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高中語文基礎知識范文

初高中語文基礎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高中語文基礎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高中語文基礎知識

第1篇:初高中語文基礎知識范文

一、積累與梳理的內容

一是語言材料。我們的學生至少要掌握能滿足生活、學習和工作需要的足夠的詞語,如果要求再高一點,則希望能掌握盡可能豐富的詞語。這些詞語包含現代漢語的普通詞語和一些必要的專門詞語和“熟語”,還有文言文中一些常見的實詞、虛詞。要通過誦讀積累一些精彩的篇章。另外,許多學生還喜歡積累一些名言警句,這樣做是有道理的,不少名言警句能給人以智慧的啟迪,也常常有助于增強表達的力量。這些語言材料是供隨時“提取”和組配運用的。要積累的語言材料應該是文化含金量高,具有語言典范性和強大的精神滲透力。對于日常學習中積累的語言材料進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平時在閱讀、背誦和與人交流中,可以隨機獲得許多語言材料,而這些積累起來的材料往往是散亂的。通過適當途徑的梳理,這些材料有可能形成某種聯系和條理,從而增強在“儲存器”中的“活性”。

二是語文知識。這里的“語文知識”是指語文學科的知識,涉及到語音和文字、詞語意義、詞句篇章結構規(guī)律和根據情境組織語言恰當地表達的規(guī)律,言語作品的體裁格式,等等。

三是學習方法。平日的學習中,逐步掌握了一個個具體的學習方法,例如,批注的方法,做筆記的方法,制作卡片的方法,等等,天長日久積累了一批學習方法。經過分析歸類的梳理,對學習方法的認識可以有所提升,學習方法的運用水平可以有所提高,這樣才可以實現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了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采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

四是相關知識和素材。這里所謂的“相關知識”,是和語文的學習與運用密切相關的背景知識、附帶的知識。這一些不屬于本學科專門的知識,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相關知識,即便十分精通語文本學科的專門知識,可還是不能順利完成聽說讀寫的任務。

二、積累與梳理的方法

語文積累可以積累在頭腦里,也可以積累在其他可供自己隨時取用的地方。“記憶”(表示“記住、保持在腦子里”)是一種積累。然而,我們不可能把一切語言材料和相關的東西都保持在腦子里,事實上也沒有必要不計成本地把所有這一切都用“記憶”的方式逐漸聚集起來。語文積累,有一些是必須保持在腦子里的,有一些可以暫時甚或長久地用別的方式加工存放,例如,用筆記本、卡片、電腦、剪報之類的方式存放。

讀書是語文積累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詞語篇章就是在“讀”書的過程中豐富起來的,良好的語感也是靠“讀”書讀出來的。無聲的閱讀會給我們帶來語文的積累,出聲的朗讀、背誦(“抄寫、默寫”作為對朗讀、背誦的補充和強化)更是語文積累的一種重要手段。在“讀”的過程中,不但積累了詞句篇章,而且也積累了語文知識,增加了語言感受力、文學鑒賞力的蓄積。從前,人們寫文章時往往要斟酌:有沒有這樣的說法?這樣寫通不通?寫完了文章要從頭至尾喃喃地念,念到不順口的地方,就提筆修改,改了一遍再念,如果還有不順口的,再改。從前的人寫文章就這樣邊念邊改,反復念反復改,直到完全“順口”通暢為止。這樣改出來的文章才可能讀起來上口。而這里所謂“通不通”“順口不順口”,其實就是運用他們的語文知識來判別文章符合不符合語法規(guī)范的標準。

運用語言表達交流的實踐也是語文積累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不僅有詞語、表達方式的積累,還會有動態(tài)的、具有現場特征的語文知識的積累。這比起靜態(tài)的單向接受的語文知識更有活力。

高中學生的語文積累工作,應該有不同于小學、初中階段積累的特點。多數學生在小學、初中階段還沒有比較明確的發(fā)展方向,他們的語文積累有課程和教材所規(guī)定的,也有自己學習過程中隨機獲得的。學生進入高中,一般都會產生大致明確的學習需求,因此一些相關知識和素材的積累就要圍繞自己選擇的方向來展開。

