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范文

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

第1篇: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范文

【關鍵詞】 語義wiki;網絡課程;協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 G40-05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2)02―0071―06

一、引言

網絡課程作為互聯網教育領域應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其設計開發(fā)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重視和推廣。綜觀我國的網絡課程,其中不乏優(yōu)秀的數字化學習資源,但也存在一些共性問題,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資源組織方式生硬,缺乏語義關聯。這就對學習者的學習能力有了較高要求。

(2)學習資源相對靜態(tài)固定,重復利用率不高,這造成資源重疊,同時也增加了網絡課程的開發(fā)成本。

(3)界面不夠友好,缺乏真正涉及學習內容或學習活動的深入研討與交流互動,使得教師無法準確追蹤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從而無法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導致學生學習效果欠佳。

(4)從網絡課程的實際應用情況來看,大部分網絡課程都是學習者自主參與,導致大部分學習者動機不足,積極性不高。

以上種種問題要求我們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網絡課程的可用性上,盡可能開發(fā)出以學習者為中心、操作界面友好、協作氣氛濃厚的網絡課程??捎眯砸馕吨鴮W習者和學習者真正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它是評價e-learning系統的一個基本參數[1]。學習資源作為網絡課程的核心要素,是建設一門網絡課程至關重要的設計環(huán)節(jié)。同時,學習者的動機嚴重影響到網絡課程的學習效果,如何激發(fā)動機和學習積極性也是在建設網絡課程時需要關注的問題。

二、從wiki到語義wiki的

網絡課程設計概述

現有網絡課程的基本設計要素可以分為三種:課程的內容設計和組織方式、學習者的學習方式、課程的媒體表現形式[2]。本研究重點關注網絡課程的內容設計和組織方式。

Wiki作為一種協作式的超文本編輯環(huán)境,其本身面向社群協作式編輯的特點,恰恰支持了教育領域中的“協作學習”、“資源共建共享”的理念,為實現學生與資源、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深度交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國內一些學者也進行了一些實證研究。梁斌等人進行了基于wiki專題學習網站的設計與實現的相關研究,他們在內容設計方面打破了傳統的按章節(jié)順序排列的方式,采用以專題為核心,結構化重組學習資源,利用wiki的技術特點,實現了學習者自主學習過程中進行知識擴充[3]。薛紅果設計實踐了基于wiki的協作式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模式,該課程以建構主義作為理論支持,以wiki為平臺支持,實現了學習資源和學習思路的共享,以及作品的相互評閱,通過記錄每一次的修改操作及內容,實現了學生寫作的過程性評價[4]。調研中我們發(fā)現雖然wiki的使用可以將“知識建構”、“多用戶協作”“師生、生生交互”這些基本教學活動運用在教學情境中,同時使知識建構的過程透明化,但也存在不足:① Lee指出,wiki這樣的在線文本缺乏“清晰的結構來支持讀者去建構意義”,給學生理解和建構知識造成一定的障礙[5];② 信息重用仍然困難重重[6];③ 缺乏資源的語義關聯信息,機器無法理解,進一步限制了檢索能力。

語義wiki是將語義網技術與wiki相結合,極大地豐富和增強了普通wiki協作內容管理功能,它能夠獲取和判斷與wiki頁面相關的知識以及知識之間的關系,方便對信息進行聚類與檢索。語義wiki除了繼承wiki的優(yōu)點外,還具有自身獨特的三大亮點:① 知識結構化,通過本體組織wiki內容。隨著本體鏈接起來的知識越來越多,wiki知識結構被清晰地呈現出來;② 知識可重用。wiki本體的數據表示方式與語義網兼容,大多能夠實現本體的導入、導出; ③ 知識機器可理解,使用特定結構來表示語義wiki的知識內容,使得機器能夠進行檢索與推理[7]。Schaffert等人,在語義wiki應用于本體工程方面做了相關研究[8],并首次將語義wiki作為一種學習工具進行了探索研究,他在文中指出語義wiki應用于學習情境,其潛力是顯著的[9]。語義wiki的這些優(yōu)點為我們解決傳統網絡課程中存在的資源可用性差、缺乏語義關聯、信息重用困難等問題提供了思路。它不僅為教授者和受教者提供了一個學習資源共建的平臺,實現了學習內容的協同構建,還提供學習資源重組的功能,使教師可以根據學習者的不同需求來組織學習資源。語義標注還可以用來幫助檢索和查詢相關內容、匹配課程的學習材料,以及為一個新課程創(chuàng)建課程結構[10]。

三、基于本體的課程資源組織框架

(一)課程本體

本網絡課程的開發(fā)主要基于黃榮懷等學者提出的“網絡課程開發(fā)三五模型”,即以學習活動為中心,開展教學設計,從項目的角度分析網絡課程開發(fā)過程,此過程分為規(guī)劃、設計、開發(fā)、測試和五個階段[11]?;诖?,我們以學習活動為中心設計定義網絡課程本體,圖1顯示了課程本體的一部分。

如圖所示,我們定義了學習單元、學習活動、學習對象、用戶等幾個主要的類。同時,每個類定義了相應的屬性,屬性分為兩種,一種說明了類的屬性取值的數據類型,例如學習活動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屬性是日期型;另一種是說明了類與類之間關系的屬性,例如學習對象之間的并列關系、順序關系,學習對象與學習活動之間的組成關系,學習活動與學習單元之間的組成關系,用戶、討論組與學習活動之間的參與關系等。

(二)課程資源的結構化組織框架

以設計好的學習活動為基礎,我們將每一個單元的學習內容以學習對象為基本單元進行組織,學習對象[12]是一種可重用的、獨立于媒體的信息塊,是e-learning學習內容的結構化模塊。圖2顯示了基于本體的課程資源組織框架。我們將具體的學習對象作為“學習對象”類的實例,存儲在知識庫中。通過繼承類間“并列”、“順序”以及“復合”等的關系,學習對象實例之間就有了各種語義關系。具有順序關系的學習對象之間是線性關系,在學習過程中有先后順序;并列的學習對象則可以不考慮先后順序,它們之間是網狀導航。原子對象可以復合成復合對象,不同粒度的學習對象滿足以不同粒度進行知識重用的需求,促進知識共享。建好的學習對象存儲在知識庫中,依據應用情境的不同,我們可以對學習內容進行靈活的組織與重構。這樣就建立起了具有語義的結構化的學習內容,這種課程組織結構能夠有效地促進檢索、導航和其他功能的實現。

四、網絡課程平臺開發(fā)

基于前面提出的語義wiki網絡課程的設計思想,我們開發(fā)了一門《人工智能導論》網絡課程(114.255.218.78/ai)。該平臺設置了課程學習、名詞術語、互動社區(qū)等模塊,所有課程資源都是在課程本體基礎上實例化,可以動態(tài)更新和聚集。如果需要增設新的功能模塊,通過簡單編輯腳本語言就可以實現,體現了課程的靈活性和可擴性。特別的是,平臺提供了語義關聯導航、課程共建和課程管理等幾個功能,為方便學生學習以及資源共享和共建提供了有效支持。

(一)語義關聯導航

傳統的網絡課程導航大多是將學習內容以樹形目錄方式顯示在頁面上,通過預先定義的頁面超鏈為學生提供導航。當學習資源增多或刪除時,都需要人工添加或修改超鏈。在基于語義wiki的網絡課程平臺中,每個具體的學習對象都是學習對象類的實例,并對應于一個頁面,每個學習對象的屬性和值都顯示在頁面右上方的浮動面板上。所有頁面之間的鏈接是通過上層本體類之間的關系建立語義關聯,而不是通過人工設定超鏈方式,從而實現了學習對象的自動化語義關聯。圖3顯示了三個語義鏈接的頁面。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順序瀏覽每個頁面實現傳統的線性學習,即按照老師既定學習路徑開展學習。同時,學生也可以點擊頁面右上方浮動面板中的藍色文字跳轉到其他頁面學習相關的內容,比如關鍵概念、前一個任務、后一個任務等,這為學生的個性化自主學習提供了支持和幫助。

此外,本網絡課程提供兩種搜索方式,一種是常規(guī)的關鍵字搜索;另一種是語義wiki自帶的直接查詢自身知識庫的搜索方式,其搜索語言的語法結構是基于語義wiki的標記語言,用這種查詢方式搜索“李曉明”的相關活動信息,查詢語句是:[[Category:activity]][[Performer::user::李曉明]],即可查出李曉明參與的所有活動,包括他參與活動的角色。此外,學生還可以選擇搜索結果的顯示項,如:活動狀態(tài)、開始時間、結束時間等。關鍵字搜索的結果只能顯示該活動的標題或內容中明確帶有“李曉明”的項,而語義所搜方式可以通過本體自動關聯出與“李曉明”有關的所有活動,如:參與的項目、上傳的資源等等。

(二)課程共建

基于語義wiki的網絡課程特別地為學習者提供了協同編輯的功能。通過權限分配,學生可以進行頁面編輯、修改等操作,協同共建課程內容。上傳資源時系統會自動將正在上傳的資源標題與資源庫中已有的資源進行匹配,如果已經存在相同標題的資源,學習者就不能上傳此資源,系統自動推送資源庫中的已有資源供學生進行編輯。如果沒有找到相同標題的資源,系統自動跳轉到與標題匹配度最高的資源界面,學生可以對該界面的資源進行編輯。如果沒有找到匹配的學習資源,系統跳轉到資源上傳界面。同時,網絡課程提供的歷史記錄功能可以保存操作歷史以避免惡意修改。

《人工智能導論》網絡課程允許學生在每個頁面上進行協同編輯和評論。為了激發(fā)學生進行協作學習,我們通過設計不同類型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參與到資源共建和協同編輯中。例如,本課程的期末作業(yè)是設計一個智能教學系統,共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個人獨立設計;第二個階段,同學間互相評價;第三個階段,個人根據評價進行修改。圖4展示了一個學生的期末作業(yè)及學生之間就該作業(yè)進行的討論。

(三)課程管理

教師對課程的合理管理,可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提供有效的指引。教師管理課程需要有效的數據支持,通過分析數據,教師才能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展、協作學習的動向,以及學生對資源共建的參與度。課程管理模塊的設計滿足了教師的這一需求,教師和課程管理員具有課程管理的權限。該模塊提供用戶帳戶管理、資源管理和用戶行為統計等主要功能。通過記錄用戶的操作(如頁面編輯、瀏覽等),可以計算出每個用戶的貢獻度,并實現降序查看,如圖5所示。因此,教師可以了解每個學習者的表現,及時給予引導和幫助,同時也為期末學生評價提供依據,彌補了傳統單一評價方式的不足。此外還可根據關注度對頁面進行降序顯示,幫助教師定位熱點頁面,追蹤學習者協作討論的動向以及討論過程。

