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小學說明文的教學重點范文

小學說明文的教學重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說明文的教學重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說明文的教學重點

第1篇:小學說明文的教學重點范文

【關鍵詞】科普說明文 競賽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08)12-0124-02

小學語文教材中編排了不少科普說明文,這些文章內容生 動,文字淺顯,選材多樣,它們承擔著向廣大青少年傳播科學知 識,樹立科學觀念,進而正確認識世界的重要任務。如,課文《太 陽》、《神奇的克隆》、《水上飛機》、《麋鹿》等。與記敘文相比, 說明文沒有鮮明生動的形象,沒有曲折動人的情節(jié),沒有抑揚頓 挫的情感,除了說明方法外,課堂教學的亮點不多,但它也有自 己的特點:科學性、知識性與趣味性。同時,小學階段的孩子熱 愛科學,求知欲旺盛,爭強好勝,喜歡探究,喜歡參與比賽,尤 其喜歡觀看《幸運 52》、《開心辭典》等節(jié)目,我從中受到啟發(fā): 能否轉變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鮮活、生動的競賽情境,調動學生學習 的熱情,提高說明文課堂學習的效率呢?思路一變,眼界大開。 用競賽法教學說明文,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教學效果良好, 具體做法如下:

一、悉心備課,儲備資源。

老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全面了解文章所講的知識點,查找相 關資料,力求做到科學性、準確性與前瞻性,盡可能多的占有相 關知識資源,為出好題目做準備。同時,老師儲備相關知識的豐 富程度,也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深度與廣度。

二、發(fā)動學生,充分準備。

1.在解決了課文的字、詞等基礎環(huán)節(jié)后,向學生安排競賽 事宜,要求學生做好充分準備,以文章為基礎查找相關資料。

2.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分好參賽小組,一般分為 4~

5 組,每組 5~7 名學生為宜,選拔小組長,鼓勵學生為自己的小 組命名,并做好充分準備。此時,學生已進入角色,躍躍欲試, 情緒高漲,學習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

三、圍繞重點,巧妙設題。

1.出題要圍繞課文雙基,適當拓展,一般以 30~40 道題為 宜,時間定為一課時,不宜太長。

2.題型分為必答題、搶答題、風險題和對抗題等類型,各 題型之間難易呈梯度分布。

3.多種方式設題,以增強競賽的趣味性與教學實效。如,

①繪畫題:請畫出齒鯨的水柱。――《鯨》;②朗讀體味題:請 感情朗讀第六自然段,說出你有什么體會?――《只有一個地 球》;③解說題:請學解說員的樣子,向觀眾介紹水上飛機的外 形、種類與用途。――《水上飛機》;④合作題:小組成員模仿 須鯨睡覺的情形。――《鯨》;⑤能力拓展題:請?zhí)岢霰Wo地球 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具體措施。(不少于三條)――《只有一個地球》等 等??傊?,要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高效地接受知識,以 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形成。

四、精心組織、推向。

這時,我們精心導演的好戲就要上演了。小演員們也是各就 各位、摩拳擦掌,教學成果的優(yōu)劣全在這一環(huán)節(jié)。

1.選好主持人、記分員、仲裁等,提前培訓。主持人控制 著競賽的節(jié)奏與氣氛,要對題型、答題要素、相關知識等了如指 掌??捎砂嚅L或課代表擔任;記分員負責核分、報分、計時、督 察等責任,可指派班內威信高、同學們信任的學生擔任,仲裁最 好由老師親自擔任,在有疑議的地方作出裁決、給予正確的答案。

2.適當美化黑板,如板書“《新型玻璃》知識競賽”等字樣; 宣布比賽規(guī)則,必答題由組員單獨完成;搶答、風險題由小組成 員合作完成;搶答題犯規(guī)必須扣去相應的分數(shù);風險題的難易等 級由各小組成員斟酌選擇。這時,知識競賽就可以在同學們的掌 聲中開始了。

