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1篇: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5)24-0008-02

社會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小學生的心理存在“勤奮―自卑”的極端取向,他們一方面能夠并愿意充分展示自我,另一方面卻受到嚴重自我不勝任感的困擾。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得到關注和系統(tǒng)的干預。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再認識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活動在本身及其環(huán)境許可的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tài)。它具有以下五個特征:(1)穩(wěn)定的情感;(2)具有和諧的人際關系;(3)具有符合其年齡特征的多種心理特點;(4)智力正常;(5)意志力良好,自控力較強,有較好的適應能力。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師運用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的有關理論,根據小學教育的特點和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體育與健康課堂教育教學、游戲、活動、個別輔導等途徑,喚起小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自我認識,并對心理有偏異或有障礙的學生提供一些簡易有效的心理服務,以促進小學生身心正常發(fā)展,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動。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一)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自我發(fā)展

調查表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專、兼職兩支教師隊伍,而且專職教師較少,難以滿足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需求。雖然體育、衛(wèi)生等教師有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礎,但離合格的心理咨詢師還很遠,遠遠不能滿足現在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另外,教師本身因工作、生活等壓力,有時對學生缺乏耐心,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tài),無視學生的心理,常用威嚴、權威壓制學生幼小的心靈。

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心理健康教育集體培訓和學習的機會少,教育者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差,難以滿足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況。因此,體育、衛(wèi)生等教師迫切需要進行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而且這樣的培訓需要常態(tài)化、科學化。

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與其他教育工作整合為一,真正落實到教育活動中去,它是必需的而不是點綴。據了解,在很多學校,心理咨詢師只是個擺設,心理健康課形同虛設,沒有真正地發(fā)揮作用。這種心理健康課開展的不規(guī)范、無考評的現狀致使教育者上課無教案,備課應付、懶散現象嚴重。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認識

目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整體來說是比較好的,但也確有不少的學生存在心理障礙。一般來講,小學生存在以下幾種不良心理現象:(1)價值觀扭曲。在現代經濟發(fā)展的刺激下,家長和社會的影響致使不少小學生看重物質享受、看重金錢,無心學習,攀比心理嚴重,心理出現扭曲,甚至出現偷、搶的現象。(2)以自我為中心。現在的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是大人心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大人一味地謙讓、過分地疼愛致使孩子養(yǎng)成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的現狀。他們心中只有自己,常常置別人的想法于不顧,不善于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評。(3)逆反心理嚴重。受家庭條件,父母情況、自身原因等方面的影響,少數學生心理發(fā)展畸形,與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態(tài)度,對教師的教育感到厭煩,對家長更是反抗、逃避、遠離等。(4)冷漠無情。“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钡呛芏嘈W生卻總把別人當對手,別人好就嫉妒他們,別人差就嘲笑他們,對待別人非常冷漠。(5)恐懼抑郁。很多小學生抗挫能力差,經不起打擊,對困難存在畏懼心理。

三、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應采取以下措施來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制定規(guī)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及實施方案,以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

2.重視體育教師的作用,挖掘其教育教學潛力。目前,絕大多數體育教師都沒有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師資少導致教師工作量大,他們無力開展心理健康教學。因此,重視體育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必然的,它將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

3.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為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必須對教育者進行專業(yè)培訓,促使其專業(yè)化,這樣才能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續(xù)發(fā)展。

4.建立小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定期開展心理輔導活動,并對其進行測試。針對小學生的心理問題,教育者要及時提出有效措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5.在體育教學中充分發(fā)揮體育鍛煉的心理效應,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體育教學要以中等強度的運動練習為主,堅持興趣與運動負荷兼顧的基本原則,預防或消除學生的不良心理現象。

6.建立網絡心理健康輔導區(qū)域。網絡將成為今后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其發(fā)展空間不可估量。在這個大空間里,可以有更多的人參與過來。教師要注重與家長的聯系,將其納入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總之,開展系統(tǒng)、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日之功,它隨著社會、教育、經濟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我們作為教育者,要緊跟社會的步伐,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讓其成為祖國的花朵、未來的棟梁……

參考文獻:

第2篇: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一、分析:“生活教育理論”中所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

1.活的教育

生活教育的精髓是活的教育,按照學生的需要,在讀懂學生心理需求的基礎上靈活地展開教育。 “教育兒童和承認兒童是活的,首先就要能揣摩兒童的心理”。因此,若想教導好學生,就應該打開學生心靈,樹立正確的心理思想,因材施教。

2.“教”與“育”和諧發(fā)展

生活教育的最基本原則是要在教育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兒童的心理、性格、年齡特點及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注重學生身心雙重發(fā)展,依據兒童的天性和特點,給予適宜的成長環(huán)境,“教”和“育”和諧發(fā)展,施行適當的教書、育人。

3.培養(yǎng)知、情、意

用現代心理學的概念來解釋陶行知主張對學生知、情、意培養(yǎng)可理解為:科學的認知能力和精神,是使學生學會“觀察、知疑、假設、試驗、實證、推想、會通、分析、正確等種種能力”。讓我們的學生具備科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堅強的意志和品質,獨立的思想和人格。

二、考量:小學生的心理認識水平

1.皮亞杰認知發(fā)展階段論

小學生的年齡普遍處在7到12歲之間,在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論中,應處在具體運算思維期(7~11歲),該階段的心理操作著眼于抽象概念,屬于運算性(邏輯性)的,但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即能根據具體經驗思維解決問題。

2.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階段論

從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階段來看,小學生處在第四階段(6~12歲):獲得勤奮感而避免自卑感。這個階段的兒童智力、邏輯思維能力、探索能力得以迅速地發(fā)展,好奇心、求知欲大大增強。對他們心理影響力最大的已經不僅僅是來自家庭父母的教育,更多的是學校的教師,社會的環(huán)境,以及生活中的朋友等。

