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交換女兒范文

交換女兒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交換女兒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交換女兒范文

沒有。

武則天共有兩個女兒

長女:安定思公主,早夭,麟德元年追封安定公主,謚號思。次女:太平公主,名不詳,現(xiàn)有人根據(jù)《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認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武則天,本名珝,后改名曌,并州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tǒng)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后世將其與漢朝的呂后并稱為“呂武”。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歲時入后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封昭儀,后為皇后,尊號“天后”,與高宗并稱“二圣”。高宗駕崩后,作為唐中宗、唐睿宗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2篇:交換女兒范文

關鍵詞:格雷厄姆?斯威夫特 《糖果店主》 交換模式

以《洼地》和《遺言》傲立于當代英國文壇的格雷厄姆?斯威夫特,近年來受到國外文學批評界的持續(xù)關注。然而,相較于這兩部扛鼎之作,他的首部作品《糖果店主》遭到了明顯的冷落。其實,該小說蘊藏的豐富主題不斷顯現(xiàn)于作家日后的作品之中(Lea 17),而其中的主人公威利?查普曼也成為斯威夫特筆下眾多人物形象的范本。因此,研究《糖果店主》和查普曼對整體理解斯威夫特及其作品大有裨益。本文試圖從交換模式這一視角切入,對該作品進行初步的解讀。

在國外出版的論著中,“交換”作為《糖果店主》的重要主題之一雖然也有所提及①,但尚未對此展開深入探討。不妨說,“交換的模式”這一主題主要是通過查普曼得以體現(xiàn)的。查普曼沉默寡言,陰沉滯拙,按部就班,死死恪守種種微小的社會傳統(tǒng)(Lea 17),生活于他“每天都有其固定的模式”(swifl 25)。可是,如果說“模式”是查普曼行事的一大特性,那么“交換”則是他處世的另一主要特征。在他身上,這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從某種意義上說,交換是模式的基礎和保證。遵循模式、排斥變化和任何不確定因素,是他期盼和依賴的。然而,在人類社會中,總是有那么多不確定性,而惟一不變的、可以確切掌控的似乎只有“物”,只有與之相關的“交換活動”了。在他看來,你給予,我接受;我給予,你接受――公平且簡單??梢哉f,他的模式化生活絕大部分屬于“交換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他將自己的“模式”系統(tǒng)建立在了交換的倫理基礎之上。

小說中充斥著一系列“交換”的隱喻,最為引人注目的莫過于查普曼與艾琳的那場看似荒謬的婚姻交易。他們之間的婚姻是一場交易:她用一家糖果店,一個女兒,以及所有的責任來換取查普曼扮演丈夫角色,構筑一場“沒有愛”的婚姻。這就是一場交換,一場影響他們一生的交換。對于查普曼而言,在他接受婚姻這個生活模式的同時,他也接受了這個模式中的“交換”。在這個模式中,一切都是圍繞著商品式的“物質交換”而展開,情感從人的生活中被完全摒除了。因此,在這次婚姻協(xié)議之后,查普曼身上所表達的“交換”特性愈發(fā)凸顯。

他生活在一間充斥著“交換”影子的房子里。里面的一切,包括“家具、陶瓷、玻璃器皿、被單和枕套”,都是婚姻交易中艾琳所提供的價碼。即使是艾琳后來所添置的瓷器水晶等裝飾品,也絲毫不含有任何感情烙印,而只是“投資”,另一種物質上的交換。正如艾琳所反復強調的,這些東西會“升值”,能夠“保值”,可以換取更大的物質利益。

這種物質上“交換”環(huán)境的營造,加上艾琳在認知意識上的不斷提醒、監(jiān)督,使得查普曼漸漸將自己完全納入婚姻這場交易中,進而納入整個“交換”環(huán)境和模式中。艾琳總是不停地提醒他“扮演好你的角色”,而這正是她交易內容的一方――一個扮演不談愛的丈夫角色的演員。她安排好他一天的行程:起床,吃早餐,告別吻,上班,下班,在餐桌上向她匯報、整理賬簿……因為那是角色的固定戲碼?!懊慨斔纯?、逃避、討厭這些時(不過這樣的事很少發(fā)生),她就會發(fā)號施令,鼓動他,激勵他,讓他生龍活虎起來……”她會警示:“演好你的角色”(11)。即使當查普曼提出要在店內出售玩具時,她的肯定也并非出于情感上的順從,而被目為“是否能賺錢”這一交換的條件。她的視線時時追隨著他,總是傳遞著那份警告與提醒,使他不得越矩一步。這種來自外界的提醒,漸漸在查普曼身上得到內化,所以多年來他一直不斷提醒自己“演好自己的角色”。這種角色扮演意味著對于某種模式的堅持,同樣也是對于婚姻這場交換活動的實踐。

