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正能量語錄集范文

正能量語錄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正能量語錄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正能量語錄集

第1篇:正能量語錄集范文

2、一個能把每一個今天過好的人,明天也壞不到哪里去。因為對未來的真正慷慨,就是把最卓越的努力獻給現(xiàn)在,珍惜當下的一切。

3、生活就像馬拉松,獲勝的關鍵不在于瞬間的爆發(fā),而在于途中的堅持,你縱有千百個理由放棄,也要給自己找一個堅持下去的理由,很多時候,成功就是多堅持一分鐘,這一分鐘不放棄,下一分鐘就會有希望,早上好!

4、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tài),是該看書時看書,該玩時盡情玩,看見優(yōu)秀的人欣賞,看到落魄的人也不輕視,有自己的小生活和小情趣,不用去想改變世界,努力去活出自己。沒人愛時專注自己,有人愛時,有能力擁抱彼此。

第2篇:正能量語錄集范文

每個人都是一個能量場,就像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場。這是難以捉摸的,但卻是真實的。它會釋放出正能量粒子,無論時間或空間。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正能量的語錄適合發(fā)到空間或朋友圈里,供大家參考。

人生中的正能量語錄1.想要活的開心,就不要與傻瓜論長短,不跟傻逼講道理,不和三觀不同的人爭論是非;

生活,即使我預見了所有悲傷,但我依然愿意向往。

2.只要有信心,人永遠不會挫敗。

3.人生是短暫的,是美麗的,在短暫美麗的人生中,不要讓那個魔影纏繞。

4.愿你保持善良,從此擁有遠方。

5.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計,無志者只感千難萬難。

6.給自己一份好心情,讓世界對著你微笑:給別人一份好心情,讓生活對我們微笑,好心情是人生的財富,讓好心情與我們時時相伴。

7.人生沒有對錯,只有選擇后的堅持,不后悔,走下去,就是對的。

走著走著,花就開了。

8.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懂得借力而行,知道運力而動,在跳高之前,先讓心跳過,就必然走向成功!

9.生命,本身就是一種經(jīng)歷,有起點,必有終點,不在于事,在于心。

擁有一份自然,一份豁達,一份了無的心境,就是一種美麗,一種精彩!

10.活著就為了幸福,而幸福,是我們的追求,我們崇尚這樣的生活,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尋找著,追逐著。

向往著,掙扎著,然而幸福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11.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輕了多少事。

心靈的寬度,不是你認識了多少人,而是你包容了多少人。做人如山,望萬物,而容萬物。做人似水,能進退,而知進退。

12.人生是一條路,走一步就是有一步的景觀。

上天是不會去眷顧誰,你有勇氣放棄,那才有機會得到。華麗的跌倒,勝過無謂的徘徊;哪怕敗得徹底,就當趕上了命運的另一盛宴。

13.我想著你,很少去想其它,于是我意識到了我所做的大部分事情有多么荒誕和徒勞。

14.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試著不為明天而煩惱,不為昨天而嘆息,只為今天更美好!

15.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要保持好,太近了會扎人,太遠了會傷人。

16.一個人不應當虛度一天的時光,他至少應當聽一曲好歌,讀一首好詩,看一幅好畫。

如果可能的話,至少說幾句通達的話。

17.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斗,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

18.重在奮斗,奮斗吧,為了一份執(zhí)著,奮斗吧,為了一份追求,奮斗吧,為了一份夢想,奮斗吧,為了勝利的凱歌。

19.奮斗者在汗水匯集的江河里,將事業(yè)之舟駛到了理想的彼岸。

20.天空,不是每天都放晴;

生活,也不是時時都歡喜。向日葵看不到太陽也會開放,生活看不到希望也要堅持。

朋友圈里的正能量短句1.人生,有多少痛苦,就會有多少成長。

美麗的蝴蝶,一生經(jīng)多次蛻皮變?yōu)槌上x,又在蛹內(nèi)經(jīng)歷長長的寂寞,才破繭為蝶。

2.虔誠耕耘,淡定收獲。

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天才,唯有勤勤懇懇地付出,讓所有可利用的時間都用來學習,讓奔跑成為一種習慣。

3.不要做廉價的自己,不要隨意去付出,不要一廂情愿去迎合別人,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4.或淡或雅,花總在綻放;

或盈或缺,月總在天上;或高興或痛苦,日子總是在過;或期盼或失望,希望總在眼前;或見或不見,朋友永在心間。

5.記憶存在細胞里,在身體里面,與肉體永不分離,要摧毀它,等于玉石俱焚。

6.只有一條路不能選擇——那就是放棄的路;

只有一條路不能拒絕,那就是成長的路。

7.快要發(fā)脾氣時,用笑笑來緩解情緒。

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值得你去大動肝火,一切都是過眼云煙。

8.在逆境時,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

當我在自己逆境時,我認為我夠!因為我勤奮節(jié)儉有毅力,我肯求知及肯建立一個信譽。

9.在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必須重復,比如常識;

有些事兒有些感覺有些人,則無論如何不能復制,因此,也無需復制。

10.我知道太敏感會心累,可我就是那種什么事都往壞處想的人,畢竟提前失望總好過突然失望。

11.總會有難熬的日子,但你會感謝今日努力的自己,你想要的,就是你的未來。

12.曾經(jīng)擁有的不要忘記,難以得到的更要珍惜,屬于自己的不要放棄,不屬于自己的不要強求,已經(jīng)失去的留作回憶。

13.無法舍棄兩個方中的任何一方,那不是溫柔,那不過是軟弱罷了。

14.不要輕易讓自己掉眼淚,你笑,全世界跟著笑;