五、實驗研究與結論

該課程在2009年夏季開設,是教育技術學專業(yè)大三學生的選修課。我們采用任務驅動的協作學習作為主要教學策略,整個課程劃分成九個學習單元,每個學習單元包含二到四個學習活動,每一個學習活動包含一系列學習步驟。除了每周三個學時的課堂授課時間外,要求學生們課后登陸平臺針對每個學習單元完成一到兩個學習活動。本實驗旨在了解學生對使用基于語義wiki的網絡課程平臺的態(tài)度,以及調查學生參與協作編輯的次數對其學習效果產生的可能影響。因此本研究提出兩個研究問題:① 學生對該網絡課程平臺的態(tài)度;② 該網絡課程平臺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

(一)學生對該網絡課程平臺的態(tài)度

我們在課程結束后就學生對網絡課程平臺的態(tài)度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22份,其中20份有效,有效率91%。調查問卷是以李克特量表形式設計的,其中包括十三道問題。問題的設置分為四個維度:① 網絡課程平臺的有用性;② 網絡課程平臺的易用性;③ 使用網絡課程平臺學習的滿意度;④ 參與wiki支持的協作學習的意愿。這個問卷最早是由Davis提出[13],之后Addison等對此問卷進行修改,用于評價學生對于他們開發(fā)的一個協作標注系統(PAMS2.0)的接受和使用情況[14]。同樣,針對該網絡課程平臺,我們基于這四個維度對問卷進行了相應修改。同時在問卷設計過程中,我們請了四位心理學和計算機方面的專家來評估這些問題的有效性,并根據專家給出的意見刪除、修改了一些含糊不清的問題。三個月之后我們采用相同問卷對學生進行了重測,再測信度r等于0.816,說明該問卷的高可信度。

表1是問卷調查的結果。問題1表明100%的學生認為該課程平臺對他們協作學習有幫助。問題2表明85%的學生認為課程平臺對他們管理個人和小組內部知識有幫助。問題3的統計結果表明95%的學生認為該課程平臺對他們分享自己的知識與想法有幫助。有65%的學生認為關聯導航對學習有幫助,如問題4所示。原因是有些學生認為任務驅動的層級導航模式導航太深,使用不便。關于平臺的易用性,得到了大部分學生的認可。需要指出的是,問題7中有25%的學生對平臺的易用性不太確定是因為他們很少使用或從未使用過該平臺。學習滿意度方面,100%的學生對該課程平臺提供的討論功能感到滿意。大部分學生對平臺的互動功能滿意,并且認為該平臺適合用來協作學習。對于將來是否愿意繼續(xù)使用基于語義wiki的網絡課程平臺,有80%的學生回答是肯定的,20%中立。至于最后一個問題,有15%的學生不確定,10%的學生不愿意繼續(xù)使用該平臺。通過訪談幾個學生,我們了解到不同的任課老師要求學生使用不同的網絡課程平臺,這增加了學生的負擔,也降低了學生在正式學習中使用課程平臺的熱情。不過,他們表示在非正式學習中愿意使用基于語義wiki的網絡課程平臺。

兩次調查的數據統計結果顯示,學生對協作學習持積極態(tài)度,并且能夠投入到基于語義wiki的網絡課程中,有意愿通過協同編輯與同學交流信息、共建知識。語義wiki協同編輯、語義關聯導航、自適應性組織學習內容的特點也顯示出對學生學習的較大輔助,學生對基于語義wiki的網絡課程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二)該網絡課程平臺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

通過對學生在網絡課程中的表現與其學習效果之間的相關度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基于語義wiki的網絡課程是否能夠促進學生學習。學生在網絡課程中的表現以活躍度作為評價指數,活躍度主要參考學生創(chuàng)建的網絡課程頁面數以及對頁面的編輯次數。學習者的活躍度的計算公式為:

學習者活躍度=創(chuàng)建的頁面數+2×

學習效果采用最終的學習成績來反映,也就是學生在這門課程中的最終成績,通過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的方式共同決定。將學生活躍度(behavior)和學習效果(grade)進行斯皮爾曼相關分析得:

學生的活躍度和學習效果之間的斯皮爾曼相關系數為0.548,這兩個變量之間呈正相關,p=0.012

但是我們從以上分析結果也可以看出,活躍度與學習成績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548,屬于中度相關,即活躍度并不能作為學生學習效果高低的全部解釋。這一點與實際情況是相符合的,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會受到其他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并不在本次的研究的范圍內,所以在這里不展開討論。

(三)結果與討論

基于語義wiki的網絡課程可以對學習內容進行結構化、連貫靈活的組織,其友好的操作界面和對協作學習的支持,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知識的共同建構。利用網絡課程關聯導航及檢索功能,學生可以便捷的訪問站內資源,促進學生與資源、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深度交互。通過后期的效果評估,我們發(fā)現,學生的協作學習意識比較強烈,對基于語義wiki的網絡課程評價較高,學生在協作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越高,其學習效果相應地也越好。但同時,我們在進行課程開發(fā)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 1. 課程頁面導航不能太深,信息量不能太大,否則容易造成信息迷航。信息量過大、導航過深對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要求就越高,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檢索與鑒別能力,才能順利地實現對信息的篩選與組織。實際教學中我們發(fā)現,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并沒有預期的那么高。在教學的過程中有部分同學反應信息太多,不知道該如何進行學習;導航太深,在通過網絡課程學習的時候就會模糊學習目標。

2. 學生協作學習意識強烈,但是主動進行協作學習的積極性不夠。從我們對學生的觀察來看,由于深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學生還是比較習慣于被動地接受,只有在任務和要求都比較明確的情況下才能顯示出較高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張弛有道,既給學生一定的方向與方法的指導,又給他們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力。

?眼參考文獻?演

[1] Zaharias, P.: Usability and e-Learning: The road towards integration. ACM eLearn Magazine, Vol. (2004).

[2] 胡小勇,鄭樸芳,汪曉鳳. 基于樣式視角的網絡課程設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0,(12):55-60.

[3] 梁斌,李諭呂. 基于wiki的專題學習網站的設計與實現[J]. 中國遠程教育,2007,(12):58-60.

[4] 薛紅果. 基于wiki的協作式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踐[J]. 中國電化教育,2010,(10):94-97.

[5] Lee, I. Writing in the Hong Kong secondary classroom: Teachers’ beliefs and practices [J].Hong Kong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8, (1): 61-75.

[6] Oren, E., Breslin, J.G., Decker, S.: How semantics make better Wikis, in Proceedings of WWW '06, ACM Press, New York, NY, 2006, 1071-1072.

[7] 余盛愛. 語義維基概述[J]. 軟件導刊,2010,(5):25-26.

[8] Schaffert, S..IkeWiki: A Semantic Wiki for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1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emantic Technologies in Collaborative Applications (STICA’06), Manchester, UK, June 2006.

[9] Schaffert, S., Bischof, D., Buerger, T., Gruber, A., Hilzensauer, W. & Schaffert, S. Learning with semantic wikis.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Workshop on Semantic Wikis From Wiki To Semantics (SemWiki2006), Budva, Montenegro: June 2006, 109-123.

[10] 龔立群. 語義維基技術及應用[J]. 圖書館雜志,2007,(2):43-46.

[11] 黃榮懷,陳庚,張進寶. 網絡課程開發(fā)指南[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2] Chao, J..Student Project Collaboration Using Wikis. 20th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 & Training, CSEET '07,2007, 255-261.

[13] Davis, F.D.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1989, (13), 319-340.

[14] Su, A.Y.S., Yang, S.J.H., Hwang, W.Y., Zhang, J., A Web2.0-based Collaborative Annotation System for Enhancing Knowledge Sharing i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Computer & Education,2010, (55), 752-766.

第2篇: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范文

關鍵詞 網絡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1)36-0089-02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Course of Computing Applications//Chen Cuie

Abstract We have walked into a true information world with fast-grow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ternet recent years. Online course education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member of modern education family. This article will try to describ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ow to design and develop On-line course education via an online education course named Computing Applications.

Key words online education; the basis for computing applications; database

Author’s address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China 610031

1 研究背景

21世紀是信息時代、計算機時代和網絡時代,是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計算機教育能啟發(fā)學習者對先進科學技術的追求,激發(fā)學習者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習者學習新知識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習者的自學能力。因此,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對于現在的人們而言顯得特別重要,而計算機應用基礎網絡課程的開發(fā)恰好滿足了這一重要的需求。

2 網絡課程的設計原則

網絡課程教學雖然有別于傳統的課堂教學,但它最終的目的還是為學習提供服務,是一款教學軟件,應該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支持下進行編制。網絡課程又有別于傳統課程,它的開放性可以為學習者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及多樣化的學習模式,因此要充分利用網絡的優(yōu)勢來開發(fā)網絡課程。目前關于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的研究有很多,關于網絡課程的設計原則總結起來有3點。

2.1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活動

網絡課程以學習者為中心,盡可能地為每個學習者的發(fā)展需求創(chuàng)造與之適應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教師的實時指導,自己建構知識主體,不同的學習者有不同的學習風格,網絡課程的設計要注重為不同的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支持學習者建構自己個性化的學習過程。

2.2 豐富的學習資源

網絡課程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能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網絡課程是一個開放性的學習系統,利用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學習者可以真正做到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每一位學習者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和現有的知識水平在網絡上選擇適合自己的網絡課程。

2.3 網絡課程設計中的交互性原則

網絡環(huán)境中的交互學習環(huán)境可以使學生參與認知過程,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信息進行高度認知處理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在網絡課程中利用在線論壇等方式,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能夠及時得到解決,這樣既縮短教師與學習者、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距離,又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調動了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

3 計算機應用基礎網絡課程的設計與實現

3.1 網絡課程體系結構

該網絡課程的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3.2 系統實現

該網絡課程的主要開發(fā)工具是Dreamweaver 8.0結合ASP動態(tài)數據庫訪問技術,后臺數據庫為比較簡單方便的Access數據庫,結合視頻、音頻處理技術實現多媒體網絡課件。

