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初中語文教學研究論文(5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語文教學研究論文(5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初中語文教學研究論文(5篇)

第一篇: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價值分析

摘要: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語文課程學習必不可少的部分。根據(jù)新課程改革要求,培養(yǎng)中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大重點,比較閱讀是一種有效且應用廣泛的閱讀方法。比較閱讀在學生的語文學習中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通過分析比較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的應用,對于如何有效的提高比較閱讀的方法應用總結出幾個科學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比較閱讀;初中語文教學;價值分析

比較閱讀,顧名思義是指:在進行閱讀理解時,將兩種或者兩種以上具有某種關聯(lián)意義的閱讀材料進行對照閱讀,分析文本的異同點,在語文學習中,是一種應用廣泛的精讀方法。這種閱讀方法是符合當下學生發(fā)展的新型學習方式,通過對學習材料的求同比較和求異比較,分析總結出閱讀文本的差異之處,有利于學生提高自我的思辨能力,從而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1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1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觀念落后:

許多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都是教師的重點教學,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泛讀,教師精講,課堂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教師精講占用,喪失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學生在閱讀中自我理解的太少,使得很難在閱讀中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這樣的教學方法下,學生一旦離開課堂,脫離教師的講解,很難在閱讀中有自己的領悟和理解,造成學生閱讀能力不強,還一度抑制了學生的對于課外書的閱讀欲望。

1.2重視考點的講解:

現(xiàn)在相當多的語文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重視考點講解,對于任意一篇文本教學,首先要找到的就是考試中的重點和難點,然后讓學生反復學習這些考點,并進行深刻記憶,對于不作為考點的部分一筆帶過或者直接忽略。最常見的就是文言文閱讀,對于其中的名言警句,教師會詳細講解甚至要求記憶,缺乏對閱讀的情感體會。長此以往,會造成學生嚴重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閱讀障礙,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閱讀,更無法滿足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期待。

1.3對語文閱讀內容缺乏內在把握: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會講課本作為閱讀的主要文本來源,每一節(jié)語文閱讀就是對課文的學習,缺乏閱讀的理解和分析,沒有把握每個閱讀材料的內在聯(lián)系,對于同一個作者的不同文學表達,或者是不同作者的相似思想表達,缺少比較閱讀的教學方法,忽視了閱讀結構的主題思想和情感交流,使得學生在進行閱讀理解時,無法真正的獨立思考。

2比較閱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價值

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不僅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有意培養(yǎng),更需要學生在閱讀中自我領悟。比較閱讀就是通過學生在對文本的閱讀中感知、辨識理解,并鑒別閱讀文本之間的異同點,從而形成閱讀思維的擴散,將原本不相聯(lián)系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將原本應該區(qū)別對待的知識點猶記得結合起來,經(jīng)過對閱讀情感的分析、思想的把握,重新排列組合,成為新的知識系。因此,比較閱讀是學生自覺閱讀的思維訓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活躍的讀書習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效的提升學生在語文學科學習中的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3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比較閱讀的具體應用

3.1同一作者的不同文學作品閱讀比較:

每個作家都有典型的寫作風格,但這種寫作風格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一個發(fā)展?jié)u變的過程,由于作者的個人經(jīng)歷在不斷地影響他的思想情感,從而同一作者也會有不同風格作品。這就需要用比較閱讀通過對作者不同時期的文學作品進行閱讀和理解,分析品味作者思想情感,如此,不僅能更加全面的認識作品,還能加深對作者的了解,從而擴大學生知識面。這一點在中國詩詞上能明顯看到,最為典型的就是詩圣杜甫。長春版初中語文古詩文《望岳》與后來的《春望》是明顯的對比,同樣是五言律詩,也都是杜甫所做,但是情感內容卻大相徑庭?!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彰顯了杜甫意氣風發(fā)想要成就一番大事的雄心壯志,而到了《春望》,詩人不得不發(fā)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感嘆幽憤。在這一比較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獨特的仕途經(jīng)歷,結合當時時代背景比較兩篇文學作品的不同之處。

