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童年的發(fā)現(xiàn)教學設計范文

童年的發(fā)現(xiàn)教學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童年的發(fā)現(xiàn)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童年的發(fā)現(xiàn)教學設計

第1篇:童年的發(fā)現(xiàn)教學設計范文

在教學中,我們以主題單元為依托,在整合教材選文、練習內(nèi)容與“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等課程資源的基礎上,積極嘗試“主題引領,模塊推進”單元教學模式,并與經(jīng)典詩文有效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設計思路】

五年級學生正深切地感受著、經(jīng)歷著童年生活,并已具備了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具備了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能在讀中體味、感悟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谝陨蠈W情的分析,我將本單元教學內(nèi)容整合為單元預習達標2課時,《古詩詞三首》與《兒童詩兩首》兩篇整合為1課時,將《冬陽?童年?駱駝隊》與《祖父的園子》《童年的發(fā)現(xiàn)》整合為1課時,“語文主題學習”叢書《金色童年》等材料的閱讀2課時,拓展?回顧中的“交流平臺”“日積月累”、口語交際與習作、綜合性學習整合為2課時,共8課時。授課時,我們本著“理解與運用并重”的原則,著重引導學生“體悟思想情感、領悟?qū)W習方法、積累運用語言”,上好預習達標課、精讀引領課、略讀提高課、拓展閱讀課、積累練習課,五種課型有機組合,課堂教學高效而快樂。

【單元教學目標】

1.會認本單元的22個生字,會寫3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通過讀書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時光的珍貴。

3.對比閱讀,領悟?qū)W習作者的表達方式。

4.豐富語言積累,交流、描繪童年生活。

【單元教學流程】

第一模塊:走進童年――預習達標(2課時)

【預習內(nèi)容】

本單元的五篇課文

【教學過程】

一、 以“童年”為話題,導入本單元學習

二、 自主預習環(huán)節(jié)

根據(jù)本單元內(nèi)容要求設計預習卡,學生進行自主預習。如果學生已經(jīng)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可把預習前置,放在課前,課堂上直接進入達標環(huán)節(jié)。

三、 預習達標環(huán)節(jié)

1. 小組預習達標檢查。

2. 小組長匯報小組過關情況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集體解決。

四、 抽查預習情況

五、 指導書寫

第二模塊: 詩意童年――單元主題與經(jīng)典詩文整合(1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古詩詞三首》《兒童詩兩首》

【教學過程】

一、 走進童詩想童年

(一)激趣導入

(二)理清脈絡

《我想》這首詩中小作者都想做什么?在小組內(nèi)分享交流。

(三)品讀感悟

1.讀讀自己最喜歡的那個愿望,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

2.匯報交流感悟。

(四)學法匯總,總結提升

閱讀步驟與方法:概括內(nèi)容――品讀感悟――積累語言

二、 走進古詩品童年

(一)詩詞導航

讓我們讀著詩人的文字,穿越時空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兒童生活的樂趣吧!回顧《牧童》《舟過安仁》《清平樂?村居》的預習收獲。

(二)合作探究

學習詩詞,可按以下步驟進行: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畫面,入詩境――悟詩情。

1. 依據(jù)提示自主學習《牧童》《舟過安仁》《清平樂?村居》。

2. 分享交流學習。

3. 拓展品讀古詩《稚子弄冰》《觀游魚》。

三、 走進童詩享童年

(一)依據(jù)方法,自主學習兒童詩《童年的水墨畫》

1. 默讀,概括內(nèi)容。

2. 批注,理解感悟。

3. 積累,豐富語言。

(二)集體交流,分享感悟

1.說說《童年的水墨畫》描寫了哪些學習生活場景。

2.朗讀詩歌,想象詩歌中印象最深刻的畫面,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3. 對比閱讀《我想》《童年的水墨畫》。

四、 走出童詩悟童年(教師總結寄語)

第三模塊:多彩童年――1+X課內(nèi)閱讀(1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冬陽?童年?駱駝隊》《祖父的園子》《童年的發(fā)現(xiàn)》

【教學過程】

一、 預習匯報,把握內(nèi)容

二、 以《冬陽?童年?駱駝隊》為例,品讀感悟

(一)預習交流,整體感知

在作者回憶的幾個片段場景中,哪幾個場景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走進文本,品讀感悟

1. 品讀“看駱駝咀嚼”部分。

總結學法:朗讀――批注――積累。

2. 依據(jù)學法自主學習其他幾個場景。

3. 學法匯總。

(1)默讀,概括內(nèi)容。

(2)批注,理解感悟。

(3)積累,學習表達。

三、 對比閱讀,加深感悟

1. 依據(jù)提示,自學《祖父的園子》《童年的發(fā)現(xiàn)》。

2. 集體交流,分享感悟。

四、 領悟表達,拓展運用

1. 對比感受三篇課文表達方式的異同。

2. 領悟表達,拓展運用。

第四模塊: 金色童年――拓展閱讀與匯報(2課時)

一、 主題閱讀

第一階段:自主閱讀

1. 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金色童年》,選擇感興趣的部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準備材料,以備交流。

2. 師生根據(jù)叢書內(nèi)容,確定展示內(nèi)容。

第二階段:整理材料

第三階段:匯報展示

二、 主題實踐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研究主題,進行實踐活動,如童年影集展、手抄報展、童年詩朗誦會等。

第五模塊:童語童趣――積累練習(2課時)

【教學過程】

“交流平臺”“日積月累”、口語交際課與習作

【教學過程】

一、 處處留心皆學問(日積月累、交流平臺、口語交際)

(一)自主學習“日積月累”,懂得珍惜童年生活

(二)引導回顧,體驗童年情趣

1. 回顧課文,說說給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 這些場景為什么能使你印象深刻,結合“交流平臺”,學習其寫法。

(三)分享交流自己的童年故事

1. 小組交流童年趣事。

2. 小組推薦趣事,全班交流評價。

二、 寫寫練練促提高(習作)

1. 明確習作要求。

2. 討論思路,故事串聯(lián)。

3. 自主寫文,敘述條理。

4. 小組交流,互評互改。

【教后反思】

第2篇:童年的發(fā)現(xiàn)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春酒;以人為本;生本課堂

在倡導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以人為本”成為當前中學語文教育的基本思想,也是我校一直以來所倡導并踐行的教學理念。作為我校一名年輕語文教師,我深知要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在語文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中切實抓好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正確處理“導”與“學”的關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創(chuàng)新,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語文學習中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入豐富多彩的語文天地,享受語文的無窮樂趣,感受語文的精彩魅力,體驗學習語文的自信成功,發(fā)展自己的獨特個性,完善自己的獨立人格,提高語文素質(zhì)和人文素養(yǎng),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

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兩年,我深刻地體會到在生本教育中構建有效、高效的語文課堂是很重要的,真正的高效課堂是要看學生知識掌握、能力增長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變化程度。看教學效果是否實現(xiàn)了少教多學,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是否是愉悅的。本文主要結合我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以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9課《春酒》為例,談談我對于生本課堂教學模式的嘗試及看法。

一、精心備課,正確引導

作為語文教師,上每一節(jié)課前,我首先要做的,就是一定要閱讀文本數(shù)遍,從而得到自己對文本最真實的閱讀感悟。然后,還要廣泛地查閱資料,搜集各種教學資源、參照各種教學參考資料(教學參考、優(yōu)秀教案、課件、教學實錄),汲取其他資源的優(yōu)秀之處,廣采博納,取其精華,從而優(yōu)化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

