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當代小說中的宗教文化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當代小說中的宗教文化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當代小說中的宗教文化論文

一、當代小說中的宗教文化分析

新中國成立之后,宗教文化一直處于被排斥的范疇之內,所以一直以來人們對宗教文化都缺乏一定的理解和認識。在當時的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有著影響力的作家,如魯迅、冰心、郭沫若、老舍等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中我們不難讀出被隱沒的宗教文化色彩。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各種宗教文化及活動都逐漸走向正常發(fā)展的軌道,并得到了發(fā)展,在這一時期的文化作品中,我們可以更多的發(fā)現(xiàn)宗教文化的影子,如作家張賢亮作品《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賈平凹的作品《廢都》以及陳忠實的《白鹿原》和霍達的以伊斯蘭教為題材的作品《穆斯林的葬禮》等都蘊含著濃郁的宗教文化色彩。在這些小說中,我們可以讀出,這些小說在描述中或是在困難中去得到宗教文化的心里安撫,從而得到生存的能量,或者在描述歧視宗教文化及宗教文化中的不公去展現(xiàn)自己的不滿。以霍達在《穆斯林的葬禮》的小說分析為例,在它的后記中說道“只因為我們這個民族和宗教有著久遠的歷史淵源和密切的現(xiàn)實聯(lián)系,它時時籠罩在某種氣氛之中”。我們可以明顯的感受出作者對這種緊張氣氛的擔心害怕甚至是恐怖,但是有著宗教文化的寄托從而得到心靈上的慰藉,這種心靈上的寄托從而讓作者勇敢的生存著。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小說的創(chuàng)作過程也是對作者本身的一種潛在的修煉,從而能更好的找到慰藉自己心靈的靈感同時也能帶給讀者更多的宗教文化感受,宗教文化通過文字的敘述也給它帶來了更多的新鮮能量。

二、以維吾爾族小說為例來闡述其中的宗教文化

在維吾爾族長篇歷史小說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兩種風格的作品表達形式,一種是對歷史性為主導的真實事件及歷史故事的描寫,另一種是以抒情為主的將歷史與現(xiàn)實貫穿其中的描寫。這兩種當代小說寫作風格都具有濃郁的宗教文化色彩。其中以作品《阿曼尼沙汗》、《賽義德汗》為例,許多當代作家都喜歡在他們的小說中去尋找某個宗教題材或者歷史故事來獲得創(chuàng)作靈感,這兩個小說也就印證了這一說法,其兩篇小說的作者特別注重歷史真實性的記錄和對歷史文獻的研究。這種當代小說將“歷史”至于小說主導的位置,完全按照歷史的演繹去重述歷史,這也就對歷史的真實性有了準確的描述和審美追求。那么另一種以《故鄉(xiāng)》和《劊子手太太》為例,它主要以歷史的真實性和客觀分析為主,是歷史與抒情表達的中的“詩”為主。將歷史呈現(xiàn)出來的嚴謹與抒情的詩相結合,達到靈動的效果。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一些現(xiàn)代作家的寫作手法也表現(xiàn)出了不同的一面如《走過天險的人們》的作者巴圖爾•肉孜則摒棄了原有的寫作手法而去大膽的運用現(xiàn)代的寫作手法,去描寫了維吾爾族的歷史和對宗教文化的信仰。在讀者中得了不錯的反響。不同時期的作者在創(chuàng)作風格上有著不同的差異,但是不難看出維吾爾族在歷史真實性的敘述和對宗教文化的表達上都有著一致性。所以不管事哪一種創(chuàng)作風格的小說作者都是建立在大量的閱讀和對宗教文化的深厚理解和信仰的基礎之上的。

三、結語

我們不難得出,宗教文化有與小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小說與宗教都是為凈化人類的心靈所服務的,我們何嘗不把閱讀小說當成一種修行呢,我們在接近文學作品的時候可以去感受、反思、發(fā)現(xiàn)、打開自己心靈上的那扇窗戶去得到心靈深處的慰藉。同時,宗教文化在當代小說中的滲透也架起了了我們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溝通橋梁,讓我們民族與民族之間有著思想上更多的溝通。

作者:米爾瓦那木·依布拉音 單位:新疆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