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wù)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越王勾踐破吳歸范文

越王勾踐破吳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越王勾踐破吳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越王勾踐破吳歸范文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長江萬丈,非一日之功。如果沒寒冷的積累,那么也就沒有三尺的冰凍;如果沒有長江的日積月累的流動,也就沒有綿延不息的河流。所以,厚積方能薄發(fā)。

成功需要在積累中成長,才能薄發(fā)。有著”天下的第一行書“的王羲之便是如此,他那”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書法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經(jīng)歷了許久的積累才致此。在他少年時,他隨著書法家衛(wèi)夫人學(xué)習(xí)書法,學(xué)習(xí)到忘我的地步。他日日夜夜地廢寢忘食,不斷地思考,認真地推敲,才將家門前的水池變?yōu)槟亍K诰毩?xí)中不斷成長,不斷積累,最后在厚積中薄發(fā),成為著名的書法家。

沈從文歷經(jīng)人世間風(fēng)風(fēng)雨雨,考察各地綾羅綢緞,分析有關(guān)的照片,閱讀記載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典章書籍,這是他厚積的過程。尖毛草,一種耐寂寞的植物,它亦是如此。它不斷汲取土中的各種營養(yǎng),瘋狂地成長,最終成為草地之王。這是尖毛草沉淀的成長。

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勾踐十年生聚,臥薪嘗膽,終于破吳。也正是他在厚積中薄發(fā)的最好證明。十年里他不斷激勵自己,不忘記自己所收到的恥辱,想著一雪前恥,隨著時間的積淀,他一舉薄發(fā)。

我們學(xué)會在積淀中成長,經(jīng)歷那積淀過程中的痛苦,嘗到苦盡甘來的味道,因為厚積方能薄發(fā)。

第2篇:越王勾踐破吳歸范文

關(guān)鍵詞 吳王夫差 帝王形象 新探

歷史劇《臥薪嘗膽》在央視已經(jīng)熱播完畢,劇中塑造的吳王夫差的帝王形象,與人們心目中的傳統(tǒng)帝王形象大相徑庭,可以說,《臥薪嘗膽》中的吳王夫差形象,是對傳統(tǒng)帝王形象的顛覆。

在大多數(shù)觀眾的傳統(tǒng)心目中。吳王夫差是個是喪志的君王,昏聵、殘暴、只愛美人不愛江山,而該劇塑造的則是一個非常陽光的、有雄心大志的帝王,并不是像人們所說的那樣殘暴和昏庸,近日翻看諸多史書。吳王夫差基本如此,可以說,《臥薪嘗膽》還原了吳王夫差這一歷史性的悲劇性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在于刻畫性格。就藝術(shù)對生活的把握而言,創(chuàng)作者的才華,集中體現(xiàn)于對人物性格的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一部影視作品如果想超脫平庸而獲得新鮮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的話,就必須把人物性格的刻畫放在創(chuàng)作的核心位置上。誠如高爾基所說的“一個嚴(yán)肅的作家的任務(wù),是要用具有藝術(shù)說服力的形象來編寫劇本,努力達到那種能使觀眾深受感動并能改造觀眾的藝術(shù)真實,這就是創(chuàng)造性格的工作。”很顯然,《臥薪嘗膽》正是遵循這一原則來塑造人物形象的。吳王夫差的人物性格,正是通過夫差和勾踐,夫差和伍子胥,夫差跟西施,夫差和伯豁之間的恩恩怨怨而凸現(xiàn)出來的,使得觀眾對這樣一個重道猖狂的君王又愛又恨。

先說夫差和勾踐。夫差和勾踐的斗爭是全劇的主線,他們之間從國家到個人。從身體到心理甚至于精神上的較量,是整個《臥薪嘗膽》的精髓,也是最吸引觀眾眼球的部分。夫差對于勾踐并不存有什么心軟,他一直不愿意殺死勾踐,更大的源于他自己的猖狂和自信,他踐踏勾踐的尊嚴(yán),摧毀勾踐的自信,培養(yǎng)勾踐的奴性,從而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多么的正確,他在勾踐面前永遠是多么的強大和不可征服,夫差重王道,講信義,夫差有“仁”,但他并不“慈”,他對勾踐的所作所為是殘忍的、令人發(fā)指的,他不消滅勾踐的肉體。而一直折磨勾踐的精神,從開始對勾踐征服的心理,到后來鄙視勾踐的恭順木訥的奴性,從重視勾踐到輕視,逐漸到失去警惕的無視,夫差對勾踐決心征服的張狂姿態(tài)的變化過程被詮釋得層次分明。夫差,作為與勾踐有著不同價值觀的帝王,胸中懷著對江山社稷的抱負,一心想讓吳國成為世界的中心。但歷史、命運的選擇,卻沒有讓夫差走到最后,在向越王勾踐投誠之后,夫差留下了“勿傷我國民,勿毀我宗廟”的“請求”,最終自刎。(《左傳,哀公二三年》)“冬,十一月,丁卯,越滅吳,請使吳王居甬東,辭曰:孤老矣。焉能事君?乃縊,越人以歸”,他是非常有骨氣的。使其居甬東,既不給越王當(dāng)馬夫,更不嘗越王之大便,只是當(dāng)越王之虜臣,也有榮華富貴可享,但吳王拒而不事,硬是走了一條殺身持節(jié)之路。豈不壯哉?人們在贊美勾踐偉大的同時,卻沒有注意到他曾經(jīng)有過的奴才丑象:人們在咒罵夫差無道失國的行徑時,卻沒有注意到他不甘為奴,視死如歸的壯舉。因此夫差不再是如商紂夏桀般的昏君,而是一個性格真實豐滿、抱負遠大的吳王夫差,還了夫差一個歷史的公正。