你哭,全世界只有你一個人在哭。

15.不要再去抱怨生活如何刁難,也不要再去嗔恨人生如何坎坷。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時間久了自然苦盡甘來,而這份難能可貴的甘甜,只有能理解生活,才能享受生活賜予的這份厚重。

16.在經(jīng)過歲月的磨礪之后,每個人都可能擁有一對閃閃發(fā)光的翅膀,在自己的歲月里化繭成蝶。

17.不論你在什么時候開始,重要的是開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18.失去的我們不妨讓其失去,因為它可讓我們少些惆悵;

得到的我們不妨少些滿足,因為它可讓我們多些清醒。

19.為人處事,不要太高估了自己在別人心里的地位,因為,誰也不是誰的誰,也許,多你一個沒什么,少你一個無所謂,千萬別把自己當回事。

20.沒有比手更大的天,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心更寬的海。

生活中的正能量說說1.烹調“成功”的秘方是:把“抱負”放到“努力”的鍋中,用“堅韌”的小火燉熬,再加上“判斷”做調味料。

2.青春,不是用來揮霍的,而是用來珍惜的。

為此,我們應為我們的青春做點什么有用的事,做點值得回憶的事。那么,我們的青春便不是虛度!

3.任何不能置你于死地的,都將讓你更堅強,所以不要因為眼前的困難就選擇屈服。

4.機會,憑自己爭齲命運,靠自己把握。

生命是自己的畫板,為什么要依賴別人著色。

5.希望是,在自己熟悉的城市,無論走到哪個角落,都會有我的朋友,敲響每一扇房門,都會有熱情相迎。

6.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所有的成功都來自于不斷的努力和奔跑,所有的幸福都來自于平凡的奮斗和堅持!

7.人有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這一程,希望你活得烈馬青蔥,不為他人的目光所累。

8.實現(xiàn)夢想的人,往往不是靠機遇或更聰明的頭腦,只在于他們多堅持了一刻!

9.有人說:潑在你身上的冷水,你應該燒開了潑回去。

我說:我更愿意做一個像石灰一樣的人,別人越潑冷水,我的人生越沸騰!

10.后來你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那些最需要有一個去依靠的時候,往往到最后都是自己一個人挺過去的。

11.大膽地想望,不倦地思索,一往直前地行進,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樂,青春的本分!

12.成熟的標志之一是懂調侃:不僅調侃世界,也自我調侃。

累了,不要倒下,想想家中的父母,也要挺住,告訴自己這不算什么。

13.人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你對人好,人家對你好是很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你的核心人物。

14.事業(yè)有成,且別以為是“命運”之神為你帶來的。

“命運”之神本身沒有這個力量,而是被“辯別”之神支配的。

15.世上莫名其妙走霉運的人多得是,都在一邊為命運生氣,一邊化憤怒為力量的活著。

16.千萬別在最好的年齡里,吃得最胖,用得最差,活得最便宜,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人生。

17.不要總是把別人的東西復制粘貼成自己的東西,就算這樣做也要把“格式”改過來。

18.有些風景,如果你不站在高處,你永遠體會不到它的魅力;

有些路,如果你不去起程,你永遠不知道它是多么的美麗。

19.很多人的夢想和計劃受挫,是有兩個小問題導致的:早上起不來床,晚上下不了線。

20.我們醒來的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又一個機遇。

為什么要把時間浪費在自憐懶散自私上呢?

正能量勵志經(jīng)典的文案1.抹布,工作平凡的無人問津,但默默無聞地給人以美的清凈。

只要思想是有出息的,任何工作都有崇高的意義。

2.女人要有骨氣,要么戀愛到結婚,要么玩玩別當真,何必用自己的青春去調教別人的老公還那么認真。

3.女人可以長得不漂亮,也可以是長相平平,但是,女人不可以讓自己的人生也平淡沒有驚喜,一定要讓自己的人生活得豐富多彩,漂亮精彩。

4.簡單的生活,不是強調人生無為,不思進取。

生活中,要爭取你該爭取的,追求你應追求的,做到取舍有度。

5.小聰明的人最得意的是自己做過什么?大智慧的人最渴望的是自己還要做什么?

6.心寬一點,煩惱就少一些;

心寬一點,日子就順一些;心寬一點,成就會多一些;心寬一點,人生就自在一些。

7.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和力量,給懶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8.遇到問題不要退縮,而是想辦法去解決。

問題停留在那里被擱淺不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而且問題會積少成多。

9.人,都是一口氣支撐著,放松一下,也許前途一片黑暗,堅持一下可能春暖花開。

10.人是不能閑的,一閑就會想得太多,一閑就會感情泛濫,所謂矯情屁事多,空虛寂寞冷,都是因為懶散墮落閑。

11.悲觀些看成功,樂觀些看失敗;

輕松些看自己,寬容些看別人;理智些看問題,純真些看人生。

12.生命是一個跌宕起伏的過程,即有低谷,也有起盛。

低時,不要灰心喪氣,起時,不要盛氣凌人。

13.用善意的心情去理解別人的話,會讓世界單純美好容易。

世界如此之大,我卻能幸運地遇見一些人。

14.堅信努力可以帶來好運氣,相信用心可以交到真感情,深信善良是個好東西。

15.人生充滿挑戰(zhàn),再苦也要笑笑,生活充滿**,再累也要堅持住,世間之事不如意,總要向好的方面看,面對困難要自信,勝利總是在前方。

16.成功沒有秘訣。

它是充分準備,刻苦努力和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的結果。永遠不要放棄你真正想要的東西。

17.有些事情,是繞在掌紋間不滅的螢火。

雙手不曾觸碰到,卻旋成年輪里光華的印記。

18.人往往會這樣,順風順水,人的智力就會下降一些;

