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勤儉節(jié)約的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勤儉節(jié)約;習慣;節(jié)約意識
印度作家泰戈爾說:“鳥翼系上了黃金,這鳥永遠不再在天上翱翔?!奔议L不要讓奢侈成為孩子飛翔的“黃金”牢籠。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應該如何培養(yǎng)小孩子的節(jié)約習慣呢?可以從下面幾點著手:
1 做孩子的榜樣以身作則
為孩子樹立好榜樣,教育孩子懂得節(jié)約和愛惜身邊的物品。由于學齡前幼兒理解能力相對較差,對他們進行節(jié)約教育有一定的難度。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從幼兒特點入手是培養(yǎng)節(jié)約意識的最有效的方法。讓孩子在模仿中產生節(jié)約意識。
俗話說:“身教勝言教?!背扇说囊谎砸恍袑τ變簳r時刻刻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突出的特征是喜歡模仿老師、家長、伙伴,他們在模仿中學習、成長。模仿可以成為他們學習的動機、也可以成為他們學習他人經驗的過程。模仿又是他們主要的學習方式,成人要充分利用幼兒這一特點來強化他們的節(jié)約意識。
幼兒由于生理發(fā)育還不成熟、小肌肉動作準確性不高,會有撒飯的現(xiàn)象。吃飯像喂小雞,往往一頓飯下來地上、桌上撒著飯粒,碗里的飯也吃不干凈。這時我們就要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為幼兒尋找模仿的對象,“××小朋友真棒會變魔術把飯都‘變’到肚子里。”幼兒在模仿同伴的過程中,在成人的引導下從興趣出發(fā)主動地學習掌握進餐的方法、技能,從而也達到了節(jié)約糧食的目的。成人要有很強的節(jié)約意識,在刷牙或擦肥皂時關掉水龍頭的同時用語言告訴幼兒你在做什么,讓幼兒通過成人口頭和肢體語言掌握節(jié)約的方法,教育孩子,房間里沒有人時要隨手關燈;沒人看電視時,要關上電視機;在洗手、洗澡的時候,擦肥皂時要把水龍頭關上;每天吃飯時要將碗里的飯菜吃干凈;吃零食時,如果一次吃不完就將包裝重新包好,下次再吃。
2 講故事培養(yǎng)幼兒的節(jié)約意識
故事的趣味性和引人入勝的特點使幼兒百聽不厭,他們往往把故事情節(jié)與實際生活相混淆,它促使幼兒的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化,他們常常和“娃娃”說話、跟小椅子“再見”,這些都是幼兒思維“擬人性”特點的體現(xiàn)。而情緒對學齡前幼兒心理的作用極大,用情緒性的故事往往能打動幼兒,我們可以將關水龍頭這件事編成小故事,通過生動的語言、形象的動作來表現(xiàn)沒關水龍頭后小水龍頭的反應,“它很傷心、流了很多眼淚,聽小水龍頭哭得多傷心?!庇變罕还适虑楣?jié)感染,對水龍頭產生同情會主動關掉水龍頭。為了鞏固節(jié)水意識,我們還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斷以小水龍頭的口吻提醒幼兒,從而強化幼兒洗手后關掉水龍頭的意識以達到節(jié)水的目的。
3 玩游戲培養(yǎng)幼兒的節(jié)約意識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小孩子生來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主的。有目的地開展一些游戲,將節(jié)約的意識滲透到幼兒每天的生活之中,利用廢舊材料以物代物玩游戲,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節(jié)約的意識。幾種培養(yǎng)孩子節(jié)約意識的小游戲:
(1)游戲《看誰找得快》。
將百寶箱中的廢舊材料制作成各種交通工具,讓幼兒找一找、說一說這些交通工具是由什么做出來的,然后在親子活動中與爸爸、媽媽一起利用廢舊材料制作交通工具等并將其投放到活動區(qū)中。
(2)游戲《小廚師》。
在廢舊的紙板上扎幾個眼,做成蓮藕的形狀,將廢紙剪碎當餡讓幼兒制作藕合。用廢紙剪成圓形放上餡包餃子等。這樣幼兒在游戲中既提高了操作水平,又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同時也使幼兒產生廢物利用的意識。
(3)游戲《猜猜我是誰》。
讓孩子閉上眼睛,成人分別敲擊各種“樂器”讓幼兒猜一猜,是誰發(fā)出的聲音,使幼兒在尋找中發(fā)現(xiàn)奶筒做的小鼓,瓶蓋做的小镲也能為音樂伴奏敲出的聲音也很好聽。
4 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價值觀
家長對下一代的疼愛有加,關懷備至。往往在滿足孩子物質需求的時候,忽視了勤儉節(jié)約精神的培養(yǎng)。有些孩子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過于溺愛、遷就孩子,孩子要什么就滿足什么,千方百計地滿足這些“小皇帝”的要求。孩子浪費的行為也十分嚴重,有的孩子吃不完的包子、油條、面包、飯菜,到處亂扔亂倒……這種現(xiàn)象不能不引起家長高度重視。家長必須充分認識教育孩子勤儉節(jié)約的必要性、迫切性,認真在孩子心目中種下勤儉節(jié)約的種子。
加強對孩子進行勤儉節(jié)約的教育,培養(yǎng)孩子儉樸的作風十分重要。家長可以給孩子講革命老前輩艱苦奮斗的故事,講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焦裕祿、雷鋒、吳天祥……等先進人物的模范事跡,使孩子學習有榜樣,行為有規(guī)范?,F(xiàn)在的孩子是在蜜罐里長大的,不知道什么是苦,容易脫離現(xiàn)實條件。如果孩子從小只知享受,不知節(jié)約的意義,長大后就會養(yǎng)成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不僅使家長難以負擔,而且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
【關鍵詞】幼兒;勤儉;美德
一、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由于我們每天和幼兒生活在一起的時間占一天的三分之一,教師的言談舉止,日常生活中哪怕極小慎微的動作也會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所以教師要當勤儉節(jié)約的模范。
(一)教師的一言一行。作為一名教師,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也為幼兒提供了參考的范本,假如教師在班上對穿得漂亮的幼兒進行語言上的贊許,會對其他孩子無形中就形成了一種攀比的心理暗示。因此,老師不應對孩子的穿著太關注,自己也要穿著樸素大方,消除孩子的攀比心理。
(二)語言巧妙的言傳。美國教育家杜威曾指出“教育即生活”,即教師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幼兒勤儉節(jié)約的意識。如可以把關緊龍頭編成一個小故事:“水龍頭啊這幾天很傷心,流了許多許多的眼淚,每當我聽到水龍頭傷心得哭時我就跑過去問它為什么傷心?它告訴我,原來是因為有小朋友沒把它的閥門擰緊,害得它很傷心的流了很多眼淚。”老師利用孩子們所熟悉的語言,按照孩子們的思維來達到教育節(jié)水的目的。同時,老師可以尋找有關水資源污染的自然景觀和嚴重缺水圖片張貼于宣傳窗,讓孩子們深刻明白水資源的重要性。
