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德育的重要意義范文

德育的重要意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德育的重要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德育的重要意義

第1篇:德育的重要意義范文

關鍵詞:融合 高校德育 美育 全面發(fā)展 意義

德育目標是培養(yǎng)個體健全的道德人格,涵養(yǎng)道德心性,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但由于當今德育功利性、唯理性特征,使得德育實效低下,在德育目標實現(xiàn)上受阻。而美育具有超功利性,追求自由和超越,注重人文關懷,可以彌補德育現(xiàn)狀的不足,在對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上具有重要意義。

一、完善個人良好的道德品質

首先,個體道德品質的形成是一個知、情、意、信、行協(xié)調發(fā)展的過程,也是一個從他律走向自律的過程。瑞士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在個體道德發(fā)展的研究中也指出這一點,并且我們所一貫強調的法律約束在此過程中,只能起到最初的推動作用,幫助人們克服最初的惰性,但是到信念的確立和踐行時,法律則是一種威懾作用。我們當今的德育也正是在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上不能很好的銜接。但是人的審美需要則恰可以成為激勵自我走向道德實踐的內在動力。道德教育訴諸人們的理性,使人們認識到應該怎樣去做,美育通過其關注個人情感,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的特點,使人們從內心情感上主動的接受,心甘情愿去做。席勒也指出:“要使感性的人成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們成為審美的人,沒有其他途徑。”①因此,促進美育和德育的融合,借鑒美育精神,可以完善道德形成的環(huán)節(jié),使個人道德品質發(fā)展過程更加順利和扎實。而個人也因為審美的觀照,美的浸潤,方可怡養(yǎng)心性,面對人生變得更加從容。

其次,二者的有效融合也有利于個人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中國當代社會,金錢、物質越來越荼毒人心,扭曲了人們內心真、善、美的那一面,許多大學生的價值觀也不可避免地因為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而變得低俗。但是德育僅僅通過課堂或實踐并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而美育恰因為其超功利的特性使得人們可以幫助人們克服過度偏向物質的價值觀念。因為人們在審美的過程中,是以一種強烈的情感體驗為基礎的,或同情或贊賞或鄙夷審美對象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內涵。它是一種感性的心理活動,人的主體性得到充分彰顯,在無任何外界壓力的情況下審視美的形象所傳遞的思想,或是一種價值理念,進而選擇性的接受。

二、提升個人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包括審美感受力、判斷力、創(chuàng)造力等。促進德育與美育的融合,在教學內容中采用更多富含美感的教學案例輔以道德說教,在教學手段上盡可能地擺脫枯燥應用而使其富有美感,那么則會在個人道德品質發(fā)展和審美能力提高、甚至智育上都會有一箭雙雕的功效。而隨著審美能力的提高,個體的欣賞水平、道德情操、思想境界又會有進一步的提升,進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

審美感受力是主體審美、創(chuàng)美的基礎和出發(fā)點,是指主體的感覺器官對審美客體的理解和把握。只有首先感受到美,才可建立審美關系,進而展開審美活動。審美感受力的提高主要是通過對審美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即“在審美過程中作為審美主體的人,一方面要能“神與物游”,把自己的情感移入到審美對象中去,完全進入審美的境界;另一方面又能保持靜觀的態(tài)度,即采取非實用、非功利的欣賞態(tài)度,也就是審美者與審美對象之間能保持一種審美距離”②而這也恰是在美育和德育的融合過程中,需要德育所借鑒和吸收的地方,德育通過與美育的融合行動,在提高德育實效性的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受力。

審美判斷力是在審美感受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審美對象所作出的符合自身價值觀的欣賞和判斷。在促進美育與德育的融合過程中,無論是在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手段亦或是師生關系上都盡量要具有美的內涵,例如在德育教材內容的選擇上要注重正反結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并判斷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做出正確的判斷。

審美創(chuàng)造力則是審美能力的超越部分,是指在感受美欣賞美的基礎上按照美的規(guī)律進行自我創(chuàng)造,可以是思想、新的形象等。這種能力是人類所特有的,馬克思說過“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怎樣處處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建造”③。德育中融合美育,不僅可以使受教育者的感受到德育過程中的美,更加主動地接受理性的道德規(guī)范,也可以提升個人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這種創(chuàng)造力表現(xiàn)在物質創(chuàng)造和精神創(chuàng)造兩方面。物質的創(chuàng)造體現(xiàn)在在生產實踐中以美的規(guī)律為指導創(chuàng)造出既有實用價值又有審美性的有價值的勞動產品,而精神創(chuàng)造則體現(xiàn)在以非功利性為指導,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蘊含深刻韻味的精神產品,這種精神產品可以通過精神作用的方式進一步提升欣賞者的心理境界,進而又可以陶冶個人的情操,完善人的人格結構。

個人審美能力的提高則直接指向生命的豐盈,它為生命增添色彩,欣賞大千世界中的美,并在美的環(huán)境下思接千載,通視萬里,滿足賞心悅目的精神需要;無拘無束,神之所至興之所至,任精神在遠離塵世塵囂的氛圍中馳騁迸發(fā),讓生命更加富有意義。