在上課前,還要再次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明確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學等,并結合學生所學內(nèi)容及已有的知識、理解能力,還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知識需求、思想狀況、學習方法及習慣等,在此基礎上設計出比較合理、針對性強的教學方案,使教學做到有的放矢。當代信息技術十分發(fā)達,獲得信息的渠道也多種多樣。如果讓學生有一杯水,老師就要是一條河,這樣才能夠?qū)W生提出的問題作出迅速而準確的解答,只有站在另一種高度,才能夠?qū)W生作出正確的引導。

例如,本學期在教授琦君的散文《春酒》時,學習的重點是通過學習關于童年家鄉(xiāng)過年喝春酒的幾幅圖畫,賞析精美語言,體會深厚的情感。為此,我準備了《品讀》關于作者琦君的動態(tài)視頻介紹、《春酒》課文朗讀精美視頻、《舌尖上的中國》關于海外華僑對故鄉(xiāng)味道的癡迷與依戀、學生自繪的圖片以及閱讀文章的感悟。在上課時,用作家琦君的傳奇經(jīng)歷導入,引發(fā)學生的興趣:

有這樣一位作家,1917年生在溫州,1949年遷至臺灣,50多年間,都沒有回過家鄉(xiāng)溫州。

有這樣一位作家,一生寫過很多思念家鄉(xiāng)的作品,直到她90高齡才永遠擱下了那支生花妙筆。

有這樣一位作家,故鄉(xiāng)是她魂牽夢繞的地方,但她沒有吟詩,沒有作畫,也沒有唱歌,只是斟上了一杯故鄉(xiāng)的“春酒”。

她就是臺灣女作家琦君。今天,讓我?guī)е瑢W們一起來細細品嘗這杯故鄉(xiāng)的“春酒”吧。

在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我精心準備了幾個閱讀步驟,制作了精美課件,層層深入:

(一)酒醒落花風里,夢回啼鳥聲中――開懷暢飲,美讀春酒

(二)開君一壺酒,細酌對春風――細酌慢飲,品味春酒

(三)醉心造佳釀,溫情還舊香――精心醅制,釀造春酒

詩意引導,帶給學生美的享受。由美讀到品味,由初品到細品,由細品到創(chuàng)造,讓學生深入體會、認知,并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共鳴和再創(chuàng)造的欲望。

在初讀課文時,我請學生通過合作回答:“我”泡的八寶酒與兒時喝的味道相同嗎?不同在哪里?從而抓住文章的主要線索,初步感受“春酒”的不同:

時間――童年

人物――母親

地點――故鄉(xiāng)

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眼光與篩選能力以及課前預習都很重要,學生勤于閱讀、敢于發(fā)現(xiàn),才能在課堂上突出主體地位,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有了充足的準備,老師才敢于放手,多給時間讓他們?nèi)フ宫F(xiàn)自我,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二、精準設計問題,深入領悟

精準設計問題,符合學生實際,合理引導,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手段。在課程教學中,一個好的問題,勢必將成為溝通教師、教材和學生的橋梁,成為挖掘?qū)W生潛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催化劑。其次,在教學中教師要先認真去解讀文本。有些課文中有些字或句是此篇課文的“根”。抓住了這一個“根”,就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體,悟透文本。

通過對文章細節(jié)的品味,很容易得出結論:我們看到的節(jié)日里孩子的快樂里蘊藏著原汁原味的童真童趣;母親是一個勤勞的人,善良的人,溫柔的人,慈愛的人,質(zhì)樸的人,賢淑的人;作者懷念的家鄉(xiāng)是一個處處充滿溫馨的、充滿融洽的、充滿快樂的故鄉(xiāng)。在這里我們感受到了童年的趣味、母親的情味、家鄉(xiāng)的人情美和風俗美。這才是春酒的真正味道――琦君永遠懷念的母親的味道、家鄉(xiāng)的人情和風俗的味道。

對于本文的結尾,很多教學設計都粗略地匆匆?guī)н^,而筆者認為,本文結尾深意十足,非常值得讓學生好好品味,這恰恰才是進一步領會作者蘊含在文字當中款款深情的鑰匙。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運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對學生閱讀、問答、討論、評判等學習活動,給予精心指導,巧妙引領。對一些當前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告訴學生留待以后適當?shù)臅r候再研究,力求課堂教學的每一分鐘都能發(fā)揮最大的效益。

三、以生為本,合理利用課堂生成資源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投入實踐活動教師必須注重學生個性特長的發(fā)展與完善。要從學生實際的學習需要出發(fā),抓住教學中的興奮點,真正實現(xiàn)對話,不斷幫助學生去“發(fā)現(xiàn)”,使課堂上有盡可能多的精彩生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充分發(fā)展。

第3篇:童年的發(fā)現(xiàn)教學設計范文

一、用娛樂和游戲提高學習興趣

為了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我將各種小游戲及娛樂項目穿插在課堂中,這使學生更加喜歡語文、喜歡我的課了。

課堂學習中使用開火車、接龍、采蘑菇、猜謎語等游戲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注意力分散時適當穿插小游戲也可以達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在教學設計中也可以使用歌曲、游戲、動畫、影片欣賞、話劇、小品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更直觀、更清晰地理解課文含義,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花樣板書吸引眼球

五彩繽紛的板書世界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

在板書設計方面,我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比較偏重于繪圖式板書。例如,《一株紫丁香》的教學,我將課文重點詞語看似散亂地寫在黑板上,在課文最后出其不意地用一朵花將其串起來,展現(xiàn)出了整堂課的精髓,讓人一目了然并且印象深刻。學生總是喜歡在黑板上涂涂畫畫,而如果有機會在課堂中到黑板前展示那就更積極了,所以在一些課堂中我會適當選擇學生到黑板前幫我完成板書。豐富多彩的板書世界讓孩子們帶著新奇感上課,也使得語文課堂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插上想象的翅膀遨翔

孩子的思維和成人是不同的,他們經(jīng)常會想象出一些很奇怪的東西。然而,我們不能因為奇怪就遏制他們的想象力,而應該做到鼓勵發(fā)揮和正確引導。語文有很多可展開聯(lián)想的課文,不僅詩文、童話、寓言可以,記敘文、科技說明文也能讓學生大膽展開想象。當我設計了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他們自由暢想,我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會給我很多驚喜。

四、用副課與語文交相呼應

很多學校不重視副課,但副課恰恰是為了配合主課知識,使之更好地消化吸收而設置的。

第4篇:童年的發(fā)現(xiàn)教學設計范文

信息社會,語文閱讀教學也在發(fā)生根本的轉(zhuǎn)變。本文意在揭示信息技術對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重要性。通過對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存問題的發(fā)掘,淺析現(xiàn)代信息技術有利于提高語文閱讀效率和轉(zhuǎn)變語文閱讀方式的問題。希冀不斷探索和完善信息技術下的語文閱讀的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

信息技術;語文閱讀;有效教學

1前言

當今是高度發(fā)展的信息社會,單純的知識型人才已不能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高速發(fā)展。老師和學生必須有效地應用技術,成為合格的信息找尋者、分析者和評價者,并能快速有效的成功解決各種問題,以適應高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信息社會。[1]p35老師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育教學者,必然要適應社會,培養(yǎng)具備信息素養(yǎng)的創(chuàng)新應用型人才,不能僅限于知識的傳授,要教會學生有效的應用信息技術,獲得更多的信息,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要,解決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2信息技術對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重要性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教學內(nèi)容包括了閱讀、寫作等,本文只研究語文閱讀的有效教學。中國閱讀學會會長曾祥芹教授從未來教育的角度,分別從閱讀的深度、廣度和速度這三個層面上提出了閱讀的三種方法:精讀、略讀和快讀。本文只重點研究精讀。那么,信息技術是如何作用于語文閱讀的有效教學的呢?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是把語文學科知識的學習內(nèi)容作為信息載體,運用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結合語文學科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從而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最大程度培養(yǎng)學生解決語文學科問題的綜合能力以及形成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2]在了解了信息技術對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重要性之后,我們先探究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都存在哪些問題?