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會應激增長。

19.成長總是由無數(shù)個平凡,艱辛的小步組成,但每一步絢爛的風景,都將化為啟明的航燈,照亮那通往星辰大海的征程。

20.人無所舍,必無所成。

第3篇:正能量語錄集范文

一、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國學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做事的力量源泉。國學經(jīng)典教學應尋找合適的切入點,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國學經(jīng)典的興趣,把“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增強學生學習國學的內(nèi)在動力。如教師要擬定誦讀計劃,有一日的、一周的、一月的、一學期的,列出誦讀明細清單,使誦讀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制度計劃上創(chuàng)設誦讀情境;每天晨讀十分鐘,在語文課上設十分鐘經(jīng)典誦讀賽等,其他一切可利用的時間都要抓住,要在時間上創(chuàng)設誦讀情境;充分利用課本經(jīng)典范文,把學生帶入國學的殿堂,讓優(yōu)美的詩情畫意感染學生,讓自警自勵、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激勵學生,要在內(nèi)容上創(chuàng)設感悟情境;學習的形式要多樣,默寫、誦讀、搶答、接龍、故事、編劇等,時時給學生一種新鮮感,在形式上創(chuàng)設情境。我們教師要做個有心人,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細節(jié),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對國學的學習由制度到興趣,興趣到習慣,最終變成一種內(nèi)在的行為習慣,使學生受益一生。

二、營造氛圍,鑄造學生的國學底蘊

中華經(jīng)典燦若星河,凝聚了前賢哲人的大智大慧,睿語哲思,濃縮了華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對于中小學生來說學習和誦讀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我們學校和教師要為學生親近國學、積淀國學、涵養(yǎng)品德積極地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時時處處都受到國學經(jīng)典的感染和熏陶。在學校層面要開設經(jīng)典講堂、國學陣地,將《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千字文》“五經(jīng)四書”等經(jīng)典要義精髓以文字、噴繪、視頻、講解等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在綠地花壇等顯要位置設置經(jīng)典語錄牌;在學生?;顒又胤衷O班級特色經(jīng)典比賽專欄;在校園廣播選擇經(jīng)典美文播放;在校際間開展?jié)B透國學元素的競賽活動等等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師生在休閑娛樂之余,目之所見,耳之所聽均氤氳在經(jīng)典的空氣中,對學生人格的養(yǎng)成和情操的陶冶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師層面要掀起“學國學,鑄師魂”的良好氛圍。一方面通過更深的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真正領悟國學經(jīng)典的精髓,理解國學教育在開啟學生心靈、啟迪學生智慧、陶冶學生情操、涵養(yǎng)學生德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能恰如其分地運用于實際教學中;另一方面,教師要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身教言傳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以一顆敬畏之心引導學生徜徉在國學的殿堂,為學生人格的完善、心靈的成長修鑄一條光明大道。

三、發(fā)揮課堂優(yōu)勢。實踐國學教育精髓

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集人文性、知識性、情感性于一體,在塑造學生人格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的自身發(fā)展作為培養(yǎng)的根本目標,在傳授知識、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修身養(yǎng)德,知書達理,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和完善的人格,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語文課本其實是國學的載體之一,許多課文不僅蘊含了豐富的語文知識,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字里行間都流淌著中華文化的血脈,透露著中華文化的氣息。諸多的古詩文篇章,歷經(jīng)歲月淘洗,千錘百煉,是美文中的美文,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先天下之忱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經(jīng)典之句寓意深刻,發(fā)人深省。有的自警自勵,有的情意綿綿,有的敦厚忠正,有的心系天下,有的洞察人性,有的豪邁樂觀。這些哲人警句如涓涓細流滋潤著學生的心田,有一股無形的正能量重塑著我們的靈魂。我們教師要多措并舉,讓這種正能量有效地作用于學生,受益于學生。

四、拓展課外閱讀。發(fā)揮國學教育的陶冶功能

國學熏陶是圍繞語文教學的良性互動,是語文教學的有效補充和延伸,兩者結合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尤其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個人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課內(nèi)課外互動互補可使學生語文能力增強,閱讀興趣和作文水平大為提高。因此,在進行語文教育的同時,科學有序地實施和推進國學教育極為重要。

第4篇:正能量語錄集范文

關鍵詞:新媒體運營;團學工作;應對策略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媒體傳播無孔不入,大學校園同樣如此?!靶旅襟w”一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早已屢見不鮮。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我們的生活與所謂的新媒體息息相關,新媒體已經(jīng)延伸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根據(jù)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信息中心的《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第 31 次報告顯示,截止 2012 年 12 月,中國網(wǎng)民規(guī)模達到 5.64 億,18 歲到29 歲的人群占到了 30.4%,在新媒體的用戶中,大學生居多,并且大學生人數(shù)還在逐年不斷的增加,這也充分說明大學生網(wǎng)民已經(jīng)成為我國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代表的新媒體使用者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思想文化集散地和社會輿論放大器的互聯(lián)網(wǎng)等新媒體媒介工具越來越廣泛地改變著當今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少高校在團學工作中積極轉變工作理念、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豐富工作內(nèi)容,采用先進科學技術通過形式多樣的媒介工具建立了新媒體的應用框架。隨著網(wǎng)絡化、信息化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探索新時期下新媒體的運營模式,推動校園新媒體的應用和進一步發(fā)展,規(guī)范大學生的交流和凝聚方式,從而引導正確的輿論方向,促進當代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成為團學工作新的著力點。

