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中醫(yī)辨證療法輔治眩暈癥的臨床觀察淺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醫(yī)辨證療法輔治眩暈癥的臨床觀察淺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中醫(yī)辨證療法輔治眩暈癥的臨床觀察淺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7例眩暈癥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50例,女27例,年齡40~88(60.19±4.70)歲。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43例(常規(guī)西藥治療組)和觀察組44例(中藥辯證治療組),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根據患者病情評估情況合理選擇使用長春西汀,前列地爾,天麻素治療。予長春西汀(山東瑞陽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40876)20ml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鹽水250ml稀釋后靜脈滴注,每天1次,根據患者病情可將最大劑量調整至30ml;前列地爾(哈藥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84565)1~2ml入生理鹽水10ml稀釋后靜脈推注,每天1次;天麻素(山東羅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50722)200mg入250或500ml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鹽水稀釋后靜脈滴注,每天1~2次。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中醫(yī)辨證治療:根據患者臨床表現進行辯證分型,分為痰濁中阻型、肝陽上亢型、氣血不足型、瘀血內阻型、脾腎兩虛型五類,自擬天麻鉤藤飲湯,根據不同的癥候采用天麻鉤藤飲湯加減治療。藥物組方:天麻12g,鉤藤9g,石決明24g,川牛膝15g,桑寄生15g,杜仲15g,山梔子12g,黃芩9g,益母草12g,茯神15g,夜交藤15g,每天1劑,水煎服[3]。痰濁中阻患者加蓮子心、蒲公英、黃連;肝陽上亢患者加珍珠母、石菖蒲、遠志、酸棗仁;氣血不足患者加丹參、何首烏、當歸;瘀血內阻患者加龍膽草、琥珀;脾腎兩虛患者加枸杞子、旱蓮草、生地,根據患者癥候表現調整用藥劑量,連續(xù)治療2周為1個療程[4]。

1.3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2組患者治療效果及6個月與1年期復發(fā)情況。療效判定:顯效:治療后患者癥狀體征消失,各項檢查指標基本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患者癥狀體征明顯減輕,各項檢查指標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癥狀體征及各項檢查指標較治療前均無改善,甚至加重。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45%,高于對照組的81.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25,P<0.05)。

2.2復發(fā)情況比較

觀察組6個月復發(fā)率2.27%、1年復發(fā)率6.82%;對照組6個月復發(fā)率9.30%、1年復發(fā)率20.93%,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眩暈癥的病因較為復雜,患者往往伴隨有椎底動脈狹窄,在發(fā)病初期會伴隨有頭暈、惡心嘔吐等短暫性的腦缺血先兆癥狀。因此,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中以抗凝、溶栓、擴張血管、改善心腦血管微循環(huán)等藥物治療方法為主。然而,在西藥治療中眩暈癥難以根治,復發(fā)率高,患者需要長期堅持服用藥物治療,不良反應多,容易引起患者胃腸道及神經系統的不適,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不便[5]。中醫(yī)學認為眩暈癥的發(fā)生主要由于“風、熱、寒”邪侵所致,在治療中需要采用滋補腎陰、平肝熄風、活血利水、補血益氣為主要方法。在我院自擬的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中,以天麻和鉤藤為君藥,天麻為治療眩暈、頭痛的特效藥,鉤藤是除心熱、平肝風的良藥[6];以石決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為臣藥,均具有補益肝腎的作用,川牛膝飲藥下行,平肝潛陽,杜仲含有血管緊張素抑制劑,可達到降血壓的治療目的;以山梔子、黃芩、益母草為佐藥,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的功效;以茯神、夜交藤為使藥,鎮(zhèn)靜安神,改善患者肝陽上亢導致的心煩氣躁,提高患者睡眠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45%,高于對照組的81.40%(P<0.05)。中醫(yī)辯證治療通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滋陰補腎、平肝潛陽、寧心安神等療法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發(fā)揮降血壓、活血的功效,減少眩暈發(fā)作,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在現代藥理研究中,自擬天麻鉤藤飲中多種中藥有效成分中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改善患者機體中供血供氧現狀,提高血液中的血氧水平,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在與西藥擴血管、活血藥物聯合作用中,進一步提高中藥有效成分在血液中的擴散并發(fā)揮作用,優(yōu)勢互補,降壓和鎮(zhèn)靜效果顯著。中西聯合用藥效果明顯高于單藥治療,可減少西藥的使用劑量,避免長期用藥對患者心血管系統及腎臟系統造成的不良反應,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好。綜上所述,中藥辯證治療可根據眩暈癥的不同證候類型施治,調整方劑劑量,調節(jié)患者陰陽失調及氣血阻滯,改善患者眩暈的臨床癥狀,治療后復發(fā)率低,具有較好的近期和遠期療效,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高,在眩暈癥治療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中醫(yī)辯證治療具有針對性強的特點,用藥后起效迅速,與西藥聯合用藥時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更好地發(fā)揮藥效。同時,中藥治療費用經濟,適合于眩暈癥等慢性疾病的長期治療,患者易于接受,可進一步深入研究后在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周艷朋.眩暈癥的中醫(yī)證候相關因素與療效評價臨床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1):136-137.

[2]康晨,滕晶.基于“中醫(yī)心理紊亂狀態(tài)”從脈辨治眩暈癥[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6,25(12):2386-2388.

[3]楊學雙.中醫(yī)辨證針灸治療眩暈癥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34):174-175.

作者:于建鋒 王冬香 張劼 張麗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中醫(y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