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次貸危機應對措施范文

次貸危機應對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次貸危機應對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次貸危機應對措施

第1篇:次貸危機應對措施范文

論文摘要:美國次貸危機致使全球資本市場大幅動蕩、大批金融機構倒閉或縮水,乃至對實體經濟也產生了不利影響。深入探討次貸危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以美國次貸危機為鑒,吸取其經驗教訓,對我國金融業(yè)的穩(wěn)健經營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1對我國金融業(yè)的影響

(1)國內金融機構損失有限

國內一些金融機構購買了部分涉及次貸的金融產品。由于我國國內監(jiān)管部門對金融機構從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較嚴格,這些銀行的投資規(guī)模并不大。雖然還沒有明確的虧損數據,但這些銀行的管理層普遍表示,由于涉及次貸的資金金額比重較小,帶來的損失對公司整體運營而言,影響輕微,少量的損失也在銀行可承受的范圍內。

(2)國內金融市場動蕩加劇

隨著國內外金融市場聯動性的不斷增強,發(fā)達國家金融市場的持續(xù)動蕩,必將對我國國內金融市場產生消極的傳導作用。一方面,會直接加劇國內金融市場的動蕩;另一方面,外部市場的持續(xù)動蕩會從心理層面影響經濟主體對中國市場的長期預期。以2008年年初為例,部分國際知名大型金融機構不斷暴露的次貸巨虧引發(fā)了一輪全球性的股災。1月份,全球股市有5.2萬億美元市值被蒸發(fā),其中,發(fā)達國家市場跌幅為7.83%,新興市場平均跌幅為12.44%,中國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

持續(xù)動蕩所導致的不確定性會影響到市場的資金流向,加之香港市場與內地市場的互動關系日益密切,香港市場的持續(xù)動蕩很可能對內地市場形成實質性的壓力。在直接融資比例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國內金融市場的動蕩很可能會引起國內資產價格的調整,從而進一步影響國內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

2人民幣升值預期可能加大

在美國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可能會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弱勢美元的匯率政策,來應對次貸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這些都可能加劇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一方面,在美國采取寬松貨幣政策同時,中國趨緊的貨幣政策會加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近幾年,在國際收支不平衡和流動性偏多的情況下,為了緩解國際游資投機人民幣的壓力,我國央行傾向于把人民幣存款利率與美元存款利率保持一定的距離。自次貸危機爆發(fā)后,美國為應對次貸危機的負面影響,采取了減息等貨幣政策措施。目前,中美利差已經形成了倒掛。如果中美貨幣政策繼續(xù)反向而行,擴大的利差將增大熱錢流入的動力,人民幣將面臨更大的升值壓力,央行的對沖也將變得更加困難。另一方面,弱勢美元政策在不斷向全球輸出流動性的同時,會直接影響人民幣對非美元貨幣的貶值。

3貨幣政策面臨兩難抉擇

全球經濟的復雜多變,嚴峻挑戰(zhàn)著我國的貨幣政策。一方面,美歐等主要經濟體開始出現信貸萎縮、企業(yè)獲利下降等現象,經濟增長放緩、甚至出現衰退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全球的房地產、股票等價格震蕩加劇,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市場糧食、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xù)上漲,全球通貨膨脹壓力加大。所以,我國不但要面對美國降息的壓力,而且要應對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這些都使貨幣政策面臨兩難的抉擇。目前,次貸危機還沒有結束,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有待作進一步的分析和觀察。然而,可以明確的是,在現階段必須高度重視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的進一步影響,防止外部環(huán)境惡化作用于國內整體經濟運行。尤其是要重視觀察前期宏觀調控政策的累積效應,結合和內部情況的變化適時做出靈活反應,熨平經濟波動,保持經濟平穩(wěn)運行。

二、次貸危機中我國金融業(yè)的應對措施

1金融機構應加強對風險控制的重視

在經濟持續(xù)快速增長和流動性較為寬裕的背景下,投資者對經濟發(fā)展的前景較為樂觀,往往會低估風險。但是經濟發(fā)展具有周期性,處在經濟周期上升階段的經濟主體基于盲目樂觀情緒購買的資產不一定就是優(yōu)質資產。美國次貸危機就是一個最新的例子。低利率和房價上漲使房地產市場的投機氣氛迅速激發(fā),然而在利率提高和房價持續(xù)走低后,次貸危機迅速暴露。因此,作為經營風險的金融機構,永遠要將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以商業(yè)銀行為例,近年來,我國的商業(yè)銀行紛紛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各家銀行十分重視利潤的增長,紛紛加大了信貸投入。與此同時,在我國市場上也存在著低利率和局部地區(qū)房價上漲過快的問題,因而住房抵押信貸一直被認為是優(yōu)質資產。雖然我國的情況與美國有所不同,但是我國的金融機構包括商業(yè)銀行有必要吸取美國、歐洲等國有商業(yè)銀行在此次危機中遭受損失的教訓,保持清醒的頭腦,從預防經濟周期波動和外部沖擊的角度出發(fā)充分估計風險,實現自身的穩(wěn)健經營和持續(xù)發(fā)展。

(1)加強個人征信體系建設,提高征信體系數據質量

在抵押品持續(xù)升值的背景下更要重視貸款管理的基本原則,即收入所得是第一還款來源,而不是過度依賴第二還款來源。所以必須針對貸款者的所得情況進行征信,而不是僅憑貸款者自己提供的數據。因此我國商業(yè)銀行接受個人住房貸款申請后,應及時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對借款人信用狀況進行查詢;貸款申請批準后,應將相關信息及時錄入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詳細記載借款人及其配偶的身份證號碼、購房套數、貸款金額、貸款期限、房屋抵押狀況以及違約信息等。

(2)關注貸款抵押物的價格風險

抵押物價格風險指隨著經濟環(huán)境、房地產市場狀況的變化而導致房屋價格下跌的風險。按揭貸款期間發(fā)生突然變故,貸款人無法償還銀行貸款時,銀行不得不面對抵押物的處置問題,一旦房價下降,房屋處置變現后就不能補償銀行貸款的損失。而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正處于上升周期,房價上漲較快,在這種情況下,商業(yè)銀行不僅要對商品房實行價格,而且要對二手房交易價格、上市后房改房的交易價格進行監(jiān)督與管理。通過建立科學的定價、估價管理制度使各類房屋成交價格最大限度地接近市場實際價值,以達到規(guī)避個人住房貸款業(yè)務價格風險的作用。

(3)正確認識評級機構的評級風險,審慎調險標準

在美國這次危機中,評級機構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眾多投資者由于盲目信任評級機構對次貸的評級,而對次貸證券進行了巨額的投資,因此遭受了巨額的虧損。我國資產評估機構是重要的市場中介機構,商業(yè)銀行往往根據資產評估機構的報告確定抵押物的價值,進而確定發(fā)放貸款的金額、利率和期限等要素。信譽好的評估機構不但能夠為銀行提供客觀公正的評估結果,有助于減少房貸風險,提高信貸資源分配效率,還能根據宏觀經濟的走勢,合理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和未來風險。同時,商業(yè)銀行還應建立規(guī)范的評估報告復核制度,該制度不但可以確定資產評估機構股價的準確性,還能有效防止資產評估機構評估的隨意性,從而達到降低信貸風險的目的。

