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怎樣區(qū)分上下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帶他們過一個有特色的中國年吧。
讓那些就快被忘卻的民俗逐漸被記起。
讓逐漸冷清的春節(jié)再次熱鬧起來。
讓那些關于中國年的小細節(jié)鮮活在孩子的記憶里
當他長大,無論身在何處,
他們依舊知道,東方何方。
都不會忘記自己的根,在――中國。
有根的孩子,永遠不會孤獨。
那么,該怎樣給他們一個有“年味兒”的中國年回憶?
讓我們和您一起列個日程表吧。
1月3日臘月初八
熬臘八粥
民諺說得十分有趣:“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被蠲撁摪哑甙耸畾q的老婆婆描繪成“饞過年”的小孩兒。不過,老奶奶們和小孫子一樣盼著過臘八,是有道理的。人老了牙不好,喝里面放了百樣果的臘八粥,可以“囫圇吞粥”。老百姓在臘八這天,找出家里所有剩余的雜糧、豆子、干果、棗子,放在一起煮粥喝,有“惜糧”之意,因為趁此機會把家中剩下的米豆干貨都打掃一下,免得忘了吃,放壞了。臘八粥還有其他名字,如“八寶粥”、“八味粥”、“七寶粥”等,又因熬出的粥顏色發(fā)紅也成“紅粥”。民間常見的是以八種配料煮粥,與臘八的“八”相對應,寓意吉利。當然,許多地方的臘八粥并不局限于八種配料。另外,臘八粥營養(yǎng)價值也是非常高的。
[媽媽可以帶寶寶做的事]
讓寶寶練習做“騰八粥大廚”。熬臘八粥要準備十幾種二十種干果米豆,這是一堂很好的“認識五谷課”――挑揀雜糧和干果,認識大米、小米、糯米、黑糯米、血糯米、蓮子、花生、干豇豆、白果、核桃仁、紅棗、芝麻、紅豆、綠豆、蕓豆等配料,與寶寶一起淘洗原料,看著它們一一下鍋。一面熬粥,一面講述臘八粥的來歷和故事。
讓寶寶當“睦鄰送粥天使”。我們國家很多地方都有鄰里間互相贈送臘八粥的習慣,叫做“送熱粥,送福氣”。一方面結識鄰居,另一方面也增進了解,彌合小的摩擦。媽媽可以與寶寶一起送粥給鄰居,讓寶寶去叩門,說明采意,鍛煉寶寶的日常交往能力,媽媽則端粥殿后。一般鄰居會在臘八節(jié)稍晚一點把盛粥的碗還回來:只還回一只空碗的,會在碗里放上象征紅火的蜜桔和象征甜蜜的糖果。帶寶寶去寺廟中喝“祈福粥”。這幾年,
大城市的很多有名寺廟部恢復了臘八施粥的習俗,據說,臘八這天帶孩子去寺廟喝一碗“祈福粥”,能保孩子一年都無病無災。媽媽可以提前帶寶寶去廟里做義工,包括清洗米豆、砸核桃、剝白果、切曬山芋丁和胡蘿卜丁等,過程非常有趣。通過這些活動,讓寶寶感受大家一塊兒“備年”的熱鬧氣氛。廟里的八寶粥用料有幾十種,熬煮時間又夠長,香甜不可比擬。
1月19日臘月廿四
掃塵
俗話說:“有錢沒錢,洗洗過年?!痹S多地方一般在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全家人都要動員起來,將家中的衛(wèi)生死角來一番徹底打掃,干干凈凈迎新春。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拆洗被褥窗簾、清洗廚房器具、揩抹燈具器皿、撣指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陽臺上曬出“萬國旗”,樓梯都被拖洗得锃亮,鄰居們見了面,都要互相夸說對方“勤快”,吉祥話叫做“勤快生財”,“衛(wèi)生才能保平安”。
[媽媽可以帶寶寶做的事]
