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讀者言論范文

讀者言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讀者言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讀者言論

第1篇:讀者言論范文

關鍵詞:語言哲學;笛卡爾;方法論;基礎知識;本體論語言哲學

中圖分類號:B565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3-0001-03

一、對笛卡爾的總體性反思

勒內?笛卡爾,被譽為“近代哲學之父”,創(chuàng)立了“普遍數(shù)學”方法論 以分析和綜合的方法論原則為根據(jù),并推導出超乎神創(chuàng)論的確定知識。在語言哲學的范疇中,笛卡爾將自身價值融入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笛卡爾對于基礎的人類知識的追問與鉆研迎合了整個西方哲學的研究主導方向,并對其做了合理的延伸。這種以人類為主題,通過揭示人和人的世界從而了解人性,探求人性,最終完善人性的理論主題,在某種程度上是超越了當代西方哲學家的語言現(xiàn)象的經驗分析。故,西方哲學家更是無法滿足于“瞎子摸象”的現(xiàn)狀。而另一方面,通過“我思故我在”及“我不懷疑我懷疑”這兩個話題,直擊人類世界,將人們的關注點聚焦于人的思想世界(精神世界)。[1]這一系列的哲學探求為歐洲大陸語言哲學的建立與發(fā)展建立及方法論創(chuàng)立打下了堅實的語言基礎。由于其語言的對象為語言,那么分析與解釋就是其必要的研究方法,而這種探索其目的就在于人。解釋和了解人與人的世界是諸多哲學家一生所追求的。

二、 探索笛卡爾哲學基礎

由于笛卡爾生于新舊知識新舊時代的交接時期,他接受的是舊時期的教育,提出的卻是引領時代的理論,他能直擊傳統(tǒng)經院哲學體系基礎的弱點,亦知道如何順應時代,證明新興科學的合理合法。笛卡爾的《方法談》和培根的《新工具》同樣是為理性時代而制定的,承認現(xiàn)代科學的全新的“游戲規(guī)則”。[2]

在一代哲學家笛卡爾的眼中,科學是靠綜合的方法考察得來的,在他認為,數(shù)學是具有普遍適用性的,物理學、醫(yī)學、力學、倫理學等其他的許多學科也都是服務于人的。這就好比哲學是一顆大樹的主干,而其他則是大樹的其他部分,我們想得到果實,光依靠樹干是行不通的。

笛卡爾引入普遍數(shù)學的概念,并將數(shù)學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如“度量”和“順序”應用到其他學科。他從哲學的角度看待并解釋這樣應用的合理性。這超越了舊時期孤立的哲學研究,將多種學科相互融合,從另一個側面來捕捉研究對象的同、異特點。這是哲學乃至科學的研究對象的概念的改革,這一點是史無前例的。

在完美的環(huán)境中,科學研究存在著這樣的順序,一個是由簡入繁的綜合性研究,另一個是由繁到簡的分析性研究。在數(shù)學中,以上的兩種方法是可逆的,但是哲學中不同,正如形而上學的因果關系研究,上帝創(chuàng)造的東西是有限的,而上帝卻是無限的,這樣,原因與結果并不同質。正因如此,哲學的范疇無法直接論述因果,而是從一個容易理解的點開始著手,構建有關原因,確定一個簡單明了的系統(tǒng)。由方法論看來,分析是形而上學的首要方法,通過分析尋找確定第一原則,然后利用科學的方法綜合理解,進而得出結論。

笛卡爾的方法論規(guī)則認為只要是沒有印證過的東西決不能當做真實的接受。簡單來說就是要避免先入為主的觀點影響,除了真實的放在面前的東西以外,不接受任何摻雜到里面的東西?;麨榱悖灰唤鉀Q。按事情的次序進行思考,解決。理清事物的先后次序,逐次解決問題。全面考慮,避免遺漏。任何事情都要理清頭腦,全面考察,避免重復,確信做到毫無遺漏。有人曾分析以上幾點,確立了如下觀點:首先面對問題要先進行分析,找出真實可信的點。其次要說明分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順應事物的發(fā)展方法,對問題進行分化,直到能解決的程度。再有就是綜合分析的過程,由簡單明了的道理一點點向前推進,最終收獲完全真理。最后說的是分析要徹底,不可半途而廢,執(zhí)著追求才能達到真理。其實,笛卡爾對于思想的研究的切入并不是真正的證實,相反,是一種偽證,就是一種從反面考察人類思維方法的手段。其一是說笛卡爾的研究,其二就是其研究的落腳點――懷疑。

三、我不懷疑我懷疑

在笛卡爾的角度上,他懷疑一切的知識,并都將其放在不可靠的點上。想要重建知識,首先的切入點就是一個堅實可靠的結構基礎,一個哲學家,構建一個理論體系就像蓋樓一樣,堅實可靠的理論基礎是一切的前提,只有有了這個基礎,才能用自己的力量一磚一瓦的構建自己的價值體系。那么,為了打牢地基,修繕自己的基礎,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所有的“不可靠”,要注意的是不可靠和不真實還是有一定區(qū)別的,這里說的不可靠是因為有些東西并不能完全確定它是真實的,所以不能夠成為基礎。因為一旦基礎被毀,這個理論城池將不復存在,那么整個理論體系也將子虛烏有。所以,這里,我們用的是懷疑的方法,確保了理論體系基礎的堅實可靠。在笛卡爾的眼中,懷疑是具有普遍性的,這其中包括了一般人們認為的不可懷疑的確定性,這包括了周遭的世界,我們身邊常存的各種觀念。于是,笛卡爾會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用有條理的懷疑來驗證這些知識,從而建立自己的懷疑觀。

(一)懷疑哲學的過去

由于某種哲學提出的時間、背景不同,可能原則上的哲學家們說過的那些無可懷疑的事放在現(xiàn)今的情況下就有可能被懷疑了。既然過去的和現(xiàn)在的意見看法不同,那么在未來,這些看法和意見也會受到懷疑。這就說明我們完全可以懷疑現(xiàn)在的意見,也就是說任何哲學家的任何觀點都可以是懷疑的對象。

(二)懷疑周圍的世界

我們看到的、感受到的世界,都是我們感受到的意向。其實對于我們來說,造成欺騙的經歷不是周圍的世界,而是我們的感覺,我們應該去懷疑的是我們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周圍的世界。周圍的世界要首先成為知識。然后才能成為知識的基礎。只是,一旦世界成為了知識的基礎,那么它就不再是我們所認知的世界了,它,不過是一種形象。形象,不過是意向,是不同于原型的,而在這其中造成不同的就是人的感覺。這樣,感覺和感官依舊是懷疑和反思的對象。

(三)懷疑我們的感受

就像我們有時會陷入思維的圈子,如幻覺和錯覺。笛卡爾就以此為論證,提出我們的感受也是值得懷疑的觀念。就像海市蜃樓一樣,很多時候,騙你的就是你的感受。這也證明了,人的主觀意識有時是會出錯的。因此,我們的感覺依舊無法成為體系中的基礎,因為我們的感覺也是值得懷疑的。

(四)懷疑數(shù)學觀念

在笛卡爾的角度上來看,數(shù)學是簡單的,數(shù)學的觀念亦是明了的,看起來像1+1=2這樣的東西好像不會出錯,因為不管發(fā)生了什么樣的動蕩,1+1都不可能等于3這是死的,無法改變的。自然也是不值得懷疑的,然而,數(shù)學作為我們思想的對象而存在,那么我們思想的對象是值得懷疑的,因為每個人的心都不止一面,有可能一個本就不存在的東西卻被我們的內心封存,存在我們的心靈之中。但是這些都不是思維的產物,而是一個錯誤的根源,將自己放在了一個錯誤的點上。

(五)懷疑亞里士多德的中心邏輯論證

他的分析是關于這周遭的世界的,要證實一系列的論證,我們就要用可信的另一系列的論證去證實,此外,我們沒有其他的辦法。但是,我們要清楚,我們用來證明的論證也不一定是可信的。所以我們原則上依舊持懷疑態(tài)度。在方法論的高度上,我們可以將笛卡爾的普遍懷疑理論放在分析范疇,他的分析由繁入簡,由世界到個體,再到簡單的數(shù)學理念,最后才是論證方法。在他眼中,無論是哲學傳統(tǒng),周圍世界,我們自己的感知力,還是數(shù)學觀念到邏輯論證都是可以被懷疑的,換個說法就是我們所能想到的一切都是可以被懷疑的。對于這個理論,笛卡爾也提出了實驗來論證。在試驗中,我們要探求的是我們是否存在懷疑的標準?分析一切可能的規(guī)則,他在最后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就是笛卡爾開始懷疑自己,從而找到他的第一原則,我不懷疑我懷疑。

四、我思故我在

根據(jù)笛卡爾的理念,懷疑的對象既可以是思想之外的也可以是思想之內的,甚至我們可以懷疑我們的思想,但是不能懷疑我們自身在懷疑。我們可以懷疑思想活動中的一切,但是不能去懷疑“我在懷疑”,否則,懷疑將無法進行。再者,懷疑活動一定要確立一個懷疑的主題,要知道作為懷疑的主題,“我”是存在的。

由此,“我思故我在”的理論被提出。有人將I think therefore I am中的I am譯為是,其實這種語言之間的轉換是很難通曉其中的真正韻味的。這也正是語言哲學研究的必要性所在。作為語言哲學的價值,我們可以將他看做是一種地方性的知識,他用地域性的民族編碼,要研究人及人類的世界,就要分析和解釋這種自然的編碼,因為這是最為直觀的表現(xiàn)方式。這個命題我們暫且分為“我思”與“我在”兩個部分。這其中,“我思”是指思想的東西,那么什么才是思想活動呢?用笛卡爾的話講,就是懷疑,在肯定與否定、愿意與不愿意之間感覺的東西?!拔宜肌弊匀恢肝宜?,就是我所想的一切,不管是理性還是感性,不管是聰明還是糊涂,不管是各種情緒,我思就是我思。更為要緊的是,“我思”作為一種純粹的活動,如果他有具體的內容和對象,那么他就是可以懷疑的了,或者更確切地說,“我思”不過是一種自我意識,既然已經表達出這樣的道理,那么這就是一個思考與反思考的活動。

笛卡爾認為,思想中的“自我”與“本我”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而“我思”與“我在”中的“我”也是同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故”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語言邏輯因果關系,而是闡述了“本我”與“自我”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拔宜肌闭f的是“本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進行思考,同時驗證了“我在”中“自我”的客觀存在性。我們思考問題時要從事物的本體出發(fā),通過每一個個體的客觀獨立性與主觀能動性來思考研究,從中得出結論:“‘自我’是一個可以獨立思考的客觀存在的實體?!盵3]

笛卡爾哲學思想的中心論點就是圍繞“我思故我在”進行的,其根本意義在于將“自我”這一概念歸結為一個可以獨立思考的客觀存在的個體,但是對于“自我”的獨立思考能力并沒有深入探究,下一步的研究就可以從這一方面出發(fā),在確立了“我思故我在”這一命題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其他知識,我們必須明確的是,自我思考演繹出的本我存在這一客觀真理不僅存在于思辨范圍里,還適用在思辨范圍外。思辨與實質是兩種本質不同的研究對象,如果想將二者結合就需用到笛卡爾的“普遍數(shù)學”中的“度”。因為“普遍數(shù)學”中的“度”作為一個客觀標準在對比中才能體現(xiàn)其公正性。