女兒多蘿茜的出生,成為這項交易中的又一個籌碼?!八前铡兜南笳餍藻X幣”(winnberg 77)。她的存在時時刻刻提醒著查普曼,他與艾琳之間存在的這場婚姻交易。她剛出生時,查普曼就意識到“(多蘿茜)只是在這場交易中一方所付出的價錢”(11),而他則是這場交易中的另一方。這種持續(xù)的心理暗示和身份定位,漸漸扭曲著他的自我認知。他逐漸迷失了自己作為“丈夫”的一個“人”的身份,而執(zhí)著于“丈夫角色扮演者”的身份。因此,當庫珀太太來店時,他“自命不凡地揮舞著自己的雙手……這與其說是出自某種驕傲,倒不如說是某種想不負她望、毫不退縮地扮演好自己角色的急切愿望”(122)。事實上,對于這種“角色”定位的堅持,正體現(xiàn)了他對自己的物化――將自己視為交換中“物”的因素,用物的交流代替了活生生的人的情感交流。

此外。查普曼的職業(yè)――他的婚姻交易帶給他的一份回報――“糖果店主”則更進一步將他塑造成新的“交換”載體。站在那柜臺后面,他天天進行著不計其數(shù)的“交換”。在這些不斷重復的交換中,人的因素被極大地貶低了,有的只是物質交換的邏輯。在他的眼中,那些行人只是提出要求并用金錢來滿足自己需要的一方,而他只是提供他們所需物品的一方。當那些老主顧來店里光顧,寒暄著:“晚上好,查普曼先生?!薄澳愫脝?查普曼先生?”或是“照舊,查普曼先生?!彼病皼]有改變自己在他們心目中的店主的形象。他的回答總是:‘多多關照’或‘謝謝’。他們是顧客,他是店主。這是安排好的。在他們的印象中,他就像是個中間人,在柜臺后跳來奔去,就像錢箱上的金額”(132)。

他牢牢遵循這一交換模式,努力扮演好自己的店主角色。他的回答頗具公式化且離間疏遠:“多多關照”和“謝謝”中沒有任何私人的情感,純然出于交換這一活動所需。于他而言,接觸了幾十年的顧客只是交換活動中的對象,而非獨立的個體。正如他對自己的定義――“中間人”――物與物交換的中間人。這正是他對于自身“交換邏輯”的自覺認識。當查普曼離開店鋪回家的時候,總是會帶上一大疊證券薄、交易簿、盈虧登記薄或是帳薄。這是他扮演角色的佐證;也是他對這個家庭的責任與愛的替代品。

正如麥爾科姆所述,查普曼從艾琳身上學到的特質之一,即是對物質交換的執(zhí)著(Mal-colm 35)。隨著在思想理念上的定位和不斷強化,以及“交換”活動的持續(xù)進行,“交換”漸漸滲透至查普曼的認知系統(tǒng),并被納入了他對于生活模式化的理解。

當查普曼成了這“交換”社會的一員,也由此開始行使自己作為一名“交換者”的權利和義務,或者說實現(xiàn)自己的“功用”。而其中最大的功用在于:將一切納入“交換”系統(tǒng)。這一系統(tǒng)是指物質、金錢上的交換或交易,而排斥任何情感上的交流。因為真正情感的給予或接受是無條件的。所以,當他將一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歸結為“交換”,歸結為物質交易的意

識和行為時,便徹底切斷了自己作為一個人的情感紐帶。馬克思說:“我們現(xiàn)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對世界的關系是一種人的關系,那么你就只能用愛來交換愛,只能用信任來交換信任”(14)。而當這種關系變成人與物的關系,無法以情換情時,情感就無處可在。這種情感的缺失,集中體現(xiàn)在查普曼與其店員、史密塞先生以及多蘿茜的相處與交往上。

盡管與店員的關系本身就是一種建立于物質聯(lián)系上的雇傭關系。然而,在一家小小的糖果店里,這種雇傭關系應當是以相互之間的直接交流、接觸為基礎的,也必然帶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如伙伴關系。這里不妨以庫珀太太為例。作為糖果店里的老店員,她對整家店鋪及查普曼可謂盡心盡力,理應成為他忠誠且親密的伙伴。然而,對她“長期以來的忠心耿耿,他卻只是表現(xiàn)出禮貌的態(tài)度”(91)。“禮貌”意味著“生疏”,而不是真正的“用心”對待。事實上,他知道“在她的辛勞和堅毅之下,也守護著屬于她自己的一個個夢想”(163):一個安穩(wěn)的家;擁有一家小小的糖果分店;成為這家店的女主人等等。但是,庫珀太太所有的努力只能歸結到物質上:她永遠得不到她想要的東西,她“得到的只能是金錢”(38)。

