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時事政治下的高中政治教學(4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時事政治下的高中政治教學(4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時事政治下的高中政治教學(4篇)

第一篇:茶文化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創(chuàng)新

摘要:思政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屬于系統(tǒng)工程,其除了師資隊伍建設外,還需要從教學內容重構、豐富教學形式等多個方面下功夫。為此,在茶文化視角下來拓展對高校思政教學創(chuàng)新問題的探討就顯得十分必要。之所以引入“茶文化”,是從其使用價值層面來做考慮的。而且,茶文化也深刻浸潤著大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關鍵詞:茶文化;思想政治教學;高校;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高校思政教學模式,意在適應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內在要求,也意在增強思政教學的實效性。從目前所開展的思政教學實踐中可知,隨著名師工程建設的穩(wěn)步推進,在傳幫帶機制下,的確對思政教學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這里也需要指出,思政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屬于系統(tǒng)工程,其除了師資隊伍建設外,還需要從教學內容重構、豐富教學形式等多個方面下功夫。實踐又表明,相對于師資隊伍建設而言,后兩類子要素的構建與提升存在著諸多難題。其中,難以把握教學內容的著力點,和難以建立環(huán)境適應性的教學形式則是關鍵。為此,本文試圖在茶文化視角下來拓展對高校思政教學創(chuàng)新問題的探討。之所以引入“茶文化”,是從其使用價值層面來做考慮的。而且,茶文化也深刻浸潤著大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1高校思政教學創(chuàng)新的時代背景

聚焦當前的時代背景,可以將其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1.1“互聯(lián)網+”模式的時代背景

“互聯(lián)網+”已成為當前出現頻率極高的專用詞匯,在本文中主要指向基于“互聯(lián)網+”技術下的媒體平臺。隨著智能手機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普及,大學生群體可以方便的借助手機新聞端了解各類新聞信息,也能在自媒體平臺上瀏覽和抒寫各種評論。這就意味著,當前的大學生群體已不再“單純”。契合這樣的時代背景,若不能重構思政教學內容和豐富教學形式,必將使目前的思政教學陷入到被邊緣化的境地。

1.2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時代背景

“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也已深入到大學生群體的主流意識中,環(huán)顧大學校園可知,那些外賣和快遞小哥,大都為本校兼職的大學生。在辯證視角下來看待這一現象,其好的一面在于促使大學生能夠盡快適應社會環(huán)境,并能與社會互動中實現自我價值。但另一面則是,因對物質回報的短視而產生厭學的浮躁情緒,且這種情緒能夠在大學生群體中得到蔓延。不難看出,傳統(tǒng)思政教學模式對此是難以駕馭的。

1.3突破集體主義傳統(tǒng)的時代背景

隨著“00后”成為高校學生群體的新生代,過去那種注重集體主義精神的校園文化氛圍,必將被增量變革所侵蝕。這里不去對個體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優(yōu)劣展開價值判斷,但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及時代背景下突破集體主義傳統(tǒng)的趨勢應得到思政教師的高度重視。將視角轉移到大學生未來的職業(yè)生涯中,很難想象具有強烈個人主義的大學生能夠在人生的長河中獲得命運的青睞。

2茶文化視角下的教學創(chuàng)新定位

在時代背景下,基于茶文化視角下的教學創(chuàng)新定位可歸納如下:

2.1定位于引導大學生群體的思想

高校思政教學擁有具體的教材體系,以及在高校黨委直接領導下也擁有相對規(guī)范的教學形態(tài)。但在面對互聯(lián)網時代下的信息開放環(huán)境,拘于上述傳統(tǒng)模式下的教學則難以有效引導學生的思想。通過對茶文化的引入,合理應用茶文化中的顯性和隱性要件,則能起到彌補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空缺作用。具體而言,茶文化的顯性要件則體現為“茶”作用于學生行為和人際交往的方方面面。而對于隱性要件而言,則指向了“茶”的一種精神內涵。

