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二胎時代對家庭教育的沖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二胎時代對家庭教育的沖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二胎時代對家庭教育的沖擊

摘要:自十八屆三中全會,開放單獨家庭可以生育兩個孩子,到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實施,“二胎”已經成為一個社會熱點。但是與之而來的還有一系列的問題,要不要生,如何解決生育二胎之后家庭格局的變化和家長關注中心的改變引發(fā)的新的矛盾,是社會尤其是家庭教育當中所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如何應對這個政策帶來的諸多改變與挑戰(zhàn),也是目前所有準備要和已經有二胎的家庭亟需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二胎政策;變化;家庭教育

一“二胎時代”出現的背景

不同時代的家庭教育總是深深地印上那個時代的烙印。1980年的五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確立了20世紀末將中國人口控制在12億之內的奮斗目標,提出“一個家庭只可生育一個孩子”,在這之后3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人都在這一生育政策的指導下,嚴格貫徹著國家要求。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目前我國獨生子女的數量已突破一億。2015年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黨中央作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重要決策,我國人口政策作出重大調整。分析這一新政策出現的背景,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解讀。第一,政治背景。據聯合國統計,到本世紀中期,中國將有近5億人口超過60歲,這一數字屆時將超過美國人口的總數,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引人深思。而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危機與挑戰(zhàn)也是非常巨大的,勞動力供給不足成本增加,經濟發(fā)展速度被動放緩,工作機會減少導致國家稅收不足、養(yǎng)老問題難以解決等等都是人口老齡化容易引發(fā)的問題。第二,經濟背景。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2015年的《經濟藍皮書:201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目前中國的總生育率只有1.4,遠低于人口更替的平衡水平2.1,已經非常接近國際上公認的1.3的“低生育陷阱”,而人口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基本要素,沒有人口優(yōu)勢給經濟發(fā)展帶來豐厚的人口紅利,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就少了一枚盾牌。一旦人口增長后勁不足,很容易造成經濟發(fā)展的速度減慢,不論是對社會的發(fā)展,對市場的運行,對國家的創(chuàng)新都容易造成巨大的影響和破壞。第三,社會背景?!笆И殹眴栴}成為社會之殤,獨生子女家庭喪子之痛令人深思。我們暫且不說獨生子女家庭生育、養(yǎng)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這一子女群體面臨沉重的養(yǎng)老負擔有心無力、獨木難支,一個家庭一旦失去唯一的孩子對于父母來說無疑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失獨群體的情感慰藉迫在眉睫,社會面臨“政策困境”。除此之外,這些失獨老人的養(yǎng)老問題日益凸顯加重了社會的負擔,老人的“失獨”不僅是家庭的災難,更是社會之殤。第四,文化背景。獨生子女的教育出現問題。我國獨生子女的數量目前已突破一億,數量上升質量并沒有緊隨其后,相反,很多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家長的過度寵愛導致孩子的心態(tài)、性格發(fā)生惡性的變化,以自我為中心、獨立性差、性格蠻橫等是很多獨生子女身上都存在的問題,另外,青少年暴力問題、犯罪問題日益突出,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以上問題迫在眉睫,國家積極應對挑戰(zhàn),及時調整人口政策,作出“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決定。在黨和國家政策的積極號召下,全國各地積極響應,不少家庭紛紛選擇生育二胎,有些地區(qū)甚至出現了“二胎熱”,可見,“二胎時代”已經到來。