3.2同一題材的文學作品閱讀比較: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都是創(chuàng)作者賦予其生命和靈魂的,不同的文學作品有著不同的情感經(jīng)歷。當然,相同題材的文學作品也可能表達天壤之別的思想情感,這時,就需要學生對同一題材的不同作品進行比較閱讀,找出這種差異,獲得更多的自我感悟,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長春版初中語文古詩詞有兩篇都是寫春的詩歌,一篇是上文提到的杜甫的《春望》,還有一篇是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二人都是唐朝詩人,都同樣寫春,寫出來的風格卻有天壤之別。在對于春天景物的細節(jié)描寫上,杜甫說“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白居易寫到“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同樣是說春草,也有著截然不同的表達。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同一題材的文學作品閱讀比較時,盡量挑選反差大的表達,如此就能更好的理解作者通過文學作品寄予的情感內涵。

3.3不同作家的不同文學作品比較:

每個作家生活的時代和個人成長經(jīng)歷都有差別,也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寫作風格,對于寫作中文字的把握也有很大差異,學生在這種比較閱讀中,享受不一樣的語言文字體驗,加深對語文的理解。比如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和阿城的《棋王》,同樣都是以人物為主的寫作,一個是記實描寫,一個是小說撰寫,從語言上就能讀出二人的不同,通過對這兩篇課文的閱讀,使學生對于人物描寫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再推薦兩個作者的其他文學作品,讓學生通過不同作家的不同文學作品比較認識到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典型環(huán)境塑造的典型人物這一寫作特點,通過閱讀提升寫作能力。結語比較閱讀是培養(yǎng)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廣泛而有效的方法,是作為新知和舊知的多重學習的學習方式,有機的把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活泛起來,從思想情感、作家生平等多個角度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而不是為了應試被迫接受知識灌溉,更好的讓學生建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傅杰.比較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10:107.

[2]李睿.關于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5,No.13602:174-179.

作者:趙家彬 單位:吉林省德惠市第十四中學

第二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探究

【摘要.】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中關鍵的課型.。.閱讀教學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尤為重要.,因為語文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一門需要更多的理解的學科,只有不斷的閱讀才能夠明白其中蘊含的深層意義,所以想要學好語文,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很關鍵。.當時在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閱讀缺少情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語文教學水平的整體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對策

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中關鍵的課型。但是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許多語文教師對于語文閱讀教學的理解還存在著一定的偏差,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嚴重偏離了新課標的要求。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成為了眾多學者研究的重要課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將主要對如何開展有效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探究。

一、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在閱讀教學中缺少對于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

在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閱讀形式化問題。教師組織的閱讀都是簡單的閱讀文字,沒有關于對文中深層含義的理解和情感的表達。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時候,關注的更多是如何解決問題,學生對于文中的情感表達沒有自己的理解,也就缺少了對于閱讀的興趣。有的時候教師在講解一篇小說的時候,教師講解的更多是考試中要考的知識點,但是關于小說的主要背景以及作者和小說中的情感介紹,教師沒有更多的關注。這樣的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感覺到更加枯燥,對于閱讀缺少了興趣,學生對于文中的情感就更加沒有自己的理解,語文教學的最初目的也就很難實現(xiàn)。同時,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是一種阻礙,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養(yǎng)成。

2、過度使用多媒體閱讀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得許多科學技術應用在教學活動中,當前,許多語文教學中也都在使用。例如多媒體的應用,基本上取代了以往的黑板教學,適當使用多媒體,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語文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過度使用多媒體,雖然可以給學生視覺帶來一定的沖擊,但是由于是在多媒體上呈現(xiàn),學生很難從幾段文字或者幾幅圖片中理解其中的感情,這樣一來就影響了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使語文閱讀教學的作用不復存在。過度的使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語文教學的發(fā)展,使閱讀教學成為一種形式,失去最初的意義。

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策略

1、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積極性

在所有教學活動中,教師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語文閱讀教學也是這樣。教師應該清楚認識到,只有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來,才能夠保證教學的效率,才能夠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yōu)榉e極主動地吸收知識,應該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的地位得以真正的實現(xiàn)。例如在學習《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時候,應該讓學生真正的接受這首詩,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理解詩中蘊含的情感,讓學生真正喜歡上閱讀,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