2.2定位于疏導大學生群體的心理

在我國社會轉型期,當代大學生群體所呈現出的浮躁情緒和心理是一個社會現象。特別在創(chuàng)業(yè)文化已深入到大學生群體意識中后,那種急功近利式的群體心態(tài)便更為突出。實踐表明,教師企圖用說教、鞭策的方式來端正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和生活態(tài)度,可謂是徒勞。但隨著將茶文化引入其中,以慢節(jié)奏、素雅的文化風格則能在“共情”中潛移默化的感染大學生,最終對他們的浮躁的心理進行疏導。

2.3定位于滿足大學生群體的情感

當代大學生身上所具有的十分鮮明的個性化特征,部分來自于時代大環(huán)境的影響,而另一部分則根源于他們的生活歷程和以之相適應的行為偏好。在與部分學生交談時感知到,他們困惑于寢室室友人際關系的處理,也困惑于校園環(huán)境下的人際互動?;蛟S,在現階段緊張的日常學習生活中,無法使得他們的情感獲得釋放。那么,將茶文化引入到思政教學中來,便需要在顯性和隱性文化要件中,為大學生個體的情感釋放和訴求創(chuàng)造契機。以上從三個方面所做的教學創(chuàng)新定位,并未能完全涵蓋所有的創(chuàng)新要素,但從先易后難的角度出發(fā),則需要我們首先完成上述三個方面的定位,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拓展。

3高校思政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

根據以上所述,高校思政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可從以下5個方面來構建:

3.1厘清植入茶文化的教學邊界

在茶文化視角下來創(chuàng)新高校思政教學,那么就必然需要將茶文化要件與現階段教學模式進行整合,而在整合的過程中就需要厘清二者的教學邊界問題。由于茶文化的植入并不適合在課堂教學中展開,那么能否在課外實踐教學或者專設“茶文化實訓”項目,則可以由各個高校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另外,為了使茶文化能夠適應時展的要求,還需要挖掘學生社團在推動茶文化與大學生生活、學習相聯(lián)系的職能優(yōu)勢。

3.2整合和提煉茶文化中的要件

大學生群體對于“茶”十分熟悉,但卻較少有意識的去深化對茶文化的理解,以及主動將其文化要件融入到內心信念之中來。為了幫助大學生能夠獲取茶文化的熏陶和受其感染,教師首先需要整合和提煉茶文化的有用要件。筆者建議,在顯性文化要件中可以提取:品茗、茶道和茶藝鑒賞等板塊,這樣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生活情趣。在隱性文化要件中則可以提取:靜心、反思、悟道等元素。包括最近流行的網絡詞匯“佛系”,也可以將其與茶文化相聯(lián)系。

3.3基于線上線下的茶文化互動

有條件的高校應該著力在線下開展茶文化互動教學,如上文所提到的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在教室內以品茗為活動載體,通過營造寬松的活動氛圍,來引導大學生釋放自己的情緒,緊密圍繞著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繼續(xù)深造等話題,來幫助大學生群體正視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但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還可以以微信為平臺來建立線上茶文化互動。教師通過開通微信公眾號,主要以視頻、圖片的方式來傳達茶文化中的思想元素,并展開在線交流。

3.4創(chuàng)建圍繞茶文化互動的沙龍

隨著茶文化引入的不斷深入,接下來就需要提升茶文化教學的品質和效果。為此,高校多部門聯(lián)合可以創(chuàng)建圍繞茶文化互動的沙龍。擁有人文學院的高校,可以聘請校內教師定期為大學生開設“茶文化與人生”的講座,不具有這種條件的高校則可以聘請校外教師。這里應突出“互動”二字,即在開設沙龍的過程中應鼓勵大學生闡述自己的人生理念,并最終將話題轉向專業(yè)學習意識、職業(yè)發(fā)展思想、社會倫理道德感悟等方面。

