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影視聲音制作之中聲音表達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影視作品是聲畫結合的藝術,聲音制作作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越來越被重視。同時,伴隨著中國文化的傳播,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之中出現了大量的中國聲音。而有關對中國聲音進行表達的方法,通過大量實例分析得出,在影視聲音制作過程中加入中國傳統樂器、進行詩詞化的歌詞寫作以及加入戲曲元素等方式,成為中國聲音的重要表達方式。
【關鍵詞】中國聲音;傳統樂器;詩詞;戲曲
在推動中國文化對外傳播交流的過程中,影視作品成為重要的途徑之一,而其中的中國聲音也越來越為大眾所熟悉。作為影視作品重要的組成部分,以及重要的藝術表達手段之一,在聲音制作當中加入中國元素也成為影視作品進行中國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之一。在影視聲音制作過程之中,中國聲音的運用和表達方式主要集中在利用中國傳統樂器、詩詞以及戲曲等方面。
一、中國傳統樂器的加入
每種樂器由于其不同的構造和演奏方式,都具有其獨特的音色,而中國傳統樂器——絲竹金石匏土革木,更是有著其獨一無二的聲音特點。這八類樂器是按照其材質進行分類,絲通常指代彈弦樂器,比如古琴和瑟等,其聲音音域較廣,演奏方法多樣,不同的演奏方法以及彈奏區(qū)域,所發(fā)出的聲音也不相同,變化多端;竹通常指代吹奏樂器,比如笛和簫等,笛聲更空靈清脆,而簫聲更悠遠飄逸;金通常指代打擊樂器之中的編鐘,編鐘一般由青銅鑄成,其聲音清脆悠揚,穿透力強;而石通常指代打擊樂器之中的編磬,與鐘相比,磬的聲音清遠而剔透,同樣都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匏原是指葫蘆,由于笙由天然的葫蘆制成,所以借此指代吹奏樂器中的笙,其聲音相較于笛和簫更加圓潤而寬厚;土通常指代塤,塤的聲音幽深、悲涼、婉轉,而且綿延不絕,具有一種獨特的音色品質;革通常指代打擊樂器之中的鼓,由于鼓皮由革制成,所以以革指代,鼓的聲音雄渾有力,給人奮進向上的感覺;木通常也是指一種打擊樂器——柷,呈方形木箱的樣子,木條擊打發(fā)聲。與此同時,經過千百年的沉淀,每種樂器都浸入了濃濃的獨特的文化屬性,每種樂器也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所發(fā)出的聲音都能營造出不一樣的氛圍,帶給聽眾獨特的聽覺感受。例如,彈弦樂器之中的二胡,營造出的月光如練、清冷凄楚的意境,總能使聽眾置身于形單影只抬頭遙望著月亮,心中充滿愁怨的畫面之中;古琴悠揚的聲音,似乎帶著聽眾走進了那云煙環(huán)繞、高山流水的深山密林之中,成為了隱世的高人;馬頭琴則描繪出萬馬馳騁草原的遼闊之景;打擊樂器當中,編鐘和編磬由于其歷史悠久,而且原本多出現于貴族宮廷之中,是一種地位的象征,所以總能帶給人們高貴莊嚴的感覺,抑或是使人們仿佛置身于上古的神仙世界之中;而鼓鏗鏘有力,總能使人聯想到恢弘的戰(zhàn)爭場面。因此,不同的樂聲,也被嵌入了不同的文化內涵。由此可見,在影視聲音的制作之中,加入中國傳統樂器,不僅僅是利用其獨特的音色,更是利用其富含的中國文化,為整部作品的聲音融入深厚的中國元素,進行中國聲音的表達。與此同時,再配合所營造的意境和畫面,聲畫結合,更是為整個場景和作品都深深地烙上了中國文化的印記。尤其是在古裝片的聲音制作之中,中國傳統樂器的加入更成為一種慣例和基本配置。例如,在《臥虎藏龍》《瑯琊榜》《上陽賦》等古裝片的聲音制作之中,便加入了大量的竹笛、二胡、馬頭琴、古琴等中國傳統樂器。而《臥虎藏龍》之中竹林打斗的經典畫面,配合竹笛清脆的聲音,將中國劍術輕盈的打斗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冬樼鸢瘛分?,主角梅長蘇出場便吹著竹笛,站立船頭,從煙霧繚繞的江面緩緩劃過,配合著梅長蘇的吹奏出現竹笛的聲音,冷冷清清,同時也更加凸顯這個人物的神秘特性。
二、詩詞化的歌詞
除了在配樂中加入中國傳統樂器之外,詩詞化的歌詞也成為影視聲音制作中中國聲音的表達方式之一。歌曲本身就是伴奏樂和歌詞結合的藝術,優(yōu)美的歌詞,也有打動人心的效果。而中國詩詞本身便具有一定的韻律之美,詩詞最初出現時便是配合音樂吟唱的形式而傳播的。尤其是宋詞,原本就是以演唱的形式出現的,詞人根據不同的曲牌,按照一定的斷句排列格式寫入不同的詞句,就如同現在按照伴奏旋律撰寫歌詞,進行歌曲創(chuàng)作一樣。同時,詩詞也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而伴隨旋律唱出詩詞,也成為影視聲音制作中中國聲音的表達方式之一。除此之外,如今在追求高質量、精品化的影視作品的過程中,依據故事內容甚至人物角色特意制作主題曲和配樂也成為了一種趨勢。由此,制作時選用詩詞化的歌詞也成為表達中國聲音的常見手段,特別是在古裝片的插曲制作當中很常見。例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主題曲《知否知否》便是直接借用了李清照的《如夢令》,不僅與劇名相呼應,也契合了劇情發(fā)生的時代——宋代,同時也巧妙地借用了詩詞本身帶有的一種愁怨情緒,達到了很好地烘托和渲染人物情感的效果,并且與畫面呈現的宋代典雅精致的美實現了和諧統一。在《瑯琊榜》的聲音制作當中,根據每一位主要角色都進行了對應的人物主題曲的創(chuàng)作,而歌曲的歌詞部分便是利用了詩詞化、偏文言的方式,描述了人物的主要經歷以及性格特點,在人物出現的主要場景和畫面中播放出來,輔助人物內心情感的表達,烘托整體情緒氛圍,使得人物形象也更加豐滿立體。