第2篇:初高中語文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字現代語言;語言文字;有效實施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1-0301-02

語文教學界質疑語言學的無助,呼吁“淡化語法教學”,這種狀況,值得語言學界及社會各界的深思。

1現代語言基礎知識能夠提高學生規(guī)范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語文教學屬言語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語言規(guī)范是貫穿各級各類學校語文教育的一項最根本的任務,體現在語文教育的方方面面。任何忽視或偏離社會語言規(guī)范的語文教學都會直接導致語文教育質量的下降。

在現代語言基礎知識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處理好個性化的言語活動和社會語言規(guī)范的矛盾。一方面,言語活動是人的個體交往活動,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造出各種各樣的句子,完成特定的社會交際任務。另一方面,我們應當看到,人的個體言語活動僅僅是對社會語言系統(tǒng)的個性化的演繹,這種演繹要遵守社會語言規(guī)范。

由此可見,中學語文教學一方面要尊重、鼓勵個性化的言語活動,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智慧;另一方面要幫助學生掌握現代語言基礎知識,提高規(guī)范運用語言的能力,兩者相互為用,不可偏廢。

2現代語言基礎知識能夠促進言語形式教育的有效實施

語文教育以言語形式為本,言語內容為言語形式服務,通過言語內容,把握言語形式的規(guī)律,從而科學、高效地提高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F代語言基礎知識是言語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言語形式的抓手和著力點之一。通過現代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擺脫盲目的感性摸索、自我領悟的泥沼,才能實現語文學習理性的躍進。

第3篇:初高中語文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 英語教學 跨文化交際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5-0172-01

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使得國家間交流逐漸加深,但是由于各國家文化差異以及地域差異,在交流時可能存在溝通障礙,如果處理不當甚至將會產生隔閡。所以在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中,根據學生專業(yè)對學生英語教育進行跨文化溝通意識的培養(yǎng)正在不斷完善。傳統(tǒng)高職院校英文教育環(huán)境的發(fā)展以及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溝通障礙,都對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產生了新的要求。

一、高職院校教師自身文化修養(yǎng)

現階段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若想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師的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對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有著極其深刻的意識。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自身教育觀念的轉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對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進一步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產生。并且在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同時,教師應豐富自身修養(yǎng),增加對西方歷史背景、生活習慣等各方面差異的W習。教師只有豐富自身文化后,才能更有效地在英語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二、加強教學過程中對英語跨文化知識的滲透

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日常的英語教學過程中逐步滲透的。在教學中,教師應貫徹落實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這一思想,根據英語課堂教學內容的不同,逐漸滲透西方文化。首先,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進行設計,使學生盡可能多地了解西方國家民族知識。高職院校學生文化知識較為薄弱,所以教師在對西方國家的民族知識進行滲透的時候,不能單純地進行知識的灌輸,可以結合與之相關的電影在播放過程中形象生動地向學生滲透西方國家民族知識,同時加強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并且,教師在對相關西方國家文化滲透的過程中應注重東西方文化差異的比較,將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特征進行對比,加深學生對文化差異的印象,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通過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對比,促使學生對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可以增強記憶。除使用上述兩種方法滲透英語跨文化交際意識外,還可以在課堂中增加實際語言交際能力的訓練。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英語的學習更具實用性,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注意不同場合的英語口語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滲透中西方文化差異,增加學生對跨文化交際的意識。

三、豐富教學手段

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是以教師為主、以教科書為基礎向學生傳授英語知識。老師授課學生聽課的教學模式較為枯燥,并且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很容易產生疲憊感,降低課堂效率。在新時期,若想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首先應從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興趣開始,教師應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豐富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進一步促進學生完善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形成。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教學,如播放影片資料等,為同學們展示西方文化。或者教師在教學中結合情境教學模式,設置情境,將西方文化與中方文化差異在情境故事中展現出來。或是排演與中西方文化沖突有關的舞臺劇,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深刻意識到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必要性。除此之外,學校可以開展跨文化交際優(yōu)秀論文評選,以及組織相關的知識講座等,為學生營造一種跨文化交際的氛圍,使學生通過活動深入了解跨文化知識,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

四、總結

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教師在注重傳授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如語法、發(fā)音以及詞匯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以及滲透,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同時了解西方國家的歷史、傳統(tǒng)風俗、生活習慣等。只有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西方國家文化,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才能使學生在未來工作、生活中適應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跨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周鵬.淺談高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意識及能力的培養(yǎng)[J]. 教育教學論壇,2012(1):25-26.