三、促進個人心理健康發(fā)展

依據馬斯洛等人的理論,道德需要是一種超越性需要,但是在當今競爭日趨激烈、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拉大,人們面臨的機遇、選擇、困難相比于以前的時代都大為增加,物質生活豐富精神生活枯竭的情況下,這種超越性需要往往與現(xiàn)實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這時人們處于一種夾縫中,心理壓力增大,便容易出現(xiàn)各類心理問題。然而,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不僅是有著淵博的知識、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強健的體魄,更需要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早在古代,審美具有疏導情感、保持心理平衡的功能就已經被人們所認識。君子之士、窈窕淑女皆通過琴棋書畫來怡心養(yǎng)性,以達到自我完善、超凡脫俗的境界;“松、竹、梅”并稱為“歲寒三友”,文人吟詩繪畫以頌之,以松比德,以竹喻人,以梅修身,寄托了對高尚情操的贊美,激勵自己堅強地面對挫折和困難,這些都體現(xiàn)了審美與培養(yǎng)品德的結合。美育的疏導作用具有三個層次。首先,它會給人帶來感官上的享受和刺激,獲得滿足,符合現(xiàn)代人的感性需求。在感官需要獲得滿足的基礎上,達到第二個層次,它可以引導人們超越感官需要達到精神上的滿足與愉悅,成為精神生活的調節(jié)劑,避免人們在遭遇重大挫折時而導致心理失衡。第三個層次即是由于美育所具有的超功利性,它指引人們走出功利主義的怪圈,讓人們在審美中獲得精神上的終極依托,給人們帶來憧憬和希望,讓人們看到生活中的美好與快樂。亞里士多德認為,生命的本質在于追求快樂,使得生命快樂的途徑有兩條:第一,發(fā)現(xiàn)使你快樂的時光,增加它;第二,發(fā)現(xiàn)使你不快樂的時光,減少它。因此美育讓人的心理承受空間增大,幫助人們保持心理平衡,成為引導人們走出道德危機、道德迷失的一條重要途徑。(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席勒.美育書簡.[M.]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92頁

第2篇:德育的重要意義范文

[關鍵詞] 小學生; 關愛教育; 意義

一、關愛教育的內涵

關愛教育本質上是一種情感教育,是以“愛”這一教育的情感因素為辦學理念的人本教育?!瓣P愛”的涵義包括兩個方面,即“關”的內涵和“愛”的內涵?!瓣P”的內涵有關懷、關心、關注、關照、關切,即關懷學生身心和諧,關心學生學業(yè)發(fā)展,關注學生成長過程,關照學生人生困惑,關切開展“五生”德育(生本德育、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存德育、生態(tài)德育);“愛”的內涵有:慈愛、博愛、撫愛、護愛、憐愛,即指教師對每個學生傾注父母般而自然的慈愛,對全體學生公正而無偏私的博愛,對學生學習、生活體貼而悉心的撫愛,對學生成長中不足包容而尊嚴的護愛,對學生身心發(fā)育真摯而尊重的憐愛。簡言之,關愛就是作為主體的個人對客體的關照和喜愛或關心和愛護,即主體對客體的存在和價值的認可、尊重、欣賞、贊美以及主體為維護客體的價值和存在而作的種種努力。

二、加強小學生關愛教育的重要意義

1.讓學生身體力行,真正體驗到關愛之樂

在關愛教育中,學校的領導、教師和管理人員都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他們以德踐行,關心學生的學業(yè)發(fā)展,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關照學生的人生困惑,引導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懂得互相幫助和合作,共同愉快地學習。老師還通過自己的行動,教會學生懂得如何去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自然。同時,學校開展關愛教育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身體力行,真正體驗關愛之樂。

2.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使全體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互動,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通過老師的引導、激勵、表揚和鼓舞,學生的主體性得以發(fā)揮,思維激活,敢于想象、聯(lián)想、幻想,敢于表達自己,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感受到自己被老師和他同學重視,感受到自己思想火花的噴發(fā),有表達和表現(xiàn)的欲望,開始對知識進行思考,并且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新知識,無形中體驗到收獲的。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同樣能體驗到教師和同學對自己的支持、關注和期待,一種美好的情愫注入學生的心靈,交流和溝通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課堂活躍起來,知識也靈動起來,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在此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都是平等交流關系,老師尊重學生主體,不再以灌輸?shù)姆绞奖黄葘W生接受知識,而將知識作為交流的話題,讓學生在情境中思考知識、運用知識,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3.關愛教育有助于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良好的校風

領導關愛教師,視教師為教育之本,幫助教師解決工作、學習和生活方面的困難,尤其是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供條件支持和物質保障,為教育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教師之間互相支持、互相合作,在促進專業(yè)發(fā)展的同時走向共同的目標――一切為學生的發(fā)展;教師能夠始終以學生為本,處處為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著想,以大愛、博愛來關心愛護學生,教會他們學習方法、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以自己高尚的師德影響和塑造孩子們靈魂,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師生之間消除了隔膜和代溝,建立了互信和友誼,學生愛戴老師,老師喜歡學生,師生之間在學習、生活方面進行積極的交流和溝通,學生逐漸形成了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好風尚;學生之間也形成了互相友愛、互相團結、互相幫助,懂得合作,懂得彼此分享快樂和幸福,在老師的教導下,他們學會關愛別人,在和諧的伙伴關系中享受著童年的快樂。

4.關愛教育使小學生懂得熱愛社會、熱愛自然

在學校里,小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感受到自己是校園中主人的快樂和幸福,他們逐漸養(yǎng)成了小主人的責任感和意識,學會了怎樣關愛別人,熱愛學習、熱愛學校,在被關愛中體驗關愛的樂趣。校園里他們尊敬老師、關心老師,理解老師的辛勤勞動。他們講文明、講禮貌、講衛(wèi)生,他們愛護班級、愛護學校,積極參加學校和班級開展的活動,勇于表現(xiàn)自己,喜歡和同學團結合作,為班級爭取榮譽,形成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在家庭里,他們懂得關心父母、孝敬父母,幫父母做家務。他們開始理解父母,和父母交流,跟父母說自己心里話,他們開始學會與父母商量、征求父母的意見,有了家庭中主人的意識。能夠向親戚中的長輩表示禮貌,為他們端茶遞水等。無論在學校還是社區(qū),孩子們懂得講文明、講禮貌、講公德、講秩序,懂得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開始有意識地關愛身邊的一切。

