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小學德育的原則范文

小學德育的原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德育的原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德育的原則

第1篇:小學德育的原則范文

本文就加強小學班級管理的原則與策略談談我的膚淺看法。

一、加強小學班級管理的基本原則

班級管理的基本原則是我們在班級管理中必須遵守的基本指導思想和要求。按照綠色成長計劃的要求,我們設計班級管理的基本原則,目的在于指導自主參與型的班級管理。

1.班級管理制度化

在班級管理中,根據“學生守則”、“教學常規(guī)”、“行為規(guī)范”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通過制度化管理,強化學生的法規(guī)意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制度管理,要力求科學。此外,要處理好制度管理與班級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的關系,逐步建立一種新的班級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以構成動態(tài)的班級管理系統(tǒng)。

2.班級管理主體多元化

在班級管理中,不僅強調班主任在管理中的主導作用,更需讓全體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去,成為班級管理的主體。倡導把教室還給學生。

3.班級管理民主化

班級管理要“兩手抓”,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著手創(chuàng)立良好的班級文化。班級文化像“水”,學生像“魚”:學生在民主、平等、健康的班級文化氛圍中,會表現出一種愉快的心情、積極進取的精神。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的教育氛圍,提倡師生之間互相尊重,培養(yǎng)學生的民主精神是班級管理中的一頊重要任務。

4.班級管理個性化

注重完整性、尊重個性差異、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重要理念,在班級管理中要提供和造就一種以人的發(fā)展為中心的教育,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意識、自主精神、創(chuàng)新性學習能力,是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的重要原則。

二、加強小學班級管理的策略

1.德育工作是班級管理的首要工作

從心靈入手去做德育工作,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學生是受教者,處于主體地位;老師是施教者,處于主導地位。但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來自每一位老師的教育,他們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各種意志品質的活生生的人,到四、五年級時,他們覺得自己長大了,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主張,更不樂意去做那些違背自己意愿的事。只有從心靈入手,才會迎刃而解。銘記“親其師,信其道”的古訓。我們老師要策略地先“親”后“信”,放下架子,將心比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還有什么不能溝通的呢?教師要從實際出發(fā),既嚴格要求,又不用條條框框去卡學牛,應從心靈入手,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融入他們的思想,走近他們的生活,以幽默含蓄的情理說教取代生硬粗暴的批評懲罰,學生認可你、親近你,師生融洽和諧,班級的管理工作就會得心應手。

2.培養(yǎng)班級正確輿論與良好的班風

班級風氣是評價一個班主任工作成績好壞的依據。一個班級有正確的輿論與良好的班風,能影響每個學生的心理,制約每個學生的行為。正確的輿論是一種無形當中的巨大的教育力量。班風是反映一個班級精神面貌和教育質量的重要標志。培養(yǎng)一個團結友愛、奮發(fā)向上、紀律嚴明的良好班集體,是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基礎。良好的班風一旦形成,對學習和生活在這個班級中的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有著強大的感染力。良好的班風應該是衡量學生良好文明素質的重要尺度。

3.發(fā)揮班級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

有威信、有能力的班干部對班集體的建設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班級管理中,及時發(fā)現和培養(yǎng)好班干部,是管好班級的重要手段。小干部對班集體有著“以點帶面”和“以面帶面”的作用,他們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因此,唯有慎重地選拔和培養(yǎng)干部隊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漸從繁重走向簡單與輕松。班主任對班干部的培養(yǎng)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第一,大力表揚干部優(yōu)點,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幫助班干部樹立威信;第二,在鼓勵干部大膽工作,傳授工作方法的同時,要更嚴格要求他們個人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以點帶面”的模范帶頭作用;第三,培養(yǎng)干部團隊的協作精神,通過干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康的輿論導向,帶動整個班集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以面帶面”的具有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的班集體。

4.以常規(guī)訓練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控能力

第2篇:小學德育的原則范文

一、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提問的原則

(一)有效提問的啟發(fā)性

提問是引發(fā)學生思維的出發(fā)點。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提問應是經過認真推敲,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的。內涵豐富些的提問能引起學生主動探索,能誘發(fā)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有效的提問不但要能啟發(fā)思維,還能激發(fā)想象與聯想。

(二)有效提問的合理性

有效提問的難易程度要合理。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出正確的估計,并在此基礎上把握提問的難度要求,恰到好處地提出問題,此外,要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有的放矢進行提問,知識從“哪”提,向誰“提”,防止出現提而不動,啟而不發(fā)的局面。

(三)有效提問的針對性

閱讀教學中有效的提問,要能針對全體學生。心理學常識告訴我們,和諧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師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真誠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關心、幫助每一個學生,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和獲取成功的可能。

(四)有效提問的目的性

能幫助實現閱讀教學目標的提問才是有效提問。閱讀教學的提問必須緊扣教材訓練要點及文章精彩之處。要能引導學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關鍵,從而很快突破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當然,老師根據課堂的變化調整提問是可以的,但不應是沒有準備的隨意提問。這就要求老師要很好的處理課前“預設”和課堂“生成”的問題。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

(一)把握提問時機

在閱讀教學中,有效的提問要把握提問時機。要結合閱讀教學的進展及變化組織提問。提問時機要和閱讀教學的需要及其視角吻合。提問最好在學生有一定的想法、有疑問而苦于不知怎樣表達時提問;在學習到重點、難點或需要追根求源的地方提問;在學生找不到突破口,思路無頭緒時提問。這時的提問能引起思維,突出閱讀重點,解決閱讀難點,找出事物的本質與根源。