再說夫差和伍子胥。夫差和伍子胥在劇中的關(guān)系其實是很微妙的,伍子胥一直對夫差是恨鐵不成鋼,更多的時候他把夫差當(dāng)成了自己的兒子,兩個人有著共同的個性,心里有話都是當(dāng)面講出來。吳王覺得伍子胥一直不支持自己的北上稱霸,甚至幾天不上朝來威脅伍子胥,這更有點像小孩對大人的惡作劇。伍子胥聰明一生,糊涂一時。他當(dāng)面呵斥吳王“荒唐”“膽大包天”。卻忘了在他面前的不是他的孩子,而是一個萬人之上的君王。夫差對伍子胥又愛又恨,他明白相國的忠誠。也知道相國謀略過人,但他討厭相國無視他君王的地位,阻擾他稱霸的計劃,因而用殺掉相國安排給他的十八位衛(wèi)士,來警告伍子胥。夫差自從得了西施,就一直住在姑蘇臺。一年四季享樂游玩,不理政事。朝中大臣屢有勸諫的,都被訓(xùn)斥驅(qū)逐,大家漸漸也就不敢說了。只有老臣伍子胥,見吳王如此無道,就在姑蘇臺下進謙勸阻,但吳王也是不理。伍子胥覺得吳王如此勢必取禍,勸諫又不聽,于是稱有病不再上朝。當(dāng)時,越國在勾踐的治理整頓下,國力日益增強,軍隊已訓(xùn)練有素。吳王夫差感到威脅,想要征伐越國,被伯呵裳宰枘印N樽玉閎銜,越國才是心腹大患,不宜遠征齊國。但伯喝戳χ鞴ゴ蚱牘,并保證出師必捷。由于平日里西施和伯豁一起,總是講越國的好話,說越王是如何地恭敬吳王。必?zé)o二心等等。此時的吳王夫差也就放松了對越國的警惕,一心要攻打齊國,但伍子胥堅決反對。一向與伍子胥有矛盾的伯褐霉家安危于不顧,乘機挑撥吳王和伍子胥之間的矛盾。吳王于是將伍子胥賜死??蓱z一代謀臣,精于謀略卻不懂為臣之道,英明的吳王,雖未昏庸。卻不懂得珍惜國家棟梁。因此,夫差雖有北上稱霸的雄心,但卻不識竭盡全力效忠的賢臣。兀自狂妄自大,驕縱自滿,目空一切,終于敗亡。

三說夫差跟西施。西施自古被稱為“四大美人”之一的同時,也被冠為“紅顏禍水”、“禍國殃民”的惡名。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因為夫差與西施之間不僅僅是占有和被占有的關(guān)系,應(yīng)該還有深厚的感情。夫差一邊有著對江山社稷的宏偉抱負,一邊有著對心愛女子的深切柔情,是個性情中人。西施初入宮時,一開始是根本不接受夫差的。而夫差也不強迫西施。他每次經(jīng)過西施窗前察看情形。如果西施不理他就去找鄭旦了。夫差對西施的呵護是慢慢積累起來的。西施想念家鄉(xiāng),夫差就在吳宮內(nèi)修造了一處越國的山水讓西施散心,找來一群兒時的玩伴與西施敘舊,讓歌伎跳越國的舞蹈讓西施欣賞:尤為讓人感動的是,夫差對西施說,“我出去征戰(zhàn),當(dāng)這塊玄冰融化之時,就是我得勝歸來之日……”這是一個男人對心的刻骨柔情,這樣一個對女人憐香惜玉的男人,怎能說是殘暴的君王?關(guān)于西施的結(jié)局有種說法:說她感覺已為國盡忠,但夫差對她百般疼愛確實出自真心,在與他相處的日子里,西施越來越感覺他的好,到完成任務(wù)的時候,她發(fā)覺自己已真正地愛上了夫差,而戰(zhàn)爭又讓她失去了夫差,夫差戰(zhàn)敗自殺于越國大殿后,西施才跟范蠡走的。實際上,西施對吳王是有感情的??上в捎诙喾N原因,夫差最終成為了沒有被歷史選擇的君王,沒有被心愛女子選擇的男人。從此種意義上講。西施并不能完全影響夫差的行為。因此。吳王夫差的亡國,應(yīng)該是因為夫差一貫驕傲自大,一心想北上稱霸,耗費國力、財力、民力。而導(dǎo)致亡國、亡身。跟西施這樣一個弱女子有何關(guān)系?