笛卡爾在自己的研究體系中認為,“自我”這一概念由于其存在的客觀性本身就可以作為衡量研究對象的“度”,也就是說,“自我”本身就具備數(shù)學中“度”的客觀真理性。這也就證明了“只要是我們能深刻認識到的正確的觀點都是客觀存在的具有一定的真理性”這一觀點,而這一觀點的提出使笛卡爾在哲學上的研究由分析過渡到綜合,以“自我”作為“度”來衡量一切研究目標。按照這種觀念可以將以往很多混淆不清的觀念重新梳理,如數(shù)學中諸如1+1=2之類的問題,由于其淺顯明了不足以為真而缺乏依據(jù),通過這種“度”就可以將這種簡單不足以為真的數(shù)學觀念定義為真實的。笛卡爾將哲學研究對象按觀念不同分為三類,即天賦,外來和虛構,虛構觀念就是由“本我”這一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根據(jù)其主觀能動性思考出的觀念,雖然“本我”是真實的,但“本我”思考的問題卻是不真實的,而天賦觀念和外來觀念卻是由外界事物產生的,一部分是真實的。

五、笛卡爾哲學思想的語言價值

笛卡爾作為唯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以普遍懷疑出發(fā),以“自我”與“本我”為核心構建的新的哲學思想,在方法論與意識形態(tài)上有著偉大的價值,語言研究大體崇尚思辨哲學的分析,而笛卡爾早在17世紀就將數(shù)學中的“度”這一概念引入到哲學研究中,使以往由于語言邏輯上的缺陷造成的混淆不清的概念有了新的度量。由此可見,實現(xiàn)科學研究的目標重點不在意識形態(tài)的上層建筑而是在于方法論,“我懷疑我不懷疑”與“我思故我在”是將實踐方式與科學研究完美地運用到形而上學中,笛卡爾正是用這樣的方法找出一個清楚明白的道理作為認識論的出發(fā)點。

對于懷疑與懷疑對象,其實他們的本質都是同屬一個范疇的,就像希望,信任,是非,喜惡,等等,都是思想。或者更為確切地說是一種思想行為。并且我們要知道的是,思想的主題終歸是逃不開人的,思想行為的主題也必然是人。笛卡爾的思想就將人限制在了“我”之中,其哲學思想昭示了一個根本的道理,那就是一切可以用來認知的東西都是值得懷疑的,不能夠拿來作為認知的基礎,更不能成為第一原則。唯一的,不能夠被懷疑的就是“我在懷疑”,這個是不能改變的。也就是因為這一理論的提出,整個歐洲的哲學世界研究目標開始轉移,它開始注重人的思想行為,以及世界上的組織,而不再繼續(xù)周旋于漫無邊際的大千世界。

按照上文的敘述,結合真實的標準與上帝的存在證明,我們可以探求了解笛卡爾真實標準的核心,在一方面,是體現(xiàn)自我的,也就是對于自我的理解與領會,是一種對于自我思想的意識,同時這也是真實思想的標準。在另一個方面,“我不懷疑我懷疑”與“我思故我在”兩個思想的指引下,要明白物質的本質,將中心放在自我行為上,當然這也包括了思想行為。

總而言之,笛卡爾時代引領了西方哲學時代,開始了人與人類世界的探求,將人的思想推到了關注的中心位置。值得一提的是,在笛卡爾的整個研究和建構上,不僅突破了傳統(tǒng)的形而上學,以人為本,而且是整個社會中的個體人――我為基點,進一步推進了西方哲學研究世界的人與世界。而這一系列的理論與推進,也正為整個歐洲大陸語言哲學的產生與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肖志紅. 笛卡爾哲學思想的本體論語言哲學解讀[J].外語學刊,2013(03):82-86.

第2篇:讀者言論范文

直到2008年,武漢科技大學曹詩圖教授經過多年的學術積累,出版了《旅游哲學引論》一書,填補了國內旅游學研究學術專著的空白。該書首次對旅游哲學的概念、學科目標、研究對象、學科意義、研究方法等基本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思考,初步構建起了旅游哲學的理論體系。該書出版后不久,學界便有多篇書評發(fā)表,大多給予積極評價。其中,有學者認為該書“將旅游學的研究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旅游研究學術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也有學者在肯定該書“開創(chuàng)性和建設性”意義的基礎上,認為該書未能很好構建起“以本體論、認識論和價值論為主體的旅游哲學體系”,并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應該說,作為國內第一部旅游哲學研究專著,《旅游哲學引論》具有較大的學術價值,對推動我國旅游哲學的研究和學科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著者苦心孤詣、篳路藍縷之功亦為學界所認同。但學界同時也認識到,旅游哲學研究和理論體系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續(xù)不斷的努力和更加深人地探討。

正是抱著對學術孜孜以求、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曹詩圖教授繼續(xù)扎根旅游哲學研究領域不斷探索,近年來又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果。其中,由學苑出版社在2013年出版的《哲學視野中的旅游研究》一書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著名學者、世界休閑科學院資深院士馬惠娣女士為該書撰寫序言,對該書的學術水平和研究價值予以高度評價,認為“這個層面的工作恰恰是近30年中國旅游研究最為缺失的東西。能做這樣的研究,自然是旅游學界的一樁幸事……希望這部著作能為變革人的旅游觀念、旅游行為、旅游目的而推波助力;希望借機讓政策制定者、規(guī)劃設計者、教書育人者、業(yè)界經營者、學術研究者、職能管理者有些發(fā)反思與批判”。

該書分為7章,共28萬余言。第1章“緒論”提綱挈領,統(tǒng)領全書,在評述國內旅游哲學研究現(xiàn)狀的基礎上,著重介紹了全書的邏輯思路、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與基本觀點。第2章“旅游本體論”是全書的重中之重,作者從旅游哲學的元概念和邏輯起點-一…旅游的概念一一人手,深人探討了旅游的本質,提出了“旅游是人們以消遣、審美、求知等為主要目的,利用余暇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之外的地方的旅行、游覽和逗留的各種身心自由的體驗”、“異地身心自由體驗是旅游的本質”等重要觀點。第3章“旅游價值論”全面分析了旅游所具有的文化功能、美育功能、認知功能、經濟功能、德育功能、康體功能、成人成才功能、再生產功能、社會功能等,并從旅游與人、旅游與社會的角度深人分析了旅游的內在價值。第4章“旅游倫理論”分析了不同旅游利益相關者應該遵守的倫理道德與旅游道德,指出了旅游倫理建設的路徑。第5章“旅游批判論”引人哲學中的“異化”概念,對國內存在的旅游異化現(xiàn)象進行了“反思與批判”。第6章“旅游矛盾論”提出了“旅游現(xiàn)象是一個矛盾復合體”的觀點,指出了旅游現(xiàn)象中的諸多矛盾表象,并對旅游矛盾產生的原因及化解之道進行了分析。第7章“旅游認識論”以哲學的思維方式來分析和解決旅游領域的認識與實踐問題,構建起了旅游研究的哲學認識論框架。縱覽全書,“旅游本體論”、“旅游價值論”和“旅游認識論”三章是該書的重點,所占篇幅最大,論述也最為充分。

《哲學視野中的旅游研究》以旅游概念為邏輯起點,重新構建了旅游哲學的理論體系。構建旅游哲學理論體系是開展旅游哲學研究最為核心和重要的工作,“關乎整個旅游哲學的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W。然而,由于學界的旅游哲學研究嚴重不足,國內外幾無可以參照和借鑒的成果,因此按照怎樣的邏輯思路和模塊來建構旅游哲學理論體系,成為旅游哲學研究的一個全新學術命題。在第一章“導論”中,作者開宗明義,明確提出了“以哲學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以旅游概念為邏輯起點,以旅游本質為核心,以旅游的現(xiàn)實問題為研究內容,將旅游學與哲學、社會學、文化學、倫理學、美學等學科有機結合,從本體論、價值論、認識論等哲學領域”,系統(tǒng)研究旅游本質等旅游學基本問題,以此來構建旅游哲學體系的邏輯思路(見圖1)。

鑒于作者先前出版的《旅游哲學引論》一書所構建的、按8個模塊展開的旅游哲學理論體系“有些欠嚴謹,某些內容安排欠妥當”w,該書對原有的旅游哲學理論體系的“綱”和“目”都進行了較大調整。作者按照“旅游本體論”、“旅游價值論”、“旅游倫理論”、“旅游批判論”、“旅游矛盾論”、“旅游認識論”等6個模塊,重新構建起了以“本體論、價值論、認識論”為基礎框架的旅游哲學理論體系。在該書中,作者將《旅游哲學引論》一書中的“旅游本體論”與“旅游本質論”歸并為“旅游本體論”。旅游本體論的研究內容回歸到旅游哲學的根基--旅游的概念與本質,避免了以前“用價值論的理解代替了本體論的理解”等問題,更加符合哲學意義上“本體論”的內涵。原來的“旅游實踐論”和“旅游方法論”歸并到“旅游認識論”。還有各個模塊的研究內容也經過了較大幅度的刪減、補充和調整。經過重新設計后,該書所確立的旅游哲學體系,既合乎了傳統(tǒng)哲學的基本框架,又保留了原有理論框架的特色。新的理論體系更加嚴謹,內容安排也更趨合理。當然,正如作者指出的那樣,該理論體系“并不意味著這是哲學視野旅游研究或旅游哲學研究應有的理論框架,或不能簡單理解為旅游哲學體系含有這六個相等或并列的層級內容”。該理論體系僅是作者旅游哲學研究的理論探索,為一家之言。

學術研究,貴在創(chuàng)新,尤其是理論與觀點的創(chuàng)新。研究者要創(chuàng)新理論、觀點,不能依靠主觀臆斷,而應該具備“問題意識”等學術素養(yǎng)、豐富的研究經驗以及深厚的學術功力,“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經過一系列嚴謹?shù)膶W術過程,才能提出經得起學術檢驗、令人信服的理論與觀點。《哲學視野中的旅游研究》(包括《旅游哲學引論》)中的一些觀點,如作者關于旅游的定義、旅游的本質、旅游的功能、旅游的異化、“旅游亟需從哲學的視角和高度進行研究”等,已經以學術論文的形式在學界廣泛傳播,產生了較大的學術反響。在《哲學視野中的旅游研究》中,作者又提出了旅游概念的“圈層理論”、旅游本質的“樊籠理論”、旅游結構的“冰山學說”以及旅游層次或境界的“金字塔理論”。這些理論是作者經過長期思考后,對旅游現(xiàn)象和本質的高度概括,仔細品味,意蘊深遠。在觀點創(chuàng)新方面,該書將旅游的本質由旅游者的“異地愉悅體驗”提升到了旅游者的“異地身心自由體驗”的高度,更加切入 旅游本質,頗具海德格爾關于“人詩意地棲居”的哲學韻味。還有該書從文化、美育、認知、德育、康體等多角度對旅游功能的論述,極大地豐富了旅游功能研究。如果用該書所提出的旅游多功能觀點去反觀國內對旅游經濟功能的頂禮膜拜現(xiàn)象,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僅從經濟角度解釋旅游功能的做法是何等的狹隘與短淺。又如,作者在論述“旅游與人的精神世界”中,提出“旅游真正價值則在于充盈并提升人的精神世界”的觀點,聯(lián)系到作者還將旅游研究納人到“人學”的范疇去認知并實踐,這說明作者真正洞悉了旅游活動之于旅游主體的最高價值(馬惠娣在該書“序言”中對作者關于旅游哲學研究的核心思想“旅游是人的自由境界”這一觀點頗為欣賞)。這些觀點將會對我國的旅游研究與實踐起到警醒的作用,彰顯了旅游哲學研究作為“警示平臺”的意義。