(二)考究提問方式

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問的方式多種多樣,老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學生情況作出最有效的選擇。提問的語句要簡單明了。問句不能太長,若太長,往往不容易使學生知道問題的重心在何處。問題的內容要簡單。每一個問題只能包含在一個中心意思,使學生容易回答。問題的措辭要明白,使學生聽懂問題,不至于產生誤解。

(三)確定答問對象

在閱讀上,學生因為知識水平,生活經歷,文字理解等方面的因素,對文章某些內容或詞句的感知、理解程度不同。因此,確定答問對象時應遵循普遍性原則,先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的學生都帶著問題去思考,等學生思考之后再指名回答。讓他們通過回答問題產生成功的,激發(fā)其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四)安排候答時間

候答是指從教師提出問題、指名回答到學生說出答案經歷的時間,其本質是一種教學等待。教師具體安排候答時間時,一要考慮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學生的學習基礎及問題的性質等情況。候答時間一般應控制在1分鐘左右比較適宜。二是減少重述。過多的重述容易使學生不認真聽講,產生期待教師再說一遍的不良習慣,還可能干擾學生正在進行的思維活動。

(五)提高理答技能

理答是教師對學生答問結果及表現給予的明確、有效的評價和指導,其實質是教學信息的反饋。教師理答的態(tài)度及行為方式,對學生答問的質量與積極性有直接影響,是閱讀教學中有效提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理答時,教師一要注意傾聽、尊重學生;二要注意期待、信任學生;三要注意鼓勵、賞識學生;四要注意寬容、理解學生。要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批評;多一點引導,少一點給予。

(六)培養(yǎng)“問題”意識

第3篇:小學德育的原則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功能;評價原則

教學評價作為教學工作的內容之一,是對教學結果及成因的分析過程,通過了解分析教學情況,對其成效和缺陷、矛盾和問題作出判斷,不僅對教學過程有監(jiān)督和控制作用,還起到一定的調控功能,因為評價的結果作為反饋信息,可以成為師生調整教與學的行為的客觀依據,教師據此修訂教學計劃、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指導;學生據此變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自覺性。教學評價是如此的重要,但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少老師出于各種原因,淡化甚至忽略了教學評價,我們在此著重探討小學語文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原則和方法,以期能夠有效促進小學語文教學。

一、評價主體三位一體

從學生、教師和觀教者三個角度進行評價,可使評價的主體結構相對科學,至少有了兼聽之“明”。

1.學生的評價。沒有學生參與評價,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缺陷。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的教學歸根到底是為了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而有沒有發(fā)展,學生自己最清楚。其他人的感受,對學生來說只是外在的東西。

當然,學生的評價可能粗糙凌亂,但通過引導,會逐漸具體、清楚,有的還會非常獨特。引導可以分層遞進:最低層次是感性的評價,如自己喜歡或不喜歡這位語文老師或這位老師教的語文;第二層是自己有沒有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是否得到了某些有益的指導;第三層是自己有沒有掌握新知識;第四層是自己能不能運用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第五層是語文老師的教學是否有感染力、啟發(fā)性和激勵性,自己是否開始自覺涉足更廣泛的語文世界;最高層次是自己和老師還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至于方式,當場提問學生、即席問卷調查和分層書面檢測比較簡捷有效。

這樣的評價,真正給了學習主體評價的權利,可促使學生對課堂教學進行課后的思考、發(fā)現和探索,因此而進行的歸納和演繹等多元思維,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利于教師教學的完善與提高。

2.教師的評價。當局者可能“迷”,教師教后都非常希望知道:自己為什么沒有達成教學目的,怎樣可以達成教學目的,用什么更好的方法走向更理想的教學境界。

過去,教師上完課后不能談自己的體會,只有聽別人評價;當一部分評價與自己相抵觸時,也不能申辯,更不能反駁。因此,評價成了沒有教的主體參與的受審性活動,或成為形成圖解某種思想、教法、成果的虛假贊美劇。

最低層次是感性的評價,自己覺得怎樣,有沒有達成教學目標,有沒有贏得學生的喜歡,是否喜歡教這些學生;第二層是自己是否比以前更了解學生的學習與思維;第三層是自己是否激活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和身心資源,并有效地學習了新的知識、發(fā)展了語文能力;第四層是有沒有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完善或改進了教法;第五層是自己有沒有在言語實踐中與學生產生心智、情感的共振,學生是否開始自覺地追求課外語文讀寫;最高層次是自己和學生還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

這樣,最有權評價自己勞動成果的教師有了審視和解釋的機會,評價成了教學相長的良機。

3.觀教者的評價。旁觀者要“清”,要知道師生最反感甚至厭惡的是自己的教和學被評得左一個不當,右一個不是,但最后也不明白怎樣改進才好。因此,觀教者一定要聽取執(zhí)教者的簡介與自我反思。

最低層次也是感性的評價,觀教者自己覺得怎樣,有沒有發(fā)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是不是覺得成功達成了目標,最好不要只有觀點,沒有實例與必要的分析論證;第二層是執(zhí)教者有沒有基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設置明確而有層次的教學目標;第三層是執(zhí)教者有沒有否充分開發(fā)與運用學生的身心資源,給予學生大量的語文學習機會,學生學到了什么新東西;第四層是執(zhí)教者有沒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性資源和資力優(yōu)勢,運用成熟的或創(chuàng)新的教法,解決了各種教學問題;第五層是執(zhí)教者有沒有引發(fā)學生與自己實現心智、情感的共振,有沒有享受到教學帶來的愉悅體驗,實現了教學相長;最高層次是學生、教師和觀摩研討三方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總之,課堂教學評價旨在讓教師明確還可以用什么更科學的理論、方法或手段把教學提升到更理想的境界。

