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環(huán)境心理學在園林設計中的運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huán)境心理學在園林設計中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環(huán)境心理學在園林設計中的運用

摘要:在園林設計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充分考慮人們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要求,營造出適合其身心發(fā)展的良好氛圍。將環(huán)境心理學滲透設計工作中,不但豐富了園林設計的探究方向與內容,還能提高園林整體審美水平。本文將主要圍繞環(huán)境心理學和園林設計融合的重要性展開分析,并探究前者在后者中的應用。

關鍵字:環(huán)境心理學;園林設計;審美水平

環(huán)境心理學源于美國,誕生于20世紀末,是心理學中的一個關鍵分支,還是近年來飛速發(fā)展的一門邊緣性科目,有著較強的實踐性。其探究范疇主要有人造和行為與大自然間的互相關系;人們行為和物理環(huán)境與閱歷間的互相聯(lián)系;側重關注物理環(huán)境,還尤其注重環(huán)境和主體作用的交互性。

1環(huán)境心理學在園林設計中運用的重要性

園林屬于一種單獨的科目,其所重點探究的內容便是如何對社會要素、大自然展開科學的運用,進而對可以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生活領域展開建設。簡而言之就是,園林之所以存在的實質就是為人民服務。因此,在設計園林的進程中,重點思考的問題便是如何減少環(huán)境和人的沖突聯(lián)系,而且讓設計的園林能滿足人們生理與心理的雙重需求。然而若無法對人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心理和行為特點充分掌握,便不能有效掌握園林設計中的各個因素間的聯(lián)系,從而也就不能針對滿足人和自然和諧發(fā)展的空間氛圍展開設計。但環(huán)境心理學身為一門單獨的科目,其重點在于對景觀和人的行為之間的聯(lián)系展開探究。所以,在園林設計的實際進程中,一定要對環(huán)境心理學展開一定的運用探究,以此符合現(xiàn)階段時展對園林設計提出的全新要求[1]。

2環(huán)境心理學在園林設計中的運用

2.1個人空間方面

所有人都具備一定的空間感知力,以身體為中心向外擴散的空間區(qū)域,一般被叫做個人空間。當某個物體闖入個人空間時,人體便會出現(xiàn)相應的應急反應。依據(jù)有關調研顯示,所謂個人空間并不是一個圓柱體,人的頭腦在感知個人空間時表現(xiàn)最佳,隨著往下則愈來愈差,從而生成了錐形感應磁場,并且伴隨移動空間也開始漸漸轉變,比如視野前或者遷移方向的個人空間比較寬闊,但視野死角與逆向的空間感知力會減少。從大量空間機理探究中可知:在個人空間被侵占時,人的情緒會出現(xiàn)波動,通常表現(xiàn)為焦躁與心神不定。此種表現(xiàn)也存在于人在過度疲憊的狀況下會選擇休息,一般挑選安靜的地點,以此加大空間張力,保證休息效果,但在人群的聚集的環(huán)境下,人體恢復活力的速度便會大大降低。依據(jù)此原理,在園林內的休憩場所在設計過程中,要盡可能確保人們的個人空間,比如布置L形的桌椅,且要強化休憩地點的靈活性,比如椅子是可移動的,這樣人們便可依據(jù)本身空間習慣做出改變,杜絕由于空間留余較大限制游客間的互相溝通和交流。

2.2人際間距方面

互相交際中人和人之間所維持的間距主要有以下4種:公共距離:3.7-7.5m;親密距離:0-0.40m;社會距離:1.3-3.5m;個人距離:0.46-1.1m,各種類型的人際間距有著相應的行為特點與感觀反應,映射出人在交際時的各種內心所需。園林空間屬于公共場合,交際活動一般誕生于不認識的游客間,設計空間氛圍時不但要確保溝通正常,并且還不可違背個人空間要求,杜絕由于擁擠而出現(xiàn)焦躁情緒。所以,人際間距可看做是園林小品分布的根據(jù)。設計景觀環(huán)境的休憩區(qū)時,要確保一人占據(jù)R≥60cm空間范疇是很關鍵的。其中公共距離可視為冷靜旁觀的最短距離,特別是女性與老年人青睞此間距觀察其他人的行為。據(jù)人際距離調查顯示,人景觀空間內溝通時具備不同需要,所以椅子的大小與分布也要有所不同[2]。

