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范文

教學資源的開發(f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的開發(f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學資源的開發(fā)

第1篇: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范文

小學語文課堂的構成要素多種多樣,不乏講臺、學生、教師、直尺等。其課堂主要是由“人”為主要構成要素,此外,語文課程本身又是一門完全的主觀性課程。為此,在小學語文課堂進行教學資源開發(fā)具有廣泛性是毋庸置疑的。首先,教育工作者本身要意識到教學資源開發(fā)的重要性所在,教師作為知識的傳遞者,必須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深入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進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fā)

小學語文科目與其他科目存在著本質上的區(qū)別,其不僅內容豐富復雜,理論性內容的涵蓋極多。即使教師按照系統(tǒng)化的教學依然會遺落諸多的教學資源,為了能夠讓學生在教學資源的高效開發(fā)中不斷成長,就需要教師提高對課堂教育資源的開發(fā)力度,不斷利用工作將教學中的資源進行分類整理,并提煉出對教學有積極作用的內容。倘若教師能夠進一步將教學資源整理并利用到教學中去,語文課堂教學生活便會更加豐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亦能夠得到提升。對于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fā),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第一,開發(fā)課內教學資源。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材本身是最佳的課內資源,為此,在對語文課堂教學資源進行開發(fā)時要以教材為首要開發(fā)對象。教材本身的教學資源多種多樣,在對其進行資源開發(fā)時要從多元化的層面展開。例如,教師在對教材進行開發(fā)利用時,要從多角度對教材資源進行利用,如教材文章知識點的拓展、知識點解析和體系構建等。在幫學生梳理知識點的同時,又幫學生提高了個體的學習能力。例如,有些學生具有極強的舉一反三能力,教師在語文教學資源進行開發(fā)時要充分融入此類學生的舉例能力。在資源開發(fā)中通過大量的舉例分析,不僅能夠讓學生自身得思維得到拓展和鍛煉,更有助于寬泛課堂學習環(huán)境,讓其他同學在舉例分析的過程中受到積極的影響。

第二,開發(fā)課外教學資源。小學語文與其他科目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區(qū)別在于語文課堂具有極大的開放性,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較為自由。教師可以將教學資源開發(fā)的各種想法付諸實踐行動,進而使得語文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fā)更加便捷。值得注意的是,在課堂教學資源進行開放時,語文課堂的課外教學資源同樣重要。例如,在對課外教學資源開發(fā)時,若能借助現代信息化教學技術便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資源的直觀性;通過辯論賽的組建進行資源開發(fā)便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生不同角度的想法。由此可見,課外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增強對語文課外教學資源的挖掘,進而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資源的利用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資源極其豐富性,對其深入開發(fā)便存在多種多樣的手段。然而,教學資源的開發(fā)終究要為其在實踐中的運用服務。為此,在不斷強化對語文課堂資源開發(fā)的同時,亦要重視對其資源的有效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對語文教學資源進行利用時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切實保證教學資源利用的可行性。通過合理利用來提高學生語文成績。對于課堂教學資源的運用,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第一,構建良好的學習氣氛。當前小學教學環(huán)境與過去小學教學環(huán)境相比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無論是從教學器材還是教室內飾的布置都均呈現不斷完善的趨勢。為了能夠有效地將教學資源進行利用,教師除了可以在班級開設基礎的板報設計和盆栽等,還可以將班級一部分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進行展覽,讓其他同學在品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語文學習素養(yǎng)。在校園圖書館方面,學校要積極對語文課外閱讀書籍進行分配,購置符合小學生研讀的課外讀物,進而便于小學生進行閱讀和案例分析。

第二,將教學資源全面付諸實踐。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來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其教學資源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能夠讓學生在語文教學資源全面實踐的過程中提升自我學習積極性。教師便需要在語文教學資源利用的過程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景,讓學生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充分與生活實踐相對接。此外,教師可以周期性舉辦一些語文課外活動,讓學生在娛樂性的活動中不斷強化對語文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進而讓“寓教于樂”的教學資源利用理論得到落實。比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游戲化的活動形式,讓學生既能獲得相應的語文知識,又能提高對語文科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結語

第2篇: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范文

關鍵詞:職高;美術;資源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近年來,隨著美術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美術教學生活化的理念日益彰顯。針對職高美術生學習基礎較差、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特點,教師不妨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讓豐富多彩的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升美術教學的有效性。下面筆者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對職高美術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談一些看法。

一、巧用課堂資源,激發(fā)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從內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收獲最美的藝術之花。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豐富多彩的課堂資源,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使課堂成為通往藝術殿堂的快樂起點。例如,在鑒賞梵高的《向日葵》時,我為學生講述了梵高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用感人的故事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隨后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我與學生共同欣賞了他的作品,感受葵花生命色彩的舞蹈,品味梵高內心火熱激情的燃燒,使學生受到藝術的熏陶,獲得情感的升華。通過多媒體、音樂、故事等元素的應用,學生的興趣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他們逐漸融入藝術的時空,其審美能力與藝術修養(yǎng)均得到了有效提升??梢哉f,充分利用課堂資源,讓美術課堂精彩起來,正是提升美術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二、開發(fā)校園資源,提升學習成效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盡可能運用自然環(huán)境資源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美術教學?!甭毟呓虒W承載著職業(yè)教育與中等教育的雙重任務,具有服務未來就業(yè)的鮮明特色。從這個角度而言,開發(fā)校園資源更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心靈,因而也更利于提升美術教學實效,促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美術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師可以從校園資源出發(fā),與教學內容進行科學整合。春季的校園風景寫生、夏季的泥塑作品比賽、秋季的落葉藝術拼貼、冬季的冰雕藝術展等,都為學生提供了學習實踐的機遇。當然,教師也可以結合校園文化開展實踐技能訓練,如,運動場人物速寫、動感攝影、藝術手抄報設計、心理健康主題漫畫等內容,都可以讓學生在快樂中感受藝術之美,獲得專業(yè)能力的提升。學生離不開快樂的校園生活,有效開發(fā)利用校園資源,可以更好地將美術教學拓展到生活之中,讓學生的生活成為藝術美的源泉,它同樣是職高美術教學的有效陣地。

三、走近傳統(tǒng)文化,品味藝術之美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如朵朵奇葩綻放著華美的色彩。精美的民間工藝剪紙、美麗的中華刺繡、風格多樣的書法、喜慶的年畫、曼妙的風箏、優(yōu)雅的中國結……祖國傳統(tǒng)文化浸潤著濃厚的藝術氣息,獨有的“中國風”歷來是世界藝術不可忽視的部分。因而,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走近傳統(tǒng)文化,通過鑒賞、學習等方式將美術教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效結合,為學生打造更為廣闊的藝術課堂。例如,結合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我組織學生開展了紅紅火火窗花秀、春聯大賽、為中秋月餅設計包裝、為父母設計賀卡等主題教學活動,吸引更多學生積極參與,其美術專業(yè)技能也在活動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主題活動應注重與各個專業(yè)的專業(yè)特色相結合,如,電子專業(yè)可以多組織動漫美術設計,烹飪專業(yè)則可以多組織一些冷菜拼盤圖案設計、主題雕刻等活動,相信從祖國傳統(tǒng)文化中,學生一定會受益匪淺。