3.3 課程學習

課程學習模塊是網絡課程的核心部分,該模塊將在PowerPoint中做好的課件成網頁的形式,這樣就使課件與網頁能夠充分的融合。在Dreamweaver中通過插入shockwave播放器實現視頻教程在網頁中的播放。

同時在課件下載模塊,學習者還可以將網絡課程中的課件下載到自己的電腦上,這樣學習者不用訪問網絡也可以進行課程的學習,使學習更加簡潔、方便。

3.4 考試試題

該模塊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在線測試的平臺,用于檢測學習者的學習效果。該模塊采用ASP技術實現數據庫的動態(tài)交互。利用JavaScript語言編寫“do_it()”“show_it()”函數來實現任意選擇試題的功能(框1)。

3.5 在線討論

網絡課程中的交互可分為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3個層次。對于學習者而言, 在利用網絡課程學習時,是在操作交互的基礎上,主要進行信息交互,而信息交互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概念交互。信息交互主要包括學生與學習資源的信息交互、學生與教師的信息交互和學生與學生的信息交互3種類型。學生與教師及學生之間的交互會對學生與學習內容的交互起到催化劑作用。為此,在計算機應用基礎網絡課程中提供在線討論這個模塊。在線討論模塊采用論壇的形式,給教師與學習者、學習者與學習者提供交流的場所。

4 結束語

計算機應用基礎網絡課程的開發(fā)為學習者計算機知識的學習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谟嬎銠C網絡技術的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習者為中心,使學習者的學習做到真正的開放與自主,很好地體現了因材施教這一偉大的教學理念。在課程設計中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和設計,做到科學性、技術性與藝術性的結合,極大地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術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趙.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6(11):27-30.

第3篇: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范文

關鍵詞:道路勘測設計;網絡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3)09-0040-02

目前,互聯網逐漸應用于教育領域,網絡課件的開發(fā)與應用已成為大趨勢。對網絡課程、網上學習工具和網絡平臺的構建的分析研究表明,網絡課件設計的根本是以學習者為中心,旨在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本網站的基本功能體系也是按照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來設計的[1]。通過開發(fā)教學網站,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機會,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和動力,對學生迅速掌握道路勘測設計課程知識,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從而解決了傳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

一、道路勘測設計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

(一)網絡教學在道路勘測設計課程中的適用原因

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yè)道路方向的主干課程,是集課程教育、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yè)設計于一體的應用范圍廣、操作要求高、注重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核心課程。

由于專業(yè)本身內容較為抽象,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很難完整、高效地把課程內容傳達給學生;專業(yè)課程實踐性知識豐富且時效性較高,課程內容更新速度快,傳統教學進度達不到與時俱進的效果。

多媒體網絡教學能很好地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依靠網絡的高效性、覆蓋性,以網站為媒介及時有效地將知識構架、圖片實例、多媒體課件等教學素材有機地組織起來,利用聲音、動畫、視頻短片等手段,將難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操作過程,形象和直觀地表現出來,便于學生形成牢固的知識印象,同時查漏補缺、溫故知新[2]。

(二)網絡教學平臺的構架

網站主體包括網站首頁、課程建設、教師隊伍、教學資源、教學實踐、在線考試、教學效果、交流社區(qū)等模塊。網站實現了賬號注冊、網上教學、課程同步、資源下載、學習公告、集中管理等功能。

1.信息識別與記錄。教學網站是在Internet環(huán)境下實現構建的,使用者通過瀏覽器入網進行網站的訪問。網站設計的初衷是作為課程教學的延續(xù),適用人群為交通土建專業(yè)學生與教師。系統不允許匿名訪問,使用者須提供賬號、密碼,以便管理員追蹤用戶身份,進行用戶學習信息的采集和管理。(1)管理員信息數據識別:包括管理員賬號和管理員密碼信息;(2)學生資料信息數據識別:包括登錄賬號(一卡通號)、密碼、性別、班級、學號等基礎信息;(3)試卷成績信息記錄:包括試題內容、完成情況、分數、提交日期等信息;(4)教師答疑以及回復信息記錄:包括問題內容、學生ID、答復內容等信息。

2.模塊的功能。系統首頁采用動態(tài)顯示與靜態(tài)主畫面相結合的方式,在傳統的靜態(tài)主頁上加入了動態(tài)的信息畫面,使網站中各個模塊更加靈動地融合為一個整體,形成完整的交互式動態(tài)網站體系。(1)支持教學視頻(avi/mp4)、電子教案、電子課件、案例分析的在線瀏覽;(2)支持教學課件、PPT下載;(3)支持在線考試(包括選擇、填空、簡答多種題型);(4)支持模擬測評(模擬測評從習題庫出題,一題一評);(5)支持教師在線閱卷、打分,具有互動交流功能;(6)具有用戶名登錄和記錄訪問量功能;(7)具有最新消息公告通知功能。

3.操作方法。進入網站首頁,點擊用戶名登錄,輸入學生賬號(一卡通號),輸入用戶密碼即可進入學生在線學習界面,左鍵單擊在線考試、模擬考試、教學資源等選項,進入相關頁面瀏覽或使用。

(1)學生登錄用戶名左鍵單擊在線考試、模擬考試、教學資源等選項進入相關頁面瀏覽或使用;

(2)教師登錄用戶名左鍵單擊上傳選擇、填空、簡答等試題建立習題庫或在線閱卷。

4.平臺的應用。本網站的開發(fā)成為了學生認知專業(yè)的實踐空間和實踐領域,對與學習有關的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fā)、運用、管理和評價。

學生通過網站得到各種專業(yè)領域信息和近期課程的任務;通過教學資源下載相關的電子教案和電子課件,教學課件涵蓋了所有專業(yè)教學的多媒體課件;通過交流社區(qū)對課后習題、作業(yè)及生產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施工等問題及時與教師溝通;通過網站左下方的名校相關鏈接進一步感受名校氛圍,了解專業(yè)知識,提高知識儲備[3]。

二、道路勘測設計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方法及特點

(一)設計方法

網站總體設計包括素材、教學、系統結構、界面、課件腳本和數據庫的設計。為滿足道路勘測設計課程廣泛、有效地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教學的要求,本網站設計包括如下基本方法:(1)展示專業(yè)相關的結構化的知識,把與課程學習內容相關的文本、圖像、圖形、動態(tài)資料等進行知識結構化重組;(2)將與專業(yè)相關的、拓展性的學習素材資源進行收集整理,增加在線考試,模擬測評功能;(3)收集與專業(yè)課程相關問題,提供自主練習、測評、總結的功能,引導學生自我評價;(4)根據專業(yè)專題內容,設置教師在線閱卷、答疑指導和遠程判卷的功能。

(二)設計特點

本網站為學習交流動態(tài)網站,技術設計遵循操作簡單化、內容形象化、知識模塊化、教學網絡化的原則。具有占用空間小、使用周期長、通用性廣、活變性強、技術含量高、內容科學準確、視覺效果優(yōu)秀等特點。系統完全能達到網上學習、交流、資源共享、學生信息管理等目的,效率較高,網上數據能便捷快速更新。網站設計達到了人機界面友好、聯機幫助功能完善、操作靈活快捷的目的。

三、道路勘測設計網絡教學平臺的優(yōu)勢

(一)高效率

網站教學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杜絕了以往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大容量課件上傳緩慢,交流復制困難等一系列問題,采用Internet模式,教學文字、圖像、視頻等材料經過高效壓縮,占用空間小。同時對素材使用并非直接嵌入在軟件中,而是通過網絡指令進行調用的,依托于學校已建設好的教學資源庫,教師在制作網絡教學課件時,只需通過一個邏輯鏈接即可方便調用各種素材,減少多余信息占用,方便學生瀏覽學習。

(二)低成本

教學成本的降低從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教學資源利用率的提高,并且易于管理。學生的所有學習活動都可被記錄下來,作為評估學習效果和分析學習需求的依據。不受學習地點、時間限制的特點最為明顯,只要學生的計算機聯入網絡教學的服務器網絡系統并擁有自己的賬戶,就可以隨時隨地學習[4]。

(三)通用性

以網絡為載體,以個人電腦為終端,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求安排學習內容,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合理地安排學習進度。利用最通用的因特網和瀏覽器進行學習,每個人都能以同樣的方式取得同樣的學習資源,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學的通用性和公平性。

(四)易更新

專業(yè)領域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對學科資源的及時更新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考慮到這一問題,我們通過網站的管理,可以適時地為使用者提供教學內容的更新,為學生緊跟加速變動的信息社會,跟上學科的前沿步伐提供了保障。網絡教學這種快速更新學習內容的方式,無疑也是正確的。

四、道路勘測設計網絡教學平臺的完善

(一)高效性和安全性的考慮

由于前期技術有限,安全性不高,教學資料上傳、更新緩慢,雖然能達到正常學習、交流、資源共享等目的,但有很大的進步提高空間,目前已基本完成ssh的轉換,解決了效率低和安全性問題。

(二)記錄功能的增加

教學網站不但提供網絡教學資源應用平臺的功能,還可以提供記錄網絡教學資源應用數據的功能。通過此項功能的完善,我們可對網站數據進行分析,進一步發(fā)現并改進網站的功能。如點擊率低的知識點,很少采用的學習對象等,教師可根據這些信息,對設置不合理的知識點、建設異常的素材、針對性不強的學習對象組合策略進行修改、新增、刪除等完善,從而實現不斷地、動態(tài)地對個性化網絡教學資源進行維護和更新,使其不斷適應學生的需要。

(三)系統美工的完善

本網站的開發(fā)與應用還處于初期試驗階段,系統研發(fā)的美工設計采用普通的網絡素材,以達到網站的快速建立與應用。隨著網站的投入使用以及應用效果的收集、反饋,待各項功能加以完善后,我們將對網站界面進行美化和系統的升級。

對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一些問題是必須繼續(xù)進行研究和探討的。比如,如何在不拋棄傳統教學的前提下,更好地將二者相結合,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效果;在網絡教育趨勢下,國內各類院校應以何種方式進行應用和普及,并達到良好的收效;如何正確宣傳和引導學生及家長接受網絡教育,同時杜絕學生過分依賴網絡的問題。

目前,全球百余個國家已開始建設網絡教學系統。遠程網絡教育的完善程度已成為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教育水平的另一重要標志,現代教育的重心正由傳統課堂教育向遠程網絡教育轉型。未來的社會是網絡的社會,網絡教學是未來教學方式強有力的補充形式,它以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主體,自主的個性化學習與交互式的集體協同學習相結合的現代教學模式,是未來教育教學的發(fā)展趨勢。

經過長期的理論分析,借鑒同類教學網站的經驗,取其優(yōu)點,我們對本網站反復進行應用性實驗和程序改進。目前本網站已經進入使用階段,已在實際教學中應用了多個周期,各項功能運轉正常,師生反映良好,達到了設計之初預期的效果,證明本網站的設計構想是可行的,前景是美好的。

參考文獻:

[1]程南清.基于學習對象的個性化網絡教學資源的研究與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2007,(9).