二、評價體系以學為中心

重視“怎樣教”和“教會了什么”沒有錯,但教學的重心是教導之中的學,“怎樣學”和“學到了什么”才是核心。因此,探討怎樣以學為中心進行課堂教學評價很有必要。

核心目標是學生的語文能力(一項或多項)是否得到了真正的發(fā)展。這一部分可占5%。

選用的教學內容是否順應了學生身心發(fā)展、激發(fā)了學生積極思維、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有沒有創(chuàng)造性開發(fā)、整合使用教材資源。這一部分可占10%。

教師是否依據學生的需要及具體學情機智地選擇內容、工具與方法,如長文短教、深文淺教、精講多練;機智地使預設和生成的內容有機結合,有創(chuàng)意地進行教學;是否創(chuàng)設了引發(fā)學生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氛圍;有沒有給學生實踐、思考、討論的時空;問題的設計有沒有層次和邏輯,全體學生是否都參與并得到了個性化指導;所有學生是否都能在最近發(fā)展區(qū)”摘到果子。當然,還要關注教師語文功力扎不扎實,如言語清晰、流暢、精練、生動,有親和力和感染力,文字端正美觀,板書富于啟發(fā)性。這一部分可占30%。

學生是否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有沒有以自己的實際言行形成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豐富了學習資源;是否有效地進行了自主學習思考與合作探究交流;有沒有經歷了必要的學習過程、體驗了具體的學習感受,如主動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研討問題和解決問題;是否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發(fā)展了語文能力。這一部分可占40%。

發(fā)展具體語文能力的目標是否達成;各層次的學生有沒有都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效果檢測反饋是否良好。這一部分可占15%。

這里特別強調“學”的原因在于“學”是學生語文能力發(fā)展的內因,教則是外因,教的唯一任務是促進學的真正發(fā)生。因此,必須以學定教,以學評教,以學促教。

三、注重評價本身的邏輯性

第4篇:小學德育的原則范文

【關鍵詞】德育工作 績效認定 改進

班主任從事的管理、教育工作特別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會影響一所學校的命運與前途,更是“百年樹人”的根基。在現實中,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績效意義重大。

一、中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績效的認定和評價標準

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領路人,班主任要成為中小學生的人生導師?!?/p>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績效的認定

筆者認為,工作績效就是從事某一項工作取得的成績和功效。近年來,國務院決定對社會一些行業(yè)實行績效工資,工作績效成為一個很“熱”的詞語,尤其是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實行績效工資,更是引來很多的波瀾。在不少地方,很多學校關于績效的認定是模糊不清的,與此而來的績效工資也在不少地方成為不和諧、不穩(wěn)定的因素。

所以,對班主任德育工作績效的認定和評價也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筆者想就此提出一些拙見。

1. 班主任工作復雜、煩瑣,在目前教育形勢下,也是難做的。

現在,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來自家人特別是家里老年人的溺愛,養(yǎng)成他們不好的性格、脾氣;一些家長價值觀念存在問題,例如重智育輕德育,功利心理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受快節(jié)奏的社會影響以及鋪天蓋地的影視作品、音像、各種“流派”書籍的影響而產生的多重性格情緒等等,班主任相當于保姆、父母、家長、心理輔導師,教書也還是分內事。這就要求我們能夠認識班主任工作的辛苦。

2.班主任德育的工作績效認定。

班主任德育工作績效高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認定:

學生的精神面貌。在一個班級中,學生每天都能保持高昂的精神,面帶笑容,在學習方面,課間操方面,課外活動方面,顯示活潑、輕松、自信。顯然,這個班級是一個優(yōu)秀的班級。

學生的品德素質。在一個班級中,打架少,沒有“小偷小摸”現象,拾金不昧、拾物不昧人多,尊敬老師,學生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多數人能自覺遵守班紀校規(guī),沒有較大違紀行為。這樣的班級應是優(yōu)秀的。

學生的自主管理和活動能力。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沒有學生的參加,一切的管理都是徒勞的。管理能達到學生自主管理自己,學生參加一些集體活動能主動、大方、好學、自如。這樣的班級就是優(yōu)秀的班級。

達到以上三方面,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績效可以說是高效優(yōu)質的。

(二)班主任德育工作績效評價標準制定原則

由班主任工作的特點以及衡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因素可以得出,各學?;蚪逃姓块T,在制定班主任德育績效衡量標準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易粗不易細。對工作上具有指導性,有利于教師放開手腳,創(chuàng)造性從事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立足長遠和實效,不要用一些僵化條條框框束縛教師的手腳,也不要奢望立竿見影;(2)全面和動態(tài)評價。堅持全面評價,把單一的文化考試成績?yōu)闃藴兽D變?yōu)榫衩婷病⑺枷肫返?、活動能力、文化知識等綜合評價,并有持續(xù)性;(3)多重評價。對班主任德育工作績效評價,要多渠道進行,學生、學生家長的評價應加大權重,學生作為受教育的主人、主體,他們有深深的體會和感受,學生家長對孩子的變化是最關切,也是最敏感的,來自于家長的評價也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二、加強和改進中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

(一)從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班主任思想道德工作的實效性

1.加強師德建設,提高班主任個人德育素養(yǎng)。

師德是教師個體道德和職業(yè)道德的有機統(tǒng)一體,是教師人格魅力的核心內容。從事教師這個工作,就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和事業(yè)心,熱愛教書育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同時,班主任的工作,要靠他人格上的感召力。都需要班主任老師加強內在修煉。

