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油畫藝術的觀眾期待與認同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油畫藝術的觀眾期待與認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油畫藝術的觀眾期待與認同

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技術的發(fā)展不僅給藝術帶來了新的風貌和呈現(xiàn)形式,也讓藝術實現(xiàn)了全球范圍內的傳播,并將高雅藝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吨翋坭蟾摺纷鳛槿蚴撞?a href="http://www.mug-factory.cn/lunwen/yhyslw/108010.html" target="_blank">油畫電影,其凝聚的不僅僅是全球125位畫師手工繪制的65000幀油畫,更是現(xiàn)代傳播技術對于經(jīng)典藝術的影像重建。在新的視覺文化背景下,盡管梵高本人是缺席的,但是絲毫不妨礙觀眾對這一場藝術視覺盛宴的朝圣,因為從走進電影院開始,觀眾就已經(jīng)開始與梵高對話,體驗和感受梵高的心路歷程。

一、《至愛梵高》的觀眾期待

《至愛梵高》是一部因愛而生的電影,其導演多洛塔•科別拉是位資深的梵高迷。之所以歷時7年堅持選擇以手繪油畫的方式,在她看來就是要表達一種致敬,要以梵高的畫來講述梵高的故事。正是多洛塔•科別拉對梵高的崇敬,在電影中她對梵高使用的顏料種類、具體色號等繪畫藝術都進行了高度還原,從而給觀眾帶來了一種難以抗拒的真實感。梵高的一生短暫且凄苦,觀眾不僅對梵高的油畫充滿興趣,更好奇其傳奇故事。從公眾的期待視野來看,靜態(tài)嚴肅的梵高畫展或梵高傳記難以獲得足夠豐富的信息。而且梵高的書信和畫展,對于全球不同地區(qū)的觀眾來說,能夠身臨其境地接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梵高油畫藝術價值節(jié)節(jié)攀升的同時,其傳奇故事也在被不斷演繹。對于梵高迷來說,走近梵高、理解梵高內心是一種迫切的期望。電影《至愛梵高》正好可以滿足觀眾的這種期待需求。該片講述了梵高顛沛流離的一生,以梵高自殺的事件為開始,不僅描繪了他的一生,也留下了他對流浪生活不同尋常的視覺記錄以及創(chuàng)造那些曠世巨作的過程。不僅如此,梵高之死更是給觀眾種種的猜想和啟示,讓很多掙扎在藝術邊緣的繪畫創(chuàng)作者感同身受,真實感受到梵高的孤獨與無助。比起油畫,電影是畫面、敘事與運動的結合,它可以以跨領域、去邊界以及以可視化的敘事來激活人們的記憶和想象,產(chǎn)生一種在場的作用于感官沖擊的感知模式?!吨翋坭蟾摺芬宰髌泛蜁艦榫€索,以梵高的畫作和適當?shù)膱鼍?,將梵高的過去與現(xiàn)在、真實與幻覺等不同時間與地點發(fā)生的故事交織起來,創(chuàng)造了富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影像傳播效果,滿足了受眾的藝術期待,又進一步擴大了該片的觀眾群體。