3.5依托校園社團的茶文化傳播

各個高校的學生社團名稱各異,但可以采取拓展某社團的活動內容,或者專設國學文化傳承社團來推動茶文化的傳播。傳播茶文化的目的在于實現茶文化有益的思想元素融入到校園精神文化的系統(tǒng)中來。這里教師應扮演輔助學生社團開展活動的角色,如輔助社團構思茶文化傳播的活動內容和形式,促進社團成員提升對茶文化各項知識的儲備,幫助社團落實活動場地等。最后強調,在知行結合的教學原則下,教師首先需要將茶文化的行為層次展示給學生,并使學生在體驗行為層次茶文化后有所感悟,而這種感悟需要通過主題討論和在班級成員的相互交流中來得以升華。接下來便是傳播茶文化中的思想層次,而這就需要教師在啟發(fā)式教學下來展開。從筆者的教學實踐中可得,教師應緊密圍繞著職業(yè)觀塑造這一主題,來引導學生獲得相應的思想元素。

4小結

本文認為,創(chuàng)新高校思政教學模式,意在適應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內在要求,也意在增強思政教學的實效性。通過主題討論,創(chuàng)新的路徑可圍繞著:厘清植入茶文化的教學邊界、整合和提煉茶文化中的要件、基于線上線下的茶文化互動、創(chuàng)建圍繞茶文化互動的沙龍、依托校園社團的茶文化傳播等五個方面來展開。

參考文獻

[1]巫明川,王中正.手機上網與校園網絡輿情突發(fā)事件———以溫州地區(qū)大學生為例[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44-45.

[2]武麗麗.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3]謝文平,陸書建.關于大學生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討[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23-24.

作者:丁翠娟 單位:重慶三峽職業(yè)學院機械與電子工程系

第二篇:時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學應用

摘要:高中政治無疑是文科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高考中占據了不小的比分。但是,政治課程由于其理論性內容較多,哲學性較強,課堂教學方式較為枯燥。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只是機械地進行死記硬背,學生對政治內容的理解也停留在表面層次,考試的分數往往無法得到有效提升。本文主要對于當前時政內容應用政治課堂的形式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給實際教學帶來一定幫助。

關鍵詞:時事政治;高中政治;應用探討

一、引言

時政是高考政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卻幾乎看不到時政在課堂中的運用。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在教學時,學校會將一般是三到五年的時政重點進行提煉,從而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去了解。但是,時政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時事性,新聞性,如果能將其與實際課堂教學相互結合,就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時政內容,也可以充分地改善教學環(huán)境,從而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二、導入教學,引發(fā)思考

我們都知道,對于政治課而言良好的教學氛圍是促進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的開端,如果在課堂教學開展之初,老師沒有通過一定的方法來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教學內容上,那么這節(jié)課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一般是老師上臺,讓學生翻到指定頁面,然后按照教材進行逐步講解,學生通過聽講,討論以及老師提問等來理解教學內容。因此,學生與老師難以發(fā)生化學反應,教學的氛圍比較低沉。因此,老師進入課堂教學之前,可以通過舉例近期國家發(fā)生的大事以及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以便于老師對于接下來的內容進行有效講解。如,在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這一單元,我們在講到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時,一般人都沒有具體的概念,但是老師可以通過近期發(fā)生的大事件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如,近期《戰(zhàn)狼》電影不僅在國內引發(fā)了觀影潮流,在世界電影史上也取得了驚人的戰(zhàn)績。而在電影中,就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抗爭精神與強大的民族凝聚力。老師通過引入這一新聞,從而讓學生提升興趣,通過自由發(fā)言,從而總結當前的民族精神內涵。最后,引入課堂內容,加深學生理解。