第3篇:德育的重要意義范文

[關鍵詞]中醫(yī)藥院校;義利觀;路徑

用科學的義利觀對當代青年學生加以教育和引導,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教育課題。國內在高校培育社會主義義利觀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踐,已取得不少成果。醫(yī)學院校的義利觀教育不僅關系到學生在校期間的全面發(fā)展更關系到將來的醫(yī)風醫(yī)德建設和醫(yī)療服務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具有“源頭教育”的重要意義。文章旨在通過具體的教育途徑,用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方式讓醫(yī)學生將優(yōu)秀的義利價值內化為人格、修養(yǎng),外化為正確的價值選擇和自覺行為。

一、貫穿于課程教學中。構建完整的教育體系

學校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主要依靠課程。任何內容的教育都不可能僅靠某一門甚至某一類課程實現(xiàn)預期的目的。教育體系的形成需要不同學科和不同課程的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和完善。要通過教學的途徑進行義利教育必須深入發(fā)掘各類課程的教育資源,不斷強化并實現(xiàn)各門課程的育人功能。

(一)融入課程

1.專業(yè)課程。專業(yè)教育不只是專業(yè)知識的傳授和職業(yè)技能的培訓,還包括與該專業(yè)有關的倫理精神、文化傳統(tǒng)。醫(yī)藥專業(yè)的學生是未來醫(yī)藥行業(yè)的主力軍,醫(yī)學專業(yè)技術和醫(yī)德修養(yǎng)都是學校進行專業(yè)培養(yǎng)的目標,缺一不可。教師要在專業(yè)課程的教學中拓展德育空間,將醫(yī)療腐敗、醫(yī)患糾紛等社會熱點作為教育內容和素材,引領學生價值目標的走向。讓學生在掌握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對自己將要從事的工作會遇到哪些困難面對什么樣的沖突和選擇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并鍛煉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起正確的職業(yè)意識、職業(yè)精神、職業(yè)道德。這既體現(xiàn)學校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又從長遠上呼應了醫(yī)療衛(wèi)生行業(yè)對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精神的需求。

2.醫(yī)學人文類課程。人文教育與醫(yī)學專業(yè)教育是互相滲透,緊密結合的。人文課程中的“兩課”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是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徑。義利觀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在內涵與實質上是高度契合的。因此,要充分發(fā)揮馬列主義理論課、思想品德課的作用,將義利教育有機融合在“兩課”的教學內容中,有效穿插于教學過程中。文學、歷史、醫(yī)學心理學、衛(wèi)生法學等課程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和人文精神,教會人如何處理自我身心、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啟迪學生在人格、人眭、人的價值、尊嚴、人生的意義方面的思考:是實施義利觀教育的有效載體。

3.就業(yè)指導課程。就業(yè)指導課程也是培育正確的義利觀的重要途徑。就業(yè)指導課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所學專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和趨勢,明確擇業(yè)取向,堅定醫(yī)學信念,樹立起為大眾健康服務的職業(yè)自豪感。同時對醫(yī)療衛(wèi)生行業(yè)的性質、工作要求、職業(yè)知識、道德素質、福利待遇等都有一個先期的了解,形成正確的就業(yè)心理和就業(yè)觀念,避免將來因就業(yè)期待與現(xiàn)實情況的落差而產生心理失衡進而做出、道德失范的行為。

(二)教學原則

1.尋找結合點,注重自然性、有效性。在各課程的教學中融入、滲透義利觀教育首先要立足教材實際,緊扣教材內容。不能脫離教材,生搬硬套、強行介入。要找到所講授內容與義利觀教育的內涵相聯(lián)系之處或結合點,自然地切入并交融于本門課知識的傳授中。既體現(xiàn)本門課程內容的主體地位又使義利教育的滲透有序、有效進行。其次,要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提高教育的實效性。不對教育的內容過分解讀,過分強調,每一句話都非常明顯的標記上“義利觀”字眼,將整堂課上成義利觀專題教育。適時切入,引導到位,點到即止,給學生思考和領悟的空間。

2.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注重可操作性。教育內容要盡可能豐富、生動、有新意,教學形式不能單一,照本宣科。要營造自由、開放、“熱鬧”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采用講授、討論、案例分析、寫作、情景演示、辯論等多種教學方法,結合社會和醫(yī)療行業(yè)的現(xiàn)象和熱點問題,引發(fā)思考,加深理解。

3.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就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本,既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真正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與進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進行強迫式教育,以老師的身份居高臨下的強制性灌輸,迫使學生硬性接受,這樣做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和逆反心理,難有教育、說服、引導的效果。要讓學生積極投入教學全過程,對問題和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的分析、判斷和評價。然后才是在師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或者修正自己的觀點或者完善認識,提高對道德判斷和評價的能力,并形成內心的穩(wěn)定認識,將受教育轉化為自我教育。思想教育如果不講究方式方法往往枯燥乏味,流于說教。教師要注重將教育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貼近社會現(xiàn)實,著眼于解決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困惑和矛盾,在有生活情景和聯(lián)系的實例中調動學生情感,引導學生判別是非、善惡、榮辱,產生與科學的義利觀相一致的情感體驗,切實感知義利教育內容的價值和意義。