2金融機構應兼顧加強創(chuàng)新和完善監(jiān)管

在美國的次貸危機中,金融創(chuàng)新一方面通過廣泛的證券化分散了美國房地產融資市場上的風險,另一方面也加劇了金融風險的傳染性和沖擊力,造成了難以計量的損失。因此,我國要在不斷加強金融創(chuàng)新的同時,完善對相關產品的監(jiān)管。

(1)要加強金融創(chuàng)新

在經濟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場工具的創(chuàng)新正在不斷加快,如果不能跟上這一發(fā)展趨勢,就會在將來的全球化金融競爭中處于相對不利的位置。就目前而言,對金融衍生產品以及一些復雜金融產品的定價能力是我國金融機構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要努力提高定價能力,確保對風險一收益進行較為準確的評估。

(2)要正確認識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fā)展

衍生品市場的發(fā)展是一把“雙刃劍”,其產品雖然可以對沖和分散風險,但不會消滅風險。層出不窮的金融衍生產品拉長了資金的鏈條,美國的次貸危機就是通過MBS,ABS、CDO等典型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高風險的房地產資產以證券化方式進入投資市場。目前,我國正處于發(fā)展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初期階段,雖然規(guī)模較小,但是要從起步階段就注意有效控制和化解市場風險,提高銀行業(yè)的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審慎穩(wěn)步地開展資產證券化。

第2篇:次貸危機應對措施范文

美國抵押貸款市場的“次級”及“優(yōu)惠級”(Prime)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條件作為劃分界限的。根據信用的高低,放貸機構對借款人區(qū)別對待,從而形成了兩個層次的市場。信用低的人申請不到優(yōu)惠貸款,只能在次級市場尋求貸款。兩個層次的市場服務對象均為貸款購房者,但次級市場的貸款利率通常比優(yōu)惠級抵押貸款利率高2—3%.次級貸款對放貸機構來說是一項高回報業(yè)務,但由于次級貸款對借款人的信用要求較優(yōu)惠級貸款低,借款者信用記錄較差,因此次級房貸機構面臨的風險也更大。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購房者在購房后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后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在20*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國住房市場持續(xù)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fā)展。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xù)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fā)“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中,首先受到沖擊的是眾多收入不高的購房者,由于無力償還貸款,他們將面臨住房被銀行收回的困難局面;其次,今后會有更多的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由于收不回貸款遭受嚴重損失,甚至被迫申請破產保護;最后,由于美國和歐洲的許多投資基金買入了大量由次級抵押貸款衍生出來的證券投資產品,它們也將受到重創(chuàng)。

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包括直接和間接兩方面。直接影響是我國銀行購買美國抵押貸款證券所蒙受的損失,這種損失比較有限。然而,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的間接影響要遠大于直接影響。

一是宏觀調控政策的沖突。當前中美兩國經濟形勢的差異在于,美國受次貸危機和金融困境的影響經濟放慢,防止經濟衰退是美國當前的迫切任務;中國則因經濟增長偏快,有通貨膨脹的苗頭,因而是以防止經濟過熱和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變?yōu)槊黠@通貨膨脹為主。這樣,兩國宏觀調控措施就發(fā)生了沖突:美國方面為刺激經濟正在大踏步降息,增加流動性;我方為使經濟降溫必須提高利率,緊縮流動性,但是受美方降息的制約,我方難以提息。同時,美國降息所導致的美元貶值,正迫使人民幣加速升值,而外界對人民幣升值的單邊預期,已使熱錢加速涌入,增加了防止明顯通貨膨脹的難度。

二是熱錢大量涌入,破壞金融市場穩(wěn)定。熱錢的成分極其復雜,既有投機資本也有非投機資本,其進入我國的通道五花八門,可以假借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直接投資、間接投資之名進入。個人也可以通過關系,在內地開立人民幣賬戶(對港澳居民是合法的)攜入或匯入外匯,還可能非法地通過地下錢莊進入。非投機資本意在保值,而投機資本則熱衷于獲取利差和外匯價差,兩者進入我國,增加了人民幣發(fā)行,擴大了流動性,增大了通貨膨脹壓力。投機資本還通過資金的快進快出興風作浪,嚴重干擾金融秩序。

第3篇:次貸危機應對措施范文

[關鍵詞] 次貸危機世界經濟 中國經濟 影響 應對措施

一、危機簡介

次級債務是指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包括5年),除非銀行倒閉或清算,不用于彌補銀行日常經營損失,且該項債務的索償權排在存款和其他負債之后的商業(yè)銀行長期債務。次級債計入資本的條件是:不得由銀行或第三方提供擔保,并且不得超過商業(yè)銀行核心資本的 50%。

美國次貸危機源于美國銀行向600萬不合格貸款者提供了2000億美元的住房抵押貸款,在房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這些貸款者就可以以房產增值部分繼續(xù)向銀行抵押而貸到新的貸款,再用這些新貸款去歸還貸款。一旦房價不能繼續(xù)上漲,他們就無力繼續(xù)還貸。銀行向貸款者發(fā)放了貸款,會把手中的貸款進行分類打包,做成資產抵押債券,在債券市場出售給基金公司;基金公司會再把自己手中的債券分類打包做成資產抵押憑證出售;購買者再把自己手中的資產抵押憑證做成信譽違約掉期保險合同,基金公司之間互相投保,使次級貸款涉及的資金規(guī)模成幾何級數擴張。而金融衍生工具還在衍生,信譽違約掉期保險合同還會被打包成合成資產抵押憑證。上述過程使得2000億美元的壞賬拖累了40―50萬億美元的債券市場,次貸危機因此全面爆發(fā)。

二、美國次貸危機的成因

1.次級貸款制度產品設計上固有的缺陷。次級貸款產品是建立在房價不斷上漲及低利率假設的基礎上的。但如果房市低迷,利率上升,客戶們的負擔將逐步加重,當這種負擔到了極限時,大量違約客戶出現,不再支付貨款,造成壞賬,此時,危機就會產生。

2.為應對流動性過剩,美國政府一直采取緊縮性貨幣政策。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聯儲連續(xù)加息17次,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至5.25%,翻了兩番半;2004年-2006年發(fā)放的次級貸款從2007年開始,59%的貸款月供增加25%以上,19%的貸款月供增加50%以上。另一方面,自2006年2季度以來,美國房地產價格出現了負增長,抵押品價值下降,還款壓力大幅度上升,次級貸款的購房投資者,傾向放棄房產,止損出局。利率的上升和房價的下降沖垮了次級按揭貸款市場。

3.以次級抵押貸款為標的而創(chuàng)造出的大量金融衍生品在沒有傳導隔離機制的情況下進入投資市場。資產證券化把房地產信貸包裝成有價證券(MBS債券)拿到資本市場上去流通,后來又配合國際評級機構的評級要求設計出了各種衍生品:CDS、CDO以及CDO平方,等等。事實上,這些高度合成的信用創(chuàng)造產品并沒有經過風險的檢驗,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旦發(fā)生金融危機,金融風暴就會順著金融鏈條快速傳播、蔓延。

