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情感小文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自學作業(yè)
(一)自學作業(yè)設計的依據(jù)
“爭學、針教、真練”模式下的自學作業(yè)一般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學課文完成,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熟悉教材,解決基礎性、知識性的問題,即主要達成三維目標中的知識目標。因此教師設置學生自學作業(yè)需以課標為依據(jù),立足教材,圍繞三維目標中的知識目標和重點進行設計。
(二)自學作業(yè)的效度分析
本課的知識點其實是挺多的,而且有許多需要通過讀圖分析,但從完成作業(yè)的抽樣調查情況看,自學作業(yè)還是高效的。自學作業(yè)學習目標明確,目的性強。學生通過自學,三維目標中的認知目標,大都能得以達成,容易給學生帶來完成任務的成功體驗,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和持續(xù)學習的動力。而且這種任務導向的學習,學生不僅學會了任務本身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去完成類似的任務。
二、當堂訓練
(一)當堂訓練設計的依據(jù)
當堂訓練不同于自學作業(yè),通過當堂訓練,幫助學生鞏固“雙基”,而且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體現(xiàn)對三維目標的考查。因此,當堂訓練的設計主要圍繞三維目標展開。因為自學作業(yè)著重解決了基礎性、知識性的問題,知識目標已基本達成(只要在當堂訓練中抓住重點,以達到檢測和鞏固重點知識的目的即可),所以當堂訓練設計的重心應放在能力目標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考查上,即考查難點是否真正突破。
(二)當堂訓練的效度分析
在課堂上,由于教師的監(jiān)控和指導,學生注意力集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可以及時解決。因此在保證教學進度的情況下,設置當堂訓練,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上述當堂訓練,學生完成的時間10分鐘左右,且正確率達到90%以上,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而且,在課堂上,學生互助批改,反饋訂正的時間為5分鐘左右。這樣通過當堂檢測,查漏補缺,當堂鞏固,不僅切實減輕了學生課后的作業(yè)負擔,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真正做到了“輕負高效”。
(三)設計當堂訓練需要注意的問題
1 當堂訓練的難度要有明顯的梯度,一般按照先易后難的順序進行編排:
2 當堂訓練的題型應多樣化,―般為填空題、選擇題、連線題、材料(或讀圖)分析題等;
3 當堂訓練選用的素材不應局限于教材,可選擇時政、故事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材料;
4 當堂訓練的題量應適中,一般以6-8題為宜,其中材料分析題設計一題(一般為二至三個富有層次性的設問)即可。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時間一般控制在10-15分鐘。
三、課后作業(yè)
(一)課后作業(yè)設計的依據(jù)
“爭學、針教、真練”模式下經過自學作業(yè)與當堂訓練,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效果較好,因此,課后布置知識性的作業(yè),已不再成為“必須”。但是,《歷史與社會》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課后布置適當?shù)?、少量的探究性、實踐性的作業(yè),能激發(fā)學生成長的積極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課后作業(yè)的效度分析
課后作業(yè)一般是探究性、拓展性、實踐性的作業(yè),重視課堂教學后學生的參與性、探索性、實踐性,強調學生的探究、體驗、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可獨立完成,也可同伴互助完成,或在老師的指導、父母的幫助下完成。完成后的作業(yè)一般以小文章、研究性報告或照片、聲像資料等呈現(xiàn)出來,屬于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成果。評價的方式可采用打等級、評比競賽等。由于課后探究性、實踐性作業(yè)題量少,表現(xiàn)方式靈活多樣,設置的題目一般都比較有趣,而且沒有硬性規(guī)定,主要依靠激勵機制,促使學生去完成。因此,很受學生歡迎。
(三)設計課后作業(yè)需要注意的問題
1 課后作業(yè)不是要求每節(jié)課都要布置,應視情況而定,如教材內容是否需要拓展延伸,學生的學習負擔是否較重等。
2 課后作業(yè)一般是探究性、拓展性、實踐性的作業(yè),切忌布置抄抄寫寫的作業(yè),也切勿布置沒有多大探究價值的作業(yè);
3 課后作業(yè)的成果一般以小文章、研究性報告或照片、聲像資料等呈現(xiàn)出來,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即一定要給予適當?shù)脑u價。