3.題型適當輪換,以控制競賽節(jié)奏,調控賽場氣氛,逐漸 達到,一般可按必答題―搶答題―必答題―搶答題―

風險題的順序進行。注意各組機會的均等,做到公平、公正。

4.中間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適當點評。給分有理,扣分有據,及 時表揚答題突出的學生,鼓勵暫時落后的小組。如果能夠輔以適 當獎勵,相信同學們學習的熱情會更高,將課堂教學推向。 經過筆者的反復嘗試,用競賽法教學說明文受到了學生們熱

烈歡迎,教學效果比較理想,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1)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讓學生 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主動參與到競賽中,調動了學習的積極 性,讓學生的多種感觀參與學習,直插說明文的精髓深處。

(2)創(chuàng)設了靈活、高效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在愉悅、緊張、 歡樂中學會了知識,興奮點強烈,印象深刻。

(3)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認真預習,自覺查找 資料。

(4)培養(yǎng)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強化了紀律意識(如按規(guī)則 答題)、合作學習的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落實了素質教育。

每學期的說明文教學,我們均采用競賽法,學生的興致很高 漲,甚至主動要求知識競賽,取得了較滿意的教學效果。在繼續(xù) 進行探索的同時,也應防止以下兩種傾向:

1)防止為競賽而競賽,明確形式為內容服務,方法為目的 服務的原則,采用競賽法學習說明文,只是為提高教學效率,促 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而進行的有益嘗試,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

2)防止競賽成為少部分學生的激情表演,大部分學生則成 為觀眾。為此,教師在設題,制定規(guī)則時,應面向全體學生,適 當平均機會,均衡發(fā)展,讓每一位學生在輕松、愉悅中獲得成功 的體驗。

附:《麋鹿》知識競賽題

一、必答題

1.寫詞語

(1)林茂草豐 (2)慘遭厄運 (3)悄無聲息 (4)漂泊 不定

2.解釋詞語

(1)銷聲匿跡 (2)獨一無二 (3)慘遭厄運 (4)顛沛 流離

3.回答問題:

(1)麋鹿生活在怎樣的自然環(huán)境里?

(2)( )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3)姜子牙是哪部作品里的人物?

(4)麋鹿的外形怎樣奇特?

二、搶答題

1.判斷題:

(1)鹿是的麋鹿一種。( )

(2)雄麋鹿的角比較長。( )

(3)雌、雄麋鹿的體型一樣大。( )

(4)麋鹿的繁殖能力很低 。( )

2.簡答題

(1)麋鹿是一種( )動物?

(2)( )年,39 頭選自英國七家動物園的麋鹿返回故鄉(xiāng)。

(3)雄性麋鹿( )歲時發(fā)育完全。

(4)一般雄麋鹿體重可達 250 千克左右,這里運用了什么說 明方法?

三、風險題

10 分:

1、至今全世界麋鹿總數(shù)估計已超過( )頭;

2、“四不像”是指什么動物?

3、畫一只麋鹿的角。

4、( )年前,我國就有麋鹿的記載。

20 分:(至少答出 2 點)

1、感情朗讀第 4 自然段,你體會到了什么?

2、雌、雄麋鹿的體形有哪些區(qū)別?

3、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4、你還知道哪些珍異動物?

30 分:(至少答出 3 點)

1、為什么說麋鹿是珍異動物?

2、模仿解說員解說麋鹿的傳奇經歷。

3、你對保護麋鹿有何建議?

4、學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獲?

