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活數學論文范文

生活數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活數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活數學論文

第1篇:生活數學論文范文

1.教學導入階段的生活化教學究其本質而言,小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的早期,感性思維比較強,而且小學生普遍不具備很強的理性思維,面對這種特殊的規(guī)律,廣大數學教師務必清楚地認識到教學方法的改進是教學導入階段的重點內容,只有在此階段將生活相關內容滲透進去,才能夠利于小學生改變學習的動機,并主動積極地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在講解分類法這一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舉一些事例來加以論證,盡量找尋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內容,將數學的思想完全滲透到現實生活當中。

2.教學的內容當中應該完全地滲入生活化當中要想讓學生在枯燥的學習生活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并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最為便捷的途徑就是依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從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相應的生活情境。也只有這樣,小學生才能比較自然地融入教學氛圍當中,從而產生對學習的欲望。教師可以通過畫圖和學生圖片喚起學生的興趣,運用簡單數學模型,便能將這些枯燥的數字比較恰當準確地包含進去。一旦生活和數學結合在一起,學生再算起來就比較容易接受,無形之中就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進而降低了教師教學的難度。

3.課后布置作業(yè)的生活化要求長期以來,課后作業(yè)的布置是任何一門課程課堂教學之后進行知識回顧的最佳途徑。數學課堂結束之后,教師如果每天都要求學生去做一些枯燥的純數字的習題,小學生必然會覺得枯燥,也不能按時、準確、高質量地完成作業(yè)。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當盡量將作業(yè)的布置和設計滲透進生活化內容,讓學生在數學作業(yè)的完成過程中,同樣感知到數學與生活的處處聯系。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天記錄家里在買菜或者去超市購物時候的付賬明細,借此讓學生在生活中鍛煉口算能力,也溫習課堂知識,還培養(yǎng)起小學生生活化的數學思想。

二、結語

第2篇:生活數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宣傳主題布景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生活化的數學學習資源大量的存在于學生的生活?!皵祵W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痹谖覀兩磉叺拇蟾墒澜缰刑N涵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人們離不開數學,因而數學在現實世界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系,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讓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

在日常教學中通過以下途徑可以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使教學內容生活化

1.發(fā)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學習資料:在新教材的編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學生閱讀的短文,即“讀一讀”欄目。我們在教學時,經常組織學生認真學習,并要求學生發(fā)表學習心得,上臺演講等。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有關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fā)展,把握數學與生產生活實際密不可分的關系,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了解我國在數學上的重大成就,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2.發(fā)掘實際生活中的學習材料:包括關注校園生活中的數學資源,留心社會生活中的數學資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數學資源。校園、家庭、社會環(huán)境都是學生生活的場所,通過對這些資源的收集利用,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我們應該學好數學,用好數學。

二、使教學過程生活化

1.導入的生活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我們在導入時注意從生活實例引出數學問題,引起學習需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索之中。例如: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新課導人中,我設計了以下情景:“如圖,A、B兩鎮(zhèn)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學,經費已有著落,但學校選址上有爭議,為了交通方便,決定建在公路旁,A鎮(zhèn)人希望建在C處,B鎮(zhèn)人希望建在D處,同學們請你們給予調解一下,應建在何處,到兩鎮(zhèn)距離都是一樣的?”同學們聽后躍躍欲試,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體方案。教師因勢利導地說,我們只要學好線段垂直平分線的知識,就可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了。這樣做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題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難盡善盡美地符合所有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教學時,我們經常結合自己的教學狀況,對教材中一些學生不熟悉的、不感興趣的內容及其情節(jié)和數據做適當的調整、改編,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來取代。例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時,我將例題變成一道聯系班級實際的應用題:“在HfJ~JJ舉行的七年級拔河比賽中,規(guī)定每隊勝一場得二分,負一場得一分,每場比賽都要分出勝負。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場比賽中得到4O分,那么我們班的勝負場數應分別是多少?”由于學生親身體驗了拔河比賽的全過程,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增強,很快就投入到討論問題的氛圍中。

