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課程游戲化下幼兒園常態(tài)集體教學探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課程游戲化下幼兒園常態(tài)集體教學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課程游戲化下幼兒園常態(tài)集體教學探析

摘要:幼兒園常態(tài)下的集體教學活動如何能做到結合活動的特點合理增加游戲環(huán)節(jié),設計更多開放的環(huán)節(jié)?為教師提供更多操作實踐的機會,教師的教育理念有沒有真正實現(xiàn)轉變?本文將就以上問題通過實例進行相關探討。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常態(tài)集體教學;理念轉變;行為落實

隨著課程游戲化理念不斷滲入學前教育,自由自主、創(chuàng)造愉悅的游戲精神在一日活動中得到了不斷的體現(xiàn),教師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室內區(qū)域、戶外活動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持續(xù)改革創(chuàng)新。常態(tài)下的集體教學活動中如何能做到結合活動的特點合理增加游戲環(huán)節(jié),設計更多開放的環(huán)節(jié),為教師提供更多操作實踐的機會?教師的教育理念有沒有真正實現(xiàn)轉變?本文將就以上問題通過實例進行相關探討。

一、推門聽課——聚焦過程找問題

推門聽課是指在教師不知情、沒有提前準備的情況下,進行教學活動的現(xiàn)場觀摩。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清晰地獲知教師日常的教學狀態(tài),可以更加真實、精準地了解教師的教育理念。在一次推門聽課過程中,筆者見證如下的教學過程:L老師正在組織小班的孩子認識小腳。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了解小腳丫的構造,明確小腳丫的本領,學習保護小腳丫的主要方法?;顒幼詈?,老師拿出了一塊鋪著瓶蓋的瑜伽鋪墊,讓幼兒們光腳丫走一走,結果瓶蓋黏在了腳底,現(xiàn)場一片混亂??v觀整個活動,時間超時,隱性浪費多,活動預設目標達成度不理想。教師雖然有注重幼兒體驗的意識,但給予幼兒自主活動的空間有限,教師利用幼兒園現(xiàn)有資源的意識薄弱。筆者:利用瑜伽墊和瓶蓋做鵝卵石小路是出于怎樣的設想?教師:想通過這樣一個游戲讓幼兒對自己小腳丫有直觀體驗。筆者:有沒有想到帶孩子們去陽光樂園的鵝卵石小路走走呢?教師:集體教學最好在室內進行,陽光樂園里有水池,怕會有孩子掉下去的危險。通過對話,筆者了解到教師設計中有運用游戲豐富活動方式的意識,但是過于執(zhí)著于教材的原有設計,為了游戲而游戲的做法比較呆板,教師在是否可以利用鵝卵石小路這一現(xiàn)成資源的問題上,表現(xiàn)出了怕放手、怕出問題的思想顧慮。這也正是課程游戲化推進過程中教師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即:教育理念如何安全有效地落實到教育行為中。

二、深入交流——反思調整再實踐

為此筆者與L老師圍繞健康活動《我的小腳》進行深入探討:集體教學活動是不是一定要在室內進行?本次活動的目標是什么?如果這個活動在陽光樂園開展,活動設計可以如何調整?最后,L老師主動提出:調整設計后她要借個班級再來試試。這次活動教師直接將幼兒們帶到了陽光樂園,讓他們光著腳丫踩在鵝卵石小路上,引導他們探尋關于小腳的運動,例如走、跳、爬等。當幼兒的注意力從鵝卵石小路上轉移到塑膠場地時,教師沒有阻止,而是順勢而為,引導他們赤腳在塑膠場地活動,此時幼兒們活動的興致更加高漲,活動中的表達、交流和發(fā)現(xiàn)也隨之豐富。通過對兩種不同的場地的對比,使得幼兒的感受更加生動、具體,他們的主動獲知有了質的提升。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就比較容易將幼兒們的注意力引導到小腳的構造和保護上,巧妙地實現(xiàn)了活動的預設目標。通過交流討論,教師重新設計了這一集體教學活動,新的活動方式中教師不僅給兒童提供了更多釋放天性的空間,也體現(xiàn)了自由自主、創(chuàng)造愉悅的游戲精神,更呈現(xiàn)了生活教育的理念,增強了教師在設計和組織集體教學活動中合理利用園所資源的意識。筆者:活動前你做了哪些準備工作?教師:我發(fā)動家長為孩子帶一雙干凈的襪子、一條干凈的毛巾。事先檢查、清掃了陽光樂園,排除安全隱患,并準備好溫水。筆者:活動中沒有一個孩子發(fā)生意外,這是什么原因呢?教師:孩子們對活動特別感興趣,每個孩子都得到了充分的探索、表達機會。當他們注意力集中的時候,自然而然容易引導他們遵守活動的規(guī)則,也就消除了發(fā)生意外的可能。筆者:和上次室內的活動相比較,這次活動的目標和效果有什么變化?你覺得孩子們更喜歡哪一個?教師:活動的目標沒有變化,但是今天的活動更加開放,孩子能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自主性,活動更加充分地體現(xiàn)了游戲性、生活化的特點。通過上述交流、反思、修改和實踐的過程,可以看出L老師的積極探索,更能感受到因理念和行為轉變所帶來成功的喜悅。一線的教師最需要的不是理論的灌輸,而是具體教育行為的引領與支持。