《哲學視野中的旅游研究》彰顯了哲學研究所秉持的“質疑、反思與批判”的學術態(tài)度,并將其一以貫之。正如作者所指出的,“旅游哲學對旅游的一切問題都要追本溯源、尋根究底,作一番反省性或前瞻性的思考;它在別人從未發(fā)現(xiàn)問題的地方發(fā)現(xiàn)問題,對人們通常未加省察和批判就加以接受的一切成見、常識等進行批判性的省察、質疑它的合理性和存在權力”作者在研究中很好地堅持了這種“質疑、反思與批判”的學術態(tài)度,在某些章節(jié)展現(xiàn)得尤為淋漓盡致。最明顯的例子便是第五章“旅游批判論”。作者直面我國旅游領域的異化現(xiàn)象,提出了旅游異化的概念,分析旅游異化的表現(xiàn)并進行反思與批判,構建起了旅游異化研究的分析框架。異化現(xiàn)象廣泛存在于旅游的學術研究、發(fā)展模式、思想觀念、消費者意識和行為、消費環(huán)境等各個領域,旅游異化研究正是對“背離旅游本質和旅游業(yè)發(fā)展初衷”現(xiàn)象的批評與反思。這種批判性的聲音在學術界猶如空谷回音,彌足珍貴。另外,作者對旅游概念和本質的研究也體現(xiàn)了這種批判性的學術態(tài)度。作者對旅游概念和旅游本質的探討,正是建立在“批判性地反思國內外學界提出的旅游概念”基礎之上的。事實上,《哲學視野中的旅游研究》一書本身也是作者對自己的學術研究批判性自省的結果,讀者很容易發(fā)現(xiàn)作者對先前文章與著作中的某些理論、觀點等方面做出的修正、完善與提升。

當然,任何一部學術著作都可能存在不足之處。依筆者淺見,《哲學視野中的旅游研究》在某些地方仍值得進一步強化和改進。首先,該書去掉了《旅游哲學引論》中的“緒論”和“旅游方法論”部分,筆者認為此種做法似有不妥?!堵糜握軐W引論》的“緒論”部分,論述了旅游哲學的概念、學術緣起、學術價值、研究內容、理論體系、學科性質、學科地位、研究方法等旅游哲學切關宏旨的基礎性問題。這些問題關乎旅游哲學這門學科存在的“合法性”,應該是一本“教科書”式的旅游哲學著作不可或缺的。同樣不可或缺的還有“旅游方法論”部分,因為“旅游研究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屬于旅游方法論范疇,是旅游哲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其次,《哲學視野中的旅游研究》部分章節(jié)的內容稍顯單薄,理論性還不夠強,哲學味道也不夠濃厚。例如,第六章“旅游矛盾論”所論述的矛盾皆為旅游實踐中的具體矛盾,并引用大量實例。雖然這種做法能夠讓理論分析與旅游實踐的聯(lián)系更為緊密,但似乎削弱了文章的理論性與“哲學”韻味。

然而,瑕不掩瑜,盡管該書在個別篇章和具體研究領域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和完善,但從總體上看,該書較之《旅游哲學引論》已經有了“較大的改進和提高”,“彌補了《旅游哲學引論》存在的一些不足與缺憾”。尤其是該書對旅游哲學理論體系以及一些具體問題做出了新的、深刻的思考,提出不少令人耳0一新的觀點和理論?!墩軐W視野中的旅游研究》一書的出版,將進一步地推動我國旅游哲學研究的深人和相關研究學術水平的提高。旅游哲學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學術領域頗為深廣,是旅游研究中的最高殿堂。曹詩圖教授在此領域精耕十余載,為國內的旅游哲學研究開創(chuàng)了一片新局面,引起了學界的高度關注。但從整體而言,國內旅游哲學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研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筆者不揣淺陋,所闡發(fā)的僅是一孔之見,不當之處還敬請各位方家指正。

第3篇:讀者言論范文

內容摘要: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是我國循環(huán)經濟法中的重要制度之一,它將生產者對其產品所負的責任延伸到產品生命周期后的廢棄物處置階段,有利于節(jié)約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我國已基本形成了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體系,但在責任劃分與追究力度上仍有不足,為了完善這一制度,應明確與細化生產者責任以及完善相關的配套制度。

關鍵詞:循環(huán)經濟法 生產者責任延伸 對策

循環(huán)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tài)經濟,具體而言,循環(huán)經濟是指在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中,應當遵循生態(tài)規(guī)律,通過優(yōu)化物質在經濟系統(tǒng)內部的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減少資源輸入和污染輸出,使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從而在經濟增長中保護環(huán)境,實現(xiàn)經濟系統(tǒng)和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和諧循環(huán)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經濟發(fā)展方式(劉國濤,2004)。

我國在經歷了20多年的經濟高速發(fā)展后,高消耗、高污染造成的資源、環(huán)境問題已經開始制約經濟增長。循環(huán)經濟正是我國走集約型經濟發(fā)展道路的主流概念?!吨腥A人民共和國循環(huán)經濟促進法》 (以下簡稱《循環(huán)經濟促進法》)在我國于2009年1月正式實施,這也標志著我國已基本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循環(huán)經濟法律法規(guī)體系?!堆h(huán)經濟促進法》在第二章基本管理制度中列出了六大基本制度,其中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可謂是該法的一大亮點,通過實施包括以生產者為主的責任延伸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以規(guī)范和推進循環(huán)經濟的發(fā)展。從本來意義上的生產者責任―產品質量責任,到延伸意義上的生產者責任―后產品責任,循環(huán)經濟立法的這一創(chuàng)新,使經濟法的理念和制度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程信和,2007)。

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概述

20世紀80年代,世界經濟發(fā)展與全球資源與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日益惡化,這讓人類社會開始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視角來審視經濟發(fā)展和增長的模式。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下,循環(huán)經濟日益成為許多國家經濟發(fā)展所追求的理想模式和長遠目標。

生產者責任延伸(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正是在這一經濟環(huán)境和背景下提出的。1988年瑞典的環(huán)境經濟學家托馬斯教授在給瑞典環(huán)境署提交的一份報告中首次提出延伸生產者責任的概念。托馬斯教授認為:延伸生產者責任旨在保護環(huán)境,降低產品對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它通過使產品制造者對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特別是對產品的回收、循環(huán)和最終處置負責來實現(xiàn)。托馬斯教授對該責任的描述涵蓋了生產者對產品環(huán)境安全損害、產品的清潔生產、提品環(huán)境安全信息、廢物回收、再循環(huán)利用等產品整個生命周期鏈條上的責任,并特別強化產品消費后階段生產者預防和治理廢棄產品污染環(huán)境,影響環(huán)境安全的責任。這種思路,與以往生產者只負責產品的制造、流通和消費階段不同,強調了產品全生命周期責任,從此開創(chuàng)了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新紀元。與傳統(tǒng)的責任劃分類型相比較而言,EPR制度的突出特征可以概括為:一是產品在回收方面的管理和費用方面的責任部分或全部由地方政府和社會向上游產品生產者轉移;二是使企業(yè)在產品設計時,引入環(huán)保理念,具有考慮環(huán)境影響的動機,力求從源頭上防治污染。

發(fā)達各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相關規(guī)定

目前,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已經在歐盟、美國、日本等許多國家有關廢棄產品管理和污染控制的立法和實踐中得到了廣泛運用。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理論起源于歐洲,在歐洲的發(fā)展也相對完善,現(xiàn)在歐洲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在循環(huán)經濟法律中規(guī)定了生產者責任延伸。其中最突出的是1991年德國頒布的《商品法》中要求“制造廠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負責”,由出售商品的商家負責回收,由制造廠商負責再利用,也就是“誰賣出誰負責,誰制造誰負責”。在美國,其在聯(lián)邦層面對實行和鼓勵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相關政策法規(guī)主要有:環(huán)保局的廢棄物處理計劃及綠燈計劃、能源之星計劃等;而在日本,由于其是最早接受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國家,因此在日本關于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環(huán)境立法也是比較系統(tǒng)和成熟的,如《循環(huán)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中明確規(guī)定了生產者的產品責任和產品使用后廢棄物處理責任?!都译娀厥辗ā芬?guī)定了各類家電的回收利用率,生產企業(yè)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若達不到法定標準將受到處罰。

我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立法現(xiàn)狀及其完善策略

(一)我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確定過程

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理念早已在我國立法中予以采納,如1989年頒布的《舊水泥紙袋回收辦法》中明確要求水泥廠對廢舊水泥袋進行回收,并規(guī)定了生產者的回收比例,構建了押金―退款制度,該辦法可以被視為我國最早的體現(xiàn)生產者責任延伸理念的立法,其所建立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為我國最早的適用于特定包裝物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2002年6月,我國頒布的《清潔生產促進法》第27條、39條都規(guī)定了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清潔生產促進法》為形成我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完整框架奠定了基礎。之后,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在我國多部法律法規(guī)及規(guī)章中得以體現(xiàn),如2003年10月,國家環(huán)??偩值任宀课?lián)合的《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2005年1月起施行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防治管理辦法》、2005年4月施行的修改后的《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法》以及2007年3月商務部等六部委聯(lián)合頒布、2007年5月正式實施的《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等。

根據(jù)《循環(huán)經濟促進法》的規(guī)定,我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生產者的回收利用責任。生產列入強制回收名錄的產品或者包裝物的生產者必須對廢棄的產品或者包裝物負責回收,對其中可以利用的負責利用,對因不具備技術經濟條件而不適合利用的負責無害化處置;第二,銷售者、其他組織或廢物利用處置企業(yè)的回收和利用責任。由于企業(yè)產品和生產情況的不同,對廢棄產品或者包裝物的回收利用方式也不同,生產者可以建立自己獨立的專用產品回收利用體系,也可委托其他人或組織進行回收、利用和處置;第三,消費者責任。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雖然生產者應承擔產品和包裝物的回收、利用和處置的主要責任,但由于消費者是產品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也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我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要求消費者對列入國家強制回收名錄的廢棄產品或者包裝物要交給生產者或者其委托回收的銷售者或其他組織,不能擅自丟棄;第四,有關政府部門的責任。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將原本由政府承擔的責任轉由生產者主要承擔,但這并不代表政府不負責任。《循環(huán)經濟促進法》規(guī)定,國務院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綜合管理部門負責規(guī)定強制回收的產品和包裝物的名錄及管理辦法。由此可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中的“生產者”應做擴大解釋,法定生產者責任的范圍要大于經濟學上的生產者責任的范圍。從現(xiàn)有各國的相關立法及我國立法實踐來看,生產者責任延伸的主體不僅包含了“真正”意義上的產品生產者和制造者,也包含產品的銷售者和進出口者,甚至包括消費者和國家政府。因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在強調生產者主導責任的同時,還注重產品生產鏈中其他相關利益主體(包括產品的銷售者、進出口者、消費者和國家政府)的責任分擔問題。

(二)生產者延伸責任立法中存在的問題

《循環(huán)經濟促進法》規(guī)定了以生產者的回收處置責任為主,包括銷售者、其他組織及廢物利用或者處置企業(yè)接受委托后的利用處置義務,消費者的配合回收義務以及政府部門制定強制回收名錄的責任在內的不同主體間的責任分配,全面考慮了產品廢棄后的回收處置事宜,從某種程度上說,該法在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上較我國現(xiàn)有立法已有進步,考慮到責任的分攤、回收的執(zhí)行以及相應的處罰措施,但比起發(fā)達國家的相關立法和政策執(zhí)行仍有不足。

首先,責任劃分過于籠統(tǒng)?!堆h(huán)經濟促進法》第15條規(guī)定了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該條規(guī)定將生產者列為主要的回收責任主體,而銷售者、其他組織、廢物利用或處置的企業(yè)甚至是消費者起的是次要的輔助作用,只是規(guī)定這些主體“按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和合同的約定”回收、利用或處置廢棄產品。

其次,違反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所產生責任追究力度不夠。如《循環(huán)經濟促進法》第15條對生產者延伸責任的規(guī)定,雖然規(guī)定了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應當如何履行義務,但在第六章法律責任的規(guī)定中卻找不到違反生產者責任延伸義務后所擔負的相應法律責任。這是因為國內有許多學者認為,生產者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主體,應具有自主性,對企業(yè)的生產和服務施加過多的、直接的行政干預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自由原則。因此,我國現(xiàn)行的有關生產者的延伸責任大多數(shù)規(guī)定屬于指導性規(guī)范,沒有明確規(guī)定不履行延伸責任的法律責任以及如何有效地追究法律責任,作為經濟性的生產者、銷售者以及消費者,在行為過程中,必然會考慮到守法成本與違法成本,其規(guī)定起不到一種約束作用,特別是當守法成本明顯高于違法成本時,生產者更不會有履行延伸責任的積極性,同時,也造成了法律執(zhí)行、實施力度上的弱化,削弱了其應有的促進生態(tài)保護的作用。