在查普曼這個“交換者”的眼中,整個社會都充斥著“物質交換”,人際情感交流也不例外。因此,在為自己設定的生命末日,當他試圖改變自己以往的模式,試圖向身邊的人表現(xiàn)出些許溫情關愛的時候,他所能做的也只是給了庫珀太太及其他店員一些額外的津貼,“一百英鎊”、“五百英鎊”等等。這就是他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理解:情感的付出只是意味著金錢上的回報。當分完最后一封包有津貼的工資信封之后,他不由自主地喟然長嘆:“清償了”(204)。仿佛他與這些人就毫無關系了。

即使是對史密塞先生,這個查普曼唯一可以稱得上是朋友的人,他也將他們之間的交往定位為一種“交易”,或“物質交換”。對查普曼而言,每次去史密塞的理發(fā)店,其實就是一場“交易”:“他刮了胡子,史密塞就得到一小撮煙葉和幾本供顧客閱讀的免費雜志”(36)。即使是兩人在理發(fā)過程中的交流,也被視為是一場交易。不同的是,這不是金錢、煙葉或雜志這種有形的交易,而是無形的“交換信息”:“‘威廉王子’酒吧的凱利、郵政局長福特、斯科菲爾德、漢考克……他們不都是每兩周來他這里理一次發(fā)的嗎?……如果在他們講話時無意中透露了秘密,那么,作為回報,史密塞難道就不能透露點滴有用的信息嗎?”(134)可以說,查普曼是以做買賣的方式來對待自己唯一的“朋友”。甚至于對自己原本極其珍愛的女兒,他也試圖通過物質,尤其是金錢上的交換挽回兩人漸漸流失的父女之愛。

由于查普曼對于模式的執(zhí)著,曾經(jīng)融洽的父女之情逐漸消卻。多蘿茜在“洗劫了”自己的家之后便離開了,而父親也在那一次似乎明白了女兒與這個家之間的決裂。盡管如此,他還是期盼著女兒的回歸,也開始為此而行動:以一萬五千英鎊為“代價”試圖換取她的回家。但是,她輕描淡寫地回絕了這一請求。對于查普曼而言,女兒是自己當下最為珍貴的“禮物”,想要找回她,就必然付出某種昂貴的代價。在他的邏輯中,這種代價是他一生的所有――“一萬五千英鎊”。然而,當這一交換并不能成功時,他所能想到的代價就只能是自己的生命了。在自己設定的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不斷地讓自己相信:“她會來的”(9,13,122)。而且,他選擇在多蘿茜生日那天自殺更具象征色彩,更加體現(xiàn)了這種“交換”的意味:用生命去換取女兒“重生”,希冀她重新降臨到自己的生活中。多蘿茜可以說是查普曼最為重要的情感寄托。他想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她的歸來,他為重新獲得自己缺失的精神情感而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只是這種努力最后還是沒有跳出“交換”意識的怪圈。如果說模式化的特性使他漸漸喪失了與多蘿茜之間的父女之情,那么內化了的“交換”意識使他徹底割斷了與女兒的情誼,剩下的只是孤寂、悲傷和裸的“債務”關系。

“交換”漸漸融入威利?查普曼的生活和意識,他把自己物化為“交換”的條件,將身邊一切活動都嵌入“交換”的框架。交換逐漸成為他所依賴的模式化生活的主要內容,也自然成為他處理各種社會活動所遵循的準則:用物質來衡量一切,包括人的情感。面對他人的關心、友情,甚至親情,他一邊暖昧地接納,一邊懷著一副“欠債”的心態(tài),用金錢或其他物品加以償還。這正反映了其內心情感的缺失(Janik 74),表明他不會感受人的情感,也不知道如何去回應和表達情感。然而頗具諷刺意義的是,他以為可以了無牽扯地離開人世,卻不知道那些“額外的獎金”根本無法償清那些債務。因為情感與金錢是無法對等的。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小說總是“英國特定歷史時期政治、文化面貌的寫照”(舒程38),具有極強的歷史性。與此同時,里面往往也滲透著一定的道德性和倫理關懷。正如斯威夫特在一些訪談中所坦言的,自己“更多的受到了英國小說人文主義傳統(tǒng)的影響”,③因而會在歷史現(xiàn)實的描述中加入自己對于人類和社會的深邃思考。《糖果店主》正是他的這種歷史性與道德性的絕佳結合體。小說向我們展示了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英國社會經(jīng)濟變化的軌跡,也揭示了人們在此過程中的思想與生存狀態(tài)。威利?查普曼這一形象正是身處這個社會時期的人類群體的代表。他的思維、疑惑、困境不僅是屬于他個人的,而且是整個社會的。