三、探討:運用“生活教育理論”指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生活即教育:讓生活成為心理教育的不竭源泉

生活決定教育,教育要通過改造生活來發(fā)揮其力量。因此,我們在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一定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把握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和年齡、性格特點,從生活中選取素材,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得以感悟,心靈得以升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社會即學校:打造廣闊的教育課堂

陶行知主張“社會即學?!?,內涵在于擴大教育的對象和內容,打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建立廣闊的社會大課堂,讓學生從社會實踐中吸取知識和養(yǎng)分,把接受知識和道理的途徑擴展開來,增加教育的方法、工具、環(huán)境和材料。心理健康教育更應拋棄理論的枷鎖,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思維,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社會包羅萬象,是最好的教材。

3.教學做合一:培養(yǎng)學習過程中的意志品質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學方法上的具體化。它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意志品質所起到的關鍵作用。陶行知先生將其總結為“一、集、鉆、剖、韌”的五字訣。在實際教學中,應把“做”當成橋梁和核心,教與學都以作為中心,在做上學,在做上教,把理論與實踐、知與行有機統(tǒng)一,促使學生的能力、素質、知識體系全面協調發(fā)展,從而從不同方面和角度實現教學目標,促進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豐富的體驗,推動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向前發(fā)展,最終獲得心理健康成長。

對小學生進行說教式的心理教育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可以在心理健康活動課的設計中,將教育的內容與活動融合起來,讓學生參與進來。

4.知行合一:讓學生樂學、會學,學以致用

陶行知先生對“知行合一”認識的深入,推動了其生活教育理論的創(chuàng)立,生活教育理論是他在對“知行合一”的發(fā)展和繼承中而產生的?!靶惺侵?,知是行之成”,重視的是知行結合,實踐與認識的統(tǒng)一。滲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來,應該在做中學,學中做,讓學生學以致用,樂學、會學、好學,主動探求新知識,并積極解決實際問題。以用促學、化學為用,活學活用。

5.營造多重環(huán)境和氛圍:讓心理健康教育無處不在

有了詳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們更需要的是創(chuàng)設多種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環(huán)境,讓學生時時刻刻都在接受健康心理成長的熏陶。陶行知先生積極倡導從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等方面加強有效的心理指導,學生應該具備專心、虛心、留心的主觀品質,具備觀察、推想、分析、驗證的學習能力和態(tài)度。對學習要有濃厚的興趣,方能激發(fā)更強的求知欲。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方能事半功倍,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以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為切入點,營造良好的家庭、校園、文化環(huán)境,讓心理健康教育無處不在,時刻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的心理。

四、總結

第3篇: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不管是在城市還是農村,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家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應該受到熱切的關注,然而,隨著寄宿制學校的出現,寄宿制小學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逐漸凸顯了出來,如果我們不加以及時的關注和引導,那么就極易引發(fā)一系列的問題。

 

所以,作為寄宿制學校的心理教師,我們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解決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促使小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下面,我就在結合自身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對如何在寄宿制小學教育中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fā)表一些個人見解。

 

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使寄宿制小學生多渠道獲取心理健康知識

 

在寄宿制學校中,作為心理教師,我們要經常性、分階段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講座內容要涉及多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識,如人格、行為、適應、學習和考試等等,針對典型階段心理問題進行歸類,提出具體的應對措施和對策,從而讓學生掌握更多有關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知識。如此,日積月累,便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達到育人的目的。

 

另外,在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中,我們要重點向學生傳授自我心理調節(jié)的技巧與方法,讓學生學會正確面對挫折和失敗,并通過不斷的自我調節(jié),及時克服心理問題,做到以樂觀、自信的心態(tài)來面對在寄宿制學校的學習與生活。

 

二、開展班級心理健康課,班主任參與到學校心理教育活動中來

 

寄宿制學校開展心理教育必須讓班主任參與到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對班級學生的家庭、學習、生活情況更熟悉,對于日常發(fā)生的個體事件更了解,更容易直接接觸和干預,學生較易接受來自班主任的心理干預,心理干預也會更及時、更有效,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會更多樣、活動更豐富、涉及面更廣泛。

 

三、開展團體心理活動課,讓不同群體得到針對性的輔導

 

隨著進城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加,農村留守更多的是老人和兒童,空巢家庭和留守兒童成為農村寄宿制小學的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針對這類特殊群體學生,開展針對性的團體心理輔導,讓學生在團體活動中感受到關愛,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更好的融入到班級、學校學習生活中。

 

針對學困生群體、人際困擾群體、青春期早戀群體等開展針對性的團體心理輔導課,促其心理健康發(fā)展,成為班級、學校各項活動正常開展的有效助力。

 

四、結合寄宿制小學生出現的具體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

 

通過對寄宿制小學學生的調查發(fā)現,學生由于不同原因存在著不同的心理問題,這時作為心理教師的我們,就應該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結合不同學生所出現的不同心理問題,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做到對癥下藥,使每一位學生的心理問題都得到及時有效的干預,進而形成樂觀、堅強、自信的心理素質。

 

如低年級學生在來寄宿制學校之前,父母的過渡溺愛和呵護使他們養(yǎng)成了嬌生慣養(yǎng)的不良習慣,而到了寄宿制學校,由于離開了父母,他們會變得不知所措,在生活上也表現得不能自理,這些生活技能的缺乏,慢慢導致了這些學生在性格上出現缺陷,如變得喜怒無常、暴躁不安、任性孤僻、沉默寡言,針對這類學生,作為心理教師的我們,可采取如下措施來幫助他們解決心理上的問題:首先,要告訴他們具有自主生活能力的重要性,然后,配合生活指導老師教會他們各種自主生活的技能,如教會他們如何穿衣服、疊被子、梳頭發(fā)、刷牙、洗臉等等,鍛煉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如此,能幫助他們逐漸解決由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所帶來的心理困擾。

 