3.練習的生活化:“學以致用”明確地說明了我們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數學練習必須架設起“學”與“用”之間的橋梁,把練習生活化。在講述函數內容時,我編寫了以下練習:霸州二中計劃購置一批某型號電腦,市場價每臺5800元,現有甲、乙兩電腦商家競標,甲商家報出的優(yōu)惠條件是購買1O臺以上,從第l1臺開始每臺按7O計價;乙商家報出的優(yōu)惠條件是每臺均按85計價,兩家的品牌、質量、售后服務均相同,假如你是該校有關部門的負責人,你選擇哪家?請說明理由。通過此題的練習,讓學生了解如何提高經營和消費的決策能力,加深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應用數學的能力。

三、課外應用的生活化

數學應用于實際,才會變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確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信心。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開設生活化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應用、發(fā)展數學。例如:在學習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讓學生分組到操場上測量旗桿的高度。學習了統計圖表以后,讓學生三四人一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時刻的車流量,然后制成一張統計表。引導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他們意識到數學知識真正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服務。

2.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讓學生設計并剪制勻稱美觀的軸對稱及中心對稱圖案,適當地用在黑板報、宣傳欄上,用在主題班會的布景上,或運用軸對稱及中心對稱知識設計建筑物造型、家居飾物,改變自己房間的局部布局等。

3.寫數學小論文和日記:如在學了多邊形的知識后,讓學生寫一寫《生活中的瓷磚》,學了一次函數后,讓學生寫一寫《我們身邊的課桌椅》等。數學論文不僅使學生學到了數學知識,提高了數學應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習作水平。數學日記寫出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感受與得失,反映學習過程中的喜悅與困惑,便于師生間更好的交流。

第3篇:生活數學論文范文

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參與,是學生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方面的有機結合。學生參與的各個方面既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又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于教學發(fā)展過程。在學生行為參與的過程中教師要詳細的對概念、定理的來歷以及解題方法進行解說,引導學生認識問題的情景,找出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讓自己的解題方法與學生的智力水平特點和思維發(fā)展方式盡量貼近,以思維訓練為核心,舉一反三,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一種有效的策略。人的意識和情感是緊密相連的,他們之間能夠相互作用,情感對人的影響既可以表現為支持作用,也可以表現為抑制作用。積極的情感具有激發(fā)促進作用,如果我們在情景引入的過程中設計一些使學生感興趣,渴望去探索的情境,就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之積極地參與到數學教學過程中來。認知參與是指學生在數學教學中使用的反映其思維發(fā)展水平的學習策略方法,在學生參與中是基礎,它對學生的學習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

二、學生參與對數學教學的作用

學生參與對于教學活動的意義是極為關鍵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教育教學活動得以真正開展的基礎和保證是學生參與,它貫穿了教學的全過程。離開了學生參與,整個教學將無從說起。如果學生不參與,那么整個課堂就會變得死氣沉沉,不但老師講課沒有激情,學生也沒有積極性啟發(fā)思維,既不利于學生數學知識、技能的有效獲取、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fā)揮、學生良好性格品質的養(yǎng)成,也不利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教學信息的及時反饋,教師教學知識的豐富以及教師職業(yè)使命感的增強等。知識重要,但并不意味著學生頭腦中的知識越多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知識只有經過深入理解和運用才能形成能力。要深入理解和運用知識、有更高層次數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不僅要有行為的參與,還需要深層次的認知參與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與之相結合,才能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所以要想獲得靈活的數學思維能力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關鍵在于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概念的形成過程,性質的發(fā)現、發(fā)展過程,解題的思維發(fā)展過程,錯誤問題的剖析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頭腦,體會數學認知結構,并能主動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去體驗和感受每一次成功的喜悅。

三、影響學生參與數學教學的因素

新一輪課改下人們紛紛把目光看向課堂,然而走進課堂,卻存在諸多不如意的地方。很多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學習,根本就沒有聽課還隨聲附和,導致表面看上去好像會了,實際問題什么都不懂。影響學生參與數學教學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自身因素