三、戲曲元素的應用
戲曲作為中國獨特的藝術形式,作為中國聲音的代表之一,也被大量運用在影視作品當中。第一種,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便是以戲曲場景的方式出現,尤其是在一些以清末民國為故事時代背景的影視作品當中。中國戲曲歷史悠久,獨具韻味,其中的代表——國粹京劇在清朝徽班進京之后,逐漸被皇室所喜愛和推崇,到清末時期達到了鼎盛,其后在民國時期得到了延續(xù)和發(fā)展,涌現出了許多京劇大家,四大名旦便是其中的代表。一時之間,京劇獲得了全民的青睞,街頭巷尾皆可聽到悠悠的戲曲之聲,同時戲曲也融入了人們平常的生活之中,幾乎達到了人人聽戲的盛況。由此,清末民國時期,許多底層窮苦人家的小孩便從小進入戲班開始學戲,唱戲成為了一種謀生手段。例如,影視作品《霸王別姬》和《鬢邊不是海棠紅》,主要角色都是從小進入戲班開始學戲,最后成為戲班老板、戲曲名角,由此作品中也出現了許多戲曲表演的場景,而伴隨這些場景出現許多戲曲唱段,成為影視聲音制作中中國聲音的表達方式之一。對于這些影視作品中出現的戲曲唱段,在聲音制作方面,主要依賴于后期制作來完成,大多采用專業(yè)戲曲工作者為影視演員進行后期配音的方式。除此之外,在影視音樂的配樂編曲之中融入戲曲的音樂特征,也成為一種利用戲曲元素表達中國聲音的重要手段。其一,戲曲音樂有其獨特的程式,即戲曲音樂的板式,曲牌的基本結構、腔格、銜接、組合,伴奏與唱腔的結合方式,伴奏的引入、過門,以及慣用的樂句,還有鑼鼓、絲弦樂器的運用方式等,都有其固定的模式。其二,戲曲的唱腔受到不同戲曲角色——生旦凈末丑的影響,即使是同一曲牌,不同的行當演唱也不盡相同。其三,戲曲由于其師徒相傳、口傳心授、集體口頭創(chuàng)作的主要傳承和創(chuàng)作方式,以及同一戲曲類別有不同的流派劃分,每種流派的演唱也各具特色,因而更加具有獨特性和代表性。同時,戲曲本身就是音樂與表演相結合的藝術,戲曲音樂節(jié)奏與表演節(jié)奏是相輔相成的,這也為影視作品聲音制作當中加入戲曲音樂元素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使得聲畫的結合也更加順暢和諧。例如,郭寶昌導演的《大宅門》的配樂之中就加入了大量的戲曲元素,運用了京劇曲牌作為旋律,伴隨影視作品故事情節(jié)的推進和發(fā)展,配樂渲染情緒,增強戲劇張力,更加深刻地表達出了人物的情感,也令觀眾有了更加深入的體會。綜上所述,在影視作品之中進行中國聲音的表達,主要通過中國傳統樂器的加入、詩詞化的歌詞寫作以及戲曲元素的應用這三種方式實現。中國傳統樂器所具有的獨特的、具有代表性的音色融入影視作品配樂,成為影視聲音制作之中中國聲音最主要的表達方式。而詩詞和戲曲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本身就蘊含著深厚的中國文化,并且詩詞和戲曲本身都具有獨特的韻律感,因而為影視聲音制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直接編寫詩詞化的歌詞,戲曲場景的出現和加入,巧妙地在聲音制作中加入詩詞以及戲曲元素,都成為中國聲音重要的表達方式。由此,可以利用這三種元素在影視聲音制作之中的融入,借由其所具有的中國文化底蘊,來進行中國文化的表達和傳播,達到在影視聲音制作之中進行中國聲音表達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白毛毛.戲劇影視中戲曲元素的運用研究——以京劇為例[J].北方音樂,2020,(17).
[2]徐博.淺談中國民族特色音樂元素在影視音樂中的應用[J].作家天地,2020,(11).
[3]魏巍.論影視音樂中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J].藝術品鑒,2019,(23).
[4]霍靖.民族音樂與影視的傳播[A].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專業(yè)委員會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C].北京: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專業(yè)委員會,2019:59-60.
作者:劉璐 單位:山西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