戴上紙帽子的“撣塵小專家”。要是專讓孩子“干活”,孩子肯定噘著嘴不樂意,但我們如果能把“撣塵”當作一項游戲來做,孩子就會興致盎然。不妨讓鄰居或親友的兩三個小孩子組成“撣塵突擊隊”,每個人帶一頂防塵的動物紙帽(可以用畫報紙或彩色卡紙自己疊),舉一根小竹竿,竹竿頭上系一個撣塵舊襪套(用壞掉的棉襪或絲襪做成),讓孩子專門去撣除角落里的塵垢蛛網;可以教會孩子用廢報紙擦玻璃窗,把范曉萱的《健康歌》、《洗澡歌》改編成《擦窗歌》,帶著孩子一同“脖子扭扭、屁股扭扭”,不知不覺就把窗戶、家具、器具全都擦得亮锃锃。
1月18小年
糖瓜祭灶
臘八吃粥開了頭,這過年的氣氛可沒有一下子轉濃,直到臘月二十三,又一波才到來,這就是“糖瓜祭灶,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習俗,過去,到這一天人們都要在廚房的鍋臺附近墻壁上供奉灶王爺。古人云:“民以食為天”,所以人們把灶王爺恭恭敬敬地奉為一家之主,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昔日北京,每逢到陰歷臘月上旬,大街小巷的油鹽店、雜貨鋪、南紙店、百貨攤都已代賣“灶王爺”。說起這灶王爺,來歷可不簡單,據說他是玉皇大帝派駐各家的“監(jiān)察”大使,這家人的大事小事他都十分明白。到了臘月二十三這天,灶王爺要回天庭去匯報一年的工作了,戶主們怕他上天說壞話,就把“糖瓜”擺了一灶臺,意思是請灶王爺吃糖,“上天言好事,回宮琿吉祥”,其實那糖瓜就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吃到嘴里上牙粘下牙,用這糖瓜當祭品,明擺著就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讓人家說話。稍考究一點的人家,再供上一碗用糯米蒸熟的蓮子八寶飯,他老人家就會更心滿意足。灶王爺騎的神馬,還要供以香糟炒豆和清水。
[媽媽可以帶寶寶做的事]
“糖瓜插旗”小游戲。傳統(tǒng)的祭灶糖瓜上會插一些小旗子、小花傘,把成盤的糖瓜打扮得更漂亮,更有節(jié)日氣氛。小彩旗和小花傘可以用牙簽采做,比如,媽媽可以帶寶寶將蠟光彩紙裁成正方形,再對角相疊,裁成三角形,將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卷在牙簽上,一面迎風招展的小旗子就做成了:小花傘用六根或八根牙簽來做,網上有具體的制作方案,有精巧的做法,花傘還可以縮放。把買來的祭灶糖瓜中的一面用小火微微烤化,趁熱將小旗子、小花傘插上,并在烤化的表面撒上碎花生或碎芝麻,等凍結實后不僅好看、好玩,吃起來也脆香酥甜,別有風味。
1月20臘月廿五
磨豆腐打年糕
臘月二十五是民間傳說玉皇大帝下界查看人間善惡的時候,所以這天大人小孩都不能亂說話,要勤奮工作,言語謹慎,爭取好的表現,以博取玉帝歡心,以求降福來年。因此一般人家會在這一天忙著采辦年貨,把費時費力的年貨都給辦回來。城里的人們當然是去超市采購,不過這兩年也有很多城里人專門到鄉(xiāng)村去,體驗磨豆腐打年糕的熱鬧場景,體味祈盼中的濃濃年意。
到了臘月二十五這天,鄉(xiāng)村的豆腐坊會日夜連軸轉,家家戶戶都要做幾十斤豆腐,養(yǎng)在水缸里,吃到正月十五也不會壞。豆腐點鹵起鍋的那一刻,十分神圣,一張金黃色的豆腐衣在濃濃的豆腐漿中率先結出,這張豆腐衣一般會給家中最受寵的小孩吃,被認為特別補身;豆腐壓出的淡漿水用來洗頭有烏發(fā)亮發(fā)效果,用來給孩子洗澡可防止來年長出癤子和痱子,因此很多人家用水桶提了熱氣騰騰的淡漿水給孩子洗澡,說是能白凈肌膚。