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意識所導致,參與度越高,其所取得的學習成績就越好;另一方面,學生參與程度與學生的學習成績關系密切,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更會主動參與,學習差的學生則總擔心自己不能勝任課堂問題,不敢參與。所以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才能保證數學教學中有高水平的學生參與活動。

2.教學環(huán)境因素

影響課堂環(huán)境的因素往往來自于“物質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兩個方面。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師在課堂上的種種表現、師生互動程度等也對學生參與產生不容小覷的影響。另外班級的座位安排也影響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坐在前排和中間的同學往往參與性高于后邊和兩邊的同學。班級規(guī)模的大小也是影響學生參與的一個因素,一般班級規(guī)模越小的班級的參與積極性越高,反之越低。種種因素表明教學環(huán)境的好壞是影響學生參與的一個重要因素。

3.社會文化因素

第4篇:生活數學論文范文

一、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求知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的最佳誘因,一切數學學習活動的開展都必須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數學教師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貼近日常生活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調動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引導他們主動接受數學知識。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讓他們到生活中去探索數學、應用數學,讓他們親身感受蘊藏在生活中的數學,讓他們認識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比如,在給學生講除法法則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情境:有爸爸從超市買回了6個橘子,家里總共有3口人,你們覺得怎樣分才公平呢?又如,在教混合運算時,可以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現在你們有10元錢,要去超市買2根火腿腸和3個雞蛋,火腿腸1.5元一根,雞蛋0.7元一個,你們將10元錢交給收銀員,收銀員需要找你們多少錢才對呢?通過創(chuàng)設這樣結合實際的教學情境,可以調動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學會數學知識。

二、聯系生活,充分運用課堂教學資源

在當今的課堂教學中,“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的陳舊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教學需要。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在具體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運用課堂的多媒體教學設備,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聯系實際生活,對數學教學知識進行優(yōu)化整理,將枯燥的數學公式和概念融入豐富多彩的影片和圖片中。例如,在教學生背九九乘法表時,可以制作一些口訣圖片,將數字換成學生感興趣東西并制作成圖片通過投影儀投影出來,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背誦口訣。又如,在教學生認識“年月日”時,可以給學生播放太陽、地球、月亮的運行影片,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地球圍著太陽繞行一周為一年,月亮圍著地球為一個月,地球自轉一圈為一日。通過這些方法,將教材內容轉化成能吸引小學生注意力和好奇心的事物,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結束語

第5篇:生活數學論文范文

小學數學有著非常強的抽象性,而他們的主導思維是形象思維,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關于教學知識的生活情境,進而讓學生可以在輕松、快樂的學習氣氛中學習數學知識。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有關“相遇問題”的時候,為了讓學生迅速地學習與掌握“同向而行”“相背而行”“相對而行”的異同,教師能夠在教學課堂上給學生安排下面的小游戲:學生幾人一個小組,可以自由地進行組合,在學校內選擇某個地點,為學生提供10分鐘的游戲時間,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演練,最后,教師集合所有的學生到教室互相溝通和交流。這樣,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能夠為自我取得的成就而感到快樂和滿足,不但將抽象的問題變得形象直觀,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而且還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了實際生活當中的數學原型,使學生切實掌握了有關的數學知識,也體會到了生活實際中時時處處都充滿了數學,進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除此之外,針對教材當中一部分有著較強實踐性的數學內容,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走出教學課堂,在教室外面開展教學,以使學生在實際的環(huán)境當中更加有效地理解數學知識。

二、跟實際生活相聯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可以說,數學知識跟實際生活是統一體。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年月日知識的時候,要求所有的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出生年月日,再要求學生間對自身年齡的大小進行比較,以使學生明確自己比其他的同學大多少或者是小多少,如此就能夠使學生更加順利地學習這一部分的知識,也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有效地跟生活實際相聯系。為此,在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啟發(fā)學生對生活實際的一些學習素材進行收集,以使學生累積更多的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實現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實踐表明,倘若教師能夠啟發(fā)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探究數學素材,那么就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實際生活當中時時處處都充滿數學知識,學生的數學學習也會變得更加親切和自然,學生仿佛置身其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最終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第6篇:生活數學論文范文