[2]俞競偉,錢紅萍,李書進.多媒體在“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科教文匯,2009,(33).

第4篇: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范文

關鍵詞:開源系統;網絡課程開發(fā);技術應用;應用策略

0 引言

網絡課程的開發(fā)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課程的內涵建設,亦即網絡課程的內容設計;二是課程的技術應用,亦即網絡課程的程序開發(fā)。內涵建設是核心,是基礎,是網絡課程的靈魂;技術應用是必要條件,是助推器。人們認識到了網絡課程內涵建設的核心作用,都非常關注網絡課程的內涵建設,而對網絡課程技術應用的研究則顯得不足。網絡課程的設計水平參差不齊,應用效果不盡人意,對網絡課程技術應用研究的忽視是其重要的原因?;诖?,筆者在大量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開源系統的網絡課程開發(fā)的技術應用策略,以期補益于網絡課程開發(fā)工作。

1 概念的界定

“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huán)境兩個組成部分”。基于開源系統的網絡課程則是指在技術實現上通過對源碼開放的開源系統進行二次開發(fā)所設計的網絡課程。網絡課程的技術應用策略則是指實現網絡課程開發(fā)的技術路線、手段和方法。

2 開源網絡課程中的技術策略

網絡課程在內容設計完成后,需要通過技術編程來實現。圖1為網絡課程技術開發(fā)過程結構示意圖,它描述了基于開源系統的網絡課程技術開發(fā)過程的一般結構,該結構中低階段的過程是高階段過程的基礎。從系統觀的角度而言,網絡課程開發(fā)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一個網絡課程技術應用作為一個輸入進入到網絡課程的系統化設計(圖1中以虛線表示),而輸出則是一個特定內容特定形態(tài)的網絡課程。

2.1 開源平臺選擇策略

目前常用的開源系統的技術平臺有兩種:LAMP(Linux+Apacha+MySq1+Php)和J2EE。兩種平臺的比較如表1所示。

如何選擇適合的網絡課程開發(fā)平臺是網絡課程技術應用中的基礎。筆者認為:平臺無所謂好壞,適合的即是最好的。網絡課程應根據其所處的外部條件和環(huán)境選擇合適的平臺。具體來說,選擇網絡課程平臺所應該考慮的問題包括:

(1)學校是否能夠提供合適的硬件環(huán)境。

(2)開發(fā)人員是否具有應用該平臺的開發(fā)經驗。

(3)網絡課程的開發(fā)能夠獲得多少資金支持。

(4)網絡課程對安全性的要求如何。

(5)網絡課程需要設置統一身份認證嗎。

……

對上述問題的解決過程體現了選用網絡課程開發(fā)平臺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2.2 開源CMS系統應用策略

內容管理系統(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簡稱CMS)是基于開源CMS系統的網絡課程開發(fā)中一個技術關鍵,它是網絡課程開發(fā)的基石,選擇合適的開源CMS系統可大大加快網絡課程開發(fā)的效率和質量。一般說來開源CMS的應用策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2.1 根據開源版本CMS決定系統選擇

一套功能強大、成熟、穩(wěn)定、完善的系統是必須經過軟件開發(fā)人員不斷改進與完善才能達到的;同時由于軟件版本的下位兼容性,因此在網絡課程開發(fā)過程中應該盡量選擇版本較高的開源CMS版本。開源軟件按照其產品穩(wěn)定性又分為測試版本和穩(wěn)定版本兩種。測試版本因其投放使用的時間不長,故缺陷教多;而穩(wěn)定版本γ(gamnla)版CMS則更具優(yōu)勢。因此在網絡課程開發(fā)中應該選擇穩(wěn)定版本版CMS進行系統二次開發(fā)。

2.2.2 關注開源CMS系統的并發(fā)數量

CMS并發(fā)數是指在網站上同一時刻向服務器發(fā)送請求的用戶。網絡課程的特點在于師生在時空上的分離,雖然學習者可以在不同的時刻訪問網絡課程??紤]到學習者同時訪問某一門網絡課程很容易引起網絡課程響應的不及時甚至導致學習者無法訪問,因此,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并發(fā)數量。目前常見的提高CMS并發(fā)數量的手段包括:網頁Html靜態(tài)化、數據緩存技術、負載均衡技術等。

2.2.3 關注開源CMS的系統架構

模塊化設計和頁面設計與程序分離是應該特別關注的兩個方面。首先,CMS系統在設計實現時,應該盡量采用模塊化設計。模塊化設計可以大大增加網絡課程開發(fā)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從而實現個性化的定制;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網絡課程開發(fā)的成本,減輕了網絡課程開發(fā)的負擔。具體說來,就是要少做甚至不做網絡課程的代碼編寫工作。因此,頁面設計和程序分離的開源CMS系統是我們進行網絡課程開發(fā)的首選。

2.3 開源系統下的頁面設計策略

頁面設計直接影響到網絡課程的用戶體驗。在傳統的頁面設計中,人們大多采用Photoshop、flash等專業(yè)設計軟件。這些工具功能強大,但也同時具有較高的門檻。選用合適的工具則可以有效地降低課程開發(fā)人員設計能力的門檻并提高頁面設計效率和頁面的美感。例如,以Flash Intro and Banner Maker設計flash課程頭部文件(圖2),設計人員僅僅需要通過六個步驟的選擇即可設計出多樣而美觀的flash網絡課程頭部文件。這六個步驟為:①Size and sound(設置尺寸和聲音);②Background(設置背景圖案);③Effect(設置特效);④Text and image(設置文字和前景圖片);⑤Web links(設置超級鏈接);⑥Publish(影片)。筆者推薦使用頁面設計工具Flash Intro and Banner Maker進行網絡課程用戶界面的設計。

2.4 開源系統下的版本控制策略

“版本控制(Revision Control)是一種軟件工程技巧,籍以在開發(fā)的過程中,確保不同人所編輯的同一檔案都得到更新”。版本控制是網絡課程技術應用中經常容易被忽略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由于網絡課程開發(fā)團隊協作的特點和網絡課程較高的更新頻度,在網絡課程開發(fā)過程中,應該借鑒軟件工程設計的相關方法,引入版本控制。在這方面,南京郵電大學的孫健等人在將版本控制工具軟件Subversion引入課程設計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工作和探討?!皯肧ubversion可以將開發(fā)環(huán)境與測試環(huán)境、運行環(huán)境隔離。教師可以通過對項目倉庫的管理隨時評估代碼質量,遠程控制課程設計進度”。

版本控制工具可以有效地規(guī)范網絡課程開發(fā)過程,監(jiān)督網絡課程開發(fā)進度,對高效的網絡課程開發(fā)具有積極意義。實踐證明:在網絡課程開發(fā)中引入版本控制工具是一種必要的技術應用策略,也是提高網絡課程開發(fā)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筆者推薦引入Subversion版本控制工具到團隊化的網絡課程開發(fā)實踐中。Subversion的安裝和配置過程,可參閱相關的技術文檔。

2.5 開源系統下的Bug管理策略

Bug管理,也叫缺陷管理。在網絡課程開發(fā)過程中,缺陷的存在不可避免。網絡課程的缺陷管理,一方面是對網絡課程的響應速度、兼容性、鏈接正確性等的測試管理;另一方面是對網絡課程的交互功能、互動特性等個性化功能的測試。Bug管理工具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開發(fā)團隊必要的工具。在網絡課程中引入Bug管理工具也是成為網絡課程開發(fā)規(guī)范化的必要措施。在此,筆者推薦使用BugFree缺陷管理工具。BugFree(省略)是一個基于瀏覽器的高效Bug管理工具,其獨特的Email提醒功能對網絡課程的Bug管理而言顯得特別有效?!癇ugFree的開源特性也有助于技術人員專門定制適合于網絡課程開發(fā)的Bug管理系統。

2.6 維護更新策略

網絡課程維護更新是網絡課程開發(fā)完成后期高頻度的工作之一,通常通過網絡課程開源CMS的網站后臺或通過修改代碼進行代碼級別的程序維護。對于前者,應該注意網絡課程維護的周期性和分級權限的應用以提高網絡課程的質量監(jiān)督和維護效率;對于后者,需要網絡課程維護人員具有一定的編碼能力。采用FrP的方式是較常見的更新方法,應特別注意將FTP的安全策略用于網絡課程維護中,例如:只給特定IP地址賦予有維護權限等。

第5篇: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范文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 遠程培訓 網絡課程

[作者簡介]漆國生(1952- ),男,湖南衡陽人,廣州大學教師培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教師教育;譚鈺怡(1983- ),女,廣東廣州人,廣州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教師教育;徐碩(1976- ),女,浙江慈溪人,廣州大學教師培訓學院,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教師教育。(廣東 廣州 510040)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24-0164-02

一、廣州市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網絡課程建設的現狀

1.調查方法及過程。本文采用了文獻分析、案例對比、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等研究方法。研究過程主要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是文獻分析。收集了自2008年以來的有關網絡課程建設的相關文獻并進行分析。第二步是以香港公開大學網絡教學平臺和網絡課程為案例,將兩地網絡教學的平臺功能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比較。第三步是展開問卷調查。本文對廣州市1100名中小學教師(學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歷時共2周,共回收問卷1045份(含前測問卷361份)。調查對象中,33%為男性,67%為女性;小學老師占54.6%,中學老師占45.4%;這些老師年齡在25~58歲,平均年齡為35.8歲(標準差=6.595),平均教齡為14.3年(標準差=7.428)。學科涵蓋中小學所有學科。