除了磨豆腐,打年糕也十分有趣。在湖南土家族聚居的地方,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年糕打得越多代表全家人來年的生活越興旺,因此家家戶戶要用糯米混上少量粳米打上幾十斤。打年糕是項體力活,就像人力打樁樣,要由至少兩人將巨大的春棒壓進石舂缽里,將蒸熟的糯米飯打成年糕。一面打,一面唱“打年糕歌”;
都是祝福主人家“日子過得越來越高”的吉祥話。年糕多由鄰居家的青年幫忙來打,打完一家,歇一小會兒轉移到另一家去打,互相幫忙,所有的鄉(xiāng)鄰都沉浸在和諧喜悅的氣氛中。
[媽媽可以帶寶寶做的事]
自己動手做“花樣年糕”。打好的“年糕坨坨”要經過壓模才會成為方方正正的長方塊,冷卻后才會變硬,要用刀才能切開。剛打好的年糕坨坨是軟和的,我們可以網購幾塊漂亮的年糕模子,帶到打年糕的現場去,做DIY花樣年糕。這種年糕模子是木頭的,中空,里面有花紋。先在木頭模子里涂少量植物油(方便年糕壓好后從模子里拓出),再把剛打好的年糕坨坨揪下一塊,壓進模子里,用手拍平,將模子反過來,在干凈的案板上用勁一磕,呵,一塊像模像樣的年糕就磕出采啦,年糕表面還印著梅花或喜鵲的圖案呢。我們還可以用不同質料、顏色的年糕坨坨在模子里做出“雙拼年糕”,如一半是金黃一半是橙紅的“南瓜胡蘿卜雙拼年糕”,或一半是灰綠半是灰紫的“蕎麥紫血糯雙拼年糕”。自己做出來的花色年糕吃得格外香,連不喜歡吃南瓜和胡蘿卜的小朋友都吃得津津有味呢。
1月21臘月廿六
貼窗花
窗花的張貼,一般在掃塵之后進行。全家徹底清潔之后,屋里屋外邵變得亮堂堂,此時點綴上一些精巧的窗花,宛如紅梅映入窗扉。新年通常貼的是喜慶吉祥的窗花,包括“喜鵲登梅”、“二龍戲珠”、“天女散花”等等,各種花卉、鳥雀、肥魚、穿新衣舉燈籠的娃娃,都可以成為窗花的題材。窗花當然可以貼在窗玻璃上,也有地方如天津,流行將扁圓形的窗花貼在門楣上,看上去花團錦簇,讓黯淡的上門框也熠熠生輝。
[媽媽可以帶寶寶做的事]
自己動手“疊紙碧窗花”。準備好紅紙或各種顏色的電光紙、剪刀,用來打草稿的鉛筆,窗花小作坊就開張啦l媽媽可以教寶寶將正圓形的紅紙疊成六等分或八等分,剪出對稱的窗花圖案;5歲以上的寶寶可以用美工刀刻出完全不對稱的窗花。媽媽可以鼓勵寶寶用比較抽象的圖案來表現魚、鳥、花、娃娃、燈籠等圖案,可以從各種史前壁畫里尋找剪紙圖案的靈感,當孩子用五線譜音符來當“唱歌娃娃”的腦袋日寸,孩子的抽象思維、藝術直覺和表現手法的凝練程度,都會讓人刮目相看。孩子在剪窗花的練習中可能出現的困難是:當展開剪紙時,發(fā)現某一刀下刀不當,將窗花剪斷成數段。注意不要責怪沮喪的孩子,而是要幫他恢復到疊紙步驟,重新去看哪 刀是不能剪的,這種“復盤”功夫能大大提高剪窗花的成功率,也鍛煉了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1月22臘月廿七
煎堆蒸花色饅頭
從前,很多地方規(guī)定年初一到年初四之間不能開灶動火,所有的灶堂口都要用紅紙封起采,吃的東西部要提前備好。因此從臘月二十七日起,奶奶和媽媽們要蒸上好幾屜籠的饅頭、包子、糯米團子,還要煎堆,即用素油炸出各種金黃燦爛的油果子、麻花、麻團、油酥餃子,堆在條案上,很有過年的氣氛,這種煎堆的習俗在韓國也很流行,被人們認為是新年興旺的標志,而我們國家的廣東人也很重視煎堆的膨松口感和飽滿造型,認為煎堆就像金元寶 樣,象征著財源滾滾的好兆頭。
[媽媽可以帶寶寶做的事]
一起做“花色饅頭”。豆沙饅頭或糖芝麻餡的饅頭時,不妨留幾團面坨坨讓你的寶貝自由發(fā)揮。讓孩子洗干凈手,自由地團
弄面團,捏成老鼠、刺猬、肥豬、兔子等各種動物,先用手捏出大致的頭頸和身軀,然后用剪刀挖出鼻子、耳朵、嘴巴等五宮,再用剪刀雕塑小動物的爪子、尾巴以及刺猬身上的刺,最后用豆類鑲出小動物們骨溜溜亂轉的眼睛,老鼠用綠豆、刺猬用黃豆、兔子用紅豆,肥豬用黑豆,然后上籠與饅頭們一起蒸熟,“面塑”就做成功了。也許孩子會天真地問:“老鼠是多討厭的壞家伙,為什么還要捏它?”你可以半開玩笑地這樣回答:“傻孩子,豐收年才有老鼠啊,遇上災年,人都沒飯吃,老鼠怎么還能吃得這樣圓滾滾?”原來,蒸動物饅頭還有厭豐收的意思。