一、系列性
目前中學語文的教材版本較多,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語文教學強調單元教學的整體性。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根據(jù)語文單元教學的特點,對語文作文要整體策劃、精心思考、高度整合、分步實施。用系統(tǒng)論來指導,設計系列性的作文。例如在學習事物說明文單元時,可以設計以下具有系列性的作文。
1.知識要點的梳理。教材各個單元都介紹了哪些事物,從哪些方面來介紹的,各有什么特點。自己可采用列提綱的方式整理在課堂記錄本上。這樣就很好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學習方法的總結。課文在說明事物時,在說明結構、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語言等各個方面有什么特點。讓學生學會自己總結梳理,學生就很好的培養(yǎng)了學生查缺補漏的好習慣。而且,這對于良好分析思維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3.寫作說明小文章。學習如何介紹一種事物,可以介紹小到鋼筆大到建筑園林的事物。由小匯集成大,集納成篇。
二、層次性
大班額目前很突出的弊端就是因材施教難,一個班80人左右,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不同的,為讓語文作文具有實效性,必須實行分層作文,可以把作文分為達標要求和培優(yōu)要求,達標要求是人人必須達到的要求,培優(yōu)要求是鼓勵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爭取達到的要求,這就給很多學生提供一個發(fā)展平臺,學生會懷著好勝心完成各種作文,力爭達到培優(yōu)的要求。
三、趣味性
就目前的語文常規(guī)作文看,如果單純機械的去記憶背誦,學生可能會很痛苦。這就要求教師對語文作文進行智慧的設計使之具有趣味性,形式具有多樣化。例如用新情境、新情節(jié)、新環(huán)境中引入故事。
四、情景性
一、生物活動課的設置目的
生物活動課是生物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手段,是集知識、思維、能力、與學習的能力為一體的重要過程。生物活動課要服從于生物教育目標,又必須滲透下列各項具體目標: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合作、競爭意識;培養(yǎng)關心集體、團結互助的社會公德意識;培養(yǎng)自學能力及資料檢索處理能力;激發(fā)學習生物學興趣,培養(yǎng)學習生物學情感。
二、生物活動課的活動類型
1.參觀考察。結合當?shù)氐膶嶋H,組織學生參觀。例如帶領學生在校園中觀察不同植物的葉,并記錄葉的不同。參觀考察過程中老師現(xiàn)場講解,參觀后組織學生談收獲、寫體會、教師作總結。
2.實驗探究。根據(jù)學校現(xiàn)有實驗條件,開展一定的實驗活動;也可以根據(jù)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意義的課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讓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親自實踐,動手操作,敢于創(chuàng)造。
3.開展討論。生物活動課上可就有興趣的問題開展討論,如在今年2月發(fā)生的一種新型的流感H1N1,讓學生從認識目標,心理健康教育,生理健康教育,弘揚社會公德等方面討論,也可就某些重大工程建設展開討論。
4.撰寫小文章。指導學生寫小文章也是生物活動課的一項重要內容,根據(jù)課堂的內容,學生的認知水平可以布置一些作文題目,或讓學生自己選題材,題材可源于學習書本知識的心得、體會,如"根雖然長得丑陋,深藏在地下,但它卻是一株植物最重要的一部分,沒有它就沒有植物偉岸的軀干、嬌艷的花朵。
三、生物活動課中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對在活動中積極思考、發(fā)問和探討的同學及時提出表揚和鼓勵,并來一次評判,這樣既起到了調動全體同學參與能力訓練、動手動腦動口的作用;又可使小部分差生有機會可乘,獲得成功感。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此外,活動課評價應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刹扇‘斕锰釂?、辯論、角色表演,也可以組織競賽、實驗展示等。
2.生物活動課要與課文內容互補,互相調劑,它既幫助學生鞏固深化了課本上的知識,又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3.每一次活動要制定明確的活動計劃,包括活動課題、內容、目的、要求、時間、參與人數(shù)、活動形式等,做到有的放矢、寧缺毋濫。并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因地制宜設計每一個活動方案,使學生在活動中能學到知識,運用知識并喜歡上活動課。