(三)生產者延伸制度的完善措施

明確與細化生產者責任。首先,針對違反生產者延伸責任所產生的法律后果應在相應的章節(jié)中予以明確,即令生產者預知自己的違法成本,在行為時即可選擇守法或是違法,否則無論對于生產者還是執(zhí)法者,都不會達到立法者預期的目的。其次,由于不同的產品、壽命、構成不同,市場分布狀態(tài)不同,產品回收價值和廢棄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也不同,這就決定了靠單一的法律難以有效地規(guī)制生產者延伸責任,必須針對不同的產品,確立不同的生產者延伸責任。一般而言,產品回收價值和廢棄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大小應是決定該產品是否單獨規(guī)定生產者延伸責任的主要因素。對于回收價格高、環(huán)境影響較低的產品,不需單獨規(guī)定生產者延伸責任,市場可自發(fā)地形成回收再生體系。對于產品數(shù)量多,環(huán)境影響較大、缺乏回收再生商業(yè)利潤的廢棄產品則需要法律規(guī)制,應單獨設立生產者延伸責任。最后,從借鑒國外生產者責任延伸立法的成功經驗來看,違法情形規(guī)定的愈詳細,就愈可有效地防止違法行為的發(fā)生,保證立法者意圖的實現(xiàn)。因此,我國應在生產者延伸責任方面依主體細化責任,這樣才會保證執(zhí)法的可操作性。

完善與生產者延伸責任有關的配套制度。制度是一系列制定出來的規(guī)則、程序和行為的準則,它旨在激勵和約束主體的行為以求得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良好的制度是實現(xiàn)理念或某種事業(yè)不可缺少的保障。生產者延伸責任的履行同樣需要具體制度的保障,這些具體制度包括:健全相關法規(guī)標準,如產品的分類標準、產品的報廢標準、產品的回收拆解技術規(guī)范、環(huán)境標志產品的技術要求等;制定包括稅收優(yōu)惠在內的獎懲制度;確立生態(tài)設計制度實施綠色采購制度;建立完善的環(huán)境企業(yè)信息披露制度;生產者延伸責任履行績效評價制度;完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監(jiān)督體系,包括完善行業(yè)政府主管部門對行業(yè)內企業(yè)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相互監(jiān)督;完善公益訴訟制度等(肖陳翔,2007)。

綜上所述,我國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采用的是強調生產者為主,銷售者、消費者、其他組織、廢物利用或者處置企業(yè)起輔助作用的回收再利用模式。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是循環(huán)經濟眾多制度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就必須建立起完善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參考文獻:

1.劉國濤.循環(huán)經濟,綠色產業(yè),法制建設[M].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

2.《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huán)經濟促進法》解讀―推動循環(huán)經濟 促進科學發(fā)展.國家環(huán)境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工控網(wǎng)

3.程信和.論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中的生產者責任.中山大學學報,2007.4

4.賈國華,葉婷.論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完善.天津商業(yè)大學學報,2008.9

第4篇:讀者言論范文

──恩格斯《反杜林論》

在廣州購書中心買書,邏輯類的書籍中既然有《泛演化邏輯引論-思維邏輯學的本體論基礎》(何新著,時事出版社2005年版,以下從該書引用的文字,簡稱何著頁××,表示該書第××頁)這本書。何新先生名氣雖大,但邏輯圈的人知道他不是做邏輯的,何以他也寫下一本有關邏輯的書呢?出于好奇,我隨手翻了一下,發(fā)現(xiàn)很有些東西能夠刺激我們這些專搞邏輯的人。便買下了何先生的書,由此有了這篇讀后感。

一 大話學者:從反杜林論談起

大約在150年前,德國出了一個大話學者杜林,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社會主義理論的新哲學體系。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體系時,杜林的東西總算還被恩格斯稱為高超的胡說。杜林,這個創(chuàng)造體系的所謂「智者,自稱為在哲學和所有科學領域中都實行了全面的變革,并對所有的知識前輩都用嘲弄謾罵的語氣予以了無情批判。

在時間之軸上,不同時段的事件和人物雖各有不同,卻有驚人的可比較之處。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一個半世紀倏忽而過。在當代中國大陸也出現(xiàn)了一個大話學者,其著作等身,幾乎全知全能。中國的這位「學者似乎比杜林的功勞更大,不僅在哲學和其它社會科學領域碩果累累,在宗教、藝術、古代中國文化、歷史、政治、甚至是國際政治領域,他也爭取到機會淋漓盡致地發(fā)揮了一番,遠遠超越了當年杜林所涉獵的知識范圍。甚至一般學者望而生畏的邏輯和數(shù)學領域,他也敢大大咧咧地闖將進來,并極為自得地宣稱:「布爾、弗雷格創(chuàng)立布爾代數(shù)和數(shù)理(符號)邏輯以后,作為一個中國學者,我為自己能發(fā)現(xiàn)一種新的邏輯工具而感到欣慰。(見何著頁11)

不僅如此,在他洋洋自得宣稱的同時,幾乎對所有的現(xiàn)代邏輯,不僅僅是邏輯知識本身,也包括對邏輯研究的先驅和后學,使用了非常不得體的評論方式。這種評論堪和杜林對知識先輩的評論相媲美。

我們先看恩格斯引用的杜林對哲學家的評論:

缺乏任何優(yōu)良操守的萊布尼茲,這個一切哲學侍臣中的佼佼者;

出現(xiàn)了特別是叫做費希特和謝林的這兩個直接模仿者的謬誤和既輕率又無聊的蠢話;

達爾文主義的半詩和變態(tài)術……。(《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三卷第70頁)

我們再來看何新這位大話學者對現(xiàn)當代邏輯學者的評論:

羅素試圖以愚蠢的指號論消除哲學本體論。這種獨斷論的邏輯斯蒂,可以戲稱為「邏輯中的「法西斯蒂。(何著序言頁11)

當今國內的主流邏輯學界,幾乎已被維也納學派和分析學派獨擅言語權。因此,當時我的文章自然難以發(fā)表。但正是在那個會上,我有幸第一次接觸了中國的「邏輯斯蒂學派的若干主要代表人物,欣賞到了他們那種笨拙地模仿羅素的「當且僅當?shù)挠腥お殧嗾撚^點。(何著頁12)

邏輯正好是我所從事的專業(yè),雖然在這個領域,一個以教學為業(yè)的邏輯研究者并沒有做出甚么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但邏輯是一門嚴肅的科學,中國邏輯學界是一個有著良好學術傳統(tǒng)的團體。以致在當今哲學界,有很多人認為,從事邏輯學教學和研究的這個團體,最鮮明地體現(xiàn)了學科研究的國際規(guī)范。盡管這個團體有其存在的種種問題,但把獨斷論說成是中國主流邏輯學界的特點,實在表明評論者對中國邏輯學界的無知。這種無知,又是評論者對邏輯學本身也無知的一個體現(xiàn)。出于對邏輯學科的良知和感悟,也出于對我所在的邏輯學團體的尊重,我感到有一種無法遏止的沖動,要對這種無知的大話學者和無理的大話邏輯予以清算。

二 大話邏輯:有根無葉的哲學思辨

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評論他所在時代的德國學術界,有一段妙語:「近來在德國,天體物理學、自然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等等體系,雨后春筍般地生長起來。最蹩腳的哲學博士,甚至大學生,不動則已,一動至少就要創(chuàng)造一個完整的體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三卷第46頁)

我把泛演化邏輯稱為大話邏輯,就是因為這個邏輯要就不建立,一旦要建立,那就不僅是要創(chuàng)造一個完整的體系,而且是導引和拓荒意義上的體系,它還是一個革命性的體系。泛演化邏輯的大話可以用作者自己的語言概括為以下四點:

第一,這樣一種邏輯的「根本重要點在于,它并不是一種形式化的主觀的數(shù)理邏輯,而是一種有效預測事物演化趨勢的智能邏輯。

第二,這樣一種邏輯在更普遍的意義上可以構成古典邏輯的本體論基礎。

第三,泛演化邏輯,乃是邏輯的邏輯,可以稱作真正意義上的元邏輯。

第四,現(xiàn)代邏輯多以數(shù)學中的形式集合論為基礎,我的泛演化邏輯對于概念類集理論的重新研究必將涉及邏輯基礎的重大革命。(何著頁11)

更令人驚詫不已的是,這種邏輯他早就應該完全建立起來,但何先生志趣深廣,「當時中國改革進程中發(fā)生的激烈的思想和文化沖突與辯論吸引了我,我的研究重點轉到了經濟、政治、文化等問題上(何著頁112)。按照和何先生歷史概念類集的思辨方法不同的方法,現(xiàn)在,何先生對邏輯的興趣回歸了。他從對泛演化邏輯的興趣,遷移到中國改革進程中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但時過境遷,他再復歸為今天的所謂邏輯興趣。這樣一個短暫時間段內的興趣遷移,似乎是濃縮了個體有關概念歷史演進的另一種一般進程。但這里沒有進化,作者還在原先知識的起點上。

但奇怪的是,所謂的創(chuàng)造性竟然依舊存在。這個邏輯依然是別人沒有做出,只是他做出的「完全新型的邏輯。在知識變化如此迅速演進的現(xiàn)時代,時隔二十多年。還敢于聲稱這種邏輯是完全新型的邏輯,真讓人佩服他的自信和勇氣。但有點令人欣慰的是,他開始把邏輯看成是非常重要的東西了,遠超出他以前對政治、經濟和文化問題的重視。因為在何文中,何先生聲稱:他那個有關泛演化邏輯的著作成了何先生一切著作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了(何著頁11)。

何先生的邏輯是不是非常重要的邏輯創(chuàng)造呢?我先做出兩個簡要的評述,在本文第三部分再討論何氏邏輯的核心部分:概念歷史類集。

第一個評論,泛演化邏輯只有哲學思辨的根,沒有邏輯的根和葉。

現(xiàn)時代的知識體系,其專業(yè)門類紛繁復雜,對從事專業(yè)研究的人員,有較高的專業(yè)素質要求?,F(xiàn)時代的任何一個學科分支,都有其圈內的游戲規(guī)則,首先得遵守規(guī)則,然后才有可能突破規(guī)則。我想在這一點上,何新不可能是例外,雖然任何規(guī)則都可能有例外。

但遺憾的是,泛演化邏輯只有主流哲學和主流思辨的根,除了亞里士多德和黑格爾,卻沒有任何邏輯學者的工作。它既和主流的邏輯無關,和我國的非主流邏輯研究也扯不上關系。在何先生眼里,只有哲學家和革命家是邏輯學家,只有錢學森先生是邏輯學家,其它的人都不是。而黑格爾的邏輯體系呢?除了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三個人重視并且理解之外,只有何先生重視并且理解,再也沒有其它人重視和理解。這實在是對中國邏輯學界的一個歪曲,在中國邏輯學界,既有何先生所說的主流邏輯研究學者,現(xiàn)代邏輯的研究團體,辯證邏輯研究也是邏輯學界中重要的研究項目之一,也有一個專門的辯證邏輯研究團體。

談及現(xiàn)代邏輯的歷史、現(xiàn)狀和發(fā)展,則何文的態(tài)度簡直是認為不值一提,現(xiàn)代邏輯幾乎全是陷入死胡同似的東西。用何先生的話:現(xiàn)代邏輯正在變成一種及其主觀和非常形式主義的東西,一個內容及其空洞的東西(何著頁117)。相信進化的何先生出此之言,進化大概就只能理解成退化了。