第4篇:初高中語文基礎知識范文

一、初高中語文課程教學銜接的意義

我們都知道,初中屬于九年義務教育的范疇,難度相對較小,學生主要學習一些基礎性的知識,而上了高中之后,學生的目標是高考,是考大學,難度自然就會上一個臺階,而且高中時段的課業(yè)比初中繁重得多,沒有過多的時間分給語文。高一是整個高中階段的起步,這一步邁不好,會影響整個高中語文的學習成績,高一是初中與高中的過渡階段,也是學生需要好好調整狀態(tài)的關鍵一年。所以,初高中語文教學課程的銜接工作是很重要的。高一這一銜接的關鍵時期不僅是奠定學生高中語文學習基礎的時段,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tài)度的時期。學生只有利用好了這一階段,才能不失去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語文的自信心,不偏科,更好地在語文高考中發(fā)揮出水平來。

二、初高中語文課程存在的差異

1教育目標的差異

我們判斷學生學習是否達標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看是否完成了教學目標,這也是我們教學時的依據。初高中語文課堂教育目標的差異非常明顯,如在現代文閱讀方面,初中語文要求學生“熟練、運用、略讀、瀏覽”,而高中語文就提升了一個檔次,需要考查學生除“識記、理解、分析綜合”的能力外,還要考查“鑒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究”能力。再如文言文教學目標方面,對高中學生提到的要求就更多了,要求從“讀懂基本內容”上升到了“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并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單從這兩方面,我們就不難看出,高中語文的教學目標難度明顯上升了一大截。從初中的基本理解上升到了靈活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與現實結合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是需要時間和實踐的,這就體現了高中語文學習的難度。

2教學理念的差異

我們知道,初中語文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起步階段。而到了高中階段,我們需要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進一步提高,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審美能力。

3語法教學的差異

新課標要求初中語文教育要淡化語法,所以很多學生的語法功底不夠深厚。高中語文新課標對學生有新的語法要求,比如學生需要讀懂簡單的文言文,讀懂內容,并且掌握一定的實詞和虛詞,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語法功底,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4對學生學習能力要求的差異

初中語文更多地還是傾向于基礎知識的教學,中考的語文試題也大多數是由背誦和基礎知識組成的,都是以課本為主,能力的考察相對較少。而升入高中之后,如果學生還是過度地依賴對課本的死記硬背,是不能順利通過高考的,因為高中語文教學的要求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的能力,不但需要平時的積累,還需要學生對語文有一個綜合的運用能力。

三、初高中語文課程教學銜接策略

1前引后連,自然過渡

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學習環(huán)境改變了,很多學生不適應,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一定要在這個關鍵的時候,針對高中新生,及時地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做出調整,引導學生不斷適應高中學習生活。

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引用一些初中時候的語文知識,連接上高中的語文教學,讓學生不但對舊知識有一個鞏固,還能對新知識更快地理解。比如,我們在學習《祝?!返臅r候,可以提前讓學生復習一下初中學過的魯迅先生的幾篇文章,以此為鋪墊,對魯迅先生的作品來一個全面而深刻的復習,從這個過程中引出高中的新知識點。這樣的銜接過程,不會讓學生感到生硬,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新學作品的興趣。