終于走到家了,我看了看媽媽,媽媽看出了我的小心思,笑著對我說:“你就是一個小饞貓”。我嘿嘿的笑笑。媽媽說:“想吃西瓜可以,但是你得平均分,按照媽媽的要求來切西瓜,否者今天的大西瓜,就我和你爸爸兩個人享用了?!蔽乙幌?,不就是切西瓜么,太簡單了,連忙點頭說“好好好”。

我趕快把西瓜抱到了廚房,先把它洗干凈,放在砧板上,開始下刀切起來。怎么下刀呢?媽媽剛才說要平均分。這可不能隨便下刀,我還是先問清楚媽媽的意思吧,否者就吃不到美味的西瓜了。就問:“媽媽,我們家有三個人,是把西瓜平均分成三份么?”媽媽說:“是的,我們三個人吃的要一樣多哦?!?/p>

確定媽媽的意思以后,我就開始思考了,一個西瓜平均分成兩份,我從中間切開就好了,一人一半,多簡單!可是平均切成三份。這可真是不好下刀啊。我的大腦在快速的思考著。

“平均分”不就是我們這單元學的分數么?一個西瓜切成三份的話就是1÷3=1/3,每個人就得到了這個西瓜的1/3。但是平均切成三份的話。第一每片太大,吃起來不方便,而且也不好切,可不可以切成其他份數,我想起來了,我可以切成6份,平均每個人分兩片,還可以切成9份,一個人分3片。還可以分的12片,每人分的4片,這樣以來我的思路完全被打開了,只要我切成3的倍數就可以了,考慮到實際的情況,一個西瓜三個人吃,要既能平均分,又能方便我們拿著吃,于是我決定切成12片,先平均分成兩份,然后每份平均分成6片,然后我、爸爸、媽媽每人分得4片。

第7篇:生活數學論文范文

下面,介紹一些家庭數學啟蒙的方式和途徑。

一、交談活動

數學具有抽象性、嚴謹性、邏輯性等特點,而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形象性的特點,呆板地向他們灌輸數學知識,不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征,不僅收不到好的學習效果,反會引起他們對數學的反感和厭煩。家長可在平日與幼兒的隨機交談中寓教于樂,將孩子輕松地引入數學領域。如節(jié)假日,家長帶著孩子外出,乘公共汽車,可和他一起數車站,若要乘8站才能到達目的地,那么,可讓孩子說說現在乘過了幾站,還要乘幾站才能到達目的地,如是熟悉的路還可讓孩子逐一將每站的站名報出來。若乘客不多,還可以數到站時上下車的人數,比比是上車的人多呢,還是下車的人多;前門上來了幾人,中門上來了幾人,合起來是幾人……僅這一個話題,幼兒就可以學習數數、比多少、加減法等。家長與孩子一起數數、算算中不就對他進行了數學啟蒙了嗎?又如,茶余飯后,家長可和孩子一起玩手指游戲,邊玩邊數邊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個好朋友,花樣變不完。伸出大拇指,我倆一樣粗;伸出小拇指,你倆一樣小:伸出一只手,中指最最高;伸出兩只手,十指排排隊。再如,喝飲料時,可以問孩子,易拉罐是什么形狀的?這時,家長就可以與孩子比賽,說出像圓柱體的東西,看誰說得多。假如經常喝飲料的話,不妨每次把空罐收起來,積少成多,以后還可讓孩子按罐的大小、高矮、粗細、顏色、品種等玩分類游戲。

通過交談進行數學啟蒙,不需要家長們花很多時間去精心準備,只要做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找機會,便可自然而然地進行,從中激發(fā)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家務勞動