三、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

1.美國次貸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第一,直接打擊了美國房地產行業(yè),同時使遍及全世界的房地產泡沫趨于破滅,發(fā)達國家的消費熱潮宣告終結。體現美國樓市動向的二手房價從2006年夏天開始下降,而從去年11月份開始,戰(zhàn)后房價跌幅的記錄被不斷刷新,全美十個主要城市的房價在去年12月份的實際跌幅高達14.0%。南非、愛爾蘭、英國和西班牙的房價也從去年年底開始下滑。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宣告了發(fā)達國家消費熱潮的終結。從次貸危機日益嚴重的去年8月份之后,美國人消費心理出現消極傾向,消費意愿的下降使得零售業(yè)、娛樂業(yè)等非制造業(yè)的景氣指數急劇惡化。歐洲的個人消費也不旺盛,英國去年10月到12月的個人消費支出下降了0.2%,12月份歐盟零售業(yè)銷售額同比減少了2.0%,是1996年開始此項調查以來的最大跌幅。

第二,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使得國際金融市場在未來一段時間出現動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由于目前次貸危機造成的總損失不確定,次級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在全球機構投資者中的分布也不透明,國際金融市場上出現了持續(xù)的流動性短缺和信貸緊縮,發(fā)達國家央行的聯手注資和美聯儲的連續(xù)下調聯邦基金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流動性短缺,但是沒有顯著改善信貸緊縮的狀況。同時,國際金融市場上各類風險資產定價的評估以及短期國際資本從發(fā)展中國家資本市場向美國資本市場回流以緩解流動性不足的壓力進一步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

第三,一旦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發(fā)展中國家很難置身事外。目前美國GDP仍占全球GDP的25%,美國居民一年消費9萬億美元,中國居民一年消費1萬億美元,而印度居民一年僅消費6千億美元,因此金磚四國目前尚不能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美國居民消費下降將影響發(fā)展中國家的出口,美元貶值將會削弱發(fā)展中國家某些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同時也會損害發(fā)展中國家外匯儲備的國際購買力,美國經濟衰退將會導致短期資本的波動性加大,從而放大或者刺破發(fā)展中國家的資產價格泡沫。

2.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第一,使中國的出口需求減少,進而阻礙中國經濟的增長。2007年中國貿易順差較之前一年增長了2622億美元,增幅達47.7%,連續(xù)3年刷新歷史最高記錄,而這當中超過6成都是由對美貿易創(chuàng)造的,顯示出中國經濟對美國的巨大依賴性。GS的報告也指出,由于中國出口產品的19%都是被美國所購買,美國經濟減速勢必將影響中國經濟。多數有識之士預測,在美國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中國的出口和投資必將受到抑制,國內消費的拉動作用在短期內還難以顯現,因此2008年的中國經濟也將有所放緩。事實上,中國經濟增長已出現放緩跡象:工廠及基礎設施投資支出增速開始減弱,貸款申請獲批變難,房價在去年大幅上漲后開始企穩(wěn),上證綜合指數較去年10月高點下跌了46%。同時,美元貶值給人民幣帶來升值壓力,也不利于出口和國民經濟的增長。

第二,中國的資產價格泡沫有破滅的危險。美國經濟衰退將使更多的熱錢流入中國資本市場,盡管中國政府一直強調要嚴進寬出,這些熱錢仍可通過貿易渠道和地下渠道流進來,進而使中國的資產價格泡沫膨脹。我們可以預想,一旦次貸危機結束,熱錢流出,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就會引起金融危機和支付危機,而在中國資本市場管理體系尚不健全、對金融危機的消化處理能力不強的背景下,這無疑是一場致命性的打擊。

第三,使政府宏觀調控的政策空間縮小。中國政府為了防止通貨膨脹和抑制流動性過剩,一直推行加息政策,這與美國次貸危機以后美聯儲緊急降息的政策截然相反,由此大量套利資本涌入中國資本市場,央行為了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可能用人民幣去收購外匯,此舉會向市場投放更多的人民幣,從而使流動性過剩問題更加嚴峻,政府因此面臨著兩難的局面。

第四,次貸危機對銀行體系的直接影響較小。由于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所持有的次級抵押債券的衍生品的量較少,同時中國監(jiān)管部門對金融機構從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實行比較嚴格的準入政策,中國商業(yè)銀行受此次次級債券危機形成的損失相對要小一些。

對美出口的減少將導致流入中國的外匯隨之減少,這無疑將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流動性過剩的局面如果因此得到改善,樓市和股市投資過熱的現狀也將得到抑制。事實上,中國政府正在陸續(xù)出臺政策以抑制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這些政策主要針對那些從事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貿易的企業(yè),他們的經營環(huán)境將進一步惡化。中國從去年開始調低了出口退稅的比率,之后商務部和海關總署又在7月份了新的《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目錄》,并于8月份開始正式實施。在次貸危機對美出口減少的背景下,這些政策的實施將加快生產低附加值的加工貿易企業(yè)被淘汰的過程,從而促進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yè)優(yōu)化升級。

此外,次貸危機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美國金融機構由于資本匱乏急于融資,給中國財富基金提供了更為有利的價格談判空間,改變了對發(fā)展中國家財富基金的抵制態(tài)度,這使得我國海外投資環(huán)境變得更加寬松,有利于我國企業(yè)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進行海外投資和進軍國外市場,擴大影響力。

四、中國應對美國次貸危機的措施

由于次貸危機給我國經濟造成的影響是雙向的,我們應做到趨利避害,既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投資環(huán)境,又要吸取教訓,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1.必須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當今世界是一個整體,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各國各地區(qū)之間的經濟政治聯系將會更加緊密,任何一國發(fā)生經濟政治危機都有可能波及全世界,引發(fā)多米諾骨牌效應。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我們必須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因此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加強防范是十分必要的。

2.加強對國內資產泡沫風險的監(jiān)測。美國次貸危機的發(fā)生與資產價格泡沫是緊密聯系的。當前在流動性相對充裕的情況下,我國房地產價格持續(xù)快速上漲,2007年以來,商業(yè)性購房貸款中的個人住房貸款增速呈逐月加快趨勢, 2007年6月末個人住房貸款增速比2007年1月末和第一季度分別提高4. 8個和4. 6個百分點。房價的快速上漲往往會掩蓋大量的風險。因此政府應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監(jiān)管,同時加大經濟適用房和廉價租房的供給,合理引導房地產價格回調。

3.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對外投資和跨國并購。次貸危機使我國海外投資環(huán)境更為有利,我們應抓住這一有利機會,擴大對外投資的力度,鼓勵財富基金、國內企業(yè)、銀行等對外投資,同時又要加強管理,防止一哄而上。

4.商業(yè)銀行要樹立強烈的危機管理意識。商業(yè)銀行在設計和推銷任何金融產品特別是衍生工具,在利用其價值的同時,應更多關注風險的防范。要保持適度的信用規(guī)模,同時積極推動貸款證券化,以分散風險。

參考文獻:

[1]羅熹:美國次債危機演變及對我國的警示 [J].求是,2009,5

[2]王球娥 楊三科:美國次級抵押貸款風波對我國金融市場的警示[J]華南金融電腦,2008,(01):84-86

[3]陸岷峰:美國次級債危機與商業(yè)銀行危機管理[J].宏觀經濟研究,2008,(02):52-56

[4]崔輝:美國次級債危機的成因、影響及對中國的警示[J].大眾科學(科學研究與試驗),Public Science,2008,(05)

[5]張明:論次貸危機對國際金融體系、國際格局和中國經濟的影響[J].國際經濟評論,2008,(02):5-6

[6]水野和夫:論次貸危機將刺破全球經濟泡沫[J].經濟學人[日本],2008-3-18

第4篇:次貸危機應對措施范文

每一年都有許多機會和挑戰(zhàn)。重要的是,在每一次絕望中要看到希望,在每一次希望中也要留意風險。

2013年,是頗為詭異的一年。這一年從黃金大跌開始,黃金在2012年突破一盎司1800美元后反復向下,去年上半年最低近1200美元,跌幅超過33%。當然,“中國大媽”奮勇向前,勇敢買入,一舉成名。然而,這改變不了黃金繼續(xù)下跌的趨勢?!笆⑹朗詹?,亂世黃金”,2013年,世界亂了嗎?