2、注重對于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對于初中語文的學習,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顯得尤為重要,只有養(yǎng)成一個長期閱讀的習慣,才能夠在語文的學習中有更深的理解,才能夠有效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同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涉獵更多的課外語文知識。此外,在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時候,教師應該注重對于學生情感體現(xiàn)的要求,讓學生在閱讀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做到情感閱讀。同時教師應該注重對于多媒體的使用,不能讓多媒體閱讀成為學生的習慣,應該合理利用其獨特的作用,保證學生能夠不依賴多媒體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讓自己在語文閱讀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使自己的綜合能力有一個全面的提高。相信做到以上幾點,一定可以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效率,使初中語文整體教學水平有一個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發(fā)展的步伐加快,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閱讀質量的高低嚴重影響了初中語文教學的成敗。所以面對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要求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的閱讀效率越來越高。除了以上幾點建議,我們還應該探究更多的方法,爭取保證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使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快速提高。

作者:孫金波 單位: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銀坊中學

第三篇:初中語文閱讀拓展性教學分析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被教材束縛了手腳,不注重知識的延伸與拓展,致使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受到抑制,興趣缺失,感受不到學習語文的快樂。語文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我們要善于挖掘,選取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與社會情境,加以拓展、延伸,引領學生主動參與活動,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到語文的影子。我們要樹立“大語文觀”,將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努力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將教學的觸角延伸向廣闊的社會時空,讓語文學習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從而能啟迪學生思維、豐富學生情感,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一、拓展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不局限于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拓展與延伸,挖掘資源的人文性價值,從而能加深學生對閱讀資源的理解與把握。

1.立.足.文本.,拓.展.閱.讀.教學。

教.材是個極好的“例子”,教師要利用好教材,以文本為基點,向深度與廣度拓展,才能由此及彼,觸類旁通。

(1)從主題角度拓展。

同樣的作品,在不同的讀者心中有著不同的感受;同樣的主題,在不同作家的筆下,會演繹了不同的風格。教師由某一主題出發(fā),指導學生搜集題材相同、相近的作品,通過比較、討論,學生能歸納出每一部分作品的特色。如從《孔乙己》一文的學習中,我們看到了孔乙己的善良、迂腐頑固,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由此對比《阿.Q.正傳》中主觀、保守、狹隘、愚蠢的阿.Q;《少年閏土》中閏土的淳樸憨厚。

(2)從情節(jié)拓展。

學生是有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教師要根據(jù)文本合適的進行拓展、創(chuàng)造,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一文后,教者讓學生想象“皇帝回到王宮后會怎么樣?”學生會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有說皇帝要嚴懲騙子,有說昏庸的皇帝被轟下臺的,有說敢于揭假的兒童被繼任者獎勵的……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合理想象產(chǎn)生各種續(xù)編,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3)還原創(chuàng)作背景。

教師要還原歷史背景,讓學生對文本的解讀由淺表走向深層,使他們的閱讀體驗更加豐富。教師要可以從文本字詞的揣摩中感受作者的深厚感情,通過反復咀嚼,體會作品中的意味,并將這種情感滲入學生的心田。教師要發(fā)現(xiàn)文章的“未定點”,加以補白、拓展,從而能衍生文本的價值。

2..高于文本.,強.化.課.外.拓.展。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讀寫等語文實踐中積累、體會、把握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將課堂延伸至課外,走向社會生活,從而能拓展視野、開啟思維、培養(yǎng)語感。

(1)向課外語文材料拓展。

傳說、故事、詩文、名言等都是語文資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要聯(lián)系與課文有關的語文材料,增強學生用語文的意識。如通過閱讀.《國寶———大熊貓》,了解大熊貓的特點、習性,以及成為國寶的原因,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高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教師將之與我們鹽城地區(qū)的丹頂鶴、麋鹿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學寫我們身邊的保護動物。

(2)向生活延伸。

教師可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社會生活、科技生活,拉近課本與實際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意義。如在學習《我的老師》內容時,讓學生轉換身份,“假如你是文中的蔡老師,學生用石板一迎,你會怎樣?”學生通過分析,體會蔡蕓芝老師美好的心靈。

(3)向其他學科拓展。

語文教學應加強與其他學科內容與方法的交叉、滲透,注重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以開闊視視野,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二、語文拓展教學應避免的誤區(qū)