四說夫差與伯豁。伯豁為人。好大喜功,貪財好色,為一己私利而不顧國家安危。內(nèi) 殘忠臣,外通敵國,溜須拍馬,投機鉆營,蠱惑夫差,使吳國在吳越爭雄中擁有絕對優(yōu)勢的條件下,喪失有利時機,逐漸走向衰敗。而一度掙扎在亡國邊緣的越王勾踐卻“臥薪嘗膽”。終于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的勵精圖治中東山再起,一舉滅吳,史稱“三千越甲可吞吳”。在這場戲劇性的歷史較量中,伯豁是一個舉足輕重、至為關(guān)鍵卻又極不光彩的人物;而夫差的命運也是與伯豁緊密相連、休戚相關(guān)的:越國夫椒之戰(zhàn)敗亡后,文種將大量珍寶、美女賄賂伯豁,使伯豁在夫差面前說好話,越國才得以保全:勾踐入?yún)菫榕?,又是伯豁在夫差面前極力周旋,方得以保全性命,安然返越;西施、鄭旦入?yún)牵絿杓Z、還糧,也是借伯豁之力、得夫差之允方得以成功:至于夫差伐齊,賜死伍子胥,筑邗城,盟黃池。導(dǎo)致越王乘虛而入,殺太子,破吳都,求和不成。憤然自殺。更是脫不了伯豁的干系??v觀夫差由強盛轉(zhuǎn)向荏弱虧虛、衰敗破落的過程。伯涸諂渲諧淶繃艘桓黽端丑惡的角色。伯豁一人當(dāng)然不能有那樣大的力量,造成堂堂強吳的一朝覆亡。但是卻因為他的能夠發(fā)揮作用,不僅依賴于外敵,也利用了吳王夫差的驕狂和輕信。因此仔細推究起來,這一幕吳亡悲劇。畢竟是被“寶器”、“美女”所打倒的伯豁所導(dǎo)演的,夫差所主演的,伯豁對強吳的覆亡。還是要負一定的責(zé)任的,但這種責(zé)任,卻還是維系在夫差對伯豁的絕對信任上的。對于伯豁這位奸相,當(dāng)時孔子的弟子子貢對他所作的評論是:“太宰否用事,順君之過以安其私。是殘國之治也?!睔v史選擇了夫差,夫差又選擇了伯海歷史的必然和偶然造成了吳越相爭的結(jié)果,教訓(xùn)是極其沉重而深刻的。

最后談?wù)剬Ψ虿畹臍v史評價。吳王夫差。因為他亡了國,一直被后人痛罵。罵的罪名很多:聽信讒言、殘害忠良等等。但是,清代人寫的《揚州畫舫錄》,卻發(fā)現(xiàn)在揚州,夫差有著很好的名聲,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當(dāng)?shù)氐睦习傩罩R祭祀他。

《揚州畫舫錄》是這樣寫的:“邗溝大王廟在官河旁。正位為吳王夫差像。副位為漢吳王濞像?!蹲髠鳌钒Ч拍辏?。吳城邗溝通江、淮。此今之運河自江入淮之道也。自茱萸灣通海陵、如皋、蟠溪、此吳王濞所開之河,今運鹽道也?!保菏峭醴虿铋_邗溝,溝通了江、淮這兩條東西向的大河,也就溝通了中國南北之間的聯(lián)系。使揚州處于南北交通的樞紐要地:和吳王開邗溝相聯(lián)系的。便是吳王造邗城。正因為夫差選擇了這一塊靠近長江、有利于溝通南北交通的丘陵地區(qū)建立邗城。把原來主要用于軍事運輸和用作后勤保障基地的邗城,發(fā)展成長期經(jīng)濟繁榮的城市。夫差建造邗城和開鑿邗溝并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更不是為了個人的享受,而有他全盤的戰(zhàn)略考慮,是為了實現(xiàn)他的稱霸的雄心。從長遠來看,他的這些措施。把吳文化引入了長江以北,加快了這一塊區(qū)的開發(fā);同時,也促使吳文化和中原文化進一步結(jié)合。對中華文化的融合,夫差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揚州人不管夫差因為亡國而遭罵名。而是由于他在當(dāng)權(quán)的時候確實做了對揚州人民有好處的事,揚州人民就崇敬他。這也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樸素的歷史觀。