過去6年,黃金大升,皆因危機一個接一個:次貸危機、歐債危機后,各國開動印鈔機,在通脹預期中造就黃金大升的基本面。危機過后,2013年進入了一個平靜期。美國、歐洲并沒有崩潰。只是,在道瓊斯指數連創(chuàng)新高的背景下,黃金下跌的基本面悄然形成。

全球關注QE

美國QE(即量化寬松政策,簡單理解就是“印錢”)退市是去年全球市場的另一重磅“炸彈”。該“炸彈”年中就開始鬧騰,至今市場還在擔驚受怕。始于6年前的那場次貸危機,讓金融市場出現嚴重的信用危機。在大量市場信用短期內消失的情況下,美國政府采用的是最原始、最直接的方法――開動印鈔機,購買金融企業(yè)中的大量債權,從而變相向市場注入了大量流動性。這些原本應該在本土“流動”的錢,通過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跑到了新興市場,造成新興市場資產價格嚴重膨脹,出現泡沫。

QE入市,注定有天會退市。然而,美國利用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入市,實際上將國內的次貸危機轉移給全球,讓世界各地人民幫他買單。新興市場出現大量的資產泡沫,過去5年,中國香港地產漲了一倍多,中國大陸地產漲了幾倍,可見這些“多出來”的美元流向了哪里。

可是,如果美國QE退市,“多出”的美元回流美國,新興市場資產泡沫破裂,銀行業(yè)首當其沖,如果準備不足,就會發(fā)生新興市場金融危機。因此,美國何時退市以及如何退市仍將是今年全球經濟應關注的焦點。

謹防熱錢回流

在美日流動性“量”行天下的時代,中國能做的事情只能順勢而上。

其實,中國的廣義貨幣存量由2005年不到30萬億元到2013年超過100萬億元,不到8年間印鈔量超過3倍,造就了人民幣對內貶值、對外升值的境況。對內,大量人民幣造成資產泡沫嚴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房價持續(xù)攀升就是明證。當然,中國人到處購物,也享受了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好處。

當前,新興市場資產泡沫嚴重,在美國有可能退市的情況下,該如何做好應對措施并抓住機遇呢?我認為,黃金下跌和美國QE退市是必然趨勢。利率上升、資產價格下跌已成為可能。因此,所有與利率和資產價格相關的投資項目應及時做出預防措施。新興市場金融等相關機制比較薄弱,要盡快加強市場機制設計,做好準備應對可能的熱錢回流現象。

美國QE極可能會在今年退市,QE退市之時也是利率上升之時。對美國來講,在市場恢復正常的情況下,政府注入的流動性若不及時抽出,就會造成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而對新興市場來說,過去幾年習慣受QE影響在低息的環(huán)境下運行,如果突然加息,會對自身造成很大沖擊,而受沖擊最大的將會是銀行體系。因此,新興市場應及早對金融體系采取防范措施,以備萬一。

中國該如何“做好”

對中國來講,今年也將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如果說2013年是應對金融危機“承上”的一年,那么今年應該是“啟下”的一年。

2008年開始的次貸危機于2013年開始轉換,2014年美國可能會真正亮底牌,中國要提前做好準備。改革開放前30多年,中國積累了大量的經濟總量,現在該是追求由“量變”到“質變”的時候了。去年,中國對外倡導以“穩(wěn)增長”為主基調的“經濟學”,對內開設有“試驗田”性質的上海自由貿易區(qū),以及出臺新一輪全方面改革方案,中國正在由“做多”向“做好”轉變。

未來這一年,對中國來說,如何“做好”尤為重要。長久以來,全球經濟往往是“西方感冒、東方咳嗽”。在經濟貿易上,西方發(fā)達國家制定規(guī)則,東方新興市場則學習規(guī)則。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該學的都學了,該用的也都用了。而現在是中國該學會思考的時候了。

第5篇:次貸危機應對措施范文

【關鍵詞】國際金融格局 格局調整 應對措施

一、前言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加強,我國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越發(fā)深刻,為了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保持我國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穩(wěn)定發(fā)展,我們需要深入認識當前的國際金融格局,只有充分了解目前的格局形勢,我們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一眾相關問題。本文將對我國如何應對國際金融格局調整的問題進行一系列的探討。

二、當下的國際金融格局形勢分析

隨著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危機在全球范圍內不斷蔓延,國際上的金融格局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在世界范圍內引起波動的金融危機其實并不罕見,早在上世紀70年代起,全球就已出現了多次影響較大的銀行危機。不過,這些危機絕大部分爆發(fā)于經濟相對落后的國家,當時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發(fā)展還比較穩(wěn)定;直至本世紀,作為頭號經濟強國的美國卻慘遭次貸危機,這場危機使許多國家被卷入其中,這也表明了金融危機已經逐漸從經濟落后的國家蔓延到了經濟強國。相似的情況還有原本多發(fā)于發(fā)展中國家的債務危機,上世紀80年代,發(fā)展中國家頻發(fā)債務危機,但是因為一些經濟強國普遍重視推行高社會福利的政策,并且在其他方面也加大了財政支出,導致負債情況嚴重,最終引發(fā)債務上的危機。

此外,世界金融格局正向多元化發(fā)展。在以往的經濟格局中,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qū)極具優(yōu)勢,在世界經濟中長期占據著重要地位,但美國出現次貸危機的遭遇,使得美元貶值、地位下降、占據的市場份額逐漸減少,從而丟失了原有的霸主地位;其他一些經濟發(fā)達的國家、地區(qū)同樣在這場危機中深受其害,遭到重創(chuàng)。反觀此前金融地位相對低下的發(fā)展中國家,如我國和印度等,因其自身所采取的政策與這些經濟強國有所不同,所以能夠借此機會逐漸攀升上較高的金融地位。

三、應對國際金融格局調整的建議

我國在這些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中得以保持穩(wěn)定的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著我國長期堅持的政策方針,我國的金融行業(yè)相對美國等國家來說發(fā)展得比較保守,因此當危機來臨時,我們能夠及時有效地規(guī)避這些風險。不過,雖然我國目前尚能夠抵御住這些金融危機的侵入和傷害,但這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憑借此前的辦法一勞永逸;面對不斷發(fā)生改變的國際經濟格局,我們還需對規(guī)避風險的問題作進一步的探討。