1.忌.為.拓.展而.拓.展,高.耗.低.效.。

有的教師不顧教學內容是否需要拓展,一味地將文本內容向外延伸,將與文本內容毫不相干的內容引進課堂,使本來時間緊張的課堂壓得不堪重負。引入過量,學生大量的時間被擠占,從而無法親近文本,深入作者的內心世界。課堂也變成了展示,被拿來不加節(jié)制的交流。教師偏重文本拓展,而忽視了該有的細讀,忽視了字詞的品位,忽視了感情的滲透。資源的補充與文本的主旨彼此分離,不能促進學生對文本的學習,這樣的拓展活動著實是“畫蛇添足”。

2.忌.背.離語.文.特.點.,泛.化.異.化.。

語文學科從封閉走向開放,涉及自然、社會、生活、科技等內容,但語文拓展教學終究姓“語”,要具有文學性,要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要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語文拓展內容要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要設計多個不同的內容,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有些拓展內容缺乏有效的“度”,拓展不著邊際,以致喧賓奪主。

總之,開展拓展性閱讀,溝通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拓展教學時空,引入豐富的課外資源,能豐富學生知識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何秀蓮..有效落實拓.展閱讀,凸顯拓展閱讀功能.廣東教育[J],2011.

作者:王春 單位:江蘇省濱??h振東初級中學

第四篇:合作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

【摘.要】合作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廣闊的實踐天地,其不僅能落實新課標閱讀教學的本質要求,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而且還通過師生合作、學生合作與課內外結合等多種合作教學或學習方式,給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能有效打通語文聽、說、寫等基礎功能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學生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轉變。

【關鍵詞】合作教學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入,教育界的專家學者或者社會熱心人士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改革和發(fā)展的著力點,甚至教育部門提出初中生語文閱讀量應達到.260.萬字。因此,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成為了眾多中學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而合作教學法是基于《語文課程標準》“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前提下,有效溝通師生聯(lián)系與課內外聯(lián)動的教學方式之一。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從閱讀興趣、閱讀共鳴、教學思考等三方面,就合作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進行論述。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創(chuàng)設合作教學條件與情境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其根本任務是調動學生閱讀興趣,實現(xiàn)學生有效自主閱讀。合作教學法要完成這一根本任務,就要從教學設計中找到靈感,創(chuàng)設合作教學條件與情境,使學生自覺配合教學進程。合作教學法從教學設計中,就將閱讀教學構思為一個開放民主的課堂,使之成為學生自由發(fā)揮的閱讀想象舞臺。這樣一來,學生一方面把自己的興趣愛好納入到想象中去,從而激發(fā)起閱讀興趣;另一方面也會極大地豐富了合作教學情境,使每個學生心中的“哈姆雷特”通過合作教學呈現(xiàn)出來。因此,創(chuàng)設合作教學條件與情境,就要在教學設計中體現(xiàn)學生閱讀興趣,傾聽學生心聲,才能真正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目標。

以魯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朱自清先生《背影》為例,在教學設計中筆者將把課文的內涵抽取出來,讓學生從身邊親情故事說起。結果開場白一落下,學生們的興趣就調動起來了,通過選取幾個學生的故事交流,導入到課文朱自清父愛與子孝的過程中,從而將現(xiàn)代感恩理念與傳統(tǒng)親情結合起來。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們不僅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配合,共同合作把課文內涵挖掘出來,而且把每個人的興趣從課內教學延伸到課外閱讀活動中。筆者還趁熱打鐵通過親情?感恩專題讀書活動,列出書目讓學生閱讀并舉辦讀書心得評比活動,這使得學生們的閱讀興趣激發(fā)起來,達到了閱讀教學的目的。

二、搭建語文閱讀橋梁,探索溝通師生與文本對話的渠道

調動學生閱讀興趣,是為了使學生通過自我閱讀來溝通文本,使閱讀教學實現(xiàn)文本、學生、教師、作者等多種閱讀因素的有效溝通,從而落實新課標精神。合作教學法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實現(xiàn)閱讀教學中多元素對話與溝通的渠道。

首先從師生對話來看,合作閱讀為師生平等對話搭建了舞臺,不僅能從最大程度上避免學生無節(jié)制的誤讀,而且還能使教師找到學生閱讀的誤區(qū)。

其次,從學生與文本對話來看,閱讀教學是精讀過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使文本中的疑問會逐步消除,甚至文本能反作用于合作教學過程,使師生對文本有更深層的解讀,如上述《背影》的感恩理念正是來源于此。