2.勇于創(chuàng)新,改進教育方法。

(1)遵循科學管理原則,改進班級管理方法。班級管理要講究科學,要突出以人為本的原則,要堅持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思想文化,要綜合、靈活地運用多種管理方式,增強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2)提高教育管理藝術。班主任改進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藝術尤為重要。一是要注重情感投資,要充分了解、主動關心。二是要實施彈性管理,正確處理好“嚴”與“愛”的關系,以規(guī)范的言行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學校要完善各項考評激勵機制,推動班主任工作特別是德育工作上新臺階

引進激勵機制有助于激發(fā)班主任的內在動力,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全方位地做好班級工作。對那些全身心撲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上并取得顯著成績的班主任教師要充分予以表揚,不斷激勵。一是目標激勵。二是情感精神激勵。三是物質激勵。四是切實提高班主任工作待遇。

總之,中學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事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系學校的社會責任能否實現,關系到為祖國培養(yǎng)怎樣的下一代,重視提高其績效重要性無論怎么說都不過分。

【參考文獻】

[1]王武忠.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德”在何方?

第5篇:小學德育的原則范文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3―0073―01

導學案是經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定的,是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的,用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yōu)化發(fā)展的學習方案。這就要求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要轉變以前的教學思想,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注重培養(yǎng)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新課改這條路上,導學案已被我們語文教學工作者所接納和運用,筆者在實踐中嘗試,在反思中探索,對小學語文導學案的設計有了一些膚淺的認識,現與同仁分享。

一、導學案的設計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闭Z文課改就是要讓學生喜歡識字,喜歡閱讀,喜歡交際,對說話有濃厚的興趣。教師應想辦法讓自己設計的導學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使其長久保持。教師在設計語文導學案時,要想辦法讓學生動起來、說起來,讓導學案有一定趣味性。首先,要全面了解自己學生的學業(yè)狀況、興趣愛好,在導學案的設計過程中多點激發(fā)興趣的內容,以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基點,讓興趣帶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將枯燥乏味的導學案變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知識,使學生樂于完成導學案,從而做到因材施教。其次,導學案作為學生學習課文的路線圖,在重難點的突破過程中,設疑是相當重要的。設疑應考慮知識的層次性和個性的差異,導學導練要有適當的梯度,既要讓優(yōu)等生看到挑戰(zhàn),又要讓中等生看到激勵,還要讓學困生看到鼓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興趣學習,并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自主探究,獲取知識。鑒于此,教師要勤于學習,樂于鉆研,傾力實踐,在教法與學法的最優(yōu)化方面動腦筋、下功夫,精心設計,抓住語文教學的趣味性,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積極參與,用最大的能力去學習。

二、導學案的設計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為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在教學中占主體地位,語文課程必須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以促進其身心發(fā)展。導學案就是教師提供給學生做到自主學習的具體方案和平臺。筆者曾經沒有意識到導學案的重要性,課堂中雖然有小組合作學習,但大多數的討論是上課時即興提出的,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相當少,常常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但是在使用導學案后,確立了“教學生本”的理念,真正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將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課堂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堂不再全部是筆者的“天下”,講臺已經變成學生學習的舞臺。學生通過導學案,在預習過程中找到自主學習的方法,獲得部分知識,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切磋,人人參與,取長補短,這種學習方法更容易讓他們獲得新知。實踐證明:學案導學的方式確實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強化一課一得的效果,讓學生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能力、方法、習慣的價值體系。

三、導學案的設計要以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為依托

第6篇:小學德育的原則范文

【關鍵詞】安全性原則 小學體育教學 應用 研究建議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156-01

小學生的自制能力和防范意識較差,在運動的過程中易產生事故,造成一定的損傷。所以,需要教師嚴格管理小學體育教學,制定安全性防護原則,防止事故的發(fā)生,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一 小學體育教學中安全事故產生的原因

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1)小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較差,自身的身體承受能力和對抗能力較差,不能很好地運用保護技能。(2)體育設施自身的安全問題。教師在上課前未檢查體育設施的完整性,致使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突發(fā)事故,造成傷害。(3)活動欠規(guī)范。在課堂上,大多體育教師的訓練方式不科學,違背了教學大綱,導致活動難度和強度超出了學生的承受范圍。(4)很多其他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

二 安全性原則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在課堂教育中,做到未雨綢繆比緊急處理更重要。體育教學中安全性原則主要有以下幾點:

1.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大力宣傳安全教育

始終以“安全第一,教育第二”為教學原則,在體育教學中,多渠道加大安全教育的宣傳力度,在特定的時間或設置特定的課堂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的教育,創(chuàng)造安全氛圍??赏ㄟ^安全知識講座、校園廣播、學校電視臺、校園網、安全知識競賽、黑板報等形式來宣傳。有針對性、有計劃地豐富學生的安全常識,增強安全意識。

2.提高教師工作的責任心

體育教師的品德和事業(yè)心以及責任感對小學體育教學來說尤為重要,關系著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所以,要求教師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識,讓學生樹立安全意識的思想。如小學生在進行跑步訓練時,相互追逐打鬧,這樣易發(fā)生碰撞、摔倒等。再加上小學生身體虛弱,容易受傷。因此,教師在課堂訓練時要對學生批評教育,讓學生意識到不安全行為的嚴重性,避免事故的發(fā)生。