(注:分為 4 個小組,設置 32 道題目。)

參考文獻

1 胡裕樹. 現(xiàn)代漢語. 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9.1

2 王光祖、楊蔭滸. 寫作.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9.1

第2篇:小學說明文的教學重點范文

一、在新課導入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對認識和活動需要的情緒表現(xiàn),是積極探究事物的認識傾向”,要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從新課導入起就應該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意入主課堂,為充當主角作好心理準備。因此,新課的導入應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為立足點。一方面教師要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學生,抓住學生的興趣,同時要在深入地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抓準能讓學生興奮的點,在新課導入的時候從實際出發(fā)充分的利用這些資源確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例如,我在上《三峽》一課時是這樣導入新課的。同學們,你們游過長江三峽嗎?很多同學說,沒有到過,那我就說,你們想不想去游玩啊?他們齊聲都說:“想”(學生頓時來了勁,各個躍躍欲試),那么今天我們就請酈道元為我們當導游,乘坐“長江三號”游輪去游三峽嘍。就這樣一場生動的導入就拉開了新課的序幕。試分析這個導入,我采用游玩這種方法對學生極具吸引力,也很快地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正因為有了這個好的開頭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都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了課堂,促進了教學的流暢性、生動性和效率性。

二、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

教育心理學表明,人的情感體驗往往是由具體的情境所決定的,青少年有很強的好奇心,生動良好的情境對青少年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因此,創(chuàng)設恰當?shù)那榫骋约ぐl(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關乎一節(jié)課的質量和效率。教師創(chuàng)設出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教學內容緊密相聯(lián)的教學情境就十分關鍵。

例如,我在上《阿長與〈山海經〉》一課時,先播放歌曲《懂你》,請學生聽后談談:“歌詞寫得好不好?好在哪里?”“表達的情感好不好?好在哪里?”“這首歌與所學的課文有聯(lián)系嗎?”…由這些話題導入,不僅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與課文相配,讓學生更深沉的體會母愛的偉大。

三、置學生于主體地位

在教學時,確定好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告訴學生后與學生共同決定是學生自己學還是老師講,使學生感受到被尊重的愉快,從而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中。在自學過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可以互相交流,暢所欲言。鼓勵學生勇敢地說出自己的見解,不論對與錯。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各抒己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師生平等相處。親師就是信其道。

例如,我在上《中國石拱橋》這一課時,因為這一課是說明文,我首先提問:1、這篇文章的文體是什么?2、大家知道介紹一座橋怎么寫?要運用哪些方法?學生回答不出來,然后我再介紹有關說明文的文體知識:說明文的定義、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語言等。然后讓學生用這些知識去分析課文。

四、給學生足夠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

我們是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許多學生的在語文課堂上不會參與,不習慣參與。為了激勵和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的精神和動腦的習慣,教師要發(fā)揮啟發(fā)、點撥的主導作用,創(chuàng)設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的空間,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

例如,在語文上,我搞了一個課前五分鐘的演講或講故事,開始的時候,有的學生一上臺就臉紅,說話聲音很小,跟蚊子叫差不多,有的學生說話都語無倫次了。盡管這樣我也讓他們講完、說完。經過幾次訓練,這些同學的膽量大了,說話的聲音也大了,話也說得流利了,而且還會聲情并茂的說,這樣在課堂上討論問題和主動回答問題的同學就多了,學生參與的意識強了,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

五、激勵學困生

第3篇:小學說明文的教學重點范文

【摘 要】閱讀,是一種運用;表達,也是一種運用,福建師范大學余文森教授指出:在“能力導向”的課堂有效教學中,“閱讀、思考、表達能力是一切有效教學的三大核心能力,是所有學科的一般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閱讀、思考、表達”這三種能力的遷移和運用,即引導學生重視語言形式的學習,注重表達方法的學習,充分發(fā)揮教材的“例子”功能,發(fā)現(xiàn)語言文字的規(guī)律、發(fā)現(xiàn)表達的秘密、發(fā)現(xiàn)言意融合的妙處、發(fā)現(xiàn)語言問題,等等,習得閱讀方法、思維方法、表達方法,并把這些習得有效地加以遷移運用,在語言實踐中提高能力,這才是有效課堂所應走的最佳途徑。