(一)進行金融體制改革

金融改革的內容共有四項。首先,完善銀行和保險等行業(yè)的管理機制,健全其創(chuàng)新機制,此外還要把合理科學的風險防范機制建立起來,提高服務的質量,增強其對抗金融風險的能力。其次,加強對金融行業(yè)的監(jiān)管力度;我們要獲得發(fā)展,勢必要放開一些金融政策,這種做法能夠推動我國經濟的進步,但也存在不小的風險,所以我們不能對金融的監(jiān)管工作產生松懈的心理。不過在監(jiān)管的同時,也要鼓勵金融行業(yè)積極發(fā)展,避免因監(jiān)管過度引發(fā)發(fā)展的止步不前。再次,國家要對金融、資本市場和金融法規(guī)進行完善,協調好投、融資之間的關系,充分發(fā)揮市場進行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作用。最后還要加強與國外金融行業(yè)的合作,為我國的金融行業(yè)增加經驗學習的機會,并打造良好的外部發(fā)展環(huán)境。

(二)推動社會經濟轉型

為適應金融危機后世界金融格局的變化,我們要在保持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的前提下積極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轉型,使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金融危機后,許多國家出現了貿易保護的行為,各國在市場和資源上的矛盾日益突出;而我國原有的經濟增長方式對能源和勞動力的消耗大,對環(huán)境的污染也相當嚴重,在國際競爭中難免受挫。因此,我們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生產方式,通過增加科技投入等方式,推動經濟的轉型,進一步發(fā)展我國的經濟實力,增強競爭力。

(三)調整產業(yè)結構

在獲得金融行業(yè)支持的基礎上對我國的經濟產業(yè)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金融創(chuàng)新對我國金融行業(yè)的發(fā)展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理應加快金融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速度;調整金融行業(yè)的產業(yè)結構要以高新技術產業(yè)化為重點,改變金融行業(yè)原始的產業(yè)結構,實現產業(yè)的升級。此外,還要鼓勵金融企業(yè)進行自主創(chuàng)新。

(四)發(fā)展開放型經濟

我國要獲得長遠的發(fā)展,自然不能閉關鎖國,將自己同世界隔絕起來。雖然發(fā)展開放型經濟會讓我們面臨更多復雜、多變的風險,但是我們也可以把承受著的壓力轉化為發(fā)展的動力,刺激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并且,開放型經濟可以為我國的金融行業(yè)提供更多與國外接觸的機會,促進國內金融行業(yè)的發(fā)展,提高其發(fā)展的層次。對于風險,我們可以通過前文所提及的金融改革等措施來進行規(guī)避。

四、結語

我國經濟發(fā)展所取得的成果越來越顯著,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也逐漸增大,并成為世界經濟發(fā)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發(fā)展經濟總會遇到一定的風險,但危險也往往伴隨著機遇,我們在謹慎規(guī)避風險的同時,不要忘記抓住發(fā)展的契機,只有牢牢把握住發(fā)展的機會,才有可能獲得快速的進步,進而增強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因此我們在進行自我保護的同時,應采取一些積極的應對措施,主動走到國際經濟發(fā)展的行列當中,使我國的經濟得到更快速穩(wěn)定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安毅.常清.付文閣.歷次國際金融危機與世界經濟格局變化探析――兼談中國的未來出路和應對之策[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9(05):74-79.

第6篇:次貸危機應對措施范文

【關鍵詞】新加坡 金融危機 就業(yè)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隨著區(qū)域以及全球經濟形勢的惡化,世界各國再次經受了一次緩慢的經濟衰退。在國際金融危機面前,新加坡政府及時采取有力的應對措施,團結社會各界,避免了因經濟衰退導致的社會緊張和社會分化的威脅,保持了整個社會的和諧,使得它在2009年迅速恢復元氣,其成功的國家治理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對于在金融危機下新加坡經濟的發(fā)展及其政府所采取的相關措施,不同的研究人員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姜衛(wèi)平(2009)研究認為新加坡應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成功做法包括:鼓舞國民堅定信心,正確對待危機,加強國民對國家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勞資政通力合作制定正確的指導原則,安排受危機影響的員工去接受培訓,提升受雇能力;成立經濟委員會,重新檢討未來經濟發(fā)展策略;促進社會和諧,為應對危機構建良好環(huán)境;加大援助力度;保住工人飯碗,減少裁員;堅持“新加坡哲學”,加強長期競爭力等。

王茜(2009)研究認為,在遭受金融危機和經濟下滑的沖擊下,新加坡獨特的勞、資、政三方機制積極應對,提出了發(fā)展和培養(yǎng)具有全球競爭性勞動力的任務目標,實施技能培訓和提升計劃,提升勞動力素質;建立良好雇傭關系行為規(guī)范,推動企業(yè)社會責任的建立;實行全面彈性工作安排及彈性薪酬體系,采取負責平穩(wěn)的裁員辦法等措施,以獲取經濟的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另一方面,新加坡通過勞、資、政三方分工合作推出適合于月薪在2500元左右人群的職業(yè)再造計劃,目的在于減弱危機后失業(yè)的影響,同時通過職業(yè)形象的提升、環(huán)境的改善以及工資的提高等措施來吸引更多的人進入該種職業(yè)。

何惜薇(2009)研究表明新加坡政府面對全球金融危機時采取積極應對的態(tài)度,充分發(fā)揮新加坡在高科技、可靠品質、城市規(guī)劃等方面的優(yōu)勢,并向發(fā)達國家的優(yōu)勢產業(yè)爭取更多機會,或在亞洲的新興經濟體中開拓新市場。另外,著重經濟的重組、轉型,并為此設定發(fā)展新目標,以期獲得長期、持續(xù)的發(fā)展。正如李顯龍總理所說的“那恰恰是新加坡的哲學,正是我們竭力在做的事情。”

謝燕燕(2009)研究認為在面對經濟衰退時,新加坡的勞資政三方通力合作,發(fā)揮同舟共濟的精神,為維護工人利益和發(fā)展經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其主要做法是:鼓勵雇主推動每月可變動薪金機制;在縮短工作周時讓雇主有更大的靈活性;無薪假期的運用。另外,新加坡政府接受工資會新的指導原則,呼吁公司削減成本,保住工人飯碗。此外,政府也呼吁雇主要對員工負責和公平對待員工,員工則要適應并接受目前的經濟環(huán)境,愿意自我調整,并嘗試不同的工作。

李雪靜(2010)研究認為面對金融危機,新加坡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推出總值205億新元的振興配套計劃,并首次要求民選總統(tǒng)批準動用49億新元儲備金;此外推出了“特別風險分擔計劃”,計劃公開給所有本地公司及落戶新加坡的海外中小型企業(yè)申請。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自2003年以來第二次放寬貨幣政策,將新元匯率政策區(qū)間中心調整至新元名義有效匯率主要水平,同時升值速度維持在零。同時該局也宣稱,新元沒有理由出現任何不恰當的貶值,新元區(qū)間波動幅度保持不變,新元名義有效匯率水平適當。

李豫(2010)研究表明隨著危機過后,新加坡經濟形勢有所改善,新加坡將會逐步退出旨在幫助國民及企業(yè)脫困的特別風險分擔計劃。同時,新加坡政府將會繼續(xù)密切跟蹤短期經濟發(fā)展趨勢,全力以赴進行經濟轉型,實現高質量的增長,為危機后的新世界做準備。另外,在社會保障方面的主要做法有:一是穩(wěn)定就業(yè),對低薪工人實行就業(yè)入息補貼的額外援助;二是增加養(yǎng)老和住房福利,主要有公積金計劃和居者有其屋計劃;三是建立起廣泛的社區(qū)服務和志愿服務體系。