第3篇:越王勾踐破吳歸范文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開。”破鞋,破帽,破袈裟,執(zhí)一把破扇,整天嘻嘻哈哈。“酒肉穿腸過,佛主心中留。”試問還有誰敢如此嘻哈。正如他說的只是別人看不開吧!每每從電視上看到瘋瘋癲癲的他都會覺得很搞笑,與此同時,又會很佩服他的神通廣大。其實他早已給自己磨了一面心鏡吧!無論他人言語,無論世化,坦然接受不同,只圖逍遙自在。

“當(dāng)你覺得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想想我彈鋼琴的樣子。”是啊,試問誰的一生總是順風(fēng)順?biāo)?,無論何時,必須給自己堅持下去的勇氣。這位堅強樂觀的無臂鋼琴師,用他的成功給我們詮釋了勇氣的力量。當(dāng)劉偉在無奈與彷徨中獨自守著上帝留給他的窗時,他給自己磨了一面心鏡,用樂觀與堅強接受不同。無數(shù)次失敗后,他最終還是取得了成功。正如許三多說的;不拋棄,不放棄。樂觀、堅強,勇敢接受不同,散發(fā)屬于自己的光芒。

“左右蒼茫時,總得有條路走,這條路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筆去找。”遭受一連串的打擊后,還能如此豁達,不禁讓我懷疑他是否是尋得涅磐。人的力量是無窮的,認識史鐵生,我感受到生命力的頑強。磨一面心鏡,正視苦難,用自己的頑強去挑戰(zhàn)世事的劫難。對于突發(fā)變故,保持一顆堅忍的心,時刻接受不同,給自己一片寧靜。

俗語云: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磨一面心鏡,接受不同,不是每一個人都愿意接受他人的不同,但我們可以接受不同人的不接受,接受自己的不同,因為生命不同,價值同在。

不是每一條江河都能流向大海,但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同是絕對的,但價值是相對的。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價值,磨一面心鏡,坦然面對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接受不同,讓自己活得開心自在。正如遷徙的大雁,堅持尋找自己的春天。

接受不同,立志成功,貝多芬成就《第九交響曲》;接受不同,瘋狂執(zhí)著,凡高成為表現(xiàn)主義的先驅(qū);接受不同,臥薪嘗膽,越王勾踐破吳歸。

第4篇:越王勾踐破吳歸范文

關(guān)鍵詞: 古詩詞鑒賞 情景關(guān)系 動靜結(jié)合 虛實相襯

一、情景關(guān)系

1.以景襯情。

詩人在描摹細微婉曲、隱秘難言的情感或濃情蜜意時,往往通過寫景來襯托?!扒闃穭t景樂,情哀則景哀”。一一對應(yīng),人之常情。詩人的高妙之處就是把情融入景,通過景表現(xiàn)自己的喜怒哀樂,實現(xiàn)情景交融,最佳妙境在于“以樂景寫哀,更見其哀”。如:

絕 句?搖?搖?搖?搖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色彩濃麗的春日畫面,極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歸?原來這是以樂景寫哀情。如此謀詩,以眼見之美景引發(fā)對家的回憶,寫出詩人歸心殷切: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鮮明對照,反襯詩人思鄉(xiāng)之情更加濃厚。

2.以景襯景。

詩歌離不開景物描寫,同為寫景,有主次之分、輕重之別。次要之景在行文中是用來襯托服務(wù)于主要之景的?!叭f綠叢 中一點紅”,使用“綠”就是為了襯托“紅”,突出“萬綠叢中”的一點“紅”。“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詩人寫景時用“星垂”襯“平野闊”,“月涌”襯“大江流”,使得寫景雄渾擴大,“開襟曠遠”。這種以景襯景的寫法使主要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鮮活。如:

宿建德江?搖?搖?搖?搖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3.以情襯情。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搖?搖?搖?搖劉長卿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此詩以水的自然流淌的無情反襯人的無比情思,同時又以自己被貶的苦悶寫友人被貶之地的遙遠和途中孤寂的擔(dān)憂,表達了對友人的同情、牽掛和別時的戀戀不舍,達到了以情襯情的藝術(shù)效果,不僅顯示了情之真,而且流露了情之濃。又如:

壬戌清明作?搖?搖?搖?搖屈大均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

落花有淚因風(fēng)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

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頷聯(lián)以落花與啼鳥各自情感的對比,凸顯受到打擊的抗清志士的傷感,極言清廷幫腔的小人的麻木不仁,感情表達得含蓄委婉。