關鍵詞 運用;遷移;語言文字;方法;能力;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27-0124-02

新課標描述:“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薄皩懽魇沁\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遍喿x,是一種運用;表達,也是一種運用。同時,新課標還指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逐步養(yǎng)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tài)度”,可見思考也是一種運用。余文森教授指出:在“能力導向”的有效課堂教學中,“閱讀、思考、表達能力是一切有效教學的三大核心能力,是所有學科的一般能力?!遍喿x教學更應該著力培養(yǎng)這樣的核心能力。那么,一堂有效的閱讀教學課如何去落實這樣的能力培養(yǎng),如何檢驗學生這三種能力的培養(yǎng)是否卓有成效呢?筆者認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閱讀、思考、表達”這三種能力的遷移和運用,即引導學生重視語言形式的學習,注重表達方法的學習,充分發(fā)揮教材的“例子”功能,發(fā)現(xiàn)語言文字的規(guī)律、發(fā)現(xiàn)表達的秘密、發(fā)現(xiàn)言意融合的妙處、發(fā)現(xiàn)語言問題,等等,習得閱讀方法、思維方法、表達方法,并把這些習得有效地加以遷移運用,在語言實踐中提高能力,這才是有效課堂所應走的最佳途徑。

一、立足閱讀的運用,遷移“讀”的訓練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币虼耍陂喿x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研讀教材,挖掘出核心訓練點,教給合適的閱讀方法,然后再依托這樣的訓練點,立足今后課外閱讀的運用,向學生推薦類似的閱讀材料,運用相同的閱讀方法加以拓展閱讀,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刷子李》這一課時,依據本單元的訓練目標“感受人物形象,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痹谝龑W生抓住

關鍵詞 句充分感知人物形象,明確了作者刻畫人物的手法,在學生驚嘆于馮驥才大作家高明的寫作技巧和精妙的語言表達時,筆者相機出示了同樣出自他手的《泥人張》片段,引導學生運用課中抓“

關鍵詞 句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進行閱讀,經過自學討論,進一步感受作者刻畫人物手法運用的精妙。到此,閱讀還沒結束,筆者還向學生推薦了原著《俗世奇人》,引導他們用同樣的方法去閱讀該書。這樣,通過抓住文本與課外讀物的聯(lián)系點,全面輻射,巧妙遷移,延伸課外,閱讀課堂又怎能不充滿魅力呢?

二、立足表達的運用,遷移“寫”的訓練

閱讀吸收是主體思維的內化活動,內化得怎樣,要通過外化出的語言來表現(xiàn)。讀寫結合正是這種從“內化”到“外化”的有效橋梁。那么寫什么?怎么寫?什么時候寫?筆者認為,教師應根據年段及單元教學目標和文本表達特點,找準訓練點,找準語言發(fā)展的生長點,巧抓時機,立足表達的需要,遷移寫的訓練。

1.語言形式的遷移。教材中的選文基本上是一些文質兼美的典范文章,是學生學習語言的范本。語言形式的遷移包括句式、段式的仿寫,句式仿寫對象為比喻句式、擬人句式、排比句式、“復說”句式,等等,既有形式感,又有較強的表現(xiàn)力的句式。段式仿寫對象為排比句段、承接句段等一些形式感強、表達效果獨特的句段。句、段式仿寫的理想狀態(tài)為:初仿不脫離文本的語境,在課文語境中進行語言實踐,深化文本理解與語言感悟;二仿遷移到課外,以所仿句式、段式表現(xiàn)生活情境,達到運用的目的。