馬騰飛(2010)研究認為面對經濟危機的沖擊,新加坡政府在實施一系列經濟刺激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刺激力度,努力促進經濟復蘇;新加坡政府還鼓勵并支持企業(yè)積極引起人才,提升新加坡在經濟復蘇時期的競爭力;立足東盟,推動東盟與區(qū)域外的合作,加強其在國際特別是區(qū)域內的地位和影響,鼓勵企業(yè)對外投資。此外,新加坡央行采取了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增強國民信心,穩(wěn)定金融市場。

陳彤(2011)研究認為面對金融危機新加坡采取的治理范式為“國家資本主義”,而治理的基礎是建構在健全的法制和開放的戰(zhàn)略基礎之上。其次,促進發(fā)展的信用環(huán)境和法律環(huán)境。及時做出戰(zhàn)略調整,政府力挺新元匯率穩(wěn)定,從而穩(wěn)定市場信心,使得在金融風暴下新加坡的金融體系表現相對穩(wěn)定。第三,以危機為契機推動出口產業(yè)轉型,首先,幫助企業(yè)降低對三大貿易伙伴日本、美國和歐盟的需求倚賴,積極開拓中國和印度市場。其次,對出口戰(zhàn)略進行重大調整,由FDI代工出口轉向開發(fā)出口國內需市場。再者,致力于改善企業(yè)融資環(huán)境。最后,把握后危機時代人力資源戰(zhàn)略機遇,積極謀劃全球性人才戰(zhàn)略,篤實企業(yè)競爭資本。

王磊(2011)認為新加坡是最善于利用金融危機的國家,它總是在國際金融發(fā)生變動時,為自己創(chuàng)造優(yōu)勢。新加坡政府一方面嚴格管控國內金融,持續(xù)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與信用法制建設,另一方面又盡其所能地吸引國際公司入駐,放寬法令,降低交易稅等。

根據以上專家學者的研究,新加坡應對金融危機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方面:一是新加坡政府積極采取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措施,加快產業(yè)結構調整,增強對外投資。二是促進發(fā)展國家的信用環(huán)境和法律環(huán)境,保持匯率穩(wěn)定,增強國民信心,構建良好的社會、市場環(huán)境。三是勞資政的通力合作,增加就業(yè)機會,提高勞動者素質,建立良好的雇傭關系行為規(guī)范,加強社會福利與保障建設。

參考文獻

[1]李豫.《金融危機下的新加坡國際金融中心》[M].北京:企業(yè)管理出版社,2010.

[2]王士錄.《東南亞研究報告》[M].云南:云南大學出版社,2010.

[3]陳彤.《從國際金融危機看新加坡的國家治理》[J].《亞太經濟》,2011,(2).

[4]李雪靜.《新加坡挺過金融危機力促經濟轉型》[J].《國際金融報》,2010,(8).

[5]王磊.《最善于利用金融危機的國家》[J].《中國報道》,2010,(6).

[6]王茜.《新加坡勞動關系三方機制應對金融危機的啟示》[J].《改革與戰(zhàn)略》,2009,(7).

[7]何惜薇.《李總理會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交換應對金融危機經驗》[N].[新加坡]聯合早報,2009-6-5.

第7篇:次貸危機應對措施范文

如果從2007年4月,主營次級房貸的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倒閉算起,次貸危機已經蔓延了整整20個月,而且愈演愈烈。最新經濟數據顯示,金融市場的劇烈動蕩已經波及到實體經濟,許多國家都試圖通過市場注資、機構接管、存款保證等措施力求將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但情況卻不很樂觀。美國:占美國經濟總量約三分之二的個人消費開支出現下滑,商品零售額已連續(xù)三個月下降,9月工業(yè)生產創(chuàng)34年來最大跌幅,汽車銷量創(chuàng)1991年以來最大月度跌幅,失業(yè)率從年初的4.7%上升到9月份的6.1%。日本:在反映經濟景氣的11個指標中,出口、生產和就業(yè)等6項指標均出現下滑,這是1998年4月以來首次出現這樣的情況。日本9個區(qū)域的經濟狀況與一、二季度相比均呈惡化趨勢。英國:16年來經濟首度收縮,銀行倒閉、股票下跌和英鎊貶值,房地產市場低迷,汽車銷量下滑,零售業(yè)銷售疲軟,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比前一個月下降0.5%,這是1992年以來英國經濟首次出現收縮。

受到國際經濟環(huán)境的影響,中國經濟從2008年3季度開始也出現的較為嚴重衰退,主要表現在四方面:一是投資增速明顯放緩;二是消費需求增長逐步放慢;三是出口增速大幅放慢;四是企業(yè)盈利能力明顯下降。

二、金融風暴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美國是典型的低儲蓄高消費的國家,其經濟發(fā)展對債務存在高度的依賴性,次貸危機導致其國內市場信用級別下降,流向美國的國際資本減少,從而建立在國際資本流入基礎上的美國國內需求也因此而下降。與美國相反,中國目前正處于高儲蓄的狀態(tài)之中,外部需求的增長成為國內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國內經濟對外貿的依存度較高。目前,美國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每年對美出口量占中國出口總量的百分之二十。當因美國經濟增長乏力導致的國內需求下降發(fā)生后,其對中國商品需求的增速也將下降,這將對中國的出口貿易增長造成抑制作用,從而影響中國經濟的發(fā)展。

此外,從全球市場的角度看,在次貸危機的影響下,發(fā)達地區(qū)受到打擊最大,在美國對中國商品需求下降的同時,歐洲以及日本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也會相應下降,使得外向型經濟主導下的中國經濟產能過剩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盡管中國出口結構升級和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外部需求變化對出口的影響,但是較高的出口依存度將使中國經濟在美國消費走軟情況下難以獨善其身。

三、政府的應對措施

第8篇:次貸危機應對措施范文

從2001年初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開始了從加息轉變?yōu)闇p息的周期,到2003年6月聯邦基金利率已經進行了13次下調,降低到1%。相對應的房地產市場貸款利率也同期下降。持續(xù)的低利率,以及寬松和活躍的貸款條件極大刺激了房地產市場的發(fā)展和繁榮,這種優(yōu)越的條件也鼓勵了投資者尋求更高收益的工具,導致了證券化的需求增加。從2004年6月起,美聯儲開始連續(xù)2年13次調高聯邦基金利率,利率從1%提高到4.25%。到2006年8月,聯邦基金利率上升到5.25%,連續(xù)升息提高了房地產市場的借貸成本,引起了房價走低以及按揭違約風險的增加。房價下跌時,抵押品價值不再充足,貸款人收入又不高,面臨著貸款違約、房子被銀行收回的處境,進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壞帳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閉案增加、金融市場的系統(tǒng)風險增加。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

次級貸款所占規(guī)模不大,但產生的損害是巨大的,原因是美國金融市場的功能巨大,其利用各種金融衍生工具將次貸進行了無節(jié)制的信用擴張,從而放大了次貸的破壞作用。隨著現代金融市場的發(fā)展,結構化金融產品目前已逐漸成為廣受投資者關注的一類重要投資工具。面對旺盛的市場需求,投行等機構對次貸產品層層的打包,把不同期限,不同信用等級的次貸產品證券化并打包銷售給一個具有風險隔離功能的特定目的機構(SPV),并由這一機構公開發(fā)行以此為基礎資產支持的債券,并使用CRT(風險轉移工具)把風險轉移給最終投資者。