三、聯(lián)系時政,深化概念

高中政治普遍對于當前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內容進行了深入地剖析,并引入生活哲學,讓人們在生活過程中,感受哲學存在的意義,探索世界本質,了解生活內涵,強化思維理念。因此,理論性的內容較多,學生生活閱歷并不豐富,在理解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問題,因此,老師可以通過聯(lián)系時事政治,將理論化的內容與實際生活中存在的事件聯(lián)系起來,從而進一步深化概念,讓學生能夠形成理解。如,在生活與消費這一單元,消費模式及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是教學的主要內容。老師在進行引入時,可以結合當前共享單車,移動消費等占據了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的消費模式進行講解,新型的消費模式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也在影響著我們的消費理念。以往,消費主要是錢幣與貨物之間的交易,而現在,是虛擬數字交易。老師通過引導,從而引入實際生活中情景,讓學生進行討論,從而讓學生在理解課本內容的同時,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四、結合時政,分析問題

學生用理性的思維去分析問題,用客觀的態(tài)度回答問題一直是時政治教學最為主要的目的,也是教學的難點。在高考答卷時,學生對于問題是否進行準確、嚴謹、客觀、理性等分析是決定政治考卷分數的重要因素。而在這其中,理論性的東西較多,如,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定義及如何區(qū)分等一系列的經典問題。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運用學生簡易能懂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形成理解,并能夠形成獨立對于問題進行分析的能力以及敏銳理性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對于思想方法與創(chuàng)新意識這一單元進行教學時,由于具有較大的難度,因此,老師可以采用通過舉例讓學生進行分析,以達到理解的目的,并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思維拓展,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而時政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如,當前互聯(lián)網發(fā)展迅速,也逐漸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在實際生活中,其具有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老師可以通過對于近期世界互聯(lián)網產業(yè)發(fā)展大會(2017,烏鎮(zhèn))作為新聞引入話題,讓學生發(fā)揮思想,形成討論。最后引入創(chuàng)新意識與唯物辯證法之間的聯(lián)系,突出創(chuàng)新意識的樹立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也是民族進步的靈魂。

五、搜集時政,擴展知識

時政作為高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當前時政進行搜集整理并理解,是政治的教學要求。因此,有必要通過引入時政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點,讓學生形成關心時事的習慣,從而有助于學生提高政治成績。如,在進行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相關課程時,老師可以通過引入相關信息,從而讓學生了解當前政治形勢,增加時政知識。也能夠進一步地了解到國內政治制度,權力機關組成等內容,從而在擴大學生知識點的同時,增強學生了解時政的興趣。六、結束語政治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不僅需要我們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也需要大家進一步地結合生活實際,來理解內容。從而樹立先進的政治觀,在人生價值選擇方面能夠更加積極客觀地面對,從而有助成熟的思想觀念的形成。老師作為主要的引導者,必須深入學生,實現教學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張兆芳.淺談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5(16):49.

[2]耿健龍.關于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研討[J].新課程:中,2015(6):225.

[3]周傳剛.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和效果分析[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2):00154.

[4]馮丹萍.淺析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的有效策略[J].教育:文摘版,2016(8):00026

作者:劉祥群 單位:湖北省巴東縣第一高級中學

第三篇:時事政治下高中政治教學應用

摘要:時事政治作為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逐漸成為目前教學中關注的重點。我們講過研究可以發(fā)現,實時政治對于政治教學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我們對于實時政治的重視還遠遠不足,需要我們進行更加深入的努力。本文在進行研究后,就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作用,應用的對策等幾個方面做出論述。

關鍵詞:素質;理論;課堂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對于高中生的素質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視,而素質教育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對于學生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那么高中教學中政治的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手段。但是目前高中政治教學還是更為偏重于理論,對于學生的吸引力遠遠不足,所以將時事政治引入到高中政治課堂中是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的,同時還能改變目前素質教育不足的現狀,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做出貢獻。