4.學生間往往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和生物水平等基礎上(可以求助于班主任協(xié)助),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合理化分組,同時明確組員間的分工,確定好每個小組的組長、中心發(fā)言人、記錄員和監(jiān)督員等(角色可定期更換,以便學生在不同方面得到鍛煉),必要時可提前培養(yǎng)小組長,提高小組長的管轄、分工等能力,以便于學生合作活動的有效開展。
5.制定相應的規(guī)則。實施課改中,老師與學生可共同制定一些相應的班級紀律、學習規(guī)則,并進行必要的訓練,使外在的規(guī)則內化為學生內在的規(guī)則,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行為取向,學會自我控制。
6.教師在組織學生“討論”問題時,應注重提出問題的方式、方法,注意提出的問題要具體而明確,問題宜小不宜大,做到先易后難,引導學生層層遞進,由淺入深進行討論;巧妙設計問題情境,使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增加學生對問題的親切感,可有效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活躍學生的思維。如在學習“合理營養(yǎng)”時,我先列舉班上某一同學的一天飲食情況,分析其合理性,然后提問:你最敬重的人是誰?你能為他(她)設計一份合理的午餐嗎?如果能,怎么設計更合理?
7.興趣是思維活性的觸發(fā)劑,求知的需要是學習動機的基礎。當學生對某個問題發(fā)生興趣時,就會圍繞這個問題積極地思考起來。單是單純的“實驗”表面“魅力”所引起的,只是直接的興趣,如果沒有更深層次內涵的吸引,維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學生持久的興趣,就要善于“創(chuàng)造”種種誘因。比如,從生產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引出實驗課題,不斷明確實驗目的意義,不斷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問題引起學生思考等等。通過這些手段,及時地把學生的直接興趣發(fā)展為間接興趣。
思維總是在觀察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的。當一個人產生必須排除困難的需要,或要了解某一問題時,思維就活躍起來。實踐證明: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設計發(fā)現(xiàn)問題的情境是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的好方法,我們要善于利用實驗中的觀察與思考、討論等欄目中的問題,在輔導實驗的教學中用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巧妙地引導和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是的,語文本該是一種藝術,十年的課改,利用語文學科的特殊性將語文教學編排成一個精彩的舞蹈,在課改教育的舞臺上優(yōu)雅地舞動。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教育是最辯證,最靈活的一種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種藝術。”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就應該是開啟智慧的過程,是一個充滿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一個感受美的過程。
也許你會問我,該到哪里去找尋這種美?其實,這種藝術化的美感流淌在語文學習的每個角落里。
走進課本,每篇精彩的小文章雖讀來沁人心脾,挖掘起來著實艱難了許多。課改后的課本除了經典老課文以外,更多的是散發(fā)著時代氣息與藝術氣息的“新面孔”,這對語文教師來說,不啻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若不改變固有的語文教學理念,走出框架教學模式,建構新型課堂教學形式,是很難走進這些文章的靈魂,與作者的心靈進行一次虔誠的對話的。
很喜歡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桂文亞的小散文《你一定會聽見的》。初讀這篇小短文,在整體感知上,個人也一度陷入了彷徨,框架上,它沒有《中國石拱橋》的齊整;內容上,它沒有《阿長與山海經》的精彩豐富;情感上,它沒有《背影》令人潸然淚下。但是,當我們換一種思路去解讀這一課時,卻發(fā)現(xiàn),它的靈魂伸手便可觸及。拋掉傳統(tǒng)的分段分層,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習慣思維走向去整體感知,只需要圍繞標題發(fā)散出一系列的問題,然后提出疑問,譬如:你一定會聽到哪些聲音?你怎樣能聽到這些聲音?這些有代表性的問題一針見血地擊中要害,迅速將作者的寫作意圖逐層挖掘出來,更實現(xiàn)了語文工具性向人文性轉變的終極目標。其實,如果我們不將它捆綁在教材的牢籠里,使它淪為一種教學的工具,而是將它當成一件藝術品來細細地品味,品味語言的人文性,品味手法的藝術化,品味思想的深邃性,那么它所有的精彩便如大珠小珠一般散落在玉盤里,發(fā)出擲地有聲的脆響。
一、上好開學第一課