3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課前預習階段,由于信息來源比較單一,學生無法切身感受寫作背景,只能依托參考書望文生義。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師生口述寫作背景,只能憑借文字和聽覺感知,并沒有深刻印象。預習效果不佳。在課堂分析文本時,缺乏情境帶入和趣味性,學生只能機械的羅列文本知識點。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傳統(tǒng)教學所示,百草園作為樂園的樂在何處,無法生成形象的情境,結果變成了板書上的植物和動物的機械羅列。在回答問題時,學生的課上回答普遍角度單一,答題要點不全面。教師受傳統(tǒng)教具的限制,無法實現(xiàn)教學引導多樣化實踐,造成學生被動的把知識點記在筆記本上。課堂知識無法內(nèi)化,加之課后復習不到位,往往答題角度單一,理解不透徹。這樣何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師的有效教學。學生缺乏課外閱讀訓練,對文字的感知能力較差,文字的意義轉(zhuǎn)化能力差。教師只局限于課文的閱讀教學,談不到拓展和延伸。無法在課堂上充分展示相關資料,不能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教學任務的催促下,根本談不到有效教學。相對于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的不足,信息技術在語文閱讀有效教學中呈現(xiàn)出以下的優(yōu)點:

4信息技術在語文閱讀有效教學中呈現(xiàn)出的優(yōu)點

4.1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學習閱讀的效率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信息資源,使知識共享,豐富教學內(nèi)容,加大教學容量。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思維的深度和廣度、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3]現(xiàn)代信息技術豐富了閱讀內(nèi)容、信息量大、信息多元化、信息來源多樣化。海量信息資源有利于學生獲取更多的信息,提高閱讀的效率。例如《木蘭詩》一文的學習中,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獲取海量有關北朝民歌的信息,以及花木蘭的相關文獻,從圖像、視頻、聲音、文本等多媒體信息中,獲取更多相關的背景資料,讓學生對花木蘭這個歷史人物有立體的認識,更能體現(xiàn)預習的價值。生理特征決定了閱讀效率。在心理學關于生理機制的研究中也表明,人的學習是通過眼、耳、鼻、舌、膚五種器官,把外界的知識信息傳遞給大腦皮層,由大腦進行分析、綜合而獲得知識。實驗證明:視覺83%、聽覺11%、嗅覺3.5%、觸覺1.5%、味覺1%。[1]p91由此可見,在五種器官中,視覺獲得知識的比率是最大的,聽覺次之,二者結合則效果更加明顯?,F(xiàn)代信息技術呈現(xiàn)知識時形式多樣化的特點,恰好符合學生知識信息的生理特征。教師可以根據(jù)閱讀文本的知識重難點的講解需要,靈活穿插一些視覺刺激的相關知識信息,這樣可以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作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為語文學習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言語情境,情景代入感強。這有利于提高閱讀效率,提供給學生大量的感性材料,遵循了學習認知的規(guī)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量變到質(zhì)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不斷提高,從而提高閱讀效率。直觀形象的圖像、視頻、聲音、文本等多媒體信息,互動交流方式的多樣化,學習軟件的多功能性對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學習語文有著很強的吸引力。例如: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當我們給學生呈現(xiàn)動畫范讀視頻時,學生是很樂于觀看,并能對照下面的字幕,自覺學習的。比如拔何首烏的根、聽美女蛇的故事等。動畫中的情景,不僅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甚至是少有的興奮、唏噓和快樂的笑聲。這一點是傳統(tǒng)文字閱讀無法比擬的?,F(xiàn)代信息技術有利于學生情感體驗的激發(fā)和深化,有利于閱讀時突破重點難點知識,從而提高閱讀效率。例如在學習白居易《觀刈麥》時,如果按照傳統(tǒng)教學設計教學,學生聽老師口頭講授,由于閱歷淺顯、時代久遠等客觀因素,學生無法想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是什么情景?而現(xiàn)代信息技術,直觀的材料從視覺和聽覺同時再現(xiàn)當時農(nóng)夫收割的艱辛,更有利于學生閱讀理解原文。即明白“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的路旁無田婦人的辛酸,也理解了收麥農(nóng)夫“但惜夏日長”的矛盾心理。進而把握詩歌主題,實現(xiàn)有效閱讀。有利于詩的主題的把握。

4.2有利于語文學習閱讀方式的轉(zhuǎn)變,從而促進有效教學

所謂閱讀方式的轉(zhuǎn)變,是指從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向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學生學習的過程不是學生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xiàn)成結論,而是一個學生親身參與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經(jīng)歷一個實踐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3]信息技術下的閱讀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tǒng)閱讀缺乏情景導入的缺點,圖像、聲音創(chuàng)設閱讀情景,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使學生身臨其境。改變了望文生義,結合背景感知文章。如案例給出的相關作者的照片、所著的書籍的圖片、以及來源網(wǎng)絡和其他資料的文字性的介紹等。直觀、具象的使學生獲得感性材料,更好的了解那個年代、走進作者童年的生活狀態(tài)。課上課下互動交流方式多樣,應用學習平臺、學習軟件,使得課堂閱讀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并且注重協(xié)作學習,能深入探究學習,體現(xiàn)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4]充分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并借助信息技術把閱讀教學課堂延伸到課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來。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加大課外名著閱讀的量。如上述文本所示,學生會對動畫中給出的百草園、三味書屋很感興趣,無需老師過多的強調(diào)、講解,學生會自主學習,甚至去主動閱讀《朝花夕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便于檢測閱讀效果,使課堂各環(huán)節(jié)緊奏省時。如傳統(tǒng)案例和信息化案例中呈現(xiàn)的一樣,課堂檢測從簡單的課后題或者學案中的習題練習,轉(zhuǎn)變成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例:樂景里有哪些植物和動物,帶給作者童年的快樂?在看過相關影片后,結合你的童年經(jīng)歷,給大家講講你的童年樂事?如果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知識的遷移,閱讀效果是不言而喻的。為了進一步探究信息技術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性,我對校內(nèi)不同學段的學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diào)查,實際發(fā)出120份調(diào)查問卷,其中有效問卷102份。結合柱狀圖不難看出占到90%以上的學生認為信息技術下的語文閱讀在信息量、信息多元化、信息來源多樣化、情境帶入感、互動交流方式多樣、趣味性、情感體驗易被激發(fā)和深化、激發(fā)課外閱讀量增加、便于檢測閱讀效果方面占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綜上所述,信息技術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學習閱讀的效率;有利于語文學習閱讀方式的轉(zhuǎn)變,從而促進有效教學。

5結語

信息社會,要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應用信息技術的手段實現(xiàn)”抽象問題的形象化”和“形象問題的抽象化”。我們作為一線教師,要通過具體并符合學校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處理好以下關系:多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的關系;教師整合與學生整合的關系;課堂整合與課下整合的關系;“拿來”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單向?qū)W習與多維互動的關系。[5]P63-66用以實現(xiàn)信息技術下語文閱讀的有效教學,我們都為之努力探索,不斷實踐,真正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不斷改進教學策略和方法,適應現(xiàn)代信息社會發(fā)展需求,培養(yǎng)具備信息素養(yǎng)的創(chuàng)新應用型人才,做到學以致用,實現(xiàn)有效教學。

作者:高瑾 單位: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qū)第一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1]王馨,郭麗文.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教學設計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2011:35,91.