三、拓展空間——教研教學雙豐收

《發(fā)展適宜性實踐——早期教育課程與發(fā)展》一書指出:“對于幼兒園教師來說,轉變是艱難的,放棄原有的行為方式帶來的焦慮、個人時間耗費等一系列問題,都會影響轉變是否能真正實現(xiàn)?!奔热籐老師的顧慮,能夠在引領實踐中消除,那么其他教師的顧慮是否也能“照章處理”?為此筆者組織全園教師開展集體教學研究沙龍,請L老師分享自己在推門聽課前后的做法和思路。在L老師的現(xiàn)身說教中,筆者感受到了其他教師對這種改變的認同以及躍躍欲試的心情。隨后筆者適時拋出提問:除了體育活動之外,其他的集體教學活動也只能在室內進行嗎?哪些活動可以利用幼兒園的戶外資源進行?這一提問猶若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師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在思想、觀點的激烈碰撞中,最后達成了共識:科學自然常識類的活動、美術的寫生活動以及有些語言方面的教學,都可以結合幼兒園的戶外資源組織開展。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筆者見證了教師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研討,也看到了以班級為單位的交流磋商,更看到了教師突破研究瓶頸后,實踐創(chuàng)新的優(yōu)異成果,如戶外沙水區(qū)進行的科學活動《玩水》、童話樹屋頂上開展的語言活動《樹蔭》、陽光樂園里的科學活動《水上的小船》《沉與浮》,還有在動感跑道上開展的健康活動《光腳旅行》、葡萄架下的美術寫生活動《一串葡萄》以及迷你農莊里的科學活動《夏天的蔬菜》……在這些走出活動室的集體教學活動中,不僅沒有發(fā)生安全意外,反而充分地利用了園所資源;不僅沒有弱化原有的活動目的,反而優(yōu)化了活動效果,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發(fā)現(xiàn)、探索和表達的機會;同時加快了教師教育理念和行為的轉變,拓寬了教師的教學視野。與此同時,我們也驚喜地發(fā)現(xiàn):讓集體教學活動走出活動室的實踐,賦予了活動更多的自然元素和生活元素,不僅體現(xiàn)了課程游戲化的理念,更體現(xiàn)了生活教育理念。如此一舉多得的改變,是教育者積極實踐的豐碩成果,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如何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提高常態(tài)集體教學活動效果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不僅需要提升自身專業(yè)文化水平,加快理念更新,還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在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的基礎上,要勇于打破固有的思想藩籬,通過細致合理的設計,讓一部分集體教學活動走出活動室,走進園所戶外環(huán)境。在理念轉變到行為落地的過程中,實現(xiàn)常態(tài)集體教學的生活化、游戲化,讓“親近自然、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的生活教育理念與“自由自主、創(chuàng)造愉悅”的游戲精神在幼兒園常態(tài)集體教學活動中獲得更多的體現(xiàn),促進每一個幼兒活潑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倪敏.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再談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J].早期教育,2017(06):06

[2]卡羅爾·格斯特維奇.發(fā)展適宜性實踐—早期教育課程與發(fā)展[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徐鶯 單位:江蘇省昆山市花橋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