斯威夫特并未將查普曼簡單塑造成一個沉溺于模式化生活的潰敗者,而是賦予了他一個鮮明的“交換者”形象――個屬于商業(yè)社會中日益龐大的“商業(yè)化’’群體而又兼具濃厚的物質交換意識的“消費者”。隨著戰(zhàn)后經(jīng)濟的復蘇,英國的物質生產(chǎn)得到了巨大的發(fā)展。小說中所描繪的私人轎車不斷普及、房地產(chǎn)業(yè)蓬勃興起、家居裝飾等非必需消費品大行其道的一幅幅畫面,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物質高度發(fā)達、商貿日趨繁榮的商業(yè)社會或“消費社會”。在這個“物”無所不在的社會中,一切活動都是以物的交換為準則,物成了一切的所指。人們“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到符號/物品上”(蔣道超666),用物品交換代替了情感的交流。因此,查普曼的一切都被劃入了“交換”的范疇:婚姻成了一場交易,女兒成了交易的砝碼,而自己成了交易的代價,甚至企圖將情感變成交易的對象。物的充斥蒙蔽了人們的雙眼,他們不明白情感絕不能成為交易的對象,因為這種交換本身排斥任何感情因素。查普曼不能去愛,不能去關心別人,面對別人的關心也只能以金錢為報;即使面對自己的女兒,他也只能用自己的所有――包括自己的生命――去挽回,卻忽略了那是需要心與心的交流,而無法用商品交換方式來實行的。最后,當他按照自己無法掙脫的模式化設定獨自在家里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這是何其悲涼的一幅畫面!他渴望情感的充實,卻始終沒能沖破鋪天蓋地的“商業(yè)交換”所編織的鐵網(wǎng)。他孤寂卻無奈的一生,成為商業(yè)與物質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中現(xiàn)代人生活的縮影。有評論家稱《糖果店主》是“戰(zhàn)后最為令人哀傷的小說”(Malcolm 24)。這種哀傷正是來自于迷失了自我卻永遠得不到救贖的遺憾與悔恨。

斯威夫特塑造了威利。查普曼這一極具悲劇色彩的現(xiàn)代人形象。在他身上,交換與模式化兩種特性得到了完美的結合:交換是模式的內容;同時也是模式的保證。然而,正是這種滲透于模式化生活中的交換意識造成了他的孤寂、自我迷失、以及最終的自我滅亡。這是社會的悲劇,現(xiàn)代人的悲劇。整部小說著眼于現(xiàn)代社會中個體與個體之間、個體與物之間、個體與歷史之間連續(xù)性關系的斷層(Lea 18)。而查普曼則是這種種關系與矛盾的實體化體現(xiàn):物的膨脹與歷史的更迭豎起了層層屏障,橫亙在個體與個體之間,阻礙著他們的交流。尤其是,物質充斥著生活的各個角落,將人類生活中不確定的、無從解釋卻又是最本真的情感排除在外,使人失去其最為珍貴的組成部分。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體現(xiàn)了斯威夫特對現(xiàn)代人的生存狀態(tài),尤其是精神世界的思索與探究。

注 解

①例如,溫博格認為,小說“向我們展示了淪于交換邏輯的現(xiàn)代社會駭人畫面”(Winnberg 76);麥爾科姆在其《理解格雷厄姆?斯威夫特》一書中,亦指出小說中充滿了對“物質交易、金錢和物質交換的指向”(Mal-colm35)。

第3篇:交換女兒范文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過去組織部門對機要交換員的政審是非常嚴格的,現(xiàn)在雖然說不必政審三代人,但也必須是政治可靠且是黨員的在編人員?!敝鞈c玉說。

作為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以下簡稱省外辦)的專職機要交換員,朱慶玉每年要收發(fā)的各類機要文件數(shù)遠高于一般的單位,對于交換員的安全保密和效率責任意識更高。

今年52歲的朱慶玉是江蘇省人,1983年應征入伍,兩年后隨部隊來到云南,1997年退伍至今一直都在省外辦工作,期間有4年的時間被安排到韓國和日本的領事館工作。在云南工作了30年,這里已經(jīng)是他名副其實的第二故鄉(xiāng)。

自2010年開始,朱慶玉開始負責機要文件交換工作。從此,他以一輛車、一個保密文件袋、一部手機作為工作標配,盡職盡責收發(fā)好每一份電報文件,一直干到如今。

剛接手這份工作前,一位離退休的老交換員叮囑他:“你要有心理準備,在這個崗位上工作成績不會有多明顯,但是卻容易出錯,并且一出錯就是很嚴重的問題?!?/p>

“你對自己的工作有多熱愛,你的責任心就有多強?!边@是朱慶玉經(jīng)常用來鼓勵自己的一句話。

雖然已經(jīng)退伍多年,但是朱慶玉身上的軍人本色一點都沒變,他認為領導信任才把這份工作交給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干好。為此,這些年他從未休過年假,周末能完整休息一天的機會也都少之又少,大多數(shù)時候不是在收發(fā)文件就是在收發(fā)文件的路上。