一、新媒體運營的特點

(一)交互平臺多樣化。新媒體是在傳統(tǒng)媒體的基礎之上發(fā)展而來的,加之于報紙、廣播、電視、雜志四大傳統(tǒng)意義上的媒體傳播工具,新媒體的應用為廣大受眾提供了更為豐富和多樣的交流互動平臺。QQ、博客、微博、微信等平臺的出現(xiàn)極大的拓寬了當代大學生接收和相關信息的途徑,一對一和一對多的信息輸送方式也有利于信息傳輸?shù)挠行院透咝越ㄔO。并且越來越多的交互終端能夠在極短時間內(nèi)迅速搶占信息收發(fā)陣地吸引受眾,據(jù)調查,收音機額用了38年才將受眾普及到

5000萬人,同樣的受眾規(guī)模電視用了13年,互聯(lián)網(wǎng)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個月,這種競爭發(fā)展機制在增強科技競爭意識的同時也促進了新媒體交互平臺的功能研發(fā)和更新?lián)Q代。

(二)信息內(nèi)容豐富化。新媒體平臺自身擁有海量的信息搜索和儲存功能,強大的關鍵詞搜索和相關性鏈接可迅速展開豐富的信息界面,從而擴大了信息的外延,迎合了不同受眾的需要。此外,時下尤為流行的微博微信因其短小精煉的內(nèi)容而頗受垂愛,微內(nèi)容發(fā)展成為一種新興信息時尚潮流。

(三)選擇控制自主化。豐富的媒體形態(tài)為大學生提供了充分的選擇空間,可以通過QQ了解好友動態(tài)、語錄心情;也可以通過微博隨時隨地秒刷輿論熱點,參與話題討論發(fā)表個人觀點:也可以通過微信接收時政新聞、關注活動詳情。受眾則可以根據(jù)個人時間空間的具體情況通過控制新媒體移動終端來篩選有效信息,滿足不同人員的個性化需求,這種完全自主化的信息選擇和控制機制為新媒體的運營疏通了信息傳輸渠道。

二、新媒體環(huán)境下團學工作面臨的問題

(1)傳統(tǒng)管理模式下,團學工作主要借助于紙媒和廣播等傳播工具,信息傳導內(nèi)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新媒體為團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支撐。但是新媒體傳輸信息內(nèi)容的豐富化不可避免的會造成信息質量的良莠并存,然而信息自身不會分化,這就給不雅不和信息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機會。盡管微內(nèi)容形式的出現(xiàn)迎合了廣大受眾的信息消費需求,但是這種短小、不連續(xù)、隨意性較強的內(nèi)容高頻率的出現(xiàn)并不利于信息秩序和網(wǎng)絡安全、網(wǎng)絡文明的和諧建設。(2)新媒體為高校團學工作建立了強大的信息收集、整理、儲存和檢索、取用信息系統(tǒng),使得工作開展更加便捷的同時也為廣大學生提供了參與的機會和平臺。但是由于受眾對于新媒體信息收發(fā)的自主性較強,且個人信息相關度不強,公眾可以自由發(fā)言,容易造成一部分低俗和不負責任言論的散播,也由于網(wǎng)絡虛擬環(huán)境使然,現(xiàn)實交流較少,大學生群體易受不良輿論導向影響。

三、應對策略

(一)樹立融媒體發(fā)展理念。在傳統(tǒng)的工作管理制度下,將傳統(tǒng)媒體形態(tài)與新媒體技術相融合,確保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媒介工具的優(yōu)勢互補,積極尋求兩者融合的契入點,以充分發(fā)揮媒體宣傳工具在團學工作中的最優(yōu)效用。注重團學線上媒體和線下師生的交流互動,線上把握相關信息的輸出端口,并進一步保障信息的有效傳輸;線下加強師生的實體互動,力求保持線上線下信息秩序一致,注重雙線機制的上下聯(lián)動性,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的信息傳導體系。

(二)加強新媒體運營平臺制度化建設。高校的新媒體運營平臺應加強組織機構的制度化建設,合理確定各部門機構設置,確保信息平臺各部門能夠協(xié)調一致,統(tǒng)籌合作。打造穩(wěn)定的平臺根基,是為了進一步形成強有力的宣傳陣地,使團學各級組織、廣大高校師生能夠緊密圍繞在該陣地周圍,積極響應信息號召,體現(xiàn)規(guī)模效應和群體效應。還要加強團學組織之間和師生之間的聯(lián)動響應,各部門各人員要配合組織宣傳工作開展,以充分發(fā)揮平臺的交互功能。

(三)進行正確輿論導向。新媒體運營平臺的信息要注重推送端口內(nèi)容的準確性、道德性和安全性,進行嚴格的杜絕低級錯誤是基礎,傳播高質量信息、傳遞社會正能量是關鍵,保持紀律性和慎重性是保障。從源頭控制信息質量,確保內(nèi)容準確無誤;確立信息的原則,以正面積極信息為主,服務信息為輔,堅決抵制負面消極內(nèi)容的出現(xiàn);信息者要具有良好的新媒體媒介素質,遵守組織紀律,對于爭議性信息要慎重。在對高校師生進行正確輿論引導的前提下,應更多的增加新媒體內(nèi)容的價值性、趣味性和形式的活潑性、創(chuàng)新性以更好的為廣大師生服務。

(四)加強先鋒團隊管理。高校的新媒體運營應當組建一支思想道德素質過高和政治素質過硬的先鋒團隊,在維護網(wǎng)絡文明,打擊網(wǎng)絡惡行,傳播社會正能量等方面發(fā)揮先鋒帶頭作用,用積極的言行引領學生。因此必須對先鋒團隊進行有效的管理,提高團隊組織性、紀律性和戰(zhàn)斗性,力求團隊自身能夠逐漸進行自我管理、團隊培訓、統(tǒng)一行動。利用團學各級組織,依托學生干部、班委、班級黨員形成團學新媒體工作的突擊隊,及時對網(wǎng)絡不文明行為進行打擊,和先鋒團隊緊密聯(lián)系以自身的影響力凝聚更多的組織和個人,共同維護好新媒體平臺。