二“二胎時代”家庭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

二胎時代已然到來,在經濟、文化、社會、教育等各個領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F象只是一個元素,在其背后反映的一定是社會和時代提出的問題,馬克思指出“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1]。一個新的社會問題的出現必定會帶來相關的挑戰(zhàn)和契機,本文著重分析“二胎時代”的到來對于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產生的影響。在新的發(fā)展階段,我們的家庭教育同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一)機遇一個家庭新生命的出現,整個家庭都是環(huán)繞著一種喜悅和激動的氣氛,其中大孩也不例外,初為哥哥姐姐的喜悅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占據了他們的內心,如果父母教育的好,這種感覺是可以維持甚至升華的,這是一個家庭教育的嶄新的機遇。傳統的獨生子女政策下的孩子往往獨立性較差,不會與人分享,做事任性蠻橫等,長此以往,很多孩子的性格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表現在行為當中就是占有欲強,做事暴力,缺乏震懾力,有的家長甚至因為孩子的這些問題帶孩子去看心理醫(yī)生。由此可見,在很多家庭中,孩子的教育是缺乏引導的,家長缺乏教育智慧,家庭教育是面臨一定問題的。但是,在二孩的家庭中,傳統的家庭教育模式將會改變,家庭教育面臨著契機:首先,大孩在父母的正確指導和教育下,主動承擔起對弟弟妹妹的責任,幫助父母照顧二孩,這樣,孩子的責任感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育,將來他們踏入社會中也會成為一個有責任的主體;其次,父母無暇分配太多的精力,很多情況下大孩就要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這對于他們獨立性的增長是非常有益的;再次,對于以前大孩獨自占有的資源,現在有了弟弟妹妹與他們分享,在父母正確教育方式的引導下,孩子是很愿意分享的,因為分享和共享中的樂趣是一人獨享的時候體會不到的;最后,在以上種種情況之下,孩子的性格也磨礪的更加溫順和大度。這些都是“二胎時代”家庭教育面臨的機遇。(二)挑戰(zhàn)隨著國家政策的逐漸放開,很多家庭想要生養(yǎng)第二個孩子,但是這些家庭的父母大多數是80年代獨生子女政策下的“獨生”父母,作為獨生子女一代的的父母如何迎接二胎的到來,如何解決由生二胎所帶來的一系列變化和家庭教育的新矛盾、新問題可謂是一個千頭萬緒的話題。家長的初衷都是好的,無非是想讓老大有個伴不那么孤單,兩個孩子之間相互照顧相互陪伴,自己老了也能多一個依靠。但是,家里突然多了一個新生命,對于家中老大的挑戰(zhàn)也是非常大的:首先,原先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老大面對所有人突然轉移的一大部分精力之后的適應問題;其次,父母尤其是母親由于精力有限對老大的愛驟然減少引發(fā)孩子恐懼、失衡的心理狀態(tài);再次,在不良情緒作用下引發(fā)老大的一系列惡性表現例如對弟弟妹妹的報復對待等;最后,隨著家長對其要求的增多和他們自己占有權的減少的巨大落差對于孩子一生性格的形成的重要影響等等。這些問題看似是潛在的,但是如果處理不好,情況卻是非常嚴峻的,它們都是家長們所不容忽視的家庭教育面臨的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如何平衡好兩個孩子的關系,如何讓大孩的心態(tài)健康地發(fā)展,是很多家長們所憂慮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不受到家長的認真對待,那么孩子的問題就會越來越突出,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一生性格的形成。

三二胎家庭出現教育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模式改變引發(fā)家庭成員關注度的減少傳統的獨生子女政策下的家庭結構多為“2+2+1”模式的主干家庭(即由祖父母、父母和子女三代人構成的家庭)或者是“2+1”模式的核心家庭(即由父母和子女兩代人構成的家庭)。這種家庭模式下,孩子得到了來自所有家庭成員的愛,所有的成員圍著一個孩子轉,他永遠是眾人的焦點,因此也比較容易形成自我為中心,對父母強烈的依賴性以及責任感缺失等一系列問題。唯一的孩子就成為了家中的“小霸王”,“小公主”,性格上也相對蠻橫、任性,叛逆心理比較強。但是,從家庭氛圍看,單個孩子家庭氣氛是相對民主和寬松的,父母往往更為尊重孩子的意見,在孩子犯錯誤時,一般會采用比較溫和的方法教育子女,嚴厲的手段除非孩子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一般情況下是不經常使用的。他們之間的親子關系也是相對比較融洽的。然而,有了二胎之后,這種情況將會被打破,孩子越小越可愛,這往往是很多家長的觀點,也因此家長開始偏心小的,老大受到的關注度明顯減少,放在老大身上的父母及祖輩的精力也開始逐漸轉移,突如其來的失落感和落寞感包圍著他,讓他脆弱又敏感,而在孩子的世界當中,有沒有被關注、是否被忽視和冷落是比天還要大的事。久而久之,他的內心必定會產生對家庭成員的隔閡、抵觸并由此引發(fā)系列連鎖反應。家長的厚此薄彼、親小疏大,看似是某一特殊時期特殊需要的產物,但是孩子的神經是脆弱的,心思是單純的,他們會思考:父母是不是不愛我了?他們是不是嫌棄我了?我的存在是不是多余的?在這些本不屬于他們思考的問題的壓迫之下,老大的心理發(fā)生扭曲出現問題不足為怪。而且,二孩和多孩家庭的氣氛相比一個孩子的家庭要緊湊一些,家庭氛圍的民主程度也要差一些,父母的寵愛減少,家庭氛圍也變的不如之前寬松,對于老大的要求也顯然多于獨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對于孩子的要求,當老大犯錯誤的時候,家長往往缺乏耐心,用較為嚴厲的方式教育孩子,對老大過于嚴格和苛刻。在這種種改變和壓力的催化下,親子關系出現了緊張的局面,孩子的心靈在緊張的家庭關系的作用下,承受了太多不能承受的壓力,往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二)精力不足導致父母對大孩要求的增多另外,之前家中只有一個孩子,他們對父母的依賴性比較強,自理能力也比較差。但是新成員的到來,家庭的事務突然多了起來,原本時間充裕的父母可支配的時間減少,繁多的家務和工作量可能會讓父母變的措手不及,對于第一個已經有點長大的孩子,父母自然會減少照顧的精力,這時候就出現了老大被要求長大的現象,這種要求是無聲的、強制的。老大快速的長成讓父母不再操心的獨立自主的乖孩子,家長才能騰出時間來照顧小的。但是,往往迅速長成的會因為中間缺少了某些環(huán)節(jié)而畸形成長,或者是表面表現的聽話而內心十分偏執(zhí)、憤懣、不快樂,而一個孩子長時間的不快樂是會導致某些心理障礙的?!皩M的方式可引起子女與雙親的疏離,產生無足輕重感,當父母要求不合理時,可引起子女的反抗或消極抵抗情緒;放任和過分寬容可使子女感到雙親與自己無關,從而也有礙于他們形成極為重要的約束力和依從關系??傊p親對子女的約束作用過大是不宜的,而完全削弱這種作用也會使子女形成軟弱的性格”[2]。