另外,還有部分學生對父母的依賴性多、大,在寄宿制學校,學生與父母的交流被隔斷,低年級學生的心不再用在學習上,而是用在了想家、想爸爸媽媽上,高年級學生則通過早戀來尋找安慰和依靠,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會變得抑郁、孤僻,形成非正式小團體,原本性格外向、活潑好動的學生也變得郁郁寡歡、沉默寡言,三三兩兩獨自行動,針對這類學生,作為心理教師,我們要主動走近學生,與他們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和交流,對他們給予關心和愛護,也可以和他們一起玩游戲,組織團體活動,讓他們暫時忘掉因為想家、尋找依賴而產生的煩惱。這樣,學生在感受到了來自于我們的關愛,建立了良好的師生、生生關系,理性地處理與異性的關系,以及與其他同學玩耍所產生的愉悅心情,慢慢改變心理狀態(tài)和自身現狀,從而盡快適應班級、學校環(huán)境。

 

五、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實現學校與家庭心理輔導的同步進行

 

寄宿制學校的學生都是在學校待五天才回家一次,這樣雖然與父母接觸的時間少了許多,但是我們仍要充分認識到家庭對學生的人格發(fā)展所起到的重要影響,只有讓家庭教育和學校心理輔導同步,才能讓寄宿制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鑒于此,作為心理教師的我們,就應該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實現學校與家庭心理輔導的同步進行。

 

綜上所述,寄宿制小學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復雜且艱巨的工程,作為寄宿制學校的心理教師,我們必須承擔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責,對班主任進行定期心理培訓,積極聯合學校領導、班主任、代課老師探究各種切實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從而幫助寄宿制學校學生解決心理困擾,使他們的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第4篇: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加強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實際,我們認為應該首先從塑造職業(yè)高校學生的健康人格做起。健康人格是個人在其生活經歷中以其生活方式和生活風格逐步建立起來的一種自我意識,是人的世界觀、心理素質、道德修養(yǎng)等方面的綜合體現和重要標志,也是人能夠準確把握自己、尋找適合自己發(fā)展的社會位置以及獲得他人尊重和好感的基礎。職業(yè)高校學生健康人格的主要內容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1.1正確的自我意識具有健康人格的學生對自己應有恰如其分的評價,充滿自信,揚長避短,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地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與環(huán)境保持和諧、平衡。

1.2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人格健康的學生應具有調節(jié)和控制情緒的能力,經常保持愉快、開朗的心境,并且具有幽默感。當消極情緒出現時,能合情合理地渲泄、排解、轉移、升華。

1.3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人格健康的學生能和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以一種開放的態(tài)度主動關心社會、了解社會,觀察所接觸到的各種事物現象,能看到社會發(fā)展的積極面和主流,并具有社會責任感。在認識社會的同時,能與時俱進,使自己的思想、行為跟上時代的發(fā)展,與社會的要求相符合,表現出能適應新的環(huán)境。

1.4和諧的人際關系人格健康的學生樂于與他人交往,能與別人建立良好的關系,與人相處時,尊敬、信任等正面態(tài)度多于妒忌、懷疑等消極態(tài)度;健康的學生常常以誠實、公平、信任、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同時也受到他人的喜愛和接納。

1.5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常常能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對前途充滿希望和信心,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或學習抱有濃厚的興趣,并在工作和學習中發(fā)揮自身的智慧和能力,獲得成功。即使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也勇于面對,不畏艱險,勇于拼搏。

1.6健康的審美情趣健康的審美情趣對于學生樹立審美觀、人生觀、科學的世界觀、塑造健康的人格結構具有重要作用。具有高尚、健康的審美情趣,能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自覺抵制各種不健康思想的侵蝕,追求更高的人生價值,實現人的自我完善。

2.對職業(yè)高校學生心理教育應做的工作

加強職業(yè)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塑造職業(yè)高校學生的健康人格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對學生健康人格培養(yǎng)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2.1加強人生現、價值觀基礎上的理想教育要遵循學生生理發(fā)育特點和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從最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入手,引導學生在對道德理論理解的基礎上,學會自我評價、自我調節(jié)、自我立志,逐步形成自身較為穩(wěn)定的人格特點。大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重要轉折時期,正確的理想,能引導自己正確地走向人生旅途。高校學生應將個人的價值、理想、前途與社會的發(fā)展結合在一起,把國家的富強、社會的進步作為自己最大的理想。對遠大理想的追求,勢必作為一種強大的動力,促進個人與社會的有機結合,推動社會的發(fā)展。

2.2不斷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師是教育過程的首要因素。學校教育對學生人格發(fā)展的影響,必然直接而首先表現為教師的影響。優(yōu)秀教師的人格應該是道德品質、意志作風、智慧能力三者的統(tǒng)一。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教師應身體力行。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的人格特征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人格的塑造。因此,教師本身就必須具有樂觀開朗、情緒穩(wěn)定、謙虛正直、寬容理智、奮發(fā)向上等良好的人格特征。所以,教師應努力開拓自己的知識視野,涵養(yǎng)品性,砥礪意志,真正成為學生除污去垢、塑造理想人格的一面明鏡。

2.3重視心理衛(wèi)生教育工作高校開展心理衛(wèi)生工作的目的,不僅是要發(fā)現、治療和預防各種心理疾病,更是要指導學生運用各種良好的方法培養(yǎng)其健康人格,以便能很好地適應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心理衛(wèi)生工作要針對實際,適時、適當、適度。另外,學校還應經常舉辦心理健康、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講座,教給他們人際交往技巧,提高其社交能力;指導他們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正確對待生活中的挫折;指導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婚戀觀、人生觀,加強其品德修養(yǎng)等等,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避免自我認知誤區(qū)。

第5篇: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關鍵詞] 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構建