2.調查結果。其一,網絡課程開發(fā)模式較為封閉。廣州市網絡課程開發(fā)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教師課題組模式,二是商業(yè)公司制作模式。兩種開發(fā)模式在開發(fā)人員組成上都較為單一,難以實現協作開發(fā)和資源共享。在訪談中,一位曾經參與網絡課程開發(fā)的教師認為,在網絡課程設計與開發(fā)中,往往因為開發(fā)人員在學科背景和專業(yè)知識方面的巨大差異,造成沖突和矛盾,導致網絡課程重復性開發(fā)、粗制濫造或可供學員選擇的課程匱乏等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有:(1)并不是所有課程都適合開發(fā)成網絡課程;(2)學習無相關的政策保障教師參與網絡課程開發(fā)建設工作,學科教師參與積極性不高;(3)教師工作量大,普遍不愿意再花大量時間投入到課程后續(xù)的開發(fā)中。

其二,中小學教師對網絡課程質量總體滿意,但尚未達到很滿意的程度。總體上,廣州市中小學教師對目前網絡課程的質量比較滿意。但從網絡課程技術設計、內容設計、資源建設及服務支持四方面對網絡課程質量進行細化評價(見表1),可以看出,各指標的滿意度均值在3.18~3.81,說明教師對網絡課程尚未達到很滿意的程度。

其三,網絡課程教學平臺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網絡課程最常用的載體就是教學平臺,其主要包括網頁設計、技術硬件支持和網上學習環(huán)境等。根據表1的數據,引入信息質量、系統質量和服務質量三個變量,作了滿意―質量相關圖(如165頁圖所示),從滿意―質量相關線看,滿意程度較低的指標主要與系統質量相關,滿意程度較高的指標主要與信息質量和服務質量相關。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網絡課程無論在網頁設計,還是在學習資源、學習服務方面都需要進一步完善,如對其功能與導航進行完善以迎合學員需求,并保證課程信息的有效傳遞。

其四,網絡課程資源建設重理論輕實踐,典型教學案例不足。據統計,目前廣州市的網絡課程共1000多門,其中教師自主開發(fā)50多門,從各個渠道購買900多門,廣州本地特色課程僅有約6%。在訪談中,教師普遍反映目前部分網絡課程選題陳舊,理論知識過多,實操與典型教學案例不足,經典特色課程更是少之又少。47.7%的學員認為,課程內容需結合案例講授,最好是案例分析,如課堂教學實錄與點評。由此表明,目前網絡課程資源重理論輕實踐,缺乏典型案例與課堂實錄的設計,課件資源有“普教化”的趨勢而忽略了教師的需求。

其五,網絡教學平臺學習功能不強,學習活動缺乏服務支持。網絡課程要實施教學是需要學習服務支持的。本文從學習功能的角度將香港公開大學的網絡教學平臺與我市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對比分析(見表2)。比較后發(fā)現,總體上,香港公開大學網絡教學平臺(1)注重互動性,增加新的互動功能,如將微博、虛擬課堂等整合到教學平臺中;(2)注重學習功能的開發(fā)和使用,如思維導圖、學習檔案袋;(3)注重評價功能,包括教學過程的督導和最后的教學質量評價。相比之下,我市網絡教學平臺在互動性、學習功能的建設上略顯不足,不能很好地支持教師的學習活動。

二、基于資源整合的第三代互動式精品網絡課程建設

網絡課程是整個遠程培訓的核心。只有提供高質量的網絡課程,才可能培訓出高水平的教師。在網絡課程建設開發(fā)中,每門課程的開發(fā)都離不開相關教育教學資源的支撐。如果我們能把這些教育教學資源整合起來并將其利用于網絡課程建設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能極大地縮短網絡課程的開發(fā)周期、降低開發(fā)成本,增強網絡課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及服務功能。隨著遠程教育的飛速發(fā)展,建立基于資源整合的第三代互動式精品網絡課程建設模式已成為大勢所趨。

1.成立網絡課程開發(fā)團隊。網絡課程開發(fā)團隊應包含課程統籌人員、學科專家、教學設計人員、輔導教師、網頁及媒體設計開發(fā)員。團隊人員既要共同參與,又要各司其職。其中,(1)課程統籌人員可由教師培訓機構內部教師擔任,其工作任務包括準備課程計劃、需求調研、經費預算、課程申報等。(2)學科專家在網絡課程開發(fā)中主要是提供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并標明教學重點難點,進而初步設計教學計劃。(3)教學設計人員在開發(fā)過程中起著關鍵性作用,與學科專家合作,指導學科專家編寫網絡課程及相關自主學習材料;與設計人員合作,設計頁面、選擇合適的媒體和技術。(4)輔導教師則在網絡課程投入使用后,開展導學、組織討論和點評作業(yè)等。(5)開發(fā)員的任務包括建立技術平臺、課程頁面功能安排及每項功能的鏈接,并對學習材料的媒體展現形式進行細節(jié)設計,對網絡學習環(huán)境進行美化和編輯。

2.建立開源互動的一站式網絡遠程教育平臺。安全、穩(wěn)定、可靠、流暢的教學平臺是網絡課程實施應用的基本條件。完整的網絡課程是由網絡課程資源網站、課程交流交互平臺和課程開發(fā)團隊組成的。因此,我們總體上可以從網絡課程內容、網絡學習環(huán)境、網絡學習活動的設計、網絡學習支持服務、網絡課程資源應用、網絡課程教學效果評估和質量保證等方面綜合考慮,建立一個功能全面、環(huán)節(jié)互動、資源共享、質量保證、具有良好成本效益的一站式網絡教育服務平臺。

3.分析學習者的特征及需求。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學習者的特征是網絡課程建設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前置因素,缺少這一環(huán)節(jié),網絡課程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將會大打折扣。因此,要實現網絡課程的精品化,就必須首先對學習者的特征進行分析,了解其需求。一般來講,可從學習者的一般特征、學習動機、學習風格、學習策略、運用能力等方面入手。

4.分層分類選擇、設計網絡課程內容。曾有教育專家提出關于網絡課程內容選擇的4條衡量標準:持久的價值、居于學科的核心地位、需要發(fā)現和有吸引力。因此,在網絡課程開發(fā)前需加強選題調研與規(guī)劃,分析不同教師群體的差異性,找準課程定位。例如,在全員培訓中,應多開發(fā)一些教師學科專業(yè)知識與更新拓展的課程,設計典型教學案例,并注入學科精華部分以及熱點問題;而在分層分崗的教師培訓中,針對新教師,內容設計應以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為引子,以學科教法為抓手,重點進行某種技能的操作和演練。

5.開發(fā)第三代互動式精品網絡課程。在網絡課程的開發(fā)建設中,要提高網絡課程的精制程度,開發(fā)第三代互動式的精品網絡課程。建設這樣的課程必須切合教師終身學習的特點,并能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方法與手段,在資源建設、教學內容、技術支持服務、整體設計等方面體現出特色。(1)課程媒體選擇及運用形式多樣化。網絡課程的表現形式應采用文字說明、背景資料支持、配音闡述、動畫表現、圖片展示、圖形示意、視頻播放及動態(tài)網頁技術相結合。(2)豐富課程資源建設。遠程學習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超越了傳統課堂和傳統教科書的局限。網絡課程資源建設中要有利于完善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知識、技能和提高思想素質的課程資源;也要有利于教師更新知識與技能的課程資源;還要有利于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課程資源等。(3)學習服務支持。遠程教育中“教”的過程就是為學習者提供全方位學習支持服務的過程,“學”的過程就是學習者接受服務的過程。網絡課程中涉及的學習服務支持主要包括網上學習導航、提供學習工具、學習答疑、小組協作互助,學習反饋等。

6.建立網絡課程的質量評估體系。評價不僅僅是對網絡課程建設結果的評價,而是應該貫徹網絡課程建設的整個過程。評價主體既要包括課程專家又要包括學習者,只有多方參與才能保證網絡課程建設的順利開展。結合廣州市網絡遠程教育的實踐,我們認為可進一步細化網絡課程質量評估標準??偟膩碚f,網絡課程的評估體系可以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進行構建。其中,微觀指標主要評估每個具體的網絡課程,而宏觀指標則只要評估課程資源庫和網絡課程技術。在宏觀指標的基礎上,可進一步細化指標:第一是網絡課程資源庫的技術規(guī)范,保證資源標準化;第二是網絡課程資源庫的評審標準,保證資源合理化。關于技術規(guī)范,對各類課程素材,如文本類素材、圖形(圖像)類素材、音頻類素材、視頻類素材、動畫類素材都提出具體的數據規(guī)格,從而保證素材的“元”屬性,以保證課程風格的統一性和資源庫的可重復利用性。網絡課程資源庫的評審標準一方面以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另一方面以整個課程設計的原則和各網絡課程的申請書為指導,輔以專家意見的及時反饋來確定,因此力求在穩(wěn)定和變化中達到審慎的平衡。

[參考文獻]

[1]陳斌,盧勃.香港公開大學網絡課程建設及其啟示[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8).

[2]陳海建.網絡教學平臺功能之比較研究――以香港公開大學與上海電視大學為例[J].開放教育研究,2009(10).

[3]顧頡剛.對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網絡課程建設規(guī)范的研究[J].科教文匯,2010(7).

[4]胡小勇,徐旭輝.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網絡課程的調研與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0(4).

[5]漆國生,陳梅鳳,丁邦友.基于需求分析的有效教師培訓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1(5).

[6]周聯兵.網絡課程建設要把握的五個重要方面[J].成人教育,2013(3).

[7]張強.網絡課程現狀調查分析[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09(7).