[2]宗永喜.信息技術輔助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1-28.

[3]蔡曉玲.中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現(xiàn)狀與應對策略[G].上海師范大學,2011:1—44.

第5篇:童年的發(fā)現(xiàn)教學設計范文

生(齊):喜歡。

師:好,今天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段故事。一艘輪船在伏爾加河上緩慢地行駛著,濺起的水花不時地打在窗戶上,一位老人看著身邊似乎已熟睡的母子兩個,重重地嘆了口氣,自言自語地咕噥著:“上帝呀,你為什么要這樣對待我的孩子?阿遼莎才四歲呀,你就剝奪了他父親的生命?,F(xiàn)在連將來可以相依為命的剛出生的弟弟你也不放過。他們母子兩個怎么辦呢?唉,家里的加工坊也日漸衰落,他姥爺?shù)钠庠絹碓奖┰?,嚇著孩子可怎么辦。我那兩個兒子不爭氣,整天鬧著分家,這次把他們母子帶回去,不知又要鬧出什么事來?!崩先巳滩蛔÷湎铝艘恢睆娙痰臏I水,可很快又擦干了。她看見孩子已經(jīng)翻身了,她知道面對一連串的打擊,再小的孩子也是會有陰影的。“不,日子還得繼續(xù),我不能讓孩子整天生活在這樣的陰霾中,我一定要讓孩子站起來?!?/p>

師:同學們,這個故事中四歲的孩子就是以童年的高爾基為原型創(chuàng)造的,高爾基是誰呢?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學案中的作者介紹。

生:高爾基(1868―1936),無產(chǎn)階級作家,蘇聯(lián)文學的創(chuàng)始人。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母親》、散文詩《海燕》、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列寧稱高爾基為“無產(chǎn)階級藝術的最杰出的代表”。

師:簡直是不可思議,經(jīng)歷了如此苦難的孩子竟有了這么大的成就,你們想不想知道原因?想故事繼續(xù)嗎?

生(大聲):想!

師:我們先來解決幾個有可能阻礙大家閱讀的詞語。

(檢查學案中注音,提醒易錯字)

生(齊讀):咕噥 噗噗 發(fā)綹 顫動 胸脯 兜起來 馬鬃 詛咒 鑲銀 豐潤 兩頰 嗅煙草

師:好,現(xiàn)在就讓故事繼續(xù)。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的節(jié)選《童年的朋友》。(生自由朗讀課文)

師:老師有一個疑問,你們剛才讀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外祖母是一個長輩,怎么題目卻是朋友呢,是一個人嗎?

生(齊):是的。

師:那我們一起來找找原因。

師:誰來說說看,幾乎所有的長輩對晚輩都會有一種情感,是什么呢?

生1:關心。

生2:關愛。

師:對了,一個字就是“愛”。(板書:愛)

師:課文中哪些地方讓我們看出了外祖母對“我”的愛?請同學們到文中去找一找,畫一畫,我們再來說一說。

生1:我從“你睡吧!還早著呢,――太陽睡了一夜剛起來……”“我不想睡!” “不想睡就不睡好了?!边@段對話中看出了外祖母對“我”的愛。

生2:從“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點聲說!”中也可以看出來。

師:找得很好。從這些對話中你們難道僅僅看出了外祖母對“我”的愛嗎?

生1:“太陽睡了一夜剛起來……”用孩子的口氣和“我”說話,“我”覺得外祖母跟“我”之間很平等。

生2:“不想睡就不睡好了?!睕]有強求與不滿,很尊重“我”。

生3:這樣的態(tài)度更像是――朋友。

師:“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點聲說!” “你小點聲說!”為什么呢?

生1:怕“母親”聽見后責罵“我”。

生2:我覺得外祖母很寬容。

師:我可以理解為這是對“我”的縱容或者溺愛嗎?(生笑起來)

生1:不可以,外祖母指出了“我”的錯誤,而不是幫“我”掩蓋。

生2:其實孩子都不喜歡大人的指責,像外祖母這樣看似隨意說說的,反而更能讓人接受。

師:這個平等地對待孩子,尊重、寬容孩子的外祖母更像是――

生(齊):朋友。

師:剛才同學們找的是“我”與外祖母間的對話,文中還有哪些詞句寫了外祖母說話的語調(diào)?

生1:溫暖而柔和的腔調(diào)。

生2:外祖母說話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鮮花那樣溫柔、鮮艷和豐潤,一下子就牢牢地打進我的記憶里。

師:外祖母說話好像在唱歌,像鮮花一樣,為什么呢?

生:因為外祖母每句話都充滿了愛。

師:這樣的美妙的比喻你們喜歡嗎?

生(齊):喜歡。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外祖母愛我,她愛自己嗎?

生(思考后):喜歡。

師: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生1:從“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頭,皺著眉頭,老是自言自語地咕噥著。她的頭發(fā)多得出奇,密密地蓋著兩肩、胸脯、兩膝,一直垂到地上,烏黑烏黑的,泛著藍光。她用一只手從地上把頭發(fā)兜起來提著,挺費勁地把稀疏的木梳齒兒梳進厚厚的發(fā)綹里?!边@句中,可看出她愛美。

生2:“烏黑烏黑,泛著藍光”可見她一直注重保養(yǎng)。

生3:她的頭發(fā)雖然多、密、長、厚,但是她不厭其煩地梳著,后面的對話也可以看出她年輕時就很注重自己的頭發(fā)。

師:對呀,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還有哪些地方寫了外祖母注重自身形象?

生1:“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雪白的牙齒?!敝?,她的牙齒是堅固的雪白的,她注意個人衛(wèi)生、牙齒的保健。

生2:“兩頰有許多皺紋,但整個面孔仍然顯得年輕,明朗?!笨梢娡庾婺妇駹顟B(tài)好。

師:同學們的眼光很敏銳。與其說外祖母愛美,愛自己,還不如說這是她熱愛生活的體現(xiàn)。擁有這樣心態(tài)的外祖母你們愿意與她做朋友嗎?

生(齊):愿意。

師:課前的一段故事讓我們知道了外祖母的生活有太多的煩惱與不如意,面對“我”說話的腔調(diào)總是溫暖而柔和的,可見外祖母并沒有把這種情緒傳染給“我”,這樣的外祖母又讓我們看到了她堅強的一面。課文中哪些地方能讓我們體會到外祖母的堅強?

(板書:堅強)

生:“她腰彎得幾乎成為駝背,肥肥胖胖,可是舉動卻像一只大貓似的輕快而敏捷,并且柔軟得也像這個可愛的動物。”

師:你們平時寫作描寫長輩時會不會用“大貓”來作比喻?

生(笑):不會。

師:為什么?

生1:因為他們是長輩,用“大貓”來作比喻顯得不尊重。

生2:我會用身體硬朗。

生3:我覺得肥肥胖胖給人的感覺是,這樣的人和藹可親。

師:那文中的“我”為什么這樣比喻?

生:因為“我”和外祖母關系親密,是朋友。

師:充滿了童趣的一個比喻,喜歡嗎?

生(齊):喜歡。

師:用你們的聲音讀出這種趣味來。(生面帶笑容地讀)

師:我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把“輕快而敏捷”重讀了,為什么?

生:因為她腰彎得幾乎成為駝背,可見承受了生活太多的重擔,但是卻仍充滿活力,這就是堅強。

師:說得非常好。還有哪些句子能讓我們看到外祖母的堅強?