近年來,一系列大學生犯罪事件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隨著社會的變革,出現的各種問題和矛盾對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產生了巨大沖擊,加上大學生們正處于生理、心理和思想發(fā)展變化時期,因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不令人十分滿意。他們心理上存在著一些不良反應,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這已經并非個別現象,并正在呈蔓延的趨勢。

一 、充分發(fā)揮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建設

心理學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是高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應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納入課堂教學體系,通過開設心理學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確保學生受到較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

2.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各學科教學之中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素質方面的內容,這是現代學科教學理論與實踐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實踐表明,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都把實現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作為中心任務,為完成這個任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牢牢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要“心中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學生永遠是中心,教師的責任在于引路和輔導,要求教師善于發(fā)現并利用學科知識中有關心理教育的具體內容,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以朋友式的教學關系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

3.開展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的各種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接觸、了解和適應社會,提高其個性心理品質,進一步培養(yǎng)其頑強意志的重要形式。因此,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深入基層、深入社區(qū)和廣大農村,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進行能力、素質和意志品質的鍛煉,對在實踐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和現象作深層次的思考,增加對社會和人生的認識和理解,從而自覺調整主體需要與客觀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增強社會適應和應變能力。

二、建立高校心理危機反應機制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與干預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個重要而迫切的課題。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應形成預防和干預學生心理危機的機制,建立心理危機干預的工作制度,使危機干預工作具有科學性和操作性,做到危機前主動預防、危機中及時干預和危機后跟進輔導,達到從上到下,由下至上的相互配合與協調,形成有效的干預程序,從而把學生管理、心理健康和公共衛(wèi)生幾個層面有機統(tǒng)一,形成管理、醫(yī)學和心理相結合的危機干預模式。

1.進行危機前的積極預防――教育和宣傳

在建立學校危機反應機制時首先要強調教育和宣傳的預防作用,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和教育。危機預防的教育和宣傳可以采用網站、校報、廣播、報刊、展板、手冊、圖片等多種形式,使廣大的老師和同學都能識別潛在的危險,形成預防和干預危機的意識,并有干預能力。

2.做好危機中的及時干預――短期治療

一般來說短期治療的危機干預包括多方面內容:一是迅速檢查和評估當事人的危機程度,采取適當的方法評估當事人的行為、情感和認知方面情況,以判斷當事人的危機嚴重狀況,把對自己和他人的生理和心理危險降到最低,以確保當事人和其他人的安全;二是從當事人的角度幫助他探索和確定問題,在危機干預中不要批評當事人的行為或想法,也不評價他的行為和處境,而是和當事人進行溝通和交流,以無條件的接納、真誠和尊重的態(tài)度讓當事人感受到支持和幫助,讓他在有安全感的氛圍中宣泄各種情緒,表達自己,從而使失衡的心理狀態(tài)恢復平衡;三是幫助當事人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要得到當事人的承諾和保證。為了實現當事人所選擇的新方法,要讓當事人有所保證和承諾,否則應對問題的新方法會沒有意義。

3.做好跟進咨詢――心理治療和輔導

危機后的跟進治療和咨詢以精神科醫(yī)生和心理輔導員為主,幫助當事人恢復創(chuàng)傷前的認知、感情和行為的功能水平,減少以后長期的心理風險,使他們可以用一種健康適當的方法處理損失,結束危機對他們的影響。

三、建立校園文化暗示教育體系

高校是大學生進行學習和生活的場所,其中含有很多開展暗示教育的途徑。

1.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發(fā)揮活動的暗示效應

人的許多認識都是在親身的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我們僅僅向學生傳授一定的道德知識和心理知識并沒有多少價值,學生品德的生長和人格的完善,都必須通過體驗才能實現。應將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共同融入學生喜聞樂見的演講、演出、板報、校報、廣播、網站以及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等,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讓學生在這些有意義的活動中,可以通過暗示效應陶冶情操、修養(yǎng)品德、激勵進取、磨練意志,從而對他們樹立正確思想和提高綜合素質起到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

2.建設寓教于美的校園,發(fā)揮環(huán)境的暗示效應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一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對其思想有著重要影響。所以,高校應注意校園文化的建設,增加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教育含量,這對于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例如,整潔優(yōu)美、到處洋溢著文化氣息的校園,可以使大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熱愛母校,進而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fā)起愛國主義的情感。這種“無聲勝有聲”的暗示教育,是培養(yǎng)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種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

3.宣揚高素質的優(yōu)秀人物,發(fā)揮榜樣的暗示效應

榜樣對人有潛移默化的引導和感染作用,大學生的思想和目標,直接受其心中榜樣的影響。因此,高校應充分利用???、黑板報、廣播、網站、閉路電視等宣傳工具,經常性地宣揚那些品德高尚、勤奮努力的優(yōu)秀人物。給大學生提供一種充滿優(yōu)秀人物良好素質的信息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長期熏染下,大學生必定會受到漸如細雨而又深及心靈的暗示教育,這種教育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提高,將會取得一般明示教育難以達到的效果。

4.營造良好的群體氛圍,發(fā)揮群體暗示效應

群體與個人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良好的群體氛圍對大學生具有很強的感染和暗示教育作用。一般來說,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會自覺不自覺地與群體在各方面保持一致。在高校中,如果能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校風和班風,就會使身在其中的大學生受到的影響。這些良好風氣會時刻影響著每一個大學生,使他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受到群體氛圍的暗示教育,這種熏陶式的暗示教育往往更能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效果。

總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設是一項高度復雜的基礎系統(tǒng)工程,同時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完成這項重大工程,需要高校教職員工的全員參與,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解決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一些偏差和問題,促進大學生的精神健康和身心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第6篇: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關鍵詞】學生心理健康 道德健康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

當前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令人堪憂。2005年以來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發(fā)展心里研究所“大中專學生心理素質建構與培養(yǎng)研究”課題組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北京、湖南、重慶、浙江、河南等不同地區(qū)選取的16472名大中專學生中,有異常心理問題傾向和嚴重心理問題的比例為20.8%,因此,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健全學生人格特質,已成為素質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在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而在大學各學科中,作為思想教育主渠道的政治課教學是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