2創(chuàng)設情境,優(yōu)化教學

從初中升入高中,教師更應該為學生營造一種學習語文的環(huán)境,利用身邊可以利用的資源,優(yōu)化課堂教學。比如利用多媒體設備引入課堂教學,在講授《沁園春?長沙》的時候,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播放《沁園春?雪》的詩歌朗讀音頻,回憶一下當時描寫了什么樣的一種情境,了解的詩詞風格,給學生營造出一個優(yōu)化的教學環(huán)境。這樣學生既可以對舊知識進行復習,也可以很快地接受新知識。

3注重實踐,培養(yǎng)能力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蔽覀儾荒馨阉姓莆盏闹R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而應該改變教學思想,把學生變?yōu)閷W習的主體。在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之后,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以及語文學科的綜合運用能力。通俗點說,高中學習更多地應該培養(yǎng)學生多聽、多讀、多寫、多說的能力。

4合作學習,促進銜接

第5篇:初高中語文基礎知識范文

一、高一語文預科教育的基本概念

“預科教育”原指新生在進入大學專業(yè)學習前需接受的教育,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以便更好地適應即將開始的高校的學習。筆者引入這一概念,是指在高一新生在正式開始高中語文學習之前接受的一種短期教育,這里所說的短期是相對于高中完整學段而言,實際上是一個相當長的階段,要從軍訓開學前一直延續(xù)到高一第一學期甚至高一全學年結束。這樣的教育旨在保持和強化學生已有的良好的語文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進一步發(fā)展符合高中語文學習要求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最終建立符合高中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學習機制??傊褪且寣W生在高中起始階段盡快適應高中語文學習,保證學生語文學習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二、做好高一語文預科教育的必要性

每當接手高一語文教學工作時,常有一些語文學習發(fā)生滑坡的學生向我發(fā)出這樣的疑問:以前初中時自己的語文成績也不錯,為什么到了高中后突然感到自己的語文基礎差?為什么其他學科學起來得心應手,可語文學習卻無所適從?我想,高一新生的語文學習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初高中語文在教材教學目標、知識點、體例與呈現方式以及對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具體表現為:

1.從教材教學目標看,高中較之初中更高更難。初中語文新課標要求:“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和“整體把握的能力”,“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而根據高中語文新大綱的要求,“注重語文應用”和培養(yǎng)“審美和探究能力”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

2.從教材知識點要求看,高中較之初中更深更繁。以閱讀為例,初中語文新課標規(guī)定要“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而高中語文新大綱要求“從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體會語言所表達的效果。對閱讀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并“進行闡述、評價和質疑”。不難看出,在閱讀能力的要求上,高中語文教學能力層次已由初中的理解層次提升到應用、鑒賞的高度,特別要求重視文本,以期“文本對話”能深入讀者內心世界。

3.從教材的體例和呈現方式看,高中較之初中更豐富更自由。雖然蘇教版的初高中教材都以欄目的形式組織單元,每個單元有一個欄目名稱,但初中多為淺易的記敘文和說明文,而高中教材所選的文章大多篇幅較長,其中不乏艱深難懂的議論文特別是文藝類論文,且文言文比例較大,從而大大增加了學習的難度。

三、實施高一語文預科教育的有效策略

要切實做好高一語文預科教育,必須抓住關鍵點與著力點,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針對上面有關初高中語文學習諸多差異的分析并結合初高中過渡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對高一新生進行指導。

首先,明確初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差異,讓學生了解初高中語文學習的梯度變化。明確初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及差異,是判斷學生現階段語文學習達成水平的主要依據,也是我們完成初高中銜接,順利進行高中語文教學的依據。當然,對于理論水準尚淺的高一新生,我們不宜就《課程標準》進行空洞的說教,最好結合某篇課文對《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習目標進行具體而生動的解讀。在此筆者覺得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教者不能只一味強調初高中語文的差異,更不能夸大高中語文相比初中語文的難度,而應該注意異中求同,例如高中課程目標中的“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fā)現?創(chuàng)新”五個方面內部就體現了初高中的目標銜接,就決定了初高中語文教學是不可割舍的。再說,語文學科課程不像其他課程那樣有嚴密的體系,這既是語文學科的弱點,但從初高中教學的銜接方面而言,反而成了一個有利因素。這樣可以大大緩解學生語文學習的心理壓力。

