市場化、國際化。

三、運用SWOT分析新媒體時代對新聞傳播未來發(fā)展的作用

本文通過運用SWOT分析新媒體時代帶給新聞傳播的優(yōu)勢、劣勢、機遇和挑戰(zhàn),提出更適合當下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yǎng)方法,提高我國人才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全方位的綜合型新聞傳播人才。

(一)優(yōu)勢

1.多元化的傳播渠道。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聞的傳播渠道也越來越多,從傳統媒體的單一渠道到現在新媒體時代的多渠道傳播方式,面向的受眾群體也越來越多。現如今,人們能夠從多個方面了解新聞、選擇新聞,展現了新聞傳播的多樣性。不同的新聞,其受眾群體也會不同,比如90后、00后一般喜歡娛樂新聞,70后喜歡政治方面的新聞,可以在不同的電子軟件、熱搜榜等軟件、途徑看見同一個新聞,這也顯示了新聞傳播的傳播渠道多元化的特點。比如,一旦有重大的新聞報道,同一時間段內人們會在各大網站、媒體,比如騰訊新聞、百度熱搜、微信等,看到同樣的報道。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人們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還使人們對新聞有了不同層次的追求,使整體的宣傳曝光面更大。2.新聞的時效性。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新聞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們隨時隨地就能看見相應的新聞報道,也突破了具體形式的限制。以前傳統媒體運用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傳播渠道,大多數新聞事件都是在第二天早上被人們看到。而如今,新媒體新聞傳播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最新新聞會在事件發(fā)生的30分鐘內上傳到各個網絡渠道。3.受眾的互動性。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當前的新聞相比傳統媒體形式有相同也有不同,新聞更具有趣味性。傳統媒體新聞傳播只能通過報紙、電視、廣播傳播渠道,人們也只能單向地接收新聞,新聞的選擇性弱,并且不全面。新媒體時代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單向傳播模式,新聞受眾可以與新聞深入互動,不僅可以和新聞者互動,還可以和受眾圍繞這一個新聞一起討論。在互動性上,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讓目標客戶和受眾更具有參與感,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共同討論的模式,對進一步推動新聞事件的傳播和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人們對新聞的興趣也會大大增加。

(二)劣勢

1.調查不實。為追求新聞的時效性,博得頭條,提高知名度,一些媒體沒有調查出事實真相就擅自新聞。這類事件多發(fā)生于娛樂新聞。以微博為例,因為微博不設置門檻,正面、負面甚至不實的信息都可以第一時間出現在微博上,被網民無限放大,消息的真假不能得到保障,會對當事人造成很大困擾。2.匿名性和把關力度不夠。隨著網絡的發(fā)展和信息的快速傳播,網上新聞可以匿名,有的可以根據別人的新聞或帖子隨意復制粘貼,盜用別人的內容,有關部門對網絡信息傳播方面的把控不嚴謹,導致出現虛假新聞,失去了新聞的真實性。

(三)機遇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給新聞傳播專業(yè)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平臺,同時也推動商業(yè)發(fā)展。一方面,對新聞傳播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原本只是從事單一文字報道的記者,現在也可擔任電視臺和網站的攝像記者,以及作家和網絡編輯等,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有了更多的選擇。另一方面,也給商業(yè)發(fā)展帶來了新機遇。商業(yè)競爭不僅體現在同行業(yè)之間的價格競爭,還有影響力和企業(yè)信譽。比如,每逢佳節(jié)一些具有宣傳性的帶動畫、特效的廣告視頻、宣傳海報等,形成一種多種方式綜合的競爭手段。

(四)挑戰(zhàn)

根據調查顯示,青年是使用新媒體的主力軍,同時他們對新媒體的信賴度也是最高的,大多數青年將新媒體作為獲取信息的第一渠道。青年大多從小生活在新媒體時代,處于信息雜亂的環(huán)境中,網絡信息質量參差不齊,相關部門對信息的缺乏一定的監(jiān)管。信息雖多卻真假難分,這些信息一方面給青年帶來更加廣闊的人生視野,增強自主意識;另一方面,青少年缺乏一定的信息辨別能力,對事物的判斷能力不足,如果受到大量消極、悲觀、黑暗信息的影響,極容易發(fā)生思想觀念的扭曲,無法區(qū)分對錯,這為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yǎng)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阻力。

四、如何培養(yǎng)新聞傳播人才

通過上述新媒體時代帶給新聞傳播的優(yōu)勢、劣勢、機遇、挑戰(zhàn)分析,當前需要培養(yǎng)具備編輯技能和復合管理能力的全能型記者。高校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新聞傳播人才,首先應培養(yǎng)新聞傳播人才的素質,素質的提升對學校往后的教育也有推動作用。