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不少家長為了保證孩子有更多的時間發(fā)展智力,承包了所有的家務勞動。其實,在家務勞動中也能滲透數學啟蒙。如,整理衣服時,可讓孩子將衣服按爸爸的、媽媽的和自己的進行折疊整理;或按上衣、褲子和襪子進行折疊整理。整理鞋子時,可讓孩子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排放;或按鞋子的特征:房里穿的、出門穿的;女式的、男式的;大人的、小孩的;冬天穿的和不是冬天穿的等來排放。這些勞動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滲透了分類、排序能力的培養(yǎng)。又如,吃飯前,請孩子給每位吃飯的人分發(fā)一份餐具(包括碗筷、勺子、碟子、餐巾紙),這就滲透了一一對應的方法。假設有一樣餐具少了一件,還可讓幼兒比多少,說說哪個多,哪個少;想想用什么辦法才能讓它們一樣多呢。這些活動均能提高幼兒的分類和數數能力。

可見,簡單的家務勞動不僅不會累了孩子,反而能使他們從小養(yǎng)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并從中學到知識,感受到數學是有用的。

三、操作活動

第8篇:生活數學論文范文

數學教學內容應緊密聯系幼兒實際生活,如果教學過程中缺少生活性,幼兒所學數學知識得不到充分的應用。幼兒教師給幼兒學習“認識圓形和正方形”,在介紹到圓形和正方形的時候,借助了多媒體,給幼兒展示了什么是圓形,什么是正方形,分給每個幼兒一張紙,上面是圓形和正方形的各種圖形,讓幼兒進行操作分類。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反映出教學內容與幼兒生活實際脫節(jié)的現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插入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想一想實際生活當中哪些是圓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這樣既發(fā)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又密切結合了現實生活的內容。所以本人深刻反思出這一次的教學過程中缺少了一定的生活性。

二、挖掘幼兒園數學教育對幼兒發(fā)展的價值

幼兒處在邏輯思維萌發(fā)及初步發(fā)展的時期,也是數學概念初步形成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幼兒還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但并不是說他們就不可能學習數學。對于幼兒來說,學習數學同樣具有理智訓練和實踐應用兩方面的價值。除此之外,數學學習作為幼兒最早接觸到“學術性”學習活動,能夠給他們一些早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的訓練,使他們將來能更好地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

三、挖掘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數學教育

(一)從幼兒經常接觸的區(qū)域活動中挖掘出數學教育內容

1.益智區(qū):積木、積塑

孩子在操作活動中,通過搬、堆積、擺放、平衡等可以感知尺寸、形狀、重量、空間關系、體積等基本概念。比如在玩積木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認識幾何圖形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看能發(fā)現什么,再引導幼兒主動去探索,這樣教師的教學形式不會單一,而且發(fā)揮了幼兒豐富的想象,也在游戲中認識了幾何圖形,可見數學活動變得生活化,我們便可以容易地從中挖掘出有價值的數學教育活動。

2.角色游戲區(qū)

幼兒可以通過在娃娃家里分配餐具、食物當中可以挖掘出數學教育活動內容是練習一一對應、一和許多;在開餐館、雜貨店等游戲中買賣東西,可挖掘出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是物品分類、認識人民幣(到銀行取錢,拿取5元錢)、10以內加減運算學習(買兩樣東西用了多少錢?你還剩多少錢?)這些都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教育內容。

3.美工區(qū)

(1)橡皮泥可以用來捏各種物體,在給物體造型的動作過程中,幼兒可以感知結構、形狀、硬度、質量。在把不規(guī)則形狀的物體滾成一個球體,把一大團粘土捏成好多小球,再把小球團成一個大球等過程中,幼兒可以獲得很多關于體積、形狀、重量的經驗。(2)繪畫、折紙、用廢舊物品自制一些小玩意、拼圖等這些活動,都為幼兒提供了感知對稱、結構、空間關系以及辨認和分類的機會。這些當中潛含著許多的數學教育內容,只等教師加以引導,就可以使幼兒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數學教育更加豐富。