1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作用

1.1擴充高中政治教材知識

對于傳統(tǒng)的政治教學來說,教學內容的編寫較為連續(xù),對于教學來說是連續(xù)和固定的,我們在日常學習中也可以發(fā)現,政治教學往往會和目前的現實社會有一定的不符,或者出現滯后的現象。但是我們在考試中所見到的問題都是切實符合我國目前時事政治的,有很多的觀點和相關術語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都是沒有出現過的,這就會給我們的考試帶來難題與不便的情況,如果沒有時事政治的補充,我們是難以真正學好政治的,也難以把握其真正的含義。但是如果老師將實時政治引入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現實實踐相結合,使得理論不再抽象,提升教材的實用性,另外還能開拓學生的眼界,讓學生更多的學習知識,對國家更為關心。

1.2培養(yǎng)學生運用理論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傳統(tǒng)的體系中,我們可以通過書本教學來進行考試,但是在現代教育體系中,高中教學已經不僅僅是對于學生記憶和理解能力的考察,更多的轉變?yōu)閷τ趯W生解讀,分析等多種能力的綜合的考察。在過去來說,教師往往會告訴學生如何解題,如何作答,但是這種教學方式會給學生帶來學習上的難題,導致政治也成為學生學習的負擔,所以我們應當將時事政治的教學引入到教學中,提升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從被動的接受問題發(fā)展成為主動的思考問題,主動的結合時事政治來解決問題,這種鍛煉之下,學生對于問題的分析能力,解決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會有顯著提升。

1.3轉變教師角色

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學過程也往往是由教師講述為主,當然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會使得學生的學習情趣下降,這就不但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下降,同時老師的講述過程也會困難重重。在新課標的要求下,老師應當轉變自己的角色,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幫助者。而時事政治的引入就為老師角色的轉變提供了條件,讓學生能夠和老師進行互動,對于師生的角色的轉變都有積極地意義,使教學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這樣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是極其有效的,促進學生和老師的共同進步。

2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的對策

2.1轉變課堂教學理念

我們需要清晰的認識到,在現在的教學理念之下,學生已經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者,更重要的是,學生要成為課堂的主體,要求老師從過去的一味講述轉變?yōu)閷τ趯W生學習過程的幫助者,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打破傳統(tǒng)的老師主導課堂的形式,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氣氛,培養(yǎng)學生和老師亦師亦友的教學觀念。在我國的傳統(tǒng)來說,經常會出現對于學生自主能力不夠重視的現象,想要真正讓實時政治在高中的政治教學中起到關鍵作用,就必須要構建新型的,和諧的師生關系,讓高中課堂充滿生氣。

2.2激發(fā)學生對于實時政治的興趣

高中課堂的教學和我們所希望的教學還是有一定水平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在引入時事政治之后會發(fā)現,對于學生的教學效果卻并不明顯,這就是因為學生對于時事政治沒有強烈的興趣,所以想要讓實時政治在教學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就必須要激發(fā)學生對于實時政治的興趣。其實對于學生興趣的提升是有許多方法的,我們不但可以通過進行專題講座的方式,還可以改變教學模式來提升學生的興趣。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高中政治教材是有一定滯后性的,學生難以接觸到新鮮事物,自然難以有強烈的興趣,但是由于學習壓力的限制,他們對于新的事物都是有強烈興趣的,所以應當多多采用時事政治的教學方法來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實時產生興趣,就可以對政治產生興趣,學習就會有保障。

2.3合理安排應用時事政治的時機

時事政治雖然對于學習來說有重要意義,但是對于時事政治應用的時間將會直接影響時事政治的效果。其實對于時間的選取并沒有很固定的說法,但是根據研究,在上課前進行時事政治的講述效果較好,學生還沉浸在上一節(jié)課中,這時進行時事政治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注意力發(fā)生轉變,提前將學習目標轉變到整治中來,對于政治教學是有重要意義的。另外就是在課堂結束時可以適當的運用時事政治進行總結,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思考,還能夠結合實例進行深入理解,這樣就可以擺脫過去教學過去過于呆板的狀態(tài),讓我們能夠深入學習,深入理解政治知識。

3結語

經過深入探討后,我們可以清晰的發(fā)現,高中政治教學中引入實時政治是相當重要的,不僅能夠改變教學理念,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目前還有較大的不足,需要我們不寫努力,但是相信在我們的不斷努力之下,對于學生實時政治教育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徐小松.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和效果分析[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01):63,65.