第6篇:初高中語文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銜接差異性做法

筆者有多年的初高中的語文教學經歷,發(fā)現不少初高中學生因為語文學習銜接不好而導致興趣、成績下滑的現象,其實是沒有發(fā)現和掌握語文學科的知識銜接特點及規(guī)律。因此,我們要先了解初高中語文學習有什么不同特點。

翻開初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在閱讀能力方面,初高中語文學習目標就有以下的不同,如:

初中“文章思路”“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高中“文本內容”“文章思想,觀點和感情”“語言效果”“對閱讀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質疑”。

其實,仔細比較初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從中可發(fā)現,高中語文學習是初中語文學習的深入和提高,因為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上兩者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加上各學段的心理差異,如果忽視這一問題,不注意教學銜接與過渡,學生就會不適應,不習慣,缺乏信心、甚至厭學。這樣,不僅不能提高語文教學,反而還可能影響學生身心成長與發(fā)展。

一、初高中學生學習心理的特點差異

(1)思維能力:初中生開始有抽象思維,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明顯提高和發(fā)展;高中生抽象思維快速發(fā)展,能用假設理論進行思維,具有更強的預見性,創(chuàng)造性,辯證思維迅速發(fā)展,思維完整性基本形成,人生觀,世界觀更趨成熟而穩(wěn)定。

(2)學習動機;初中生主動動機逐步明確,興趣廣泛,但缺乏穩(wěn)定性;好奇心強。高中生內部動機占優(yōu)勢,長期動機占主導地位;學習動機的主動性較強,動機持久、深刻。

(3)從注意力上比較,高中學生在有意注意上可持續(xù)30—45分鐘,學生基本養(yǎng)成“開始學習即能集中注意的好習慣”。而初中學生相對來說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短些,上課不能迅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tài)之中。

(4)觀察力:高中學生比初中學生的目的更明確,持久性明顯發(fā)展,精確性提高,概括性更強。

(5)記憶力:高中生的有意記憶占主導地位,理解記憶成為主要記憶方法,抽象記憶占優(yōu)勢,而初中生以機械記憶,形象記憶占主導。

(6)想象力:高中生比初中生來說,有意想象、創(chuàng)造性想象占主要優(yōu)勢,而想象更富于現實性。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中學生學習心理發(fā)展更理性化,抽象化,發(fā)展日趨成熟,能夠獨立思考問題。

二、高中生在語文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筆者有二十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和體會,再結合自己曾經對高中學生學習語文進行了問卷調查,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未能建立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如書寫不夠工整,文面不整潔,這種情況甚至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也很普遍。在高考閱卷這么短的時間內極大地影響了教師的閱卷能力,使作文意思表達無法傳達到閱卷老師那里,造成作文明明可以是一類卷而可能成了二類卷。筆者參加過多次的高考閱卷工作,對此深有體會,同行教師也有同樣感受。

(2)課堂聽課效率不高,復習不及時。語文科目的性質特點決定了它的“散”,有時候文章時空跳躍比較大,所以語文課堂如果沒有時刻緊跟文章的思想感情走,或者聽課沒記好筆記,過后常常會忘得一干二凈。那么可能這一塊知識就成了空白,如果考試正好考到這一塊知識點,那么學生只好“繳械投降”了。

(3)缺乏積累高中語文基礎知識的意識。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學生的知識積累運用能力,它注重的是“水滴石穿”、“日積月累”、“厚積薄發(fā)”,知識積累不足,將直接影響到高三及高考眾多題型的解答。而不少高中生平時都不讀看語文,考前才要抱著語文書讀。所以,比如詩歌鑒賞題,沒有必要的知識儲備,讀都讀不懂,更別說賞析了。

(4)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如口袋書、漫畫書、肥皂劇、言情小說以及不規(guī)范用語(如粗制濫造的電視劇、報刊、書籍)等。這些低俗或者污濁的傳媒因為抓住了高中生不夠成熟的生理心理,長期影響甚至毒害了他們。使得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發(fā)生偏差,才會出現“寧可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意騎在自行車里笑”,“喜兒為什么不給黃世仁當小老婆呀,她怎么送到眼前的幸福都不要,她是不是腦殘了”這樣的論斷。