二、動靜結(jié)合

1.以聲襯靜(幽靜)。

錢鐘書先生說:“寂靜之幽深者,每得一聲音襯托則愈加其靜?!比纾?/p>

鳥鳴澗?搖?搖?搖?搖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首詩主要寫春山夜靜?;洹⒃鲁?、鳥鳴都是動的,同時又通過這些動景顯示了春澗的幽靜。作者用的是以動襯靜的手法,以聲音襯托山澗的幽靜,收到了獨特的藝術(shù)效果。動中見靜,愈見其靜,這不僅是生活體驗,更包含樸素的辯證法。又如:

題破山寺后禪院?搖?搖?搖?搖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本詩自始至終靜得讓人掩卷之余,也受到禪心的洗禮,特別是末句以鐘聲寫幽靜,與“時鳴春澗中”可謂異曲同工。

2.化靜為動(生機)。

化靜為動,對本來靜止的景物加以刻畫,使之具有動感,靜物寫活,從而使作品富有生機,充滿活力,情趣盎然。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個“綠”字,將靜態(tài)的視覺形象動態(tài)化,寫出了春風(fēng)的氣勢、力量和作用,境界開闊,色彩鮮明,給人以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美感。如: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搖?搖?搖?搖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fēng)起,吹人舞袖回。

“山銜好月來”一句,十分巧妙,它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句詩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化靜為動,與上句大雁帶走愁心,相互映襯,使詩人的喜悅心情表現(xiàn)得更加突出,且富有新意,耐人尋味。

3.化動為靜(形象)。

化動為靜,是將動態(tài)之景轉(zhuǎn)化為靜止?fàn)顟B(tài),從而收到出人意料的新奇效果。如:

望廬山瀑布?搖?搖?搖?搖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一個“掛”字,化動為靜,描繪出遙看瀑布飛瀉時的景象。突出水勢之大,猶如白練,沒有間隙。在李白的另一首詩歌《訪戴天山道士不遇》中,也有類似的意境?!耙爸穹智囔\,飛泉掛碧峰”前一句化動為靜,使人聯(lián)想到隨山岡徐徐移動的山霧,不斷從野竹梢頭飄過的情景。后一句化動為靜,使人聯(lián)想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景象。

三、虛實相襯

1.按虛景與實景的關(guān)系,虛實結(jié)合手法可分為虛實對比和虛實襯托。

虛實對比是虛景和實景相反形成強烈對比,從而突出主旨,借古諷今的詠史詩常運用虛實對比手法。如:

越中覽古?搖?搖?搖?搖李白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前三句著重寫越王破吳后富貴威武的往事,結(jié)句實寫只剩下幾只鷓鴣在故址上飛來飛去的眼前之景,虛實對比,表達了今昔盛衰的無常之感。

2.虛實襯托是虛景和實景相輔相成渲染烘托,委婉含蓄抒情。

如《陌上桑》中“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帽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借少年耕者鋤者等人的失常反應(yīng)(實寫)烘托羅敷驚人的美貌(虛寫),虛實相生,突出了羅敷的美艷絕倫。如:

邯鄲冬至夜思家?搖?搖?搖?搖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yīng)說著遠行人。

前兩句實寫作者在客棧抱膝孤坐、形影相吊的思鄉(xiāng)之情,后兩句虛寫家人圍燈夜談遠行的自己,由實入虛,以虛襯實,充分反映作者孤寂思家的心情。又如:

除夜作?搖?搖?搖?搖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zhuǎn)凄然。

第5篇:越王勾踐破吳歸范文

關(guān)鍵詞:南島語系;起源;遷徙

中華文明是地球上唯一一個不曾間斷的古老文明,在我們文明形成的早期,中華文明就帶有多種文化融合的性質(zhì),“東南土著與夏、夷集團自史前以來逐步加強地政治、文化交流,使之共同成為建構(gòu)中華民族統(tǒng)一體的三大主要源頭”。[1]

一,南島語系

南島語系(Austronesian),又稱“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Malay – Polynesian),包括1200種語言左右,人口約有3億,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個語系。南島語系的分布,北到美國夏威夷群島,南到澳洲,西到非洲第一大島馬達加斯加,東到大洋洲的復(fù)活節(jié)島,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廣的一個語系。

二,南島語系民族的早期形態(tài)——百越民族

百越,一說百粵(越粵互通)。百越民族是我國古代南方一個古老民族群體的統(tǒng)稱。

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百越民族曾一度強盛。在與中原文明的互動中,處于太湖流域的吳、越兩國由于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在百越民族中率先吸收了中原文明的精華。同時由于中原各國爭霸的需要,北方的晉國為了削弱南方的楚國,扶持在楚國背后的吳國,后來吳國強盛后,楚國、齊國又不得不扶持在吳國身后的越國。隨著自身實力的強大,吳、越兩國在春秋戰(zhàn)國之際也曾與中原列強并立于華夏大地。