[2]耿健龍.關于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研討[J].新課程•中旬,2015(06):225.

[3]楊秀艷.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考試周刊,2014(67):122,123.

作者:冉子龍 單位:鄭州市第四中學

第四篇:高中政治教學的學科文化實踐

摘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整個教育行業(yè)逐漸在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建立情感、價值取向、道德觀相連的思維體系,適應新時代下三觀變化,形成符合學生個人特點的人生及價值體系。學科文化是指學科中展現的觀點、思想、情感等,高中學科文化在豐富高中學科教育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科知識的發(fā)展。本文對高中政治教學融入學科文化的實踐進行探討,旨在促進高中政治學科教育。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學科文化;實踐

學科文化貫穿整個課程教學,是存在于學科知識體系中的思想與情感的表達,廣泛存在課程中。而高中政治教學因學科本身的特殊性,政治學科文化發(fā)展同時促進了學科知識的發(fā)展,高中政治課程中含有大量的人文色彩,是對政治知識、思想、方法的高度總結,學生在學習政治知識時,是對當下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的理解與串聯(lián),因此在高中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融入學科文化,圍繞學科知識及學科文化價值進行教學。

一、提升人文素養(yǎng),構建政治教學與學科文化的結合點

在展開高中政治教學時,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做到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的個性及思想。通過提升人文素養(yǎng),構建政治教學與學科文化的結合點。高中政治課程除了自身邏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對文化價值、思想的表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情感表達,努力營造自由、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思想觀念獲得天性自然的發(fā)展。高中政治教學是對學生主觀思想、情感的引導,在對學科知識體系的講解中,逐漸升華到學生主體與世界的聯(lián)系架構,立足現實生活的發(fā)展,體會思想政治層面的價值。政治課程不是文本課程,它更多地體現于教師及學生對政治的解讀,因此對于更體現主觀情緒的政治教育,教師應讓學生融入對政治課個人體驗,將政治教材作為跳板,進行精神、思想的對話。例如:《新時代的勞動者》一框教學中可結合教材內容,圍繞“長大后你想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新時代的勞動者如何就業(yè)與創(chuàng)業(yè)?”等話題,構建政治教學與學科文化的結合平臺,引導學生討論,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中受到理想教育、實現精神升華。在這個過程,教師必須不斷深入自身專業(yè)化發(fā)展,提升教學及政治素養(yǎng),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政治課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認知。高中政治課由于需要對學生的思維及價值觀進行教學引導,因此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可避免地會運用大量的理論知識講解的方式,容易對學生學習熱情造成影響。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豐富教學手段,積極挖掘政治教材及課外政治知識的美感,通過充分運用政治中人性之美、社會之美等感染學生心靈,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的熱情,在愛與希望的美學政治中,引起學生共鳴,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三觀認知。例如《企業(yè)的經營》教學中,為強調企業(yè)經營誠信的重要性,教師可以應用國內外較為著名的“誠信事件”和“不誠信事件”,講解事情始末,讓學生了解到誠信與不誠信之間的差距。如海爾砸冰箱事件,針對冰箱質量問題,其廠長張瑞敏將當時價值頗高的76臺稍有問題的冰箱當場砸毀,提出了“有缺陷的產品就是不合格產品”的觀點,對中國企業(yè)及全社會質量意識的提高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教師要從企業(yè)誠信的話題引申到個人誠信上,幫助學生建設正確的誠信觀。