二、樹立榜樣。發(fā)揮榜樣的示范教育功能和價值認同功能

榜樣身上凝聚著道德力量,具有傳承、傳遞優(yōu)秀的價值觀的功能。發(fā)揮榜樣的力量是學校培育正確的義利觀的重要舉措。與學生接觸密切的老師是最為直接的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人師者當用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言語行事引導和影響學生。學校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教師要自覺地提高師德修養(yǎng),以自身在教育工作中的態(tài)度、情感、作風、原則在義利教育中做表率。醫(yī)學院校的很多老師同時還是長期奮戰(zhàn)在醫(yī)療一線的醫(yī)務工作者,他們勤奮工作,為解除病患痛苦無私忘我;堅定醫(yī)學信仰,為服務大眾健康敬業(yè)奉獻;追求精湛的醫(yī)術和高尚的醫(yī)德情操的職業(yè)精神都能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染、感召。學校和當?shù)氐拿现嗅t(yī)也是醫(yī)學生踐行科學的義利觀的精神榜樣,他們治學嚴謹,廉潔行醫(yī)的典型事例,一生奉行仁心仁德的人格魅力都契合了醫(yī)學院校對學生進行義利教育的要求。學校重視榜樣的作用,教學中注重引用身邊人物的先進事例,長期堅持必能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榜樣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為作用于學生,促進學生道德的發(fā)展和理想人格的形成。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涵育優(yōu)秀的價值觀

校園文化是引導、影響、培養(yǎng)學生行為與品格的重要陣地。中醫(yī)藥院校要以體現(xiàn)醫(yī)藥文化特色的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和環(huán)境推動、促M義利觀教育的深入開展。首先要將正確的義利觀念有機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的范疇內,讓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義利教育相結合,充分挖掘教育資源、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提升教育實效,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使學生沉浸其中陶冶情操、完善品格。其次要注重校園環(huán)境的熏陶。學校樓群、走廊、教室墻壁的裝飾既要體現(xiàn)中醫(yī)藥特色又能彰顯人文教育特色。比如,懸掛附有事跡簡介的名老中醫(yī)畫像:張貼體現(xiàn)醫(yī)德修養(yǎng)的名句:制作與義利內容相關的黑板報;宣傳欄開辟義利教育專欄,宣傳古今在道德建設方面的楷模與其故事。通過環(huán)境的熏陶使學生將“以義取利”、“見義忘利”的價值取向內化為人格和修養(yǎng)。再次,以活動為載體,結合醫(yī)學生的行業(yè)背景和專業(yè)特點,有側重點、有針對性、方式多樣化地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做到在活動中滲透教育,教育與實踐相結合。比如,聽取先進人物事跡報告,觀看反腐倡廉影片,舉辦義利教育專題講座,開展義利主題的征文比賽、辯論賽等。在各種富有時代特色,結合思想性、人文性、藝術性的活動中增強學生的道德意識和價值認同。另外,還要創(chuàng)建宣傳平臺,利用校園網傳播主流價值觀,宣傳先進人物典型事跡。廣播站播送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以理喻人,以情動人,涵養(yǎng)學生的心靈。

第4篇:德育的重要意義范文

我們把學校教育分為德育、智育、體育等三個主要的方面。在學校教育中,智育重在對人的智力開發(fā),這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才智機構的主要方面,而智育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xiàn)的,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集合,現(xiàn)在也有人把心理健康歸為德育。長期以來,學校教育總是人為地把德育與其他諸育割裂開來,把德育當作是學校分工中的一個門類,總是把“教學”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這種“教學崇拜”還有不斷加強的趨勢,使學生才智因素的培養(yǎng)有觀念和行動上的保障。在此情況下,對學生非才智因素培養(yǎng)的任務就顯得十分重要。而德育是完成這方面任務的重要手段。事實上,德育、智育、體育是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的的三個重要方面,德育屬于教育目的的范疇,德育不是學校的一種工作,而是學校一切工作的歸宿,是學校一切工作的最終目的之一。因此,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過程,要把德育滲透到諸育當中去,做到相互聯(lián)系,密切協(xié)調,共同育人。

塑造人類的精神和鑄造人的靈魂,這是時代賦予教育的重要任務。不少人往往有這樣一種思想誤區(qū),即把學生道德的有無,片面地定義在對人的意志與行為的限制與防范上,將道德教育變?yōu)榭斩吹恼f教和粗暴的灌輸。這種通過強硬的紀律約束,嚴密的管理程序,量化的評價手段和無情的懲戒措施,嚴格控制了學生的道德行為和道德成長,無視人的價值內涵和精神品性,把本應溫情脈脈的道德教育變?yōu)楝嵭嫉男袨橛柧毢拖麡O防范。毋庸置疑,信息時代對人的要求之高是前所未有的,道德的社會作用之大是前所未有的,道德教育的緊迫也是前所未有的。人的全面發(fā)展首先是德育的發(fā)展,學校教育不可能少了德育。

學校德育是個系統(tǒng)工程,是就其內容和實施途徑來說和。就內容說,學校德育應該包括愛黨、愛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勤奮學習、遵紀守法、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就實施途徑而言,是以專門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課為主,各學科滲透,充分利用校內團隊、各種群體組織和集會、節(jié)日慶典、升降旗儀式、晨會和課外活動等形式進行落實的。