(三)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吹竭@樣的現(xiàn)象:吃飯時,幼兒總是有挑食的現(xiàn)象;撕父母買的書卻從來不心疼;跟父母要這要那,稍不滿足就會大哭大叫……面對如此種種,要想讓幼兒有勤儉節(jié)約的正確態(tài)度,就得先讓幼兒明白勤儉節(jié)約的意義。我們主要通過童話故事和生活故事對幼兒進行教育,讓他們明白一粒米、一滴水都是人們辛勤勞動換來的,教育孩子盡量不用一次性的產品等,幫助孩子了解資源是可以反復利用的,反復使用可以大大節(jié)約有限資源。另外,針對幼兒吃飯時大部分有挑食、剩飯、剩菜等現(xiàn)象,我們在《愛惜糧食》的活動中,給幼兒講解糧食生長的過程,講勞動的辛苦,引導幼兒思考,真正體會一粒糧食一滴汗水的含義。平日里,還鼓勵幼兒收集家里的瓶瓶罐罐,利用廢舊材料和老師一起做教玩具,一起游戲,將節(jié)約的意識滲透到幼兒每日的生活中。
二、家長具有榜樣的作用
有人說:“有什么樣的家長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奔议L愛學習,孩子就愛學習,家長愛勞動,孩子就愛勞動,家長樂于助人,孩子就樂于助人。
(一)知道錢的來歷。家長要讓孩子知道錢是怎么來的,有機會要讓孩子看看成人是怎樣勞動的,讓孩子知道勞動是很辛苦的,并且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育他們懂得金錢的價值,并教會他們儲蓄,讓孩子養(yǎng)成儲蓄的習慣。
(二)引導孩子正確消費。現(xiàn)在不少孩子大手大腳花錢的情況十分嚴重。他們挑吃挑穿,甚至為了想買的東西跟家長發(fā)脾氣,然而對買到的東西又不珍惜。家長應幫助孩子學會正確消費,如讓孩子將自己的壓歲錢用作新學期的學費,讓孩子有計劃地買書、買文具等。父母還可鼓勵孩子省吃儉用,把省下的零用錢捐獻災區(qū),捐獻希望工程等,或幫助幼兒園有困難的同伴,有助于培養(yǎng)教育孩子高尚的道德意識。
(三)營造節(jié)儉的家庭氛圍。孩子年齡雖小,但可塑性極強,家長只要探索勤儉節(jié)約習慣的方法和途徑,是能很快幫助幼兒勤儉節(jié)約習慣養(yǎng)成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自己的節(jié)儉行為影響孩子,如:將洗衣服的水留下來拖地或充廁所,淘米水用來澆花等。孩子天長日久耳濡目然,自然就會習得,家中一切設施擺放整齊,勤收拾,常整理,那么孩子的心中也會埋下愛勞動、勤節(jié)約的種子。因此,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節(jié)約方面為孩子做出榜樣。
三、家園配合 習慣成自然
不少幼兒在園表現(xiàn)良好,不吃零食,不浪費點心,能愛護圖書玩具等,甚至幫老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到家里,往往就不行了。
(一)相互聯(lián)系,持之以恒。幼兒行為習慣是需要在持續(xù)的、耐心的、正確的引導下形成,畢竟幼兒園只是幼兒一日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孩子能否養(yǎng)成良好的節(jié)約習慣,很大程度上在于家長的堅持。孩子年齡小,他們的自我評價往往依賴成人的評價,當你看到孩子出現(xiàn)節(jié)約行為時,家長一定要做出肯定和鼓勵,及時表揚支持孩子的節(jié)約行為,為了能使家園教育同步,除了日常通過電話、家訪、及面對面與家長交流外,我們還把一些資料通過家園聯(lián)系欄等向家長宣傳,家長也可以把一些好的教育方法或建議通過QQ群進行討論、共享,這樣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幼兒的節(jié)約表現(xiàn),有效地鞏固幼兒的節(jié)約意識。
(二)注重實踐,學會做人。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將勞動教育、消費教育與幼兒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注重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采取多種形式,讓幼兒在主動活動中接受勤儉教育。并且幼兒期教育的特點是“養(yǎng)成教育”,因此,合理消費、愛惜物品、勤儉這些品質也應從孩子一具備獨立活動能力時就開始注意培養(yǎng)。應賦予他們一定的責任和義務,讓他們承擔力所能及的勞動,如自己穿脫衣服、整理玩具,逐步引導孩子養(yǎng)成熱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的良好行為習慣,并使他們逐漸學會生活,學會自理,學會做人。
記得老師給我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勤和儉》:從前有一個農民叫吳成,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
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你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饑挨餓,就一定要照著兩個字去做?!焙髞恚值芊旨視r,將匾一據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一個“儉”字。
日后大兒子雖勤懇工作,但不知道節(jié)儉,二兒子只知道節(jié)儉,而不知道勤懇工作。最后,他們都過著貧苦的生活。于是兩兄弟便決定把“勤儉”兩字合在一起,從此他們既“勤”又“儉”,終于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敬廉崇儉手抄報的圖片欣賞
敬廉崇儉手抄報圖片1
敬廉崇儉手抄報圖片2
敬廉崇儉手抄報圖片3
敬廉崇儉手抄報圖片4
敬廉崇儉手抄報圖片5
敬廉崇儉手抄報的內容:勤儉節(jié)約標語
1) 欲享資源用不竭,各種能源隨手節(jié)
2) 勤勞是窮人的財富,節(jié)約是富人的智慧
3) 勤儉節(jié)約,點滴做起
4) 節(jié)約促發(fā)展,節(jié)約出效益
5) 提倡綠色生活實施清潔生產
6) 節(jié)約創(chuàng)造價值,節(jié)省就是贏利
7) 降低損耗齊關心,開源節(jié)流效益增
8) 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類是資源
9) 廢料再生,妥善分類,垃圾減量,避免浪費
10) 節(jié)能盡一份力,環(huán)保多一點心
敬廉崇儉手抄報的資料:勤儉節(jié)約的名人小故事
1、勤儉節(jié)約的民間故事
有這么一個民間故事: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一個叫吳成的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你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饑挨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宇去做。”后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一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沒有一點余糧。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后,也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獲的糧食就不多。盡管一家?guī)卓诠?jié)衣縮食、省吃儉用,