四、觸摸社會時尚,關注職業(yè)發(fā)展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雹谏钍撬囆g的源泉,緊貼時代脈搏,觸摸社會時尚,同樣可以獲得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由于職高學生的職業(yè)特色,美術教育也承載著服務未來就業(yè)、提升學生審美及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任,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社會時尚資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關注學生職業(yè)發(fā)展,為學生未來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職高服裝專業(yè)美術教學中,很多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缺乏必要的興趣,甚至片面地認為服裝專業(yè)只是技工,與藝術無關。結合服裝專業(yè)學生的心理特征,我在藝術鑒賞課堂上為學生準備了本年度國際時裝周的有關視頻,讓他們從中感悟服裝藝術的魅力,品味服裝色彩中的豐富內涵,引導他們逐步深入藝術的殿堂,為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再如,結合央視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我在烹飪專業(yè)適時開展了“舌尖上的藝術”雕刻比賽,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美術技能與職業(yè)發(fā)展有效接軌,促進了學生職業(yè)能力的有效提升。

總之,美術教學資源無處不在,只要用心靈去探索,用眼睛去發(fā)現,就可以為學生開啟絢爛多姿的藝術殿堂之門。在職業(yè)教育蓬勃發(fā)展的今天,希望廣大美術教師不斷努力,開創(chuàng)職高美術教育燦爛的明天!

注釋:

①王敏.興趣讓美術課堂充滿活力[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08).

②車爾尼雪夫斯基.生活與美學[M].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05.

參考文獻:

[1]陳燦明.挖掘運用課程資源,提高職高美術課堂教學實效[J].職業(yè),2011(06).

第3篇: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范文

[關鍵詞]小學科學 教學資源 教學改革

小學科學教學資源開發(fā)的科學性首先應該體現在有一定的目標性,要為實現一定的目標服務,要有利于達到小學科學教學目標,有利于豐富小學科學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質量。

一、小學科學教學資源的特點

小學科學教學資源是多種多樣的,要有效的開發(fā)和利用教學資源,使教學資源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還有必要進一步了解教學資源的特性。

1.生活性。教學資源內容的選擇應與小學生現實生活密切聯系,并且能夠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和需要、喚起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探究欲望??茖W的特征之一就是抽象性,這種抽象性使科學知識超越學生的日常經驗,并與日常經驗情景相分離。學生的生活世界是學習科學教學的價值基礎,離開學生的生活情景,科學教學中的知識就會喪失其價值基礎。學科材料對男孩和女孩來講都失去了生命力,變成了相當死的東西,這是因為它與情景分離開了。學生的活動范圍構成了他們的生活世界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包含許多資源,學生在這個真實的空間活動中才會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源于他們對生活世界的觀察與思考。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他們熟悉的素材作為學生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探究身邊常見的事物,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探究性。探究性即教學資源要能夠支持學生的探究活動,有利于學生從中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并能通過多種渠道收集證據、進行實驗等探究,從而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小學科學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教學。它要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的發(fā)展、體現科學的本質、突出科學探究,并反映當代的科學成果。因此,開發(fā)的教學資源要具有探究性,要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探究,或者有利于學生在探究中的學習。

3.開放性。教學資源的內容要具有以科學為中心的開放性,即向科學技術前沿、生活、社會開放,提供資源的信息渠道具有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性,即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究活動獲取各種信息,而不是被動的接受信息??茖W教學開放性不僅表現在科學教學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有一定的選擇空間和創(chuàng)新機會。如科學教材中要求學生飼養(yǎng)并觀察蚯蚓,但在沒有蚯蚓的學校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和條件選擇其他的動物來代替。這種開放性還表現在,要引導學生利用廣泛存在于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網絡和各種媒體中的資源進行主動的科學學習,將學生的科學學習置于廣闊的背景之中,幫助他們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體驗,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

二、小學科學教學資源的開發(fā)模式

1.小學科學教學資源開發(fā)目標的確定。小學科學教學資源開發(fā)目標是指開發(fā)者對科學教學資源開發(fā)的原因,這決定著開發(fā)者將開發(fā)哪些科學教學資源,如何開發(fā)這些資源。如是想通過開發(fā)條件性資源改善科學教學的教學條件,還是想通過開發(fā)素材性資源來豐富科學教學內容等。不同的開發(fā)目的將會產生不同的開發(fā)方式,導致不同的開發(fā)結果。

2.學科學教學資源普查和分析。這個階段就是對現有的各種資源進行普查分析,普查這些資源的數量、質量及其存在形式等,分析其特點,篩選出有開發(fā)價值的、并可以開發(fā)的資源。

3.小學科學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建設。小學科學教學資源的建設就是對第二階段篩選出來的資源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可以通過改造、整合等方式進行加工處理,使其原來繁雜的、被我們篩選出來的那些科學教學資源成為更加貼近我們需要的、真正的小學科學教學資源。

4.小學科學教學資源的利用和評價。小學科學教學資源的利用是科學教學資源開發(fā)的關鍵,它關系到小學科學教學資源的開發(fā)活動能否有效的為小學科學教學資源開發(fā)的目的服務,能否有效的為實現小學科學教學目標服務等。小學科學教學資源利用的評價就是對科學教學資源利用后產生效果的評價。

以上四個環(huán)節(jié)并沒有嚴格的先后順序,它的先后順序取決于開發(fā)模式。并且在這過程中有些環(huán)節(jié)是可以同時進行的,如小學科學教學資源的建設和利用是可以同時進行的。

三、小學科學教學資源利用的方法

1.篩選身邊的教學資源。我們身邊的資源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但并不是所有的資源都能夠進入我們的小學科學教學中,只有符合教育目標、符合學生需要的內容、方式等材料才能成為小學科學教學的構成要素或實施條件。這就要求科學教師在眾多的教學資源中選擇最有效、最有價值的那一部分。

2.改造小學科學教學資源。改造就是指根據小學科學教學具體實施對象和條件要求,對原有科學教學資源進行加工、變化、修改的過程。改造是小學科學教學資源轉化為科學教學要素或條件的基本方法。

3.整合教學資源。整合就是指將不同的小學科學教學資源,如人力的、物力的、經驗的等,將其按照一定的方式進行統(tǒng)整,形成新的小學科學教學資源的方法。通過對小學科學教學資源的整合,可以對不同內容、不同形態(tài)、不同作用的科學教學進行優(yōu)化,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小學科學教學資源的作用。如我們可以將小學科學知識與學生環(huán)境意識相結合來探討人與自然的關系等。

4.共享教學資源。共享是指小學科學教學資源在一定的條件下,被多個單位或個人使用的一種形式。共享是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資源有效利用率的方法。學校科學教學資源存在嚴重的不均衡性,資源共享可以達到優(yōu)勢互補與稀缺資源共享。

四、結語

小學科學教學資源開發(fā)的科學性還應體現在它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上。在開發(fā)過程中要考慮學校的特點、實際條件、學生情況、教師能力和學校周圍環(huán)境等條件,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地開發(fā)與利用學校科學教學資源。

參考文獻:

[1]壽建楊.農村小學科學課程資源開發(fā)的基本途徑及策略[J].科學課, 2009,(07) .