例如,教學《祖父的園子》這一課的第十七自然段:“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這是由“愿意……就……”句式組成的排比段式。教學時,筆者在引導學生充分朗讀、感悟到祖父園子里一切都是那么自由、快樂,之后,筆者再讓學生思考除了文中提到的,祖父園子里還有哪些事物是快樂、自由的,用上“愿意……就……”句式來說一說。接著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回憶自己在哪里也感受過這樣的自由快樂,讓學生運用“在( )也是自由的。( )愿意()就( );( )愿意( )就( )……”的段式結構寫一段話。像這樣借鑒文本規(guī)范的言語材料進行遷移訓練,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表達技巧,熟練表達技能,而且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生言語表達的準確性。

2.寫作方法的遷移。寫作方法即是作者寫作時采用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常見的有:懸念、照應、聯(lián)想、想象、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情景交融、首尾呼應(也叫前后呼應)、借物喻人、白描細描、正面?zhèn)让?、詠物抒情,等等。寫作方法似乎是種表達方法,而實質卻體現(xiàn)一種思維方法,操作時,應強調讀對寫的指導作用。在閱讀中理清層次,體會這種寫作手法在表情達意的作用,通過潛心會文在頭腦中“建?!保挥薪⒘恕澳P汀保毠P時才不至于走樣,方法遷移才能成功。

例如,在《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中,作者抓住了父親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外貌等細節(jié)描寫,細致地刻畫了父親的“了不起”,這也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學習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細節(jié)描寫方法”。而文中對兒子的勇敢和富有愛心卻只有寥寥幾筆,這就給我們提供了練筆的空間。筆者讓學生充分研讀作者表現(xiàn)父親“了不起”的重點句段,領會了細節(jié)刻畫對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作用后,讓學生想象:廢墟下,當黑暗和恐懼籠罩著被埋壓的孩子們時,阿曼達他們是怎樣度過這漫長的36小時的?他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他會對自己,對同學說些什么?要求學生學習課文中刻畫人物的手法,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及心理等細節(jié)寫一段話。這樣依據訓練目標,從寫作的角度遷移寫法,既能讓學生進一步走進文本,真正從內心與文本對話,與作者產生共鳴,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悟,又能鞏固并掌握一定的寫作手法,在實踐的語言運用中提高寫作能力。

3.寫作體裁的遷移。小學階段的課文體裁主要以記敘文為主,同時兼有詩歌、散文、童話、說明文等。只要轉換一下角度,許多體裁就可以互相遷移轉換。例如,學了劇本《半截蠟燭》,就可以依照劇本的寫作形式把學過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改編成劇本。學了《巨人的花園》、《去年的樹》等童話故事,了解了童話故事的寫作特點后,讓學生試著把《鯨》、《新型玻璃》等說明文改寫成童話,等等,這些語言實踐是扎實有效的,也是實用的,能促使學生打破思維的固定模式,對文本的形式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三、立足思維的運用,遷移“想”的訓練

巴爾扎克說過,“一個能思考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力量無邊的人?!睖厝迕艚淌谠谌珖≌Z會第九屆學術年會上講到閱讀的重要功能是促進思維的發(fā)展。余文森教授也指出:思維是可教的。思考方法從具體層面上講,主要是分析思考法、綜合思考法、聚合思考法、歸納思考法、發(fā)散思考法、聚合思考法、逆向思考法、聯(lián)想思考法、形象思考法、想象思考法等。為此,教師要結合教學的具體內容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考方法,并注意引導學生自己總結、交流運用科學方法思考問題的經驗,且遷移到語文實踐活動中來。例如,學習了古詩,依據詩意和插圖,讓學生想象畫面,改寫成一個個具體、生動的故事,還有續(xù)編故事,利用文本的空白想象、補充等,讀后引導學生利用聯(lián)想思考法訓練他們的想象思維能力并加以遷移運用。

又如,學了《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課后,筆者設計了“1+1=?”的游戲,讓學生依據生活經驗運用在本課中習得的思維方法(發(fā)散思考法)從不同的角度得出許多不同的答案:從數(shù)學角度上看等于2;從漢字角度上看是:“王”“田”……從拼圖的角度上看:是兔子的耳朵、燕子的尾巴……進而讓學生利用推理的方法思考從中得到的啟示。學生們感悟深刻,感概不已,最后,筆者讓學生模仿本課的寫法,以《1+1的啟示》把游戲的過程寫下來,學生們有感而發(fā),寫出來的文章也充滿智慧的靈光。