畢竟也是難以持久。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碎在地。這時候,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挨餓!”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訓以后,他倆將 “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后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2、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勤勞節(jié)儉既是我們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當前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一個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黨的十六大報告就明確指出:“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而勤勞節(jié)儉作為我們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前景卻不容樂觀。尤其是新時代背景下的青少年一代,他們正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因此現(xiàn)在“老調重彈”,有其相當大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一、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宏觀背景
在公益廣告中,有一句廣告詞說的特別好:不要讓我們的眼淚成為最后一滴水。雖然今天,我們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改革開放,取得了極大的成就,我們的生活水平取得了普遍的提高,但我國現(xiàn)在的國情仍是人多而物不博。我國的國土面積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但我們的資源還是相當匱乏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家錚指出:我國面臨嚴峻的資源短缺問題!我國現(xiàn)在發(fā)展水平還很低,人均GDP僅為發(fā)達國家的十幾分之一,還需要大力迅猛發(fā)展。中國人口卻已占全球1/5,高峰將達16億或更多,而主要資源耕地、水、能源、各種礦產按人均計,都列在世界最后列。另外,中國的環(huán)境也不容許這樣消耗下去。這種資源的短缺又和資源的嚴重浪費、低效使用并存。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只有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才是惟一的出路。
但與此同時,在很多時候,我們見到的恰恰是與之相反的現(xiàn)象。根據有關資料,2004年全國餐桌上的浪費竟然高達600億元,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面臨我國當前的國情,在西部老少邊窮地區(qū)還只是處在剛剛達到溫飽、向小康艱難前行的時期,600億元是一個多么龐大的數(shù)字,而這一數(shù)字在2005年又上升至800億元,可見浪費之大。
曾經主席有過這樣的話:“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而眼下,將浪費視為與貪污同樣是犯罪的人不太多了。而將浪費視為可恥之事的世風也在大大弱化。于是,有的人也就不再將節(jié)約視為美德、大德,視為君子、仁人和真正大智之士的重要標志。殊不知勤勞節(jié)儉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美德,是我們民族精神的一種體現(xiàn)。真正的德才兼?zhèn)湔?,可敬品格之一便是以廉儉為榮,以奢糜為恥。
(二)微觀背景
正是由于社會上的不良風氣的誤導,使得我們的許多青少年也認為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已是老調重彈,早就沒有了必要。當前在學校里,我們經常會看到學生吃飯時挑三揀四,剩下的飯菜要倒?jié)M滿幾大桶;教室里隨處可見丟棄、弄壞的鉛筆、橡皮、圓珠筆、尺子等文具;學生離開教室常常忘記關燈、關電源,浪費水的現(xiàn)象也很嚴重,學生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珍惜。殊不知艱苦奮斗不僅對老一輩很重要,對青少年一代更為重要。
另外,家庭教育的不重視,父母將教育重心全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而忽視勤儉節(jié)約等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當前的一大問題。許多家長都表示認識到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等道德行為習慣的重要性,也承認在家庭教育中都普遍缺乏對這些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視,結果導致現(xiàn)在的孩子都不知道珍惜眼前的一切,鋪張浪費成了習慣。但家長同時也無奈的表示在當前的社會競爭壓力下,不得不把孩子的學習當成重中之重,因而在有限的精力和時間內只得有所取舍;另外,當前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祖輩、父輩又都吃過苦,由于現(xiàn)在物質文明的不斷豐富,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大多數(shù)家庭遠離了往日的艱苦生活,經濟狀況較好,都想好好照顧孩子,認為“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孩子”,而且現(xiàn)在生活富裕了,勤儉節(jié)約也沒有以往那么必要了,家長(特別是祖輩)出于疼愛,對孩子的要求幾乎百依百順,有求必應,甚至供過于求;更有一些父母,要求孩子一定不要浪費,而自己卻肆意揮霍?,F(xiàn)如今很多家長自身不重視節(jié)約,滋生了攀比、從眾、追時髦、喜新厭舊等心理,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缺失家庭節(jié)約教育的孩子又怎能體會到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的必要呢?不懂得勤儉節(jié)約的父母,怎么能教育自己的孩子勤儉節(jié)約呢?
由此可見,開展青少年節(jié)約教育在當前是十分迫切和需要的。怎樣做到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是我們要好好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在上海這樣生活條件較好的大城市,特別是我們的青少年一代!