第4篇: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范文

一、化學實驗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的重要意義

1.培養(yǎng)學生的綠色意識

綠色意識就是在化學教學及實驗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綠色化學意識,目標就是在實驗過程中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質,不再產生廢物,從源頭上阻止污染的產生。從環(huán)境層面來看,它從源頭上消除了污染;從科學層面來看,它更新了化學科學的基礎內容;從經濟層面來看,它合理利用資源,降低成本,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因此在化學實驗中進行綠色化學意識教育,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新的教育理念強調教學應學用并重,提倡探究式學習方式。如果學生擁有一套自己可支配的實驗裝置和藥品,就可以隨時隨地利用此資源。如課前的預習、課中的學習、課后的復習等,不論在實驗室、教室甚至是家都可進行實驗,拓寬了探究的空間,學生就有更多的機會主動探究,掌握科學方法,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

3.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現代教育所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科學探究,以化學實驗為載體,將探究思想引入到實驗中來,進行整合。這對落實新理念、實現新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實驗是探究問題的手段,而且不受場地限制,更有利于學生獲取所需信息。

4.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化學實驗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理念,能夠促進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因為它沒有固定模式,只要給出實驗原理,學生可利用各種材料(主要是身邊簡便易得的廢料),設計各種化學實驗。由于化學實驗自身優(yōu)點,學生在課堂上可以邊學邊做,增加了動手的機會,改變過去等待和接受的學習為主動、探究的學習。同時化學儀器較簡單,學生可以很快了解和熟悉絕大多數儀器,較快地進行設計實驗,克服照方抓藥的弊病。這樣化學實驗在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的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各種能力,全面提高其科學素養(yǎng)。

化學實驗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從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決策上看,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從科學思維的角度看,滲透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術;從能力培養(yǎng)角度看,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潛移默化地促進了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實驗教育資源的開發(fā)有利于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二、化學實驗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的原則和策略

1.以實驗室為陣地,開發(fā)和利用條件性資源

化學實驗室是化學實驗教學的主要陣地,也是重要的條件性資源。學校應重視實驗室建設,保障常規(guī)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同時,也要鼓勵師生進行實驗改進,自制微型化、環(huán)保型教具,發(fā)揮廢棄生活用品在化學實驗中的替代作用,如用飲料瓶、注射器、易拉罐做反應容器、集氣瓶等。這樣既豐富物質儲備,又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教師應積極倡導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走進實驗室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實現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

2.以校本實驗為突破,開發(fā)和利用拓展性資源

生活中有豐富的實驗題材,有效利用這些實驗素材組織學生探究,是化學校本課程的重要內容。我縣是一個農業(yè)大縣,也是一個新興的工業(yè)城鎮(zhèn)。城內有蔬菜瓜果大棚基地,有大大小小的油脂化工廠,有著名老字號“花冠系列”,有化肥廠等等。這些豐富的資源為學生的化學學習,尤其為實驗探究提供了鮮活的素材。教學中,我們組織學生參觀、調研,并開展探究性小實驗。比如,在參觀化肥廠后,有的興趣小組在實驗室模擬氨的合成,有的興趣小組對該廠排污口的水質進行鑒定;在參觀麻油廠后,有的學生取其廢棄物油膏(粗肥皂)進行成分鑒定和提純,有的學生圍繞校園食堂的食用油浪費狀況和轉化利用開展調查和試驗。通過實驗,學生把思維的視角從課本拓展到了社會,豐富了學習內容,增強了社會實踐能力,培養(yǎng)了社會責任感。

3.以師生智慧為隱性課程,開發(fā)和利用生成性資源

完美的教學是精心預設的結果。然而,實驗的多變性又常常促生靈感的閃現。教師若能敏銳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智慧火花,準確把握實驗“意外”帶來的教育契機,將使教學出現精彩的生成。

4.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媒體,開發(fā)和利用輔資源

第5篇: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資源;開發(fā)

如果在語文課堂當中缺乏有效的課堂教學資源,就很難開展實際的語文教學活動。本文針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fā)進行了分析和介紹,希望能夠對廣大的教師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初中語文教學資源開發(fā)的意義

要想保證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就必須要對語文課堂教學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教師應該對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充分的借鑒,不斷地完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資源,使教學效率得以提升,并且使學生產生濃烈的對語文進行學習的興趣。

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對初中生的個性發(fā)展具有十分有利的作用,同時還可以保證因材施教的實現;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十分有利,能夠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以有效提升;有助于促進學生自主性和合作性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升;對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的活躍十分有利。

二、初中語文教學資源開發(fā)存在的問題

在初中語文教學資源開發(fā)的過程當中,教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須使教師充分地認識到資源開發(fā)的重要性。然而現在很多教師并沒有真正地認識到語文教學資源的重要性,很少有人對相關資料具有清楚的了解。在初中語文知識教學資源的問題上,大部分的語文教師只有一知半解。與此同時,在針對已經開發(fā)的語文教學資源進行應用的過程當中,很多教師只是對教學資源中一些內容具有淺層次的認識,而沒有對這些教學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從而導致沒有實質的變化出現在課堂教學當中。

作為教學資源的接受對象,學生的語文成績很難實現預期的效果,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往往并不是學生沒有對語文具有足夠的興趣,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的授課方式具有直接的關系。要想使課堂教學的單一方式得到有效的改變,就必須加強開發(fā)語文教學資源。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可以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fā)出來,大大地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得輕松,同時還會增強教師的授課熱情。

三、如何有效地開發(fā)初中語文教學資源

1.開發(fā)教學資源的過程中必須要與初中生的認知發(fā)展相適應

在針對教學資源進行開發(fā)的時候,要立足于訓練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加強學生的記憶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品質等四個方面。語文教師應該對語文課堂教學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從而對學生的品質進行培養(yǎng)。同時良好的學生品質也有助于初中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其不僅能夠使學生熱愛課堂教學,還能夠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得以提升。初中學習的重要保障就是記憶力的培養(yǎng),在開發(fā)語文教學資源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使學生在學習教學資源的過程中能夠實現記憶力增強的目的。如果學生的記憶力和品質提升上去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感知能力也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鍛煉。