(二)從幼兒進行主題活動中挖掘出數學教育內容

1.戶外主題活動

幼兒在戶外可以更多地通過身體動作來感知速度與方位。例如,通過攀登腳手架體會方位;通過爬梯子體會速度以及上、下方位;通過排隊感知前后、左右等。

2.講故事主題活動

例如,一位教師在講《小兔做客》時,講道:小兔今天來我們班做客,她帶來了很多禮物,準備送給小朋友,是什么禮物呢?教師邊講邊出示實物:一張紙,兩本書,三盒蠟筆……教師就可以引導:故事里面講到兔子要送我們幾張紙、幾本書、幾盒蠟筆等等。當中很自然地就可以挖掘出數學教育的內容。

(三)從日常生活活動中挖掘數學教育內容

1.入園

在接待來園時,教師與幼兒閑聊:“你早上在家都做了些什么?早上起來你高興嗎?昨天晚上你看動畫片了嗎?”看則無心,實則有意,教師通過與幼兒的交談有意將其生活經驗與時間概念聯系起來,這些就是被挖掘出的數學教育內容。

2.進餐、吃點心

第9篇:生活數學論文范文

《國家審計管理創(chuàng)新實踐與思考》一文,在對國家審計管理創(chuàng)新的理論基礎進行闡釋的基礎上,分析了現有國家審計管理模式現狀與弊端,結合陜西審計管理工作實踐,從計劃管理創(chuàng)新、現場管理創(chuàng)新和審理稽核創(chuàng)新等三個方面開展了實證研究和探討,在法律政策、機制制度、組織管理和技術操作層面,對國家審計管理創(chuàng)新進行了梳理提煉和經驗歸納,針對國家審計管理創(chuàng)新的構成要素,提出了進一步強化審計管理創(chuàng)新的保障機制,主要包括:組織、技術、制度和人力保障機制,具有較強的應用價值。

《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作用路徑與實現機制》一文,基于國際金融危機的視角,從金融危機理論及其生成機理分析入手,提出了政府審計應對金融危機的戰(zhàn)略目標;對政府審計維護金融安全的免疫功能進行了定位;分析了政府審計應對金融危機發(fā)揮免疫功能的自身優(yōu)勢;在描述當前我國金融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探討了政府審計維護金融安全的作用、路徑;構建了政府審計應對金融危機、維護金融安全的機制框架;并從審計理念、方式方法與技術手段等層面提出相應策略和建議。

《經濟案件線索審計研究及其案例分析》一文,以研究經濟案件的本質屬性、特征、表現形式為切入點,從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點上,探尋挖掘經濟案件線索的有效路徑,并通過大量的審計案例,對審計在發(fā)現經濟案件線索的總體思路、主要方法和技巧等重點、難點問題進行了多層次分析和論證,運用多種學科及相關理論,歸納、梳理和提煉發(fā)現經濟案件線索的科學有效的審計方法,為審計查找經濟案件線索、加大審計執(zhí)法力度、提高審計監(jiān)督水平提供了思路。

《國家審計機關聘用審計風險防范研究》,主要從聘用審計的委托關系、聘用審計的動因、聘用審計的作用、聘用審計的過程管理和基本指標評價等方面構建出了一套國家審計機關聘用審計風險防范體系,充實和豐富了現有國家審計理論,同時為構建合理科學的聘用審計風險防范體系提出了科學的建議。

這次由審計署組織的2010年至2011年全國審計機關優(yōu)秀審計論文評選活動中的參評論文共193篇,其數量與規(guī)模較以往明顯增多,經專家評委匿名打分評審,通過審計署領導批準,共評選出優(yōu)秀審計論文70篇(其中一等獎10篇,二等獎20篇,三等獎40篇)。從這次論文評選結果的分布情況看,主要包括審計署機關7篇;地方審計機關40篇;特派辦和派出局19篇;審計署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