(5)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能力尚待加強。高中語文知識需要在其他科目繁重的學習負擔下見縫插針地利用好點滴時間進行有效的語文積累、儲備知識,需要對搜集來的知識分門別類,需要養(yǎng)成較強自學能力,還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厚積薄發(fā),但是許多學生常常是一大堆數理化作業(yè)等著完成,無暇顧及語文的聽說讀寫。

三、平穩(wěn)過渡好初、高中語文學習的銜接。

通過以上原因的分析,我們就可以做到:初中階段,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盡力培養(yǎng)的學習習慣,如書寫、朗讀、閱讀、摘抄、觀察、練筆、積累等,擴大知識面。書讀得多了,基礎打好了,生活觀察得更加仔細了,習慣養(yǎng)好了,才會對世界、對人生、對社會的理解、感悟比別人來得快,來得深刻;高中階段,則應該繼續(xù)保持對語文學習的極大興趣,注重吟詠,背誦,注重積累,勤查工具書,廣泛閱讀,勤記筆記,注意積累作文好素材,閱讀時多思考文章的內涵,寫作方法,作者思路。勤練筆,語文是門藝術,需要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去品味、欣賞,推陳出新。學習中把它與生活聯系起來,提高表達和應用能力,這樣學起語文來,就是一種享受,想學不好都難了。

參考文獻

[1] 初高中銜接教學校本資料 .

第7篇:初高中語文基礎知識范文

剛剛升入高中的學生,對新的學習充滿熱情和好奇,有自己新的目標,新的夢想,渴望在新階段的學習中一展身手。然而在實際學習中,他們卻普遍表現出對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不同程度的不適應現象,對于高中語文學習感覺力不從心,成績下滑,于是茫然失措,喪失了新階段語文學習的信心。教學過程中由于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不一致,必然導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差別,這就需要初高中教師改變觀念,樹立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新的學習方式,講究師生民主平等,重視科學探究的指導,重視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而高中階段則更多采用的是“滿堂灌”“滿堂問”這樣的教學方式,跟學生以前所接受的教學方式不一致。因此,高中教師應該繼續(xù)在課堂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這一學習方式,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積極倡導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一、更新教學觀念,鼓勵學生質疑

在起始階段,教師應有意識、有步驟地教給學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如怎樣抓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yè)—單元小結五個環(huán)節(jié),怎樣運用科學記憶法提高學習效率等。在此基礎上,教導學生充分動腦、動口、動手,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問難,教師則抓住契機,巧為點撥。教師還要找準初高中教學的銜接點。高中生的思維能力更高,基本上完成了向理性思維的轉化,抽象邏輯思維占了優(yōu)勢地位,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有了很大的發(fā)展,認知活動的自覺性明顯增強,觀察力、有意識記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發(fā)展,思維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確,認知系統(tǒng)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明顯增強。

二、教學中注意知識的銜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語文教學是系統(tǒng)性的,語文知識本身是有系統(tǒng)序列的,語文教學的進程也是循序漸進逐漸加深的。在教學過程中,因為沒有從語文教學的整體性、相關性、層次性、有序性要求出發(fā),及時靈活地調節(jié)語文教學各要素、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組合及作用的方式,而導致的學生學習困難、教師教學艱澀,致使整個語文教學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我們根據教材內容來安排教學,教材是根據學生知識基礎和年齡特征的不同分階段來編排的。初中語文與高中語文在教學要求、內容和方法等方面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