四解決“二胎時代”家庭教育問題的對策分析

皮亞杰指出“人作為主體都具有可塑性,而青少年尤其大,青少年時期受到的教育特別是家庭教育等外界刺激,往往會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行為模式”[3]。面對越來越多的家庭當中出現的二孩甚至多孩的現象,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容忽視,為此,家長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把家庭教育方式的改變和完善作為自己的新功課。為了達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目標,家長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家長端正態(tài)度,謹防比較心理孩子是平等的,這一點在兩個或多個孩子的家庭顯得尤為重要。不論家長對于第二個孩子是如何的疼愛與呵護,第一個孩子在自己心里的位置其實是沒有改變的,只是因為二孩的可愛讓這種愛暫時擱置了。但是孩子的內心是敏感的,父母暫時減少的愛會讓孩子產生不安的心理,并引發(fā)他們的恐懼。不管家庭格局發(fā)生怎樣的改變,孩子在家長心目中的位置是不曾改變的,愛不具有唯一性,父母可以愛很多人,也可以愛自己的兩個甚至多個孩子,這種意識不會因為被愛對象的增多而發(fā)生改變。這就要求做家長的首先要端正態(tài)度,一碗水要端平,保證遇到問題發(fā)生矛盾時保持公正的態(tài)度,不偏頗,不傾向于較小的孩子,不強制老大不必要的忍讓。家長的態(tài)度保持平等、公正,孩子的內心是可以感受得到的,這種感覺給老大帶來的是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父母的愛的平等感,體會到這種感覺,孩子的內心便會是安定的和健康的。在兩個孩子之間,家長的比較心理是不可取的,比較之下必然會產生對老大的要求,而這些要求在他看來就是苛刻的和無理的,而長期如此就會給孩子帶來自卑的心理。(二)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和關注,留給老大足夠的相處空間愛是所有父母最需要做的功課。二孩的出生占用了相當大一部分家長的時間這是肯定的,原本屬于老大和父母的相處的歡樂時光驟然減少,孩子就有可能產生一個心理不適應期。這時候家長要試著給予老大和以前一樣多的甚至比以前還要多的愛,周國平曾說“任何一個孩子都絕不會因為被愛的太多反而變壞,相反,得到的愛越多,就一定會變的越好”[4]。父母給予的愛的等量讓老大內心產生一種平衡的感覺,在這種平衡的感覺的支配下,才更容易激發(fā)孩子的責任心,而這種責任心是一個孩子在有了弟弟妹妹之后本能地應該形成的。如果家長善于保護,可以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發(fā)揮他們對于弟弟妹妹的愛和價值。與此同時,家長要保證與老大的相處時間,作家閆紅說“孩子的一切問題,都能用深度陪伴治愈”。陪伴是最好的良藥,是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途徑。在這些單獨的相處時間里,父母可以向孩子表達愛意,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他們有興趣的事情,可以與孩子交流知心話等一切有利于發(fā)展良好關系的事情?!霸谶@個關鍵的時刻,我們要愛護兒童,和他們做游戲,讓孩子的童年充滿歡樂,千萬不要讓他的童年充滿懲罰、恐嚇和奴役”[5]。愛彌爾的這句話正彰顯了父母的陪伴對于孩子的重要性。(三)給予孩子一定的“退行空間”,防止性格變質退行是指人們在受到挫折或面臨焦慮、應激等狀態(tài)時放棄已經學到的比較成熟的適應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階段的某種行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來應付當前情景,降低自己的焦慮。與之相似的倒退行為是指孩子在某一時期所表現出的小于其年齡階段的行為表現,這種表現往往是孩子有意為之的,它是兒童期的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tài)。出現倒退表現的原因往往是家長對于孩子的關注讓他們對父母產生過度依賴,而這種依賴一旦得不到滿足或者家長的關注一旦有所減少,他們就會產生不安全感,從而用倒退行為尋找安全感。但是,一旦這種行為成為習慣,就會妨礙孩子的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二胎的到來會讓老大的心理沒有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的情況下出現不適應,并由此引發(fā)一定的退行行為發(fā)生,這種情況下,家長應該給予孩子一定的退行空間,允許他們用自己的方法向父母表示抗議,并由此引起父母的重視。