2.通過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對教學資源進行開發(fā)

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對事物進行全方位以及多層面的解讀。通過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對教學資源進行開發(fā),可以使學生的眼界變得更加開闊,明顯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變得越來越濃厚。教師利用影像以及音樂圖片等進行綜合教學,可以將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情境建立起來。比如,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教師可以采用動畫的形式,使學生能夠對古詩中所描述的情景具有直觀的感受,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詩詞,并且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

3.通過擴大閱讀的方法對教學資源進行開發(fā)

學生通過閱讀能夠對更多的信息進行收集,而且閱讀這種形式對學生眼界的開拓也十分有利。因此,教師必須要鼓勵學生積極地開展課外閱讀,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獨立的思考,最終能夠將自己獨特的見解產生出來,這樣能夠對學生評價、欣賞、理解以及感受能力進行很好的培養(yǎng)。教師應該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鍛煉,想方設法使學生的閱讀量得以提升,從而使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得到有效增強。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且還可以讓學生以自身的特點為根據有選擇地開展閱讀活動,從而對其研究和思考問題的能力進行很好的培養(yǎng)。

總之,積極地開發(fā)初中語文教學資源,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下掌握更多的知識,并且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教師可以將文學知識采用各種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出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在語文教學活動當中能夠積極地參與進來,最終全面地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從而很好地實現語文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龐淑平.探索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fā)[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07):17.

[2]吳新麗,蔡冠群.從視覺文化的角度論教學資源開發(fā)的改進[J].中小學電教,2011(Z2):99.

第6篇: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范文

關鍵詞:航空維修;教學;工作任務;資源庫

作為專業(yè)課教師,專業(yè)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會直接影響到一批學生的專業(yè)綜合素質,同時還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在校期間學到的知識量是有限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同時應注意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F階段我國高校學生普遍增多,而且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學習能力、自我約束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相比較而言,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教學方式基本采用點對面的形式。面對這種形式,就要求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

1教學資源開發(fā)的必要性

在教學中,合理地使用各類教學資源可以增強課堂的活躍程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現階段各個高校的教學基本以教室作為授課的主要場所,這種以教師和教室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限制著教學資源的使用。此外,在航空維修專業(yè)課教學中,由于專業(yè)以及企業(yè)的商業(yè)機密等不同原因,導致專業(yè)教學資源相對匱乏,這是專業(yè)課教師面臨的難題。因此,教師有必要開發(fā)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資源。在資金相對匱乏的情況下,合理利用各種資源,以最小的經濟投入獲取相對較大的教學效果也是教師所面臨的問題。

2專業(yè)教學資源的開發(fā)

2.1自然物理現象

自然物理現象以及生活中的常識與學生最為貼切。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所包含的資源廣泛,在專業(yè)教學資源相對匱乏的情況下,將自然界的物理現象以及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引入課堂,作為教學的輔助,透過物理現象的表面,發(fā)掘內在的規(guī)律,聯系并結合課堂授課內容,如圖1所示,一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專業(yè)教學資源開發(fā)所需要的資金投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課堂的生動性,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學習效率。

圖1 理論知識與自然現象的聯系

由于學生的基礎有所不同,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能力會有不同程度的差異,但學生對生活常識以及自然物理現象的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自然物理現象和生活常識作為教學的一部分,通過簡單的物理現象將學生引入課堂,引導學生思考分析這些現象,并找出內在規(guī)律,找到與課堂授課內容相關聯的地方。把容易理解的物理現象作為教學的載體,可以將理論知識形象化,達到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的目的,與學生良好的互動,提高課堂氣氛,減輕學習的疲勞程度,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在學習中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2行業(yè)標準

航空機務維修是一項專業(yè)、高技術性的工作,不僅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yè)知識,還需要很高的職業(yè)素養(yǎng)。目前,國內部分高校教學在某些課程教學中,教學與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通常是脫節(jié)的,教學主要側重于對學生理論方面的培養(yǎng),綜合實訓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教學中缺乏素質教育,這也就造成了教學與素質培養(yǎng)相對的分離,進而影響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此外,教學中與社會以及用人單位聯系不夠,對航空維修企業(yè)缺乏認識,相對于用人單位的要求,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有很明顯的滯后性,這種培養(yǎng)模式的滯后會影響到學生對用人單位的適應。

在教學中應注意將航空業(yè)的標準融入到教學中。在某種程度上,專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性甚至大于職業(yè)技能,知識可以學習,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有較大的提高,但專業(yè)素養(yǎng)卻不是能在短時間內可以培養(yǎng)出來的。在專業(yè)課的教學中,應注意課程內容與行業(yè)的結合,將行業(yè)的素質要求以各種形式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從不同的角度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有助于學生專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行業(yè)的標準對于教學尤為重要。在各種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對學生安全意識的灌輸必須滲透在每個細節(jié)中。將航空工業(yè)行業(yè)人才特殊素質要求滲入到教學全過程中去。

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嚴格要求、安全保密意識的高度重視、質量意識的全程培養(yǎng)(工具定制管理、6S管理理念的實施、全程多元化質量監(jiān)控、安全管理體系),保證了“安全第一、質量意識、責任意識和保密意識”航空工業(yè)行業(yè)人才特殊素質的培養(yǎng)。

2.3通過學習任務挖掘教學資源

“工學結合”,以理論知識作為動手操作的指導,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鍛煉動手能力,又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提高對知識的認識程度,提高學生理論的應用能力。創(chuàng)設的典型工作任務,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設置合理的課外學習任務,以工作過程、項目驅動為導向,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循序漸進,將知識點浸入到具體的工作任務中。

根據學生學習知識的規(guī)律,分層次、分階段,由淺入深創(chuàng)設不同層次的工作任務,一般可分為認識、分析、延伸三個層次,其特征以及能力要求如下表所示。

例如,“航空發(fā)動機滑油系統(tǒng)”學習單元,在滑油系統(tǒng)的分類(根據有無獨立的油箱可分為干槽式滑油系統(tǒng)和濕槽式滑油系統(tǒng))這個知識點,學習任務可根據以上原則構建,其框架如圖2所示。

圖2 滑油系統(tǒng)自主學習工作任務

按照學生學習由淺入深的規(guī)律,分層次設置一系列學習任務,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更多的相似模型,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認識程度,加深對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程度。

3形成專業(yè)教學資源庫

在專業(yè)資源狹窄的情況下,專業(yè)教學資源的共享就顯得尤為重要,將專業(yè)教學資源集中整合在一起形成專業(yè)網絡教學資源庫。隨著網絡教育的逐步拓展,教學資源的有效管理成為開展網絡教育的關鍵,為各類學習內容對象提供高效的存儲管理,為各種使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存取功能,為教學管理者提供資源訪問效果評價分析,從而提高教學資源對象的利用率,促進教學資源更好地為實際教學服務。