1月23臘月廿八
洗邋遢
依照傳統(tǒng)習俗,這一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干千凈凈迎新春。有溫泉的地方,這一兩天都是爆滿,很多人開車帶著一家老少來洗露天溫泉,要是運氣好的話,你可以親眼看到小雪花如何從天而降,飄落到熱氣騰騰并散發(fā)在淡淡硫磺味的池面上。很多露天的溫泉池做得都像江南園林一樣,移步成景,水溫常年保持在最宜于肌膚健康的42度。帶著一個輕質小炕桌去泡澡,一面泡一面在漂浮的小炕桌上喝熱飲,吃糕點,一年的疲乏都得到了舒解。
[媽媽可以帶寶寶做的事]
“趣味洗澡”。大冬天,幾乎沒有孩子樂意洗澡的:穿脫衣服很麻煩、洗完后頭發(fā)半天不干,濕漉漉涼冰冰的很不舒服,而換上干凈而冰冷的內衣和襪子也讓孩子大聲喊涼。怎樣讓孩子心甘情愿“洗邋遢”?不妨將孩子的塑料玩具們經過初步清潔后丟進池水里,告訴她:“塑料鴨子、塑料娃娃也要洗澡了,它們也在嚷,我要干干凈凈過新年。怎么樣,你來替塑料娃娃洗澡,媽媽來替你搓背,好嗎?”如此,洗澡這件痛苦的事就變成了一項有趣的游戲,孩子坐在池水里,念念有詞地替娃娃洗澡,就不會分神來“反抗”你給她搓洗的行為,相反,她會這樣自我鼓勵:“再忍耐一下就好了,頭發(fā)就沖干凈了,不會迷眼睛了……所以,閉緊眼!”此話既是在“命令”娃娃,又是在自我提醒。因此,一面給玩具洗澡,一面承受熱水的澆淋,孩子會配合大人把這一“艱巨任務”完成。
1月24臘月廿九
逛花市
逛花市原是廣東人的習俗,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習俗了:趕在年三十到來之前逛花市,買一盆碩果累累的金桔或者名貴的蝴蝶蘭、報春的茶花或杜鵑,可以使家中的面貌煥然一新。逛花市猶如踏春,可以與大自然充分接觸,也使人神清氣爽。含蕊半開的水仙象征“花開富貴”,結果累累的金桔或四季桔象征“大吉大利”;富貴竹象征“竹報平安”;桃花象征“運氣旺、人緣好”,都是這個季節(jié)人們愛買的盆栽。而肩膀上坐著好奇的小孩子,手中舉著臘梅和銀柳,一同去花市中觀景觀花,已成了年輕的爸媽們和孩子一起盡享天倫之樂的圖畫。
[媽媽可以帶寶寶做的事]
一同裝飾你們家的“新年樹”。就像裝飾“圣誕樹”一樣,稍微有點規(guī)模的金桔樹、茶花樹和臘梅樹都可以裝飾成中國味道十足的“新年樹”,去超市選購一些紅彤彤的中國結、印有招財童子的“利是包” (紅包)、玉做的環(huán)佩、鏤制有“五福(蝙蝠)同堂”、“喜(鵲)上眉(梅)梢”的吉祥祈福紅木牌,還有“心型”的心愿卡,系于樹上,琳瑯垂掛,并系上一兩個金色小鈴鐺,這棵“新年樹”,樣會說話,一樣會歡笑。
媽媽可以代寶寶把新年渴望實現的心愿、渴望取得的進步寫在“心愿卡”上,比如,“新年我要去臺灣旅游,見見阿里山的小朋友?!薄靶履晡乙牡籼羰?、愛哭的老毛病?!薄靶履昀铮乙嘈⒕礌敔斈棠??!比缓?,媽媽可以抱起孩子,讓他系于“新年樹”的最高處,告訴他:“系得越高,心愿實現得越快!”這種借著新年契機正向的鼓勵,常常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1月25除夕
團圓包餃子、貼春聯