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師把第一堂課講得精彩,使學生聽得入迷,感到高興和愉快,認為物理有趣且并不難學,因此產生一種要學好物理的信心,這樣就初步建立起了學習物理的興趣。例如,八年級物理第一堂課可以在課堂上做一些有趣的實驗。例如,(1)不加熱,澆上冷水后,熱水也會沸騰。(2)玩具小人也會跳舞。(3)乒乓球吹不落。(4)紙鍋也能燒開水。此外,還可以向學生講些有趣的自然現(xiàn)象。如(1)夏天室外的自來水管也“出汗”。(2)斜插入水中的筷子變彎了。(3)冬天頭發(fā)越梳越蓬松。(4)鳥在高壓裸線上安然無恙。課后再布置學生寫“你所看到的有趣的物理現(xiàn)象”的小文章。通過這一節(jié)的教學,讓學生感到物理有趣。
二、教學語言要形象幽默,以營造融洽的課堂氣氛
講究語言藝術,不但會增強學生對教學信息的吸收,而且會對難點知識起到緩沖軟化作用。語言形象準確,物理研究對象就會更加形象逼真,語言幽默有趣,能使同學們歡暢樂學。所以我們的教學語言應盡量做到生動形象、幽默、準確、親切、清晰、有趣。這樣可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讓課堂成為學生向往的地方。
三、教學內容新穎別致,教學方法靈活多變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將有關內容故事化、多媒體化,可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使原本較枯燥的內容更富有吸引力、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多使用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實驗中學習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物理知識都是通過觀察和實驗,經過認真思索而總結出來的。課本中安排了大量的實驗探究、演示及想想做做,這有利于學生形成物理概念、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技能,也是塑造學生科學精神和培養(yǎng)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徑。課堂演示實驗時要有明確的目的,先要交代清楚,還要設置懸念,在實驗中必須配以主動的講解、形象的手勢,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搞好每一個實驗,讓學生在直觀中獲取真知。
五、適當給學生以精神鼓勵,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每個人都有被人稱贊的虛榮心,而且把別人的稱贊當做一種成就。中學生的自我意識開始形成,希望自己獲得成功、得到表揚。老師若對中學生微小的進步都及時恰如其分地給以表揚,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誘發(fā)對物理學習的內部情感動力,從而增強學習物理的信心和積極性。
一、二年級的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還處于感性認識階段,通過看圖和觀察,培養(yǎng)學生捕捉事物現(xiàn)象的能力。這個階段的語言發(fā)展,重點是說一句完整的話或幾句連貫的話。到了三年級,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就進入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著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聯(lián)想能力;而語言方面則以段的訓練為重點。四、五、六年級,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進入理性認識階段,著重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事物本質和特點的能力;而語言訓練則以篇章結構為重點,發(fā)展思維和發(fā)展語言相結合。由此可以看出作文教學是一個“流程圖”,環(huán)環(huán)相連,在一、二年級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是作文整體教學的工程的地基之作,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沒有良好的開端,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是作文教學的敗筆。
作文教學:從興趣入手,借評價激勵
低年級是作文的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一是要培養(yǎng)學生作文的興趣,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解決一個"作文難"的問題,二是要充分發(fā)展學生連貫語言的能力,讓他們把文章寫"開",把筆頭寫"順",三是引導學生情實感,不抄襲,不假編,不瞎套、不硬擠,一開步就把路子走正。讓學生放開膽子去寫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拔铱谡f我心,我手寫我心”。在作文教學中,我從興趣入手,引領學生快樂寫作,借助評價機制,激勵學生勇于寫作。
1.評價的巨大作用