邏輯是一門很專門的學科,外行可以領導內行,但外行不能代替內行,外行也很難代替內行。哲學家或者革命家從圈外層面上來看待一個學科,這和學科本身的發(fā)展是一種非常弱勢的聯(lián)系。權威是有語境限制的,權威的論斷不能代替學科本身的發(fā)展。邏輯有其自身的發(fā)展契機和進化歷程。某個政治家的青睞,某個財團的資助,某個圈外權威人士的首肯,不能改變學科本身的發(fā)展軌跡。在二十世紀的整個一百年,邏輯學科枝葉繁茂,生成了一個巨大的知識群落,何先生視而不見,也未看到作甚么研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熱鬧領域玩膩了之后,換一個游戲場所,看一點黑格爾的哲學著作,就擺起開山祖師的架勢。幾十年前這尚有可能,在如今的普適大眾傳媒不再,整個市場細分,整個知識門類細分的條件下,無異于天外夢想。

第二個評論,現(xiàn)代邏輯并不排斥黑格爾邏輯。

何文說:由于羅素、弗雷格、維特根斯坦等近代邏輯學家根本搞不懂黑格爾邏輯,反而由于無知而對黑格爾持輕視的態(tài)度,因此他們對黑格爾的動態(tài)邏輯原理可以說一無所知(何著頁117)。

簡單地把現(xiàn)代邏輯學者都看成是黑格爾邏輯的反對者是不公道的。在邏輯實證主義的初期,黑格爾哲學(包括他的邏輯)因為其思辨性質而成為科學拒斥的對象。但現(xiàn)代邏輯發(fā)展到二十世紀的50年代,情況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辯證邏輯也開始受到現(xiàn)代邏輯學者的關注。當然,伴隨著這種關注,仍然存在著重大的爭論。

辯證邏輯是源于西方近代哲學,特別是黑格爾辯證法體系的產物,作為不同于主流經典模式的一種邏輯,它是值得我們關注的。但是辯證邏輯更適合于看作是哲學邏輯的一個分支方向,看作是數(shù)理邏輯在非經典邏輯方向上的一個發(fā)展。如同道義邏輯是哲學邏輯的一個分支,因此道義邏輯實際上就是演繹邏輯的一個延續(xù)一樣,辯證邏輯也應該看作是演繹邏輯的一個延續(xù)。由波蘭學者盧卡西維奇,雅斯科夫斯基和巴西學者科斯塔開創(chuàng)的次協(xié)調邏輯研究,體現(xiàn)的就是對辯證邏輯的一種研究。

這樣一種邏輯,芬蘭邏輯學家馮賴特作過頗帶辯證法意味的一個估計。一方面,馮賴特表示,這一邏輯是二十世紀下半葉最有意義的發(fā)展之一(桂起權等著《次協(xié)調邏輯與人工智能》,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前言第3頁);另一方面,馮賴特又表示: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在邏輯的非經典方向的發(fā)展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出乎意料的、但我認為是不可靠的同盟軍,那就是源自于黑格爾的辯證邏輯。我們可以希望的最好結果是,用次協(xié)調邏輯和相關的變異邏輯的形式工具對辯證法的處理,能夠有助于闡明它的那些不大適合理性理解的特征。(馮賴特著,陳波等譯:《知識之樹》,三聯(lián)書店,2003年版,第166頁)

我并不完全同意馮賴特的看法,我對辯證邏輯承認矛盾的新奇思想是取支持態(tài)度的。辯證邏輯的一些思想是對經典邏輯的某種顛覆,含有野性思維的成分。而正是野性,才可能是理論創(chuàng)新的原動力(同桂起權等著,第10頁)。但是何先生對待辯證邏輯、對待現(xiàn)代邏輯的態(tài)度,卻讓我頗存疑慮。在學術上,誰具有獨斷論的色彩,把何先生的話語和上述馮賴特的引語相對照,結論就是一目了然的了。我們關于邏輯的討論最好是不要討論了,最好的思想和最革命的理論已經創(chuàng)造出來,邏輯本體論的基礎已經建立起來,那里還需要我們去做那些無聊至極的學術討論。

三 告別大話時代:普遍性訴求的衰落

何先生邏輯的核心內容,是其歷史概念類集,以馬概念為例:

集合A:馬∣白馬-黑馬-紅馬∣,

集合B:馬∣始祖馬新馬真馬∣

集合A是馬的空間分類,是非歷史的。集合B則是描述動物進化過程的一個歷史概念類集。由這個類集的理解,概念的邏輯關系依然參照亞里士多德的詞項間關系,但呈現(xiàn)黑格爾的由簡單到復雜的進化:同一關系矛盾關系交叉關系對立及種屬關系(何著頁36)。

概念真是這樣一個進化過程嗎?邏輯也相信直覺,但這里的概念進化過程,讓人很難直覺地接受。一個更容易產生的概念間關系的直覺,并不是何先生的概念的思辨想象,最大的可能是基于基因的生物鏈聯(lián)想。何先生先有一般關系的想象,再找一些并不得體的例子來論證自己的想象,無非是共相在先,例證在后的先驗觀,不知道其中的創(chuàng)新之處何在??纯丛诂F(xiàn)代經典邏輯基礎上建立的模態(tài)邏輯,看看集合論,看看今天橫亙于邏輯和數(shù)學之間的關系語義學!你就會感覺到,和主流的邏輯學家和數(shù)學家在其中所討論的關系結構和關系性質相比,所謂泛演化邏輯的歷史概念類集,是一個多么小兒科的東西。類集概念分析實際上僅僅只是對亞里士多德詞項外延間關系的笨拙模仿,毫無任何現(xiàn)代感可言。很難理解,錢學森這位科學家為甚么把這樣的常識性理解看成是一個創(chuàng)造,并把這個概念類集的簡單圖示美譽為一個專業(yè)的「何新樹的稱謂?,F(xiàn)代模態(tài)邏輯早就在研究樹結構,還有其它的結構方式。何先生對樹的小兒科理解,哪里能夠和現(xiàn)代邏輯學家對樹和其它關系結構的研究相比(見劍橋大學出版社,2001年英文版,《模態(tài)邏輯》,第一章基本概念部分)。

即使這個邏輯構想真是一個合理的構想,那也用不著抬到具有革命性轉折意義的高度。革命在今天已經不是一個時髦的詞匯,也許用不著革命同樣可以實現(xiàn)進化。而夸張說泛演化邏輯是邏輯的邏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元邏輯,這不過是普遍性訴求在何文中的回光返照。今天的時代,是告別大話的時代,普遍性訴求正在衰落。即使是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也無法去除各個社會群體、各種社會知識的個性特征和語境特征。

人類知識體系,從古希臘一直到現(xiàn)在,似乎都假定了至少有一個被認為在理論上無懈可擊、在實踐上歷久長新,因此非??赡苁侨f世不移的普遍原則,它被當作是知識體系的基石。通常這類據(jù)信為「絕對無疑的普遍原則,被人們稱為「金規(guī)則。而且,那些在歷史中各自獨立地自發(fā)生成并且以不同方式表述出來的金規(guī)則,似乎含義上也「都驚人地相似,其邏輯語義也似乎是完全一致的。這種一致性也就表明,金規(guī)則應該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必然原則。

然而現(xiàn)代社會的實踐活動表明,所謂普遍必然的原則,現(xiàn)在到處都在面臨挑戰(zhàn)。就是在作為理性標準的邏輯和數(shù)學領域,也并不存在一個理論上無懈可擊,在實踐上歷久常新的萬世不移法則。在美國學者克萊因的著作《數(shù)學─確定性的喪失》一書中,克萊因以令人信服的證據(jù)表明,數(shù)學之確定性、絕對無疑性并不存在,邏輯也同樣如此。1930年哥德爾的著名定理既是對數(shù)學提出的質疑,也是對邏輯學提出的質疑。正是哥德爾的這個定理引起了數(shù)學和邏輯的巨變,并且使數(shù)學和邏輯隨后的發(fā)展帶來更大的麻煩。但是,這些麻煩并沒有消滅數(shù)學和邏輯,而是給數(shù)學和邏輯增加了更多可能的結構,同時把數(shù)學家和邏輯學家分成了更多的不同派別。用美國數(shù)學家克萊因在《數(shù)學─確定性的喪失》一書中的表述:

數(shù)學的當前困境是有許多種數(shù)學而不是只有一種,而且由于種種原因每一種都無法使對立學派滿意。顯然,普遍接受的概念、正確無誤的推理體系──1800年時的尊貴數(shù)學和那時人的自豪──現(xiàn)在都成了癡心妄想。與未來數(shù)學相關的不確定性和可疑,取代了過去的確定性和自滿(克萊因著,李宏魁譯:《數(shù)學-確定性的喪失》,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第7頁)。

何文建立起來的所謂泛演化邏輯,充其量不過是邏輯學探索長河中的一個小小支流。企圖把這個思辨探索的粗糙猜想看成是某種普遍邏輯法則,甚至是法則的法則,這只是一種知識的迷信和盲目的自大。數(shù)學原則和邏輯原則通過我們的直覺就有可能被我們所接受,但仍然是有可能受到質疑的。就此而言,泛演化邏輯普世化的知識訴求,在今天這樣一個永不停息地推陳出新的現(xiàn)代社會中,在競爭和博弈幾乎存在于一切現(xiàn)存領域的社會中,也許永遠只能是我們的主觀想象,而不能是生活世界的現(xiàn)實。 轉貼于

四 現(xiàn)代邏輯走進死胡同了嗎?

何文的無知主要不在其泛演化邏輯,他至少看了很多黑格爾的書。在其《泛演化邏輯引論》一書中,粗略而且保守地估計一下,其中討論黑格爾思想和著作的篇幅占到了全書的四分之三以上,討論現(xiàn)代邏輯的章節(jié)卻一個也沒有。

所以,他就有資格說全世界只有他真正地懂得了黑格爾。就是恩格斯也「并沒有徹悟黑格爾的思辨邏輯,因此他所謂『辯證邏輯體系從未建立成功(何著頁6)。

所以,他也就有資格初生牛犢不怕虎,反正這虎是厲害還是不厲害他全然不知,冒犯了也可以不負任何責任,頂多就是被老虎咬傷吃掉而已。但誰能吃掉一個思辨的天才,一個雄心勃勃的知識界英雄?

看黑格爾的書并不意味著你就懂現(xiàn)代邏輯,現(xiàn)代邏輯和黑格爾的邏輯是完全不同的的邏輯。何先生把現(xiàn)代形式邏輯獨斷地、武斷地認定為:「現(xiàn)代邏輯在形式化道路上愈走愈遠,現(xiàn)在已經陷入了死胡同(何著頁117),這是很不負責任的說法,實際的情形正好相反。僅以我所關注的模態(tài)邏輯而言,這一新邏輯正獲得其歷史發(fā)展中的一個極好機遇。這個說法可不是信口開河,僅憑思辨和懂一點黑格爾思辨邏輯就能獲得的。

模態(tài)邏輯是二十世紀50年代以來最富成長性的一門邏輯分支。路易斯在20年代針對實質蘊涵提出嚴格蘊涵的概念,到30年代,由路易斯創(chuàng)立了最早的模態(tài)邏輯系統(tǒng)。自50年代以來,模態(tài)邏輯在語形方向、代數(shù)方向、模型論方向以及道義、可證性、多值、直覺主義、認知等等領域發(fā)展迅速。一直到今天還繼續(xù)保持向許多領域滲透和擴張的強勁勢頭。模態(tài)邏輯既在人文社科領域具有形上思辨的啟示功能,例如在倫理道德、法制建構、社會博弈領域;在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領域,特別是在計算機和人工智能領域也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今天,模態(tài)邏輯幾乎是我國所有邏輯學研究生課程中的必修課程。近二十年來,國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都對模態(tài)邏輯的研究給與了支持。這些錢絕不是白花的,它為中國邏輯學研究和世界接軌,并創(chuàng)造出新的邏輯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5篇:讀者言論范文