臘月三十這天,大人們都在為晚上的團圓飯忙碌,孩子們在盼望中煎熬,會顯得過度興奮,礙手礙腳,此時就有一位大人會站出來號召:“誰來跟我一起貼春聯,貼年畫?”保準會一呼百應。春聯的別稱叫做“桃符”,起源于戰(zhàn)國時代,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鎮(zhèn)妖門符,當時人們用桃木板刻上鎮(zhèn)妖降魔的神仙――“神荼”和“郁壘”的大名,懸掛于門旁,稱為“桃符”,后來,演變成書寫對仗的條幅――春聯。通過春聯與橫幅的挑選和學習,孩子們很快可以領悟中國詩詞的對仗和平仄奧妙。這幾年,隨著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貼年畫的人也越來越多,父母可以帶孩子去網上搜尋制作精美的傳統(tǒng)年畫,通過網購方式張貼。孩子可以看到,聞名遐邇的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濰縣畫”等畫派提供的年畫,可不止是“招財童子”那么簡單。像《大禹治水》、《八仙過?!?、《太公釣魚》、《水漫金山》、《三娘教子》、《孟母擇鄰》、《鑿壁偷光》、《鐘馗嫁妹》、《太白醉酒》等年畫,幾乎每一張都能說出一段經典的中國故事,就像百科全書一樣,使當代的孩子不費力就能受到歷史典故、道德規(guī)范和社會風習的熏陶,能非常形象在找到自己文化的“根”。
大年夜,最重要的活動是什么?很多孩子都會搶著答:吃團圓飯、放鞭炮、包餃子,看春節(jié)聯歡晚會。對嗎?也對也不對。其實傳統(tǒng)的中國家庭在吃團圓飯之前,還有一項隆重的慶?;顒泳褪羌雷妗<雷嬗杉抑凶钅觊L的男性長輩主持,先請出祖先的牌位或畫像,然后供奉從酒菜、米飯到水果的一系列供品,然后全家人依照年幼次序依次行三跪九叩禮,高頌祖先的尊稱,說:“***,我給您拜年了!身為您的子孫,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這些儀式化的禮節(jié),包含了對祖輩的懷念和對未來的向律,滲透了以長者為尊,長幼有序的儒家倫理道德規(guī)范。拜年已畢,撤去供桌后全家才吃團圓飯,此時,供桌上所有的菜肴都要回鍋蒸煮后,才能讓“老祖宗的子孫們”吃,否則就是列祖先的不尊重。
團圓飯的是包餃子,常常,酒至半酣,奶奶和媽媽們就開始包那一匾又一匾的團圓餃子,為了討吉利,人們還用餃子來做一些有趣的占卜,比如,在某一兩個餃子里包上象征好運的硬幣,吃到的人,來年會非常順利。媽媽一般會在心里記著那個幸運餃子,或做上不易為人覺察的記號,把“幸運餃子”留給自己的孩子。要是擔心毫無防備的孩子被硬幣咯到牙,現在人們改為在餃子或湯圓里包上一枚蜜棗,吃到的孩子都很開心,因為這意味著“新年里,壓歲錢會豐收了!”
[媽媽可以帶寶寶做的事]
做紙燈和拉花來“裝飾節(jié)日的餐桌”。西方人吃新年套餐的時候,會在餐桌上放插花,并點上漂亮的燭臺,我們吃中餐團圓飯,菜肴很多,這樣做不大現實,那么我們不妨將上一年元宵買的紙燈都張掛起來,然后用彩色縐紋紙做成彩帶和拉花,來裝飾團圓飯餐桌的“頂部空間”,烘托熱鬧的氣氛。孩子一足興致盎然。
帶著孩子一起“貼春聯”。可以告訴孩子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如何區(qū)分上聯下聯。
“壓歲鈸”。爸爸媽媽準備的壓歲錢也不一定當面給,而且可以等孩子沉睡后,把壓歲錢裝在紅紙袋里,壓在小孩子的枕下;孩子們在初一早上醒來時,不僅可以拿到壓歲錢,還可以在枕邊發(fā)現一個景泰藍或漆木做成的小食盒,里面放著如意、小柿餅、桔子、脆心紅棗等小零食,每一樣,都有吉祥寓意。你可不要認為這是模仿圣誕老爺爺在紅襪子里塞禮物,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國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老―孔府,大人們就是這樣表述對小孩子的祝福的。