生: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過她的眼睛,從她內(nèi)心卻射出一種永不熄滅的、快樂的、溫暖的光芒。

師: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課文中還有兩處寫外祖母眼睛的語句,找一找。

生1:她的嘴唇歪扭著,黑眼珠兒閃耀著氣憤的光芒。

生2:她微笑的時候,那黑得像黑櫻桃似的眼珠兒睜得圓圓的,閃出一種難以形容的愉快光芒。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這里面最后一個詞語都是――

生(齊):光芒。

師:為什么不用“眼神”呢?放到句子中讀一讀,再比較比較。

生1:“光芒”突出了眼睛的明亮。

生2:“光芒”顯得這個人有精氣神。

生3:這樣的眼神有靈性。

師:這讓我們看到了外祖母一顆年輕的心。外祖母眼中是一種什么光芒,請圈畫出來。(學生圈畫)

師:從這些詞中我們可以看出外祖母豐富的情感世界。還能看到什么?

生:樂觀。(板書:樂觀)

師:“光芒”這個詞的確用得非常貼切,老師覺得文中一些動詞也用得很生動。有――

生(齊):閃耀、閃出、射出。

師:“閃耀、閃出”也讓我們看到了外祖母的精氣神。“射出”能不能換為“噴出”,我覺得也挺有精神的?

生1:“射出”更能看出外祖母內(nèi)心的力量。

生2:“射出”的力量更聚焦,“噴出”會感覺力量都散了。

師:太棒了,誰能把這種力量讀出來?

(一男生讀)

師:感受到了來自朋友的力量嗎?

生(齊):感受到了。

師:同學們也有雙充滿光芒的眼睛,在你們剛才積極地尋找與品味中,讓我看到了智慧的光芒。

師:在如此困難并不順心的生活中,外祖母對“我”、對生活的愛,外祖母的樂觀與堅強,必然對“我”的生活具有重大的影響。請在課文中找出來。

生:在她沒來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xiàn),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的一切連結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

師:對呀,外祖母的堅強與樂觀讓處于困境中的孩子感受到了生活的希望與美好,她用她的愛溫暖著“我”、呵護著“我”成長,讓“我”的生活像花一樣五光十色。

(邊總結邊完善板書:兩片綠葉連結“樂觀、堅強”,花朵包裹“愛”)

師:在“我”的生命中,外祖母的地位很顯然是無可替代的,她是“我”――

生(齊):終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是我最了解、最珍貴的人。

師:因為是她那――

生(齊):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

師:我們一起來讀最后一小節(jié)。

生:……

師:真洪亮。但是我覺得似乎缺少點什么,外祖母讓處于黑暗中的“我”的生活發(fā)生了那么大的變化,我們要把這種對比讀出來,還應該讀出什么樣的感情?

生1:感激。

生2:熱愛。

師:讓我們帶著熱愛、感激之情讀好這一小節(jié),在讀時要把外祖母出現(xiàn)前后的對比,外祖母在我心中的地位、主要影響讀出來。

(生醞釀情緒有感情地齊讀)

師:每個人都有自己成長的源頭,高爾基的童年雖然充滿苦難,所幸的是,他的周圍還有許多像外祖母一樣善良正直的人,他們給予了高爾基良好的影響,給予了高爾基力量和支持。孩子們,老師想推薦你們課后閱讀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你們一定能從高爾基的成長中獲得更多的啟示,收獲鮮花一樣的美好人生。

師:好,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點 評:

作為新生代的教師――王麗為我們展示了一堂融智慧與創(chuàng)新于一體的好課,她讓我們從《童年的朋友》的課堂教學中又一次領悟到什么是真正的語文課,什么才是回歸本色的語文課。縱觀這一節(jié)課,我覺得有兩方面的內(nèi)容值得我們?nèi)シ此己皖I悟:

1. 關注文本 本課的教學設計無論是在教學的立意還是在提問的設計、導入課文的方式上,教者都能立足課本。教學的立意表現(xiàn)在引領學生深入教材,感知外祖母的愛、堅強、樂觀的形象,體驗童年的“我”與外祖母朋友般的關系;提問的設計始終緊扣“外祖母是一個長輩,怎么題目卻是朋友”這一主問題展開,既牽動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品讀,也減少了無效提問;導入課文時避免了枯燥乏味的作者背景介紹,在故事講述中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興趣,了解小說的情節(jié)。

2. 重視品讀 《童年的朋友》在中學課本中經(jīng)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是蘊涵童趣、詩意及思想深刻的語言。教者把感知性的讀、品味性的讀、理解性的讀在學生文本解讀的過程中有層次性地展開,使得重點、難點的解決水到渠成;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靈活運用朗讀、默讀、跳讀、精讀等形式閱讀文本,使學生在老師適時、適度地指導下潛移默化地提升閱讀能力。

這一課的教學讓學生走進文本的同時,也讓外祖母走進了每一個學生的心中;不僅高爾基的語言深深地感染了學生,而且老師的語言也一樣感染了我們。

第6篇:童年的發(fā)現(xiàn)教學設計范文

一.課前推薦名言,激發(fā)興趣

大家知道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課堂教學成功與否,開頭的導入舉足輕重。導入設計好了能夠一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下面的講課做好鋪墊。 我曾設計上課前先讓學生上臺向大家推薦一句名言格言警句,并簡要分析及談感悟。這個環(huán)節(jié)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鍛煉膽量,又達到擴大學生視野,積累了知識的作用,更是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可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為該堂課創(chuàng)設了一個好氛圍,為下面學習課好鋪墊。

二.朗讀指導,做好范例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完成好這一過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對文章內(nèi)容的準確理解起著一定的輔助作用。指導學生學習朗讀不僅僅是聽朗讀錄音或教師范讀而已。老師的重點應該是認真評價和指導學生的具體朗讀。在學生展示朗讀的過程中除對他們的音準、節(jié)奏、停頓、語氣舒緩等進行優(yōu)劣評價外,更要指導其中朗讀不恰當、不合作者意圖的地方,并做好示范朗讀,讓學生知道該怎樣讀效果才更好。有感情的朗讀是朗讀教學中的較高層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提倡和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不同理解和感受讀出個性化的情感,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在朗讀上形成自己的風格。

三.七嘴八舌,質(zhì)疑討論

在教學時我很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我先是讓學生談談自己對課文的最初體驗,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因此我總是先詢問學生讀完課文有什么感覺、什么疑問,讓他們能夠把對文本的感受與疑問提出來討論,并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那么就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同時通過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展開討論及分析,鼓勵學生各執(zhí)己見大膽發(fā)言,以此培養(yǎng)他們的質(zhì)疑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實踐證明,這樣質(zhì)疑、討論、分析、總結的教學流程,對學生的興趣及理解文本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上《馬說》(八年級下冊)時,在結合課本注釋和相關資料疏通文意的基礎上,針對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展開討論,當時請學生換位思考:假如我是千里馬會采取什么方法呢?在當今社會中“萬馬奔騰,人才輩出”的情況下,你會如何去做呢?是等待“伯樂”來發(fā)現(xiàn)?還是自己主動出擊:或勇于表現(xiàn),或毛遂自薦?結果學生踴躍發(fā)言,分別說出自己的觀點。有的說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是謙虛謙讓;有的說不自吹自擂不毛遂自薦就不被發(fā)現(xiàn)。大家爭得面紅耳赤,在爭論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在辯論的基礎上,最后老師才歸納總結:首先你是一匹真正的千里馬――具有真才實學,然后不能坐等機遇幻想伯樂來發(fā)現(xiàn)你;其次你要有敢于表現(xiàn)的精神有毛遂自薦的勇氣,這樣才更有利于你成就大業(yè)!