一、解放思想,更新教學管理觀念

全面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既是新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我校實現(xiàn)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選擇和必由之路。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如何確保我校的教學質量,已成為擺在我校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我個人認為,穩(wěn)定教學秩序、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抓好教學管理工作的關鍵是就要更新教學管理觀念,并在新觀念的指導下尋求以質量求生存、求發(fā)展的最佳途徑。

1、摒棄傳統(tǒng)的學科本位體系,探索構建能力本位體系。作為以實際工作能力培養(yǎng)為中心的中等職業(yè)教育,在課程體系上要堅持立足于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突出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應避免學科越分越細、各門學科自成體系;理論內容偏多偏深,實踐內容可有可無;各學科之間缺乏有機聯(lián)系,缺乏整體優(yōu)化。學校應結合專業(yè)特點引入能力本位思想,探索集群式模塊教學(寬基礎,活模塊)的基本規(guī)律,最終按照適應職業(yè)崗位的綜合能力要求,組織教學內容,以課程的應用性、整體性、綜合性為特征,探索構建能力本位體系。

2、實現(xiàn)由單純培養(yǎng)職業(yè)技能型人才向具有全面素質的復合型人才轉變。隨著計劃經濟勞動分工的簡單化向市場經濟勞動分工的復雜化轉變,崗位職責將由單一職能向綜合職能發(fā)展,一個人一生從事的職業(yè)將由一種向多種轉變。作為以數(shù)字化、網(wǎng)絡化、智能化、集成化、移動化、個性化為標志的未來知識經濟時代的勞動者,必須改變單一的知識技能結構,具備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yè)能力。所以,我們應更新觀念,將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定位于某一特定的崗位需要的專項技能和多種職業(yè)都需要的通用技能上,同時,又具有在某一崗位群內轉崗和繼續(xù)學習的基礎,以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為己任。

二、以人為本,提升教師整體素質。

當代世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要求從事中等職業(yè)教育的教師成為優(yōu)秀教師與合格工程師為一身的雙師型教師,這就意味著我們的教師應努力做到:

1.具有豐厚的知識儲備。教師要在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具有適應本專業(yè)教學需要的專業(yè)技術知識和技能;不但要對自己所教專業(yè)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主要內容、研究方法以及它的歷史、現(xiàn)狀、未來發(fā)展、社會功能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和必要的研究,還要了解和掌握一些鄰近學科的知識,并有能力及時吸取當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最新成果,對新興學科、邊緣學科的基本知識有所認識。

2.具有自我學習提高能力所謂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就是教師在總結前人、他人和自己經驗的基礎上,圍繞自己所教專業(yè),繼續(xù)將最有價值的新知識、新技能掌握過來,自覺地調整和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確保自己知識系統(tǒng)的先進性,并不斷探索教學改革的新路子。因此,要求廣大一線教師要有自我學習提高的計劃、所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如何去傳授、影響、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提高能力。

同時,學校還應該努力建立有利于提升教師素質和最大限度發(fā)揮老師積極性的管理機制:包括評估機制、競爭機制、培訓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等等;組織、教育教師加強學習,增強角色意識,樹立優(yōu)質教學理念,做敬業(yè)、好學、愛生、愛校的合格老師;珍重知識,珍重人才,加強組織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校園人文氣息,對教師進行人性化、人情味的服務管理。

三、結合實際,探索新的課堂教學規(guī)律

課堂教學是實現(xiàn)育人目標的主渠道。我個人認為,要在結合我校教學管理實際的基礎上,對課堂教學規(guī)律進行全方位的、多層面的、有重點的、有特性的探索。

1、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中等職業(yè)教育的教學模式主要包括教育目標、教學內容(課程開發(fā)、教學計劃)教學方法及評價。改革以傳統(tǒng)學科為中心建立起來的教學模式,構建以能力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已取得職業(yè)教育同仁的共識。因此,改革教學模式的關鍵是如何以模塊教學法來推動職業(yè)教育的教學改革。模塊教學以技能訓練為核心,需要教師成為有較高的操作技能,又有一定的專業(yè)理論,并懂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知識的復合型高級教育教學人才。當然,“模塊”素質、能力的具備,“模塊”教材的建設(選擇、編寫),“模塊”法的探究等也將成為教學改革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2、努力掌握現(xiàn)代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掌握現(xiàn)代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過程,就是革新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過程,也是區(qū)別現(xiàn)代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過程。革新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包括對原有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充實、調整和更新,也包括借鑒、引進國內外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并在教學實踐中形成自己的方法和手段。

我校教學工作應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學方法的基本特征,即“教會學生怎樣學習”。在現(xiàn)代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在老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學生應該處于主體地位。體現(xiàn)主體地位要避免一個由原來的“結論灌輸式”向“滿堂提問式”的簡單的、極端的過渡。在教學中除了教給學生最基本的知識外,主要應著力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自覺探索新知識,使學生從“認識型”變?yōu)椤爸悄苄汀保瑥摹袄^承型”變?yōu)椤皠?chuàng)造型”,提高學生全面適應與自我發(fā)展的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課的開端、課中、結束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要做好藝術處理,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要有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的利用、研究意識和能力?;脽魴C在課堂教學的使用與出現(xiàn)絕不是現(xiàn)代化課堂教學手段的標志,教育發(fā)展到今天,它只能是一個被廣大教師所基本掌握和接受了的輔教學手段。雖然,它在相當長的時期起到了完善教學環(huán)境,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今后也將被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利用,但是,課件的運用在未來的教學中將占有主導作用。為此,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利用上進一步廣開思路,做一些深層次的探索,把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功能在實際教學中體現(xiàn)的更加充分就顯得尤為重要。

3、努力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是貫徹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深化職業(yè)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我認為,我校應著力研究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一是課程綜合化的研究。課程綜合化是組織具體教學內容的一種方法,作為集群式模塊課程的內涵之一,很多學校都有所探究,取得了有實效性的成果。我校的課程綜合化是個系統(tǒng)工程,應該對所設專業(yè)課程綜合化的范圍、方式和程度都做一些有深度、有廣度的探索,逐步探索課程綜合化的規(guī)律和原則。

二是教材建設的研究。教學內容的改革,實質就是教材的改革和建設。教材建設研究應主要打破教材學科本位體系,滿足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要求,解決知識內容陳舊,增強彈性內容四個方面的問題。應根據(jù)我校實際,結合現(xiàn)有教材,逐步進行完善。這勢必為我校的教學研究、教學管理、質量提高,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條件。我校的教師們可根據(jù)教學的內容要求,探索新的、符合教學實際的規(guī)律,也可在模塊式教材選擇、教材編寫方面進行一些實驗探討。

四、學習致用,加強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主要包括課堂教學中的操作實訓、課堂教學以外的生產實習等。我個人認為,我校在加強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按操作技能形成規(guī)律組織實踐教學。操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分為接觸感知、操作模仿、協(xié)調完善和熟練掌握四個階段。接觸感知屬于技能訓練中的低級階段,具體講就是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演示,使學生明確本層次技能訓練的目的、意義、內容,對掌握的操作技能形成一個整體的直觀印象;操作模仿是指在教師引導或示范下,按照正確的程序與動作規(guī)范要求進行的一種實踐活動;協(xié)調完善階段是學生把已經掌握了的局部動作連接起來,在此階段教師要注意指導操作技能的完整性,加強局部動作的綜合練習;熟練掌握是指經過反復訓練,技能已達到精練純熟的程度,并能把已經掌握的動作運用到實際工作或模擬環(huán)境中去。在四個階段的教學中,教師的指導重點應在于訓練與其他技能相關的聯(lián)系和融合,以完成新的任務。

以上四個層次說明,操作技能的形成離不開實踐教學,實踐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也貫穿于操作技能形成的始終。為此,有目的、有步驟、有層次、有組織的實踐教學,可以使學生的操作技能達到更高的水準,也必將使從我校的學生們更能滿足社會的需要。

2、按三個原則管理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是我校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重中之重。實踐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我校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和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形成。我校應按照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思想教育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實踐教學與生產產品相結合的原則,實施實踐教學的科學化管理。具體地說:一是制定實踐教學計劃,實施計劃管理;二是建立實踐教學組織網(wǎng)絡和信息反饋網(wǎng)絡,實施網(wǎng)絡化管理;三是研究建立實踐教學評估體系,正確分析、評價和完善實踐教學。

五、立足長遠,完善教學的科學管理體系

教學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影響到我校的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因此,為了我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要完善教學的科學管理體系。

1、逐步實現(xiàn)管理標準規(guī)范化。我校教學的科學管理,必須規(guī)定明確具體的要求,在現(xiàn)有規(guī)章制度的基礎,結合我校的實際,制定出具有可行、可操作的學藉管理、教師考核、考勤、備課基本要求以及教學檢查、總結等制度,使之形成教學管理規(guī)章制度體系,為開展科學的教學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2、逐步實現(xiàn)教學管理手段的現(xiàn)代化。作為中等職業(yè)學校,我校應該特別注重利用計算機將教學活動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信息及時地進行統(tǒng)計、分析、處理和貯存,為教學組織管理的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jù)。避免傳統(tǒng)的手工勞動方式造成的誤差,使教學管理水平達到高效能的程度。

第6篇:讀者言論范文

[關鍵詞]東方汽輪機;高壓遮斷模塊;泄漏;

中圖分類號:TK2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4-0310-01

隨著東方汽輪機市場份額不斷的擴大,越來越多的工業(yè)領域使用該系統(tǒng)機組,本文以某廠系統(tǒng)為例,分析汽輪機高壓遮斷模塊實驗回路節(jié)流孔帶壓在線堵漏的方法。

1.簡介

某廠汽輪機為東方汽輪機廠引進日立技術生產制造的超臨界壓力汽輪機,型號為:N660-24.2/566/566,是典型的超臨界、一次中間再熱、單軸、三缸四排汽、雙背壓、純凝汽式汽輪機;最大連續(xù)出力為695MW,額定出力660MW;。該汽輪機采用復合變壓運行方式;汽輪機具有八級非調整回熱抽汽。

2、高壓遮斷電磁閥試驗功能描述

在高壓遮斷集成塊上有四個高壓遮斷電磁閥5YV、6YV、7YV、8YV及壓力開關PS4和PS5(現(xiàn)在有的機組以改為壓力變送器通過邏輯判斷送出PS4和PS5信號)。當進行5YV或7YV的試驗時,中間油壓將升高,壓力開關PS4發(fā)訊,表明被試驗的電磁閥已有效動作;當進行6YV或8YV的試驗時,中間油壓將降低,壓力開關PS5發(fā)訊,表明被試驗的電磁閥已有效動作。

3、事件背景

某廠#1 機高壓遮斷模塊試驗回路測試孔滲油給機組安全運行帶來的隱患,擬在機組運行中更換高壓遮斷模塊試驗回路測試孔堵頭,(該孔暫時安裝一塊壓力表)

4、處理過程

(1)辦理工作票,聯(lián)系值長及運行人員;

(2)強制“安全油壓低”(

(3)工作票期間運行不得進行5YV、6YV、7YV、8YV定期試驗,工作過程中與運行保持聯(lián)系,運行加強PS4、PS5開關狀態(tài)監(jiān)視;

(4)將高壓遮斷模塊試驗回路測試孔所安裝的壓力表投入運行,以便更換測試孔堵頭前判斷壓力值是否已安全泄壓;

(5)取掉8YV電磁閥線圈插頭,使8YV失電,相應的卸荷閥開啟,同時觀察測試孔壓力表示值是否回零(或已泄壓)、安全油壓是否正常,否則不得進行下步更換工作;

注:由于5YV、6YV、7YV、8YV高壓遮斷電磁閥采用“兩并-兩串”的跳閘回路,當其中只有一個電磁閥失電動作不會引起安全油壓消失(此種情況與定期試驗是等同的)。

(6)只有在確認試驗回路測試孔壓力表已泄壓的情況下,才能夠小心、緩慢進行壓力表取樣表管的拆卸工作,拆卸過程中必須嚴密監(jiān)視高壓遮斷模塊安全油壓力表,當出現(xiàn)安全油下降的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止拆卸并恢復;