(一)新聞傳播人才應具備的素質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根據時展的要求,培養(yǎng)具備全方面綜合能力的優(yōu)秀新聞傳播人才。高校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新聞傳播人才,首先應培養(yǎng)新聞傳播人才的素質,素質的提升對學校往后的教育也有推動作用,培養(yǎng)新聞傳播人才的素質有如下幾方面:1.客觀性??陀^性是新聞傳播的基本屬性之一,同時也是新聞傳播者的基本素質之一。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呈爆炸狀態(tài),魚龍混雜。記者應還原新聞的真實面貌,不能因個人因素而破壞新聞的真實性。2.扎實的職業(yè)技能。新聞傳播人才應具備的職業(yè)技能包括信息搜集、分析和傳遞的基本能力,應準確把握新聞,保證報道的新聞真實、可靠。特別是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信息傳播方式多樣、傳播速度加快,人人都能夠傳播新聞。另外,新聞傳播者還應與被采訪者建立良好的聯系,以更好地搜集信息。3.良好的互聯網技術。隨著網絡的快遞發(fā)展,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不僅要通過第一線采訪的方式獲取信息,[1]還要利用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搜集有效的新聞資料,在互聯網中尋找新聞線索和見證人,這樣的信息更加全面,也確保了新聞的時效性。4.思想政治素質。新聞傳播者應本著維護正義、公平的法治的精神,樹立優(yōu)良的品質作風,傳播正能量。同時,新聞傳播者還要有堅定的信念,遇到恐嚇、威脅不退縮,敢于和惡勢力作斗爭,報道真實新聞,[2]讓更多的人了解新聞發(fā)生的始末。5.職業(yè)道德素質。從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出發(fā),時刻關注社會上發(fā)生的重要事件,持續(xù)跟蹤新聞事件的發(fā)展動態(tài),盡可能為大眾帶來最新鮮的第一手資料,在提高公眾對新聞的信任度的同時,提高新聞的公信力。同時,新聞記者應具有卓越的溝通能力、大量的知識儲備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一線新聞傳播者只有做到以人為本,提升親和力,才能獲得所需要的素材,真正地傳達民意。

(二)培養(yǎng)新聞傳播人才的方法

現如今,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新聞傳播專業(yè)是當下熱門專業(yè),也是各大高校重點培養(yǎng)院系,報選新聞傳播專業(yè)的學生非常多,在高漲的人氣的對比下,教學水平略顯遜色。學校應按照實際情況,對應網絡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制作一套合適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出更適合當代社會的優(yōu)秀新聞傳播人才,教學方法有如下幾方面:1.強化以新媒體為核心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可以從學校加強開展校內校外的實踐活動兩個方面分析。加強校內實踐教學,可以從與校外知名企業(yè)的合作入手。學校應該加強與知名企業(yè)的合作,校企合作與以往有相似之處,區(qū)別在于利用名企的編輯助理職位,在假期內選拔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參加實訓學習,將書本上的知識融入實踐。學生實訓結束后,學??梢猿闪⑴d趣實訓班,由參加過實訓的學生作為老師,每個人對每一個知識點的講解、理解都是不同的,學生有自己的學習知識的技巧和方法,將自己的技巧和方法教給其他同學,學生講的未必沒有老師好。這種同學與同學之間的學習,不僅能提高學習能力,而且可以更快地接受新事物。2.加強新聞傳播教學體系的輔助手段建設。高校要建設優(yōu)秀的教學團隊,首先從師資編制出發(fā)?,F如今的教學還停留于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學校應吸納創(chuàng)新型的老師。學校應組織老師去企業(yè)參加實訓,對教學人員做好相應的培訓工作,老師只有切身參加實訓,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其次,加強院系之間的合作,通過組織院系之間老師的互動學習活動,取長補短,提升師資力量。最后,學校還可以聘請專業(yè)領域退休人員作為學科教師,將自身扎實的專業(yè)技術和實戰(zhàn)經驗傳授給學生,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新媒體新聞傳播的學習,提高自身能力。3.采用互動式教學?,F在主動開口問老師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少,大多數學生秉持“別人不問,我也不問”的理念,學生與老師缺乏溝通。高??梢岳镁W絡渠道,[3]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線上線下進行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不明白的問題時,可以直接以留言或線上詢問等方式尋求解答,[4]使學生的日常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印kS著網絡的發(fā)展,通過靈活運用微信、網站等,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聯系。高校老師不只是單純地在課堂上講解,還可以利用網絡直播講解課程,并實時共享最新的教學內容。打破傳統的教條化的教育,高校老師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而不是每天流程化地學習,激發(fā)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積極性,[5]促進綜合能力提高。4.培養(yǎng)學生對新媒體的感知能力。隨著網絡的快速發(fā)展,高校不僅要與時俱進地培養(yǎng)學生全方位的技巧和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對新媒體的感知能力。當代社會下,人們對新聞新鮮事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社會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高校應培養(yǎng)學生對外界事物的敏感度,這就需要教師提升學生對新媒體的感知能力,通過模擬軍人應變能力方式,不定時地對學生開展強化訓練,使其積極吸收知識并運用在實踐中,更快地了解事物發(fā)生的過程,使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與社會的發(fā)展保持一致,從而更好地報道新聞的本質。

五、結語

面對新媒體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帶來的挑戰(zhàn),高校應與時俱進,尋求發(fā)展之道,化挑戰(zhàn)為機遇。[6]我國高校應根據當下新媒體時代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實現理論與相關技術的充分結合,使當代新聞傳播專業(yè)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將在學校學會的技術和技能更好地應用到社會工作中,更好地實現新聞傳播的教學改革,最終培養(yǎng)出現代社會真正需要的新聞傳播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虹艷.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新聞編輯策劃創(chuàng)新分析[J].新傳媒科技,2018(6):88-89.

[2]魏茹芳.新聞工作者角色道德自覺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16.

[3]王健.新媒體時代高校廣告設計教學改革的趨勢[J].藝海,2018(7):141-143.

[4]劉海軍.構建有效互動的O2O教學模式[J].教學與管理,2018(3):49-51.

[5]范小錚.初中思想品德講課師生互動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4.

作者:李金霏 單位:青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