二、開展的研究
根據目前情況,開展全民教育,樹立節(jié)約觀念,實為當務之急??倳洆沃醒肟倳浀牡谝粋€動作就是率領中央各級干部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重溫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精神,重溫的教導,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的作風。并提出了“社會主義榮辱觀”即“八榮八恥”的口號,其中一條就是:以勤儉節(jié)約為榮,以驕奢逸為恥。提倡全民節(jié)約,反對浪費。
由于學校是孩子獲取知識、塑造人格的主要場所,也是進行節(jié)約教育的主課堂。因此,配合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號召,“廉潔文化進校園”活動也與此同時在全市各大、中、小學校園內轟轟烈烈的展開了。我校也開展了一系列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年齡特征的各具特色的主題活動。
配合學校的活動,我在班中也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孩子具備節(jié)約意識,從“小”養(yǎng)成節(jié)約的習慣。這里的“小”不僅僅是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而言,也是指我們身邊這些不起眼的小事,從小處入手培養(yǎng)學生把節(jié)約意識滲透至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
為了能更好的開展節(jié)約教育,我多角度、多線條入手,探索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意識,養(yǎng)成節(jié)約習慣的教育方法和途徑:
1、重視認知教育,課堂教育、教學滲透節(jié)約意識
根據《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的民族精神教育應遵循堅持認知教育與實踐體驗相結合的原則,我在語文、思想品德、好習慣養(yǎng)成教育等課程中,挖掘文本資源,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角度入手,研究將節(jié)約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的方式。其中,在思想品德課堂上取得了較大效果。
如:《品德與社會》第五冊第一單元“人人有需要”中有“需要有不同”,“需要與付出”“需要有哪些”“學會取舍”“勞動滿足需要”等幾課,都能從中找到聯(lián)系,進行節(jié)約教育。再如:第二單元“學會購物”中有“價格秘密多”一刻,通過讓學生做一份家庭購物統(tǒng)計表的活動,讓學生在自己的實踐過程中,明白如何合理的使用零花錢,培養(yǎng)學生節(jié)儉的觀念和科學的理財觀。最后一單元中“我們制造了多少垃圾”及“垃圾減量大行動”等課,則使同學意識到垃圾的危機,養(yǎng)成主動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
2、開展寓教于樂的活動,制造氛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活動中養(yǎng)成節(jié)約的習慣
(1)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主題活動,制造節(jié)約氛圍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圍繞“節(jié)約小衛(wèi)士,漂流集寶藏”為主題的,貫穿一學期的系列主題活動。創(chuàng)造一個“節(jié)約小衛(wèi)士”不幸漂流到大海上的故事,讓每個學生都以節(jié)約小衛(wèi)士的身份,在海上“節(jié)約集寶藏”,比一比誰能節(jié)約下最多的水、糧食等生活必需品,能在海上堅持得最久,最后在學期末“找到陸地上岸”,如果不努力,就有沉到海底的危險。同時貼出了評比表,在表上記錄“漂流集寶”的情況?;顒觾热莅吭露ㄏ乱粋€“節(jié)約集寶”的主題大目標,再圍繞大目標,開展形式多樣的各類活動。
如:九月“節(jié)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制作“節(jié)約水和電,我有好辦法”小報,在班會課上交流節(jié)約的好方法,并選舉代表成立監(jiān)督小組,監(jiān)督學生在校用水、用電情況,及時提醒不注意的小朋友;十月“節(jié)約每一粒飯”,制定班級記錄表,把每天吃剩的飯菜稱一稱,記錄下分量。還要張貼光榮榜,讓大家學習每天都吃得干干凈凈的學生;十一月“節(jié)約每一分錢”,結合《品德與社會》課程,開展小統(tǒng)計活動,比一比誰最會合理使用零花錢,在課上開一個交流會;十二月“節(jié)約每一張紙”,搜集資料說說紙的來歷和原料,明白到節(jié)約紙張就是保護樹木,同時開展比賽,比比誰最會節(jié)約用紙,不隨意浪費、亂涂亂畫、亂撕、亂扔紙張;一月召開“節(jié)約小衛(wèi)士、漂流集寶藏”表彰大會,通過召開中隊主題班會,總結活動內容,同時通過活動反映出學生的節(jié)約意識與習慣有無提高,表彰表現(xiàn)出色的“節(jié)約小衛(wèi)士”。
經過一學期的實踐研究,本班大部分同學較開學初相比,節(jié)約意識已有所增強,在一定程度上養(yǎng)成了節(jié)約的習慣。通過制作交流節(jié)約水電的小報,同學們知道了我國現(xiàn)在面臨的危機,監(jiān)督節(jié)水節(jié)電的小組組員也能每天按時到崗,作好紀錄;通過稱剩飯的活動,班級里吃飯?zhí)羰?、浪費的現(xiàn)象也有所進步;學生通過自己設計制作的家庭購物單,也明白了科學理財,勤儉節(jié)約的重要性;而為節(jié)約紙張設計的節(jié)約角”,不僅使同學養(yǎng)成了節(jié)約每一張紙的習慣,而且懂得了怎樣為垃圾分類。
(2)豐富多彩的小隊活動,培養(yǎng)做節(jié)約的小主人意識
在過去的一學期中,我們班四個小隊圍繞節(jié)約分別在各自的社區(qū)里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各不相同小隊活動。其中有向社區(qū)居民宣傳節(jié)約用水的,他們自己設計了口號,制作了標語,向居民進行宣傳;有在小組組員之間進行節(jié)約用電比賽的,紀錄下一周的家庭用電情況,進行評比;有制作調查表,去小區(qū)附近飯店進行飯菜浪費現(xiàn)象調查的;有在小區(qū)里以“保護環(huán)境、減少垃圾”為主題的減垃圾活動的等等。這一系列形式豐富、有趣新穎的小隊活動,都是圍繞節(jié)約這個大主題,設計小的活動內容來展開的,有的活動還持續(xù)或間斷連續(xù)進行,貫穿一學期。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學生們從客觀上被要求養(yǎng)成節(jié)約習慣轉變?yōu)橹饔^上要求別人來節(jié)約,自己以身作則作榜樣,這一思想認識上的變化,為學生形成節(jié)約意識、養(yǎng)成節(jié)約習慣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3)主題班隊會的開展,鞏固各項活動的效果
本班圍繞節(jié)約主題,針對班級里出現(xiàn)的較大問題,結合十月“節(jié)約小衛(wèi)士”主題――開展了“勤儉節(jié)約,愛惜糧食”為主題的班隊活動,通過此次活動,學生明白了各種糧食所含有的營養(yǎng)價值,懂得了均衡膳食,不挑食,節(jié)約糧食的道理。在第一學期末,還召開了“勤儉節(jié)約,從一做起”的主題隊會,以文藝匯報演出的形式,通過小品表演、資料收集等途徑,反映一學期的學習成果,進行思想交流。
一、古代家訓與幼兒誠信行為(于自身)
1.幼兒家庭行為實錄。
亮亮平時由爺爺奶奶照顧。一天,亮亮的表弟來家里做客。晚飯后,爸爸發(fā)現(xiàn)給表弟買的禮物包裝被撕開了。爸爸有點生氣,便厲聲問亮亮:“是你把包裝弄壞的吧?”亮亮抬起頭,小聲說:“不是我。”爸爸又厲聲地問:“不是你?那會是誰?!”亮亮換了更小的聲音:“是小宇?!卑职忠宦牐由鷼饬耍骸澳憔谷贿€會撒謊?!庇捎谮s時間,爸爸暫時壓下怒氣,去辦別的事情了。自此,亮亮經常說謊,玩具摔壞了,說是別的小伙伴玩壞的;故意往墻上畫畫,卻說是不小心畫到的。
