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傳統(tǒng)民歌在幼兒教育中的意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統(tǒng)民歌在幼兒教育中的意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傳統(tǒng)民歌在幼兒教育中的意義

【摘要】我國的民歌中蘊含了無限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民族內涵,跨越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承載著千百年來生活在祖國大地上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人民的不同審美文化。文章由民歌之美深入分析了民歌對幼兒產生的積極影響,并從知識啟蒙、情感熏陶與個性塑造、道德品質、音樂綜合素養(yǎng)、幼兒學習興趣等五個方面詳細論述傳統(tǒng)民歌幼兒教育中的意義

【關鍵詞】民歌幼兒教育意義

一、民歌之美

民歌是中華民間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瑰寶,一方面,民歌本身具備了一定的藝術情操與審美情趣,融入幼兒教學時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藝術審美能力與藝術感知能力;另一方面,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更應當將傳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民歌文化視為己任。幼兒群體是祖國明天的太陽,在幼兒教育中普及我國傳統(tǒng)民歌,也有利于民歌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我國民歌種類豐富多彩,漢族民歌按體裁形式分類,大致可分為號子、山歌、小調3大類。在有些學者的論著中也將民歌細分為號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謠、小調、風俗儀式歌等。但總體而言,根據最常見的三大類民歌,可以依據其特色運用于不同的幼兒教學活動當中,概括來說:號子大多是勞動人民在勞動過程中的吆喝和口號聲形成的民歌種類,節(jié)奏、韻律感強,可以融入幼兒教學的韻律活動,也可以編排情景游戲;山歌是在山間田野所唱的民歌,一般語調高亢嘹亮,抒發(fā)了個人情感,大多數山歌演唱難度較高,不適宜幼兒學唱,而適宜融入音樂欣賞當中;小調可以說是三者中數量最多、種類最廣的民歌體裁了,它通常朗朗上口,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感強,歌曲內容又表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生活場景,在幼兒教學的應用范圍很廣,既可以學唱、欣賞,又可以融入韻律活動,或是編排音樂游戲。少數民族民歌的分類則五花八門。通過對少數民族民歌的學習,一方面,能讓幼兒了解我國少數民族的種類及其特色,通過各族民歌了解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積累更多民族文化知識;另一方面,許多少數民族都能歌善舞,也有大量含有舞蹈性質的歡快活潑的歌曲,在以歌舞為主的教學形式中選取少數民族的歌舞型民歌再合適不過??傊?,民歌之美,美在種類多樣、各具魅力,南方民歌有其婉約動人之美,北方民歌有其粗獷直爽之美,少數民族民歌也別具一格、各有特色。民歌最美在包羅萬象,其涵蓋各個地區(qū)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審美,共同組成我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瑰寶。若將這些融入幼兒教學當中,不僅能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審美與感知,而且也能將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烙印在幼兒的心底。

二、傳統(tǒng)民歌在幼兒教育中的意義

(一)知識啟蒙

民歌的內容豐富多彩。具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反映了各地區(qū)不同的民風民俗,記錄了各地民間故事;歌頌美好品德、稱頌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民歌反映了人文知識;產生于或記錄某一特定歷史事實的民歌反映了歷史知識;此外還有許多包含四季更替、月升日落等自然科學常識的民歌,這些內容在幼兒教育中皆可起到知識啟蒙作用。聽新疆民歌《掀起你的蓋頭來》,新疆人民熱情起舞的形象仿佛躍然于眼前;通過《瀏陽河》中婉轉動人的曲調,湖南一幅好山好水的畫卷隨即展開;河北民歌《小放?!分v述了有關河北標志性建筑趙州橋有趣的民間傳說故事;山東民歌《彈起我親愛的土琵琶》反映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國英勇頑強的鐵道游擊隊與敵人殊死拼搏的情形;四川民歌《采花》描繪了一年四季植物的場景:“三月里桃花紅似海,四月間的葡萄架上開,五月里石榴尖對尖,六月間的芍藥賽牡丹……”,這首歌蘊含了自然科學常識。這些民歌旋律簡單、朗朗上口,適合幼兒欣賞和演唱,又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趣味性、知識性,在引起幼兒學習興趣的同時,給予幼兒諸多方面的知識啟蒙。