第5篇:正能量語錄集范文

關鍵詞:仁愛;神愛;異同;核心價值

中圖分類號:B82;B222

文獻標識碼:A

《論語》是儒家最重要的經(jīng)典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通行本共20卷,以語錄體和對話體為主,間或有敘述體。全書摘要錄存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主要涉及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教育原則等方面,其文化關鍵詞是“仁”“禮”“義”“中庸”“君子”等,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學派的價值取向。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中國人的《圣經(jīng)》”云云,皆就其地位崇高與影響深廣而言。

《圣經(jīng)》是猶太教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新教)的經(jīng)典。猶太教的經(jīng)典指《塔納赫》(或稱《希伯來圣經(jīng)》),基督教的經(jīng)典則指《舊約圣經(jīng)》(《舊約全書》)和《新約圣經(jīng)》(《新約全書》)兩部分?;浇獭妒ソ?jīng)》思想文化信息豐富,素稱“打開西方精神世界的鑰匙”“唯一的書”“書中之書”等,是全世界譯制版本最多、發(fā)行量最大的書籍。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論語》和《圣經(jīng)》在思想意識形態(tài)、文化教育方式、道德觀念承變、行為規(guī)范引領等方面分別都對東西方社會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直到今天,兩部經(jīng)典所提倡的價值觀念依然涵溶于東西方人的思想血液之中。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當今世界,讀解、分析《論語》與《圣經(jīng)》的義理異同,對于理解東西方歷史的來龍去脈,增進東西方國家與人民的相互了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孟子曾無比敬仰地贊美孔子為中國上古文化之“集大成”者,并強調孔子學說達到了“理”“圣”兼具的深度與高度:“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圣之事也?!保ā睹献?萬章下》)移“集大成”之說于《圣經(jīng)》,亦足稱名實相副。《圣經(jīng)》66卷,創(chuàng)作時間至少跨越千年以上,作者40多位,身處不同時代,而全書的“條理”相貫是始終的?!墩撜Z》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編撰者為孔門眾徒,全書“條理”的相貫更是始終的。自《論語》《圣經(jīng)》問世迄今,古今中外學者對于它們的釋解、研究代代延續(xù)、汗牛充棟。《圣經(jīng)》傳人中國和《論語》傳入西方以后,中外學者對于兩部經(jīng)典的異同也給予注意,從宗教、倫理、文學、語言、翻譯等角度陸續(xù)展開對比研究。明清以降,隨著“西學東漸”和“東學西傳”,自西徂東的傳教士們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雙向闡釋者的角色。著名者如利瑪竇(Matteo Ricci)、艾儒略(Jules Aleni)、賀清泰(Louis Poirot,1735-1814)、馬士曼(Joshua Marshman)、馬禮遜(Robert Morrison)等,在《圣經(jīng)》漢譯和《論語》英譯的過程中,大都采取了“調和耶儒、以耶補儒”的歸化翻譯策略和彈性傳教方式。19世紀后期以來,中外學者如理雅各(James Legge)、韋利(Arthur Waley)、安樂哲(Roger T.Ames)、辜鴻銘、劉殿爵等的《論語》西譯本所采取的翻譯策略,無不潛在地體現(xiàn)著他們對中西文化背景的對比與理解。熊十力、杜維明、唐君毅、余英時等新儒學派在定位和理解“儒家是宗教的還是倫理”的問題時,都或多或少地以《圣經(jīng)》這一建制性的宗教范式為顯性或隱性的比照對象和標準。李澤厚的《論語今讀》在參考朱熹《四書集注》、程樹德《論語集釋》、劉寶楠《論語正義》、楊伯峻《論語譯注》、錢穆《論語新解》等注解的基礎上,不時以《圣經(jīng)》比較《論語》,提出了《論語》“半是宗教半是哲學;論語非圣經(jīng),中國仍需‘德先生賽先生”’的觀點。近20多年來,從教育、倫理、社會影響等方面對《論語》《圣經(jīng)》進行的對比研究,較諸以往更為深入,成果甚多。舉其要者,專著有何世明著《從基督教看中國孝道》(基督教文化出版社,1999),許志偉、趙敦華主編《沖突與互補:基督教哲學在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何光滬、許志偉主編《儒釋道與基督教》(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卓新平主編《宗教比較與對話》第3輯(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第4輯(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姚新中著《儒教與基督教:仁與愛的比較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等;論文集有傅有德主編《跨宗教對話:中國與西方》(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羅秉祥、謝文郁主編《耶儒對談:問題在哪里》(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等;論文有夏志麗的系列成果《(圣經(jīng)>的上帝觀與的天神觀》《天道人性顯于語言――與語言觀的對比》《人性論之比較》《知識論之比較》,劉清平《佛教與基督宗教普愛觀之比較――析普世愛人與宗教仇恨的悖論》,林濱《在世俗與神圣之間:儒家倫理與基督教倫理之比較》等。

本文在借鑒前賢和時賢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擬通過比照對讀《論語》與《圣經(jīng)》文本,討論兩者的核心價值――“神愛”與“仁愛”的義理差異,并由茲涉及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一些方面。至于孟子及后世諸賢著作中對“仁愛”的闡發(fā),不在本文述論范圍之內(nèi)。