別人上班都是朝九晚五還有雙休,朱慶玉則是不分白天黑夜和周末假期,只要省委機要局的電話和短信一響,無論是在和家人團聚還是朋友聚會,他都得馬上開著車去取件,因為機要文件一旦被延誤后果將會很嚴重。

為了保證工作不出現(xiàn)失誤,朱慶玉的手機電量一旦剩余30%就要馬上找地方充電,晚上睡覺的時候也是把鈴聲調到最大放在床頭,以便接到電話和短信時能被叫醒。他的妻子由于不堪忍受半夜被反復吵醒只得搬到隔壁房間去住。

“最痛苦的莫過于寒冷的冬天了,有時候半夜三更被吵醒實在是不想離開溫暖的被窩,但是為了工作還是只得對自己狠一點?!敝鞈c玉說。

由于工作習慣的原因,朱慶玉已經(jīng)很少有深度睡眠的機會,只要房間里稍微有點響動他就會馬上驚醒。

為了完成好工作任務,朱慶玉住的房子和單位只隔著一堵圍墻,一旦接到通知他就能夠第一時間回到單位開車出發(fā)。由于經(jīng)常需要半夜回單位取車,為了不打擾門衛(wèi)休息,朱慶玉只得找他們要了一套大門的鑰匙。

據(jù)統(tǒng)計,僅2015年朱慶玉就完成投件21000多件,收發(fā)密電1700封,在城里駕車行駛15000多公里,最多的時候一天要跑省委機要局8趟。

然而,對工作全身心投入的背后往往都是對家人滿滿的虧欠,很少有人知道平時在領導同事面前樂觀開朗的朱慶玉,卻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家庭壓力。

他今年28歲的女兒在10歲的時候不幸患病,雖經(jīng)多方醫(yī)治但生長發(fā)育停留在了10歲時的水平,且行動不便,需要長期服藥和有人照料。為了讓丈夫安心工作,他的妻子只得辭職在家照顧女兒。

家庭遭此變故固然令人痛心,但朱慶玉沒把家庭中的不良情緒帶到工作中,而是以飽滿的熱情干好自己的工作,平時在家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來鼓勵女兒和妻子。在她的帶動下女兒2010年以遠高一本分數(shù)線的成績考上云南財經(jīng)大學的金融專業(yè),雖然因身體原因退學了,但至少給了父母一個交代。

第4篇:交換女兒范文

1、從前,一位寡婦叫伊芙琳,她有三個女兒,其中最小的那個最美麗、最善良。但是,載滿她全部財產(chǎn)的船只失事后,寡婦破產(chǎn)了。后來,她聽說有一只失事的船載著她的貨物回來了,于是滿懷希望趕到了港口,卻發(fā)現(xiàn)她僅剩的最后一只船已經(jīng)被海盜洗劫一空。

2、在回家的路上,可憐的寡婦來到野獸的城堡。摘下一枝玫瑰作為送給小女兒美妞的禮物,卻惹惱了野獸。最終,承諾把美麗的小女兒送到野獸身邊作為交換,才毫發(fā)無損地回到了家。

3、為了履行承諾,美妞來到了野獸的城堡,并因為野獸那美麗而善良的心愛上了他,而并不在意他丑陋的外表。最終,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5篇:交換女兒范文

回到家,女兒便忙開了。拿出自己的小剪刀東尋西找地找東西剪,盡管我也給她提供了一些報紙,可女兒對這滿是字的報紙不感興趣,倒是看上了我的稿紙。趁我一不注意,我的稿紙便遭了殃,一張寫滿了字的稿紙早已被女兒剪的支離破碎,我半個小時的心血便也白費了。

我裝出一副怒氣沖天的樣子,可女兒并不怕我,人小但機靈的她知道我不會拿她怎么樣,依舊對我嬉皮笑臉的,并且還想再從我這兒拿走幾張稿紙玩。我也是毫無辦法,只好藏起了女兒的小剪刀,可調皮的女兒卻用手指裝成剪刀狀,搶過我的稿紙放到手指縫里玩,并把它揉成一團。