3.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專業(yè)技術水平

如果體育教師知識匱乏、能力有限則會導致事故的發(fā)生,因此,要求體育教師加強自身素質,提高業(yè)務水平和專業(yè)技能,在課堂上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嚴格按照體育課的規(guī)范來要求學生,使學生享受安全、有效的體育課。

另外,教師還需要掌握一些日常應急處理知識,如中暑、脫臼、抽筋和其他急性損傷等的處理方法。

4.在教學過程中緊抓體育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針對本次體育課的內容和學生的情況及學生的自身差異化進行設計,編寫詳細的備案,提高對課堂事故的預見能力,并核定合理的應對措施。對易發(fā)事故要有預見性和防范性,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的情況來制訂課時計劃,備課時將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寫在文案中,提高警覺性。同時教師對自己的授課內容要熟悉,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二,遵循體育課程的基本原則,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嚴格按照課堂標準所要求的內容進行教學,避免脫離教育大綱,超出教學難度。另外,在教學中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如在跳馬和單雙桿的訓練時,不僅要講明動作要領,還需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避免運動中出現肌肉拉傷或骨折等事故。

第三,開學第一節(jié)體育課就要將課堂紀律明確公示,嚴格要求學生,如上課時的著裝要求、站隊要求、場地紀律等。課堂教育不是課外活動,是有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必須有計劃地組織和安排學生的活動,嚴抓紀律,約束學生在課堂上的隨意性和自由性,保證學生在課堂上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在體育活動中,嚴格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不得在多個場地活動;觀摩體育活動時,切記交頭接耳、不文明或指指點點等不良行為。

第四,對動作要領教師要講解規(guī)范,科學合理地講解動作要領和理論知識,能降低事故的發(fā)生率。采用有趣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學生對課堂失去興趣更易產生安全事故。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在運動中注意力高度集中。

三 結束語

在小學體育教育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自身體育技能和綜合素質,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安全,將安全問題作為首要任務。所以,安全性原則在小學體育教育中的應用的研究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夏勤兆、駱秉全、陳麗萍.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實施愉快教育對提高小學生體育能力的初步研究[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4(2):73~77

第7篇:小學德育的原則范文

一、小學數學活動課的開設原則

原則之一 小學數學活動課,必須以小學生的個性要素得到發(fā)展為宗旨,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墩n程方案》對小學階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確的培養(yǎng)目標,這個培養(yǎng)目標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為體現小學階段性質和任務而設計的國家要求,也就是國家關于知識和能力的質量標準;另一方面是為體現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個性發(fā)展要求。落實到小學數學課,國家質量標準就是要求小學生具有初步的運算技能、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以及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四項,這個任務主要由小學數學的學科課(或者叫必修課)來擔當。至于發(fā)展小學生個性的要求,《課程方案》明確提出主要由活動課來擔當,其教學目標就是“增強興趣,拓寬知識,增長才干,發(fā)展特長”。有人會提出,這個要求在學科課所包含的實際活動中就能做到,或者開展課外活動就可以實現。我認為這是誤解。誠然,小學數學學科課所包含的實際活動,諸如觀察、實驗、練習等,也能培養(yǎng)學生某些個性要素,但它服務的目的不同,它只是為學科課的教學目標而服務的一種教學手段,是學科課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沒有具體教學時間的界限;而小學數學活動課應是以發(fā)展學生個性要素為首要目標的課型,每節(jié)課教學時間與學科課的教學時間相配合。還有,活動課也不同于課外活動:①活動課屬于課程的范疇,課外活動則是“在教學大綱范圍之外由學生自愿參加的各種教育活動的總稱”,它不屬于課程的范疇;②活動課有一定的結構性,它有特定的教學目標、內容和活動方式,而且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隨著年級的上升而具有層次性,而課外活動則沒有這種有序的要求;③活動課的設計和實施要具有一定的規(guī)范,那就是活動課必須有教學綱要和活動課指導書,并嚴格按此規(guī)范實施教學進程,而課外活動則不具備這個要求。

原則之二 小學數學活動課,必須淡化選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小學階段的教育是義務教育的初級階段的教育,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義務教育是國民教育,普及教育,平等教育,應當強調其普及性,淡化其選拔性。”這個要求不僅在小學階段的教育活動中要落實,更要在各科的教學活動中落實。學科類課程的教學活動做到人人受益,比較好操作,因為學科類課程所擔負的國家關于知識和能力的各項規(guī)定,由統(tǒng)一的大綱和教材所列舉,由國家規(guī)范的教學、考查等計劃予以落實和檢查。而活動課是以培養(yǎng)個性特征為標志的新課型,系統(tǒng)的操作硬件尚在建立之中,有一定的難處。但是,我們應當這樣理解:小學數學活動課所說的“人人受益”,不應當以分數、成績的提高來理解,應當從學生的個性要素得到發(fā)展予以解釋。從活動課參予程度講,不要像組織數學課外活動小組那樣,只允許少數數學愛好者參加,而應要求每個學生都參加。從活動課的課程設計講,在學科課為每個學生打好共同基礎的條件下,為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興趣愛好提供發(fā)展空間;從活動課的教學效果講,通過小學數學活動課,有的學生數學知識、能力和愛好都得到提高,這是受益。通過小學數學活動課,有的學生數學知識和能力提高不甚明顯,但是通過數學的櫥窗對觀察課外天地,觀察實際生活的興趣產生了,這也是受益。更有甚者,通過小學數學活動課,雖然沒有引起學習數學的興趣,但這種活動課教學嘗試在學生記憶中留下思維印象,能成為今后處理問題的一種思維參考,這也應該說是受益。縱或阻塞了他們對數學的愛好,但通過小學數學活動課促使他們去愛好其它學科,也同樣屬于受益之列。一言以蔽之,小學數學活動課的受益,就是指小學生的個性要素,主要指興趣和情感,通過數學的載體而得到發(fā)展。