2.古代家訓啟示及反思。
言忠信,行篤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于鄉(xiāng)曲之術。蓋財物交加,不損人而益己,患難之際,不妨人而利己,所謂忠也。不所許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所謂信也。處事近厚,處心誠實,所謂篤也。禮貌卑下,言辭謙恭,所謂敬也。若能行此,非惟取重于鄉(xiāng)曲,則亦無入而不自得。然敬之一事,于己無損,世人頗能行之,而矯飾假偽,其中心則輕薄,是能敬而不能篤者,君子指為諛佞,鄉(xiāng)人久亦不歸重也。
袁采告訴我們:言論講究忠信,行動奉行篤敬。在財物方面,不干損人利己的事;在關鍵時刻,不干妨礙別人而方便自己的事,即為“忠”。一旦許諾言給別人,就是一絲一毫的小事,也一定要有結果;一旦約定了時間,就是一時一刻也不耽誤,即為“信”。待人接物熱情厚道,內心誠實敦厚,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篤”。禮貌謹慎,言辭謙遜,即為“敬”。“言忠信,行篤敬”,不僅能得到鄉(xiāng)親的敬重,干任何事都能順利。
對于孩子來說,誠信主要表現(xiàn)為:誠實,不說謊;和小朋友玩,不用欺騙的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答應別人的事,按照事先的約定去做等。孩子的撒謊行為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亮亮拆開玩具包裝是故意淘氣,還是因為好奇心?答案很有可能是后者,對于孩子的好奇心,我們是不是應該可以保護呢?爸爸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耐心引導,而不是嚴厲訓斥。亮亮內心充滿了恐懼,為了不受懲罰,拿出表弟來當擋箭牌撒了謊。亮亮撒謊后,爸爸沒有進行真正的責罰,而讓他以后“習慣”了撒謊。如果當時爸爸不那么嚴厲,而是耐心詢問下情況,亮亮可能就不會因為害怕而撒謊了。
3.以古思今,幼兒誠信行為如何培養(yǎng)。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論語》
許人一物,千金不移。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心口如一,童臾無欺。
人而無信,百事皆虛。
――《增廣賢文》
結合古代流傳下來的古訓,我們該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誠信行為呢?
首先,孩子說謊是因為害怕受到懲罰,時間長了就會養(yǎng)成慣性撒謊的不良習慣,就會影響幼兒誠信品質的養(yǎng)成。亮亮爸爸應該讓孩子在輕松沒壓力的狀態(tài)下做到心口如一。要讓孩子明白:做錯事情也沒關系,勇敢承認錯誤并改正就可以了。但欺騙父母是不對的,父母會因為孩子撒謊而生氣的。
其次,家長自己也要做到言而有信?!霸S人一物,千金不移”,經常聽到小朋友說:“媽媽,你不是說我得到了小紅花就給我買玩具嗎?媽媽又騙我!”媽媽沒有做到“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便讓孩子認為媽媽答應我的事情沒有做到,我也可以這樣子。家長答應孩子做的事情一定要盡量做到,沒有做到,也要跟孩子解釋。這樣,孩子也會嘗試在自己做錯事情時勇敢說出原因。家長為幼兒樹立了良好的誠信榜樣,幼兒就會將說實話,不撒謊視為“自然”。
二、古代家訓與當今幼兒感恩行為(于家庭)
1.幼兒家庭行為實錄。
在幼兒感恩行為現(xiàn)狀調查中,有這樣一個案例:子凡是家里的獨子,平時由奶奶和媽媽照顧。一天,媽媽給他買了小酥餅,媽媽在給他之前試吃了一下,子凡就大哭著叫起來:“這是我的,誰讓你吃的???快還給我!”還有一次,下雨了,奶奶送子凡上幼兒園。進班前,奶奶蹲下給他換鞋子,子凡非但沒說謝謝還嫌奶奶換鞋太慢了?,F(xiàn)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自從來到世上就是父母眼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不懂得何為感恩,更不知道怎樣感恩,只是一味地接受和索取,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勢在必行。
2.古代家訓啟示及反思。
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朱子家訓》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
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弟子規(guī)》
今人受人恩惠多不記省,而人所急于人,雖微物亦歷歷在心。
――《袁氏世范》
古代家訓中不乏關于感恩的家訓格言,大多倡導人們對他人施恩惠時,不要記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記在心,要知恩圖報。常記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圍的人及所處的環(huán)境,則人間即是天堂。以忘恩負義之心看待周圍的人事,則人間即是地獄。得了人家的好處應該想法去報答,和別人結的怨恨要想法去忘掉;抱怨不過是一時,報恩才是長遠的事。
其實,孩子的上述行為往往是家長“培養(yǎng)出來”的。家長們全力以赴為子女提供最大能力的服務,毫無怨言,不求回報。久而久之,讓孩子形成了父母就該把好的東西給我,我要什么就要給我買等錯誤意識。子凡的媽媽和奶奶忽略了對子凡的感恩意識和行為的培養(yǎng),沒有讓子凡體會奶奶送他上幼兒園,給他換鞋的辛苦。換鞋子對于中班孩子來說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了,但子凡還認為奶奶幫他換鞋是應該的。
3.以古思今,幼兒感恩行為如何培養(yǎng)。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朱子家訓》
知恩者知勇,知恩者知恥,知恩者知義。
――《哈佛家訓》
“知恩圖報,善莫大焉”“投之以李,報之以桃”,千百年前的家庭教育中,長輩們總是從“坐言起行”開始,讓稚子從幼時便懂得從愛身邊的人開始懂得感恩,這種感恩小到對單一的人、事,大到對整個國家、社會?!豆鸺矣枴分幸哺嬖V我們:只有真正具有感恩之心的人才會更愿意承擔責任,也只有真正具有感恩之心的人才知道愛,才懂得施予。家庭中實施感恩教育可以分三個步驟進行:
(1)要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行為,首先要讓孩子獲得感受的滿足。孩子在饑餓時從母親那兒得到食物,獲得了基本的生理上的安定和滿足感,達到生理的舒適狀態(tài)。父母經常給孩子唱歌、講故事,讓孩子獲得心理上的關注和撫慰,達到精神的愉悅狀態(tài)。當孩子吃飽喝足,面帶微笑地望著自己的父母時,他的微笑就是最初的一種表達感謝的方式。
(2)第二步是發(fā)展對恩惠來源的認知能力。當孩子有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后,父母要鼓勵孩子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通過自己的雙手來滿足自己的需要。慢慢孩子就會明白自己每天吃的食物、玩耍的玩具、穿的衣物都是父母辛勤勞動換來的。
(3)結合傳統(tǒng)節(jié)日,培養(yǎng)感恩行為。如三八節(jié)、教師節(jié)、父親節(jié)、重陽節(jié)……都是我們開展感恩教育不可錯過的良機。我們可以在這些節(jié)日里開展感恩活動,讓幼兒感受學會感恩。如在我園去年的六一親子活動中,中班的幼兒與父母一起包餃子、做面條,并親手喂給父母吃。孩子們親身體會到了父母做飯的不易和辛苦,有不少的父母為此感動得留下眼淚。生活中點滴的小事都能成為家長教育孩子感恩的“素材”,這就是一種很好的感恩教育方式。
三、古代家訓與當今幼兒浪費行為(于社會)
1.幼兒家庭行為實錄。
蕊蕊的父母忙著做生意,加上家庭條件優(yōu)越,因此對她的節(jié)約習慣的培養(yǎng)比較忽視。一次,媽媽說:“這幾天蕊蕊總嚷嚷著餓,要吃小蛋糕,其實她是喜歡吃里面的奶油。吃不掉就拿來扔著玩。吃米飯時也會撒的到處都是,我總告訴她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的,可為什么就沒用呢?”幾天后,我們還注意觀察到:有時爸爸來送時會給她買好早餐,幾乎每次蕊蕊都吃不掉,爸爸說:“吃不掉就扔到垃圾桶吧。”此后,每次吃午點蕊蕊都會告訴老師吃不掉,有時就自己偷偷扔到垃圾桶里。