隨著時代大眾媒介的發(fā)展,廣播、電視、電影、書籍、報刊、網絡資訊對青年人的影響越來越大,據有關調查顯示:在我國大部分城市家庭中,青少年每天接受大眾傳媒的時間超過于和他們父母進行感情交流的時間。原來一些被人們所接受并一直公認的道德觀念漸漸遠離現實生活,新的道德規(guī)范尚未確立,造成社會規(guī)范和價值觀念在指導青年的道德社會化教育工作滯后。轉型期的青年在道德價值觀上的認識錯位以及由此造成的道德評價問題,也就是說社會規(guī)范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混亂,使青年人在實際生活中無所適從,迷失方向。例如:理想信念區(qū)域迷茫淡漠,只講金錢,不講奉獻,不愿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在價值取向上,趨于自我設計和功利化;行為方式上;趨于不文明、中學生早戀、打架、不遵守公共道德;生活態(tài)度上,趨于享樂和高消費化,講吃喝,穿戴講名牌,相互攀比,胸無大志,沉迷網吧等。厭學、逃學、偷竊、說謊、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已經引起黨和全社會包括學校、家長的高度重視,所以我們要動員一切社會力量,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抓好對青年學生的道德社會化教育,對此提出以下幾個方面對策。

強化社會大環(huán)境對青年道德社會化教育的引導和約束

首先要把道德教育放在社會大環(huán)境中加以考察,打破封閉格局,改變道德教育過程脫離社會實際、滯后于時代變革的弊端,倡導青年與社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民主法制教育和“三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相結合,使青年在社會生活中感受道德教育的真實性和前瞻性,將感性經驗上升為理論,達到對社會和人生的認識。其次,青年的道德社會化教育工作必須依賴于社會面貌的根本好轉就要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一方面,黨和政府應圍繞“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加強全民的公德教育,形成良好的大氣候;另一方面,要改善局部小環(huán)境,縮小大小環(huán)境間的差距,增強青年道德社會化教育工作的說服力。此外,對青年實施道德社會化教育的過程既要開放,又要保持其內部系統(tǒng)結構的穩(wěn)定,實現兩方面的平衡。要逐步建立目標體系、教育體系、管理體系、評估體系使青年道德社會教育制度化,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使此工作健康有序的發(fā)展。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大學生思想教育的路徑探索

人的思想、政治、道德觀念構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而且這種教育要用正確合理的途徑和方法去引導大學生,才能真正發(fā)揮政治思想教育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方面的重要作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引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1.用中國化理論成果,提升大學生政治思想道德水平

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是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大學生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作為教育主體教師來說,充實自己知識結構,教學中要用自己的知識、熱情和對學生的關懷增強對大學生的吸引力;用正反兩個方面實例和語言藝術增強對學生的感染力;用實踐經驗和解決實際問題來增強學生的說服力。學??赏ㄟ^環(huán)境教育、實踐教育、自我修養(yǎng)教育方法增強大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在教育體系上,學校應積極營造拼搏進取、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為提升大學生的道德社會化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信念

共同理想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目標和動力。也反映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是發(fā)展中國的成功之路。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高校要堅持用共同理想、信念來凝聚和武裝青年大學生,打牢他們的思想基礎。另外,還要加強校園的文化建設,營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圍,幫助和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教育大學生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對大學生開展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高校要不斷激勵大學生和引導他們增強愛國愛黨、積極的進取意識。要對學生經常進行歷史和國情教育,讓他們了解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了解中國的基本國情,了解中國近現代史,增強大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教育引導大學生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帶頭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努力和爭取走在全社會創(chuàng)新的前列,為我國早日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隊伍而努力奮斗。

4.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作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應加強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學習和教育,使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進書本、進課堂、進頭腦,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內化為自己的精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應當堅持和提倡什么,反對和抵制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數。另外,學校、社會和家庭都要用現實生活中的道德榜樣來引導大學生,鼓勵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我們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武裝大學生,不斷提升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度,有效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培養(yǎng)、道德教育也要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發(fā)展

1.要改革教學結構,寓德育于智育

隨著改革開放和教改的深入,學生兼職、畢業(yè)生自由擇業(yè)等現象的出現,使道德教育與智育的結合成為必然。要求學校調整教學計劃,增加人文社會科學和社會實踐的內容,在教學中實施道德教育。職業(yè)院校應積極開展各種有益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活躍學生生活,養(yǎng)成自我教育、自我修養(yǎng)的能力;要積極進行學風建設,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良好育人環(huán)境。

2.重視社會影響,突出學校教育

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現象,訓練其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問題解除困惑的能力,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更重要的實際有效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學生在社會中進行實踐認知,深化感性認識為理論認識收到德育的實踐性效果。

3.要強化青年的道德社會化意識

要進一步強化青年的道德社會化意識,使規(guī)律式的道德教育在自我意識的深層激發(fā)下,達到進行自律式的道德修養(yǎng)的目的。在社會文化日趨多元的趨勢下,青年能動性的發(fā)揮使被選擇的道德觀念的不確定性增強,這就要求家庭、學校、社會要根據青年的心理、思想動態(tài)、激發(fā)其道德社會化意識的覺悟,促進其道德修養(yǎng)自律性的形成。

4.選擇運用多樣的道德社會化教育方法,培養(yǎng)青年的道德修養(yǎng)能力

第7篇: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關鍵詞:輔導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3-0086-02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現狀

大學生處于學知識、長身體的關鍵時期,更是思想活躍,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特殊時期。由于大學生自身的特殊性,再加上多元化的沖擊,加劇了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嚴重性。根據以往教育部的調查及學者的研究顯示,三成大學生有心理問題,其中因心理疾病休學、退學的大學生占休學、退學總人數的65%,在一些高校開展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中,疑似癥狀檢出率在13.20%~22.40%之間,學生心理困擾的傾向主要集中在強迫、抑郁、人際關系問題、敵意及焦慮五個方面。目前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還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不少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配備不完善,工作體系還不健全。