原則之三 小學數學活動課,必須注意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充分保護“童心”。小學生的年齡階段(6~11、12歲), 在心理學上稱為兒童期(或稱學齡早期)。這一階段,小學生不但身體發(fā)育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wěn)階段,而且由于從一個備受家庭保護的幼兒變成必須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承擔一定社會義務的小學生,這就促使兒童心理特征產生質的飛躍,概括起來,就是產生了在幼兒期沒有的“好奇、好動、好勝”的“童心”。這三個“好”只有“好奇”“好動”充分得到發(fā)展,“好勝”的兒童價值特征才能得以建立。但是要注意,要使“好奇”“好動”的心理狀態(tài)健康成長,就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予以控制:①調控環(huán)境,促使小學生總是保持向上振奮的心理狀態(tài)。小學生向上振奮的心理狀態(tài)的形成是立足于好奇感,而好奇感的永恒程度又依賴于環(huán)境(包含教學環(huán)境)對小學生接受知識是否有一種愉。因此建立一種愉快接受教育的氛圍是調控環(huán)境的關鍵。小學數學活動課基于數學學科的抽象特點,愉快教育氛圍的建立,特別要注意杜絕成人期望值的強加與過量過高數學材料的灌輸。就是說,不要設想通過小學數學活動課的教學,個個都成為數學神童;也不要認為,實施小學數學活動課教學,就是灌輸小學數學之外使小學生難以接受的成人處理數學的材料。②樹立模仿典型,促使小學生形成穩(wěn)固的知識、能力體系和健康的行為與習慣。小學生的“好動”,是建立在模仿基礎上的好動,通過模仿,一旦成為小學生穩(wěn)定的心理成分,就左右小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為了促使小學生形成穩(wěn)固的知識、能力體系和健康的行為習慣,我們的教學活動就應當提供學生認為有趣的、益于拓廣知識的模仿典型。小學數學活動課所提供的模仿典型,就是根據數學的特征以及小學生的知識、能力條件,通過游戲、觀察、拼圖、制作、不完全歸納等思維及操作辦法,讓學生得到學科課內所沒有的、又能激發(fā)學生求知興趣的數和形的一些結論(但是不要證明)。這些結論,要求學生都記住它是次要的,掌握得到的過程則是教會模仿的本意。只有這樣,“好動”的心理特點才可以說在數學活動課里得到健康地培育。

原則之四 小學數學活動課,必須突出具體形象思維,給學生以能力的鑰匙,不給知識的包袱,促進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小學生的思維,在四年級之前,是以認識“具體實例”、“直觀特征”為標志的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在四年級之后,則向掌握“主要屬性”、“種屬關系”、“實際功用”為標志的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不過這種抽象邏輯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為支柱。作為小學階段思維訓練的一門主課,小學數學的學科課和活動課,責無旁貸地要促使小學生思維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為了實現這種過渡,可采取下列措施:①提供充足的有趣的數和形的具體形象材料,讓學生拓廣知識,擴大眼界。怎樣選擇這些材料?荷蘭數學教育家凡·希勒(van hiele )認為:人類認識數和形有五級水平,小學四年級以前學生,應選擇認識“形象級水平”的材料,就是學生通過圖形和數的整體形象,而不是通過性質去認識數和形。四年級之后的學生,可選擇“性質級水平”的材料,即通過圖形和數的性質去認識數和形。至于后三種水平材料的認識,則是中學以后的事情了。這種認識可作為小學數學活動課選擇充足有趣具體形象材料的依據。②通過設懸念,設問題情境,積極啟發(fā)小學生從已知到未知,促使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轉換,同時讓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以及讓學生掌握不完全歸納法之類的數學方法。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在活動課的思維材料的選擇上,一要“不超綱”,即所涉及知識不應超出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之外;二要“不超前”,即活動課的教學進度與學科課的教學進度基本保持一致,知識與能力訓練盡量做到前后配合。在活動課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表現為要當學生智慧的啟迪者,不要當真理的恩賜者,更不能藉活動課之機,把學生當成“倉庫”,拼命向學生灌輸他們不愿接受的成人化數學知識,從而使學生受壓,感到不耐煩。否則,數學活動課就不能促使學生個性要素的發(fā)展,增長才能的數學目的就會落空。

二、小學數學活動課的開設形式

1.數學游戲。

數學游戲是對四年級以前學生進行活動課教學的一種好形式。好的數學游戲應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理,凝聚學生的注意力,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應是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興趣與數學知識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長。為此,設計數學游戲的思路,應當考慮以下幾個方面:①游戲內容要通過豐富而新穎的形象來包裝。大家都知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感知開始的。然而,數學教師慣用的數學概念形象化方法,雖然最初的數學概念能從形象化入手,但最后總下降為單調而呆板的數學概念和“符號”,成人化的思維痕跡很深,這種教法特別不能激發(fā)低年級小學生的興趣,我們教育中應當盡量避免。正確的數學概念的形象化包裝,必須結合低年級小學生思維在具體形象方面占優(yōu)勢的認識特點,結合他們的實際生活愛好來制定關于數學概念的教學形象設計,要不顯露抽象的數學概念和“符號”,而是把它化解在小學生喜聞樂見的豐富而新穎的游戲之中,從而起到充分調動小學生的感官,在小學生頭腦中樹起鮮明的形象,達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最佳效果。②游戲展開要通過生動活潑的戲劇性活動來實現。低年級小學生,剛由家庭進入社會,一切都新鮮,好動和不滿足是他們進步的第一要素。數學活動課教學要抓住這一特點,設計適合他們口味的戲劇化數學游戲,把學生引入求知的好動中,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通過戲劇化處理這座在具體與抽象間的橋梁,把學生從具體形象思維引到抽象思維,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使思維永遠處于興奮之中,實現活動課的目的。③游戲結構要是美的結構形式。數學游戲美的結構,是指美的語言、美的教學態(tài)度、美的板書設計及教具運用。最能直接打動低年級小學生心靈的是美,因此美的教學結構形式,是一股推動低年級小學生接受教育的力量,數學活動課的游戲結構也應按此來設計。