專業(yè)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應遵循實用性、綜合性和發(fā)展性原則。資源庫的建設,要有后續(xù)建設的不斷擴充與完善,在穩(wěn)定成型的基礎上保持資源庫的不斷更新。

專業(yè)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應以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為導向,為課程建設服務,如圖3所示。

圖3 專業(yè)資源庫與課程和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關系

基于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依據行業(yè)企業(yè)人才需求的規(guī)格標準,滿足專業(yè)課程建設的需求。專業(yè)教學資源庫的主要內容包括課程建設的基本要素,如課程標準、專業(yè)課程教案、教學課件、習題庫、專業(yè)資料庫以及視頻資料庫等,支撐專業(yè)教師課程教學素材選用與學生自主學習需要,同時為行業(yè)職員提供業(yè)務學習參考。

4結束語

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學資源僅僅是教學的載體,教學工作中與學生的溝通尤為重要。在與學生的溝通中很好地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需求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才能充分發(fā)揮教學資源的作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是學生的老師,同時學生也是教師的老師。在與學生的溝通中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應根據學生的需求合理地選用教學資源,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沈霞.區(qū)域大學教學資源建設“場域突破”之動力詮釋[J].繼續(xù)教育研究,

2012,(01).

[2]趙學凱.基于互聯網的實驗教學軟件資源應用模式研究[J].實驗技術與

管理,2011,(12).

[3]楊???加強實踐教學資源建設,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J].實驗技術與

管理,2011,(11).

第7篇: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范文

課堂教學資源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選用什么樣的教學資源進入課堂,首先要依據課程標準。課程標準規(guī)定學科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它提出了指導性的教學原則和評價建議,規(guī)定了不同階段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所應達到的基本要求。課程標準的重要載體是教材。教師在備課時,要研讀教材,深入鉆研課程標準、教材、學生,找準三者的連接點,把握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然后鎖定什么樣的教學資源有利于突破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并在選取的過程中不斷與課程標準對接,提升教學理念,豐富自己對教學內容的感悟,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另外,專家編寫的教材往往著眼于學生的整體水平,無法顧及個性需要及地區(qū)特色。因此還需要教師對教材“修飾”一番:或增加、或篩揀、或重組、或加工,以提升其利用價值。

二、從學習主體出發(fā)選擇教學資源

教師在篩選地理課堂教學資源時,始終要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篩選課堂教學資源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學生,是為了促進學生發(fā)展。為使課堂教學資源的篩選機制更好地發(fā)揮作用,教師要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征、學習規(guī)律等情況進行評估,使課堂教學資源開發(fā)具有明確的指向。教師要研究學生現實水平,并立足他們的現實水平讓其挑戰(zhàn)潛在水平;要考慮他們現有的知識、技能背景;要結合學科特點,從學生需求出發(fā)選用課堂教學資源,再對其進行梳理、歸類與整合,并通過教學進行驗證,最后對教學效果及時反思。

現代社會,學生獲得信息的來源廣泛,教師可引導學生主動去開發(fā)地理課堂教學資源,這既是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表現,也是很好的社會實踐活動。教師應發(fā)動學生參與搜集各式各樣的地理課堂資源,并指導學生在搜集的過程中去研究、思考,讓學生在搜集和研究的實踐中形成、鍛煉能力。

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網絡資源對教學來說無疑是一個大寶庫,它改變了學生的認知世界,使原來的書本、生活的二維世界向書本、生活、網絡三維世界轉變。學生對網絡的使用也可以成為激發(fā)其學習動機的重要方式和成為其獲取外部世界信息的重要途徑,教師也理應將網絡資源納入教學的視野中,將這些網絡上的信息加工整合進教學中來,把平時教學中難以形容、難以展現的內容借助網絡上的資源來完成。如講授“澳大利亞”內容時,就可以“你心目中的澳大利亞應該是什么樣子”為主題,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搜集資料進行學習。

四、學會捕捉地理課堂上生成的教學資源

生成性是新課程實施中的核心問題,要在課堂上動態(tài)生成,需要教師具有開放的課程資源理念、隨機應變的教學機智、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經驗。教師的教學設計要靈活,要為動態(tài)生成資源留下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用慧眼捕捉可生成的資源,如學生的疑問或奇怪想法、學生的一個錯誤、不同的意見、突發(fā)性事件等。

五、家鄉(xiāng)和學生是最好的資源寶庫

不論是世界地理還是中國地理的教學,教師一定不能忽視從學生身邊的所見所聞,即從他們生活中去挖掘資源。如在“澳大利亞”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體會該地區(qū)氣候對當地農業(yè)的影響,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本地區(qū)的農民一般在什么時候播種?什么時候收獲?播種和收獲日期與什么因素有關?這樣順勢就引出了氣候因素。在教學“珠江三角洲”的內容時,為了加深學生對珠江三角洲的認識,可以讓學生進行以“家中或者同學、親戚家中有哪些電器產地是珠江三角洲”為主題的活動。

六、學生的經驗也是重要的資源

第8篇: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范文

關鍵詞: 初中語文課程 教學資源 開發(fā) 運用

一、引言

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教學的改革,已將語文教育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運用這一課題呈現在語文教師面前。教師應強化課程資源意識,提高開發(fā)運用能力,密切結合教學內容、學?,F狀及學生實際,積極開發(fā)和運用校內外課程資源,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由書本知識向現實生活、向自然界拓展延伸,進而發(fā)展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

二、拓展課程教學資源開發(fā)與運用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1.挖掘教師自身和校園資源,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生花妙筆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課程資源亦是如此。開發(fā)課程資源這種行為本身就是鍛煉師生發(fā)現、發(fā)掘能及整合信息能力的過程。課堂不僅是講臺,更是教師活動的“舞臺”。在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本身就是一種課程資源,是展開在學生面前的一本活的教科書。有的老師善于歌唱,可以在教學中一展歌喉,以情感人;有的教師善于書畫,可以在課外活動中潑墨揮毫,一展技藝;有的善于演講,可以在演講比賽中慷慨陳詞,以理服人;有的老師循循善誘,教學有方;有的老師寬容有加,愛生如子……總之,教師要善于挖掘自身的課程資源,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讓學生學會進取、學會做人。校園環(huán)境及設施蘊含豐富的資源,如校容校貌的不斷改善、校園文化氣息的日益濃厚、師生活動的豐富多彩,等等,都是寶貴的資源。譬如,我校經常組織開展學生演講比賽、書法比賽及教職工籃球比賽等活動。每次開展這些活動,筆者就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慧眼捕捉素材,用自己的生花妙筆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2.組織學生投身社會實踐,培養(yǎng)學生觀察、感悟及實踐能力。