二、依托教學內容,挖掘政治教學與學科文化的結合點

1.巧用歷史知識,捕捉滲透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掘政治教材中每個知識點下的歷史政治故事,充分研讀課本,確保適時合理地運用這些寶貴的歷史素材,引導學生從歷史事件、真實案例中體會發(fā)現政治魅力,將政治中抽象的理論知識運用掌握。例如,在《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教學中,可充分利用近現代史中的知識,如1958年提出“”口號,講述當時實行平均分配制度,吃“大鍋飯”所帶來的危害,從反面印證“為什么要實行按勞分配”這一分配方式。2.關注社會資源,拓展融入點與其他學科相比,政治教學與生活、社會聯(lián)系得更為緊密。因此在進行政治教學時,適當補充生活或時政材料,讓政治真實融入學生學習生活中,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利用生活實例或時政材料教師可以設置模擬真實的情境,可以設立單獨的政治問題進行深入解析,引導學生站在客觀的角度對事件發(fā)展、人物變化等進行分析及評價,有助于學生處于超過事件的高度,結合更為成熟的政治知識、思維模式體會事件發(fā)展歷程。例如:在《發(fā)展生產滿足消費》教學中,通過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片段,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從而引入本節(jié)課的主題———發(fā)展生產滿足消費;又如,在“為什么要大力發(fā)展生產力?”教學時,可及時融入最新時政內容———黨的報告中將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表述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并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思考、分析,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實現政治教學與學科文化的結合。3.以活動為載體,延伸結合點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時,可以以特色活動為載體,利用富有教育意義的實踐游戲延伸政治教學與學科文化的結合點。在學習《經濟生活》的知識時,為樹立學生正確的消費觀,針對一次性碗筷的過度使用,導致每年樹木被大量砍伐,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問題時,教師可以通過組建環(huán)保綠化小組,提倡環(huán)保從自身做起,舉報“禁用一次性碗筷、保護環(huán)境”倡導活動,將政治、經濟與環(huán)境保護相結合。

三、革新教學模式,實現政治教學與學科文化的結合點

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革新教學模式,營造輕松、自由的教學氛圍,積極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在展現政治課程文化、價值的各環(huán)節(jié)中,應通過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角色扮演、社會現場教學等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通過對教學環(huán)境的美化,變化不同教學形式,極力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應合理運用政治教學資源,結合具有教育意義的政治案例,將學科文化融入高中政治教學中,提升學生政治思想水平。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設置較鮮明的學習目標,提出具有實踐含義政治問題,然后在課堂中進行趣味互動,通過對教材教具的美化,教學節(jié)奏把控使整堂政治教學課變得新奇且具有美感,營造熱烈的學習氣氛,幫助學生理解政治中抽象含義,達到現實政治與理想思維的實踐結合。例如:在《經濟生活》中“投資的選擇”教學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投資理財推介情境,圍繞“股票、債券和保險”這三種投資的優(yōu)劣勢進行模擬演練。在進行情境教學前,教師要詳細講述三種投資方式的特點,針對其流動性、收益性及適宜的人群等,讓學生清楚了解投資情況,讓學生明白投資中理性的重要性??偠灾?,政治教學中融入學科文化,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政治時構建文化、價值、道德品質相聯(lián)系的學習體系,使所學學科知識到學科思維的高度統(tǒng)一,逐漸養(yǎng)成正確且符合時代的三觀。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應不斷深入自身專業(yè)化,不斷革新自身教學模式及方法,尊重學生個性特點,結合政治教學資源,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提升政治素養(yǎng),形成正確三觀認知。

參考文獻:

[1]劉麗.政治教學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應把握好的“三個關鍵”[J].教學與管理,2017,11(21):84-86.

[2]劉海.高中政治教學融入學科文化的實踐思考[J].教師教育論壇,2017,30(06):55-58.

[3]陸全貴.以“文”化人繼傳統(tǒng)與時俱進續(xù)輝煌———淺析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滲透[J].好家長,2015,(30):40-43.

[4]丁曉春.新課程下高中政治教學的思考[J].中學時代,2014,17(22):54.

作者:林幼芬 單位:詔安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