2.古代家訓啟示及反思。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匆流連。
居身務期儉樸,教子要有義方。
――《朱子家訓》
《朱子家訓》中重點指出:對于一頓粥或一頓飯,我們應當想著來之不易;對于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我們也要常念著這些物資的產生是很艱難的。我們自己生活要保持節(jié)儉,父母要以做人的正道來教育子孫。在自己生活節(jié)約的同時要注意招待客人時千萬不要小氣或吝嗇。
當前,在倡導下的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氣下,人們的節(jié)約意識和行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幼兒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離不開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雖然蕊蕊的爸爸媽媽有培養(yǎng)她節(jié)約習慣的意識,但是他們沒有用對方法,在教育觀念上不夠統(tǒng)一,作為家長的榜樣作用沒有體現(xiàn)出來。孩子覺得好吃的東西就使勁吃,不喜歡吃的東西就想要丟棄甚至拿來“玩?!?,但她們沒有認識到浪費的危害,節(jié)儉的好處等。
3.以古思今幼兒,節(jié)約行為如何培養(yǎng)。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諸葛亮《誡子書》
夫風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
――《顏氏家訓》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也提到了: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jié)約財物來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德。在這些家訓中我們都能感受到,中國自古以來崇尚節(jié)儉,反對鋪張浪費。自古教化都是從上到下實施的,都是先人教育給后代的,所謂“身教重于言教”。
1.讓孩子明白勤儉節(jié)約的意義,幫助孩子樹立勤儉節(jié)約的正確態(tài)度。家長可以通過童話故事和生活故事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明白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都來之不易。通過教育,孩子明白節(jié)約的意義,從而也就有了勤儉節(jié)約的態(tài)度。
2.從小事做起,培養(yǎng)孩子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首先使用學習用品時要節(jié)約,不要因為畫錯一點就撕掉一張紙,不要老是損壞圖書等。對孩子的節(jié)儉教育從生活小事入手,要注意細小行為的節(jié)約。如人走燈滅、一水多用、愛護衣物等。針對大部分孩子的挑食、撒漏、剩飯、剩菜現(xiàn)象,給孩子講解糧食生長的過程,引導他們思考,真正領會“一粒糧食一滴汗水”的含義。
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和社會需要,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以“實踐、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主線,把學生在校內的學習同校外生活及需要和興趣緊密結合,使學生通過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獲得積極的、全面的發(fā)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回到生動的社會生活中去,讓他們有機會去探索自然界的奧秘、探索實際問題、參與實際生活,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社會人”。
二、活動目標:
1.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興趣。
2.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xié)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4.獲得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yǎng)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社會實踐活動安排
主題一:我愛家鄉(xiāng) 我愛祖國
活動時間:x-x月
活動地點:家中
參加人員:三—五年級全體學生
活動目的:通過活動,增強學生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正值國慶,通過我心中的祖國、為祖國喝彩、為家鄉(xiāng)建設盡一份力等活動了解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活動形式:自己選擇喜歡的一個主題,利用節(jié)假日時間完成。
活動成果展示:制作手抄報,寫歌頌祖國、家鄉(xiāng)的詩歌、文章,用喜歡的方式為祖國華誕獻禮等。
主題二:走進煙臺金鼎葡萄莊園
活動時間:x月
活動地點:煙臺金鼎葡萄莊園
參加人員:四年級學生
活動目的:組織學生走進煙臺金鼎葡萄莊園,了解葡萄的種植與管理,參觀葡萄酒廠,了解葡萄的釀造與貯藏,品味紅酒文化。
活動形式:班主任、副班主任組織學生統(tǒng)一參加
主題三:快樂誠信 誠信快樂
活動時間:x月
活動地點:學校、家中、社會
參加人員:四、五年級全體學生
活動目的:通過活動明確“誠信是金”,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意識,搜集有關誠信的名言及故事,敢于正視自己的不誠信之處并用于改正,學會正確對待他人的不誠信。
活動形式:班主任組織主題班會,并將此活動長期堅持、延伸。
活動成果展示:搜集有關誠信的名言、故事,制作一期手抄報,以班級貨小組為單位制定誠信守則。
主題四:“珍惜與尊重”活動
活動時間:x月
活動地點:家中、學校、社會
參加人員:二—五年級全體學生
活動目的:
1.人與自己—能了解自己的優(yōu)缺點,并且能接受自己與他人之不同。
2.人與社會—能孝順父母,并了解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方法。
3.人與自然—能欣賞大自然的美好,認識人對動物的責任及保護動物的方法。 活動成果:二年級展示自己的畫,三—五年級寫出活動感受
主題五:勤儉節(jié)約從我做起
活動時間:一月份
參加人員:二—五年級學生
活動目的:了解勤儉節(jié)約的意義、方法,制定勤儉節(jié)約計劃,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儉意識,并通過學生將勤儉節(jié)約倡導到每個家庭。
活動形式:班主任組織、發(fā)動
活動成果展示:定期召開交流會,交流活動中的做法及感受。
主題八:社會調研活動
活動時間:寒假
參加人員:一—五年級全體學生
活動目的: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社會調研能力及綜合、分析等能力。 參考主題如下,也可自選主題:
1.關于生活用水狀況調查研究
2.關于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可行性調查
3.市區(qū)白色污染調查研究
4.市區(qū)交通安全問題研究
5.旅游資源狀況調查
6.社區(qū)勤儉節(jié)約狀況調查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老百姓的錢袋子充實起來了,學生的消費行為也變得更加隨意,校園中因此出現(xiàn)了不少攀比行為。正處于長見識、塑性格階段的初中生朋友該怎樣抵制校園攀比之風,踐行勤儉節(jié)約呢?