二、《至愛梵高》觀眾的社交膜拜

在本雅明及其同時代的其他法蘭克福學派學者看來,文化工業(yè)的生產(chǎn)讓藝術成為經(jīng)濟的一部分,使得藝術的自主性喪失。技術的復制讓藝術獨一無二的形式和韻味被改變,藝術作品的批量復制和大眾化傳播,妨礙了藝術本身的膜拜價值。對于技術與藝術的關系,我們沒有本雅明因技術復制過程中藝術靈韻和膜拜價值消逝而產(chǎn)生的哀嘆,也沒有似阿多諾因技術復制過程中藝術靈韻的消逝、藝術自律性的破壞而感到的憤怒和偏激。新媒體傳播技術的發(fā)展,讓媒介不再是人們感知社會的一部分,而是以深度嵌構的形式形塑著高度的媒介化生活。因此,技術與藝術不再是間隔的,二者相互融合?!吨翋坭蟾摺愤\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攝影控制系統(tǒng),巧妙地將經(jīng)典油畫藝術與電影結合起來,既有原畫作的光影與色調,又增加了流動夢幻的效果。電影藝術的魅力就在于觀眾都能看懂該影片的劇情與敘事。尤其是對于沒有親臨梵高畫展、無法目睹原作品的觀眾來說,一幀幀電影畫面以全新的視覺代替著觀眾眼睛透視梵高的藝術生活。有影評指出,梵高迷們看著銀幕上絢爛的色彩、流動的筆觸熱淚盈眶,聯(lián)想到自己初識梵高、愛上梵高的心路歷程,他們能看到梵高心中的那團火,看到梵高的畫中有怒放的生命力。這正是現(xiàn)代傳播技術對于藝術的價值挖掘,它讓每一個人都有可能進行藝術再生產(chǎn)和傳播。作為對傳統(tǒng)油畫經(jīng)典藝術的影像建構,《至愛梵高》是一種具有互動性的視覺表達,也是一種文化意象系統(tǒng)。梵高作為符號不僅是這個系統(tǒng)的核心,也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將梵高油畫以電影形式呈現(xiàn),并沒有妨礙和侵蝕其油畫的膜拜價值。不僅如此,觀眾對于梵高及其藝術的膜拜和朝圣,不會因為觀影的結束而終止。伴隨移動社交媒體的沉浸式使用,梵高及其藝術作品的膜拜價值得以不斷延展。2017年12月初電影上映的幾天時間里,新浪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超過7000余萬,微信朋友圈被該電影刷屏,豆瓣電影打分8.5分①。豆瓣網(wǎng)友@法法撰寫影評中說到:“狂熱地愛著梵高的筆觸,而一切都活了起來,那感覺實在是太妙了,就像進入了一個平行世界,和梵高的跨時空對話,當他以特殊的方式轉身離開,黑暗中的我早已淚流滿面,那短暫的相遇,舍不得告別?!睆倪@個角度來說,油畫電影的傳播不僅僅是展示傳遞呈現(xiàn)梵高的畫作及其一生,更重要的是觀眾觀影后通過社交媒體的交流、表達以及社群內部相關記憶的喚醒和想象的激活,形成了對梵高及其作品的儀式膜拜。較之于油畫作品展覽的觀展,觀眾在這場藝術的傳播中,其在場是動態(tài)的,不僅是影院觀影的過程,還表現(xiàn)在觀影前后在社交媒體上的表達、確認與強化。對于觀眾來說,明知道電影中一幀幀畫面和場景并不完全是真實的,但是這種在場感卻能強化觀眾對于真實的信任,從而激發(fā)想象力??梢哉f大多數(shù)觀眾在觀看《至愛梵高》電影時,是一種虔誠的而非娛樂的態(tài)度,甚至是以一種對梵高的迷戀和致敬的心理在社交媒體上討論、思考、書寫著與梵高有關的內容。