最后,合作教學法打破了學生間語文學習的優(yōu)劣勢常態(tài),注重能力與知識遷移并重的閱讀教學,反映出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力的運用,有助于師生間良性的溝通與對話。

以魯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魯迅先生《藤野先生》為例,學生們通過探究魯迅先生如何刻畫尊敬的“藤野先生”,很容易與文本建立起溝通的渠道———即以日本人民的善良與日本軍國主義形成對比,借此來反襯“藤野先生”的可貴。但閱讀教學不僅限于此,透過“藤野先生”的形象,教師要引導學生理性去認識日本與日本文化,把狹隘的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熱情區(qū)別出來,才能真正領悟到魯迅先生對老師的尊重與愛戴。由此可見,學生、教師、課文與魯迅先生的對話全系于“藤野先生”的解讀,從形象到文化,從精神與品質,從超越民族到愛國主義,都反映出閱讀教學中合作各因素之間的對話與聯(lián)系。

三、立足課程標準要求,拓展合作閱讀教學的新思路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既有落后閱讀觀念、應試教育等方面的影響,又存在著人為性制造閱讀障礙如肢解課文、只看細節(jié)不看全局等。要擺脫這種困局,就要立足于語文新課標要求和新課改理念,以合作教學法為突破口來拓展閱讀教學的新思路。合作教學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把構建開放課堂視為重要實現(xiàn)方式,這就必然帶來學生對文本閱讀的深度介入。在這種情形下,語文教師只有因勢利導積極拓寬閱讀教學之路,才能被閱讀主體的學生所接受,從而更好地開展閱讀教學。

反之,則不僅傷害了學生的閱讀熱情,而且無助于新課標精神的落實。筆者在魯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口技》閱讀教學中,曾遇到尷尬。由于個別學生通過網(wǎng)絡信息得知課文是刪減版,就通過網(wǎng)絡找到了完整版本的作品。而眾所周知,刪除部分實為少兒不宜,因此筆者盡管不能按完整版本來引導閱讀,但依然對學生探究精神作出表揚。在閱讀教學中,通過拓展新思路即開放而有節(jié)制、民主而有道德束縛,來說明課文刪除原因,從而做到既不肢解完整版原意,又回避不宜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以此為鑒給學生閱讀教學提出合理化建議,鼓勵學生在正確“三觀”引導下開展閱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探究閱讀習慣。

總之,合作教學法要以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為出發(fā)點,著力解決師生與文本、作者甚至編寫者之間的對話,通過對話來反饋語文教學與學習的成效,從而拓展語文教學的思路,從根本上提高語文教學的水平與效果,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探究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徐愨.閱讀教學是個對話的過程[J].文學教育(上),2016(05)

[2]師玉琴.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4)

[3]李鵬.接受美學:開啟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新視野[J].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6(03)

作者:盧梅 單位:淄川區(qū)楊寨中學

第五篇: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分析

摘要:新課程改革一直提倡多媒體教學,它具有直觀性、動態(tài)性、交互性強的特點,打破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模式,能使語文教學更形象化、具體化、簡單化,進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要重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本文對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的策略進行了具體探究,旨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策略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走進了學校,走入了課堂,成為了廣大教師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為各科教學尤其是語文教學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多媒體是一種現(xiàn)代教學媒體,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視頻于一體,具有直觀形象、活潑生動、信息量大的特點,將其引入課堂,不僅能夠將抽象的語文知識形象化,將靜態(tài)的展示變?yōu)閯討B(tài)的演示,還能突破課堂中時間以及空間的限制,擴大課堂容量,有效解決教學難點,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因此,語文教師要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但目前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的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課堂上不用或濫用多媒體的情況嚴重,導致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不能得以真正發(fā)揮,影響了語文教學效果。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關鍵在于教師沒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部分老教師已經(jīng)習慣運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不愿意接受多媒體這一新事物,生怕眼花繚亂的多媒體課件影響學生的學習;部分新教師接受新鮮事物快,愿意嘗試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卻沒有找對方法,完全用多媒體代替了自己的講解,以至于適得其反,事倍功半。那么,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呢?下面筆者對此進行了具體分析。