故事一:吃不消的家長
張女士的兩個兒子是雙胞胎,在南京一所中學讀初中。前幾天下午放學后,兄弟倆異口同聲地要張女士給每人買一個MP5,每個單價一千多元。“兩個孩子說是要學英語。我認為買更便宜的錄音機或者MP3就可以了,他們卻說班上同學都是用的名牌MP5,如果不給買,學不好英語全由我負責?!弊罱K,張女士咬咬牙買了兩個MP5,花了兩千多元。
據張女士介紹,孩子班上有個李姓同學,父親下崗后每天天不亮就趕往江寧打工,母親在家附近的超市里賣鹵菜。家里這么拮據,但李同學卻從來都是一身名牌,連自行車都是“捷安特”的。上學期父母省吃儉用給他買了一臺蘋果電腦,這學期他又要父母買一個蘋果手機。家長連呼吃不消。
故事二:攀比造成犯罪
據報載,在某地一所農村初中,有個男生為了讓自己穿得更體面,吃得更高檔,經常到附近村莊的農民家里偷竊。
一次,他撬開一家人的門鎖,進入臥室,偷得現(xiàn)金3萬元。這些錢是這家人賣豬的錢,還沒有來得及存起來。主人把錢鎖進臥室的錢柜子,還是被那個男生翻箱倒柜找到了。隨后他叫上幾個哥們兒去縣城消費,買名牌衣服和手機,進卡拉OK廳唱歌,去游泳館游泳,沒幾天就將偷來的錢揮霍一空。
警察抓到他的時候,他還在網吧玩游戲。警察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他全身發(fā)抖,久久不答話。后來,在警察的勸導下,他哭著說:“我錯了。班上同學都穿名牌衣服鞋子,我看著很羨慕。家里沒有錢,就想去借??墒?,沒有人肯借給我,我只好去偷。”
事實上,正是盲目的攀比心理造成了該男生犯罪。人家有的,他也想要,得不到就去偷竊。他的行為給我們廣大青少年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想教育課,值得我們深思。
關于“攀比”的聲音
學生夕娟(女,南昌二十八中初二):我們班有很多同學喜歡攀比。他們比誰的鞋子貴,比誰的家長官大,比誰的衣服值錢,比誰的住房豪華,就連騎的自行車都比誰的牌子好。整個校園都有這樣的不良風氣。我不喜歡攀比,也不支持這樣的消費觀。
學生文杰(男,宜春市上高田心中學):我班上有個同學,很喜歡攀比,幾乎每天都穿新衣服。我們都說他是富二代。他以此為榮,還常常在班上炫耀自己的名牌書包和手機。他的行為影響了很多人,班上的同學都很羨慕。家長們的意見很大。為此,班主任召開了一次專題家長會,可惜沒能改變這種風氣。我本人不支持攀比和浪費。但是,也不知道怎樣做才好。
家長革雄(女,四川公務員):對于成長中的學生來說,手頭用的,嘴里吃的,腳上穿的,身上披的,哪樣不是父母的血汗錢換來的?在學生中加強反對攀比和奢侈之風教育很有必要。我的兒子讀初二,一月花費一千多元。說實話,這個數(shù)目對我們家來說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我有一個生病臥床的老母親,需要請人照看,還有一個殘疾家婆需要供養(yǎng)。所以我們家?guī)缀醭闪恕霸鹿庾濉?。真的希望大家共同來正確引導學生消費,不要為高消費推波助瀾。救救孩子!