2 次貸危機的金融傳染過程

金融傳染(financial contagion)是指由于金融市場自身特征及市場主體行為所導致的危機通過金融關聯向其它國家的傳染,其傳染途徑主要為資本市場及貨幣市場等金融渠道。由于經濟全球化浪潮日益兇猛,各國經濟波動的同步性和全球化成為金融危機像國際傳導的助推器和放大器。

次級貸款危機爆發(fā)后,最先受到影響的歐洲和日本等發(fā)達國家金融市場,這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發(fā)達國家的機構投資者發(fā)展得較為成熟,它們資金實力雄厚,進行跨國投資,在全球配置資產。其實,在日本、歐洲還有其他國家的投資者都大量的投資有美國的資產,其中一部分就是以次級貸款抵押的衍生品。

近來,日本政府發(fā)表的2008年第四季度(10-12月)經濟數據顯示日本經濟大幅惡化,衰退速度和程度超出預料。金融危機對日本的直接影響體現在:日本地方銀行持有的次貸相關金融商品相對自有資本比例較高,隨著這類金融商品的貶值,地方銀行經營惡化。

如圖(1)是美國次貸危機后對日本經濟的傳染過程:

由于次貸危機的爆發(fā),導致了美國的股市大跌,日本的股市的同樣暴跌,所以傳染效應在股票市場是可視的。

除了受害者日本,再次就是歐洲,美國是歐洲最大的消費市場,2009年1月,英國匯豐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德國最大的商業(yè)銀行德意志銀行以及面臨拆分危險的德國地產融資抵押銀行、瑞士銀行等都宣布在美國次貸危機中遭受不同程度的巨額虧損,銀行業(yè)不斷的壞消息,導致了歐洲股市的大幅波動。表1是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fā)以來歐洲部分各銀行機構的損失:

資料來源:法國《回聲報》。

3 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我國和美國存在直接貿易關系,美國是中國的最大出口國,持續(xù)的貿易順差使得我國的外匯儲備中持有1.4億的美元資產,當危機爆發(fā)之后,美元大幅貶值,致使我國遭受了巨大損失,目前,美聯儲猛開印鈔機,以填補流動性缺口,對我國經濟造成了通貨膨脹的壓力。

此外,次貸危機給美國的實體經濟也造成了很大的風險,因為美國的經濟屬于消費拉動型增長,當商業(yè)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信貸緊縮時,就會減少消費信貸,這樣很多消費者都會減少消費。這對我國來說就是外需下降,如此,我國的出口就會相應的縮減,中國海關總署2008年7月10日的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貿易順差比去年同期下降20.16%,今年累計貿易順差比去年同期下降11.18%。隨著美國經濟的放緩逐漸傳導到其他國家,中國對歐盟和新興市場的出口也開始放緩。

4 次貸危機的應對措施

4.1 加強全球合作,共同應對危機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huán)境下,當經濟繁榮時期,金融機構資金周轉靈敏,各國匯集金融資源,相互投資,實現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當經濟受到非預期的沖擊時,一國金融機構出現流動性不足時必然傳染到與它有金融聯系的其他國家。這樣,經濟出現了依存的現象,所以在應對危機時要加強合作。

4.2 保證銀行的資本結構,提高銀行信貸的質量

銀行本身的自有資本要滿足巴塞爾協議的要求,這樣可以保證銀行的流動性。另外,銀行在做出信貸決策之前,可以對借款對象做風險分析,并加強風險管理,這樣可以避免潛在的風險。

4.3 謹慎發(fā)展信用衍生產品

信用衍生產品雖然是轉移信用風險的重要工具,它本身也存在很多的缺陷。所以我國在發(fā)展金融創(chuàng)新產品時要謹慎。

第9篇:次貸危機應對措施范文

從2007年開始,全世界都在討論的一個話題是,如何應對一場新的金融危機――發(fā)源于美國的“次級債危機”。它悄悄襲來,其波及范圍之廣、造成的恐慌之大,遠遠超過1997年那場席卷整個東南亞的金融危機。許多商界人士依舊心有余悸。在那次危機中,由于許多東南亞國家貨幣貶值,造成了大批商鋪在一夜之間倒閉。而中國由于堅持了“大國貨幣不貶值”的承諾,頂住了危機。

與10年前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突發(fā)性不同的是,這次危機的潛伏期長達6-7年。由于其中錯綜復雜的原因,許多金融界人士估計,其危害在短期內難以消除。而中國的金融機構也未能幸免。據金融界網站披露,根據美國財政部的研究,中國內地金融機構止于2006年6月的一個年度內,投資美國次級債高達1075億美元,較2005年同期增長了接近1倍。據測算,在美國次級債危機中,中國6家上市銀行總虧損額約為49億元人民幣,其中中行虧損額最大,約為38.5億元。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及中信銀行依次虧損5.76億元、1.20億元、2.52億元、1.03億元、0.19億元人民幣。

在去年12月召開的“2007中國金融論壇”上,中國銀行業(yè)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蔡鄂生強調,美國“次級債危機”使全球金融體系面臨著一個重大的考驗。

既然危機已經顯現,而且是空前的,就應當討論一下這究竟是一場什么樣的危機?危機對宏觀經濟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應當采取什么樣的對策?帶著這樣的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教授。

賀強首先強調,美國銀行發(fā)放的次級債與我國銀行發(fā)放的住房貸款之間是存在著一定可比性的,因此,要盡力克服由于發(fā)放住房貸款而引起的潛在危機。

賀強解釋了美國引發(fā)“次級債危機”的原因:簡單地說,就是由于美國銀行向信譽度低的購房者過度發(fā)放了“次級抵押貸款”而引發(fā)了還貸危機,由于這些銀行將“次級抵押貸款”轉變?yōu)椤按渭墏辈⑾蛉澜绻_發(fā)行,因而美國國內的“次貸危機”就演變成影響全球的“次級債危機”。

具體地說:2001~2004年,美聯儲實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產業(yè)的發(fā)展,美國人的購房熱情不斷升溫,這就刺激了美國銀行發(fā)放住房貸款的熱情,對于信用條件達不到優(yōu)惠級貸款要求的購房者,美國銀行向他們發(fā)放了次級抵押貸款,簡稱“次貸”。而在過去兩年,由于美聯儲連續(xù)17次加息,住房市場持續(xù)降溫,借款人很難將自己的房屋賣出,即使能賣出,房屋的價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償還剩余貸款的程度,這時,很自然地會出現逾期還款和喪失抵押品贖回權的案例。美國銀行業(yè)遭遇了因過度發(fā)放住房貸款而引起的資金難以回籠的危機,這就是所謂的“次貸危機”。又因為美國銀行此前將次級貸款轉變?yōu)榇渭墏⑾蛉澜绻_發(fā)行,于是就形成了影響波及全球的“次級債危機”。