第4篇:小學說明文的教學重點范文

1.初等教育專業(yè)師范生科學素質提升的迫切性

新世紀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fā)展,不僅意味著經濟規(guī)模的擴大,更使得國民的社會生活顯著變化,人們更加注重生活的質量,追求生活的品位,初等教育類師范生作為時代的寵兒,接受著高等教育,享受著時代的繽紛。然而,看到有人隨心情頻繁地改變著發(fā)型的顏色、配合著服飾和妝容時,他們可曾想過染發(fā)劑和化妝品的成分是否有害健康,甚至有可能引發(fā)疾?。克麄儗⑹謾C掛在胸前或長時間使用手機上網、聊天時,是否知道長時間使用手機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人們在捧著張悟本的暢銷書、排隊購買綠豆時,他們是否懷疑過綠豆、長茄子包治百病的藥用療效?時下,我國公民的整體科學素質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很低,2010年中國第八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顯示:全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為3.27%,也就是說,每100人中,僅有3人具備基本公民科學素質,相當于日本、加拿大和歐盟等世界主要發(fā)達國家20年前的水平。對職業(yè)聲望的調查結果顯示,科學技術職業(yè)的聲望較高,教師、科學家、醫(yī)生排在前三位??梢?,在人們心目中,對教師的期望很高。

教師的科學素質對公民的整體科學素質水平有著重要影響,小學的各個學科都蘊含著豐富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語文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教科書中約有30多篇課文與科學教育有關,約占課文總數(shù)的12%,如《小壁虎借尾巴》告訴孩子不同動物尾巴的作用;《小蝌蚪找媽媽》展示了青蛙的生長過程;《植物媽媽有辦法》介紹了植物媽媽有多種不同的傳播種子的方法;《我要的是葫蘆》暗示了植物生長一般要經歷生根、發(fā)芽、長葉、開花、結果的過程;《小柳樹和小棗樹》對比出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情況的不同;《回聲》揭示了回聲的原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高年級語文還收錄了不少科普文章和科學說明文,《我愛綠葉》運用具體數(shù)字列舉了綠葉的功能,說明綠葉是怎樣造福于人類的;《太陽》介紹了太陽的有關知識,以及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系;《航天飛機》描述了航天飛機的外形特點和功能;《銀鯨》描述了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

小學數(shù)學與科學更是聯(lián)系緊密,一方面學生運用數(shù)學等手段解決科學問題,另一方面,學生又在數(shù)學學習中形成科學概念、掌握科學方法,如學生學習了《分類》以后,能夠按照一定的原則或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并逐步運用這一思維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立置》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形成方向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觀察物體》幫助學生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學習《我長高了》形成測量的基本技能,會測量身高、體重以及身邊的事物等,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小學美術、音樂等與科學以各自的學科的特點相互融合,呈現(xiàn)多元化信息,達到異曲同工的效果,畫是學生表達意見、直觀記錄的好方法,音樂可以幫助學生體驗、感受,學生喜歡,不受年齡限制。這些學科滲透科學意識、科學思維,既滿足了兒童的天性,又有利于兒童創(chuàng)新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

從我國科學技術學會2007年對小學教師科學素質狀況做的調查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小學教師存在著對科學的基本認識水平有待提高、對科學的作用認識模糊不清等問題。高師初等教育專業(yè)是為小學輸送師資的主要途徑,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能教育,尤為迫切。學校應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使在校學生樂于接受科學素質教育,使他們能以多種渠道獲取科學知識,自主構建科學知識體系,關心社會重要事件和典型的社會現(xiàn)象,注重科學研究方法與過程,提升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高科學素質的小學教師的輸入,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學教師科學素質不均衡的狀況,并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全面提高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科學素質,切實保證科學啟蒙教育工作的開展,為社會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不竭的動力,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建設科技高度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型國家。