(二)情感熏陶與個性塑造

每一首民歌都由廣大人民群眾發(fā)自內心而作,抒發(fā)了其真情實感,包括快樂、悲傷、自豪、愁苦、熱情等情感。幼兒本身對于多種復雜的情緒和情感沒有較強的把握能力,欣賞、學習民歌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塑造情緒、情感感知能力的過程。幼兒在感受歌曲情感的同時,積極、健康、良好的情感可以引導幼兒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價值觀。歌頌親情、友情、革命友誼的民歌都很常見,例如廣西東南地區(qū)民歌《螢火蟲》、東北民歌《搖籃曲》都展示了母親對孩子的愛,教育幼兒應當孝敬父母。藏族民歌《年輕的朋友》展示了藏族人民群眾在節(jié)日里與友人歡聚一堂、載歌載舞的情景,向幼兒傳達了與朋友和諧相處、融洽游戲的情感。這些承載了豐厚真摯情感的歌曲都是對幼兒的良好的情感熏陶。此外,民歌中色彩各異的情感也能賦予幼兒性格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有的幼兒天生性格較為內向孤僻,不太愛說話,不喜歡參與團體活動,像四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娃哈哈》這樣充滿陽光、樂觀向上的情感的民歌有著歡快的節(jié)奏和韻律,讓幼兒在哼唱時能不自覺地隨歌曲律動,被歌曲中的積極情緒所感染,有意識地加強自我情感表達的傾向。

(三)道德品質的形成

民歌不僅飽含豐富的情感,而且也稱頌了許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安徽民歌《十月懷胎》傳達了身為人母的懷胎、育兒之苦,教育人們要孝順父母,懂得報答養(yǎng)育之恩。各類勞動號子表達了勞動人民齊心協(xié)力、團結一致、熱愛勞動、勤奮刻苦的質樸情感。廣西民歌《蟾蟾蜍》教育人們應品行端正,不要做虧心事。有關道德的輿論總能成為社會的熱議話題,人們稱頌品德高潔的人,唾棄道德淪喪的行為。人貴在品德端正,而一個人的品德往往從幼兒時期就開始形成。幼兒教師不僅要啟發(fā)幼兒習得各種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在品性德行上加以成功的引導和塑造。一些民歌具備德育功能,教師要利用這些民歌對幼兒進行相應的引導,塑造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

(四)培養(yǎng)音樂綜合素養(yǎng)

音樂之所以能夠成為幼兒教育中的良好載體,就在于它是一門易于被幼兒感知的綜合藝術。民歌的綜合性更強,它不僅具備德育功能,而且多樣化、特色化的各種音樂類型也對培養(yǎng)幼兒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有著積極的作用。我國少數民族的民歌有許多是有舞曲性質的,若是不能很好地把歌與舞結合在一起,而是分割開來進行欣賞教學,那么無疑會使其失去特色,幼兒不能完全欣賞其魅力。而將二者很好地結合,讓幼兒在音樂中做舞蹈動作,不僅能加強幼兒的音樂感知能力,而且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身體協(xié)調能力。如欣賞彝族民歌《趕圩歸來啊哩哩》,可以讓幼兒欣賞、模仿彝族富有特色的圓圈舞,使幼兒充分體驗彝族民歌歡快的特色,掌握其鮮明的節(jié)奏,提高幼兒肢體語言的協(xié)調能力。安徽民歌《鳳陽花鼓》則包含了安徽曲藝花鼓戲的舞蹈動作,在學唱時,教師可以以手鼓為教學道具,教幼兒邊打鼓邊模仿簡單的花鼓戲舞步。這兩首民歌不但節(jié)奏歡快、朗朗上口,適宜兒童演唱、欣賞,還具有濃烈的地方特色和舞蹈韻律感,可以讓幼兒對我國各地民俗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也可以用作唱跳教學,培養(yǎng)幼兒的舞蹈、歌唱能力。

(五)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民歌有著豐富的形式,音樂中新奇變換的元素都是易于引發(fā)幼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良好載體。教師可以根據這些有趣、多變的音樂元素設計讓幼兒產生興趣的游戲,通過游戲更容易感受到民歌的魅力。如廣西民歌《劉三姐組曲》中的《對歌》形式新奇有趣,十分適宜教學活動。其采用簡單、朗朗上口的曲調,采取二人對唱、一問一答的形式,既新穎又充滿著趣味。教師可以分小組開展對歌游戲,結合簡單的謎語或者腦筋急轉彎,引導幼兒把生活中的小問題以對歌的方式進行游戲,套用《對歌》的旋律演唱出來相互問答。這樣的教學不但讓幼兒掌握了歌曲,還開拓了幼兒的思維能力,賦予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一舉多得。對于一些節(jié)奏鮮明、有打擊樂伴奏的民歌,也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節(jié)奏游戲,例如運用鑼、鼓、銅鈴等打擊樂器進行歌曲伴奏游戲。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節(jié)奏鮮明、色彩活潑,幼兒可以分小組用鈴鼓、鼓、三角鐵,根據節(jié)拍進行節(jié)奏游戲,增強幼兒探索的興趣。

作者:何小艷 單位: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