實施素質教育首先是思想觀念的轉變,而思想觀念轉變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充分利用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對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體――學生,進行思想滲透和灌輸。如何加強職業(yè)學校各學科的德育滲透,是當前教改中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在全社會普遍重視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大氛圍下,學校作為專職教育單位,“把德育放在學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們的共識。加強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和心理品質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起著主導的決定性作用。為了推動“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這一教育理念,積極開展“各學科滲透德育”,拓展德育陣地,增添德育渠道,豐富德育形式,擴充德育內容,使學校傳統(tǒng)美德特色教育在學科滲透中增添新的時代內涵,在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作為我們職業(yè)學校不僅要對學生進行“五愛”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要特別加強職業(yè)道德教育、職業(yè)理想教育和創(chuàng)業(yè)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庇纱丝磥?,人的一生,“習”性教化可謂是最重要的了。從出生到入學應屬童年時期,是啟蒙階段,主要受教于家庭環(huán)境和父母;從入學到畢業(yè)(不管何級)屬青少年時期,是成長階段,主要受教于學校環(huán)境和教師;從學校畢業(yè)以后是成年時期,是工作階段,主要受教于社會環(huán)境和自我教育,以至終身。童年雖短,卻是人生之基石。古人所云“三歲看老,百歲瞧小”,早已道出了這一時期的重要性。此時期的關鍵應取決于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優(yōu)劣和父母親屬的素質。而跨入社會后的成人期,其工作、生活、為人處事的“德性”、方法,主要來自前兩段時期的“教化”所得。那么,學校教育在整個人生長河中,起到什么具體作用呢?筆者認為:學校教育主要應起補救、輸送、升華的作用。因此,作為人生中間階段的學校教育來說,就要針對每個學生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及時采取補救、輸送、升華的措施,這應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導思想。

首先對那些家教失誤的孩子,學校是醫(yī)院,教師是醫(yī)生。我們應發(fā)揚醫(yī)護人員那種救死扶傷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不歧視,更不能辱罵學生及其家長。而應采取一切力所能及的措施,通過學校環(huán)境的影響,家教制度的建立,政府行為(社區(qū)活動)的支持,使其逐步轉化到“健康”人群中來,共同接受良好的道德品質教育。

第5篇:德育的重要意義范文

【關鍵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因壓力而產生的心理障礙也日益顯著,這已經嚴重影響到個體的生活、學習及性格特征。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逐漸不能適應當今大學生的內在需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疏導相結合就顯得尤為重要。心理疏導可以有效消除個體心理障礙,引導個體人格的完善,將其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和針對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黨的重要工作手段,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社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內容。當前,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特殊類型,既具有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同時還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它以宣傳和傳播,實現(xiàn)國家富強和民族獨立,培育大學生正確、科學、統(tǒng)一的政治觀念、思想道德素質、法律素質以及心理素質,完善人格和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根本任務。1

(二)心理健康的內涵

心理健康的人往往具備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這樣的人愿意與人交往,而且能用尊重、寬容、理解和友好的態(tài)度對待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具備協(xié)調良好的人際關系的能力。即使在面對環(huán)境變化的時候,面對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心理健康的人也能夠及時的進行自我調整,自我完善,開拓新的生活空間,建立新的友誼和新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的情況是人的心理健康情況最直接的反映。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內涵不斷發(fā)展的概念。廣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學習國內外先進理論和技術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的具體情況,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不乏真知灼見。我們可以這樣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通過一定的教育手段對學生施加影響,保證學生在知、情、義、行等方面處于一種心理健康狀態(tài),教育引導學生發(fā)展正常的智力,培養(yǎng)穩(wěn)定而快樂的情緒、高尚的情感、頑強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人際關系等等,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方位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高校大學生面臨的社會環(huán)境和競爭日益紛繁復雜,我們面臨的學習、就業(yè)、情感等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不可避免的會多多少少的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國內大量的研究也表明,在大學生中,有將近 20%的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僅對自己的健康成長有重要的影響,對我們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也有關鍵的作用。所以,高校的大學生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和關注。

基于這種現(xiàn)狀,高校有必要對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心理教育。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其心理的成熟,健全其個性和品格,同時防患于未然,使其做好必要的心理準備。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過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應對挫折和困難的能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健全的大學生人格,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優(yōu)秀心理品質,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現(xiàn)在的在校大學生已經是90后,我們這一代人多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從小家長就傾注了太多的愛與太多的關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們這一代人在性格上的一些缺陷。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從理論上教育,更應該從大學生的內心需求出發(fā)來疏導、教育學生。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應當合理運用心理學知識,關注學生心理狀態(tài),采取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的方式,更能從心理上把握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心理動態(tài),并針對問題癥結,有效疏通學生打開心結,引導其主動思考自身的問題并加以改正,為其身心健康發(fā)展清除障礙。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心理疏導方法,可以使教育者更深層次地了解到大學生的思想脈搏和心理特點,以及學生的個性特征,從而能夠更及時準確地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所以,心理疏導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心理疏導也可以使思想教育工作更有針對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有針對性地解決大學生的思想問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能落到實處,起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須掌握學生的思想癥結、心理動態(tài)。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逐漸運用心理疏導來了解學生的實際問題,通過心理方法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準確找出問題原因并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思想障礙。這樣就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針對性、實效性。

良好的人格是正確世界觀、健康心理素質及個人道德修養(yǎng)等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也是大學生發(fā)展自己,完善自我的根本,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標就是促進大學生健康人格及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實現(xiàn)育人目標首先就要培養(yǎng)大學生的健康人格。健康人格的塑造需要根據大學生的個體特征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和思想教育。對心理素質差、有思想障礙等問題的學生進行疏導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調整心態(tài),完善人格,提升德育素質。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地運用心理學知識,這要求學校要提高思政輔導教師素質,擴大具備心理學知識教師的隊伍。造就一支具備綜合素質高,熟悉心理知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高校要注重對心理疏導師資的培養(yǎng)和補充,要逐漸建立以專業(yè)心理疏導教師為主,其它學科教師疏導為輔,專兼互補、相對穩(wěn)定且素質較高的心理疏導教師隊伍。

注釋:

