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無為而治作用下的行政管理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無為而治作用下的行政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無為而治作用下的行政管理論文

一老子“無為而治”的內涵

老子的“無為而治”是對生命智慧的理解,其主要內容是“為無為”和“無為而無不為”。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即治理國家要像煎小魚一樣,要“無為”,不可“有為”?!暗馈钡摹盁o為”表現在它對天地萬物順任自然,任憑它們自然生長變化而不加占有、不加依恃、不加主宰,即“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自化也好,自正也好,自富也好,自樸也好,都以政府好靜、無事、無欲為前提,只有政府不去亂插手市場、干預經濟活動,才會有市場的繁榮;只有政府依法行政,少管閑事,才能使民眾真正地享受地“安其居,樂其俗”;只有政府不專權獨斷,積極發(fā)揚民主,才會有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生活的局面。

二 行政管理中的職能部門應樹立“無為而治”的理念

在任何一個機構中都存在著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領導者的工作是宏觀的、全局性的,主要是制定大政方針、謀劃發(fā)展戰(zhàn)略、把握發(fā)展方向,而非什么事都管。處理好“為”與“不為”的關系,有所為、有所不為,是領導者應具的領導藝術。只有善于在小事上“無為”,才能在大事上更好地“有為”。抓好大事則會事半功倍,專管小事則可能事倍功半。這就是道家“無為而治”給我們提供的“抓大放小”的領導策略。

“無為而治”的最終目的是得到大治和大發(fā)展?!盁o為”表明的是管理者不必事必躬親。如果事必躬親,管理者自身就會陷入細末瑣事,就有可能忽略了“大政方針”的籌劃和把握,從而員工的創(chuàng)造性也極大地受到抑制。因此,“無為而治”的根本內容則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都得以“解放”各自不同的智慧能量?!盁o為而治”運用到行政管理中,要求行政管理部門、行政干部領導們要善于將“務實”與“務虛”結合起來,就成為一種融入高超智慧的管理藝術。

政府決策的穩(wěn)定是取信于民和社會穩(wěn)定的前提。道家歷來重視政策的穩(wěn)定,老子“無為而治”思想中就強調“治大國若烹小鮮”,不可亂翻亂動,否則,國家就會陷入一片混亂??茖W的決策必須正確把握事物發(fā)展的趨勢,把握群眾的情緒和意志,善于從戰(zhàn)略的高度作出決斷,特別要注意決策的可行性分析,這樣的決策才會具有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否則,只顧眼前利益,甚至急功近利,只能導致決策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俺跻皇宀灰粯印?、“上有政策、下游對策”正是這種決策行為的寫照。所以,老子認為,管理者、決策者切不可盲動,應該“致虛極,守靜篤”,鎮(zhèn)靜自若地處理好一切事務。當然決策的穩(wěn)定性又是相對的,當事物的發(fā)展需要我們的決策要與時俱進的時候,就必須順時而變,推動決策的升級。特別是在當前中國的社會轉型期,政府決策一方面要通過各種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保護政策的連續(xù)性和客觀穩(wěn)定性。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政策的穩(wěn)定性和動態(tài)性、可變性的統一。同時,政府要根據社會的需要提供管理,審時度勢、量力而行。時機不成熟之前不要強為。正如制度經濟學所主張:政府的管制應是基于外部收益的存在,且提供管制的預期收益要大于實施成本時,才能做出管制行為。

三  分清“無為”與“有為”的界限

和諧社會有賴于政府、行政管理部門的少干預或不干預?!暗馈钡摹盁o為”表現在它對天地萬物順任自然,任憑它們自然生長變化而不加占有、不加依恃、不加主宰。但是,必須要明確的是,老子的“無為”并不是一個否定性的概念,不是不為,而是不強作妄為,不亂為。也就是說,當為之為還是要為的。當今很多行政領導干部把老子的“無為而治”另辟蹊徑地理解,認為就是我在我的位置上是都不干,不求無功但求無過,我就是“無為”,遇到問題我也放任自流,讓一切順其自然,讓結果來證明結果,我且得過且過地混日子。殊不知,這樣的“無為”與老子的“無為”其實天差地遠,老子的“無為而治”,并不是無政府主義或要求政府無所作為,而是反對違反事物本性的妄為。老子的無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干,認為“無為”即什么都不干的看法是對老子“無為”思想的一種誤解。老子“無為而治”的理念,目標指向是在“為”上?!盁o為”是方法論,是為了“無不為”,不能“無不為”的“無為”是沒有絲毫價值的,真正的“無為”可以做到:無不為、無不治、天下莫能與之爭、成其大、不為而成。

在現代行政管理中,“無為”精神就是要求行政管理不能越權執(zhí)政,不能限制基本人權,對非基本人權的限制也必須有法律的授權并且程度適當,不能立自利之法、不公之法、無效益之法和違背自然生態(tài)規(guī)律之法。

四 政府要發(fā)揮行政主導作用,以“無為”實現“有為”

但是過去,我們的政府“無所不管”,一張大手,管天管地管空氣,這就難免陷入行政管理的洼地中不能自拔,也不利于政府服務的更好發(fā)揮,同時還累得一身“病”。甚至某些政府部門出臺的條條框框太多,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說,甚至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傳統的政府行政管理的無所不包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的市場經濟,因此,要根據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把原來由政府承擔的部分管理職能轉移給社團、行業(yè)組織、社會中介組織等各類社會組織。對各類社會組織,政府要堅持培育發(fā)展和監(jiān)督管理并重的方針。將“無為而治”運用于管理工作,就是要求管理者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嚴格按規(guī)律辦事;要善于因勢利導,順其自然,為當為之事,不為不當為之事。積極鼓勵各類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育和健全各類社會組織,使其成為承擔政府管理社會事務的具體組織者和運行者,成為政府職能轉移的載體。改變以政府為唯一中心的“單中心”治理結構,建立政府與其他社會管理主體共同管理社會事務的“多中心”治理結構。要加強對社會組織的管理和監(jiān)督,適應依法行政的要求,主要依靠法律法規(guī)對社會組織進行管理,加強社會組織自律機制的建設,使之形成自我發(fā)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運行機制,規(guī)范運作,健康發(fā)展。實行政社分開,政府主動退出某一些領域,讓位給社會組織,為社會組織的發(fā)展和開展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

從當今政府的功能定位來看,自然無為應是社會轉型期公共政策的合理價值走向。如今,我國不論是政策的導向功能、調控功能,還是分配功能、約束功能,都在向著這個方向發(fā)展。改革只有順應規(guī)律變化的這一大趨勢,才能充分發(fā)揮應有的功能。當然,僅憑行政機關自覺、自律,不可能實現“無為”精神“無為而治”的實現,必須依賴健全的監(jiān)督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