一、“愛”的內(nèi)涵與本原之差異

《論語》和《圣經(jīng)》都宣傳一種理想的道德理念――“愛”?!墩撜Z》提倡“仁愛”,即“愛親人和愛眾人”?!妒ソ?jīng)》倡導“神愛”,即“愛上帝和愛鄰人”。雖然它們都主張“愛”,但對于“愛”之來源的理解與“愛”之本質的確定,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要言之,儒家“仁愛”思想是“以家庭為本位,以孝悌為基礎,最后落實在‘親親’‘敬長’”上的倫理差序之“愛”,其特點是由人及人,在人際關系上強調愛的親疏遠近、尊卑貴賤的等差性。而基督教的“神愛”堅持“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倫理普遍主義,其特點是由神及人,在人際關系上強調上帝之下所有人愛的平等性;認為愛的本質與根源是上帝的先在和永在,如果沒有上帝的權威、恩賜和幫助,就沒有人與人之間的愛。

(一)《論語》的“仁愛”:由人及人

從概念內(nèi)涵上看,“仁愛”是一種有差等的愛。“親親”“尊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說,就是這種差等思想的體現(xiàn)。首先,血緣家庭的親情之愛是“仁愛”的立足點和出發(fā)點,是“仁愛”的最內(nèi)圈層。愛人首先要愛自己身邊的親人,《論語?學而》載有若言:“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也就是說,“孝悌之愛”是“仁”的根基。其次,親情之愛只是“仁愛”的出發(fā)點,它還要求推己及人,把對父母兄弟子女的愛推廣到愛一切人,即孔子主張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胺簮郾姟笔恰叭蕫邸钡闹虚g圈層。第三,“仁愛”的最高理想是天下一家,即子夏勸導司馬牛所言:“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何患無兄弟也?”(《論語?顏淵》)第四,由愛人推及天地萬物,達到與天地萬物諧和相安的境界。“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論語?述而》),就充分體現(xiàn)了孔子愛物及取物有節(jié)的思想:一方面作為人類,為了生存,不能不取食于自然物;另一方面作為有善性和有理智的人類,對自然物須持愛而惜之的態(tài)度。北宋張載《西銘》中的“民胞物與”說,則是對儒家由愛人到愛物傳統(tǒng)思想的進一步發(fā)揚光大??梢姟叭蕫邸卑凑铡皭塾胁畹取钡脑瓌t,先愛自己的親人,再層層由內(nèi)向外、由近及遠地擴展到他人以至天地萬物,這實際上已經(jīng)涉及了現(xiàn)代人常說的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四個方面關系的措理。

從思想根源上看,“仁愛”始于人性,在人性中表現(xiàn)為美德。首先,“仁愛”是一種人人都應該擁有的普遍的道德品質;其次,“仁愛”是一種人類追求善與崇高的特殊德行;再次,“仁愛”是完美且最高的美德的具體表現(xiàn);最后,“仁愛”是人類所有德行的基礎,具有道德的奠基意義。當人的潛能得以實現(xiàn)時,“仁愛”的內(nèi)涵就有了具體的外現(xiàn),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等等。

從功能意義上看,“仁愛”的落腳是人與人的社會關系良化。在人類生存活動中,“仁”不僅指的是人的存在形式,還指人的超越品性。所以,既需要在形而上的意義上闡釋人性,更需要在社會倫理的層面上控導人性?!叭蕫邸绷⒆恪爸黧w間性”的社會關系規(guī)定人際倫理準則,包括人的自律與他律:要求具有理性自覺能力的人,必須接受主體自定的倫理法則(“克己”)并通過合乎理性的行為最終獲得“自由”(“從心所欲”),而要保證這種個體的自由與他人的自由并存,就應秉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的準則為人處世。所謂“存心”“養(yǎng)性”“事天”云云,既是“仁愛”所設定的準則,也是人性自由得以真正實現(xiàn)的必要代價。

(二)《圣經(jīng)》的“神愛”:由神及人

“神愛”的基本內(nèi)容是“愛上帝及愛鄰人”?!叭松裰異邸焙汀叭巳酥異邸笔恰吧駩邸钡谋举|屬性。這兩種形式的愛既有區(qū)別,又不能相互割裂。這種由回應神之愛而強調的人與人之愛,實際上是一種泛愛主義。奧古斯?。ˋurelius Augustinus)就明確指出:“愛鄰人”中的“鄰人”,就是指每個人或一切人。在基督教文化中,愛上帝與愛鄰人是“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圣經(jīng)?新約?馬太福音》12:31。第15頁)?!澳阋M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圣經(jīng)?新約?馬太福音》22:37-40。第28-29頁)但就相對關系看,愛上帝是第一位的、至高無上的,愛鄰人則是第二位的、從屬的。愛上帝之于愛鄰人,不僅具有本原性、先決性的意義,而且始終占據(jù)至高無上的終極地位。只有上帝對人的愛,才有可能生發(fā)出人對上帝的愛和人對人的愛。上帝之愛構成愛的本體論基礎,人之愛上帝與人之愛人是對愛的本體的積極回應。

“神愛”強調博愛精神和寬恕品德?!皭廴巳缂骸钡恼]命,就是要求毫無差等地博愛眾生,蓋因“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fā)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圣經(jīng)?新約?哥林多前書》13:4-8。第194頁)。首先,無條件性、無差別性、非選擇性是“神愛”的突出特征:“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nèi)粲斜舜讼鄲鄣男?,別人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保ā妒ソ?jīng)?新約?約翰福音》13:34-35。第123頁)其次,神愛還宣揚無所不在的寬恕之愛,充滿自我犧牲精神。它不但強調親情之愛,還主張“要愛你們的仇敵”(《圣經(jīng)?新約?馬太福音》5:44。第6頁),要饒恕別人的過犯:“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然饒恕你們的過犯。”(《圣經(jīng)?新約?馬太福音》6:14-15。第7頁)這是一種極端之愛,更是一種普遍之愛,超越了世俗的男女之間的自然和親朋之間的倫常之愛,進而超越了地域的、種族的、民族的局限。