進入角色,感受人物思想感情。例如在上《父母的心》(八年級上冊)時,我讓學生選擇其中一個身份,假如你是父母或是其中的一個孩子,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學生選擇不同的身份發(fā)表感想,當時課堂氣氛熱烈,各抒自見,在爭辯中學生更理解了父母所想所做的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孩子著想,在送與不送的矛盾中,更加體現(xiàn)了父母深沉的愛。這正如日本諺語所說“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情感熏陶感染: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四.精讀品味,鑒賞探究

精讀品味是閱讀教學的高層次思維境界,是培養(yǎng)閱讀良好品質(zhì)、提高品位和閱讀能力的必經(jīng)途徑。斯蒂夫•愛倫在《怎樣欣賞名著》一文中指出:“不要只把你的腳尖浸在名著這潭深水中,要跳進去。像前面一代聰明的人類一樣。你會覺得自己的靈魂深處被那些歷史上最有天賦的作家的思想和洞察力鼓舞著”。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極為重要。其步驟和方法:

(1)疏通文意,了解大意,得其梗概。

(2)研究全文的層次,思考每段的作用與內(nèi)在聯(lián)系。

(3)深入剖析重點段落及精彩語句。

(4)歸納主題,聯(lián)系寫作背景,領會寫作意圖。

例如教學《孔乙己》時,在感性閱讀的基礎上,聯(lián)系作者和文章主人公時

代背景,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及主人公的形象。進一步引導學生探討重點問題,品讀重點語段。在學習本文時,學生往往只停留在孔乙己的悲慘命運上,而忽略了造成他悲劇的社會原因,此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分析小說中的社會環(huán)景的描寫及多次出現(xiàn)的“笑”字入手,讓學生思考并討論環(huán)境描寫所透露出的許多信息,圍觀者的“笑”的心態(tài)。通過對這些關鍵詞、重點段及細節(jié)描寫的分析討論,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小說的深刻主題及寫作特點。

五.縱橫拓展,開闊視野

第7篇:童年的發(fā)現(xiàn)教學設計范文

歲月悠悠,滄海桑田。踏過教學的腳印,回眸,卻發(fā)現(xiàn),當一切的新改革渲染我們的教學時,驀然間,新的教學課題使我們深思。

自從大學畢業(yè)、走向講臺的第一天起,就有人對我說,“聽你的課真開心”,原因是我上課時總能“聲情并茂”,總能引得學生開心大笑。因此,我的教學風格應該是屬于“活潑”一類。對此,我一直是“得意忘形”,把它當作自己的“絕活”。直到有一天,有學生在周記里反映了對我的“不滿”,說語文老師上課太嬌氣,一開始,我對此并沒在意,依然保持原來的“高傲”的我。次年,我讓學生對語文課提意見,這次我驚了:竟有約三分之一的學生說語文老師太嬌氣了,我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課堂上經(jīng)常有笑聲,乍聽是不錯,但也要看笑聲緣何而起,純粹的滑知識內(nèi)涵的搞笑,也許能引起學生一時的興趣,但天長日久,自然會厭煩。這讓我突然想起了我們相聲界近幾年衰敗的原因――單純的“說、學、逗、唱”,單純的搞怪,是不會長久贏得觀眾的。教學也一樣,要使學生長久地對你的課保持興趣,僅靠“聲情并茂”不是總能生效的,何況,我的教學對象是初中學生,是有一定知識并渴求精深知識的群體,而不是幼稚的小學生,要使學生長久地對你的課保持興趣,最根本的還是要靠知識來吸引他們。后來,我試著刪減一些笑聲、更替動作,力爭把它們與精深的知識糅合起來,并保證一節(jié)課至少有20分鐘的集中學習知識的時間,把緊張與松弛調(diào)配起來,現(xiàn)在,學生的反映比以前好多了,而我也正努力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增加自己的內(nèi)涵。

“傳道、授業(yè)、解惑”這一古訓在我童年的記憶里就已經(jīng)存在了,在走上講臺的前兩年里也一直把它視為金科玉律,備課時,嚴格遵照教學大綱里的教學難點和重點,縝密地構思每一節(jié)課,并常以自己順利圓滿地完成了教案上的內(nèi)容而自豪不已。我們的一節(jié)課通常是這樣的:課前如此“備課”――坐在辦公室里,一邊放著備課本,閉門造車似的“精心”構造自己“精美”的教案,然后到學生面前按事先編好的“劇本”上演一遍。這種教學根本沒有考慮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也不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所想,所以,往往是教師一廂情愿地講,學生興趣索然地呆呆地聽,學生沒有熱情,教師也自然沒了激情,在課堂上要把學生當成人,研究學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

砌合適的臺階,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如,一位老師在講《狼和小羊》一課時,溫和地問:“結果怎么樣了呢?”一個學生搶先說:“正在這危急時刻,從遠處走來一個獵人,一槍把狼打死了?!崩蠋煹奈⑿οЯ?。又一個學生說:“狼向前撲的時候,用力過猛,碰在石頭上撞死了”。老師的臉漲紅了。還有一個學生說:“狼向羊撲的時候,掉在它前面的陷阱里,摔死了?!边@位老師變得不安和煩躁了。很顯然,這些學生的答案與老師的教學設計不相符合,因為這篇文章最后寫道:“狼齜著牙,向小羊撲去。”其實還有很多學生要求發(fā)言,但老師再沒有給學生機會,只是告訴學生:“小羊被狼吃掉了,這是唯一結果?!睂τ诶蠋煹倪@個結論,多數(shù)學生不同意,有的還反駁:不,小羊沒死,書上沒有寫小羊死。“但老師最終還是以小頭被吃掉作結。學生千方百計地讓小羊活下來,這樣的結果無損于《狼和小羊》這則寓言的主旨,所以老師應該同意學生的理解,讓小羊活下去,也順應了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特點,充分顯示了學生同情、愛護、保護弱小事物的美好情感。又如,講《石壕吏》中“如聞泣幽咽”這句話時,問到“是誰在哭”,記得我的老師也曾這樣問過我們,最后以“老嫗的兒媳在哭”結束。今天加上“她為什么低聲哭?”“她在哭什么?”“還有誰在哭,他們在哭什么?”幾個問題,課堂一下活躍起來。其中有這樣一段:“我認為也有可能是老翁在哭?!痹诨卮鹜陜合?,村中其他家人可能在哭后,一個學生這樣回答?!安豢赡?,他是男人,又是老男人,不可能是他哭?!庇腥朔瘩g?!叭绱四赀~的一個老人,在失去兩個兒子的沉痛打擊后,與他相伴多年的依靠――妻子又被抓去,更有明天如何安排兒媳、孫子的生活,痛苦和希望的渺茫,他怎能不哭,怕兒媳、孫子聽見失去活下去的信心,因此他一定是在低聲哭?!币黄坡曧懫稹?/p>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第九中學)

第8篇:童年的發(fā)現(xiàn)教學設計范文

課程改革強調(diào)"加強課程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jīng)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課程改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過去是、當今依然是我國中小學教學活動的基本構成部分,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因此,地理學科的課堂教學必須體現(xiàn)上述精神,改革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形成新的地理思維方式。

新課程標準的六大理念對地理課堂教學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要達到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提高課堂的效率,必須尋求一種較好的課堂教學模式。另外在地理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中學地理教材也進行了大量的改革,增設活動設計、研究性學習、案例教學、社會實踐等板塊,教學內(nèi)容得到了很大充實。所以,有必要建立一種參考模式來進行研究,讓課改和課程標準在嘗試中得到貫徹。