三、《至愛梵高》觀眾的想象共情

共情是人類情感經(jīng)歷和社會交互的重要成分,是指通過觀看或者想象能夠感知、理解他人的處境,能對他人的處境產(chǎn)生相似的情緒反應。共情作為一種感同身受的領悟能力,是在情感共鳴、移動動機的基礎上共同激發(fā)出來的,它包含了情緒共享、觀點采擇和情緒調節(jié)三種成分。同傳統(tǒng)油畫展覽不同,油畫電影的觀影體驗在社交媒體的傳播更偏重感性。尤其是在后真相時代下,具有情感色彩的內容比嚴肅理性客觀的更容易被接受和傳播,也更容易得到共鳴。觀眾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表達對《至愛梵高》的感受和觀點,其過程是一種重新對梵高人生故事和繪畫藝術的想象。電影一幀一畫的美學體驗,使梵高直抵觀眾的心底,社群中個體的想象,使社群成員間角色轉換、換位思考和感同身受。這種想象能夠喚起群體內部的共情,也是群體產(chǎn)生認同的關鍵。社交媒體上《至愛梵高》群落成員間的認同程度,可以有力調節(jié)控制群落個體間的共情。社交媒體呈現(xiàn)著典型的圈群化特征,它是個體離散后按照趣緣和文化重新聚合的部落。這種社群在強調情感、興趣和關系為鏈接的同時,更注重社交、互動與分享。成員通過對相同議題的討論、分享以及其他層面的交流,形成了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因此,社交媒體的發(fā)展凸顯了傳播的文化本源,強化了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意義。以《至愛梵高》的觀影活動來說,它將個體從傳統(tǒng)的私人化行為演化為一種以互動和共享為核心的社會化行為。對于電影的觀眾來說,無論是有信仰的梵高迷還是對梵高略知一二的一般個體,我們必須承認觀眾情感反應的作用。銀幕下,觀眾通過一幀幀流動畫面和場景,對虛構的影像產(chǎn)生感情。不僅如此,觀眾觀影過程中會將自身代入到電影角色中,或與梵高對話、或體驗梵高的心路歷程,這是一種觀影中與電影角色的情感共享。勞拉穆爾維認為,電影具有典型的拜物教特征,它塑造了時空連續(xù)的幻覺,將一個比真實還真實的世界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吨翋坭蟾摺沸纬傻母呖诒F(xiàn)象,正是商業(yè)電影公司利用了人們對梵高及其藝術作品的迷戀和膜拜,以現(xiàn)代的電影技術制造的視覺刺激。觀眾即便知道電影中一幀幀的油畫是由諸多畫家模仿而成,但是絲毫不妨礙沉浸其中。不僅如此,《至愛梵高》的導演還高度還原了梵高的生活場景、人物肖像以及近乎逼真地采用了梵高畫作的色彩,通過流動的時空與震撼的色彩營造一種觀影的儀式感,一種梵高迷的集體朝圣。觀影的儀式是一種參與性很高的美學體驗,身處同一空間面對同一故事,電影涉及梵高的各種元素無差別地觸及每一位觀眾的靈魂。電影逼真“活動”的油畫畫面和絢麗的色彩刺激著觀眾的想象,一起感受著梵高的憂傷與孤獨。梵高的那些打動人心的傳奇故事和情感體驗是影迷間形成共情的基礎,而有了共情才會形成觀眾在社交媒體上的共鳴,進而通過自我表達、分享與交流強化梵高迷間的認同。

四、結語

電影對經(jīng)典藝術作品的影像重構,并沒有將藝術陷入絕境。相反,形式更加豐富的生產(chǎn)、傳播以及社交媒體的膜拜,進一步刺激藝術的興盛。涉及梵高的影視作品有很多,《至愛梵高》的成功,就在于導演選擇用梵高油畫的方式,為他制作了一部電影,這不僅是對梵高最高的尊重,其歷時7年集體創(chuàng)作本身也是一種行為藝術。正如有觀眾在社交媒體發(fā)表評論:用力去生活,用力去熱愛,是這部電影給我的最深的感觸,而這也是長久以來被人們遺忘的那個梵高。所以,觀看《至愛梵高》,是以感同身受的在場感與梵高共同走過那短暫而孤獨的人生路。經(jīng)典藝術的影像建構日益成為影視的寵兒,但也應警惕影視制作過程中藝術的物化和內在精神的消解,以及在對藝術的影像化表達中注重經(jīng)濟效益忽略藝術品質的現(xiàn)象。如何平衡和規(guī)避,需要藝術批評與影視制作領域的規(guī)范和引導。

作者:李翔 單位:周口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