作文教學難,從低年級起步更難,因此評價的激勵作用無疑是順利進行作文教學的最有效的保證。評價的目的主要是:(1)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養(yǎng)成細心觀察、認真習作的好習慣。(2)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教學生說真話,吐真情。(3)使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讓每一段文字都多一些真情實感。
從學生說出的一句完整話,寫出的一個優(yōu)美詞,再到流暢的句子組合,可心的小文章,處處都含有老師口中的“你真棒”,筆下的小紅花,整理的小作家文集。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如:①定期進行“優(yōu)秀作文評選”、“征文競賽”、等。②發(fā)揮學校、班級黑板報、廣播的宣傳作用,刊登、誦讀優(yōu)秀文章……這一系列的評價方法極大地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教師的及時批閱,巧評點,多鼓勵,使他們熱愛寫作,快樂寫作。在作文的評價中,我還以“我是小小寫作家”的形式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寫作中來,讓家長的鼓勵和老師的獎勵陪伴在學生的作文當中。
并且,評價機制將始終伴隨這一研修內容。促進這一教學研究的順利進行。評價中的評改作文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它是對課堂教學的反饋。評改作文的形式有多種:集體評改、面批面改、自己修改、互相批改等,這些評改方法會隨著作文教學的深層次發(fā)展而逐步進行。進一步完善作文教學的評價機制。
2.“說”引領“寫”
小學生比較純真,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更是天真,有什么說什么,教學中可以很好的利用這一點,讓他們說自己感興趣的事,可以為他們創(chuàng)設喜歡的情境,引導他們說,由不自主地隨意說向依據(jù)要求規(guī)范地表述。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
一般分為兩步走:第一步敢說,這是說話訓練開始時的要求。在教師語言以及書面獎勵的鼓勵下小學生大膽地、輕松地、無所顧慮地說話,消除學生在大眾面前說話的畏懼心理,以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說話習慣;第二步說順,等到學生喜歡講話以后,就要逐步引導他們把話講通順了,講通順一般有兩個要求,第一個要求是要把話講得流利連貫,要符合一定的口語規(guī)則,這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第二個要求是每一句話都要講得完整,不要講沒頭沒腦的話。教師要針對這個階段的要求給予指導;把話說"實"就是要把話說得具體,要言之有物,不要說得空洞,把話說"活"就是把話說得娓娓動聽,引人入勝;把話說"準",就是在講得通順、具體的基礎上,還努力要求把話講得貼切準確,沒有差錯,正確表達出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
學生的說話激發(fā)出來了,把說的記錄下來,就會變成作文,依據(jù)學生特點和教材安排設計各種活動逐步指導學生由說到寫。在二年級我就設計了的口頭作文、演講比賽、我是小小播報員等活動,
3.素描寫作教學
所謂素描,乃是以觀察實物、實景作為途徑,以片斷和簡單的篇章作為形式,將描寫和敘述結合起來(即運用"白描"的手法)反映周圍生活的記敘文訓練。
素描以靜物、動物、自然景物、房間陳設以及師生日常生活片斷的演示作為內容,可以幫助兒童逐步積累生活知識和常用詞語。這些內容又反映兒童豐富多彩的生活和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面貌,把它們引進課堂,可以創(chuàng)設誘人的情境,使兒童有話想說,有情想抒,并且受到思想教育。因此,素描不僅幫助兒童解決文字表達的問題,同時也幫助他們認識世界和提高思想覺悟??梢苑帜昙壏謱哟芜M行內容的安排。例如:冬季窗戶上的冰花,我們經??吹?,孩子們更是喜歡它,時??匆姾⒆佑眯∈謥砣诨?,議論它們像什么,把這一景象寫下來,不是很好嗎?可以在低年級安排這一寫作。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他們喜歡什么就寫些什么,是真實情感的流露。還可以激勵他們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植物等。
4.從知識的學習、閱讀的感悟中獲得寫作靈感
在平時的學習中,我提倡學生靈活地積累一些詞語,從開始的積累新詞、優(yōu)美詞到以后的積累有意義的語句等,也可以進行一些課外的收集積累,可以用圖片、抄寫等形式進行整理。從低年級開始,整理在“我的小本本”、“我的采蜜集”上,我還為他們設計了“寫寫畫畫小作品”,以此提高他們積累的興趣。在積累的基礎上,寫出自己的理解,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還可以拓展文章的內容,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經常閱讀,把喜歡的文章當成范文,幫助、指導學生的作文。