2.數學講座。

小學四年級后開展數學講座,這是有利于抽象邏輯思維的發(fā)展,也是有利健康品德形成的好形式。這種以數學講座為內容的數學活動課取材于兩方面:一方面是取材于學科知識的擴張,發(fā)展學生能力。這類教學內容可分為三種類型:①智力型,如找規(guī)律填數,奇數和偶數運用,巧妙計算等;②實用型,如利用圖形的合理分類的計算題,金融投資的基本計算知識等;③動手型,如繪制圖表,用圖形解應用題等。另一方面是取材于數學名人的故事,取材于數學史上的典型成果。通過講述這些故事,能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進行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從而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的,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

3.數學實踐。

小學四年級后的數學活動課可開展數學實踐活動,這是拓寬學生視野的又一種好形式。如去銀行了解什么是年息?年息為什么采用“%”的記號?什么是月息?月息為什么采用“‰”的記號?也可到市場去了解怎樣用統(tǒng)計表處理變化的市場價格?怎樣利用已學過的圖形拼成優(yōu)美的商標圖案等等。諸如此類的實踐活動,不僅會豐富學生的知識,而且能使學生知道數學在實際生活中有廣闊的應用,更重要的是通過社會實踐這一大課堂的錘煉,鍛煉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勇于解決實際問題的堅強個性。

第8篇:小學德育的原則范文

關鍵詞:小學音樂 教學評價 原則

教學評價作為基礎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起著導向和監(jiān)督的作用,還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素。音樂教學評價是對音樂教學效果進行的一種價值判斷,它是教育工作中一個不可缺少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通過音樂教學評價,不僅可以鑒別學生的學習能力、學業(yè)狀況和發(fā)展水平,還能了解音樂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能力,提供音樂教學的反饋信息,對提高音樂學科教學質量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依據自身對小學音樂教育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目標的理解,在掌握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同時,總結了我國在音樂教學評價方面所取得的經驗,初步提出了幾條基本的評價原則,以便我們在今后教學中能更好地運用。

首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在評價導向上一定要注意以人為本。音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應以學習者為中心并充滿人性關懷,在評價中更關注學生個體自身的縱向發(fā)展,對其個體的學習反應給予愛護與反思,充分尊重學生對音樂形象的個性化理解與表達。

我認為賞識是目前最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在富有“人本關懷”的教學與評價氛圍中,學生逐漸形成了對自我的了解,尊重與欣賞他人不同的藝術理解與表現,同時也使學生形成了主動、自信、寬容的性格,理解多元秩序與美感。要讓不同層次差異的學生都得到多種方式的鼓勵,體驗到進步并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每一位學生不同層次的潛能得到挖掘。

其次,評價者應注重情感態(tài)度。音樂教學的評價,應建立在情感體驗的過程中,同時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的指向,這是體現其審美教育本質的特征之一。音樂情感的形成需要音樂教師長期正確的引導和培養(yǎng),情感培養(yǎng)對學生理解、表現音樂和其終身熱愛音樂藝術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所具有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并無直接的聯系,如有的學生“五音不全”,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一般,但他們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卻能表現出積極的參與態(tài)度和對音樂形象準確的把握能力。

因此,音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不要只關注學生對音樂的技能、技巧掌握了多少,會唱幾首歌曲、演奏幾首樂曲,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激發(fā)其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藝術美的感受、感悟和創(chuàng)造力。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應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指標。同時學生的學習與音樂活動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的指向也是學生評價的重要指標,情感的評價應采用以形成性評價為主,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進行。 轉貼于

再次,堅持評價內容注重專題性、全面性結合的原則。我們知道,對每個年級段的學生要求掌握的知識、技能是有所側重的。如果音樂學科期終考試的內容要在樂理、唱歌、器樂、創(chuàng)編等方面均涉及到的話,勢必會造成“蜻蜓點水”的現象。于是,我們給每個年級的期終考查都規(guī)定了不同的評價標準,都有所側重、有所深入地測查和評價。

以三年級為例,他們舉行的是名為“我們是快樂的演奏家”的口琴專場音樂會。孩子們從幾首難易程度不同的曲子中選定適合自己小組的考試曲目,積極認真地練習、編排。在排練中,能力強的學生組把重點放在演奏形式的變化上,通過對一首樂曲進行齊奏、合奏、輪奏的形式運用,力求達到豐富多彩的演奏效果;能力中等的學生組圍繞著流暢、優(yōu)美的吹奏效果進行重點練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組則把精力集中在解決“遺留問題”上,也基本能達到比較和諧的吹奏效果。