1月26正月初一
放鞭炮,拜年
中國年的慶賀氣氛在正月初一子夜零點鐘聲敲響的時候,達到中的:滿城都是鞭炮聲,屋里都是親人們的道賀聲。通常這鞭炮會放在凌晨三四點鐘,然后人們小憩片刻,起床,更放開門炮仗。一般打“開門炮”是先放小鞭炮一長串,俗稱“百子炮”或“千子炮”;然后再放“二踢腳”大爆竹三發(fā),寓意是可以驅散一年的疫病和晦氣,喜迎新年。要三發(fā)全響,聲音宏亮清脆,最為吉祥。
年初一的早飯,北方通常是餃子,南方通常是湯圓或如意糕、松糕、年糕等糕點。吃完寓意“連年高(糕)升”的早飯,父母一般會帶孩子出門去拜年。先跟爺爺奶奶拜年,拜年時鞠躬叩頭都行,一面鞠躬一面帶笑拱手說:“恭祝爺爺奶奶幸福安康,長命百歲!”在陜西地區(qū),孩子們見了年過60歲的長輩通常要“問強健”,比如“爺爺強健啦!”“奶奶強健啦!”表示對長輩的祝福。不但小孩子如此,連三四十歲的成年人,如果爺爺奶奶健在,也要趕去“問強健”,在那一刻,“家有一老”就意味著小輩們都可以在拜年時享受“小孩子”的關照和叮嚀。
[媽媽可以帶寶寶做的事]
入夜“放煙花”。大孩子喜歡的爆竹,小孩子可能聽了會受驚、害怕,因此,等天黑下來一起去放煙花可能更合小孩子的胃口??梢耘c鄰居小孩約好了一起放煙花,像“煙花比賽”一樣,可以讓孩子有興趣,興致更高漲。
1月27正月初二
回娘家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在正月初二都有“接閨女、請女婿”的習俗,這也是小孩子穿戴一新跟著爸爸媽媽回外婆家的日子。喜歡打游戲、買電動汽車玩具的小小子們這天最開心了,因為可以拿到外婆給的又一份壓歲錢,有的還會收到外婆親手做的新鞋新衣等禮物。從前出了嫁的女兒回娘家,除了帶上丈夫和孩子以外,必備下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xiāng)親。外婆們通常會帶著外孫子一塊兒去,逢到鄰居就說:“這是我家二閨女家的小小子,這是三閨女家的小寶貝……”然后自豪地接受鄰里們的恭賀,“您看您這外孫多機靈,外孫女多漂亮。”分贈鄰居的禮物不多,只是幾塊餅干、一些糖果而已,鄰居也會拿出瓜子花生棒棒糖,塞滿跟來的小孩子的口袋,但這種借著女兒回娘家的機會進行的“睦鄰”活動,卻是對下一代很好的禮儀人情方面的熏陶,能讓小孩子非常直觀地明了“鄰里好,賽金寶”的寓意。
[媽媽可以帶寶寶做的事]
選購送給外婆外公的“益智玩具”。送保健品、補品、煙酒、新衣,這些回娘家的禮物已經非常老套啦,送給老年人最時髦的禮物,可以是各種有趣的益智玩具,如九連環(huán)、七巧板、圍棋、魔方等,讓孩子來幫助你挑,讓孩子去送,并跟外婆外公一起玩,一定能使老人笑口常開,思維敏捷,延年益壽。
“壓壽”。如果外婆外公本年度恰逢整壽,如滿60歲,70歲,80歲,那么無錫蘇州一帶的風俗是要趁年初二女兒們都回來的日子,在家里慶賀老人的生日(不管老人的生日是否在這一天);從前,就算是沒有受到邀請的鄰居,中午時分也會收到女兒們端來的一大海碗長壽面,熱氣騰騰,面上覆蓋著整塊的大肉或熏魚;現在,多由女兒們向鄰居分送兩小包銀絲面和一片云片糕。這種“分派”工作非常適合帶著小孩子去,一方面是讓孩子見見陌生鄰居,
鍛煉他們伶俐的口頭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有機會讓孩子學習與他人相處的禮儀。
1月28正月初三
逛廟會