2.初等教育專業(yè)師范生科學素質培養(yǎng)的方向性

目前,我國學生在高級中學階段就分科學習了,在高考的指揮棒驅使下,文科和理科學生各自在自己的知識海洋中馳騁,很少出現(xiàn)交叉。文科學生即使與自然科學學科擦肩也不愿意投之以眸,這種心態(tài)會一直持續(xù),在初等教育專業(yè)中文方向的學生選擇選修課的時候明顯體現(xiàn)出來,大部分學生選擇社會方面的學科,而懼怕自然科學方面的學科。理科學生雖然選擇了理科,但為了應付高考,只能埋頭于題海中,忽略了自然科學知識以外的東西,距離高科學素質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高師初等教育專業(yè)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應普遍、全面地開展。

2.1 在課程結構上提供保證

初等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方向,如中文方向、英語方向、數(shù)學方向、計算機方向等,課程設置大致分為專業(yè)課程和共同課程,共同課程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美術、音樂、體育等學科,我院為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增設了科學實用教學法校本選修課程,為部分學生了解科學教育、掌握科學教育技能提供了前提條件,但沒有選課的同學則無法享受到這一教育資源,因此,應開設相關的必修課,在課程設置上為學生科學素質的進一步形成提供保證。學校還可以通過科學學術講座、科技節(jié)等活動形式加以有益的補充。

在學校科學地設置課程結構的同時,任課教師也要積極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變以往滿堂灌的單一傳授的教學模式,比如,可對“小學科學的相關知識”與“科學教師必備的實驗技能”進行整合,學習綠色開花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時,組織學生做植物標本或葉脈書簽;學習昆蟲的時候,組織學生觀察昆蟲的結構和生活習性,制作昆蟲標本;學習微小植物和動物時,讓學生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學習混合物和溶液等有關概念時,組織學生進行溶解和過濾等實驗操作;學習杠桿、滑輪等理論時,讓學生觀察自行車等實物,體會、分析其應用的原理?!白灾平叹邔W具能力”和“科技創(chuàng)新制作”教學時,可以設計成活動課,讓學生“從做中學”,在做的技能形成的同時,體會自制教具學具的特征和意義,總結自制教具和科技創(chuàng)作的方法,探討指導小學生自制學具和科技小制作的方法?!敖虒W設計”和“教學方法”的教學,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一方面布置學生收集科學案例,一方面由教師準備比較典型的科學案例,然后組織同學討論,以例說理,以例歸類,總結出方法和程序。“學習方式”和“課程的評價”既是教學內容,又可作為上課的形式,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體會與感知,和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與評價方式相對比,利弊自現(xiàn),可以幫助他們建立教學實務知識,具有實用價值。