這種專題化的音樂期終考試可以盡可能深入、全面地考查學生對某類知識、技能的掌握,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比較、相互學習的好機會;還能為教師提供學生掌握這類知識技能的信息反饋,為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提供依據。這與傳統(tǒng)的音樂課程評價只偏重于音樂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以解決掌握音樂作品中若干個知識點和會唱若干首歌曲為中心,完全不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以及對音樂情感和音樂內涵的理解和把握等,是截然不同的。

第9篇:小學德育的原則范文

語文美育有利于學生構建健康的心靈世界,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從而在自我發(fā)展的過程中完成自我實現。本文主要從提倡多元化,保護獨創(chuàng)精神和師生間主體性原則兩個原則來闡述在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中實施美育應遵循的原則。

【關鍵詞】

美育 獨創(chuàng)精神 主體性原則

新世紀小學語文美育能否根據時代的要求,發(fā)揮特有的作用,關鍵還在于在教學中的具體實踐,教什么,怎么教,尤其是怎么教,這對于小學語文教育的質量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對此本人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依照新課程改革的指導精神,提出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美育的建議措施。希望能為中華民族的語言教育做出微薄貢獻。

一、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升多元化引導教學

在教學《草原》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查找一些有關草原的資料或圖片,然后讓學生根據老舍先生參觀草原的順序把課文美美地多讀幾遍,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于是同學各抒己見,有人說:“草原碧波千里,一望無垠,微風過,羊群如流云飛絮,點綴其間,草原風光極為綺麗,令人心曠神怡。”有人說:“真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边€有人說:草原的景美,人也美,蒙古人熱情、好客、豪放?!?/p>

這樣一幅田園牧歌式的畫卷展現在同學面前,展示出草原不可抗拒的魅力,不用站在草原上,都能感受到草原的美麗寬廣。通過看圖、查找資料,讀文等途徑,讓同學領悟到自然美、藝術美和社會美,達到通過閱讀教學對學生進行美育的目的。

寫作方面。首先要鼓勵多寫。要如何指導學生自由表達呢?老師要引導學生去深刻體會生活,理解生活,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 生活是習作的源泉,要讓學生寫出有真情實感的好習作,就必須引導他們在廣闊的生活天地里去體驗生活,認識生活并學會用美的眼光去感受品味自己生活中的人、事、物。這些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都能成為學生很好的寫作題材,而在這個寫作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受到美得熏陶,提高審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師生間主體性原則

關于教學中師生關系的觀點,有教師主導說和學生主體說,前者強調教師在課堂中的權威性,師生間是授與受的關系,后者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但往往忽視或淡化教師的作用。無論教師主導說和學生主體說,其實都體現了一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而實際上,在課堂中,師生之間應該是平等的共同發(fā)展的關系,因為,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都必須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發(fā)揮自己的主體性,教學相長。潘新和教授在其《語文:存在與表現》中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了探討,并引進了“主體間性”這個概念。他認為:胡塞爾的“‘自我與他人的立場可相互交換性’以及主體間本位:自我之間的交往與和諧使他們有共同的意向性,從而構成了‘我們’,并作為普遍的形式,建構同一世界”的“我們”,在教學中,就是指教師和學生構成的復合主體,這個“我們”不是“主”“客”關系,而是伙伴關系,是學習的伙伴。而這個“師生復合主體說”,與當前新課改理念根本上是一致的。它們都倡導師生的交流與對話,分享與合作。

那么,在語文審美教育過程中,該如何貫徹師生主體性原則,實現語文美育的現代意義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閱讀方面。首先,教師在教學前,要對課文進行閱讀,并得出自我的獨特審美感悟和體驗,這樣在教學時才能不根據教案和教參照本宣科。并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分享、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對文章的解讀,引導學生體驗到自我的美,他人的美,自然的美,完成審美教育。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是引導者,這是教師主體性的重要表現。學生由于年齡和生活經驗的限制,閱讀能力相對弱,容易產生片面的理解,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但教師不能強制灌輸,要通過對話、合作(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在互動中完成對課文的正確而又多元的閱讀。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怎么學習,要“授之于漁”。這樣,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又能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自然觀。

再次,教師應該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去思考創(chuàng)新,老師作為一個知識渠道引導者的角色激發(fā)學生的學生興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讓學生能夠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積極主動低學習。

寫作方面。教師自己要寫下水文,通過寫作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如果教師把自己的寫作經驗與學生交流,往往能得到學生的認同。在寫作題材的選擇上,要注意題材的生活性、健康性、新穎性。盡量避免俗套和脫離生活的題材。在寫作體裁上,鼓勵學生多嘗試各種體裁的寫作,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這樣,學生的眼界將擴大,對人生對社會對自然對藝術的體驗都會加深,有利于他們學會正確處理與自我,與社會、與自然的關系。

對作文的批改同樣也可以多樣化,進行生生合作和師生合作。把教師批改和學生自改結合起來。提倡同學之間互改,學生也可以改老師的文章,平等對話,相互促進。教師可引導學生欣賞自己的佳作或習作中的佳段或優(yōu)美詞句等。這樣不但溝通了教師和學生的情感,體驗成功的喜悅,而且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鼓舞了學生的寫作熱情。

教師還可以通過佳作展示,互改作文等來讓學生相互交流,欣賞對方乃至多位同學的成功,自己也從別人的贊賞中得到激勵。

總之,實施美育,就是使人在對于美的追求中,明確善惡,振奮精神,使人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勞動,“歸心”向善,從而樂于接受道德教育。小學語文美育是學生獲得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只有按照實施美育的原則,才能真正實現語文美育的現代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涵平.小學語文美育的原則【J】.中小學美育

【2】周文林.小學語文美育方法略論【J】.中國教育發(fā)展研究