后來,楚國滅越,“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彊,盡取故吳地至浙江,北破齊於徐州。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2]

從那以后,中原王朝從未放棄過對百越民族地區(qū)的努力,從秦始皇派50萬大軍南下,漢武帝平定南越、東越,直到明清時期的改土歸流。

在來自北方的強大壓力下,百越民族的南島語系逐漸讓位于北方的漢藏語系,一部分百越民族融入漢族,一部分逐漸演化為壯侗語系民族,另一部分則在不同歷史時期南下東南亞一帶。

三,南島語系民族從我國南方外遷的條件

南島語系民族從我國南方外遷的條件之一便是氣候地理條件,在史前時期,曾經(jīng)有一點時間臺灣海峽并不像今天這么寬,原始的船只是可能通過的,而眾所周知,南島語系民族是個海洋民族,普遍善于遠洋航行。

南島語系民族從我國南方外遷的一個根本物質(zhì)保證即在于農(nóng)耕的發(fā)展,使得南島語系民族的先民有足夠的后勤保障和外遷動力。大約在一萬年前,在人類早期社會發(fā)展中,幾乎同時在南亞和西亞、中美和南美、我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出現(xiàn)農(nóng)耕文明。農(nóng)耕文明相比采集文明和狩獵文明,它的優(yōu)勢是非常明顯的,農(nóng)耕文明可以為早期人類提供穩(wěn)定的食物來源,從而促進了文明的發(fā)展和人口的增長,“其中很多這樣的社會毫無疑義會向新的地區(qū)擴展并同時將其糧食生產(chǎn)技術(shù)的部分或全部帶到這些地區(qū)”。[3]

四,南島語系民族的遷徙

今天廣義的南島語系,又稱“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民族,在體質(zhì)特征方面大概包括兩類人種,一是黑色人種,即“原始馬來人”;一是黃色人種,即“續(xù)至馬來人”。那么他們是如何遷徙流轉(zhuǎn)的呢?

貝爾伍德認為,南島語民族的祖先最初是從中國南方向外遷徙,距今約6 000至5500年進入臺灣;距今5000年左右進入菲律賓群島北部;距今5 000年至4000年期間,發(fā)生分化;距今4000年到達大洋洲的湯加和薩摩亞群島等島嶼;距今4000年至3000年之間,發(fā)展到越南和馬來亞。[4]

莎菲爾認為,距今6000年左右,南島語系民族的祖先離開了大陸,由海路到了臺灣。然后又從臺灣遷到菲律賓群島,再到印度尼西亞群島東部。距今5000年至4000年這段時間里,他們中的一些人又繼續(xù)向東南亞海島的其他地區(qū)和中南半島東部沿海地區(qū)遷徙。距今3500年左右,到達卑斯麥群島(新幾內(nèi)亞東北部),最遠到達夏威夷群島澳特拉島和復(fù)活節(jié)島。遷徙到太平洋在群島的人發(fā)展成波利尼西亞人,留在東南亞一帶的人則發(fā)展成馬來人。[5]

我們認為,南島語系民族的遷徙和發(fā)展是一個過程,而遠非一蹴而就,這個過程也是南下的南方蒙古人種與先到的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互相學(xué)習(xí),融合的過程,乃是亞洲東南至大洋洲廣闊海洋地帶間史前文化延續(xù)發(fā)展。

五,南島語系在中國

南島語系在秦漢以后中原王朝的持續(xù)壓力下逐漸淡出中國大陸,但這并不意味著南島語系在中國的徹底消失,相反,在作用與反作用的過程中,南島語系深深潛伏在我們民族的底層。

在中國臺灣省的原住民中,至今仍然有南島語系的族群。對于壯侗語族到底歸屬漢藏語系還是南島語系至今仍有爭論,不過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壯侗語族乃至我國南方閩粵方言、客家方言的一些詞匯、發(fā)音和南島語系民族有很多相似之處。

在我國海洋文明方面,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遠非中原農(nóng)耕民族一家能力所及,極有可能南下的中原民族在與南島語系先民的融合中吸收了南島語系民族善于航海的優(yōu)點。(作者單位:廈門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

參考文獻:

[1] 吳春明:《中國東南土著民族歷史與文化的考古學(xué)觀察》[M].廈門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2] 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M]

[3] 彼得?貝爾伍德:《南島語系的擴展與南島諸語的由來》[J].《民族譯叢》,1994年 03期

第6篇:越王勾踐破吳歸范文

一、命題形式

1、立足于具體句子考查修辭手法

例(2007年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

出關(guān)①

徐 蘭

憑山俯海古邊州,

旆②影風(fēng)翻見戍樓。

馬后桃花馬前雪,

出關(guān)爭得不回頭?