并且隨著教學的深入進行,還可以利用講讀課,閱讀課或獨立閱讀課等邊學邊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這樣可鍛煉寫段,又可寫篇。使用使學生在學習課文中得到寫作知識,寫作技巧,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教學中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覺觀察的習慣,懂得觀察的能力。帶領學生深入大自然,領略大自然的奧秘,使學生的情感與大自然產生碰撞,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重點與次要、由遠到近、由表及里等)。激勵語言的表述。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親身實踐,參與活動,把過程生動具體寫下來,不在“紙上談兵”。使學生寫己所做,寫己所想,寫己所見。
5.作文教學要注意知識技能的系統(tǒng)性
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認為“知識就是力量”“有了知識就有了能力”,因而只關注如何把知識以學生喜歡的方式傳授給他們,覺得這樣就算是完成教學任務了。不管是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還是現(xiàn)如今轟轟烈烈的課改,都存在一定的誤區(qū)。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突出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整節(jié)課都是教師在臺上一個人表演,一講到底,“滿堂灌”,結果學生覺得枯燥無聊、興趣全無,更別說提高能力了。現(xiàn)在很多的公開課、評優(yōu)課,甚至賽課基本都是播放幾段視頻,設計幾個討論環(huán)節(jié),演個課堂情景劇、小品就算是走在課改的大道上了,殊不知這只是花架子,有些課堂上討論環(huán)節(jié)問題的設置,要么簡單得無可救藥,要么深奧得無話可講,好不容易能講上兩句吧時間到了,課后再探討吧。學生在課堂上走馬觀花一樣忙著看、聽、演、說,學到的只是一些書本上現(xiàn)成的史實,了解到的只是表象,沒有能通過討論、思考得出一些結論,真正提高歷史能力。
其實,知識與能力是不能直接等同的,就好像學歷和能力不能簡單畫等號一樣。知識可以傳授,而能力卻只能培養(yǎng),而且傳授知識的高層次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新課標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寧可節(jié)奏慢一些,花架子少一些,形式簡單一些,也要有意識地關注自己是否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是否有意識地設置了一些“任務”“關卡”讓學生來完成、勇闖,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完成對歷史知識的掌握、理解和運用。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施教,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睔v史闡述的是過去的、不可再生的事物,許多內容單靠教師一張嘴、一支粉筆簡單乏味的講述,學生聽了枯燥無味,興趣不高。因此,教師應利用故事、影片、視頻、課件等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情境,將學生帶進歷史的重重畫卷里面去,力求將簡單枯燥的文字變成生動具體的情境場面,將單調乏味的圖像化為栩栩如生、富有特色的歷史再現(xiàn),使學生覺得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唐朝對外交往》時,我找了Flas——兒歌《西游記》,還展示了“鑒真六次東渡組圖”,然后由學生結合課本描述鑒真六次東渡的艱辛,并借此設問:假如你是鑒真,你遇到這樣的困難,你會怎么辦?你還會堅持嗎?以此來體會、感悟鑒真的堅毅品質,歸納鑒真的歷史貢獻,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的道德情感也因此得到升華。
二、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歷史教學的三維目標包括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力目標的重點在于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邏輯思維開始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發(fā)展,他們不輕信、不盲從,喜歡質疑、辨析、爭論,常常會提出一些與眾不同的見解。不管正確與否,這種精神都是難能可貴的,教師應充分抓住學生這樣的心理特點,積極引導,巧妙地設計一些富有啟發(fā)性、指導性的問題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提出帶有新意的問題或答案,及時進行鼓勵和表揚,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重視史論結合,培養(yǎng)學生撰寫歷史“小文章”的能力
歷史教學更高層次的要求除了能讓學生依據(jù)史料,通過獨立思考,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xiàn)象得出自己的歷史結論外,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能力,通過撰寫“歷史小論文”、“史跡游記”、“學史一得”、“歷史調查報告”等更加全面系統(tǒng)地提升學生的能力。當然,這樣的訓練要求不能過高,需要教師長期堅持,利用課堂、課后的點滴時間進行點撥指導,教師也要在整個訓練期間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贊賞,激發(fā)學生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以便能夠更好地堅持這樣的實踐。