第6篇:德育的重要意義范文

【關鍵詞】中職生禮儀教育德育教育重要性

隨著職業(yè)教育改革的進行,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辦學理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人才培養(yǎng)目標從注重技能的培養(yǎng)到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職業(yè)道德教育,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放在了職業(yè)道德的培養(yǎng),措施是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核心是職業(yè)能力的培育,目標是培養(yǎng)適應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專門的合格人才。近年來,正悄然發(fā)生著變化,他們對學生的社會認知技能要求超過了其專業(yè)技能,用人標準從以往的“實用型”逐步轉化為“綜合素養(yǎng)型”,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職業(yè)道德基本素質格外看重。其中,如“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有良好的禮儀素養(yǎng)”、“有誠實守信的精神”、“有服從意識”等等。

古語云“德誠于中,禮形于外”,禮儀是人的道德行為的一種外化形式,屬于道德的范疇。禮儀教育能提高中職生的道德水平,德與禮相輔相成、互相依托。禮儀使人們在交往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團結友愛、互相尊重、謙遜有禮、待人和氣、談吐文雅、與人為善,而這些都源于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1]。中職學校要注重從營造良好的校園文明氛圍入手,緊密圍繞著“至誠、至信、至善、至美”的辦學理念,以“以禮育人”為突破口,讓中職生通過禮儀教育深刻體會到禮儀的內涵,并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交往中自覺地、輕松地接受禮儀的熏陶,強化道德觀念,從而提高道德水平。

但是從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的現(xiàn)狀,尤其是禮儀教育的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因為現(xiàn)在的中職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受到過多的呵護甚至溺愛,不少孩子在社會交往中,往往習慣于以自我為主,往往缺乏一種與人謙讓、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關心、體諒別人,有時顯得智力有余而教養(yǎng)不足、缺乏必要的禮儀修養(yǎng)[2]。中職學校,近年來主動適應市場的變化,使學生在濃厚的校園文化熏陶和良好的文明禮儀氛圍影響下,通過訓練、熏陶,達到了道德的內化,形成了自覺的道德意識和良好的道德行為,提高了道德素養(yǎng)和道德實踐能力??偨Y中職學校的經驗,對中職生進行禮儀教育與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把禮儀設為中職生的必修課

禮儀教育實質是培養(yǎng)人的教養(yǎng),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與他人相處。禮儀教育,可以培養(yǎng)一種理解、寬容、謙虛、誠懇的待人態(tài)度;一種是非分明、與人為善、樂于助人的做人品行,一種彬彬有禮、落落大方、談吐文雅、風度翩翩的行為舉止。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對禮儀方面的知識有迫切需求,因此,禮儀應該成為每個中職生的必修課,而且應該是學生在校前期完成的教學任務,因為良好的個人形象形成是需要一個養(yǎng)成過程。

二、重視教師禮儀素養(yǎng)的示范作用

教師在學生心靈及人格的塑造及養(yǎng)成教育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是其他社會成員無法相比的。學生善于模仿,教師的人格魅力、言行無形中都可能為他們所效仿。教師符合禮儀要求、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舉止,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教育著每一個學生。任何時候教師都應做學生的榜樣,以優(yōu)雅的舉止、規(guī)范的禮儀的和標準行事,教師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標定位在禮儀美和心靈美的和諧統(tǒng)一上,利用榜樣示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加強規(guī)章制度建設,建立有效的評價和監(jiān)督機制

禮儀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自我約束,自我糾正,形成良好的禮儀行為。禮儀對行為的規(guī)范作用,需要自律,同時也需要“他律”,即靠社會輿論來監(jiān)督。所以,僅靠引導是不夠的,還需要制定和完善必要的各種管理規(guī)章制度來做保障,如制定包括禮儀內容在內的職校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并加強監(jiān)督和反饋,將禮儀表現(xiàn)作為學校各類評優(yōu)的一個內容等。逐步規(guī)范職校生自身行為,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來提高自我約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

四、營造充滿禮儀氣息的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塑造學生性格的環(huán)境。把校園營造成一個充滿禮儀的精神家園,注重環(huán)境的隱性教育作用,加強學校精神文明建設,以積極健康、具有時代特點、針對性強的內容教育廣大學生。把包容合作、團結互助的群體精神,自立、自強的獨立精神,誠信守約的道德精神,注入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以禮儀樹立學校形象,以禮儀展示學校風貌。經常開展各種禮儀活動和競賽,開展文明班級評選活動,營造濃厚的禮儀氣氛。使學生學會自我約束,自我糾正,形成良好的禮儀行為。從而促進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助推學校發(fā)展。

五、注重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

個人良好禮儀習慣的形成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形成教育合力,相輔相成,起到整體化教育效應。禮儀作為道德的一個重要方面,應該從小抓起。為此,家庭教育要徹底轉變重智輕德的觀念,家長要樹立良好的禮儀形象,為孩子營造充滿文明禮儀氣息的家庭氛圍。社會作為禮儀教育的大課堂,要大力宣傳必要的禮儀知識,把禮儀作為有關文化活動的重要主題。學校要加強與家庭、社會的聯(lián)系,利用自身的特點和優(yōu)勢,開展各種形式的禮儀教育。

六、改變職業(yè)教育形式

中職學校的教育與普通的高中教育不同,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而言,如果只是單純的通過德育教育理論,教師通過概念性的讓學生接收德育教育的知識,想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比如改成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形成一個師生共同參與德育工作機制,從中讓學生作為整個教育活動的主體,建立一個職業(yè)道德教育與職業(yè)素質教育為主要教育目標的德育教育體系[3]。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可以以理論教育為主以及其他教育形式為鋪助的一種教育模式,通過各種方面的逐漸滲透來改善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現(xiàn)狀,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