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是使學校教育更有利于人的全面發(fā)展,也就是改革要有實效,如果不能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再好的形式都是對教育的不負責任,都是空談改革。既然課改的主陣地仍然是課堂教學,那么課堂教學能否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體系,摒棄以學科為中心的理論,就直接影響課改的深入,直接關系到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xiàn),以及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實現(xiàn)。在課堂教學設計與活動過程中必須把握教學的實效性,在科學和諧的課堂下完成教學目標。

二、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探討的理論依據(jù)

1.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地理教學觀認為"知識只能通過個人的經(jīng)驗與探索發(fā)現(xiàn)、建構,不能被訓練或吸收。"因而知識的習得是在一定的情境活動中實現(xiàn)的,所以應該讓學生自主獨立的學習。學生的學習目標是由學生根據(jù)自己過去的經(jīng)驗設定的,學習同時也包含由于新、舊經(jīng)驗的沖突而引發(fā)的觀念轉(zhuǎn)變和結構重組。建構主義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是知識發(fā)生過程的探索者,是新的認知結構的建構者,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教師應與學生共同建構知識,對學生學習起引導幫助作用。"

2.認識發(fā)展理論

"教育必須適合于兒童的認知結構"、"教學必須以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的水平和特點為依據(jù)"、"教學不能只適應發(fā)展的現(xiàn)有的水平,而應適應最近發(fā)展區(qū),從而走在發(fā)展的前面,并最終跨越最近發(fā)展區(qū)而達到新的發(fā)展水平。"

3.信息加工學習理論

加涅認為"學生的素質(zhì)分為先天的、習得的、自然發(fā)展形成的。""教育主要是針對學生學習習得的素質(zhì)。"學生習得的素質(zhì)主要指知識(言語信息)、技能、認知、策略、態(tài)度。"認知策略是學習者用以調(diào)節(jié)控制其注意、學習、記憶、思維過程的技能。"其教學相應事項及流程為:

基于對上述教育理論的認識,我們在中學地理教學實踐中嘗試了三種不同的教學模式,并通過實踐對理論進行了重新審視。

三、不同學段的地理課堂教學結構模式

(一)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化模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是直接經(jīng)驗少,理解能力差,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而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該時期是從童年向青年過渡的時期,心里充滿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抽象思維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體形象作支柱,心理活動具有較大的可變性,這些心理特點和心理品質(zhì)對我們初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新要求。

所謂"活動化"是指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可活動的空間,讓學生個體、群體在活動的進行中形成對知識的經(jīng)驗感悟,并回歸現(xiàn)實生活,解釋客觀實際,內(nèi)化成學生的知識結構,形成新的經(jīng)驗的一種課堂學習方式。這種方式由"設計方案-展開討論-嘗試成功-回歸實際"四個環(huán)節(jié)構成。

設計方案——即營造"活動舞臺",教師幫助學生提出學案。

展開討論——即從學生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聯(lián)系實際進行小組討論。

如初中新教材第一冊"氣候?qū)θ祟惢顒佑绊?這一節(jié),首先出示不同地區(qū)小女孩的著裝,讓學生為其進行找故鄉(xiāng)活動,并說明理由。學生認真觀察、討論,發(fā)現(xiàn)不同的小女孩著裝的細微變化。借此來鍛煉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然后出示我國西北地區(qū)的氣溫與降水柱狀圖,讓學生針對該氣候,為該地的人設計一年的服裝。學生設計的服裝千姿百態(tài),但都要反映該地氣候的特征。最后教師富有深情地講述熱帶雨林的破壞對該地乃至全球氣候的影響,請同學結合自身實際制作一幅有關大氣環(huán)境保護的宣傳畫,或說一句心里話。這些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建構主義理論,即通過主動學習獲得知識,"在做中學"。鼓勵學生運用多種器官在動手、動口、動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在"做中學"可以了解地理事物和地理知識的形成過程,不僅知道結果,還親歷過程。同時讓學生與老師一起在活動中得到相互提高。

嘗試成功——即讓學生通過活動或在活動中自己體驗所經(jīng)歷的學習過程的成敗,讓其享受成功喜悅,或總結失敗的經(jīng)驗。如在初中地理第一冊,"世界的氣候分布"第一節(jié),讓學生開展一次環(huán)球旅行,當旅行到東南亞時,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繪制一幅東南亞房屋建筑圖。同學們經(jīng)過討論繪制出各種各樣的房屋樣式,大多能考慮這里降水多、氣溫高,也有同學考慮這里受臺風的影響等多種條件,各自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釋設計理由,并相互給予鼓勵,充分嘗試成功的喜悅。最后教師通過資料圖片,點評學生作品,讓學生理解自己思維的閃光點與盲點,激勵學生進一步學習。

四、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中的幾點說明

1.模式并不是框框,只是提供一個參考的平臺,在以上模式的基本理念指導下教師的活動空間是極大的,可以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教師的潛能,因而模式不是靜態(tài)的而是動態(tài),它并沒有對教師進行限制。

2.案例化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的關鍵在于案例設計。案例必須是開放的,是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物,必須是學生經(jīng)過思考、討論、研究后能夠解決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梯度與實效性。背景問題的呈現(xiàn)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尤其是現(xiàn)代技術應用。在整個操作過程中要注意教師與學生地位與角色,答案的呈現(xiàn)要遲,答案要具有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要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以及有利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實現(xiàn)。

第9篇:童年的發(fā)現(xiàn)教學設計范文

天山雪有異域風情,太玄經(jīng)非不識字者不能練就。童話便是那天山雪:外國的才好;童話便是那太玄經(jīng):不必用“漢字識字法”。讓童話從(漢)語文教學中獨立開來吧,讓童話成為獨立的課程。

現(xiàn)在蘊含在語文課程中的童話是怎么樣的呢?沒有童趣只有道理。因此,語文教材里的大部分童話,不能算童話,而是“教”話。比如《紙船和風箏》中小熊和松鼠,成為朋友后鬧別扭,然后道歉。對于一個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故事簡單,劉保法是個中國作家,創(chuàng)作這個童話之前實在是“主題先行”了,語言平淡,毫無童趣,道理成“說教”狀?!赌⒐皆摢劷o誰》作者鄺金鼻也是中國作家,通篇故事非但沒有童趣,為了講道理,童話反而有悖倫理。一個兔媽媽有兩個兔兒子:一個小白兔,一個小灰兔,我真不知道是怎么生得出來的。一看就知道小白兔好兒子,小灰兔壞兒子。在娘那里哪有好兒子壞兒子,娘的眼里,所有的兒子都是兒子,不分好壞,只有是我兒子不是我兒子。更為荒謬的是故事中毫無邏輯可言的道理竟說得振振有詞!兔媽媽獎勵蘑菇的問題是:誰跑步出色?小灰兔跟烏龜比,勝利了;小白兔跟駿馬比,失敗了。小白兔受到獎勵了,兔媽媽的理由是:他敢跟高手比!我不禁要問:跑步出色的標準是什么?姿態(tài)優(yōu)美?道德風尚高?精神風貌好?我想一般情況只有一個標準吧,那就是:跑得快。以此標準,兩個小兔誰跑得快呢?

可見,在漢語文教學課本中的中國童話實在看不到童趣,只看到生硬的說教。因此從思想性的角度來說,這樣的文本非但不能作為思想教育的成功,反而被孩子看輕了思想教育的藝術感染力。那么那些充滿童趣的外國童話在今天我們的語文教育中情況又是如何呢?