[注]①關(guān),指居庸關(guān)。②旆,旌旗。

“馬后桃花馬前雪”一句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桃花”與“雪”分別指代家鄉(xiāng)的溫馨與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詩中具有象征意義,蘊含了思鄉(xiāng)的情感。

[解題方法]此類題目考查范圍非常明確,往往直接指向詩歌中具體的語句,其實是強調(diào)文本細讀的意識。解題時我們主要立足于三方面思考:

(1)立足于整體把握。雖然這類題目考查范圍只涉及到部分語句,但任何語句的理解都離不開對詩的整體把握。尤其要注意抓取直接反映作者思想情感的語句,這樣為把握具體句子的修辭手法提供了基礎(chǔ)。《出關(guān)》就需要抓住“出關(guān)爭得不回頭”,這句表現(xiàn)了詩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情懷。

(2)立足于句式分析。句子的基本形式往往直接表現(xiàn)著對偶、對比等修辭手法。如上題從該句形式來看,“馬后”與“馬前”直接構(gòu)成對比,可以看出是出關(guān)前后場景的對比。

(3)立足于意象揣摩。意象雖是詩歌內(nèi)容范疇,但一定的形式必須為內(nèi)容服務(wù),只有立足于意象揣摩,才能明辨具體運用的修辭手法?!冻鲫P(guān)》表現(xiàn)了依依不舍的鄉(xiāng)情,而用“桃花”和“雪”表達出關(guān)前后的感情,冷暖色調(diào)鮮明,所以此處可以看出實際是用這兩個意象寄托自己的心情,一是家鄉(xiāng)的溫馨,一是塞外的清冷。從修辭角度看,這里有對比,也有借代。

2、立足于全詩考查修辭手法

例(2006年安徽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柳梢青?送盧梅坡劉過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邊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后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飲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達感情時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結(jié)合全詞內(nèi)容具體說明。

答案:主要運用了比喻手法。上闋用“云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xiàn)離別之苦,下闋用“塵隨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來表現(xiàn)思念之切。

[解題方法]此類題目往往從詩歌整體閱讀角度命題,要求考生整體思考并作出具體賞析。主要從三個角度思考:

(1)把握詩歌的主旨或情感。此類題目命題往往指向詩歌的思想感情或詩歌主旨表達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所以首先要弄清楚具體的感情,這樣既能為把握修辭手法提供方向,又為修辭手法的具體分析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上例通過題目“送”和詞中“傷情”“相思”等詞語,可以明確是表現(xiàn)作者對朋友的送別和思念。

(2)把握詩歌的結(jié)構(gòu)。既然此類題目修辭手法運用都是從全詩的高度來理解的,所以整體把握古詩結(jié)構(gòu)也能明確修辭手法。如李白的《越州覽古》就是如此:“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睆慕Y(jié)構(gòu)上看,前三句和最后一句就構(gòu)成了對比,表達了今昔盛衰的感嘆。

(3)把握詩歌的形象。詩歌感情和主旨表達主要是通過形象塑造來完成的,所以通過分析形象特征也能洞悉修辭手法的運用。上例“孤雁”“浮萍”是為表現(xiàn)“聚散匆匆”的,以此比喻朋友的遠離;而“塵隨馬去,月逐舟行”則直接表現(xiàn)了思念。也是借自然物象來表達作者內(nèi)心的情思,應(yīng)是比喻。

3、對比賞析修辭手法

例(2007年湖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華清官 吳 融

四郊飛雪暗云端,

惟此宮中落便干。

綠樹碧檐相掩映。

無人知道外邊寒。

過華清宮 李 約

君王游樂萬機輕,

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輦升天人已盡,

故宮惟有樹長生。

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官,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xiàn)手法,并作簡要說明。

答案: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或?qū)φ?、映襯)手法。第一首詩宮內(nèi)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雪陰云。分外寒冷;宮內(nèi)綠樹掩映,溫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時間)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蕪。

[解題方法]此類題目主要從比較賞析的角度進行考查,要求考生或者找出相同的修辭手法,或者找出不同的修辭手法,然后作出具體賞析。解題時注意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比較:

(1)主旨比較。如上例吳詩以帝王權(quán)貴不知人間饑寒,表現(xiàn)了統(tǒng)治者生活的荒腐朽和百姓生活的艱難;李詩則發(fā)今昔盛衰之感??芍獌稍姸歼\用了對比手法。

(2)意象比較。吳詩將宮內(nèi)的綠樹和宮外的飛雪形成對比;李詩將霓裳和樹構(gòu)成對比。

(3)結(jié)構(gòu)比較。吳詩一二句對比著說,三四句也對比著說;李詩則一二句和三四句構(gòu)成對比。

以上三種比較方式都共同指向修辭手法的運用,它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聯(lián)合起來使用。