七、提升道德教育的質量

在中職學校中,要想提高德育教育的質量,就必須要先將教師的道德素質提升起來。其實一個學生的教學質量,與這個學校教師的素質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因此如果這個學校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那么就一定能夠提升這個學校的教學質量,也只有教師的道德素質夠高才能夠真正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教師在向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理論知識,教師還應該要不斷的去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方法,并且其他學科的教師也應該要結合課程中的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將德育教育的內容滲透進去,從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教學水平。

總之,加強中職生的禮儀教育與德育教育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中職院校的學生在掌握專業(yè)技能的同時,只有具備良好的禮儀素質以及道德素養(yǎng),才能夠成為被社會認可的高素質的人才,但這也是一項牽涉整個社會的系統(tǒng)工程,更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

參考文獻

[1]周軼佳.加強禮儀教育,提高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四川師范大學.2007.

第7篇:德育的重要意義范文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市場的激烈競爭,每個醫(yī)院都為本著為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這一社會問題而努力奮斗著。在如何提高醫(yī)療質量,降低醫(yī)療費用、改善醫(yī)療環(huán)境、降低醫(yī)療及藥源性疾病的發(fā)生率、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等方面下功夫,因此,合理用藥對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藥源性疾病的發(fā)生和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有著重要的作用。而臨床藥師是實施臨床合理用藥的主體。現(xiàn)從以下幾個方面說明臨床藥師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1 確保臨床合理用藥,努力提高醫(yī)療質量

1) 提高臨床治療療效

臨床醫(yī)師在診斷治療疾病時,通常都把目光放在藥物的適應癥上,要求對病人的療效快,特別是對于一些發(fā)燒的患者,加上患者家屬的急切心情,要求立竿見影。而臨床藥師對藥物的作用、藥理、用藥方法、給藥方式、聯(lián)合用藥、藥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經濟性、不良反應等有著比較豐富的專業(yè)知識,他們往往從藥代學、藥動學、藥物經濟學等方面來選擇,并且兼顧藥物的不良反應、相互作用,為臨床醫(yī)師提供切實可行的藥物治療方案。

2) 保證合理的給藥方式

隨著藥學事業(yè)的發(fā)展,要求對藥物的使用選擇適當?shù)慕o藥途徑,有些藥物需要肌注,有些藥物需要靜滴,有些藥物需要口服,有些藥物需要外用。給藥途徑不同,主要考慮藥物的吸收和代謝,以及藥物的不良反應。所以在治療疾病中,即使藥物的選擇合理恰當,若缺乏合理有效地給藥方式和給藥時間,藥物的療效也會大大降低,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臨床中有些病情相同的病人,雖所選的藥物相同,但用藥的途徑、時間、順序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歸屬。所以,給藥方式、給藥途徑應根據病人的病情來選擇,針對這一情況,臨床藥師可以查閱資料和相關文獻,根據每種藥物在體內的分布、吸收、轉化等來指導臨床用藥。

3) 提高臨床用藥安全性

每一種藥品都有兩重性,既有它治療的一面,又有它危害的一面,許多藥物的不良反應或藥源性疾病就是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產生的,臨床藥師在工作中發(fā)揮特長,可以通過查閱藥理學文獻資料,通過藥物學計算軟件,根據患者病情推薦某種藥物的最佳劑量等,為臨床醫(yī)師和護士提供藥物信息、藥物咨詢等工作,必要時對某些藥物做血藥濃度監(jiān)測,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確保用藥安全。臨床醫(yī)師對患者使用抗菌素藥效果不理想時,可以聽取臨床藥師的建議,考慮換藥或做藥敏試驗,以減少耐藥菌的出現(xiàn),提高治療效果。一些藥物對肝、腎功能有影響,如抗結核病藥利福平、異煙肼等,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應建議做生化指標檢驗。臨床醫(yī)師還可以通過查詢患者的長期醫(yī)囑和臨時醫(yī)囑,結合藥物的特點及病情的發(fā)展,對用藥情況進行分析,如有疑問,可以及時與臨床醫(yī)師交流,這樣有利于藥物的正確使用,防止藥源性疾病的發(fā)生,使他們在治療中及時的防范,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提高臨床用藥的合理性,保證病人的用藥安全。

2 降低費用 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

當前,由于藥品流通環(huán)節(jié)上的不正之風和虛高的要價,使藥品的濫用和不合理用藥增多,含同一種成分的藥品,生產廠家由于追求更高的經濟利益,更換了它的劑型、包裝,其身價就提高了一倍甚至幾倍,而臨床醫(yī)師出于自身的經濟利益,造成不合理的用藥情況嚴重,再同一張?zhí)幏缴铣霈F(xiàn)相同類的幾種抗生素,再大治療方面下大包圍,患者住院費用提高,無形中給病人增加了經濟負擔。而臨床藥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在臨床中的藥品監(jiān)督管理工作,從經濟學角度來確定藥物的治療方案,在考慮治療效果的同時,兼顧成本消耗,在成本和療效之間尋找一個最佳點,可選擇單位成本低產生效果最為理想的治療方案。對于一些治療指數(shù)低、藥代動力學過程個體差異大、毒副作用大的或合并臨床用藥時,臨床藥師可指導進行血藥濃度監(jiān)測,以免產生中毒現(xiàn)象而重新治療,為病人增加經濟負擔。