家長疆然(男,湖南返鄉(xiāng)農民):我女兒很孝順也很聽話。她每周的消費額一般是100元(含生活費),穿用也很隨意,沒有太強的攀比心理。女兒跟我說要好好讀書,將來自己去賺更多的錢。從小學一直到現(xiàn)在上初二,她穿著都是很隨便的,有時候,也穿別人送的舊衣服。我們一般過節(jié)時才給她買一套新衣服和一雙新鞋子。孩子很聽話,沒有給我們添堵,學習成績一直是年級第一。我就是為了更好地照顧她讀書才返鄉(xiāng)的。
老師問(女,江西景德鎮(zhèn)初二班主任):接手新班級第一天,我就做了一個關于攀比之風的小調查。結果令我吃了一驚:全班72%的同學有過攀比行為,有41%的同學支持高消費,而83%的同學父母都是打工族;知道節(jié)約是美德的僅有33%,懂得珍惜糧食、節(jié)約消費的不超過40%。身為老師,真誠希望更多人關注學生的攀比心理,共同做好學生的消費導師。
老師欣成(男,上海徐匯初二班主任):從古至今,成由勤儉敗由奢。初中生正處在長身體、增見識的階段,開展一些拒絕攀比之風、鼓勵勤儉節(jié)約的活動,是很有利于他們成長的。我經常關注學生的消費,同時也經常對學生的消費進行一些指導。比如一周消費額度限定,這項活動起先遭到過部分學生的反對,實施幾個月后,得到了大家的熱烈支持?,F(xiàn)在,班上很多同學改掉了以往喜歡攀比的行為,養(yǎng)成了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攀比”心理的成因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以及科技的飛速進步,中學生面對的誘惑已經不僅僅來自于社會。虛擬的網絡和大量信息的沖擊,對于生理以及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判斷力不足的中學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學生之間不再以優(yōu)異的成績、良好的行為表現(xiàn)以及教師的表揚等作為追求的目標,而開始追求基于物質的優(yōu)越感。對于一些難以支付自身消費需求的學生,就在攀比心理的驅動下,產生了較大的異化行為。攀比心理不僅給學生造成了心理障礙,還對其身體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同時由此造成的學生自私的表現(xiàn)對家庭也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傷害。攀比之風的出現(xiàn)主要有以下原因:
1.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導致部分中學生消費觀念扭曲。中學生往往缺少正確的判斷和選擇能力,好奇心占據了主導地位,因而他們的心理或多或少受到各種社會上攀比之風的影響。比如說很多明星作秀的攀比,便成了學生模仿的對象。社會環(huán)境中各種不良因素對學生也有著負面影響。一些媒體和影視作品傳遞一些不正確的價值觀念,不良的校風、學風等,都對學生消費心態(tài)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2.學校里良好教育的缺失 。出現(xiàn)學生攀比成風的現(xiàn)象,學校也有一定的責任,主要在于缺乏足夠的教育和引導。由于年齡太小,學生自我認識不夠,不能明辨是非,只知道同伴有的自己不能沒有,可能的話甚至還要比同伴的更好,不管這些東西對自己成長是好還是不好。學校這個小環(huán)境的教育如果沒有做好,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的不良因素便不可阻擋地侵入學生的肌體,使其在行為上不可避免地產生攀比現(xiàn)象。
3.父母消費觀念的影響,導致學生不適宜行為的產生。父母自身的消費觀念也會對中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當前我國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于孩子的愛已經超過了正常的范圍。比如有些家長因為自身童年較貧困,唯恐自己的孩子受到任何委屈,只要孩子張口,即使是一些無理的要求,家長也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滿足;對于一些超出家長承受能力范圍的要求,為了讓孩子高興,家長也勒緊褲腰帶滿足他。有些家長會放縱孩子的行為,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結果漸漸促使學生之間的攀比愈演愈烈。例如孩子們會比誰的父母錢多,比誰的父母官大,比誰家的車更高檔等。不良的風氣甚至會導致一些家庭貧苦的孩子為了不讓自己“丟臉”,不愿意讓自己的父母到學校來,開家長會也就出現(xiàn)了“家長”。
對中學生的消費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遠離攀比之風,樹立勤儉節(jié)約意識,健康成長,才能為新時期的國家建設輸送合格的人才。
專家解讀“攀比”現(xiàn)象
針對校園中廣泛存在的攀比現(xiàn)象,本刊采訪了國務院津貼獲得者、德育特級教師張萬祥老師。
黃長貴:初中生有攀比心理,家長該怎么做呢?
張萬祥: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的成長尤為重要,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并且不可磨滅的。因此,家長要端正自己的行為,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以身作則。孩子在學校能學到知識,但是只有在家庭里才能完全學會做人,走上社會的每個人都被打上了不同家庭的烙印。因此家長應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消費習慣,杜絕孩子虛榮心的膨脹,從而避免出現(xiàn)攀比消費的心理。
黃長貴: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思想的塑造者和道德的啟蒙者,針對校園攀比之風,老師們又該做些什么呢?
張萬祥: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們要認識到,自己是學生在學校這個環(huán)境中接觸最多的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透露出了自己的觀念,學生很自然地將老師作為崇拜模仿的對象,所以老師們當以奮發(fā)向上、勤儉節(jié)約的言行去引導學生。還應該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心態(tài)上的調整。由于他們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因此運用正面典型案例來改變學生的攀比心理,將其注意力引到“比掌握知識的多少、學習能力的高低”上來是十分重要且可行的。傳播正能量,成就好人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黃長貴:拒絕攀比奢靡之風,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對于學生來說,意味著什么?他們又該如何做呢?
爺爺年輕時在村里的代銷店(商店)上班,因為他誠實善良,童叟無欺,深得左鄰右舍的愛戴和信任。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他從未占過公家一點東西。
他還教我做人要誠實。記得我8歲那年的一天中午,爺爺身體不舒服,回到家剛躺下休息,就有鄰居急匆匆找上門買東西。當時我和弟弟妹妹正在院子里玩,鄰居進門就問爺爺在家不。想到爺爺每天都很辛苦,今天身體又不舒服,我就說爺爺不在家。他正準備走,爺爺從屋里出來,先向鄰居表達了歉意,而后當著鄰居的面教育我:“說謊話不是好孩子,以后不要這樣,如果從小就撒謊,長大了也成不了才,以后要誠實!”這番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從那以后我再也沒說過謊。
爺爺還愛給我們講他當年闖關東時的艱苦生活,他告誡我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敝挥薪洑v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才能高人一等。也許這就是書中所說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吧!
我奶奶也是心地善良、勤勞節(jié)儉的人。她“嘮叨”的最多的就是《憫農》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蔽倚r候吃飯?zhí)羰?,還常常剩飯剩菜,并且每次洗手時總要浪費一盆水。奶奶發(fā)現(xiàn)我這些“毛病”后,對我說:“孩子,勤儉節(jié)約是我們老輩人的規(guī)矩,以后要懂規(guī)矩,守規(guī)矩,不要挑食,更不能剩飯;要學會節(jié)約水,水都是你爺和你娘一擔一擔費力挑來的,你看浪費了多可惜!”她那樸素的話語讓我明白了勤儉節(jié)約的深刻道理。奶奶還給我們講“孔融讓梨”的故事。她常說“吃虧人常在,行善才是福”。我問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她解釋說吃虧的人平平安安,吃小虧賺大便宜;經常行善做好事,長大后才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