“神愛”本質上揭示的是神與人的關系?;浇坛珜降戎異?、無私之愛,具體表現(xiàn)為三種類型:一是神學的愛,二是宗教的愛,三是倫理的愛。但三者不是平行的,而是一種因果關系。首先“神愛人”是因,是先于后兩者而存在的:“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上帝,因為上帝就是愛?!保ā妒ソ?jīng)?新約?約翰一書》4:7-8。第270頁)又明確指出:“愛父母過于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于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保ā妒ソ?jīng)?新約?馬太福音》10:34-37。第12頁)在基督教的神人關系中,神是主宰者和主動者,人是執(zhí)行者和被動者;給予接受、恩典承納、啟示信仰是神人關系的呈現(xiàn)方式。神人之劃界,實質上揭示了上帝的絕對性和神圣性。

二、“愛”的超越方式之差異

《論語》強調的“仁愛”與《圣經(jīng)》強調的“神愛”都非常關注“愛”的自覺、自為與超越,要求人類將“愛”的理念既能“內(nèi)化于心”,又能“外化于行”,從而實現(xiàn)從外向內(nèi)灌輸、確立和從內(nèi)向外踐行、超越兩個過程的統(tǒng)一。但在探索超越的途徑時,“仁愛”將超越轉向了美德,而“神愛”將超越轉向了響應?!叭蕫邸敝鲝埻ㄟ^修身養(yǎng)性、道德反省實現(xiàn)超越;“神愛”提倡通過原罪懺悔、靈魂反訴實現(xiàn)超越。

(一)《論語》的“仁愛”:自我升華與實踐準則

《論語?公冶長》:“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敝祆浣忉尅靶耘c天道”:“性者,人所受之天理;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體,其實一理也。”性即性命,亦稱命,天道亦稱天命。孔子不輕易談論性命與天道,不等于不承認它們。事實上,孔子生前也曾提及性或天道。如“性相近,習相遠”(《論語?陽貨》)“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論語?季氏》)“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保ā墩撜Z?堯曰》)不過在孔子看來,“天道”固然是外在于人類的客觀實體,但其之于人類的意義,卻非外在而是內(nèi)在于“人道”之中的?!疤旌窝栽??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意謂“天道”“天理”與現(xiàn)實事物之間的關系,體現(xiàn)為天以“無言”的方式,既滋育著世間百物,彰顯著“仁”的本質,又昭示著人類:人的生命自持力可以直接變成“仁”的德行,所以“仁”乃諸多美德如義、孝、禮、智、信等的根源和基礎。而人要把“仁”這一普遍原則內(nèi)化成為自己的特殊美德,就必須通過積極地人世實踐來完善與提升道德修養(yǎng),進而實現(xiàn)“仁”的內(nèi)化與超越。“克己復禮”便是修養(yǎng)自我以達到“仁”的要求的手段和方法??鬃又赋觯骸叭硕蝗剩缍Y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為仁由己,而由人乎?”(《論語?顏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保ā墩撜Z?述而》)說明人是“仁”達成的物質載體,要實現(xiàn)“仁”就要發(fā)揮人的自覺性和能動性。“仁”德的獲得,重在發(fā)自內(nèi)心情感,訴諸心理原則,將外在的規(guī)范轉化為內(nèi)在的自覺要求。人能不能成仁,不在于能力大小,關鍵在于自覺地追求和持續(xù)地踐行?!坝心芤蝗沼闷淞τ谌室雍酰课椅匆娏Σ蛔阏??!保ā墩撜Z?里仁》)“仁”需要通過“修身”“養(yǎng)心”“躬行”等途徑方能實現(xiàn),所以“仁愛”的超越實質是一種反省內(nèi)求活動,是一條可通過自力修養(yǎng)而抵達的成德成賢以至近圣之路。

“仁愛”的超越,是倫理方式的超越。它倡導以人為中心來超越生命的有限,認為實現(xiàn)超越的責任主要在人自身而不是人之外的神與物。超越的境界和人的世界是不可分離的,其根本意義在于通過自身的道德完善來實現(xiàn)人際、天人之際的和諧、圓融。所以,超越在本質上是人的事情,只有人才能為此負責;對于人而言,超越實際上就是最大限度地發(fā)展一個人的善良本性?!叭诵钥梢酝ㄟ^道德的自我修養(yǎng)而獲得超越,超越的實現(xiàn)也就是仁的實現(xiàn),仁的實現(xiàn)也就是倫理的實現(xiàn)?!?/p>

(二)《圣經(jīng)》的“神愛”:神的使命與上帝的寬恕

對超越的追求是宗教的一個重要特征,但“神愛”的超越主要來自神的諭示。對絕大多數(shù)基督教徒而言,超越就是要生活在基督的圣靈之中,參與到基督的生命中去。不是人間物事的啟發(fā)、幫助而是上帝的憐憫寬恕,才能使人生實現(xiàn)超越,而所謂終極實現(xiàn),也只存在于上帝的神愛之中。所以積極響應上帝召喚,將身心歸屬于上帝,才是超越的根本途徑。生而有罪、感悟有限等這些人性的局限性,決定了人必須依靠“他者”的神圣力量亦即在上帝的恩典與啟示下,通過信仰、懺悔而實現(xiàn)超越與重生;人性與神性是可以交往的,而愛是神性的表現(xiàn),只要讓“神”進駐到人心中,消除原有的“罪性”,愛才能表現(xiàn)出來。不僅如此,人要得到神的愛憐,還必須要對神的要求或命令給予回應。愛必須由神性灌注到人心,才能在人那里獲得自己的表現(xiàn)形式。沒有這種把“客觀”命令主觀化為內(nèi)心要求的過程,人類的愛就不會成為現(xiàn)實的存在。所以在基督教文化中,人的道德成長的源泉是上帝。