第6篇: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范文

關鍵詞:網絡課程 課程設計 腳本編寫

基金項目:云南開放大學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開放教育課程資源應用管理系統研究與設計》,項目編號2013-06

網絡課程建設中,課程建設團隊的組建是完成建設的必要前提,豐富有效的教學設計與課程設計是建設高質量網絡課程的必要條件,而課程設計如何在技術制作過程中完整實現是制約課程建設的關鍵。

1 網絡課程的概念

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委員會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中指出:“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huán)境?!?網絡課程是對一門課程教學內容、作業(yè)解析、考試輔導、在線測試、教學互動等信息的集中封裝,學習者可獲得較為全面的導學、助學、輔導和互動。

2 網絡課程的建設流程與團隊組建

根據網絡課程建設的“瀑布模型”思想,網絡課程建設包含課程開發(fā)總體規(guī)劃、學習活動與課程設計、媒體開發(fā)與課程制作、課程試用與測試、課程與維護五個階段。一個完整的網絡課程建設團隊應包含項目負責人、課程內容專家、課程設計人員、美工和技術開發(fā)人員、媒體制作人員、課程校審和測試人員等角色,這些角色分工配合來完成開發(fā)流程中的各項業(yè)務工作。

3 課程設計的重要性

課程設計是網絡課程建設中最核心、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加強課程設計,有助于提升網絡課程的建設質量和教學效果。要綜合考慮課程內容特點、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融合混合型教學模式理念,結合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對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習過程及學習評價、教學評價、使用反饋等課程元素進行合理設計。課程設計要根據學習者自主學習的特性,結合課程內容特點、教學目標、交互方式來進行,并針對這些特點選擇合適的媒體表現形式、教學活動形式和交互活動形式,并將這些設計形成詳細腳本,作為與技術人員溝通交流的工具。

4 網絡課程設計腳本的作用和內容

4.1 網絡課程設計腳本的作用

設計腳本編寫需要對課程內容的安排、結構布局、視聽形象表現、人機界面形式、動畫方案、交互界面、解說詞的撰寫、配音配樂等進行周密考慮和細致安排。設計腳本不能僅僅是課本或教案的簡單復制,還應該包含課程中所有媒體素材的安排布局、內容和呈現特征的設計、鏈接地址和交互行的設計,詳盡描述課程使用者將要在計算機終端上看到的各種細節(jié)。

在網絡課程建設過程中,各建設環(huán)節(jié)之間有效溝通是課程完整準確實現的保證。調查表明,溝通的瓶頸環(huán)節(jié)往往存在于課程專家、課程設計人員和技術開發(fā)人員之間。在建設前期,課程總體設計、教學大綱確定、學習活動與過程設計、課程設計腳本編寫、制作素材準備等環(huán)節(jié)由課程內容專家和課程設計人員完成,而網絡課程的最終實現必須由網頁制作和美工技術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完成。所以,網絡課程的內容專家、設計人員和專業(yè)技術人員之間需要課程設計腳本作為準確表達和溝通的工具。網絡課程設計腳本有助于開發(fā)團隊理清思路、直觀形象地展示設計意圖、無誤差地實現建設的意圖和思想,利于團隊分工協作、提高開發(fā)效率。

4.2 網絡課程設計腳本的基本內容

網絡課程設計腳本內容要以課程設計方案為綱要性文件,為課程設計服務。課程設計人員編寫課程設計腳本,以課程設計方案為根本,描述和表現課程實現的內容結構、頁面形式、媒體展現形式、媒體特征、細節(jié)描述等。網絡課程設計腳本的基本內容包括課程結構關系圖、頁面組織結構圖和分鏡頭腳本,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網絡課程設計腳本的具體內容

4.3 設計腳本編寫的基本原則

(1)明確課程目標和各個單元應實現的教學目標,使教學內容準確無誤地服務于教學目標。

(2)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

(3)應用學習理論,提高網絡課程的教學效果。

(4)充分考慮終端設備的輸出和顯示特點。

(5)教學設計人員在進行教學設計和編寫腳本時,充分考慮制課工具的選擇。

(6)使用規(guī)范的設計腳本格式。網絡課程設計腳本可使用不同的格式,但須遵循一定的書寫規(guī)范,而且要明確詳細地表達腳本的各項內容。

5 一個簡單的網絡課程腳本設計工具――PowerPoint

5.1 使用PowerPoint編寫腳本的原因

PowerPoint是Office辦公軟件中的一個組件,用于演示文稿制作。選擇PowerPoint編寫課程設計腳本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入門門檻較低,軟件使用較為廣泛、操作簡單。

(2)PowerPoint有豐富的形狀、圖表、藝術字、剪貼畫等功能,可實現各類藝術效果。

(3)使用PowerPoint的編輯母版功能和復制粘貼功能省掉不必要的重復工作,用母版編輯功能結合各種圖形編輯功能可輕松實現分鏡頭腳本的編寫。

5.2 編寫步驟和樣例

本文以《云南省計算機等級考試強化訓練》網絡課程設計腳本為例,講述課程設計腳本的PowerPoint實現。

步驟1:用幻燈片母版設計網絡課程的頁面公共元素。在幻燈片母版視圖中,用繪圖工具中的直線工具,將幻燈片頁面根據網絡課程的設計需要劃分為四至五個區(qū)域,分別描述不同模塊和元素的設計思想。在模板中用PowerPoint軟件的繪圖工具、Smart Art工具、圖文混排等功能制作課程頁面中一些固化的公共元素,如網絡課程的Logo、導航欄等。

步驟2:使用圖形工具設計網絡課程的總體結構和頁面結構。用Smart Art對象中的循環(huán)、關系、嵌套、列表、流程、層次結構等組件,結合圖片編輯與繪圖功能,編寫課程整體結構關系圖和頁面組織結構圖。

步驟3:應用設計好的母版編寫分鏡頭設計腳本。在步驟1里已經定義完成的主要內容區(qū)域中,以“所見即所得”的方式給出頁面效果和內容;在步驟1里已經定義完成的側邊欄和底部區(qū)域處,輸入對應頁面在聲音、圖像、視頻和交互效果等方面的設計細節(jié)和注意事項。分鏡頭設計腳本要對課程中所有的頁面或同一類型頁面的呈現方式和細節(jié)做出詳細描述,為技術人員制作頁面提供精確參考。

在上述步驟完成的課程結構關系、頁面組織結構和各頁面的分鏡頭設計腳本的基礎上,團隊中的媒體制作人員和技術開發(fā)人員方能清晰地讀懂課程設計人員的意圖,準確地實現該網絡課程的頁面設計、內容安排和媒體制作。

6 總結

綜上所述,一個完備的網絡課程建設團隊的組建、科學有效的課程設計、設計腳本編寫對于精準高效地建設網絡課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網絡課程設計腳本要對教學設計詳細展示和精準表達,是課程設計人員與技術人員之間實現良好溝通的橋梁。本文用PowerPoint這一簡單通用的軟件工具實現設計腳本編寫的方法,不僅適用于網絡課程建設,也適用于普遍的多媒體課件開發(fā)、移動學習課件開發(fā)和數字教材制作。

參考文獻:

[1]網絡課程教學設計腳本編寫規(guī)范[M].北京:電大在線遠程教育技術有限公司,2008.

[2]張進寶,李松,馬江艦.基于“瀑布模型”思想的網絡課程設計與資源開發(fā)模型[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0,(1).

第7篇: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范文

關鍵詞:網絡工程專業(yè);實驗教學;專業(yè)知識;能力與素質培養(yǎng)

文章編號:1672-5913(2013)14-0099-06 中圖分類號:G642

0 引言

網絡工程專業(yè)是一個實踐性要求非常強的專業(yè),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在教學過程中,從各課程的教學目標出發(fā),將安排若干單元實驗,以加深對該課程重點或難點知識和原理的理解與掌握。但從網絡工程專業(yè)知識、能力與素質培養(yǎng)全局目標出發(fā),如何對每個專業(yè)課程的實驗內容、實驗目的與要求、實驗原理與方法、實驗環(huán)境與工具、實驗組織形式等進行統籌設計與規(guī)劃,通過4年的積累,最終做到既滿足每門課程專業(yè)知識的教學目的,又能協同完成網絡工程專業(yè)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在制定網絡工程專業(yè)課程體系時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從網絡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知識、能力與素質需求出發(fā),在各專業(yè)課程實驗內容銜接、實驗目標協調、實驗環(huán)境整合、實驗方法繼承等方面進行研究,通過實例說明,如何賦予每個實驗更多的內涵,以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課程實驗內容對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覆蓋問題;

?能力訓練與素養(yǎng)、愛好、興趣養(yǎng)成問題:

?前后實驗內容的支撐與銜接問題;

?前導課程實驗對后續(xù)課程實驗的牽引問題;

?原理貫通與技能訓練問題;

?實驗方法和經驗的繼承問題;

?實驗環(huán)境與工具的共享問題。

1 網絡工程專業(yè)知識、能力與素質需求

在專業(yè)知識方面,網絡工程專業(yè)主要包括電子技術基礎、離散結構、程序設計基礎、計算機組成與系統、數據通信、計算機網絡原理、網絡設計與集成、網絡管理、網絡安全、網絡應用開發(fā)、網絡計算技術、社會和職業(yè)素養(yǎng)等12個知識領域。

在專業(yè)能力方面,網絡工程專業(yè)可歸納為網絡設計、網絡應用、組網工程、網絡管理與網絡安全4個方向和網絡硬件產品研發(fā)、網絡協議分析與設計、網絡應用系統設計與開發(fā)、組網工程規(guī)劃設計與實施、網絡系統管理與維護和網絡安全保障等6種能力,如圖1所示。網絡工程專業(yè)學生在其畢業(yè)時至少應具備其中一種以上的能力。

在專業(yè)素質方面,作為網絡工程專業(yè)的學生,必須掌握計算思維、網絡思維方法和工程設計方法,具備整體意識、全局意識、工程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團隊精神、創(chuàng)業(yè)精神、溝通與表達能力、社會責任等專業(yè)素養(yǎng),以及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務實的作風。

2 網絡工程專業(yè)實踐體系設計

圍繞網絡工程專業(yè)知識、能力與素質的培養(yǎng),在實踐課程體系設計時,對于實踐教學的層次、實驗類型、實驗內容、實驗組織實施方法以及每個實驗所承載的內涵,需要采取點面結合、循序漸進、綜合配套、全面培養(yǎng)的方法。每個網絡工程專業(yè)示范實踐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