5、結論

高壓遮斷模塊的安全、可靠性,對汽輪機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有著嚴重的影響。需要運行人員精心操作和認真巡檢、汽機點檢人員嚴格把守安裝質量、熱工檢修人員維護好 DEH 系統(tǒng)軟硬件,熟悉實驗過程以及其產生的衍生影響,才能消除由于泄漏帶來的危害。

參考文獻

[1] 《國產600MW汽輪機DEH系統(tǒng)說明書》.東方汽輪機自動控制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

第7篇:讀者言論范文

傳媒間的競爭說到底是奪取受眾的競爭,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理應在滿足受眾需要方面尋求突破。應當說,新聞評論在滿足受眾需要方面大有作為,通過如下分析不難理解這一點。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信息過載的網(wǎng)絡時代,也是一個原創(chuàng)和獨家信息匱乏的時代。不過,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網(wǎng)絡時代的新聞發(fā)掘"有時盡",信息的整合卻"無絕期"。所謂整合,就是通過信息的排列次序和結構形式的組合達到信息增值的目的。解釋性報道就是著眼于多種信息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相互關聯(lián),通過對龐雜信息的提煉加工再生出新的信息。不言而喻,網(wǎng)絡時代的媒體競爭將面臨著從"賣新聞"到"賣觀點"的轉變,新聞評論也是一種整合信息的方式,新聞評論是對新聞事件向受眾作闡釋與批評。搞好新聞評論,有助于滿足受眾對原創(chuàng)和獨家信息的閱讀需求,適應從"賣新聞"到"賣觀點"的轉變。

網(wǎng)絡時代是強調個性化的時代,網(wǎng)絡時代的受眾更加重視個性化傳播。因此,網(wǎng)絡時代的新聞傳媒形成、保持和發(fā)揚自己的個性,對它的生存發(fā)展是極為重要的。獨家新聞是最能體現(xiàn)媒體個性的傳播內容,一家媒體披露的獨家新聞多,自然就有了必讀性和不可替代性。與新聞報道相比,新聞評論更易于形成獨家。獨家新聞靠發(fā)掘,獨家評論靠闡釋,闡釋的觀點別的媒體沒有表達過。獨家新聞的發(fā)掘更多地依賴外部條件,獨家評論的闡釋更多地源自內部積累。顯而易見,新聞評論是黨報的強項,理應發(fā)揮新聞評論的優(yōu)勢,形成更多的獨家新聞,突出傳播的鮮明個性。

新聞評論將滿足受眾對新聞解讀的需求。瀏覽各媒體,因為新聞來源相同、內容雷同而缺少個性,其優(yōu)勢正在隨著個性的缺乏而弱化并漸漸失去。在這種情況下,受眾需要了解新聞,但更需要了解新聞背后的信息,了解新聞的意義,了解新聞的發(fā)展趨向,了解人們尤其是編輯部對新聞的態(tài)度。而新聞評論正是解讀新聞的重要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關于新聞的"消息"、"觀點",且是不可克隆、無法重復的,對受眾而言,評論是最具價值、最具判斷力的,也是最具有原創(chuàng)魅力的信息。誰為受眾提供了這樣高質量的關于新聞的觀點和信息,誰就會顯現(xiàn)出其個性,擁有獨特的新聞品牌,提升核心競爭力,走出新聞低質量重復的窘境。

若想打造殺手锏,黨報的新聞評論必須取得宣傳上的規(guī)模效應,零打碎敲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是絕對不行的,而只有經營好新聞評論專欄是取得這種規(guī)模效應的制度保障,這就提出一個問題,即我們所著力經營的新聞評論專欄以刊發(fā)什么品種的新聞評論為價值取向。通常,黨報新聞評論可分為大型言論、中型言論、小型言論三個層次。社論、評論員文章屬于大型言論,300字左右的署名小言論屬于小型言論,而千字左右的署名言論屬于中型言論。小型言論篇幅短,論題單一,議論只能點到為止,思想展不開,難于對較重大厚重的題材發(fā)表議論。大型言論雖然權威分量重,但由于目前新聞體制及大型黨報言論體例等原因,多屬"命題作文",具有黨委政府代言人性質,也不便于對讀者所普遍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隨時發(fā)表觀點或態(tài)度,因為讀者習慣于把黨報大型言論發(fā)表的觀點或態(tài)度視為黨委或政府的觀點與態(tài)度。這就是說,黨報大型言論的運用領域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打造殺手锏方面與小型言論一樣作為不大,只有黨報的中型言論有所作為,因為它不具有兩者的短處,卻具有大小型言論的長處:篇幅較大,承載的思想含量大,對復雜厚重的思想觀點能從容展開,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由于系署名言論,不具有官方背景,發(fā)表言論束縛較少,自由度大,能伸展開拳腳,對各類讀者關注的問題均能發(fā)表議論,而且寫法靈活,容易形成不同風格,等等。

第8篇:讀者言論范文

毋庸諱言,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地方理論版囿于這樣一種思維定勢:理論版是權威的施教者,受眾是被動的閱讀者。理論編輯則囿于這樣一種角色定位:我們說的是真理,受眾必須去接受。正是受到這種思維定勢和角色定位的束縛,理論宣傳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大打折扣。

焦作日報的理論宣傳在破除固有的思維定勢和角色定位束縛上作了一些嘗試。筆者認為,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黨報理論宣傳也要做到雅俗共賞。實現(xiàn)雅俗兼顧,也就是說要實現(xiàn)報紙理論宣傳的指導性與可讀性的有機統(tǒng)一。雅,即指導性,這是報紙理論宣傳的本質特征;俗,即可讀性,這是增強理論宣傳效果的基本要求。只有尋找到這二者的有機統(tǒng)一的途徑和方法,才能真正有效增強報紙理論宣傳的效果,雅俗共賞,讀者受益。

滿足受眾參與的需求,給受眾搭建一個發(fā)表言論或傾聽“聲音”的平臺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fā)展和經濟全球化快速推進的今天,紛呈不絕的新觀念、新問題使人目不暇接,每天發(fā)生的事件都讓人思索回味,人們的思想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想法和認識,而且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現(xiàn)實的理性的態(tài)度,冷靜地思考和觀察著面臨的、發(fā)生的和將要發(fā)生的各種問題,特別是對那些同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社會生活緊密相連的種種問題有著刨根問底的強烈欲望。受眾的這種欲望。正是報紙理論宣傳開展服務、大顯身手的地方。報紙理論宣傳的服務就是對人們實踐活動的理性思考,在思想認識、觀念養(yǎng)成上提供服務,不僅要講是什么,還要講為什么,回答讀者的疑問。當前報紙《新聞時評》等專欄的興盛,從一個側面可以說明:“觀點時代”已經到來,受眾早已不再局限于單純的新聞接受,而更愿意發(fā)表或傾聽“聲音”?!督棺魅請蟆防碚摪骈_辦《論壇》專欄,就是順應這一時代要求,適應讀者的需求,給讀者搭建一個發(fā)表言論或傾聽“聲音”的平臺,讓讀者說話,發(fā)表見解,傾吐心聲。

開辦《論壇》專欄,關鍵是組稿?!督棺魅請蟆防碚摪嬖谶x稿方面既兼顧雅,又兼顧俗,既有“陽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因為報紙不是獨立于社會之外的,理論從來不能離開地面。理論文章要發(fā),但不要都是“陽春白雪”,離開了地面,受眾不愿意看。所以,不管是誰寫的評論文章,只要文章具有思想性、科學性、指導性,能以事說理,反映積極向上的思想觀點,不管是褒揚人或事,還是批評人或事,可選取編發(fā)文章的精華觀點,使受眾能從中閱讀到各界人士發(fā)言的“聲音”。

同時,《論壇》刊發(fā)的評論文章要反映民生問題、時政問題,既要保持言論宣傳與新聞報道一樣具有新聞性,又要注意把握二者的不同個性。新聞言論的主要特點是議論說理,重在把道理寓于“新近發(fā)生的事實”(新聞)之中,用理論闡明新的事實,說出新的道理,實現(xiàn)言論新聞化和新聞理論化的統(tǒng)一。新聞則意味著時效,言論的新聞性一旦凸顯,時效性就增強了,對受眾的吸引力、感召力也就相應增強了。《焦作日報》理論版在重大問題上敢于發(fā)言,圍繞就業(yè)、就醫(yī)、教育、醫(yī)保、住房、股市、環(huán)保等民生問題,組織編發(fā)了大量評論文章,起到了解疑釋惑、穩(wěn)定人心的作用。

《焦作日報》理論版還及時緊跟、跟進焦作市委、市政府開展的中心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圍繞確立“工業(yè)強市”形象、叫響旅游名市品牌、大力加強節(jié)能減排、新農村建設、創(chuàng)建國家衛(wèi)生城市、開發(fā)“四大懷藥”等中心工作,組織刊發(fā)新聞評論和心得體會文章,宣傳市委、市政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任務、要求。十七大召開后,《焦作日報》理論版開辦了《學習十七大精神筆談》欄目,給讀者搭建了一個談心事、談學習、談收獲、談見解的平臺。

滿足受眾求新求知的需要,尋找理論宣傳與理論研究的最佳結合點

《今日美國》的編輯經常告訴記者,遇到一個新聞事件。你必須問自己:用什么樣的新聞方式進行報道?用什么樣的新聞意識、理念進行報道?基于這種理念,我們也在思考:作為地市級黨報,應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最新的理論動態(tài)宣傳,尋找理論宣傳與理論研究的最佳結合點,讓受眾能“傾聽”社會各階層人士對民生問題、時政問題的最新評論,進而在理論層面上實現(xiàn)雅與俗的對接結合、“上層”與“下層”的對接結合。在尋求這個結合點上,《焦作日報》理論版進行了嘗試:開辦《新論選登》專欄。

《新論選登》專欄,就是從報紙雜志上摘編國內學術界專家、學者的最新理論研究動態(tài)和時政言論進行刊發(fā),這類文章要具有理論上的權威性、思想性,而且視角新穎、觀點獨到。但是在摘編文章時應堅持理論研討無、理論宣傳有分寸的原則,把社會效果始終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說,摘編文章要從有利于生產力的解放和發(fā)展、有利于先進文化的發(fā)展、有利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團結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大局角度,去辨別和取舍最新的理論動態(tài)和時政言論。

另外,選稿要突出可讀性,就是說《新論選登》專欄的文章在內容上要為讀者所喜聞樂見,要在滿足讀者需求的過程中履行教育、引導、提高讀者的思想認識和覺悟的職能作用,要有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既有指導性,又有可讀性,使理論宣傳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讀之受益、讀之管用。

《焦作日報》理論版摘編的新論文章在可讀性方面突出了以下“四性”:一是針對性,就是針對受眾需求的信息,及時刊發(fā),猶如雪中送炭;二是實用性,著眼于為受眾服務,不僅釋疑解惑,還給予鼓舞和勇氣;三是知識性,就是理論文章的知識量要大,使受眾能開闊思路,加速知識的驟增和更新;四是藝術性,就是文章要美,寫作技巧和表現(xiàn)手法新穎,能啟人聯(lián)想、引人入勝,讓人回味無窮。十七大召開后,《焦作日報》理論版及時刊登了十七大報告的新觀點、新提法、新表述及十七大詞典等。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建設”到“發(fā)展”、“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納入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翻兩番――由“總量”到“人均”、“生態(tài)文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變?yōu)椤稗D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等。

強調視覺效果,讓理論文章好看耐看,吸引眼球

報紙新聞,其實就是視覺新聞。受眾的視覺意識改變了編輯們組織報道的思維方式。理論版如何在文章形式、版式上求新?如何在視覺上悅目、引起受眾視覺上的興奮和閱讀興趣呢?除了理論文章內容方面的要求,從表現(xiàn)形式看,就是要求文章語言散文化、體裁多樣化、版面精美化。比如,可把抽象、嚴謹、厚重的學術概念轉換成形象、生動、活潑的具體詞匯來表達,文章寫起來如行云流水,讀者讀起來似江河放舟,能在輕松閱讀中捕捉知識、在愉快中解讀學問。