社會是個大舞臺、大課堂,蘊涵豐富的教育資源,能為學生的語文實踐提供廣闊的空間。教師要樹立“社會即課堂”的教學觀,根據學生活動的興趣和教學活動的要求,及時安排學生從事課外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常常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到村莊、山野、街道、工廠進行調查研究與采風活動,借此增強學生的體驗與感受,在活動中學語文,彰顯學以致用的思想。實踐證明,這種社會交際活動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社會理解能力、觀察感悟能力、寫作能力等,真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當然,在實踐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不循規(guī)蹈矩,而要另辟蹊徑,力求有所發(fā)現、有所感悟、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收獲。為開展好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筆者常跟學生一道設計學習主題,就家鄉(xiāng)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的變遷及當地人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的變化等開展調查,形成自己的認識,甚至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3.引領學生親近自然風光、風俗民情等自然及人文資源,增長學生的見識。

《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自然風光、文化遺產、風俗民情、方言土語,國內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睘榇?,筆者在教學中積極開發(fā)當地資源,組織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譬如,筆者所在的宿羊山鎮(zhèn)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其中“宿羊山”這個鎮(zhèn)名源于一個優(yōu)美的傳說。在筆者于春游踏青之際所組織的主題為“宿羊山民俗風情溯源”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筆者與學生一道興致勃勃地登山游覽,采集信息、整理資料。學生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運用于語文實踐活動之中,獲取關于“宿羊山”的好多資料,如關于“宿羊山”的來歷,學生知道了山的原名叫“宿娘山”,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年西王母(王母娘娘)與東王公舉行年會,他們騰云駕霧、呼風喚雨,直奔東王公居處。在路經此山(現在的宿羊山)時,被連綿起伏的山巒及綠樹叢林所動,便來到此山小憩,住了一宿,因此后人便把此山叫做“宿娘山”。后因此山上確實草木繁榮茂、綠樹成蔭、山羊成群,人們遂把宿娘山叫做“宿羊山”,并一直延續(xù)至今。活動中,筆者跟學生一起參觀了位于宿羊山腳下的一個名勝古跡——“雙眼井”。通過實地查看、采訪當地村民,學生了解到這座雙眼井是人工用青石砌制而成,距今已有一千年多年歷史,一井兩口,故名“雙眼井”。村民告訴學生此井四季清澈透明,井水甘甜爽口,據說凡是飲用此井水的人從不腹瀉,這便是“雙眼井”的美麗傳說。學生聽后,頗感新奇,紛紛在井邊駐足觀看。此次的宿羊山之行讓學生收獲多多、感觸良多。是開發(fā)課程資源的理念引領師生走出了校園,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才讓當地的風情民俗增長了學生的見識。

毋庸置疑,廣袤的自然、繽紛的社會是一本生動而又神秘的“活”教材。教師引領學生打開這本活書,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把課堂搬到大自然中,搬到社會這個舞臺上,可以讓學生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得到鍛煉,培養(yǎng)勇于探究、勇于創(chuàng)新的意識。久而久之,學生隨著對家鄉(xiāng)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的了解,隨著自己探索腳步的不斷邁進,自己積極進取的個性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形成。

三、結語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語文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各地都蘊藏著豐富的語文課程資源。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認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點,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積極開發(fā)潛在的資源,并加以充分利用,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不斷習得語文的規(guī)律,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第9篇: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范文

關 鍵 詞:課程資源 現當代藝術 中等美術教育

在21世紀,學校美術教育更注重美術與文化及社會的聯系,更重視對多元文化的認識和理解。開發(fā)新的美術課程資源成為世界各國美術教育研究的新熱點。美術教育界在設計美術課程時,吸收后現代課程的特征,走出了狹隘的純粹藝術的圈子,拓展至更廣泛的范圍①。

一、美術教育課程資源開發(fā)概況

20世紀90年代,國家教育部門對美術課程進行了較大范圍的擴展,1992年公布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美術教學大綱》和《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中美術教學大綱》已經包含了與課程資源開發(fā)有關的條文。

在新的教學大綱公布后,美術教科書從開發(fā)鄉(xiāng)土教材、注意學科間的聯系、開展課外美術活動、增加教學資料、設備資源等多角度拓展了美術課程。但是,這些新的舉措未能從相關的情境中發(fā)掘其內涵,更重視了內容,而忽略了學習方法和過程。隨著國家對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強調,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認識。2001年7月,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國家標準》的實驗稿完成,明確把美術課程的新資源歸為三大類:校內課程資源、校外課程資源、信息化資源。②可以說,新世紀的中國美術教育,在不斷地努力探求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使學生具有將創(chuàng)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的美術教育課程資源。③

課程資源(Curriculum Resources)可分為目標資源與教學活動資源。④課程擴展是與之相關的概念,可分為“擴展計劃”和“個別深造”,其中“擴展計劃”目的是為學生提供機會學參考書或教科書所容納的基本知識以外的知識,它的資料來源是無窮無盡的。現當代藝術的學習屬于教學活動資源里擴展計劃的內容,并且具備了美術課程三大類新資源的特點。

二、中等美術教育與現當代藝術

1.中等美術教育的特點

我國的教育結構,從層次上可分為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學前教育;從類型上可分為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崗位培訓、繼續(xù)教育、其他類型教育。這里所研究的中等美術教育,雖然也涉及以上的各類型教育里的美術教學,但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普通中學、職業(yè)中學,以及中等師范學校進行的美術教育,具有以下特點:

(1)以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9屆會員國大會通過并印發(fā)修訂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為參照,把我國教育與國際教育分類接軌,其中2級、3級教育即初級中等教育與高級中等教育,對應為國內的初中階段教育與高中階段教育,受教育者的年齡約在12-18歲。美國美術教育家艾斯納把美術能力的發(fā)展歸納為:機能性、圖畫記述、再現、靈感與表現四個階段。他認為美感滿足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個階段中,處于第四階段10歲以后青春前期的兒童開始注意作品的美感。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認知的發(fā)展變化方式是可預知的,他們的認知行為與其年齡和成長階段有關。他把兒童繪畫分為感覺運動期、符號功能期、視覺思維期、具體操作期、形式操作期五個階段。其中第五個階段(12至15歲)的兒童喜歡運用想象對未來進行規(guī)劃,興趣指向未來和非眼前物,價值和觀念變得重要起來⑤。因此,中等美術教育對兒童審美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

(2)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學美術教育地位曾一落千丈,美術課隨意被削減甚至取消。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中學美術教育從以前的“小三門”“調料課”“機動課”的可有可無地位已逐漸成為當今不可動搖的必修課,美術教育內容的單一性、純技能性已被豐富性、藝術性、趣味性取而代之,美術教育的大美術教育觀念得到了發(fā)展。