總之,“教育成敗,系于老師”。新課改對歷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習的基本能力,關鍵在于教師觀念的變化與行為的跟進,所以,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這種興趣,我想不僅僅是一些圖片、視頻或影視作品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思考而獲得的一種成功體驗,一種由心而生的喜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的時候付出很多的努力,仔細雕琢方能完成。
關鍵詞:教學改革 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
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過程中,掌握一定的實施原則是必要的。這些原則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起到指導的作用,同時,在課堂教學實踐的進行過程中,教師根據(jù)自己經驗的積累和教訓的總結,對這些實施原則進行著不斷的完善和修改,又進一步對自己的初中英語互動式教學起著推動的作用。文章以下主要總結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步驟和方法。
一、做好課前準備
在教師的準備方面,可以讓學生提前幾天提出問題,或深入到學生中進行調查,在備課的過程中對學生的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備課。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準備,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深入思考與研究。在課堂交流時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師生都忙于準備課堂所需要的背景材料和語言表達,而教師更應走在學生預習課本的前面。老師要根據(jù)新課特點、課堂需要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布置預習作業(yè)。學生在預習中學會與課本互動,參與到課本的知識學習研究,為課堂互動做了必要準備。
二、做好課中的實踐工作
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只有在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才能培養(yǎng)起來。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熱情鼓勵學生質疑、辯論和發(fā)表不同意見。對學生的見解,教師不要急于評論。更不要武斷否定,對標新立異的見解要盡可能給予鼓勵性評價。對學生的偶然失誤要持寬容態(tài)度,當學生的見解出現(xiàn)錯誤或偏頗時,應引導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自我矯正。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才會有形成的土壤和生長的養(yǎng)分。
1.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不同的課型和教學內容應設計不同的導入方法,讓新舊知識有機融合、生動有趣。如(1)利用圖片、圖像和學生熟知的事物進行導入;(2)利用歌曲游戲或小詩;(3)利用學生角色扮演對話;(4)根據(jù)身邊環(huán)境進行話題導入。例如,我們在學習英語現(xiàn)在詞時,為了強化動詞或動詞詞組對學生產生印象,我讓學生做游戲。老師發(fā)命令,學生做相應動作,并跟老師說:Standup!Sing A B C song!Play basketball!Swimz Draw a circle!Eat ice cream!這種導人讓學生在聽中吸入信息,用肢體動作輸出信息。在說中練習了口語。通過游戲學生加深對動詞的理解,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起來,師生的情感交融提升。
2.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
教師教學中不應只重視教材內容而忽視教學的具體形式,實際上教學形式對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有著重要的意義。例如,在進行聽力訓練時,學生聽對話或短文。聽單詞或短語時,可以讓一個學生在聽到的單詞或短語后,按下暫停鍵,再由另一學生說出單詞。聽力訓練之后,利用聽力材料,學生邊聽邊學習語音知識。教師每逢教授一個句子按下暫停鍵,便讓學生模仿句子的語調或說出此句是升調還是降調,指出哪些單詞讀得較重,哪些讀得較輕,哪些短語讀音不同即變音了。老師有時可找同桌或一人模仿句子的讀音。讓學生與錄音機進行對話,錄音機問,學生答。再檢測學生答的結果,整個過程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效果好。這樣,學生的發(fā)音得到了糾正,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3.運用提問,引導學生探討