2.3領域性

此種空間是個體或者集體的固定領地。在園林空間內,有的地點會重復被固定的游客所霸占,長期下來會讓大眾以為其是領域性空間。在他人出現(xiàn)時,便會形成防御思想。領域性的出現(xiàn)有利于推動目標人群的集體性,園林設計要充分運用這一現(xiàn)象,為不同人群設計其所應用的空間。設計重點在于掌握邊際與地區(qū)差異,空間邊界能起到警醒應用人的作用,讓其清楚本身所處領域的范疇,以此確保此地區(qū)中展開屬性相匹配的活動,避免不良影響。比如:可為一些老年人設計出單獨的活動范圍,合理布置有關器械。

2.4隱私性

人挑選私密空間,則表示其需要一個人獨處,追求依據(jù)自己的意愿布置環(huán)境,或者一些人密切相處不希望他人影響。園林空間具有公共性,然而依然時常開展私密性活動。園林空間的休憩地區(qū),一般在適當?shù)臓顩r下被用于私密溝通。站在人的此種要求來看,園林空間要供應確保隱私性的地區(qū),在此人們可放松自我,不被外界所影響。此種空間間隔的形式不必非選用封閉式,還可利用開放式與半封閉式。其中后者的優(yōu)勢在于和外部有視線溝通,但空間范圍依然屬于封閉化的,不會有人突然闖入,有一定的約束性。前者的優(yōu)勢則在于視野寬闊,約束性較低,能運用地表材料或者高差來劃定空間,然而最少要確保背面是封閉化的,避免人精力渙散。

2.5安全感

依據(jù)Maslow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安全需要屬于一種基礎的本能性需要。人們潛意識里常常喜歡在大眾面前隱藏自己,讓自身處于一個比較安全的環(huán)境中。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過這種感受:在缺少護欄的樓臺上,即使面積非常寬廣,然而依然感覺此樓臺不夠安全。同理,在較大空間中人們同樣會感到害怕,所以通常在小空間內尋求安全感。調查顯示,園林空間內背后有依靠的區(qū)域備受休息游客的青睞和喜愛,然而空間內滯留的群體并非均衡散布的,一般在拐角處、樹木、墻邊以及亭廊等區(qū)域停留的人眾多,展現(xiàn)出人對依賴感與安全感的追求。所以,要在類似區(qū)域多多添加一些供人們休憩的桌椅。

2.6看和被看

人觀看人,是人們間直接或間接的互動,其作用目標沒有范疇約束,可以是認識的人,也可以是不熟悉的人。一般狀況下,人樂于觀看他人活動。在你觀看他人的過程中,同樣也有被看人在觀看著你。有些人喜歡被人欣賞的感覺,這是個人自尊心的一種展現(xiàn),利用在他人眼前的表現(xiàn)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認同。不管是處于觀看人還是處于被看人的視角,均會得到自身的滿足。樂于觀看他人的人通常會坐在屏障前或者人群活動較多的地方,而被觀者則常常挑選在活動中心區(qū)域。在設計園林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設計可以符合被看和看的場合。下沉廣場是一個代表性十足的空間,在此空間展開活動,不但符合被看要求,廣場的階梯與附近座椅還符合看的要求。

2.7趨光行為

就景觀氛圍而言,晚上大眾樂于在帶光的空間里休息或是活動。所以,要重視活動場所與交際場所的燈光分布與挑選?;顒訌V場可挑選在光強度比較突出的射燈或者庭院等搭配應用。在固定活動的小范圍內,最好挑選光強度正常的庭院燈。

3結論

綜上所述,在設計現(xiàn)代園林的進程中,有關人員可從個人空間、人際間距、領域性、隱私性、安全感、看和被看以及趨光行為等方面著手改善,充分研究和考慮人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探究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應用對策,以此確保園林設計滿足現(xiàn)代人的實際要求,實現(xiàn)人和自然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雷.環(huán)境心理學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及對其研究[J].居舍,2017(21):90.

[2]徐巖巖,牛海珍.環(huán)境心理學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及對其研究的影響[J].山東林業(yè)科技,2009,39(04):113-115.

[3]趙潤東.環(huán)境心理學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福建農業(yè),2014(09):98.

[4]李允菲.環(huán)境心理學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J].陜西林業(yè)科技,2009(02):133-137.

作者:陳加養(yǎng) 單位:千億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