(3)中等美術教育就其教育類型而言,既有以美術本位教育為重點的職業(yè)中學教育和師范院校教育,也有強調教育價值的非專業(yè)美術教育的普通中學教育,可謂集兩種不同取向的美術教育于一身。中等師范學校承擔著幼兒園和小學美術教師的培養(yǎng)任務,更有它的特殊性。

2.目前中等美術教育里的現當代藝術

西方現代藝術是從20世紀開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一段時期中多種風格流派的總稱。它經歷了“反傳統(tǒng)——形式創(chuàng)新——形式走向極致”的過程。它的基本形態(tài)因離開了當代人的審美理想,離異了時代精神和社會現實而受到人們厭棄,走向沒落。當代藝術這一概念是針對現代主義產生的。在上世紀60-70年代,由于波普藝術及超寫實主義的成就而成為普遍的藝術潮流,即所謂后現代主義。⑥本文中所提到的“當代藝術”,特指在中國 90年代以來隨著資訊國際化,藝術和當代文化背景發(fā)生的種種聯系。

在中等美術教育中,根據不同層次的教育對象選擇初中、高中、職業(yè)中學、中等師范教科書等教材。教材由國家統(tǒng)一組織編寫,分“人教版”“沿海版”,書中范圖基本沿用多年前采用的作品,形式較陳舊。中國美術史教程一般只講到清末民初,學生無法從學校教育里正式接觸當代藝術,充其量也只能接受一點零星的信息。

筆者就所在工作單位,對168名本校中等美術教育的學生及120名廣東省小學藝術骨干教師進行了有關當代藝術的問卷調查。學生的調查中,能準確說出當代藝術的三種創(chuàng)作形式的占58%;能說出一到兩個當代藝術家的名字或作品的占32%;不能肯定地說出當代藝術的含義和特征的占100%;希望通過在校的課程學習去了解當代藝術的占93%。教師的調查結果:能準確說出當代藝術的三種創(chuàng)作形式的占21%;能說出一到兩個當代藝術家的名字或作品的不到1%;不能肯定地說出當代藝術的定義和特征的占100%;希望通過學習去了解當代藝術的占87%。

被試學生與教師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從上述的調查可見,學生比教師對當代藝術的信息更為關注和敏感,并且更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但兩者都對當代藝術的特征理解模糊,調查中還意外發(fā)現,69%的學生對行為藝術尤其關注。

直接作用于調查結果的因素有三方面:第一,地區(qū)條件。被試學生就讀于廣東省廣州市,地處珠江三角洲,經濟、文化、資訊較發(fā)達,有利于獲得藝術的新信息。而被試教師來自廣東省各地,包括邊遠山區(qū),整體來說條件相對落后于前者。第二,年齡制約。青年學生精力充沛,個性強,樂于接觸新事物。教師有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容易安于現狀造成惰性,缺乏探求新知識的激情。第三,被試學生是在校的美術專業(yè)學生,包括師范類及非師范類,他們處于穩(wěn)定的美術學習氛圍當中。被試教師是藝術骨干教師,但根據各地的具體教學狀況,有的美術教師教音樂課,有的音樂教師改上美術課,音樂、美術都教的也有之,分散了對美術領域的注意力,部分教師的美術知識不全面,對美術史學的了解更是停留在求學時期的水平。

三、在中等美術教育中引入現當代藝術的意義

1.開闊視野,強調包容性和開放性

隨著東西方文化的進一步交流溝通和西方現代藝術的傳入,不同類型、性質的藝術活動層出不窮,藝術創(chuàng)作的形式、手段靈活多樣。當代藝術本身多元化,極具包容性,世界各地的創(chuàng)作很活躍,任何東西都能被納入藝術的范疇。它可讓適合藝術的常規(guī)的不同的藝術觀點共存;它有新的表現形式,如:裝置方式、行為方式、觀念攝影等,但從不排除傳統(tǒng)的架上繪畫和雕塑方式;它運用新的媒材,如數字媒介、光、電等,而不單是我們常見的紙、筆、墨、顏料;它告訴當今的藝術學科已不再像從前一樣細分,模糊的專業(yè)界線和學科間的相互交叉正成為藝術領域的發(fā)展大趨勢。我們應該讓學生了解現當代藝術,讓學生看到更寬廣的藝術前景,避免成為新世紀藝術世界的“井底蛙”。

2.新形式、新媒材的運用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開發(fā)

我國現行的普通學校的美術教學大綱,都把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造力,列為美術教學的目標之一。⑦創(chuàng)造之初就是要超脫邏輯的羈絆,偏離思維常軌,這些從現代藝術作品可以體現。如西班牙畫家達利的著名作品《時間的永恒》,改變了事物正常的邏輯關系,對事物的本質變化進行富有想象的表現;荷蘭石版畫家埃瑟爾的作品《瞭望臺》,從錯視覺的角度打破了生活中的現實存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印象派畫家的藝術探索成果,已經十分自然地融入中國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之中,在油畫或者水墨畫中,都可以看到汲取、融會印象派繪畫觀念和技法而獲得成功的事例。我們不妨嘗試超越習以為常的、普遍認同的寫實主義的方法去看現代藝術,也不妨嘗試將現代藝術聯系當今的教學。

在中等美術教育中,基礎課以素描、色彩(水彩、水粉)為主,加上部分的手工課,學生接觸到的不外乎各種紙張、炭筆、炭條、炭精棒、水彩和水粉顏料、油畫顏料等繪畫及手工制作所用的常見材料。現當代藝術的表現手段超越了傳統(tǒng),一方面是對材料無所不用其極的運用。另一方面,體現在對藝術工具的選擇之中,誕生及成熟于20世紀的各種新科技如攝影、影像,以及新興的電子虛擬技術,都以藝術的名義聚集到一塊,與傳統(tǒng)媒材交互融滲,構成了當代藝術新的藝術視覺形態(tài)。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主席靳尚誼在談到新藝術現象對現代生活的作用時說,藝術的形式在高度發(fā)達的社會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觀念藝術、裝置藝術已經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因為青年人、學生喜歡。這能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⑧我國的美術教育,長期以來以前蘇派的教學模式為范本,以架上繪畫教學為重,強調理性思維的觀察方法,追求狹隘的“技”的訓練。此方法所用的工具與材料較為單一,在普通學校里有相當的難度和單調性,學生無法從中獲得豐富的視覺信息,思維方向是直線的、平面化的,不利于發(fā)散思維的形成,壓抑了學生個性情感的發(fā)揮,往往使學生失去興趣和信心,感到藝術遙不可及。當代藝術超越了傳統(tǒng)的點、線、面、色彩等美術元素,因每個藝術家的情感不同,相同的媒材有了各自的符號意義,必然導致藝術風格上的多樣化。阿恩海姆說過:“用任何媒介塑造形象都需要創(chuàng)造性與想象力”,“每換一種新的媒介,就需要產生新的創(chuàng)造⑨”。西方現代藝術發(fā)展過程中,每一次材料的更新都會帶來藝術的觀看方式的變化,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當代藝術重視新材料的探索與研究,尤其是與傳統(tǒng)藝術媒材結合的綜合實驗,對技能的要求不一定很高,鼓勵人們主動、積極地尋找表達自己的媒材,輕松愉快地參與到藝術活動中,成就了20世紀德國藝術大師博依斯說過“人人都是藝術家”的可能。