三、注意教學方法的銜接,拓寬學生知識面

在初中階段教師主要是疏通知識,講清要點。由于課文比較短,常采用講讀、問答的方法。到了高中階段,應該指導學生由過去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轉變到對課文深入、細致的閱讀分析上來,對高中語文的教學應該多用一些分析、討論、啟發(fā)的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本學科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并引導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注意各學科之間的滲透、交叉,還要隨時關注學生的思維訓練和技能的提高,把過去的“學會”與現在的“會學”銜接起來,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到愉悅,得到提高。學習方法的銜接:初中語文教學,首先要扎實教好本學科的課程,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語文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能力,因此還是要立足于課本。那么,學生只要認真聽課做筆記,課后認真復習并完成課后及補充練習,一般來講,平時的測驗考試就基本不成問題了。而高中階段最終的目的是為了高考,從高一開始就應逐步進行高考模擬測試,這些考試按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的要求“主要是以考學生的能力為主”,在大綱和考試要求的范圍內什么樣的題型都是允許的,而且都是符合情理的。這樣隨著知識層次的加深、知識容量的擴大、能力的培養(yǎng),高中生就應該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逐漸培養(yǎng)和發(fā)展自身的學習能力(包括自學能力、抽象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廣泛閱讀,拓寬知識面,掌握各種文體的寫作技巧,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改變過去局限課文,靠老師幫助輔導甚至猜題的不良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把高中語文學得更好。

四、及時與學生交流,鍛煉學生意志力

剛從初中升入高中的學生,他們來自不同的學校、不同班級,由不同的教師任教,學習的情況不可能是一樣的,需要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不僅在教學目的、內容、方法上采用一些銜接的方法,還應在心理、意志、性格的培養(yǎng)上根據高中生的特點來加以指導,積極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點燃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創(chuàng)造和諧溫馨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創(chuàng)造適應高中語文教學的條件。性格是指人對現實具有評價意義的穩(wěn)定的態(tài)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它是個性中最鮮明的典型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逐漸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與學習,增加融洽性和相互的友誼,共同學習。

第8篇:初高中語文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知識銜接;現實生活

文言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代文獻的重要渠道。

但在當前的文言文教學中,學生談文言文而色變,語文學習中最頭疼莫過于此。學生認為文言文晦澀難懂,且枯燥無聊,教師教授也費時費力,教學效果較差,那么,根據目前狀況,究竟怎樣才能高效教授文言文課程,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做好初高中的知識銜接

高中語文知識是初中階段的繼續(xù)和深入,由于初高中文言文教學缺少整體、漸進式的設計,因而學生進入高中學習文言文便會覺得吃力,接受效果差,不理解文章大意,不能準確斷句,不能結合語境解釋關鍵實詞和虛詞。

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备咧袑W生課程較多,學習壓力大,文言文的學習相對比較枯燥,這就需要教師讓文言課堂活躍起來,而傳統(tǒng)教學課程已不能使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產生興趣,所以,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登泰山記》這課時,雖然我們沒有辦法帶學生親臨泰山,但是可以借助關于泰山的相關視頻資料使學生能更加形象直觀地了解泰山,使學生能夠理解課文描述的內容,更好地學習這一課。

三、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文言文的語言雖然失去古代的語言環(huán)境,但它所記載的知識卻體現了前人超凡的智慧,所以很多文言文富含的哲理仍舊通用于今,教師在教授文言文時可以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便于學生體會、理解,從而更好地學習文言文。例如,荀子的《勸學》篇所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薄墩撜Z》中所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些名句對與我們?yōu)槿颂幨酪彩且环N引導,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在建立這種聯系之后,學生便不會覺得文言文學習離我們非常遙遠。

總之,對于文言文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教師花費很多精力,讓學生掌握文言文的基礎知識,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最終使學生個人鑒賞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有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第9篇:初高中語文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語文教育 現狀目標 出路

隨著時代的進步,高中語文教育也應有相對的發(fā)展,以培養(yǎng)能跟得上時代的接班人,但高中語文教育的現狀著實令人擔憂,所以,新課改勢在必行。在高一這一年的實踐中,筆者發(fā)現新課改中存在許多我們需要深思的問題,下面筆者就從幾個方面來談談個人的一些粗淺的看法,希望能在荊棘中摸索到高中語文的出路。