民間認為,大年初三這一天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舉日”。在這一天,不能殺羊,如果天氣晴好,意味著這一年里,羊會養(yǎng)得很好,養(yǎng)羊的人家會有一個好收成。大年初三還是一個不宜走親訪友拜年的日子,中國南方的大部分地區(qū),老百姓都認為這一天容易與他人發(fā)生口角,不宜出門,一般都會在家中睡到飽。不過現在早已沒有這么多禁忌,長假只放七天,從大年夜到年初六,因此初三初四正處于假日的中段,若是天氣晴好,正是帶著孩子出門逛廟會的好日子。
春節(jié)廟會是孩子們最喜愛的去處,民間藝人們踩高蹺,走旱船、捏糖人、熬糖畫、變魔術、表演雜技、出售梨膏糖并表演武術,每一樣,都讓孩子目不暇接,而廟會上出售的各種玩具,如紙燈、抖空竹、布制玩偶、糖人、絨花玩具、生肖紙帽等,都讓孩子們體會到了父輩乃至祖父輩共有的童年樂趣。而逛廟會的另一項收獲,就是琳瑯滿目的傳統(tǒng)美食了,糖葫蘆、油炸臭豆腐、驢打滾、棗面窩窩頭、天津大麻花……應有盡有,很多都是超市里買不到的,洋溢著民間的傳統(tǒng)和情趣。
[媽媽可以帶寶寶做的事]
廟會是“兒童畫”的絕好題材,也是鍛煉孩子審美能力和觀察能力的好地方。媽媽可以教孩子仔細觀察各路民間藝人陶醉于自己的手藝和功夫中的種種可愛的情態(tài),留心他們的動作和表情,并幫他把一些重要場景用數碼相機或家中攝像機拍下來,回去做為畫兒童畫的素材。也可以輔導孩子用兒童畫來寫繪“觀察日記”。
如寶寶現場“學習民間藝人的技藝”。
如變小魔術、拋接式雜耍、畫糖畫、踩高蹺的藝人經常為了調動氣氛,邀觀眾一起上臺表演,為什么不替你的孩子爭取這種機會呢?如果孩子能踩著高蹺“一覽眾山小”,如履平地地上下臺階;能把空竹抖出直升機起飛的嗡嗡聲;能用糖稀畫一只小猴子,你看吧,他的小臉一定興奮得通紅!自信心也會爆棚!
1月30正月初五
接財神
正月初五零時零分,人們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燃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希望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全家大發(fā)大富。這一習俗反映了老百姓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貧苦,過上好日子的樸素心理。一般從大年三十關門謝客的大小店鋪,也選在這一天開門迎客。在很多少數民族旅游村,這一天也開始迎接游客,讓大家盡情參與他們的年俗戲。
[媽媽可以帶寶寶做的事]
再放一次“鞭炮”吧!可要讓你的寶貝注意安全。
有條件的話,帶孩子“外出旅行”,去品嘗朝鮮族的“秋千舞”、壯族的“打扁擔”、漢族的“舞龍舞獅”、土家族的“舞春?!钡扔螒颉O窳餍杏诩质『唾F州省的“秋千舞”活動,非常適合媽媽帶著孩子現場參與。媽媽和寶寶可以面對面站在橫板上,抓牢吊繩,在飛行中由反方向的一方蹲下用力,一張一弛,越蕩越高;還可以一人坐在橫板上,一人站在橫板上,比如寶寶坐著,媽媽站著,寶寶可以“坐享騰空樂趣”,媽媽則要多花力氣使秋千飛升,很容易達到那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要是你的孩子正在學習打節(jié)奏,那么壯族人民的“打扁擔舞”絕對不可錯過。表演者手拿扁擔,圍在舂米槽旁,有節(jié)奏地時而敲打板凳,時而撞擊扁擔。扁擔在手中耍出花來,或正面,或反面,或側面敲打,形成節(jié)奏明快,起伏有致的旋律;在扁擔們不斷的撞擊中,表演的人不停地穿花轉動,更讓人眼花繚亂。要是表演者邀觀眾上臺,為什么不跟你的孩子一同加入呢?