3 為患者提供滿意的用藥咨詢

第8篇:德育的重要意義范文

外面的世界那么陰冷,又常常那么多意外。

打開門迎接你,看到你安然無恙再次站在我面前。

我總是會感謝上蒼,讓我們再次相逢。

輕輕推開窗戶,湛藍湛藍的天上,一彎新月高高懸掛在天邊。一團流云緊緊圍繞在月的周圍,還有幾顆星星在不遠處調皮地眨著眼睛。難得有這么一個好的夜晚,風雖然有點冷,但看著眼前的景色,心里自然溫暖了許多。悄悄疑望濃濃的夜,思緒紛紛。我的心微微顫動了,不由的低低呼喚著你的名字,你知道嗎?很多日子以來我不止一次倚在窗前默默念憶著你的身影。

這些日子以來,細細的月光照在我靈魂最深的庭院,就像那些千年來的情素,早已經埋在了我夢里。當你站在我身邊,在孤獨飄泊的路上,我從未見過的花,一時間在我的身后綻放,從未見過的樹,像牢不可破的愛情在我身邊蔥郁生長。

當我站在靜靜的夜里,感受著你給我的溫馨,整個人跌進了對你的柔情里。于是,那些無聲的旅途,那些失落的往事,都成了一個舊夢,隨風飄走。而再次展現(xiàn)在我眼前的是你可親的臉龐,是你溫暖的胸懷。想著輕輕貼在你胸前的感覺,想著你環(huán)著我腰的幸福。我知道,在這瞬間,我全部的愛都淌在了你的眼簾。

我的奢望,是你溫暖的大手能再次握著我的手,你寬厚的肩膀能再次讓我靠著。我把自己的情感燒得溫溫熱熱,寄還給你,我把自己的靈魂覆蓋在你的心靈深處,讓你的心燃燒。然而,今夜,我把自己藏在了無人的角落,我把自己關進了陰暗的屋子。我仿佛成了一個沒有去處的游魂野鬼在若大的森林里游漓。可是,你知不知道我在思念你。輕風徐徐掠過,我的靈魂被吹散,我的呼喚四處流走。我笑了,柔柔地笑,我想,始終,你會聽到我的呼喚。

沒有什么理由,道不清說不明的一種感覺油然而生。你是我的一見鐘情。我每天用心祈禱著,等待著,我們能再次相逢。漫漫黑夜里,常常望著濃濃的黑夜癡癡的想。你是不是也在想我,也在憶念我。我甚至會想到,或許我們會踩著單車去開滿黃色油菜花的地方。放下單車,然后十指相扣走在開滿油菜花里。天,藍得透亮,云,流得消遙自在。微風輕撫著滿地的花瓣,鳥兒在頭頂歡躍地飛過,而我們咬著耳朵悄悄私語。有可能你也會像電視劇里的情節(jié),用小草編一個戒子套在我的手指。那么,我該有多么的幸福,我該有多么的快樂。

第9篇:德育的重要意義范文

啟迪;智慧;發(fā)展;個性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8―0056―01

藝術教育主要是指美術、音樂、舞蹈、戲劇等學科的教學工作,它在素質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它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修養(yǎng),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智力的開發(fā)。藝術教育的獨特性就在于:從藝術中學生可以得到對自身和世界的知識、信仰和價值,這些認知、觀點、體驗和意義是任何其他學科所不能提供和替代的。通過藝術教育可以訓練學生用眼、耳或肢體去感受和觀察事物的能力,能使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力得到拓展和發(fā)掘,并由此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而這些能激發(fā)學生對美的愛好及追求,能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和認識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

藝術教育的功能就是培養(yǎng)人的道德情操,使人能懷著一顆積極、友善的心去對待一切事物。具有藝術修養(yǎng)的人,能夠賦予客觀事物以積極、艷麗的色彩,能夠用愛心對待人和物,這就是藝術的美化功能。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和靈魂,例如中國油畫家羅中立的《父親》,就是表現(xiàn)了一位典型中國農民父親勤勞、樸實、善良的形象;著名畫家徐悲鴻的《奔馬》表現(xiàn)的則是一種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波蘭鋼琴大師肖邦的《愛國樂章》帶給人們的則是一種催人奮進、使人向善的震撼力量。因此,一部好的藝術作品能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感染作用,它不但能教會學生怎樣做事,而且能教會學生怎樣做人。藝術教育通過讓學生在審美過程中有不同的情感體驗而發(fā)生作用,它避免了枯燥的說教,能夠有效地彌補學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不足。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思想品質,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許多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情感,包括很多藝術家本人就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杰出的民族英雄。還有另外一類藝術作品,以描繪祖國的自然風光和傳統(tǒng)文化為主要題材,雖然不是重大題材,也沒有直接抒發(fā)愛國主義情感,但同樣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比熱愛以及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藝術教育正是以這種獨特的方式感染并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三、能夠啟迪學生的智慧,提高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無論是美術、音樂,還是舞蹈、戲劇等都是通過具體可感知的藝術形象來再現(xiàn)社會的現(xiàn)實圖景。這種藝術認識是富于理想和創(chuàng)造激情的,可以更容易地滲透到人們的大腦深處,而且會更加深入和持久。因此,在藝術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用敏銳的眼光觀察事物,學會用心體會和感受藝術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美、開拓新事物的美好愿望,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使學生的認識能力、理解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從而起到啟迪他們的智慧、提高和發(fā)展他們創(chuàng)新思維的作用。

四、能夠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藝術教育關注的并非只是單純的藝術知識或精湛的技能,而更重要的是極力追求一種對人類生存有意義和價值的終極關懷精神,它追求的是獨特的思路、純真的情感、廣闊的胸懷和伸張正義的勇氣。任何真正的藝術創(chuàng)造和表現(xiàn)都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和與眾不同的特征,因此在藝術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對藝術的不同理解,要引導學生自由表達對周圍世界的感受以及獨特的看法,要使得學生的潛能能夠得到開發(fā),個性能夠得到充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