雖然我對女兒很是生氣,可我也不想過多地責備女兒。因為,她只是出于童年的好奇和頑劣,想滿足自己的快樂感。對女兒沒有辦法,我只好和她協(xié)商:“你要什么,我和你交換?!边@時女兒卻看中了我那堆資料中的一張圖片,圖片上面有一頭牛。我想這也沒什么用,就遞給了女兒,換回了我的稿紙,并把剪刀也還給了她。女兒接過圖片后,沒有再來打擾我,顧自到一旁去玩了,我也是樂得清靜,趁著這段時間把被女兒弄壞的稿紙重新拼接起來。

過了一會兒,女兒卻又跑到了我身邊。這又使我大為緊張,我恐怕女兒再來搗蛋。誰知女兒這時卻是甜甜地對我笑著,問我:“爸爸,這漂不漂亮?”我一看,原來女兒把那圖片上的牛給剪了下來,雖然剪得并不整齊,但基本上把那頭牛從紙上給剪了下來,可見女兒的認真與仔細。我夸獎了女兒一句:“剪得真好,要不爸爸再給你幾張畫?”

女兒這時顯得異常的聽話,拿著我給她的畫便又安靜地走開了。過了一會兒,我見女兒好長時間沒有動靜了,便來到客廳,只見她在客廳里認真地剪著紙。

第6篇:交換女兒范文

寧陽縣實驗小學六年級五班

作者:鹿聹心

繁星點點灑下若有若無的金色繁華,入夜,隨著半晌開門的聲音,媽媽風塵仆仆的出現(xiàn)在我的視野之中。出于做女兒的本能,我為媽媽拿來拖鞋,并接了一杯水遞給媽媽。我細細打量著媽媽:她雙眼布滿血絲,雖說鋪著濃重的腮紅,卻還是掩不住那若有若無的病弱,層層疊疊的皺紋是歲月的遺跡。一抹莫名的惆悵襲上我的心頭,媽媽為這個家付出了作為女人最寶貴的青春年華,而我作為家庭的一員卻時常對任勞任怨的媽媽挑三揀四。為了使媽媽找回童年的歡樂,暫時放下家庭重擔,同時也是為了撫慰我負罪的靈魂,我做出了一個嚴肅的決定:與媽媽互換身份,讓媽媽當一天孩子。在下一次太陽升起的時候,我有了新的生活方式。

——做飯篇

也許是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吧,我破天荒的在五點鐘從床上轉移到了地面。梳洗完畢,一氣呵成,沒有絲毫凝滯。于是,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廚房進攻。首先,我將冰箱搜腸刮肚了一番,拿出了一罐流動的琉璃色液體——牛奶,將它們毫不留情的倒入高壓鍋中,再煮牛奶的過程中,我準備為全家做一份營養(yǎng)快餐。說干就干,我挽起衣袖,打了5個雞蛋,金黃色的蛋液滋潤著青花瓷碗,切下蔥花拌著鹽撒入碗內,攪拌片刻,打開電磁爐,倒入少許油,將青花瓷碗內放入電磁爐,直到鼻翼微微觸碰到一絲一縷的蛋香味后關掉開關,并盛入青花瓷盤內。接著,我拿出了新鮮的面包,并在上面涂上一層色澤光鮮的果醬,一份營養(yǎng)早餐就大功告成了。我將香氣撲鼻的牛奶、雞蛋和面包依次端上餐桌時,突然有一股自豪感升上心頭,耳畔充盈著父母的甜言蜜語,自己仿佛在一瞬間長大了。

——勞動篇

午后的陽光穿過玻璃,直奔我的瞳孔,同時使家里亮堂起來,我低頭俯視著著帶有一層細灰的地板,預備來一次大掃除,為家里洗心革面。我戴著手套拿著濕漉漉的拖把先將地板拖個纖塵不染,嘴里哼著最愛的歌,腳下踩著的猶如水晶般光滑,明亮的地板,不覺,我的心竟像飛入了極樂之地,忘卻了憂愁。手里拿著抹布將書桌、書柜、餐桌…擦洗干凈,又接著整理了亂成一團的臥室。幾個小時下來,我的汗水親吻了家里的每一個角落,我的足跡踏平了家里的每一寸地板。游覽著我的勞動成果,靜看這滿室溫馨,腰酸背痛卻遮不住濃厚的成就感。

——作為女兒身份的媽媽的一天

第7篇:交換女兒范文

命運是如此的殘酷,它讓兩朵朝氣蓬勃的花蕾還未來得及綻放,他們的青春與活力就要過早地凋謝了;而命運又是仁慈的,它讓兩顆已經(jīng)瀕臨絕望的心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光。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男孩和女孩在醫(yī)院的走廊上相遇了,在四月相接觸的一霎那,兩顆年輕的心靈都被深深震撼了,他們都從彼此的眼睛中讀出了那份悲涼。也許是同病相憐的緣故吧。到了傍晚,他倆已成了仿佛相識多年的老朋友了。從此以后。男孩和女孩相伴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日出日落,晝夜晨昏,兩個都不再感覺孤獨而無助。