從“神愛”的超越方式來看,其運動的起始和終點都不在人性之內(nèi),超越過程由神之愛激活,從中汲取力量,最終目標還是融入神之愛中。人的內(nèi)心信仰、神的外在救贖構成“神愛”超越的兩面,只有在神的啟示和人的信仰發(fā)揮合力作用以后,人才會獲得恩典而浴火重生。所以,“神愛”具有附身性和給予性,“神愛”的超越是對上帝的信仰和追隨,超越的根本意義是將人從“罪性”中拯救出來,使人回歸“原善”及與上帝的關聯(lián)性之中。

三、“愛”的宗教與倫理之差異

《論語》的“仁愛”體現(xiàn)的是人本主義精神,其基本特征是原則的包容性。在“仁愛”中,宗教與倫理并沒有什么不同,超越只被看成是倫理的至善,在此意義上“仁愛”便具有了世俗性;“仁愛”將道德看作是仁之人性的反映;在倫理的實現(xiàn)機制上,“仁愛”主張修身成仁在己,因而重視道德踐履;在道德目標上,“仁愛”注重倫理的現(xiàn)世性,重視“內(nèi)圣外王”的達成。

《圣經(jīng)》的“神愛”體現(xiàn)的是神本主義精神,其基本特征是原則的排他性。在“神愛”中,宗教與倫理有著嚴格的界限,倫理從屬并服務于宗教,在此意義上“神愛”就具有了神圣性;“神愛”把道德歸之為神性的表達;在倫理的實現(xiàn)路徑上,“神愛”強調拯救的他力性,指出救贖之路在神;在價值目標上,“神愛”重視倫理的彼岸性,關注“天堂永生”的實現(xiàn)。

(一)《論語》的“仁愛”:人本主義精神

人本主義以人的理性作為衡量一切的尺度,依據(jù)理性原則確認社會價值并據(jù)此衡量社會意識和個人行為,因而其價值尺度具有現(xiàn)實性、現(xiàn)世性和世俗性?!叭蕫邸痹诙喾矫娑俭w現(xiàn)了這種取向。

首先,在倫理道德觀上,仁愛強調道德是人性之仁的反映,認為人有自由選擇向善的本質力量。仁在人性,仁在人心,人只要真心、決心向仁,就可以通過修仁踐仁而實現(xiàn)自我超越。發(fā)掘人的善良本性,鼓勵人的道德修養(yǎng),重視人的實踐活動,無不體現(xiàn)了“仁愛”以人為本的特征。

其次,在修行方式上,“仁愛”關注的是人的責任擔當。它認為仁與人性渾然一體,所以實現(xiàn)“仁德”的基本修養(yǎng)方式,就是人的反省內(nèi)求;引導“善性”、推行“仁道”和踐行“仁德”,是人應有的擔當?!叭蕫邸敝匾晲鄣淖陨硇院徒o予性,把人的道德超越看作人的自我完善途徑,堅持人性與超越的一致性。

再次,在價值追求上,“仁愛”將人作為價值主體,以尋求人的道德自覺、確立德性的主體性為根本目標,積極喚醒人的自我覺醒意識,力求釋放人的自我道德正能量,促成人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并崇尚人法天地的人文精神,鮮明地體現(xiàn)出以解決人類生存問題為終極目標的熱忱。

最后,在人格塑造上,“仁愛”追求君子品格和圣人之境。將仁道所塑形的人性具化為一種理想的人格,那就是“君子”?!霸陉惤^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論語?衛(wèi)靈公》)。君子何以能臨危而毫無懼色?因為“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論語?里仁》),“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論語?衛(wèi)靈公》)。仁與義充盈身心、統(tǒng)領行止,乃是君子必備的品德和行為,“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論語?里仁》)。君子要有“修己、愛人”的品德,修己是為了更好地去愛人,愛人是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兩個方面相輔相成。

(二)《圣經(jīng)》的“神愛”:神本主義精神

“神愛”將愛歸于神性,認為人的道德品性必須通過信仰上帝才能養(yǎng)成,人生的終極目標、價值意義只有在上帝那里才有所依歸,這正是強調“神性”“神權”“天理”和“教條”的神本主義的表征。

首先,“神愛”強調“神性”,將愛之源歸于至高無上的上帝?!读_馬書》第五章指出,神藉著“所賜給我們的圣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的心里”(《圣經(jīng)?新約?羅馬書》5:5。第172頁)。因為邪惡貫穿于人的全部生存狀態(tài),所以人必須靠上帝的恩典才能愛。使信徒獲得上帝之愛并藉此恢復人性的原善,是耶穌與教父的主要職責。

其次,“神愛”強調“神權”,執(zhí)著于倫理道德的信仰性。按照基督教教義,全人類作為上帝的造物,應該絕對服從上帝旨意。只有那些承認上帝的權威和仁慈的人才有資格成為愛的對象,也只有那些充分理解耶穌犧牲之意義和價值的人才能接受愛。這種排他性的神本主義原則,貫穿于基督教的一切誡命之中。因此,信仰上帝的倫理價值,便遠遠高于人們的其他一切善行,甚至是一切善德的終極根源。

再次,“神愛”強調“天理”和“教條”,否定人的自由意志?!吧駩邸睆娬{人的意志力的無能,將善的判斷與立法者歸于上帝,并從人類的原罪引出上帝出場的必然性。因此,在“神愛”的概念架構內(nèi),人深陷于“罪性”,加之良知有限,無力從墮落中自拔,因此需要神圣的他力救贖,需要絕對的“神愛”的終極審判和矯正。中國宋儒的“存天理,滅人欲”說,倒頗像是對此的最好詮釋。

余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