2月1正月初七
吃七寶羹
正月初七是“人日”,傳說當年女媧初創(chuàng)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之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要登山以示慶祝。在民間,這一天要吃春餅卷(用春餅卷制鴨絲、醬肉絲、蔥絲等),還要喝一種七種蔬菜做成的羹,比如用象征勤奮的芹菜,象征活力的韭菜,象征長壽的芥菜,象征聰明的蔥蒜,象征強健的菠菜等,煮成清香撲鼻的菜羹,既去除前面大吃大喝積攢的油膩,又增加了纖維素和維生素,還有治百病人吉兆。
[媽媽可以帶寶寶做的事]
“挑野菜”。煮七寶羹要用的蔬菜,很多是野菜,如野蔥、薺菜、馬蘭頭、枸杞頭、野芹菜等。在南方如果天氣晴好,媽媽不妨帶上孩子,提著竹籃,去田野上玩“挑野菜”的游戲。媽媽可以教孩子仔細分辨蔥和蒜的葉子有什么不同,怎樣區(qū)分薺菜和蒲公英,哪些是水芹菜,哪些是旱生的野芹菜。這一活動不但讓孩子識百草,還讓孩子暴露在新鮮空氣和外面的暖陽中,是非常有利于補鈣的“日光浴”。而在田野上長距離的行走,也鍛煉了孩子的體魄,使之在吃七寶羹時胃口大開。
2月2正月初八
放生
傳說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這一天天氣晴朗,那么這一年的稻谷就有可能豐收,天陰就可能歉收。晚上,人們還要點燈祭拜順星,在天上的星斗出齊之后,全家人要在案頭、灶臺、門檻處各放一盞小燈,以祈禱全家人一年順順利利。此外,家中若有年長的老人,人們還會在這一天舉行“放生”活動,把家中飼養(yǎng)的魚、鳥、烏龜拿到野外去放生,為年齡大的長輩祈福。
[媽媽可以帶寶寶做的事]
“放生”??梢栽谶@一天去農貿市場購買懷孕的鯽魚或鯉魚,或者鴿子、青蛙、麻雀等小動物,去野外放生。各地的寺廟水塘,是放生魚類和蛙類的好地方,站在“放生橋”上,讓魚兒和青蛙歡快地奔進自己的家,或讓快要成為一盤菜的鴿子重歸藍天,這對孩子是極好的教育,讓他從小懂得人不應該為了口腹之欲向大自然過度索取,人應該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成為大自然謙卑的一分子。
2月9正月十五
觀燈猜燈謎、吃元宵
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夜,此時天上月華如水,地下燈燭高照,天上地下,恍若人間仙境。元宵放燈的習俗,起于漢代,到唐代已經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jié),據稱唐玄宗時期長安城里的燈市規(guī)模就很大,點燈達到五萬盞;到了宋朝,在彩燈上貼上謎語,讓觀燈的人興致盎然地猜燈謎,已經成為風尚;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了有燈謎和百戲歌舞之外,還增添了戲曲表演的內容。其實,猜謎活動并非只限于元宵節(jié),只是因為元宵節(jié)時謎面寫在燈籠上,故稱“燈謎”,成了以燃燈為特色的元宵節(jié)的特色民俗。元宵是元宵節(jié)的重要食品,在全國各地都較為流行。人們或用水煮,或用油炸,吃起來粉糯軟滑。人們通常用它來象征全家人和睦幸福、團團圓圓,生活事業(yè)吉祥如意、圓圓滿滿。除了這些,元宵節(jié)人們還有擊太平鼓、撞鐘祈禱等習俗。
[媽媽可以帶寶寶做的事]
“做元宵攜元宵”。北方在元宵節(jié)吃的元宵,和南方人吃的“湯圓”,名稱不同,做法上也有一些小小的不同。北方的元宵是“搖出來”的,先搓好芝麻拌糖的餡心,放在放有糯米粉的竹匾或笸籮里搖,讓糖餡心上沾上一層糯米粉,元宵就做好了;南方
人吃的湯圓是要用水磨糯米粉混和適量熱水,搓壓成糯米粉團,擠成一個個“團坯”,在團坯中包上帶汁的餡心,變成“四喜湯圓”。所謂四喜湯圓,就是一碗湯圓有四種餡心,分別是芝麻糖、松籽豆沙、鮮肉和豬油薺菜;聰明的南方人事先在湯圓上做上記號,如點上紅點,拉出“尾巴”,搓圓或搓成橢圓,以區(qū)分不同的餡心,因此,雖然各種餡的湯圓同一鍋下,最后盛進碗里的肯定是一樣一個的。現在的花色湯圓當然已經不止這四種了,綠豆餡、核桃花生餡、牛肉餡、海鮮蝦仁餡,甚至還有巧克力餡的湯圓!真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手把手教孩子包湯圓,送湯圓給鄰居品嘗,對小朋友來說,都是興味盎然的事。
逛燈市“購霧彩燈”。荷花燈、兔子燈、蛤蟆燈、生肖燈、鯉魚燈……燈市上的傳統(tǒng)紙燈真是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呀。拖著一盞兔子燈或舉著一盞菠蘿荷花燈回家,孩子會像一個得勝歸朝的將軍一樣得意?,F在一些扎燈藝人為了吸引顧客購買,也會現場教小朋友扎一些小燈,如用扎燈彩紙、竹籠、鐵絲扎出簡單的荷花燈、魚燈和鴨子燈。讓你的孩子親手實踐一下,他會對這門奇妙的手藝生出濃厚的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