《焦作日報》理論版堅持不以文章的長短、選題的大小和作者職位的高低論分量,大膽采用受眾喜歡又適合理論宣傳特點的諸如訪談、評論、調查、述評、摘編等體裁的文章,使文章表現(xiàn)形式從單一變?yōu)槎鄻?,生動活潑。文章盡量壓短,一般在1000字以內,只要能闡明道理就行,因為文章太長了讀者在心理上很難接受,也對不起讀者的閱讀時間,畢竟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過剩而時間短缺的世界里。

一張好報紙需要好品相。版式設計決定了報紙產品最終面對市場時的視覺形象,即所謂賣相,更進一步講就是品相。為追求一個好品相,《焦作日報》理論版注重修飾“邊幅”,版式不是“傻、大、黑、粗”,板著面孔,而是“淡妝濃抹總相宜”,具體做到了以下兩點:一是在組稿方式上下工夫。以開辟言論小專欄、組織座談會發(fā)言摘要、編發(fā)心得體會等形式,將文章進行集納式編排,既造成了版面強勢,又能使受眾有選擇地閱讀。二是版式上突出個性特色。版式是報紙的第二種語言,在新聞內容同質化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只有在版式上制造差異,才能吸引受眾的眼球。

第9篇:讀者言論范文

中國是文明古國,在文明傳承中,人們形成了一定的閱讀習慣,繼而形成一定的閱讀心理,“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是中國讀者閱讀心理的真實反映,《紅樓夢》、《三國演義》和其他章回小說,在章末的吊人胃口之語,可以說是這些名著贏得讀者的“雕蟲小技”之一。讀者的“后知欲”和作者的“下回分解”,是“心理”與“小技”的關系。掌握了這般“小技”,作者就能牽著讀者走。

以上所言是文學,其實報紙新聞也一樣,都繞不開閱讀心理,既然如此,在新聞制作供應中搞“下回分解”,乃是贏得讀者之舉。章回小說中的“下回分解”,對應于報紙新聞,便是“新聞追蹤”。隨著版面的增多,廣州日報的服務意識增強,其新聞追蹤的意識和力度前所未有。以2009年11月 25日廣州日報為例,A8版的頭條《新興礦難18礦工家屬簽補償協(xié)議》,這篇稿屬于新聞追蹤,A15評論版的三篇稿《應為遇難礦工開追悼會》、社評《規(guī)避留學風險要把好三道關》、專論《糊里糊涂的校長實名推薦制》也是新聞追蹤,報紙所追蹤的新聞事件,是讀者所欲了解的事件及其新的進展,當一則追蹤新聞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時,報紙便完成了對讀者心理的契合。按照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再追蹤、再契合就有可能反復進行下去了。

新聞追蹤的幾個斷面

新聞追蹤的涵蓋面越廣,報紙讀者的涵蓋面就越廣,廣州日報的新聞追蹤,在時間銜接上是日日不間斷,在內容安排上廣及各種追蹤類別,在版面安排上不拘于要聞版、都市版、評論版、專版,而且追蹤的勢頭各不相讓,以下是新聞追蹤的幾個斷面:

l.本地新聞追蹤。這是新聞追蹤的重頭戲,地方黨報追蹤本地新聞是理所當然的,是對讀者負責的表現(xiàn),也是吸引讀者的必然要求。2009年11月4日,廣州日報頭版頭條刊出《105歲殘疾婆婆晚景堪憂,兒孫有心力薄誰來幫一幫》的新聞,大篇幅介紹了黃婆婆的身體狀況、連遭不幸的經過、家人的情況等,配發(fā)照片及制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次日,廣州日報又對該事件進行追蹤,報道了有關部門及社會各界人士資助黃婆婆的情況,新聞追蹤延續(xù)了4天。

2009年11月12日A19版邊欄頭條《醉駕警官或丟飯碗,“白襯衫”身份未明》,是對11月9日A17版頭條《酒后駕O牌車撒野,叫囂我是“公務員”》一稿的追蹤。12月4日都市調查版頭條推出《黑中介承包太平間,趁你斷氣“宰一刀”》,對廣州殯葬黑中介進行曝光,引起良好反響,12月7日A15版又對該新聞進行追蹤,推出《一醫(yī)院職工向本報揭殯葬中介承包醫(yī)院太平間黑幕,黑太平間不買壽衣就扣遺體》報道,調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接著,報社又獲得讀者的舉報線索,12月8日A20版頭條推出《三甲醫(yī)院太平間老職工“曝家丑”,殯葬黑中介四宗罪,一個死亡信息100元》。這組追蹤報道將殯葬黑中介及太平間里的黑幕層層揭出,把這個行業(yè)的利益鏈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報紙的影響力在不怒而威的行動中產生。

以上諸例都是對發(fā)生在當?shù)氐男侣勈录淖粉檲蟮?這類報道在廣州日報每天的新聞中所占比例最多,是記者、編輯們最為關注和著力的。

2.國內重大突發(fā)事件追蹤。國內重大突發(fā)事件是讀者很想了解的新聞點,誰能及時報道突發(fā)事件發(fā)生的經過,及時給讀者解答事件的原因,誰就能贏得讀者,廣州日報對國內重大突發(fā)事件的關注和追蹤,可謂反應敏捷而又“斬獲多多”。2009年11月12日,山東威海發(fā)生旅游車墜海事故。廣州日報于次日刊出《天雨路滑旅游大巴墜橋入海廣東游客6人生還13人遇難》的新華社通稿后,當天即派出記者前往威海采訪,先后刊發(fā)了《落水何姨臨淵不懼協(xié)救3人》等5篇追蹤報道,將廣東游客的遇難、獲救經過以及善后事項一一給讀者告明。僅隔10日左右,11月21日凌晨黑龍江發(fā)生鶴崗煤礦瓦斯爆炸事故,廣州日報11月22日刊發(fā)了綜合稿,即日派出記者前往事故現(xiàn)場,于12月23日至26日,刊發(fā)了4篇追蹤報道。對這兩個突發(fā)事件的追蹤報道,反映了該報的一個出發(fā)點:廣州人關注的(接近性)要報,國人關注的也要報,不能只關心接近性,而讓關心國內大事的讀者失望。這還是一般的國內重大突發(fā)事件追蹤,像汶川大地震這樣的突發(fā)事件,廣州日報的追蹤,時至今日還在進行,不但在新聞報道上見功,還在募捐救災上出了大力。

3.國際國內熱點新聞追蹤。突發(fā)事件讀者關注,國際國內熱點新聞人們也是很關注的,對此,廣州日報亦不惜力。2009年9月4日,國務院總理去北京三十五中聽課,9月7日廣州日報采用了新華社通稿――《在北京三十五中調研時強調,重視不重視教育首先要看教師地位,保證教師工資不低于公務員》,還配發(fā)了聽課圖片。對于這樣的熱點新聞,采編人員沒有輕易放過,而是反復研讀,又從新華社發(fā)的照片中發(fā)現(xiàn)了新聞。9月8日,廣州日報推出追蹤報道――《“溫總理與學生一起上課”圖片中只有總理坐姿端正引熱議(副)學生仔坐不直危害健康,成年人坐不正怎當表率(主)》,這個追蹤將學生坐姿與成年人考試坐姿進行對比報道,有說服力,影響力極大。

2009年12月14日,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在集會演說時遭襲,12月15日,廣州日報在A3版頭條位置刊發(fā)《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遭突襲鼻折牙飛,一醒來就要看報》一稿,整個報道占據(jù)半個版面,信息量很豐富,十分吸引讀者。12月16日,又在A10版以頭條刊發(fā)《襲擊者向老貝道歉,稱為自己“淺薄、怯懦、輕率的行為”感到后悔》。這兩篇報道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人手不釋報。

2009年11月上旬,舉世關注的哥本哈根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預告消息發(fā)出后,這個會議即成為國內外媒體關注的熱點。從那時開始,廣州日報就對該話題進行追蹤,先后推出“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特別報道”、“即將消失的版圖”等系列報道,這一次跨國采訪,凸顯了廣州日報的獨特影響力。

4.新聞言論追蹤。推出消息、通訊是報紙客觀向讀者提供新聞的活動,而新聞言論則是報社影響讀者,對新聞事件發(fā)表看法,從而形成報紙影響力的活動。兩者互相呼應,可以增強讀者對“新聞報道”的關注度。正因為如此,廣州日報在編輯實踐中,加大了新聞言論追蹤的力度。2009年11月23日和29日,在對黑龍江鶴崗礦難進行追蹤報道的同時,該報發(fā)表了兩篇新聞評論《治理礦難需要整體性的省思》、《“國企安全論”也是一種安全隱患》,言辭犀利,讓安全生產管理者聞之警醒。12月9日A3版對湖南湘鄉(xiāng)育才學校踩踏事件進行報道之后,12月10日AⅡ7版發(fā)表社評《從踩踏事件反思安全教育》,新聞和言論一前一后緊緊抓住讀者。12月10日,該報對農民工甲流棄兒進行首次報道,之后連續(xù)追蹤,并于12月11日配發(fā)快評《政府救助不能等弱者上門》(A3),12月12日配發(fā)評論《甲流男童被遺棄背后之痛》(A11版)、《是什么讓父母選擇了放棄》。這些評論分析了事件的根源,也對政府如何應對此類事件提出了建議。言論追蹤既是對消息、通訊追蹤的補白,又是對消息、通訊報道的深化,它既可以靈活地為報紙牽住讀者,又能滿足讀者的閱讀需要,言論追蹤如今成了吸引讀者的手法之一。

新聞追蹤的運作模式

整個報社如何運作新聞追蹤?從廣州日報社的實踐來看,主要是循著如下軌跡:

1.決策層有明確、高端的戰(zhàn)略定位。根據(jù)廣州日報所處的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報社提出了廣州日報人的追求:“有人類生活的地方,就有我們的目光;有重大新聞的地方,就有我們在現(xiàn)場;有眾說紛紜的事件,就有我們的觀點?!币獙崿F(xiàn)這個高端的戰(zhàn)略追求,沒有新聞追蹤是無法完成的。換言之,新聞追蹤是實現(xiàn)報社戰(zhàn)略要求的必然選擇。

2.操作層面有切實可行的采編戰(zhàn)術原則。為實現(xiàn)上述戰(zhàn)略要求,廣州日報采編部門推出了“新聞專題化,報眉獨立化,報道系列化”的采編原則,其中報道系列化就是要求進行新聞追蹤,對人們關注的新聞事件進行延伸報道,從而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使他每天關注報紙。

3.“一日兩會”落實新聞追蹤。有了高端的戰(zhàn)略定位和獨特的戰(zhàn)術原則,關鍵還要抓落實。報社堅持每日中午的采前會和下午的編前會制度,在這兩個會上,“發(fā)現(xiàn)”和“追蹤”是主題。所謂“發(fā)現(xiàn)”就是解決“今天發(fā)生了什么新聞事件”這個問題,所謂“追蹤”,就是解決“昨天的報道今天做何延伸”的問題。會議對記者的一個個報題進行“會診”,新聞追蹤最終得以落實。

4.落實獎勵制度助推新聞追蹤。廣州日報的評稿制度,明確規(guī)定了各等級稿件的獎勵額度,每周三次評稿會評定整個周的好稿。此外,部門還根據(jù)實際情況對記者進行獎勵,今年9月份,廣州日報政文部對“聽課照片只有總理坐姿正”報題者和寫稿記者進行了獎勵。?

新聞追蹤出影響力和競爭力

報紙的影響力決定報紙的生命。廣州日報在提升報紙影響力的努力中,舉措頗多,但是通過新聞追蹤擴大影響力,是諸多舉措中作用最大的。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