高中語文教育的現狀——“高耗低效”“舊貌依然,難覓新容”。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它本應是最為豐富的學科,具有豐富的人文精神、深刻的思想內涵、強烈的審美特征、廣闊的生活天地。但這些在現在高中語文教育中仍很難見到。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仍在高高地揮舞著,教學評估的偏激使得語文老師們望而生畏,教學理念的滯后,新舊老師教學觀念的嚴重差異。教材中“語文知識”概念辨析不清,程式化教學模式仍占主導,語文在眾多學科的夾縫中生存尤為尷尬?!耙跃毚?,以考代教”的方式仍是學生高分的保障,語文“聽說讀寫”的能力難以提高等典型現象成了高中語文教育的悲哀。而一直兢兢業(yè)業(yè)抗戰(zhàn)在教育第一線的語文教師們更是苦不堪言,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也逐日遞減,語文教學自然也就“高耗低效”了。

雖然新課改的提出似乎是給高中語文教學注入了一股清泉,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難真正落到實處,甚至出現裝裝樣子、“換湯不換藥”的情況,所以,“舊貌依然,難覓新容”。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瞻前顧后,注意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一、緊抓文本,聽說讀寫并重

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觸摸語言,才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亦即使人文性突顯出來。因此,在語文課上,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讓學生能夠熟練、正確地閱讀,并且用心去體會文章的美。

提倡課文不讀熟不“開講”。對課文的感悟要扣著讀書進行,即所謂“扣讀導悟,讀中見悟”。應讓學生觸摸語言,感受其中蘊含著的思想感情,再通過自己的誦讀把這種感情讀出來。閱讀感悟要忌瑣碎,要提倡整體感悟,做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抓住關鍵詞語來切入。例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要切中關鍵詞“忍”,這樣線索就明朗了,學生也會很積極地尋找答案。此外,還要鼓勵多讀,熟讀成誦,以形成積累。并通過適當的遷移,引導運用。

二、補初填高

在高一的實際教學中,讓高一老師非常頭痛的一項就是初中知識和高中知識的銜接錯位,所以,在還未出現新的關于初高中知識銜接的課本之前,對這部分的把握還應查漏補缺。

由于教育改革、績效工資、地域差異等多種原因,各個學校對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的標準都不一樣。高中知識中所涉及到的語法知識相對來說要多一些,雖說現在不提倡語法知識,但在實際的學習技能里難以避免這個版塊,而且中考中并不涉及,導致初高中許多知識的脫節(jié)。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老師們很難把握。所以應盡早地向學生強調這一點,來填補高中知識的完滿。

三、語文應是美的享受

語文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韻律,“教”是指揮,“學”是用不同種類的樂器演奏出的和諧美妙的樂曲;“教”是燈塔,“學”是搖動舵槳劃向那太陽升起的地方;“學”是主人,“教”是引爆主人思維活力的引線……語文教學又是審美的韻律美,需要發(fā)現,用淳厚的文化涵養(yǎng)去發(fā)現。美,需要感悟,需要用心去感悟,如感悟北京四合院的封閉與祥和;感悟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錚錚豪情下的無奈,以及在傳統(tǒng)人情價值取向包圍下的林黛玉和薛寶釵兩個人物不同也不公平的際遇……

美,需要創(chuàng)造,需要沖出習題的淹沒,展開思維的翅膀去創(chuàng)造;需要掙脫“標準”的鎖鏈,釋放個性潛能去創(chuàng)造。用無拘無束的遐想去開拓,用縱橫馳騁的思辨去探究,用火熱的真情去揮灑。在具備語文素質的前提下,美的享受實際上也就達到了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共建和諧課堂

中國幅員遼闊,各個地區(qū)不但存在差異,而且很大。例如,東部沿海地區(qū)不管是經濟還是教育都要比西部地區(qū)先進得多,更何況一些山區(qū)或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教育了。所以因地制宜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措施。例如,重慶大足就是一個極具地域文化的地方,佛學文化的盛行和推廣應被語文教育所利用,“海棠之鄉(xiāng)”的稱號也為語文觀賞提供了素材。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