但是,長期的倒退行為卻可以影響甚至破壞一個孩子的正常發(fā)展,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一個孩子性格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生活中無數件小事的影響下形成的,不好的心理體驗可能會加快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家長要謹防自己的行為偏失給孩子帶來不好的性格影響。(四)培養(yǎng)孩子學會關懷、懂得分享、延遲滿足二孩的降生使原本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老大成為了哥哥姐姐,雖然他們的占有權減少,自我中心地位有所改變,但是面對小生命,他們還是會有初為哥哥姐姐的喜悅感,父母要利用好孩子純潔善良的心理,及時的培養(yǎng)他們的關懷能力、給予能力、分享能力。適時地給老大灌輸:弟弟妹妹的到來讓你擁有了一個小伙伴,他可以陪伴你,有什么事情你們兩個人可以一起做一起發(fā)現樂趣,從此以后你的人生便不再孤單了。但是,成為一個大的哥哥姐姐之后,你要有責任感,學會付出、學會分享,不光是分享日常生活中的吃的、用的,還要分享爸爸媽媽的愛。你就是他的榜樣,他會模仿你的行為,所以你要給弟弟妹妹做一個很棒的哥哥姐姐讓他們學習。培養(yǎng)孩子延遲滿足[6]的能力,也是鍛煉孩子在面對誘惑時控制自己的沖動,表現出更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實現長遠目標的方式之一。盧梭在《愛彌爾》中提到“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那就是:百依百順”[7]。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對孩子是無益的,而讓孩子學會等待與延遲滿足是其一生幸福的基礎。(五)對于爭吵,學用“隱性教育”代替“顯性教育”二孩家庭往往大孩的年齡也不是特別大,兩個孩子發(fā)生爭吵、糾紛產生小矛盾是在所難免的,家長處理這類矛盾要本著平息而不是激化的觀念,慢慢引導孩子自我發(fā)現,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而不是只對老大一味的訓斥和強迫。然而,大多數父母習慣用的“大的讓著小的”的觀點絕對不是平息矛盾的最好方法,這種教育觀念只能讓孩子變得順從,不會讓他們變的懂事,只能讓孩子變的聽話,不會讓他們變的自覺。被要求忍讓的孩子確實可以表現出暫時的服從和安靜,但卻是以內心的抗拒、對家長的憎恨和對弟弟妹妹的厭惡為代價的。所以,面對爭吵要選擇合適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顯然,隱性教育對于維護孩子的自尊心和增強教育效果更加有用。把滲透教育貫徹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以一種不知不覺的方法,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關于這一點,內爾•諾丁斯曾說過“教師關懷的最好表現方式是看似無心實則有意的包容式引導”[8]。一位教育專家也曾經說過最好的教育是無痕的教育,即在孩子沒有感受到教育的時候教育已經發(fā)生了。那么,將這里的主體---教師換成家長也是同樣適用的,家長看似無心的隱形教育,實際上包含著對孩子的尊重、寬容和愛護。周國平也曾談到“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省力也是最有效的教育。好的素質是熏陶出來的”[9],盧梭也做過類似的闡述“當他犯了錯,不要責備他,這會讓他產生逆反的心理,你對他的安慰,本身就是一種教訓,這種教育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0]。

五結語

家是孩子的第一課堂,也是孩子一輩子的課堂。“如果說一個老師不好,影響孩子的一門學科;一個學校不好,影響孩子的一個學段;那么一個家庭教育的不好,則會影響孩子一生”[11]。一個孩子的性格、習慣的養(yǎng)成受到家庭影響潛移默化的作用,而多個孩子的家庭教育對于所有選擇生二胎的家庭來說也確實是一個難題。用孩子的心態(tài)考慮孩子的事情,而不要用成人的思維和處事法則來要求孩子,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相信很多問題產生之后家長都會學著換位思考,給予孩子們足夠的愛與關懷,要不要孩子是一個人生選擇,而怎么教育和培養(yǎng)孩子則是每個家長一生的必修課。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

[2]魯潔等.教育社會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9.

[3]黃希庭.人生心理咨詢手冊[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247.

[4]周國平.把心安頓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98.

[5]盧梭.愛彌爾[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22.

作者:常萍 單位: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