興趣調動起來引導學生提問題,讓同學們具有問題意識,即一種懷疑精神,一種探索意識,它是創(chuàng)造的起源。沒有問題意識就沒有創(chuàng)造性。在新課程要求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利用新教材,指導學生積極探討,培養(yǎng)學生在主動追尋內涵中學會思維。
例如,對照一幅圖畫提問,聽一段對話或針對對話內容進行提問,在閱讀小文章時,對文章的主題、內容或某一個句子進行提問,大大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利用學過的句型,對人物進行采訪提問,來提高和鞏固所學的知識。
一、用自信的目光激勵學生,以親切的問語啟迪學生
課前兩分鐘是上課的開始,是上課成功的第一步。在課前2分鐘里,為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即良性的動力定型,我嘗試做了兩件事。
1.看看――以自信的目光激勵學生。
教的面部表情是一支樂曲的前奏,它將為整首樂曲奠定基調。無論何時何地何因何境何情,我認為,上課伊始,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都應調整自己的情緒,以滿面的自信和飽滿的熱情迎接新的一課。每次走進課堂前,我總是告訴自己:有幾十雙眼睛正注視著你,有幾十顆心靈正期待著你。我一走上講臺,總忘不了第一件事――以自信、鎮(zhèn)定的目光環(huán)視整個班級。
2.問問――用親切的問語啟迪學生。
環(huán)視全班后,再與每個學生完成短暫的情感交流。全班靜寂時,我有意地習慣性地問這樣兩句話:
①“大家準備好了嗎?”當大家入教室坐好,多數(shù)已進入學習、探究者角色的時候,我看似隨意實則有意地問:“大家準備好了嗎?”旋即,學生都迅速查檢學習用具、教科書、筆記本、工具書是否備妥,希望不在這方面浪費下面的2400秒中的一秒。這一問,同時也是對教師的環(huán)視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的同學的一個提醒。
②“現(xiàn)在我們該想些什么呢?”這句話的提出,目的主要在于促使大家思維啟動。這句話明確提醒全體同學:將立刻奏響我們新授課的樂曲了。
短短兩分鐘的“看看”和“問問”,鎮(zhèn)定自信的目光可形成一股推動學生天天向上的巨大的影響力,親切的對視與問話可讓學生感覺春風撲面、和煦宜人,體驗細雨無聲滋潤心田。學生在這種目光和對話的雙方交流中,便做好了心理上、物質上和知識上的學習準備,由急躁變?yōu)殒?zhèn)定,由分心轉向專心,為實現(xiàn)課堂40分鐘“秒秒必爭”提供了保證,也為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做了準備。
二、開拓視野讀讀,增長才干說說
曾見《語文學習》的封面上有這樣醒目的一句話:“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边@句話確實道出了語文學習的真諦。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怎樣把課堂“小天地”與生活“大舞臺”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真正悟出語文的外延。我想:充分利用課前的2分鐘,以快節(jié)奏、高效益為宗旨,以發(fā)展學生素質為目標,讓學生在兩分鐘里施展才華、增長才干是一個好辦法。為此,我嘗試組織了多種活動。
1.讀讀――開拓視野。
當今小學生見多識廣、思維活躍,利用其接受新事物快、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等特點,引導學生欣賞美、理解美、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我利用課前的2分鐘開展了“我送美文給大家”的朗誦活動。要求每人可挑選自己認為“美”的小文章,即200――300字的言簡意賅的小短文讀給大家聽。兩分鐘的朗誦是短暫的,但是為這兩分鐘所做的準備卻是經常的。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為了把真正的美文推薦給大家,必然要多讀書報、細心挑選、精心誦讀,這一過程本身就加速了學生閱讀、理解的發(fā)展水平,同時也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2.說說――增長才干。
小學生有著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和能力,他們開始以獨特的嶄新的視角審視社會和人生。利用兩分鐘時間,給他們一塊創(chuàng)造的天地,讓他們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力。例如,舉辦“一分鐘新聞會”,即每天輪流由兩名同學利用課前兩分鐘向學生播報新聞,新聞內容或是從電視中看到的,或是從電臺中聽到的,或是從生活中采擷到的?!靶侣劇被顒?,密切了學生與生活、與時代的聯(lián)系,由此而延展的聽說活動亦豐富多彩――“大千世界”牽動著少年的夢想;“名言欣賞”激勵著心智走向成熟;“時尚看法”顯示其獨特心靈。為這些活動而組織的定期評比、獎勵和方法指導,又使學生從敢說到愿說,從愿說到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