在實驗層次上從低到高,包括課內單元實驗、綜合課程設計實驗、各種學科競賽、實習與實訓、畢業(yè)設計等。課內實驗在強調對專一知識與原理認知的同時,也需要兼顧對實驗環(huán)境、實驗平臺工具的熟悉和掌握,為后續(xù)實踐環(huán)境的開展奠定基礎,同時還需要在專業(yè)能力、素質和興趣等方面的培養(yǎng)進行積累與沉淀;綜合課程設計的目標是對6種專業(yè)能力開展針對性的訓練。例如網絡工程綜合課程設計是對網絡工程專業(yè)中網絡系統規(guī)劃、設計、實施等方面的綜合能力的訓練,而網絡應用綜合課程設計是對網絡應用系統設計、開發(fā)方面的能力的訓練。綜合性課程設計實驗涉及到多門專業(yè)課程的原理,同時在實驗原理、開發(fā)工具、實驗環(huán)境與平臺等方面,前面的單元實驗必須為此打好基礎。學科競賽重點訓練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意識,例如“信息安全競賽”主要訓練學生在信息安全保護方而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習與實訓則強調的是理論知識與用戶實際需求相結合的問題,通過讓學生接觸與了解真正的用戶需求,實現書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學校與社會相結合、研究成果與產品轉化相結合的目的。畢業(yè)設計是對學生綜合運用知識以及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全面訓練和檢驗。在畢業(yè)設計環(huán)節(jié),由于學生個體知識與能力的差異,以及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的不同,畢業(yè)設計可采取“專題類”與“創(chuàng)新類”課題相結合,“研究、設計、實現類”與“需求分析、方案設計類”課題相結合,“在校畢業(yè)設計”與“到企業(yè)開展畢業(yè)設計”相結合的改革措施,改變以往畢業(yè)設計目標不明確、課題研究方向不聚焦、管理與控制難到位、能力培養(yǎng)不突出等不足。其中,專題類課題適合于工程型和應用型人才,強調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和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課題將圍繞網絡硬件設計、網絡協議分析、網絡應用開發(fā)、網絡組網項目、網絡管理與安全技術等方面展開。創(chuàng)新類課題適合于研究型人才,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研究與創(chuàng)新能力,課題包括但不限于網絡工程、信息安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專業(yè)及其交叉領域,由指導老師根據當前研究的熱點問題,確定畢業(yè)設計選題,也可由學生自主立題。對于自選課題,學生可以在第2、第3學年提前介入,還可與創(chuàng)新研究計劃、學科競賽課題結合起來。

在實驗類型上,從易到難,可分為驗證性實驗、操作配置類實驗、設計類實驗和研究創(chuàng)新類實驗等。課內單元實驗一般為驗證性實驗,是對書本上某個知識點、原理的驗證。學生可以通過抓包工具,對一個IP報文進行解析,將每個字段與書本上報文格式進行比較驗證,這樣能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操作配置類實驗主要訓練學生對原理的理解和對專業(yè)技能的掌握。學生通過交換機VLAN配置實驗,對VLAN的劃分、端口的分配、3層路由的配置,加深對VLAN原理、用途的理解,同時具備復雜網絡中網絡的規(guī)劃、VLAN劃分與配置能力。設計類實驗強調的是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在實驗時可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例如,采用Socket編程技術,實現一個多用戶交互聊天系統,學生通過對已有的聊天系統進行模仿、改進、擴展,逐步具備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設計與開發(fā)網絡應用系統的能力。

3 實驗目標的設計

在實驗目標上,對于課內單元實驗,學生偏重于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忽視對專業(yè)能力、素質和興趣日積月累式的培養(yǎng)。為此,應賦予每個實驗更多的內涵。下面以網絡工程專業(yè)的主干課程及其主流的課程實驗為例,對專業(yè)課程實驗如何對專業(yè)能力和素質進行訓練與培養(yǎng)進行介紹,詳見表1。

1)課程實驗內容覆蓋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需求

在設計課程實驗時,除考慮對課程重點、難點內容的理解外,還應考慮覆蓋6種專業(yè)能力的訓練。例如通過抓包實驗,對以太幀、ARP報文、TCP報文、IP報文進行分析,除讓學生理解這些協議的工作原理、報文格式、各字段含義外,還應幫助學生理解該協議為什么需要這些字段,順序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協議如何編碼等。訓練學生在網絡協議分析與設計方面的能力,在遇到實際數據通信需求時(如數據采集與傳輸協議),能設計出相應的通信協議;再例如設計并開發(fā)基于C/S、B/S、P2P的網絡應用系統實驗,除讓學生掌握socket編程接口的功能、使用方法及C/S、B/S、P2P模式請求服務、服務響應的工作過程外,還應使學生理解C/S、B/S、P2P等計算模型的普適性,將來遇到任何網絡應用需求,都可抽象或歸納為C/S、B/S、P2P等角色,以培養(yǎng)其網絡應用系統的設計與開發(fā)能力。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研究能力,應鼓勵學生開展自主研究性學習、創(chuàng)新研究實踐活動。例如針對某一教學內容,除規(guī)定的實驗內容外,還應讓學生自擬實驗題目、實驗內容、實驗方法并開展實驗,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

2)課程實驗與專業(yè)素養(yǎng)、愛好、興趣的養(yǎng)成。

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愛好、興趣養(yǎng)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除校園生活氛圍、專業(yè)課程教學等能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愛好和興趣外,實驗課程還應該肩負起對能力與素質培養(yǎng)的使命。例如在開展網絡協議分析實驗時,應引導學生體會網絡協議的完備性和嚴密性,養(yǎng)成嚴謹的學習工作態(tài)度;在進行交換機、路由器組網實驗時,通過小組的協作,除培養(yǎng)網絡工程組網的能力,還應培養(yǎng)學生工程素養(yǎng)與團隊協作精神;在網絡性能綜合分析實驗或網絡故障關聯分析實驗中,除訓練網絡管理方面的能力,還應培養(yǎng)學生的全局意識和整體意識;在進行網絡應用系統設計實驗時,通過C/S、B/S、P2P等網絡計算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網絡思維能力;在進行網絡安全實驗時,應教育學生應該遵循公共道德、具有社會責任等。

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可將程序員、網絡工程師、網絡管理員、網絡安全師等認證培訓與綜合課程設計實驗有機結合,對相關資質證書要求的知識、技能、素質進行訓練。當學生完成綜合課程設計目標并達到相應的技術水平時,將為其頒發(fā)本校的認證證書。

3)前后實驗的牽引與支撐。

在課程實驗設計時,還需要考慮前導課程實驗對后續(xù)課程實驗的牽引、前后實驗內容的支撐與銜接等問題。例如在HTTP協議分析實驗中,學生在理解了HTTP協議的報文格式和工作原理后,進而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網絡中相應的HTTP報文具體是由哪個實體在什么時候怎樣產生的,從而牽引出WEB服務系統的安裝、配置與使用實驗。當完成WEB服務系統的部署與配置實驗并熟悉其功能和使用方法后,又可進一步地引導學生,如何自行設計并開發(fā)類似的網絡服務系統,或者根據客戶的業(yè)務需求,利用WEB服務搭建一個實用的WEB網站。

4)實驗組織形式。

對于原理驗證與理解類的實驗盡量安排學生單獨完成,如協議抓包分析、數據加解密等實驗;而對一些設計類或綜合性實驗,為了培養(yǎng)學生組織協調能力與團隊協作精神,應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實驗,如組網工程實驗、網絡應用編程實驗等。對于小組完成的實驗,在驗收時,可采取隨機指定學生進行操作演示或回答問題的方式,以避免某些學生蒙混過關。

5)實驗環(huán)境與工具共享。

為提高實驗效率,各課程實驗應盡量做到共享實驗環(huán)境與工具。例如在操作系統、編程語言、開發(fā)工具等方面,前后實驗盡量配套選擇。通過實驗的訓練,使學生在開展畢業(yè)設計前,能夠熟練掌握1~2個操作系統及數據庫的使用方法,掌握1~2門編程語言及配套的開發(fā)工具,具有1~2個專業(yè)愛好或方向,初步具有2~3種專業(yè)能力。

第8篇: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范文

1.1教學內容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新應用的不斷出現,傳統的C/S應用開發(fā)已趨于飽和,除了網絡底層服務及應用依然基于C/S模式外,大部分互聯網應用都轉向了B/S模式。JavaEE針對企業(yè)級應用的各種需求而提出來的軟件開發(fā)體系結構,能適應企業(yè)級應用程序開發(fā)的分布式、安全性、可擴展性、集成化等要求,已經成為B/S開發(fā)的標準之一[4]。在網絡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上,我們打破傳統的Socket編程內容約束,引入JavaEE應用開發(fā)技術,除了講授HTML、CSS、JavaScript、JSP、Servlet、Javabean、JDBC等基礎B/S的開發(fā)技術之外,還圍繞企業(yè)級應用3大框架技術SSH(Struts、Spring和Hibernate)進行分析講解,詳細介紹SSH框架在各系統開發(fā)中的整合實施過程,做到所授內容與軟件公司真實開發(fā)環(huán)境接軌。除了將C/S模式向B/S模式轉變,還要順應移動互聯網應用興起的需要,增加Android移動終端平臺的開發(fā)內容?!熬W站+瀏覽器+手機客戶端”已經成為傳統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結合的模式。目前大部分互聯網公司的網站都是基于這種模式,更多的傳統行業(yè)企業(yè)網站也在跟進,移動互聯網大潮勢不可擋。

1.2教學方法

在網絡程序設計的教學過程中,將JavaEE開發(fā)的3大框架技術相融合,將網站與AndroidJava開發(fā)相結合。具體方法如下:

(1)明確網絡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的課程體系,實現管網和開發(fā)課程融合、利用網絡程序開發(fā)加深學生對網絡基礎理論的理解,從而更好地管理網絡。在網絡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職業(yè)規(guī)劃的學生,引導學生從事企業(yè)網站系統的開發(fā)或者移動終端程序的開發(fā),探討如何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下創(chuàng)業(yè)。

(2)明確項目驅動教學法在網絡開發(fā)人才培養(yǎng)中的重要作用,促進網絡軟件開發(fā)技術教學與實際網絡工程項目緊密結合,探索以實際工程項目促進教學的有效方式,建設和完善適合網絡工程專業(yè)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的、較完備且動態(tài)優(yōu)化的軟件開發(fā)技術課程體系,探索網絡程序設計課程的新方向。針對基礎薄弱,只有JSP、Java基礎的學生,通過具體實例的實踐,將SSH和AndroidSDK技術在具體實例的實施過程中深入淺出地介紹給學生。

(3)在網絡程序設計的教學過程中,努力把握管理網絡和網絡開發(fā)的內在規(guī)律,創(chuàng)建科學有效的復合型網絡工程技術人才培養(yǎng)模式。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嘗試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從以教師教為主向以學生學為主方向轉移,從單向灌輸向雙向互動轉移,從傳授知識向教會學生思考轉移,從教師提問向學生發(fā)問的轉移,其核心是激勵學生主動發(fā)現、探索、分析問題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5]。在網絡程序設計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從管理網站開始,給學生充分的鍛煉機會,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繼而給學生布置具體開發(fā)實例并利用相應的開發(fā)技術進行開發(fā),注重學生軟件開發(fā)經驗的培養(yǎng)。