3.通過藝術認識社會

當代藝術立足于迅速變化的生活和公眾之中,賦予作品當下觀念的同時,盡量使作品的含義淺顯易懂,主要體現在對人的生存狀態(tài)的關注。當代藝術家中不乏把流行文化引進,重新面對和思考中國的藝術、現實和歷史存在的各種問題,并給予新的表達和闡釋。如黃一瀚以人們熟悉的麥當勞叔叔形象進行創(chuàng)作:100多個一米多高的麥當勞叔叔手持玩具槍,涌進了鋪天蓋地的中國都市房地產模型,表現一種虛擬的戰(zhàn)爭游戲,表達作者對商業(yè)經濟文化背后之爭的憂慮。⑩

4.有利于藝術及教育的發(fā)展進步

現代藝術把形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藝術本身在近百年中發(fā)生了巨大而復雜的變化,拓寬了現代藝術的疆域。 當代藝術強調觀念,所反對的正是傳統(tǒng)的觀念,但對現當代藝術的學習,并非對傳統(tǒng)藝術的否定?,F當代藝術與傳統(tǒng)藝術是相互借鑒、融合滲透的?,F當代藝術根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中,才能避免缺乏審美,避免蒼白膚淺,避免在藝術全球化的大潮流里盲目迎合西方主流文化的口味。傳統(tǒng)藝術運用西學觀念思考本土問題,借用現當代藝術的語言,對自身進行反思并加以適當的調整,才形成了現今的文化及藝術探索。20世紀的現代主義在許多方面突然與傳統(tǒng)分道揚鑣,形成一種革命性的、充滿活力的藝術創(chuàng)作方法,本身就可以回答有關當代藝術的進步問題。

新教學內容的吸納,對于教育的觀念將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不管是藝術還是教育,要做到真正的進步,必須要有多元平衡的學術環(huán)境,博大的胸懷和前瞻的意識,應該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

5.有助于實現不同的教學目的

當代藝術具有靈活的創(chuàng)造性。它不單體現在多種創(chuàng)作形式和手段上,還將體現在對于不同層面的學生有側重地發(fā)揮不同的作用:對于普通中學的學生來說,可以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生活工作的應變能力;對于美術專業(yè)的職業(yè)中學學生來說,可以提高創(chuàng)造美術作品的能力;對于師范美術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更有自身的培養(yǎng)和善于運用美術手段和教育規(guī)律去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培養(yǎng)的雙重意義。

師范美術教育的母機作用,在整個美術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是否具有前瞻性、能否把握學術前沿的新動態(tài)是師范美術教育的關鍵。無論現在的教師還是未來的教師,如果本身沒有做好這種準備,就無法迎接“知識爆炸”的時代和應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

6.順應教育的迫切要求

“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引發(fā)的特殊案件在藝術界、法律界引起強烈反響——廣州美院教師狀告美術館,稱美術館在“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中展出的兩件作品“很惡心”,侵犯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權,(轉第85頁)(接第57頁)要求賠償。上海的一所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的老師在課堂上播放有“性器官暴露”鏡頭的影片,幾位學生在看了這些鏡頭之后“胸悶頭暈”,最終的結果是導致了這位播放影片的老師被校方解聘。諸如此類現象的產生,應歸咎于某些學校培養(yǎng)太滯后的緣故,人們對藝術現象一直缺乏系統(tǒng)、全面和學科性的闡釋。許多有識之士就現當代藝術與教育問題不約而同地發(fā)出了呼吁。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教師李小山就藝術教育問題答友人問時,提到“要給未來一個交代”,陳履生認為“美術教育應對新的問題要有思想和學術準備”,朱青生教授在中央美術學院的演講時強調“現代藝術中藝術家的責任”,廣東美術館編輯胡斌在文章中問道:“誰來承擔我們的當代藝術教育”,由此看來,把現當代藝術引入現實的美術教育更是有必要的。

然而,由于部分現當代藝術作品盲目模仿,缺乏思想深度,使人認為現當代藝術總是前衛(wèi)的、荒謬的,只有藝術家才能看懂,因此作為教學內容必然存在爭議。現當代藝術的發(fā)展,打破了許多傳統(tǒng)的規(guī)范,也誤導了許多人片面地求新求異,淡化了傳統(tǒng)的審美標準。現當代藝術的多元性,以及新媒體的介入,使有些人認為新觀念、新媒介可以代替技藝以及修養(yǎng),由此導致了極端的行為藝術,如:虐殺動物和吃嬰兒等嘩眾取寵、標新立異的低級庸俗的人物與作品。

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他們擁有的美學知識十分有限,現當代藝術有許多藝術品往往無法歸類到我們常常熟悉并聯想到的傳統(tǒng)繪畫、雕塑、建筑、工藝品之中去,因此需要重新認識。教師應該看到大部分藝術家及其作品都能體現積極向上的藝術良知,客觀分析魚龍混雜的現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判斷、分析判斷能力。當代藝術有實驗性、探索性,也容易作為當代藝術不成熟的象征。面對觀念性越來越強、樣式個性越發(fā)突出的當代藝術,產生困惑、難以把握,人們需要以更高的理論高度去做細致的分析與研究。

另外,現當代藝術因為其觀念的復雜性、多樣性以及批評準則的漂移,反映到教育中就比較具體,當代中國高校美術教育的滯后,同樣不能回應這些具體的問題。引入現當代藝術內容作為教學資源,對高校美術教學可謂一個有益補充,也使中等美術教育獲得堅實的承托。

在目前的國際文化大背景下,資源是一種內在性的需求,我們只能在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和積極參與之下才能充分發(fā)掘,更重要的是,永遠都有未完的“現代”“當代”,我們應該對擁有的資源進行優(yōu)化篩選,也沒有理由去拒絕這個用之不盡的新文化資源。

注釋:

①②徐建融.美術教育展望.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第1版,第330頁,第334頁.

③張桂木.美術課程標準教師讀本.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7.第1版,第21頁.

④轉引沃倫(Warren),托尼(Torneyet al)《課程》簡明國際教育百科全書.教育科學出版社,1991.第112-113頁.

⑤程明太.美術教育學.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3.第1版,第258-262頁.

⑥⑩鄒躍進.通俗文化與藝術.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8.第1版,第7頁,第145頁.

⑦尹少淳.美術及其教育.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9.第1版,第261頁,第105頁.

⑧陳履生.以“藝術”的名義.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12.第1版,第3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