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胃癌醫(yī)學檢驗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胃癌醫(yī)學檢驗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胃癌醫(yī)學檢驗論文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186例非賁門胃癌患者,來自中山大學附屬醫(yī)院住院及門診患者,經(jīng)臨床、胃鏡及病理診斷證實。男81例,女105例,平均發(fā)病年齡(55.19±14.05)歲。隨機選取298例來自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的健康體檢者,其中男198例,女100例,平均年齡(39.20±14.12)歲。以上個體均為無血緣關系的廣東漢族人,既往無糖尿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風濕性關節(jié)炎、炎癥性腸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

1.2研究方法

1.2.1Hp的檢測

采用ELISA檢測Hp感染。

1.2.2基因組DNA提取

抽取靜脈血4ml,常規(guī)酚/氯仿抽提基因組DNA。

1.2.3PCR擴增與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分析(PCRRFLP)

1.2.3.1TLR4Asp299Gly,Thr399Ile基因多態(tài)性檢測

將PCR產(chǎn)物用限制性內切酶酶切后以8%的非變性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分離、GV1染色。

1.2.3.2CD14C159T基因多態(tài)性檢測

引物設計及反應條件參照文獻,引物為F:5′TGCCAGGAGACACAGAACCC3′,R:5′TGTCATTCAGTTCCCTCCTC3′,PCR產(chǎn)物用限制性內切酶酶切后以8%的非變性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分離、GV1染色。

1.2.4統(tǒng)計學分析

病例組和對照組人群HardyWeinberg平衡采用χ2擬和優(yōu)度檢驗,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頻率采用直接計數(shù)法計算,χ2檢驗差異的顯著性水平(檢驗水準為α=0.05),相對風險度用OR(Oddsratio)值及95%可信區(qū)間(95%CI)來評價。

2結果與討論

我們的研究中,正常人的Hp感染率是61.3%,通過對湖北漢族人群Hp感染的檢測,發(fā)現(xiàn)非賁門胃癌組Hp感染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01,OR=7.573,95%CI:3.585~15.995)。Correa等認為,胃黏膜在有害因素作用下產(chǎn)生損傷,黏膜細胞再分裂、增生以修復損傷的過程中可啟動細胞凋亡,以清除無法修復的具有遺傳缺陷的細胞,但有些胃黏膜細胞可因某種原因逃避凋亡,細胞壽命得以延長,增加其進一步受損的機會,胃黏膜經(jīng)腸化、異型增生逐漸向惡性細胞轉化。雖然Hp具體致癌機制至今仍未清楚,但Correa提出的以炎癥為觸發(fā)因素的胃癌發(fā)生機制理論受到人們的重視,也肯定了炎癥在Hp胃癌的發(fā)生中的作用。活體內,胃上皮細胞可以表達TLR,故很有可能TLRs表達于胃上皮細胞并與Hp相互作用,從而調節(jié)致炎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的生成,引起胃黏膜的炎癥。進而在Hp感染性活動性胃炎的背景下,通過胃上皮的前期病損、腸化生和不典型增生逐漸發(fā)展,導致了胃癌的形成。TLR4/CD14基因突變可使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失去正常處理胃腔HpLPS等病原分子的能力,進而使胃黏膜在其長期刺激下產(chǎn)生感染、炎癥乃至癌變。TLR4基因突變可導致對LPS無反應,或LPS信號途徑的抑制。野生型TLR4的表達增強可使LPS信號傳導增強。

通過對TLR4基因Asp299Gly和Thr399Ile多態(tài)性的檢測,未發(fā)現(xiàn)其896bp處A→G和1196bp處C→T的突變,提示此2個等位基因突變在中國湖北漢族人群中少見,說明TLR4基因不是胃癌的易感基因。就此我們對中國漢族人與日本人及德國人的TLR4Asp299Gly和Thr399Ile基因多態(tài)性分布進行了比較,中國漢族人與日本人的分布頻率及基因型頻率的分布無明顯差異性,均未檢測到突變體,但與德國人(9%)的突變頻率存在顯著差異性(P<0.0001)。歐洲人和亞洲人在該位點等位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分布的不同,將有助于闡明不同種族和不同地區(qū)人群在疾病發(fā)生機制上的差異。CD14基因位于5號染色體長臂(5q2331),CD14啟動子區(qū)-159位點存在單個堿基的替換,該等位基因位于Sp1轉錄因子結合位點附近,主要影響CD14的表達,且TT純合子患者單核細胞表面CD14的表達密度。有研究認為在-159位點的T/C的突變可能導致CD14啟動子的活化增強,促進CD14基因的轉錄,使單核細胞高表達CD14,且CD14可以調節(jié)LPS誘導的IL1及TNFα的分泌,從而使炎癥應答增強。因此,CD14159基因多態(tài)性可能是導致個體在對Hp感染的免疫應答中不同的CD14表達水平及免疫應答程度的基因方面的因素。為此我們對該位點的多態(tài)性進行了檢測,發(fā)現(xiàn)TT基因型在非賁門胃癌患者中(45.35%)高于正常人群(29.2%),二者存在顯著差異,T等位基因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78)。當我們按照Hp的感染情況分組后,我們發(fā)現(xiàn)非賁門胃癌Hp+組TT基因型亦高于對照組Hp+組。我們的結果表明CD14159位點TT純合子或者T等位基因可能是Hp+非賁門胃癌的易感基因。此外,CD14附近以及與CD14連鎖的其他基因多態(tài)性也可能影響疾病的表型與預后,因此,對CD14鄰近的基因也需做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