2具體實施過程

(1)以培養(yǎng)適應就業(yè)形勢的網絡工程復合型人才為指導思想,明確網絡工程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的課程體系,實現網絡管理和網絡開發(fā)相融合?;趶秃闲腿瞬排囵B(yǎng)的具體目標,抓住移動互聯網發(fā)展的契機,制訂定位明確、層次清晰、銜接緊密、促進人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具體授課內容,實現兩類網絡人才的融合。在學院積極進行大方向培養(yǎng)目標改革的背景之下,建立課程群體系,調整相關大綱內容的銜接,如將網絡規(guī)劃與設計、網站設計與管理、網絡程序設計等課程組成課程群,培養(yǎng)移動互聯網人才。課程群體系是實現知識的復合應用而不是多門課程的簡單疊加,這需要積極提高教師自身實踐水平。在全國卓越工程師計劃的影響下,相關教師積極參加卓越工程師的相關培訓,利用帶畢業(yè)生實習的機會到軟件企業(yè)調研,及時了解市場需求,并調整課程教學。同時,建立動態(tài)調整機制,每兩年修訂一次授課方案,保證學習內容和企業(yè)需求的有機接軌,更好地適應企業(yè)需求變化。引導學生從管理網絡的應用中發(fā)現問題,探索解決方法并實施。教師在講課中堅持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行業(yè)需求為標準。針對不同職業(yè)規(guī)劃的學生,選用不同的具體實例系統進行由淺入深的分析講解,增加學生團隊開發(fā)實踐環(huán)節(jié),以提高學生的實際開發(fā)能力。

(2)明確項目驅動教學法在網絡工程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中的重要作用,促進網絡開發(fā)技術教學與實際工程項目緊密結合,探索以實際工程項目促進教學的有效方式。以學生團隊為主體,從組建小網絡開始,進行網絡管理,開發(fā)構建網站并從事后期的維護。以大案例為線索,引導學生思考并解決問題。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注重實例講解,掌握教學節(jié)奏,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極地參與思考,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盡量壓縮理論學時,提高實驗實踐的學時比重。將課程群中原有實踐環(huán)節(jié)整合,形成大實踐環(huán)節(jié)。原有課程大部分都有自己的課程設計環(huán)節(jié),都是在每門課上完之后各自進行。經過調整,將部分課程設計合并形成實訓環(huán)節(jié),比如將網絡規(guī)劃與設計、網絡程序設計、網站設計與管理3門課程合并成一個實訓,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網站系統并完成布署、管理、維護等工作。

(3)在網絡程序設計教學過程中,積極做到以學生學為主,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通常學生會對移動互聯網的最新應用感興趣,可以引導學生先了解,再深入,再開發(fā),學生有思想又有技術就可以試著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中創(chuàng)業(yè)。興趣和熱情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嘗試創(chuàng)建新的教學模式,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從以教師教為主向以學生學為主的方向轉移,教師應起幫助者的角色,從單向灌輸到雙向互動轉移,從傳授知識向教會學生思考轉移,從教師提問向學生發(fā)問轉移,利用互聯網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發(fā)現、探索、分析、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勵學生參與實際工程項目活動,為培養(yǎng)復合型網絡工程人才提供有力的保證。在網絡程序設計的項目化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軟件開發(fā)技能的培養(yǎng),給學生充分的鍛煉機會,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依托學院研究室制度給學生布置具體開發(fā)實例,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大連工業(yè)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WEB研究室的無線局域網設計、服務器架設、研究室網站的開發(fā)和維護等都是由學生團隊完成的。

3結語

大連工業(yè)大學網絡工程專業(yè)根據自身的特點,實施了以就業(yè)為導向的應用型網絡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研究與實踐,順應移動互聯網的新發(fā)展需求,結合目前網站開發(fā)技術特點,將傳統網絡工程技術與軟件開發(fā)技術結合,在就業(yè)中找到結合的切入點,使學生在就業(yè)過程中,真正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體現自己的特點。

第9篇: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范文

摘要:本文通過計算機應用網絡課程的建立和開發(fā),闡述了網絡課程設計特點、系統環(huán)境配置、教學內容、網絡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以及在網絡教學環(huán)境上實施的教學活動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好、更方便的學習平臺。實現計算機應用的遠程教育。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 網絡課程 設計 動態(tài)頁面

計算機應用課程是面向大學生開設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公共基礎課,為了使大學生更好的掌握計算機應用能力,服務于社會,建設與開發(fā)計算機網絡課程已迫在眉睫。計算機應用網絡課程設計思想是結合學科特點,使學生能以計算機輔助方法加強計算機基礎學習,根據自己的意愿來選擇學習內容,與教師能夠在第一時間進行交流,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全面培養(yǎng)大學生計算機基本技能。

一、網絡課程特點

網絡課程的開發(fā)是為了形成開放式教育網絡,構建終身學習體系,是充分利用和憂化我國教育資源普及與提高全民素質,降低教育成本與全民享有受教育權利的重大任務。網絡課程要具備如下特點:

1、資源共享:將網絡資源中與教育相關的網絡環(huán)境資源、網絡信息資源、網絡人力資源共享。網絡教育資源是一種以電子網絡為錄存載體和傳輸媒介的數字化信息資源,具有傳遞迅速、取之為盡、用之不竭的非凡特性。

2、時空不限:網上教育活動可以在個體、群體、眾體三個層次上進行,按活動方式可分為異步教學和同步教學。同步教學具有空間上的自由度,異步教學在空間和時間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

3、多向互動:雙向互動曾經是教學系統設計所追求的目標,而網上教學能夠做到多向互動。從學生視角來看,他一方面可以通過利用課件、信息資源及智力工具進行學習而產生互動,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與在線教師、同伴、專家等對話而產生互。

4、通過網上進行學習,學習者可以不受時空限制,不僅能夠進行交流研討,還可以利用適當的軟件工具支持協同創(chuàng)作。

二、構建成開發(fā)環(huán)境

本網絡課程使用Dreamwerver技術創(chuàng)建網頁,Microsoft Access技術進行數據庫管理,后臺數據使用ASP技術?;顒臃掌黜撁妫ˋSP)就是一個編程環(huán)境,在其中,可以混合使用HTML、腳本語言以及組件來創(chuàng)建服務器端功能強大的Internet應用程序。通過在HTML頁面中加入腳本命令,創(chuàng)建一個HTML用戶界面,通過使用組件包含一些商業(yè)邏輯規(guī)則。組件可以被腳本程序調用,也可以由其他的組件調用。當在Web站點中融入ASP功能后,用戶調出站點內容,默認頁面的擴展名是.asp;瀏覽器從服務器上請求ASP文件;服務器端腳本開始運行ASP;ASP文件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開始處理,執(zhí)行腳本命令,執(zhí)行HTML頁面內容;最后頁面信息發(fā)送到瀏覽器。操作步驟:

1、安裝IIS服務器。在開始菜單中單擊[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窗口中雙擊[添加或刪除程序]圖標,再在彈出的[添加或刪除程序]對話框中選擇[添加/刪除WINDOWS組件],然后在[WINDOWS組件向導]窗口中勾選[INTERNET信息服務(IIS)]選項,單擊[下一步]開始安裝,經過一段時間后安裝操作完成。

2、設置站點屬性。安裝好IIS服務器后,在[控制面板]中單擊管理工具,在彈出的[管理工具]窗口中雙擊[INTERNET信息服務]圖標,打開[INTERNET信息服務]窗口,設置默認站點屬性。在打開的屬性對話框中點擊“主目錄”,更改默認的本地路徑。

3、測試環(huán)境。安裝完成后打開IE瀏覽器,在地址欄上輸入“l(fā)ocalhost/text.aspx”假定text.aspx文檔不存在,那么IE瀏覽器上一定會返回錯誤信息。至此,的運行環(huán)境基本構建完畢。

三、系統設計

1、系統結構設計

計算機應用網絡課程開發(fā)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素材類教學資源建設;它包括網絡課程學習目標和每章節(jié)的學習目標。二是教育資源管理系統的開發(fā);包括課程簡介,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實踐。三是通用網絡教學系統支持平臺的開發(fā);在這里實現了網上互動,完成了網上答疑和最新文章。

2、數據庫設計

數據庫是信息系統的核心和基礎,是信息系統開發(fā)和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把信息系統中大量的數據按一定的模型組織起來,提供存儲、維護、檢索數據的功能,使信息系統可以方便、及時、準確地從數據庫中獲得所需的信息。在動態(tài)網站的設計中,合理地設計數據庫結構可以提高數據存儲的效率,保證數據的完整和統一。

本系統的后臺數據庫采用Access數據庫,在IIS環(huán)境下運用ASP技術、HTML語言,通過ADO數據訪問接口可以方便地操作Access數據庫。根據網絡課程系統功能的要求以及功能模塊的劃分,設計了兩個數據庫并在兩庫中建立了4個表。

四、開發(fā)及設計

根據網絡課程的功能,網站的設計分為前臺和后臺兩部分。前臺提供了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如自學、討論、實踐活動、作業(yè)提交、在線測試、網上資源查詢等活動的平臺。后臺的功能則是實現對數據庫的維護和更新。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利用Dreamweaver網頁設計軟件進行網頁的設計以及網站的管理和維護。

1、課程主界面的設計。學生登陸本學習網站,打開的網站首頁,點擊進入可直接進入學習頁面。首頁的設計包括教學圓地、在線交流、后臺管理。

2、教學園地設計。教學園地的頁面包括教學大綱、教學內容、課程簡介、課后作業(yè)。

3、互動平臺的設計。輸入用戶名與密碼進行登陸頁面。在該頁面中,用戶可提交自己的問題,也可以回復其他人的提問。其代碼略。

4、后臺管理設計。網絡課程后臺是為了維護和更新網頁。網站管理員可以通過輸入密碼和用戶名進入后臺,對頁面中的用戶、文章、留言進行管理。實現管理功能的代碼略。

photoshop網絡課程的開發(fā)與設計,是通過對前臺和后臺兩部分來實現的。使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是網絡課程的自主性,協作性,互動性的有機結合。同時,網站還提供了對后臺數據庫的數據添加、刪除和修改等操作。

本系統用戶界面友好,模塊清晰,操作簡單,使用方便,一看就懂,一學就會,通用性能好,實用性強,易于推廣。

參考文獻

[1]王興玲 劉鵬 王焱.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