一、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有了興趣,學生才會樂于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主動去學習。反之,缺乏興趣,他們就不愿學習,極易產(chǎn)生厭學情緒。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教師始終占據(jù)著主體位置,往往采用“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教學方式,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對學習不能產(chǎn)生絲毫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多媒體教學應運而生。它集聲、文、圖、像于一體,具有直觀性強的特點,能從聽覺、視覺等方面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各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變苦學為樂學。因此,教師要重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以其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xiàn)形式將語文課堂引入新的境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海燕》時,為了上課伊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教師可在介紹背景的同時,播放視頻課件:在蒼茫的大海上,雷聲轟響,閃電蜿蜒游動,勇敢的海燕高傲地飛翔,越飛越高。這樣,利用多媒體技術把無聲的教學內容變得有聲有色,化靜為動,就能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情景之中,使他們的大腦皮層始終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進而積極地投入到本課的學習中去。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亞里斯多德說過:“想象力是發(fā)明、發(fā)現(xiàn)及其他創(chuàng)造活動的源泉?!睈垡蛩固挂舱f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庇纱丝梢?,想象力的重要性。語文學習,需要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但想象力并不是憑空的,它需要有所依托,需要不斷地刺激。多媒體具有高度的再現(xiàn)性,能夠化抽象為具體,更好地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啟發(fā)學生想象,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如教學朱自清的《春》時,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制作五幅美麗的圖畫,即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展示春天的美景,并配上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春天來了,萬物復蘇,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這樣教學,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另外,教材中有些文章言雖盡卻意未完,教師也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引入多媒體,引導學生按照文章的思路進行合理的想象。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擴大課堂容量

語文教學內容復雜且多,基本上每一課都需要至少2—3個課時才能完成,要想縮短課堂授課時間,讓學生在短短的45分鐘內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教師就必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具有容量大、傳輸速度快的特點,既可以把一些分散的基礎知識形成系統(tǒng),揭示給學生,幫助他們快速掌握語文知識,又可以化整為零,把文章結構、各部分的關系集中在多媒體投影上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形成整體認知。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的這一特點,將教學內容制成課件,并進行拓展,以展示給學生。這樣做,不僅能夠減少教師講述及寫板書的時間,還能拓展教學內容,擴大課堂容量,讓學生掌握更多課本之外的知識,開拓他們的視野。如在學習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為了讓學生更充分地體會到杜甫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筆者通過網(wǎng)絡搜集了杜甫其他能體現(xiàn)這一思想情感的詩篇,如《春望》《石壕吏》等,并通過多媒體將這些詩進行了一一展示,不僅節(jié)省了大量時間,提高了單位時間內傳遞信息的容量,加深了學生對杜甫憂國憂民這一思想情感的理解,還拓展了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寬了知識面,豐富了知識儲備。

四、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解決教學難點

語文學科中很多內容比較抽象,若教師僅利用語言來描述與解釋,不易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而多媒體能模擬仿真,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大大減輕學生認識的難度,使學生加深對事物的理解,輕松掌握語文知識。因此,語文教師要重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利用網(wǎng)絡中的信息資源,調用素材庫中現(xiàn)存的資料(影片、動畫、圖片等),并制成多媒體課件,將語文課文中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將復雜的事物簡單化,從而突破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如《陋室銘》一課中“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意境的理解是一大難點,教師可在素材庫中選取若干幅與之相關的中國國畫作為課件的背景或插圖,通過直觀的展示,給學生以視覺刺激,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這句話。又如教學《安塞腰鼓》時,很多學生沒有親眼見過安塞腰鼓,不清楚它的外形和特點,更別提從中感受到什么了,為了讓學生對安塞腰鼓有一個清晰、直觀的認識,我利用PhotoShop制作了一個有關安塞腰鼓的視頻,變抽象為具體,化靜為動,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魅力,解決了教學難點。

五、結語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我們在教學時應把握好多媒體教學的利與弊,根據(jù)教學需要,靈活選用,適時切入,使之與傳統(tǒng)教學有機結合,從而優(yōu)化語文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沈福杰.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策略[J].新課程:上,2012(9).

[2]金海燕.試論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界,2015(22).

作者:田國英 單位:甘肅省通渭縣榜羅鎮(zhèn)積麻川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