4、立足仿寫考查修辭手法

例(2006年湖南卷)閱讀下面兩首詩,根據(jù)提示,完成賞析。

詠白海棠 薛寶釵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詠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fēng)夜已昏。

(據(jù)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紅樓夢》第三十七回)

詠物詩講究形神兼?zhèn)?。以上兩詩,頷聯(lián)都著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繪形寫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一聯(lián),前句以洗盡胭脂,極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瑩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潔之魂。倒裝句式的運用,顯得新穎別致;“洗”“招”二字,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傳達出白海棠的情韻神態(tài);而“秋階”“露砌”的映襯,更是意味深長。詩人含蓄地表現(xiàn)了白海棠樸素淡雅、清潔自勵的品性。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一聯(lián),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較之“洗出”句,更側(cè)重

于表現(xiàn)“白”的鮮艷潔凈,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賦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來”“借得”,巧用了擬人手法;而“偷來”一詞,貶詞褒用,想像新穎,靈巧別致。

[解題方法]此題是一種特殊的考查方式,依據(jù)提示采用仿寫形式考查,既不為難考生,又全面地考查了詩歌鑒賞,其中修辭手法往往含于其中考查。解題時注意兩個方面:

(1)審清提示,明確要求。這類題目強調(diào)“根據(jù)提示,完成賞析”,所以提示語暗示了答題方向,面對提示要逐句進行分析,看提示內(nèi)容從哪些方面做出了要求。上例提示語主要從兩個角度進行賞析,一是形象特征和形象表現(xiàn)出的情感,二是從修辭手法和詞語運用角度進行賞析。后面的作答必須從這兩個角度進行賞析。

(2)整體分析,重點突破。此處考查的詩句或是另一首詩的語句,或是同一首詩中的語句,不管哪一種都需要立足于整體賞析。但是又必須按照要求作出重點賞析,一是主要賞析考查的詩句,二是必須按照提示要求進行重點賞析。如上例,就應(yīng)該思考“梨蕊”和“梅花”的主要特點,“梅花”在古詩中多是高潔的象征,所以這里借梅花之“魂”表現(xiàn)了海棠的高潔。然后從修辭角度考慮,一“偷”一“借”自然是擬人手法。

5、題目明確了修辭手法。只要求結(jié)合文本賞析

例(2006年天津卷)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

涼州詞(其一) 張 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shù)鈴聲遙過磧,應(yīng)馱白練到安西。

[注]磧,沙漠。練,白絹,絲織品的一種。

本詩運用襯托對比和虛實相生的藝術(shù)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案:遠與近、高與低、動與靜、抑與揚的襯托對比。前兩句實寫,后兩句以虛為主,虛中有實。

[解題方法]此類題目給出具體的修辭手法,不在修辭手法上為難考生,只強調(diào)對考生結(jié)合文本具體賞析能力的考查。需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明確修辭手法。這是審題關(guān)鍵,要求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予以解答。

(2)善于一一對應(yīng)。就是將題目所明確指定的修辭手法放到詩歌中進行印證,明確該修辭手法的具體所指。上例中的襯托對比,有“雁飛低”和“漸欲齊”的高低對比,有“遙過磧”和“蘆筍”等近景的遠近對比,有“鈴聲”和“蘆筍”初生的動靜對比,還有一句與二三四句的抑揚對比。

(3)結(jié)合文本,具體分析。這是此類題目解答的關(guān)鍵所在,不僅要找出修辭在詩中的具體所指,還要善于表達,具體回答時要注意要點全面,不能遺漏要點,全方面的思考很有必要;表述準(zhǔn)確,要抓住重點,切忌長篇大論,聯(lián)系自己生活作大量闡釋,鑒賞不是擴寫。

二、備考策略

1、明辨修辭手法類別

一個優(yōu)秀的考生要有自覺的備考意識,需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掌握了常見的鑒賞術(shù)語,才能真正讓鑒賞由自發(fā)走向自覺,真正讓鑒賞理論和具體的詩文結(jié)合起來。這里不僅要明確修辭手法中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對偶、設(shè)問、反問等類別,還要注意古詩詞鑒賞殊的修辭手法,如用典、比興手法等,要明確其具體特征。

2、立足整體把握

不管是整體賞析還是局部賞析,必須建立在整體把握的基礎(chǔ)上。而且修辭手法只是形式上的講究,一定的藝術(shù)形式都是為一定的內(nèi)容服務(wù)的,只有全面把握了文章的主旨,才能更好地體會修辭手法所產(chǎn)生的表達效果。

3、明確命題角度,突出分析重點

首先必須強化審題意識,明確題目的限制性語言,尤其是給出提示的,或者給出具體手法的。其次要明確題目標(biāo)明的具體范圍,抓住這一范圍,不泛化內(nèi)容,隨意鑒賞,不到處用力,力求重點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