課程結構與教學方式的調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科學素質的發(fā)展,學生不僅構建科學知識,同時又可形成科學技能,掌握科學方法,還可進行情感體驗,更新價值觀、人生觀,這正是新課程理念下的三維課程目標,落實到教學中即三維教學目標。目前,許多大學教師因學生要掌握過多的學科專業(yè)知識而忽略了學生探究活動的安排,因自己要完成過重的科研任務而忽略了教學方法的更新,在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與思考方面遠遠不如基礎教育的教師做得到位。實際上,三維目標并非三種類型的目標,而是總目標的三個維度,是總目標的細化,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就意味著教學過程中各分目標不能單獨進行,片面地追求傳授知識的教學是與新課程的要求相背離的。一個綜合內容與過程的模式中,一個活動往往可以與概念、過程和態(tài)度三個方面的目標相聯(lián)系,然而,對于一個具體概念目標的活動,往往只可以與一個或幾個有限的過程步驟相聯(lián)系、而不是所有的過程技能。因此,過程性目標與概念性目標一樣要劃分不同的層次。如關于小學科學教學能力的形成這一教學目標,就不是一個教學過程所能達成的,要經過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學習方式、課堂評價等幾章內容的學習與訓練,才能初步形成。而每個章節(jié)內容的學習過程,往往要同時兼顧多項目標,即達成過程性目標的某一水平和概念性目標的某些內容。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既不能象過程性目標那樣訓練,又不能象概念性目標那樣講解,是個體在實踐過程中的真實體驗和主觀選擇,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有意引導,使學生通過模仿、嘗試、實踐等去感受、體驗,必要時還可以用健康的情感、人生態(tài)度與價值取向去影響學生,促進其認同和內化,逐漸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比如師范生熱愛小學教學工作、熱愛小學生的情感,在學校學習及試講的過程中難以建立,但去小學見習或實習,很快地就與小學生形成親密的師生關系,開始喜歡教師職業(yè)。

可見,課程結構的調整為學生科學素質的發(fā)展提供了土壤,教育者在這片肥沃的土壤上耕耘。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個體學習能力和科學教育的發(fā)展形勢改善教學方法,盡可能地滿足學生和社會的共同需求,同時,課程結構改革的優(yōu)勢也依托新課程教學方式體現(xiàn)出來。

2.2 在資源配置上提供條件

學校教育中,學生的科學學習是其科學素質形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新課程理念下的科學學習應當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這種新的學習方式,要以豐富的課程資源為載體。廣義的課程資源是指有利于實現(xiàn)課程和教學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形成課程與教學的直接因素來源。教材是課程資源中最重要的核心資源,需輔以其他資源才能順利地實現(xiàn)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教師要積極開動腦筋,并用多種資源,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學習空間。

第一,實驗資源。學生在科學學習中要高效地利用實驗室現(xiàn)有的儀器和設備,高師初等教育專業(yè)的師范生,將來還有可能從事小學的科學教學工作,所以,還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代用品,具備自制小學科學教具和指導小學生自制科學課學具的能力。

第二,學校資源。學生的科學學習可充分利用學校的自然資源,在校園內開辟植物種植和動物飼養(yǎng)區(qū),了解植物的特點和動物的習性,探究植物養(yǎng)殖和動物飼養(yǎng)的方法,為將來從事小學教學打基礎。

第三,社會資源。社會資源是指學校周邊的科研機構、工礦企業(yè)和農場等單位,學生的科學學習可以借助于這些單位的幫助,建立一些校外科學教育基地,使科學學習密切聯(lián)系工農業(yè)生產和生活實際。如科技館展示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可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彌補科技教育的不足,以適應科學素質教育的新要求。組織學生定期參與其技術專題講座,聆聽工業(yè)界有實際經驗的專家的講解,參加沙龍、論壇等科普教育活動。

3.初等教育專業(yè)師范生科學教育能力的優(yōu)越性

我國的科學教育經歷了漫長的萌芽狀態(tài),正逐步與國際接軌。新世紀,小學科學課程的開設給高師初等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帶來了機遇,也使他們面臨著挑戰(zhàn)。一方面,小學各學科教材的出新,要求教師具備更高的科學素質,另一方面,小學科學的專業(yè)與專職教師的缺失,給師范生的就業(yè)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我院抓住這一寶貴契機,合理開設相關課程,力爭培養(yǎng)出具有一定科學素質的、一專多能的、達到零磨合期的“復合型”小學教師,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彌補小學科學教師的不足。

另外,大學生的科學素質的加強也是21世紀中國社會的整體發(fā)展的需要。當今社會,發(fā)展靠科學,公民的科學素質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基礎,大學生即將走上工作崗位,他們的科學素質直接關系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與全民的素質,只有提高全民的科學素質,我們才能全面實現(xiàn)小康社會,才能建立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