二、輔導員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1.高?,F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目前,我國較多高校采用的是“三級心理防護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一級網絡:由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專業(yè)教師組成;二級網絡:由各院系(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組成;三級網絡:由最貼近學生的輔導員及班級心理委員組成。第一級具有制訂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實施方案,督導二、三級網絡開展相應工作的職能;第二級具有組織、指導、協調各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防護工作的作用;第三級具有早期防范、心理問題反饋、動態(tài)跟蹤輔導的作用。其中,輔導員隊伍處于“三級防護網”的最前沿,是三級網絡的基石,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也有部份高校把家長也納到心理防護網中,構成心理防護網的第四級。

2.輔導員參與健康教育工作的現狀。輔導員隊伍是大學生健康教育的前沿陣地,他們與學生接觸較多,能直接或間接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所以,輔導員在健康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及時發(fā)現和甄別問題,防患于未然。輔導員參與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二方面是開展各項健康教育活動。如:心理健康講座活動的組織,配合心理咨詢中心進行心理普查及為學生建立心理建檔等。在個體咨詢方面,只有少數輔導員初步具備咨詢和輔導的專業(yè)背景,大多數還只停留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純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方面,有時運用類似心理咨詢過程中的一些具體技術,但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心理咨詢,真正意義的心理輔導作用有限。

三、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誤區(qū)

1.重視知識傳授而輕視心理教育,缺少人文關懷。素質教育在我國提了多年,一些中小學校也在積極探索進行素質教育的途徑,可是很多高校依然沒有轉變知識教育的思維模式,在學校的中心工作中,只重視了學生職業(yè)能力的發(fā)展,卻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重視思想工作而輕視心理工作。一些高校長期把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混為一談,認為心理咨詢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新方法。這一誤區(qū)的存在,造成了高校只重視思想政治素質而輕視心理素質的現象,從而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fā)展。

3.重視心理治療而輕視心理發(fā)展,缺少心理健康防范意識。不少高校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發(fā)現和甄別有心理疾患的學生,并對其進行治療的過程。實際上存在心理疾患或疾患傾向的學生只是少數,而更多的身心健康的學生則值得我們關注。如何做好對健康學生的心理疾患的預防,營造有利于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做到防患于未然,則應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輔導員應發(fā)揮的作用及工作方法

1.輔導員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目前,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機構、專業(yè)人員普遍匱乏,力量還比較薄弱,按較多高校1:3000~4000的專業(yè)心理輔導教師的配置比例,僅憑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人員的力量還難以在短時間內改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況。因此,要全方位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設一支“專兼結合”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就顯得為尤為重要,就必須像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那樣來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須把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與教育、輔導技能作為輔導員必備知識及能力擴充的方向,使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

2.輔導員了解學生心理的方法。①研究書面材料法。許多高校在新生入學前,往往就已把新生的相關資料發(fā)至輔導員手中,這是輔導員初步了解班級學生的第一手資料,需仔細研讀。但學生的很多本性是在課后反映出來的,要想更多地了解這類學生,還可通過開放式的問卷調查、設立輔導員電子郵箱或參與班級聊天群等方法來得到有價值的信息。②觀察法。了解學生的基本方法就是觀察。輔導員要善于在學生的真實學習生活中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及行為表現。因為學生在活動中最能真實的體現自己的興趣跟特長,這就要求輔導員做好記錄,一些重要事項還可記入學生心理檔案,以便從縱向把握學生的心理變化和發(fā)展動態(tài)。③談話法。了解學生的關鍵就是談話。事先有目的地找學生談話,可促進師生互相了解,幫助輔導員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解疑答惑,可以緩解或解決學生初期的心理困惑。為了保證談話的效果,在開始會談前,輔導員應根據談話的對象及特點認真考慮談話的內容,采取的方式,及選擇的時間、場合等。在談話中,對學生要態(tài)度和藹,親切自然,避免學生感到緊張拘束;要講究方法技巧,引導學生講真話;要克服不耐煩的情緒,聽學生說完。要邊聽邊思考,聯系學生一貫的言行和平時觀察的印象,對與學生言行、感受不一致的地方要重點分析,不能輕率地得出結論。在批評學生時,要講究疏導的方法,顧及學生的內心感受,以便更好地了解學生。④調查訪問法。調查訪問是深入了解和研究學生的一個重要渠道。要保證調查的效果和真實性,除了向學生本人及科任老師作調查外。最重要的是要親近學生,全面地去了解他們的飲食起居,與學生打成一片,亦師亦友,用愛心和高超的教育藝術,去打動學生,只有這樣才會更深入地了解學生。