終于有一天,男孩和女孩被被告知他們的病情已到了無法醫(yī)治的地步。男孩和女孩被接回了各自的家,他們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起來,但男孩和女孩誰也沒有忘記他們之間曾有過一個約定,他們唯有通過寫信這種方式來交換彼此的關心與祝福,那每一字每一句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鼓舞。

就這樣,日子過得飛快、轉眼已經(jīng)過了三個月,在三個月后的一個下午,女孩手中握著男孩的來信,安詳?shù)睾仙狭搜郏旖沁厧е幻奈⑿?。他的母親在她的身邊靜靜的哭了,她默默地那過男孩的信,一行行有力的字躍入了眼簾:“……當命運住弄你的時候,不要害怕,不要彷徨,因為還有我,還有很多關心你,愛你的人在你身邊,我們都會幫助你,保護你,你絕不是孤單一人……”女孩的母親拿信的手顫抖了,信紙在她的手中一點點潤濕了。

第8篇:交換女兒范文

先前,我便是如此??偢杏X做父親是件很累人的事,孩子小時,屎尿哭鬧,孩子大了,花錢不孝。直到女兒出生,我才感覺到,身為人父,原來是件如此幸福得可以醉人的美事。

妻子分娩十分不順,一到醫(yī)院就突然發(fā)起高燒。然而妻子很堅強,盡管醫(yī)生建議進行剖腹產(chǎn),妻子堅守著自然分娩對孩子發(fā)育有利的信念,硬是忍受了巨大的痛苦,把女兒生了出來。作為丈夫,我親眼見證了這人世間最為偉大的過程。女兒從母體滑落的那一刻,看著這個美麗的小精靈,一種厚重的幸福和成就感襲上心頭,幾乎讓我不能自己。

由于妻子高燒的影響,女兒出生第二天便出現(xiàn)了嘔吐、發(fā)熱等癥狀,經(jīng)醫(yī)生診斷為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之后的一個多星期,女兒又是打點滴,又是做CT,還需要時刻注意保暖……我同時照料著妻子和女兒,承擔著心理的擔憂和身體的疲勞。即便如此,我卻不曾感到太累,看到女兒的病情得到穩(wěn)定并逐漸好轉,我也輕快起來。

我敢打賭,人世間,也只有這份愛真正的不需要任何理由,與金錢無關,與美貌無關,與利益無關,愛得如此純粹,如此深厚,那絕對是一種崇高到可以隨時用生命來交換的愛。女兒住院的那些日子里,如若自己能把躺在病床上的女兒替換出來,我定義無反顧。

都說結婚了,并不能完全地叫做成家,夫妻加上小孩,那才是完整的家。這或許并不是名言,但卻是千真萬確的。有了女兒,我的生活從此完全改變。無論走到哪里,心里頭總少不了那份惦念,那份溫暖。那是女兒出生之前從來沒有的。不同于先前對妻子的那份依戀,但絕對來得更濃烈,更厚實。那是做父親的一份責任,一種幸福。雖清如開水,卻醇如米酒。

為父之樂,樂在女兒的一哭一笑,樂在女兒的一靜一動。甚至,僅就蹲在搖籃旁,呆呆地看著女兒酣睡,也是種欣慰。有時,竟會傻傻地想:不知女兒此時是否在做夢,夢里可是我們父女倆在嬉戲呢。

女兒一天天長大了,會傻傻甜甜地笑了,會伊呀學語了,會蹣跚走步了……在女兒身上,似乎有永遠的發(fā)現(xiàn),永遠的驚喜。第一次聽到女兒口中發(fā)出咿呀的呼喚,那時那刻,我感覺自己就是世上最幸福的男人。為了女兒我能歷經(jīng)艱苦,而僅女兒的這一聲簡單的咿呀,便足以令我欣喜若狂,感動終生。想來,這不僅是我,也是全世界所有的父親的心情。

第9篇:交換女兒范文

孩子在四川出生

我卻在澳大利亞

和魏偉聊天,是在電子科技大學某技術培訓中心的教室辦公室,他是客座教師,主講“高級攝影”課程。也許曾經(jīng)是記者的職業(yè)習慣,還沒等我發(fā)問,魏偉首先開啟了話題。