《餡餅里包了一片天》,我覺得我們是寫不出的。我們得等待讀過這樣優(yōu)秀童話的孩子將來寫出這樣的故事,寫出孩子第一次讀了就喜歡的童話,寫出孩子慢慢成長以后,每讀一次他的那顆隨著社會深入浸透靈魂越來越硬的心就會慢慢柔軟起來的童話。

《餡餅里包了一片天》,這是一個英國人艾肯的作品。幽默有趣中透出的荒誕卻令人向往?!缎【G狼》和《我是一只藍》是兩個法國童話,《小綠狼》作者葛舒;《我是一只藍貓》作者米爾曼?!靶【G狼”講的是做自己最好,誰也改變不了你,你只有認同自己,才會開心起來,這個世界才美麗?!靶∷{貓”其實是尋找愛的家園,最后在異邦找到了愛的家園,獨特的美。

這三個童話都不在語文課本中,但都成了語文課堂上孩子很喜歡的故事。我們將這些童話作為語文內(nèi)容來教學時便將教學設計的焦點落在語言訓練和道德教育上去了,這樣雖然還是用的故事,其實已經(jīng)不再是“童話”了。今天的兩位老師都做了“兩截人”,一截是“傳統(tǒng)的”語文老師,一截是童話故事老師?!皞鹘y(tǒng)的”語文老師一定要教語言的。然而,外國童話文本我們要教的一定不是語言,因為語言一轉(zhuǎn)譯后,就失去了語言學習的價值,我一直不主張漢語文課文中選入翻譯文本的。翻譯文本在教育中的價值應該是:文化和思想。所以翻譯文本只能是思想文本或文化文本,不能作為語言文本或文學文本在母語教學中成為教學內(nèi)容的。因此,我覺得沒有必要把《餡餅里包了一片天》中這幾句話讀得整整齊齊,有韻律。作為母語教學,對于經(jīng)過不同語言轉(zhuǎn)換來的文本,語言不再是教學的中心。

那么這些外國童話在語文課上便應該是以“故事”的姿態(tài)呈現(xiàn),老師應該是童話故事老師。老師把故事講得很好就行了。而且這是一個中國人在講一個法國童話,一個英國童話,講述中要警惕翻譯中的語言問題。像《餡餅里包了一塊天》的故事,文中翻譯過來的“老婆”肯定是不對的,中國人習慣上講“老太婆”或者“老太太”,也有譯本就翻成“老太太”的。講故事,就是要用中國語調(diào)講外國故事,這應該成為童話教學的第一道門檻。若我們承認了這是童話獨特的門檻的話,那么,我說,童話就應該從語文教學中獨立開來了,因為,這一道門檻不是母語教學的門檻了。

我們要給母語教學“松綁”,母語教學無法承擔那么多的任務。用故事保護孩子的童年,這一任務應該從母語教育中獨立出來,故事課程,應該成為一門獨立的課程。講本民族的故事,讓孩子的童年有我們民族的文化母乳;講異邦的故事,讓我們的孩子有寬闊的文化胸懷。故事對于孩子的教育價值不在語言,也不在文學,而在思想和文化。所以無論是講中國故事還是講外國故事,將這樣的故事文本作為母語教學的內(nèi)容(課文)都是無法集中體現(xiàn)其價值的。

我正在做的一個實驗:研發(fā)中國孩子10歲之前的100個故事。這100個故事分為五類:中國神話、歷史、寓言、民間故事和外國童話故事,每類20個。作為一個獨立的課程:“故事課”,在小學一二年級,每周講故事一節(jié)課。用故事滋潤孩子的童年,也許這正彌補著現(xiàn)在年輕的父母不會講故事的缺憾呢。

童年需要故事,語文教學缺少這些生動的故事的講述。中國故事的問題將有另文討論,于此只談童話故事。前已述及,中國的童話,雖然,葉圣陶、嚴文井、陳伯吹和葉君健、任溶溶、金波等優(yōu)秀的作家近一百年的努力,但總體說來成就不高。尤其選入語文課本的中國童話,學生似乎大多不感興趣。問題便是出在我們選文的文質(zhì)兼美的標準上,因為大多思想先行的童話創(chuàng)作的作品多不能令人滿意,這也就是曹文軒的唯美童話為何讓孩子喜歡的原因之一。再者,孩子對童話的喜歡往往道理在其次,新奇能引發(fā)閱讀的興趣,這是沈石溪動物小說的吸引人處吧。無論是《青銅葵花》還是《最后一頭戰(zhàn)象》,在語文課堂上,故事的感人處始終是在語言文學教學的背景中退到其后的。因此,將童話獨立出來作為故事課程的一部分,遠比將童話鑲嵌在語文課程中更能體現(xiàn)童話的價值。

外國的童話最初的故事功能是嚇唬孩子的,這一類童話是絕對無法選入語文課本的,但這一類童話的缺席,童話課程是不完整的。法國佩羅的《小紅帽》,這是原始童話,小紅帽和外婆葬身大灰狼的腹中,這是在警告那些孩子,不要與陌生人說話,否則危險隨時來臨,并還會連累家人。同樣佩羅的《小拇指》的結局,那個小孩子的忘恩負義,騙取了食人魔太太的錢財,這些都是中國教育無法接受的價值觀。當然隨著童話的演變,從格林到安徒生,從愛麗絲到林格倫,從嚇唬孩子到描述社會,從發(fā)現(xiàn)童趣到多元審美,今天的童話已經(jīng)形成了大致被教育接受的價值:童趣、科學、審美……

可見童話不得不從語文中掙脫出來了,因為這些價值觀更加接近故事在教育中承擔的任務。而講故事的人當然就不僅限于語文老師了,所以能夠講故事的所有的人都具備了童話老師的潛質(zhì)。給孩子講故事要飽含著情感,并要讓孩子從故事中間去體味情感。讓孩子進入童話故事的落腳點在哪里呢?就是在情感上。童話的邏輯是經(jīng)不住推敲的,甚至是荒誕的,食人魔的靴子,灰姑娘的馬車,都不能用邏輯去推演。童話是孩子的話,孩子的話是用直覺邏輯的,不能用形式邏輯去推演的。一旦去推演,故事的情感就出不來了。

情感體味之后,要讓孩子逐漸觸摸到童話的道理,但這個道理是故事中講出來的情趣與理趣。情和理,都要用趣的方式表達。童話講的理,和宋詩講的理,和歷史故事講的理,和論說文講的理,和說理散文講的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一定要用趣的抒情意味和故事情節(jié)呈現(xiàn)出來。童話老師講故事不是倫理說教的,而是動情增趣的。

與其說中國小學語文教學或者說中國小學教育缺少童話,不如說我們的小學教育中童話被語文教學侵占了兒童的情感、趣味和文化及思想,以至于童話被淹沒了。童話是語言、文學、哲學、社會等學科的綜合交叉,它應該具有一個獨立的課程形態(tài)。怎樣建構中國小學教育的童話課程?我沒構想清楚,但我覺得跟現(xiàn)在“傳統(tǒng)的”語文老師上的童話課可能應有所不同。語文老師上童話,往往帶有自己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基本暗示。一上童話課,舍不得語文的訓練,舍不得字詞積累,舍不得句子體味,舍不得語言表演。

所以,我在思考一個問題:在今天,我們的教育給孩子講什么樣的童話故事,如何去講這些童話故事。教好玩的童話,教能陪伴著一個人慢慢成長的童話,教讓一個人每讀一次心腸都為之一軟的童話,教不斷地延展著情與理的童話。那么怎么去教這些故事呢?文化和思想的碰撞、平衡和吸納、內(nèi)化應該成為故事的落腳點,而這個過程應該就是故事的講述,可以是不同人的講述,不同形式的講述,但一定是在講故事,而不是教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