3.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①加強心理投入和心理溝通。心理投入是心理溝通的基礎前提,是集體內每個成員出于對集體的關心,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來實現集體目標時所表現出來的自覺心理狀態(tài)。因此,輔導員可運用團隊建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加強集體目標建設,增加集體日常管理的心理投入,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崇敬感和親切感,并使學生形成對集體的歸屬感和依附感。②注意心理換位,學會用學生的眼光和思維去看待世界,身同體受地站在學生的立場感受學生正遇到的問題,并教會學生用他人的眼光和思維看待世界。③促進師生心理相容。心理相容就是要求輔導員在具體工作中,實現老師與同學之間的相互認同、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受教育者只有在心理上承認、贊同教育者,才能認同、信服教育內容。④把握教育契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育契機,它常表現為一種特定的教育環(huán)節(jié)和某一特殊的生活瞬間。因此,把握好教育契機,對強化心理教育活動的時效性十分重要。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注意把握好以下時機:第一、新學期開始之時,是班級良好氛圍建設的一個最佳契機。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樂于進取,和諧融洽,團結奮進的環(huán)境,使學生從悠閑、放松的假期個人生活回到緊張、有序,松弛有度的集體學習生活中,為新學期的開始做好心理準備。第二、評優(yōu)選干之際。評優(yōu)選干是很多輔導員較為頭疼的問題,處理不好,會在班級掀起風波。評優(yōu)選干可通過學生自薦演講,自評、他評的方式,讓學生在公開、公平、公正,民主的良好氛圍中,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積極自覺參與,認識自我價值,建立自信、自尊、自強的人格。第三、考試前后及就業(yè)過程的心理疏導??记敖箲],考后興奮,是多數學生表現出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面對就業(yè)的壓力和疑惑,特別是面試過程中,學生易出現緊張焦慮的情況,輔導員需要掌握一定的團體輔導知識,在考試前后為班級同學提供相應的咨詢、壓力緩解服務,或是邀請相關人員開展相應的活動,在平時就要加強學生當眾演講、自薦的能力,幫助他們克服社交恐懼心理。第四、典型的人物及事跡宣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利用學生崇敬英模的心理,引導他們更多地關注榜樣成長的歷程,向英雄人物學習,自覺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質。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請英雄人物舉辦報告會,在班級開展專題學習活動,從思想上、實際行動上向英模學習,都是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教育的途徑。第五、重點對象重點關注。在大學生中,有些群體是需要重點關注的。近幾年各高校開展的心理普查報告提示:在癥狀的分布上,女性學生得分普遍高于男性學生;少數民族學生得分普遍高于漢族學生;非獨生子女學生得分普遍高于獨生子女學生;家庭經濟情況較為貧困學生得分普遍較高;來自農村的學生得分普遍高于城市和城鎮(zhèn)學生;父母文化程度較低學生得分普遍高于父母文化程度較高的學生;家庭結構為寄養(yǎng)和父母再婚撫養(yǎng)學生得分普遍較高。這一癥狀分布的特點提示:女性學生、非獨生子女學生、貧困、農村學生、父母文化程度較低的學生及寄養(yǎng)和父母再婚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更應引起我校輔導員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何心展,張林,尤海燕,刁娟.7763名大學新生心理癥狀調查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1(12):81.

[2]楊杰.高職高專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與對策思考[J].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2006,7(22):122.

[3]趙鵬,施永紅,于智超.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2010,2(1):54.

[4]胡發(fā)軍,張慶林.大學新生SCL-90調查結果的元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

第8篇: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小學教育教學優(yōu)秀論文

一、新形勢下小學班主任教育工作及小學生心理特點分析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fā)育和學習知識階段,更是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逐步形成的階段,因而小學生具有比較顯著的心理特點,其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心理十分簡單但又十分矛盾。一是基本上都有美好的愿望,很多小學生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卻不夠努力,特別是對現實榮譽十分看重。二是基本上都缺乏理智,感性往往往都會“戰(zhàn)勝”理性,很多時候都非常感情用事,特別是現在的小學生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因而其自我意識更強。三是基本上都具有較強的進取心,爭強好勝的心理比較強,但很多時候都停留在“口頭上”,付諸行動的時候相對較少,特別是對于一些困難普遍都有畏難情緒。

二、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黨的十提出了“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強調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至關重要。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有針對性的解決小學生普遍存在的情緒不穩(wěn)、學習困難、缺乏毅力以及抗打擊、抗挫折能力不強等問題,能夠使小學生健康成長。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夠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讓小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調節(jié)、自我適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提高小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特別是能夠改變小學生自我意識較強、團隊精神不足的問題,讓小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

三、班主任如何加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

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因而,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必須深入了解小學生的心理需要,加強“學情”分析,特別是要通過與小學生建立深厚的感情,讓小學生愿意與班主任交流,深入了解每一位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并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生的心理需求緊密結合起來,既要重視心理教育更要重視心理健康,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取得實效。

(二)在班級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小學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導者,特別是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與小學生接觸的機會最多、時間最長,因而必須在班級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在班級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要把創(chuàng)造“和諧班級”作為重中重,鼓勵、支持、引導小學生樹立民主、和諧、健康、向上的思想觀念,注重在班級管理中加強對小學生健康心理的教育,發(fā)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小學生學會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諒解,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方式和行為習慣。

(三)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

種花須知百花異,育人要懂百人心。小學生感性思維都比較強,因而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班主任必須時刻關注小學生的心理變化,因為小學生的心理變化常常會表現為外在的變化。比如有的小學生會莫名的出現不愛說話,有的小學生也會莫名的出現脾氣暴躁,還有的小學生會莫名的出現成績下降,等等。這些都需要班主任細心的去觀察,并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

(四)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積極應用于教學中

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還必須不斷加強學習,特別是要加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心理測量、心理咨詢、心理輔導等各方面的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與教育教學工作、班管理工作相結合的有效載體,不斷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推動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科學、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第9篇: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關鍵詞:中小學;心理健康;疾病預防;現狀

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在素質教育中占據著較為關鍵的位置,好的心理素質有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社會應將中小學的心理健康問題作為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完善教育與醫(yī)療衛(wèi)生相結合的有效戰(zhàn)略研究。目前,我國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迅速發(fā)展,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筆者經過多年的研究,總結出了一些心理教育的實際經驗,對心理健康的實際現狀進行了詳細的評估,逐漸研究出相應的發(fā)展對策,有效推動了中小學健康教育的發(fā)展。

1現階段中小學心理健康管理現狀分析

1.1關于心理健康的輿論宣傳過多,行動力較差

現階段,從中央的相關機構到地方教育部門,多樣化的教育書刊無不在加大力度宣傳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一些中小學也在不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但是,一些中小學在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過程中,特別是一些西北偏遠地區(qū),對心理健康的開展往往只注重其形式,不能將之落實,口號大于行動,實效少于虛名。很明顯,導致這一現象發(fā)生是有很多原因的,既有教育思想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又有醫(yī)療衛(wèi)生行業(yè)心理健康的宣傳力度以及研究不足,并且具體醫(yī)療防控中心的工作相對不夠完善,使得教育與醫(yī)療之間不能做到有效的融合,進而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解決得不夠完善[1]。