美國次級債危機對全世界的影響愈演愈烈,比如,英國的銀行甚至出現了擠兌的現象,而中國的銀行也出現了因購買美國次級債而虧損的情況。全世界都在討論美國“次級債危機”所產生的影響。那么怎樣看待這場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呢?中國并非與危機絕緣

為了探討“次級債危機”的影響這個問題,賀強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美國發(fā)行次級貸款的銀行有沒有倒閉的?”答案是:“沒有?!北砻嫔峡?,美國的次級債危機波及了全世界,而實際上,是全世界的金融機構都在為美國發(fā)放次級抵押貸款的銀行分擔風險。

美國的“次貸危機”是由于房地產價格上漲后又不斷下降引起的,這與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有一定的可比性。具體地說,就是美國銀行發(fā)現房地產價格不斷上漲,便認為住房貸款是優(yōu)質貸款,隨著房地產價格的不斷上漲,美國銀行發(fā)放住房貸款的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甚至給信譽度不高的人也發(fā)放貸款。

但美國發(fā)放次級貸款的銀行比較聰明,它們考慮到了一旦發(fā)生風險將采取的應對措施,即把次級貸款轉變?yōu)榇渭墏⒐_發(fā)行,這樣,就通過資產證券化的形式,使風險分散了,而且提高了資產的流動性,也就是說,通過次級債的發(fā)行,擴大了次級貸款的影響范圍。這樣的舉措雖然擴大了危機的影響范圍,卻降低了次級貸款危機的影響深度。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次級債的發(fā)行,危機將更加嚴重,甚至將出現許多銀行倒閉的危機。而如果真的發(fā)生這樣的情況,就會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真正的十分嚴重的金融危機。而美國成功地避免了金融危機的發(fā)生,恰說明發(fā)放次級債的成功。

當然,也須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因為美國的“次級債危機”畢竟波及全世界,中國也有一些銀行購買了美國的次級債。但客觀地說,美國次級債危機對中國經濟、金融體系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中國的金融機構介入得并不深,而且還在加強風險控制。

當然,我們也應當從美國次級債危機中汲取教訓,因為和美國的銀行一樣,中國的銀行也把住房貸款視為優(yōu)質貸款,隨著國內房價連續(xù)上漲,住房貸款的發(fā)放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我們不能忘記的是,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由于房貸、車貸過于集中而導致的。

須警醒的是,我國的住房貸款還未實行證券化,根本沒有分散風險的能力。我國的住房貸款有兩大特點,一是風險過于集中,二是放貸對象主要集中在個人,而個人抵御風險的能力較低。由于住房貸款的周期長,相應的風險也會大,且難以控制,所以必須加強住房貸款風險的控制。前幾年,我國房價持續(xù)走高,現在已經觸頂,一旦房價大幅回落,由于房貸沒有實行證券化,其風險是很難化解的,因此,我國金融機構所遭遇的風險甚至會超過美國。所以,我們要汲取美國的教訓。

美國“次級債危機”的影響雖然已經被世界范圍內的金融機構分擔了,但也要重視這個風險,因為它的影響畢竟已經波及到了全世界,如果其他金融業(yè)務也發(fā)生風險,比如股票、期貨等由于操作不善被套,其風險也會波及其他國家,并發(fā)生連鎖反應。

另外,美國不僅發(fā)行次級債,還在次級債的基礎上搞了一些金融衍生品的創(chuàng)新,并向全世界發(fā)行,使得次級債的風險復雜化。所以,次級債的風險不是可以簡單地化解的,甚至影響到了一些世界著名的投資銀行,比如美林證券、大摩等等。

在中國,為了防止“次級債危機”的影響進一步擴大,提出如下建議:首先,要設立防火墻,防止美國“次級債危機”對中國的影響進一步擴大,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清理銀行的國際業(yè)務,徹底查清國內銀行購買美國的次級債的情況,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其次,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和交易時,要

防止跟美國次級債有關的產品和業(yè)務接觸。第三,在與外國金融機構開展業(yè)務合作時,首先要評估其購買美國次級債的數量,如果發(fā)現其購買的數量巨大,要盡量避免或者減少與之合作。

加強調控,宏觀向好

賀強認為,雖然遭遇了“次級債危機”,2008年宏觀經濟繼續(xù)向好,宏觀政策繼續(xù)收緊,這是一切經濟工作的兩大主線。

2008年宏觀經濟之所以繼續(xù)向好,是因為受到上一經濟周期高增長勢頭的強大慣性的影響。從2002年開始,到2007年,GDP連續(xù)5年保持了高增長,2003年增長10%,2004年增長10.1%,2005年增長10.4%,2006年增長11.7%,2007年估計增長11.5%左右。2008年估計還將保持高增長勢頭,不會出現明顯的拐點;同時,奧運會對經濟也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估計奧運會對經濟的推動力可能達到0.8到1個百分點。

另外,國內的經濟政策將進一步從緊,因為雖然前幾年經濟形勢表現為高增長低通脹,但從2007年開始的物價上漲卻表現為結構性物價上漲,并有可能轉變?yōu)槊黠@的通貨膨脹。2007年,國內糧食雖然大豐收,但由于受國際糧食價格上漲因素的影響,糧價卻不斷攀升,豬肉價格也不斷上漲。另外,由于國際生產資料價格普遍上漲,并形成了強大的共振效應,國內生產資料價格也將長期連續(xù)上漲,并有可能傳導至消費品價格使其上漲。同時,石油價格的上漲將導致運費上漲,并最終使消費品價格上漲。

在這種情況下,2008年,我國將繼續(xù)執(zhí)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其力度甚至會比2007年更大,尤其是加強對以住房貸款、汽車貸款等為主的消費品貸款上。去年實行的是貸款年度控制,結果銀行在一季度發(fā)生了突擊貸款,規(guī)模巨大,而今年將實行貸款季度控制,一季度不能超過35%,二季度30%,三季度20%,四季度15%,通過這種控制方式,防范貸款過于集中的現象。

另外,央行還將采取一些懲罰性措施,對于超過規(guī)定限度發(fā)放貸款的銀行,可以有針對性地提高準備金率,甚至還可以對其進行罰款,主要的目標就是防止經濟過熱。一季度貨幣政策還應當是收緊的,而下半年如果出現物價明顯回落,貨幣政策有可能相對放松。而如果物價沒有得到明顯控制,收緊的貨幣政策還將繼續(xù)。

應當注意到,單純的貨幣政策調控畢竟效果有限,它只能對經濟總量發(fā)生影響,而不能對經濟結構發(fā)生影響。所以,如果物價走高的勢頭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除繼續(xù)實行收緊的貨幣政策外,還應當輔之以財政政策的調控。2007年采取了一些較嚴厲的財政政策,比如取消部分出口退稅、提高股票印花稅等,效果是明顯的。

綜上所述,2008年肯定會執(zhí)行比2007年更加收緊的經濟政策。這樣的經濟政策,必定會對宏觀經濟形勢、資本市場以及房地產市場產生影響。但從經濟總量來講,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還將繼續(xù)保持,而主要問題是經濟結構的調整。在國民經濟三駕馬車中,黨的十七大提出,把消費放在首位,其次是出口和投資,這說明中央高度重視依靠消費拉動內需。但在當前實行收緊的貨幣政策的情況下,刺激消費不能靠利率政策的調整,比如降息,而要靠提高生產水平和服務質量。

“次級債危機”不會沖擊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