實際上當初魏偉并不想要孩子的,要小孩主要還是來源于父母的壓力。母親年紀大了,她內心一直想抱孫子,嘴上不說,那是因為她不想給魏偉的工作造成太大影響。那時,魏偉在《中國旅游報》當記者,需要駐站。第一年在意大利呆了8個月,第二年在美國又是1年。后來魏偉告訴報社領導,說想要孩子了,就申請不再出國,妻子也回到四川南充老家靜養(yǎng)。在家準備了3個月,魏偉突然接到通知又去了澳大利亞。在到達澳大利亞的第15天,魏偉得到妻子成功懷孕的消息?!拔乙詾樵诎拇罄麃喴彩窍駪T例一樣8個月就返回中國,沒想到臨產(chǎn)期1個月前,當?shù)氐囊恍┚唧w工作還需要協(xié)調,一拖再拖。2008年4月10日妻子在四川南充老家生下了貝貝,我卻在澳大利亞,不在妻子的身邊?!?/p>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魏偉回到中國,這個時候才看到妻子和已經(jīng)滿月的孩子。一切似乎都是那么順利,地震也沒有對較遠的南充造成太大的影響,這時魏偉選擇休假,在家專心照看妻子和女兒。

給孩子一個自由選擇的空間

也許是在西方國家駐站的原因,魏偉在教育孩子方面,更多的是西方的思維與教育。

給孩子講故事時,魏偉不會主動給孩子灌輸故事里的內容,而是讓孩子自己在書上找,哪怕一幅插圖也行。“以后等時機成熟了,會培養(yǎng)孩子自己上圖書館的習慣,所有的資訊都自己去查詢,而不是老師教你什么就接受什么?!钡簜ヒ脖硎?,會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教育思想中找到一個最適合的平衡點,而不能單純地走極端。

魏偉覺得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尤為看重,但面對琳瑯滿目的興趣班,選擇權卻在孩子自己的手上。想去哪個班,就去哪個班;如果不想去,那么就誠實地說出來。魏偉一直在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試圖讓孩子學會自由思維。

自從2010年來到成都,魏偉和他的家人在成都已經(jīng)生活了3年。按照報社的規(guī)定,到了40歲左右就可以選擇不再駐站。如今36歲的魏偉還有大約4年時間,他也充分征求妻子和女兒的意見,或許會留在成都,或許會去海邊定居??傊?,魏偉的生活因為工作的道路上有了女兒而精彩。

Q:當你知道自己當爸爸時,心情怎樣?

A:實際上談不上心情吧,就是為了自己的父母。得知妻子懷孕的時候我在澳大利亞,但是澳洲的工作遲遲不能收尾,還是很著急。

Q:妻子在生小孩的時候,你也遠在澳大利亞?

A:對,我好不容易解決了澳大利亞的事情,回到中國見到妻子的時候孩子都已經(jīng)滿月了。生貝貝的時候除了等待還是等待,沒有那種在產(chǎn)房外的焦灼感。

Q:你妻子是做舞臺化妝的,你們二人都在外面為事業(yè)奔波,有沒有想過誰來照顧孩子呢?

A: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當初才選擇不要孩子。就算是要孩子,也是隨性的、隨遇而安的,并不強求。如果說有了孩子,也只能讓父母幫助照看一下,這個別無選擇。

Q:你對父母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A:有一年春節(jié),我發(fā)現(xiàn)我母親偷偷在流眼淚。我問她原因,她也不回答,說沒事沒事。后來我父親告訴我,母親看著別人家小孩挺乖的,但是又不敢給你壓力,內心很矛盾。所以我才說服我自己和我妻子,準備要個小孩。

Q:你現(xiàn)在還經(jīng)常換駐站地,四處奔波嗎?

A:我是安徽人,妻子老家在四川南充。一般駐站是8個月,特殊情況會多一些。其實四川的8個月駐站期已經(jīng)滿了,但是小孩在成都念書,不能換地方,于是我只能和云南的駐站記者交換,按理說我現(xiàn)在應該在云南的。下一個駐站地是廣州,但我也只能通過交換來留在成都。一般到了40歲才會定居,我現(xiàn)在36歲,還有4年駐站時間。

Q:你長期在外駐站,小孩對你會不會有生疏的感覺?

A:不會。只要是在中國內地,通常是我到一個地方,我們一家三口就都會遷到這個地方,小孩會跟著我。

Q:你平時已經(jīng)很忙了,如何照顧孩子呢?

A:我對孩子的照顧確實不夠,主要是媽媽在照顧她。但是我會堅持每天至少陪孩子聊天半小時,堅持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幼兒園。路上就交流,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Q:你在國外呆的時間比較長,對孩子的教育會受西方思維的影響嗎?

A:肯定會。我的教育很寬松,給她很多自主選擇的余地。比如,早上起床,這么多件衣服,你自己挑,自己配色,只要你自己滿意就行。再比如,我們去超市買東西,讓貝貝只能買一樣,在規(guī)定的價格內你隨便挑,但是只能1件,多的不行。從幼兒園回家,我會問:你過得高興嗎?她回答高興就行了,至于如何高興我就不關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