1.2心理健康理論研究較多,實踐方法較少

現階段,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咨詢已經逐漸成為心理學以及醫(yī)學的重點內容,關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章以及心理醫(yī)療衛(wèi)生相關書籍不斷的涌現出來。但是,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文章相對較多,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方法策略反而相對于較少,使得在讀者觀看以后常常無從下手,不知道以何種方法解決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問題,這是嚴重制約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因素。例如,一些健康教育的文章,常常涵蓋了呼吸道健康、消化道傳染病健康、吸煙問題、免疫預防、艾滋病等與醫(yī)學有關宣傳的健康教育,人們在觀看過程中缺失正確的認識,以為心理健康的宣傳只要做到位,真正做到與否不重要。在這一層面上,我國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心理健康教育專家以及學者應該承擔起相應的治療義務與教育責任。社會以及人們常常對大學機構、醫(yī)療防護中心、科研究中心等機構部門中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專家以及學者報以厚望,希望他們能研究出一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心理教育方法,發(fā)表一些中小學健康教育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著作。但是,就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一些疾病預防機構以及教育部門的研究作品與中小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發(fā)展現狀不相符合,使得可實際操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相對較少[2]。

1.3心理健康提倡建議較多,強制實施少

即使我國的疾病預防機構與教育部門已經聯手針對現階段青少年的實際特點,提出了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效地強化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進一步強化我國青少年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能力[3]。但是,這些已經頒布的明文制度并沒有引起社會關愛中小學生協會的高度重視,其主要原因在于社會教育以及醫(yī)療部門對于下發(fā)文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常常不當做是一項必須發(fā)展的任務,可以不用做出任何的檢查以及監(jiān)督。因此,社會將更多的注意力仍然放在如何強化中小學生成績以及發(fā)展方面,使得心理健康落實力度不夠,教育機構與疾病預防中心的配合也相對減弱。

2優(yōu)化中小學心理健康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強化中小學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傳

近年來,心理健康教育逐漸深入社會與學校的思想教育中,得到社會及家長的廣泛關注,但是就宏觀的角度來說,不論是疾病控制中心、中小學、家長或者社會,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認識不夠到位,對心理教育認識上的缺失仍然是現階段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重大阻礙。社會上對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不起來的主要原因在于對心理健康的實施完全只限于一種形式化,對疾病預防控制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仍然不到位。因此,應有效強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以及實施力度,教育部門聯合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加強健康教育宣傳、開設健康教育課堂,講解突發(fā)衛(wèi)生事件及衛(wèi)生應急處理,進行應急演練、疏導學生恐慌心理等,促進家庭、社會、學校對心理健康開展重要性的認識,進而從自身出發(fā)進一步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

2.2強化對中小學心理健康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疾病預防系統(tǒng)中起步相對較晚,一些地方的發(fā)展較不完善。但是時代的發(fā)展推動社會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加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步伐。面對這種狀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都應該進一步得到有效落實[4]。從一個層面而言,在理論上應該與實踐進行有效的整合?,F階段,有關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書籍以及文章多為理論化,學術性較強。因此,在強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從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入手,也就是從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中得出一些具有科學性、合理的、有價值的理論;從另一個層面而言,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中進行有效總結,從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者,應該進一步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研究,開展相關的心理健康活動,鼓勵中小學生能夠積極的解決一些心理疾病。例如,一些學生患有較為嚴重的抑郁癥,醫(yī)療工作人員應該與學生的老師、家長及時的溝通,根據一些心理學的治療理論并加以落實,逐漸帶領學生走出抑郁癥的陰霾??偠灾?,現階段的書籍很少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通常情況下都缺少一定的實踐性,這樣一來就需要廣大心理疾病研究學者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探索以及研究,使得其對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深度剖析以及研究,進而有效的提取出具有實用價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5]。

2.3積極的開展心理講座課程

針對中小學生的心理疾病,疾病控制中心應與教育部門進行聯合開展一些心理學的基本課程以及相關的心理講座,完善建立心理咨詢機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的活動教育中,并且創(chuàng)設出較為良好的校園氛圍,使得學生能在健康愉快的氛圍下將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能夠及時提出。強化以及不斷調整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實際內容,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充分了解到心理疾病的嚴重性,及時發(fā)現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有效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鼓勵學生在疾病的預防控制教育中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從而進一步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問題的排除以及心理疾病的治療進行有效的結合,使得中小學生的心理保健意識逐漸增強,心理健康保健系統(tǒng)進一步得到完善[6]。

3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采用多元化的治療手段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合理的監(jiān)管以及適當的調控,結合了心理學以及疾病預防控制,從衛(wèi)生醫(yī)療管理的角度對中小學心理健康的實際問題進行了詳細的探究?,F階段,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與不足,一些理論問題與實踐問題都需要醫(yī)療衛(wèi)生與教育部門進行解決,心理健康宣傳以及心理治療是相當重要的途徑之一。應立足于我國的實際國情建立起具有本土元素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而強化我國廣大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心理健康的更好發(fā)展。

作者:邢麗 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參考文獻:

[1]妮,張勤,張玉媛,等.蚌埠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及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4,39(2):231-234.

[2]范婷琳,王子友.椒江區(qū)小學生心理健康現況調查[J].浙江預防醫(yī)學,2015(5):512-513,516.

[3]王平,于茂河,柳忠泉,等.青年學生男男者心理健康及其與童年家庭環(huán)境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6,37(4):523-526.

[4]趙雪,謝華.中小學女教師職業(yè)壓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4(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